朱氏梅县西阳迁城北玉水村始祖世系
明太祖世系源流
明太祖世系源流●第⼀种说法,朱元璋是朱仲⼋后代,仲⼋以上不可考。
明太祖朱元璋御制《朱⽒世德碑记》记载:本宗朱⽒,出⾃⾦陵之句容,地名朱家巷,在通德乡。
上世以来服勤农桑。
五世祖仲⼋公娶陈⽒,⽣男三⼈,长六⼆公,次⼗⼆公,其季百六公,是为⾼祖考。
娶胡⽒,⽣⼆⼦,长四五公,次即曾祖考四九公,娶侯⽒,⽣⼦⽈:初⼀公,初⼆公,初五公,初⼗公凡四⼈。
初⼀公配王⽒为祖考妣,有⼦⼆⼈,长五⼀公,次即先考,讳世珍。
元初籍淘⾦户,⾦⾮⼟产,市于他市,先祖考初⼀公困于役,遂弃⽥庐,携⼆⼦,迁泗州盱眙县。
先伯考五⼀公⼗有⼆岁,先考才⼋岁。
先祖营家泗州,置⽥治产,及卒家⽇消。
由是五⼀公迁濠州钟离县,其后因⾄钟离居。
先伯考性淳良,务本积德,与⼈⽆疾⾔忤意,邻⾥称善⼈。
先伯娶刘⽒,⽣⼦四⼈:重⼀公、重⼆公、重三公⽣盱眙,重五公⽣钟离。
先考君娶妻陈⽒,泗州⼈,⽣⼦四:长重四公⽣盱眙,重六公、重七公⽣五河,某其季也,⽣迁盱眙后,戊⾠年。
先伯有孙六⼈,兵兴以来相继⽽殁。
先兄重四公有⼦⽈⽂正,今为⼤都督。
重六、重七皆绝嗣。
曩者⽗母,因某⾃幼多疾,舍⾝皇觉寺中。
甲申⽗、母、长兄俱丧,次兄守业,⼜次兄出赘刘⽒。
某托迹缁流,⾄正⼀⼗四年天下⼤乱,诸兄皆亡,淮兵⼤起,掠⼊⾏伍,乃召集义旅,兵⼒渐众,因取滁、和。
龙凤⼆年帅师渡江,驻兵太平。
常念先考君常⾔世为朱巷⼈,宗族俱有,平时每有乡⼟之念,即访朱故乡宗族之所,遂调兵取句容,明年克⾦陵,⽽朱巷距城四⼗⾥。
举族⽗兄昆弟四⼗余⼈⾄,始得与之叙长幼之礼,⾏亲睦之道。
但朱⽒世次⾃仲⼋以上不可复考,今⾃仲⼋公为⾼曾⽽下,皆起家江左,历世墓在朱巷,惟先祖葬泗州,先考葬钟离,此我朱⽒之源流也。
●第⼆种说法,朱元璋是朱惟节后代。
朱廷隽⼦朱昭元,朱昭元有三⼦朱惟甫、朱惟赞、朱惟节。
【有些家谱记载,朱昭元妣冯⽒,,继配⾦⽒,⽣四⼦,惟则、惟甫、惟赞、惟节。
】朱惟甫⼀⽀仍居婺源,朱熹即为他的第六世孙。
朱惟节,官任北宋早期礼部员外郎,始⾃徽州婺源徙居江苏句容县北街巷,北街巷朱姓繁衍盛⼤,遂改北街巷为朱家巷。
南靖和溪各姓氏源流
和溪月水迎坑李姓始祖逸士,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从龙岩漳平市永福镇李庄迁入,现已繁衍17世。
和溪林中后格李姓始祖殷琅,号十九郎,于明洪武二年(1360年)随父登泰、叔登生从江西崇仁县白沙里入闽。
登生迁居漳平永福镇,登泰迁入南靖金山转迁和溪村中后格。
派下十三世纯一渡台。
郑溶溪支系郑仲仁支脉(长埔郑姓)南桥村长埔郑姓,开基祖郑仲仁,名均,为长泰县溪东村五世郑乾明之子。
明洪武年间,由长泰县溪东村迁入和溪镇南桥村茶山长埔,后建祠于斗米村云水坑坎仔头(鸡母岩)。
生二子:界希、界微。
至今已传27世。
斗米村郑姓系长埔郑氏开基祖郑仲仁后裔。
和溪村郑姓开基祖郑文昌。
郑仲仁之六世孙郑三养,字邦毓,号养翁,率子文昌由云水坑溯河直上凤林社之麓,见有虎踞凤舞之形,因而选址建祠定居,。
林坂村高志坑郑姓开基祖郑贞敏(郑仲仁第十三世孙),清乾隆年间,由和溪村溪南移居林坂村。
后建宗祠“下洋楼”,又称“集美楼”。
对联:“双溪曲水还临积美致祥光,半岭碧云远映霞洋呈瑞气。
”。
坂场村下格郑姓由和溪村南清溪坂移居坂场村下格仔。
和溪月星张姓和溪镇月星村张姓,上祖张国成于清乾隆年间从永福清源迁入。
五七郎派系派系富治支系富治乃永定金丰月流乐山(四十郎)曾孙,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从永定洪源移居南靖县和溪迎富村开基。
富治传四房:长文魁居左华隔暗坑岩下;次国耸生四女,招赘邓志祥为婿,生子乾亮、乾富分居和溪迎富,志祥续妻遗腹子乾辉居和溪林坂洋坑;三子岑埠于明天顺五年(1461年)从和溪迎富分迁上下坂(金榜社),其后裔德辉于1880年又迁居洋坑。
另有后裔迁居金山河乾下村。
四子国瑞居德馨社,派下外迁四川、台湾各10人。
永定月流乐山长子五九郎分居永定大溪,其后裔有迁入南靖县丰田。
次子六三郎迁基平和秀峰,有后裔迁入南靖丰田,山城镇钟鼓下吴、汤坑炭坑。
三子念四郎迁基诏安秀篆,有后裔迁入龙山、平重等地。
和溪镇村头谢姓开基祖谢□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由龙岩市适中镇西坑迁入和溪镇联桥村村头社、青石岭。
广东省五华曾氏保旺始祖繁衍世系 按
广东省五华曾氏保旺始祖繁衍世系按:《五华长源曾氏族谱》是以《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为依据。
溯源轩辕,宗圣(参公)开派,延续长源曾氏保旺公(五华)世系族谱,在广大宗亲的努力下,于一九九四年新谱业已出版。
由于年久未修,资料不齐,时间短促,未尽完善。
例如:对人名未详,已迁出裔孙世系,一时难以追溯,待协助查考、补上、续修。
(2008.6)中华曾氏文化典籍修整工作会议决定续修中华曾氏族谱。
为做好这一工作,特摘编广东省五华县曾氏保旺公始祖繁衍世系(1一6世),供宗亲寻根问祖,追远根本,联络感情,修正、补充、完善五华长派曾氏保旺公繁衍世系。
据《五华县姓氏源流》《武城曾氏重修族谱》记载:四十一派曾俊十二传永春、永泰。
永春生受海,受海生五子:九彩(宗旺)、九桦、九兴、九兰、九岳(保旺)。
受海第五子五十五派保旺,字九岳,行小八郎,於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因贼匪扰乱随母谢氏和长兄宗旺由福建汀州永定县仙师乡移居嘉应州长乐县(今梅州五华)黄龙约长源坝上窝塘角侧开基立业,於正德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辰时殁,葬下潭屯谷仓背即今欧径,喝为猫儿洗面形,子山兼癸,是以长源坝等处奉为始祖,于光绪己卯年因祖碑年久,是年六月二十二甲子日子时换碑修茸,配温氏,葬斜坑塘即今廖塘,喝为盘龙睡虎形,癸山兼子,生子三名:琼、钱、玉。
长源坝位于五华河中游,向属转水镇,由上窝、下窝、竹头塘三个自然村组成。
前峰后峰层峦叠起,三面环抱,前临五华河,西水东流,沿河两岸土地肥沃,山地丘陵,连绵千顷。
长源大桥与水华公路、国道、高速路沟通。
长源曾氏保旺公裔孙在此聚居、生育繁衍,子孙鼎盛,人才辈出,根深叶茂,先后亦有一部分裔孙移居江西、四川、广西、福建、广东博罗、龙门等地。
56派(二世)保旺长子:法琼,配杨氏,子孙移居福建下洋56派(二世)保旺三子:法玉,葬石下,喝为象形,丙山兼午,配黄氏,葬石下象形右片第二皮砂咀上巽山,喝为望江狮形,生四子:祈、琛、玟、璋57派(三世)法玉三子:仕玟,移居下窝,建祠堂一座,名蟹形,未山兼丁。
朱氏源流
朱氏源流:丰顺朱氏肇基祖——丰山万五公(13世开始正其源太君日新文章报国诗礼传家奕世荣华2011-12-17 15:31:27)转载▼标签:分类:朱氏文史-朱氏族谱朱氏朱姓丰顺联谊会丰山万五公文化朱姓肇始于远古洪荒时代的一个崇拜赤心木的氏族和一个崇拜蜘蛛的氏族。
文化贵族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最杰出的代表。
平发皇帝朱元璋建立的泱泱大明王朝长达276年之久。
朱姓是中华民族中极优秀的一支,在今天中国各姓人口中名排第14位。
丰顺朱氏肇基祖——丰山万五公是朱熹11代孙,原籍“福建汀洲宁化县石壁村,宋末元初,为避战祸,迁来潮州府金山下仙坊巷(后改朱屋巷),公元1406年前后,才由潮州移居海阳之丰政都拔溪(即今丰顺县黄金镇清溪村)。
时越500多年,见面已28代。
目前县内定居的裔孙约有2.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百分之五左右。
早年外迁揭阳玉湖、桂岭,潮州归湖溪尾,大埔三河,梅县西阳等地裔孙有几仟人,侨居国外者暂未统计。
自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施行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以来,随大潮离开故里,举家移居外地发业他乡和异地任职家属随迁寓居者多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由全县各农村移往汤坑附城定居的有84户402人;在丰良圩镇定居的有35户257人;在黄金圩镇定居的有63户361人。
至于在深圳、珠海、广州或其它地区定居的就越来越多了。
清江公源流梗概四世祖清江公,原居黉金拔溪村,因营谋生意路经潘田石合,常投宿韩家,日久交往双方友谊甚厚,韩家虽有基业,但无嫡系子孙继托,征公同住耕种。
韩公百年后,公携耕作,谋求发展扩大地盘。
随后分创湖洋背继流于岽下、揭阳大岭村、连县、阳山等地。
宗贤公在石合创业发迹,经历数十载艰苦奋斗事业有成。
妣曾氏生二子,长发亿、次发通。
随着时光流逝经历沧桑,历史发展促使人们向前推进,发亿公为实施自己长远目标从石合迁移到湖洋背楼下定居。
据老辈传闻:“湖洋背原来是一大片沼泽地,周围长满大树林,只有楼下孔阳居一带能立足安居之地。
“绿美南粤”古村落规划案例——梅江区城北镇玉水村
“绿美南粤”古村落规划案例——梅江区城北镇玉水村发布时间:2022-05-06T08:46:58.915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8期作者:刘小锋[导读] 我国地大物博,传统古村落零星分布,占比较高。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发展背景下,古村落的修缮、保护、开发等问题也逐渐引发社会的热议,成为生态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
以广东省为例,以客家文化、古驿道遗址等为代表的古村落较多,但某些原因导致的古村落修缮不及时、商业落后、部分区域无人管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鉴于此,2008年11月广东省正式实施《绿美南粤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古村落的保护建设支持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本文选择比较典型的古村落规划案例——梅江区城北镇玉水村进行古村落规划的详细探讨,以期为古村落规划提供相应的参考。
广东华鼎新维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梅州 514000摘要:我国地大物博,传统古村落零星分布,占比较高。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发展背景下,古村落的修缮、保护、开发等问题也逐渐引发社会的热议,成为生态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
以广东省为例,以客家文化、古驿道遗址等为代表的古村落较多,但某些原因导致的古村落修缮不及时、商业落后、部分区域无人管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鉴于此,2008年11月广东省正式实施《绿美南粤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古村落的保护建设支持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本文选择比较典型的古村落规划案例——梅江区城北镇玉水村进行古村落规划的详细探讨,以期为古村落规划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古村落;规划;玉水村;思路;策略古村落作为比较传统且分布广泛的人居空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在时代的变迁中呈现没落的趋势,而关于古村落的保护也具有现实紧迫性。
保护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保护基础上的再发展,必须以生态发展观统筹古村落建设,实现古村落历史、艺术、建筑等价值的挖掘,以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与风土民俗的传承,真正为古村落新时期的发展注入活力。
而广东省考虑到区域古村落资源丰富的实际,加大对古村落的规划建设,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中国传统村落:梅江区城北镇玉水村
玉水村位于梅州梅江区城北镇,距梅州城区约20公里。
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这里民风淳朴,古树参天,保存有大量数百年历史的古民居,以及盐商古道、古驿站等,被称为“保存完好的原生态客家古村落”。
村中现居住着朱、何、李、丘四姓人,各为独立小聚落。
全村700多人,其中朱姓为大姓,占全村人口80%左右。
朱氏祖先从福建宁化迁居梅县西阳,明朝正德三年(1508)再迁到玉水村开基,至今有500多年历史。
村落周边群山环抱,林木茂密。
村落地势稍平,南高北低,泉水潺潺,田畴块块,风景旖旎,质朴自然。
建筑各具特色,多为砖瓦土木结构老房,以灰瓦白墙为基调。
山村虽小,然古迹处处,虽经岁月沧桑洗礼,村落依然保存完整、美丽,可谓自然古村落。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宛若“世外桃源”。
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村中古树名木众多。
村东有“榕树公公”,长在一排民居之后的山坡上。
树干硕大,需五六人合抱,根系发达,根多出于地表。
树前筑有一坛,供人祈福。
观其供奉之丰,可见此树被村人奉为神树,福泽村民。
村西有“榕树婆婆”,此树有三处出奇:一为冠幅面积数百平方米;二为几无主干,有十二枝干,出土即为枝,如人张开之手指,分枝直上,节外生枝,枝繁叶茂;三为枝干几无气根,在榕树中实为罕见。
这里曾是粤东与江西商贸流通的必经之地。
这一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位置,为玉水村保留了不少历史人文遗迹,虽经受岁月沧桑洗礼,村落仍较完整地保持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风貌。
村中民居一排排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古亭、古桥比比皆是。
据统计,全村尚存400余年围龙屋7座,各式民居100多座,石砌拱桥10余座,茶亭(凉亭)10余座,公王庙梅州地处粤东北山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乡村社会基本延续。
近年来随着村落人口外流增多,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但因为客家人对传统文化的固守,传统村落基本保持完整,村落宗族、民俗等活动依然延续。
先后有 6个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名镇,40个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有8个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57个被评为广东传统(古)村落,这在全省各地市中是首屈一指的。
朱氏以廷琛公为入粤始祖源流世系
朱氏以廷琛公为入粤始祖源流世系朱福良文稿始祖廷琛公,名启传,字子渊。
原籍江西建昌县廿四都宽仁乡白马村,元朝元统甲戌科进士,初授文林郎,升任广东惠州府巡按理刑推官,因水土失调,在任身故。
明武七年正月十五日扶灵柩还乡,行至和平东西界址时,人夫讥饿困苦,(孝子)瓒公兄弟恳求地主谭文娘借舍暂停。
文娘霜守无嗣,家业丰厚,看公等礼仪仁厚,且得宋氏服侍诚敬,亲如骨肉,爱似后生,予给瓒公兄弟将其父琛公真骸葬于和平县探邦江口,行山象形,丑山未向。
至洪武十一年三月初一日,瓒公兄弟逐备服饰兰仪,契拜文娘。
谭文娘以樟树镇宅场一所,前有大塘后有山林田园产业,山岗禽地,尽付瓒公兄弟营业,瓒公兄弟遂即契割米当差输纳。
后文娘卒,葬于山洞龙形坤未山艮丑向。
瓒公兄弟嘱咐子侄九人,若后来孙曾期限八月初一祭醮。
先祭文娘后祭象形山等处,不可忘本。
想当日为此命嘱,忠厚传家宜后孙曾藩衍,科甲联芳矣。
凡我琛公后裔,贤子肖孙源流世系务宜寻源探邦上溯江西,庶昭穆有序,伦纪不紊焉。
琛公妣江氏、宋氏生子仁瓒、仁通、仁达。
瓒、通、达三兄弟共生九子,以年龄长幼分别次第,即成万几郎。
琛公九个孙分路迁居时,将一个金钟打成九块,也有传说将一水缸打成九块,各携一块而别,并有打油诗曰:九子绵绵属一根,世世英豪达帝居。
(据我族90多岁老人说:也有九子落九湖之传说!)我族朱氏宗祠是以廷琛公为入粤始祖源流世系,二世仁瓒公,廷琛之长子。
仕隆(万六郎),仁瓒之季子入粤时是用一担箩筐挑来,左箩筐是一祖牌,右箩筐是仕隆,当时只是3-4岁小孩,在广东省龙川县四都镇新四村(老地名:上营村)开基立业,我地水口有一叫牛绳阿公的古坟墓,就是仕隆公,传说这一叫牛绳阿公的古坟墓朱姓人才可以拜祭,其他姓氏人拜祭定会肚子痛,真是神奇!仕隆公,妣江氏生子惠宗、惠聪、惠康、惠庸、惠广、惠廷、惠痒、惠序。
子孙分居龙川县谷前镇秀岭下,龙川县四都镇牛古塘朱屋排以及福建省等地。
宗祠座落在广东省龙川县四都镇新四村的村庄中心地带。
广东台山赤溪《朱氏族谱》
广东台山赤溪《朱氏族谱》广东台山赤溪《朱氏族谱》从始祖黄帝到沛国郡诸家镇朱姓族谱一、远古源流世系一、上古系始祖黄帝,少典之次子,姓公孙,名轩辕,其母附宝,出郊野视大电绕北斗星中枢照野,遂感有娠,生帝于轩辕之寿邱,故名轩辕氏,长于姬水,故又姓姬。
帝敦敏聪明有圣德,贵为天子,以土德王,故曰:黄帝。
公元前1598年卒,葬陕西省黄陵县桥山。
黄帝纳四妃,其元妃为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二男:玄器、昌意。
二世昌意,黄帝之次子。
因才德低下,被降到西南若水流域任诸侯。
娶土著蜀山氏酋长之女景仆,名女枢生韩流。
三世韩流,名乾荒,昌意之子,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啄,麟身渠殿,娶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四世颛顼韩流之次子,有大德于民,黄帝崩而继承帝位,号称玄帝。
建都于高阳,故称高阳氏。
帝以水德绍金天氏而王,沈静渊深而有智谋,清明通达而知事理,调以五行而以教化,洁静虔以祭祀,革九黎之乱,万物有序,民安其生。
帝还作历,以孟春之月为元,是岁正月朔旦立春,故又称历宗帝。
卒葬于汉水上游鲋鱼山。
帝卒后被尊为五方之神中的北方之神,故称北帝、黑帝。
帝纳二妃,次妃腾隍氏,又称腾坟氏,胜溃氏名女禄生二男:称,禺。
五世称,名伯称,字伯服,颛顼之长子,生子老童。
六世老童,字卷章,称之子,娶根水氏女娇福,名娇极,生子重黎、吴回。
七世吴回,老童之次子,帝喾时被袭任火正祝融,称为祝融氏。
吴回卒于南方,葬于南岳衡山之阳的祝融峰。
祝融去世后,被尊为五方帝中南方炎帝的辅佐火神。
吴回生子陆终。
八世陆终,吴回之子,纳鬼方氏之女名女隤生六男:昆吾名樊、参胡名惠连、彭祖名翦、会人名求言、晏安、季连。
九世晏安,名安,字安斟,陆终之五子。
晏安辅佐虞舜,为舜之臣,后因有功被舜帝封于曹地,建立曹国,赐姓曹,生子均连。
十世均连,晏安之子,生子彩白。
十一世彩白,均连之子,生子季礼。
十二世季札,彩白之子,生子武辛。
十三世武辛,季札之子,生子主延。
十四世主延,武辛之子,更二十一世至曹侠。
湖南唐氏世系表
湖南唐氏世系表衡阳唐氏世系表唐公传勋(夫人文氏)唐公芳树(字竹西,道光中署历官湖南永州府及新化训导,通志县志并有传。
夫人何氏)唐公昭育(字汝蕃,武举人,曾九帅克南京,为江南总兵。
夫人李氏) 唐公祖倬(字卓人,绩学未达,因其子功勋卓越,敕封荣禄大夫,寿高至九十三岁。
夫人袁氏至孝,五代同堂)唐公子明(官名际昌,派名德佈,清代任江苏知府,升候补道,湖南盐巡,后任江宁下关制验、江南新创银元局、江宁筹防局要职,花翎二品顶戴, 冮苏候补道署江南盐巡道, 赏给一品封典, 诰授荣禄大夫。
夫人罗氏)唐公桂生(派名升阶,夫人翁氏)唐熙元(派名恆吉,夫人汤氏)唐健芝(派名恆刚,夫人魏氏)唐北汉(派名恆鄂,夫人郭氏,无嗣)唐励成(派名恆勉,夫人周氏)唐寿云(适李)唐绿云(适王)唐储珍(适殷)唐仕云(女,未嫁)唐公子襄唐公春海(曾任湖南省议员)唐果泉唐坚白唐双元(适师)唐肖英(适张)唐昭云(适傅)唐定男(适陈)唐文英(适袁)唐公绍南唐镇东唐菱,(适熊)唐二姑(适杨)唐公子静唐公笠青唐公子蕃唐公子中(讳郁华,曾任淮南官盐会长,美乌发,性喜清洁,身高昂,美仪容,人呼好好先生,六十八岁无疾而终。
夫人及继室袁氏) 唐舜姑(适袁海观) 唐九姑(适袁)唐公兰生(武举人,夫人熊氏)唐公子澍(派名德溥,夫人郭氏)唐公桂生(派名升阶,清例监生,钦加三品銜,赏戴花翎,湖北补用道奏调广东全省营务处总办兼水陆巡防营统领,寿高八十七岁。
夫人翁氏)唐熙元(派名恒吉,夫人汤氏)继慧智民继圣觉民唐健芝(派名恒刚,夫人魏正云,后改名魏平) 继贤惠民继高爱民继述乐民继发拯民继昌灏民唐北汉(派名恆鄂,夫人郭氏,无嗣)唐励成(派名恆勉,夫人周名启)继涛继畴乡民继寿三民唐公子襄唐公春海(曾任湖南省议员)唐果泉唐登唐皇唐公子静唐公兆,唐细二(女) 唐金波唐公子蕃唐公实梅唐寿岑唐皇唐菊英(女) 唐银妹(适陈) 唐公子中唐公文鼎(派名升谟,又名连升,字吟秋,夫人袁氏,继室赵氏慧融)唐芝轩唐金鉴唐关保(女) 唐稼轩(无嗣) 唐桐轩唐滋轩唐京轩(派名恒兆,字汉仪,夫人向传棠)唐继华唐继瑞唐继蕃唐继洪唐明轩唐龙轩怀化唐氏世系表唐贤元(适李)唐公镜寰(派名升让,字海澄,夫人肖氏)唐公叔和(派名升钰) 唐壁金(适向述彭) 唐公镜寰(派名升让,字海澄,夫人肖氏)唐松轩(派名恒茂) 唐维炎唐维龙唐曼(女)唐农轩(派名恒毅) 唐鸿唐应元(适宋希陈) 唐应鸾(适向健实) 唐公叔和唐仁轩唐金鸾(女)唐公子澍唐公伯端(派名升云,夫人沈氏)唐公仲彬(夫人罗氏) 唐公叔勉唐公季涌(派名升霆,夫人杨氏,继室万氏) 唐文英(适杨)唐华瑛(适孙)唐公伯端唐成初(派名恒暄,夫人沈氏)唐志阳唐启民唐迈杰唐次牛(派名恒玮) 唐甸方唐灿东唐灿明唐殿龙唐燕嫱唐燕玲唐燕娟唐灿芝(适唐)唐灿薇(适黄)唐曜青(派名恒灿)唐吉晖(适何)唐公仲彬(夫人罗氏)唐松皋唐蒲仙唐芷芳(适黎)唐公叔勉唐沛苍(由伯端公四子入嗣,派名恒定,夫人任基志)唐徵宇(派名继浩)唐嘉骏唐嘉蔚唐慧民(适何)唐公季涌唐策平唐倩平(适周)唐治平(夫人黄慧敏)唐浣平(适卜)会同县唐氏世系湖南省会同县唐氏家祠自时俊公1142年(南宋高宗绍兴12年)落籍于吉连团(今会同县连山乡洞脚黄),至2010年已经历868年,现已经繁衍至39代子孙(良字辈),时俊公系唐介公第10代孙,良字辈即唐介公的48代孙。
供祖籍江西吉水的湖北各姓氏寻根参考江西都对照
供祖籍江西吉水的湖北各姓氏寻根参考江西都对照供祖籍江西吉水的湖北各姓氏寻根参考一(转载)清光绪元年版《吉水县志》卷三四:坊乡、里社、市墟、街巷、牌坊(全书照录)毛凌志写在前面的话盛时修谱编志,意义深远。
目前,中华大地各姓氏编纂族谱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可寻根溯源、理清血脉链条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特别是外地人到吉水来寻根问祖,碰到最苦恼的事情莫过于“查找古地名或古地址”,古地名或古地址搞不清楚的话就无法与现今的地址对接,线索就断了。
本人从事毛泽东祖籍研究差不多二十年,在搜集毛泽东祖籍“龙城九派”毛氏后裔当今去向时,对此感受颇深。
例如湖南省一个毛氏村,其族谱记载“鼻祖来自江西吉水‘拖船埠’”,“拖船埠”在哪?至今还没有找到。
没有找到这个地址,就无从了解他们属于哪支哪派,就没办法与祖籍对接,造成极大的遗憾。
这样的事例很多。
因此,本人花了一段时间将吉水县清朝县志中有关“坊乡、里社、市墟、街巷、牌坊”的记载全部整理出来,现奉献给大家分享,以帮助全县各姓氏在修编族谱“查找古地名或古地址”时作参考。
同时也以期对从事吉水县情研究、吉水县历史文化研究,尤其是对谱牒文化和姓氏文化研究工作者有些帮助。
第一章坊东坊槐花台(崇伦徐氏)、楼下(体仁徐氏,榜眼纯和先生故里)、高岸、城下(和睦曾氏、济美熊氏,芝山先生故里)、监头(积庆刘氏)、古城、大树下、庵背、河弦上、娄家巷(崇本娄氏)、城背(追远曾氏)、东门街口(茂林村陈氏、翔呜罗氏)、学前(星会陈氏)监仓岭上(勋德解氏,学士文毅先生故里)、苦竹下、东山岭下、庙下、胡弦上(类源远江氏)、窑里(崇礼朱氏),以上东门外。
学背(大理寺李复齐、大史邹素、祭酒刘觉庵、侍御周东麓、宪副刘中溪、北部李拙齐、总宪邹南皋,诸公先后继起,弁冠一邑)、庙前,以上小东门内。
黄家峡,以上小东门外。
东坊(德庆李氏、和乐李氏、志元李氏、乐山张氏、傅宗曾氏、泮东和兴刘氏、忠正刘氏),以上俱东门内。
西坊大街、邓家巷、湖西道前、司背(崇德李氏)、衙背、西门口(毛襄懋先生既贡生居于此,永思游氏)、塘头(崇德周氏)、桥坑口(一名桥江口,居易、王氏)、桥上、石坊牌下、泮官坊下、行祠井头大街(涂氏)、旧钟楼下(遗安李氏)、司前、寨里、竹丛里(一名竹林)、西大街金榜坊下、翰苑稽勋坊下(李氏)、官家巷(笃庆上官氏、培元江氏、敦惠李氏),以上西门内。
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称谓与世序的演变历史
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称谓与世序的演变历史古梅州石窟丘氏二十三世邱冠瑛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是中华丘氏的一位重要先祖,六世希质公称其为丘氏大祖,生文胜、文兴二公,宋季间(1271—1279)自福建上杭胜运里上南湖徙广东之梅州石窟大坑头开基,至今有七百余载,后裔遍布国内广东、江西、福建、广西、云南、海南、台湾、香港、湖南、湖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北京等数十个省市区和世界各地,人才辈出、赫赫隆昌。
其中有民族英雄丘逢甲,伟大的世界殿堂级数学泰斗丘成桐,世界著名化学家丘应楠,开国中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邱会作,开国中将邱创成,国军中将邱维达,国军少将丘念台,开国少将邱先通、邱会魁等和因十年内乱未授衔的副军长邱会蒿、邱会墟等最为知名。
然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的名讳和上接世系问题,自1538年以来的四百多年间,歧见颇深,莫衷一是。
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受外姓和冒认他人世系的外系宗人的误导,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的称谓已被搞得面目全非,混乱不堪。
今欣逢编撰《中华丘(邱)氏大宗谱·兴国分谱》之盛举,笔者以丘逢甲倡导的“始祖之名当以最先为断,其所自出当以所知为断”的原则为出发点,摆脱“错将他祖为已祖,错认他宗为已宗”等以讹传讹的历史羁绊,超越盲从认祖越认越多、越认越前的认属陋习,以整个丘(邱)氏现存最早的旧谱——《镇邑丘氏族谱》为依据,结合全国各地其它相关谱序,采取“横排世系,纵贯时间”的方法,以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对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称谓的演变进行如下分述,以期还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
《镇邑丘氏族谱》,为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丘滨、丘鈇、丘裕纂本,约为清康熙八年(1669年)希质公裔刻印本,现为江西省会昌县筠门岭汉仙岩营坊邱家兴藏本。
该谱为全本。
全谱分谱序、世系图、世系录三大部分共71页142面,世系录记录了以“丘氏始祖”为一世至十三世的内容,上溯时间止于宋季,下衍止录时间为清康熙八年(1669年)。
咏白土朱氏源流排律
咏白土朱氏源流排律
平水韵押十三元
庐陵教谕出魁元,得荐为官不忘根。
岁遇蒙强闽失籍,时遭宋乱粤归魂。
卜居鹿步书香盛,迁徙增城后裔繁。
曾窘明朝来白土,犹豪民国作红村。
紫阳一脉怀宗德,血食千秋念祖恩。
光大门楣无捷径,诸生努力复何言。
注:白土朱氏入粤始祖澄公为朱子曾孙,南宋福建建宁府人,在江西庐陵任教谕,文天祥后学出其门,文中状元后即廷荐其师即澄公为官,曾在多处任职,最后到广东任广东提举盐务转运使,月余而病逝。
其子(为文天祥妹夫)落籍番禺鹿步司横沙(数百年来书塾林立,以“书香街”闻名),于门楼前立了一块匾额名曰“鹿洞”,以示不忘祖训。
后一支迁往增城,在明朝时又一支从增城迁往电白霞洞一带,因事避祸再到茂名金塘白土开基。
民国时候,白土村为中共茂名临时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升起了茂名地区第一面五星红旗,为著名革命老区。
现白土朱氏祖祠大门对联为“紫阳一脉,血食千秋”,已获批为广东省茂名市首批家教家风实践基地。
追思祖恩,当以光大门楣为任,为此唯有不断努力。
藏在梅州的中国传统村落有千百种你想不到的美
藏在梅州的中国传统村落,有千百种你想不到的美!古镇不是只有凤凰和乌镇!大梅州就有40个中国传统村落,约占全省126个中国传统村落的三分之一,是全省中国传统村落数量最多的市。
想要文艺、想要复古?想要诗和远方?梅州的古村有40种你想不到的美!不用一场奔赴远途的旅行,只需一个周末的空隙,带上家人朋友,走起!梅江区城北镇玉水村600多年的玉水古村落,这里有古老的盐商古道,有人才辈出的贡元堂、建造精美的崇善堂,有石砌的拱桥、茶亭,有翠绿婆娑的果树林、温润如玉的田园风光。
位于村西、有45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要七八个成年人才能将其包围起来。
村西保存着一段数尺宽的石砌小路,路旁还有一排百年客栈。
玉水全村共有4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尚好的有“贡元堂”和“崇善堂”。
梅县区水车镇茶山村茶山村居梅县南部,因村内原有一颗巨大古油茶树而得名,始建于明初。
深山藏古村,茶山有古屋。
茶山村有梅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客家古民居建筑群。
村里现存34座传统客家民居,其中500年以上1座(绍德堂)、300年以上3座(萼辉楼、创毅公祠、伯荣楼)。
南口镇侨乡村侨乡村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是著名的华侨之乡。
侨乡村除了那遍地的油菜花,还有31座美轮美奂、建筑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百年客家围屋。
其中,有100多年历史的“南华又庐”是目前客家地区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
桃尧镇桃源村桃源村坐落于鸡冠山风景区和桃花源生态园之中,整村张姓,距今已有600余年。
张氏后人筑屋建宇数百间,绵延铺陈,长达三里。
雁洋镇桥溪村位于梅县雁洋境内阴那山五指峰西麓。
于明万历年间开村。
村内枯藤、古树、小桥、流水、民居构成一幅秀丽的客家山村风景图。
雁洋镇石楼村石楼村位于梅县雁洋镇东南部,白墙灰瓦的古屋矗立于山脚下,古韵之风悠悠然。
汤伟青摄遍地紫色的野花。
(饶紫摄)石楼村风景秀美,其中的大岩石屋是景点之最。
生活气息浓郁的古民居。
(汤伟青)雁洋镇松坪村松坪村,因村内千年古松成片密布而得名。
吉公世传
十世
淮公之子
锦绣名八一郎生殁塟失考妣林氏继钟氏生殁塟俱失考子三承
村
创名百六郎承发名八郎承德名九郎此公移居梅州水车兰田
吉
十一世
锦绣公长子
承创名百六郎妣梁氏夫妇合葬石坑银塘尾虎头寨子二祯公详
公
公
世
十二世
承创公次子
详公字大六郎德盛心正家学渊源为程乡平远等地开创中兴一世
传
祖公塟嘉应洲李坑堡西坳桥头葛藤坑坪天吊寨下醉翁倒地形
连堡大坳开基子元子贵
2
时重修妣姚氏六娘生殁失考塟河头乡寨颈铺烂泥塘侧龟形
庚山甲向夫妇身修家齐得天福善笃生豪杰者五清乾隆十八
年癸酉九月二十一日午时重修换立碑志子五汉高云高分居
河头理智耕读超出几流深可嘉焉汉贞性天仁厚福泽庆延
继妣李氏妙贞徐氏老女生殁塟失考云昌满臣
十四世
益公五子
满臣讳光裕妣曾氏溢恭顺子五仲清仲宽仲信仲敏仲惠
十五世
满臣公长子
仲清号国清由梅州迁居和平瓦屋前妣温氏继曾氏塟广东平远县
西坳醉翁倒地形三穴子三思贤思义思敬(均黄氏生)
1
虔南泊竹凌氏续修族谱
长邑始祖吉公世传
十六世
仲清公长子
思贤妣李氏夫妇生殁塟失考子三以文以崇以顺
十七世
思贤公三子
以顺水打正妣叶氏继苏氏夫妇生殁未详塟佛顶子四祖祯恭
崇(均苏氏生)
十八世
以顺公次子
公
巳向坟后有古树社坛东至于小溪南西北三至魏宅田为界周
世
围余地外立有坟界碑记清乾隆辛未九月吉日重修妣何氏康熙
传
十年塟小坑尾正坑中埂凰形巳山亥向清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一
日重修立碑连绕数窝数面坟山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吉日重修继
妣刘氏清康熙十五年塟高兴长镜口井堪上蜘蛛形酉山卯向
大石朱氏[资料]
大石朱氏[资料]湖南湘中大石朱氏据《大石朱氏七修族谱序二》载:“沛国朱氏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爰考我族,始籍赣省吉安,先世以文学武功并显。
传至圣显公(通公),于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携子太广、福、禄、文、贵、清、儒立业湘潭唐兴湾。
其后文公世居潭邑,太广、太福、太禄、太贵四公转迁江边、科坳、唐冲,其后代居荷叶、洲上、科坳、歇马等地……我祖太清公于开庆年间由湘潭再迁湘乡大石高唐(今属双峰)立基。
后代析居大石、小富、赛田、白杨一带,称大石朱氏。
太清公生诚用,诚用公生梦龙、梦真,梦龙公生应喜,应喜公生三子:世霖、世霶、世沱。
世霖公生希政、希文、希斌、希敏。
希政公生瑺、珍、琼、瑗四子……瑺、珍、琼、瑗四大房子孙繁衍至今,遍及全球,人口十余万众,巍然湘中望族矣。
”始祖墓莹:“双峰对峙起人文”大石朱氏始祖希政公,字景忠,号嗣源,明洪武二年(1369)己酉四月十四日辰时生,配刘氏生一子瑺,配罗氏生三子珍、琼、瑗。
夫妻三人故后葬赛田簰形山。
簰形山,顾名思义形状就像遨游江中的竹簰。
有《重修景忠公墓记》是这样描写的:“湘中大石朱氏赛田簰形山,坐落双江桥畔……簰形山面积十余亩,群山环绕,怪石嶙峋,风景优美。
极目远眺,巍峨龙山,隐约可见,左猪婆岭,右马鞍山,背倚南梅山。
视野宽阔,形势险要。
近前两旁,两座篙子石山直插云霄,双峰遥遥对峙,宛如两位魁梧巨人,昂首挺胸,镇守墓门。
左右两股清流,自西向东,蜿蜒环绕簰形祖茔,穿过双江桥,于是二水合为一流,滔滔朝下奔流而去。
”经查《七修族谱》,希政公殁于宣德八年(1433)十二月十五日亥时,刘氏殁于永乐七年(1400),罗氏殁于成化六年(1470)。
夫妻三人中,刘氏年仅四十就先走了,首葬双江口山,至万历己酉才改葬与夫同眠簰形山。
罗氏夫人在希政公逝世后再活了37个年头,才长眠夫君之右。
簰形山始祖墓最初修建于清同治五年,由于历时久远,风雨剥蚀,加上几经壬劫,周围栅栏及石脚早已作他用。
梅县谱
梅县谱吴氏受姓始祖源流世系作者:吴贤德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38 更新时间:2013-2-2 荐★★★★★75世三泰公,千三公之长子,妣张氏,宋末间始泊漳州处潮州通判,住新村条鱼赤竹寨。
75世三十一郎,千三公之次子,妣林氏、刘氏,住新村条鱼赤竹寨。
75世廷华公(本房祖)千三郎之三子,妣曾氏。
为避兵燹迁来广东程乡县白渡堡象湖坪定居,与刘苔石邻居。
子九: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五、念六、念七、念八、念九。
八百郎号廷华谥守庸寿91公冢原坟在茅田大塘侧凹下坪,后查无获,合并于妣坟妣曾氏四娘谥德助享91寿象炉坪飞娥投水形,坐南向北丁山癸向兼未分金。
据旧谱记载:明季天荒,修整千三、廷华、念四、福兴此四代,因路远不能协工失祭,乾隆十六年辛未经呈控州宪公断批复:复祭。
八百郎廷华公修坟未协工失祭裔孙在族谱上把廷华公错记为六四公...................。
千三郎错记为千九郎....。
民国卅年十月,嵩山乡长吴振春、西洋吴访儒、皇坪乡吴辉云曾倡修。
千三郎墓、廷华墓:1986年十月初四日,千三郎墓、廷华墓由蕉岭县叟乐旅印尼吴嵩喜率男建章、建锋复重修,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举行园坟大典。
千三郎之第三子廷华,在宋末年间,因避兵燹,由大埔迁来程乡县白渡堡象湖坪,披荆斩棘,与刘苔石邻居,吴象形右边,后来千三郎夫妇随子廷华共住,千三郎仍有六子分居新村条鱼赤竹寨。
廷华公尊立父亲千三郎为白渡始祖,查二世祖廷华公谥守庸守者守住也,庸者功劳也是开基的功劳又要守住。
为使后人知道白渡象湖坪实为廷华公所开基,所以千三郎换作千十三郎,这千三郎其间加补十字横笔的行位隐示不说几世的意思,直笔谈的行位,不记其生平谥的意思,这是千三郎换作千十三郎的所以然焉。
75世四十一郎,千三郎之四子,妣林氏、廖氏,住新村条鱼赤竹寨。
75世四十二郎,千三郎之五子,妣温氏,住新村条鱼赤竹寨。
75世三十八郎,千三郎之六子,妣钟氏、范氏,住新村条鱼赤竹寨。
75世三十九郎,千三郎之七子,妣林氏,住新村条鱼赤竹寨。
粤东地区(大埔)黄氏各支系
粤东地区(大埔)黄氏各支系大埔县历史悠久,秦汉时属揭阳县地,东晋义熙九年立义招县(时以韩江上游的5个流民营为单位组成义招县),属义安郡(潮州前身)。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万川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万川并入海阳县,属潮州。
宋、元及明前期仍属潮州府海阳县光德乡。
明嘉靖五年(1526年)改名大埔县,属潮州府。
1949年解放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梅县地区。
1988年才始属梅州市,全县实际使用语言是客家话、潮州话、漳州话,少量移民后代均改说客家话。
据嘉应州翰修墨林氏《江夏渊源》记载,九十二世侃公,由江夏迁居河南光州固始,至九十八世裳公,由光州固始徙居于福建邵武府和平乡,传至一百一十九世峭山公,娶官、吴、郑氏,生二十一子。
公以子贵,北宋太宗、仁宗屡有追封,赐进士,文渊阁大学士、工部侍郎、太子少保等官衔。
公因生齿繁盛,三妻各留一位长子侍亲外,十八子皆择胜地而居。
其裔迁入大埔者,主要有峭山公之子化公和卢公两个派系:卢公的裔孙,由福建漳州龙溪榜上(今漳州市龙文区步文镇坂上村)迁至大埔大麻麻西岃头为始祖。
化公传至潜善公,登宋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生九子(人称"九子公")。
其中潜善公长子久昌公之裔由福建长汀、上杭、永定分别传入茶阳太宁、恋墩、茅坪、中西坑,三河良江、官田,西河汶水、下黄砂、北塘等处。
潜善公第四子久盛公之孙昌禧、昌蕃。
昌禧生子遇隆(即光裕)公,由福建汀州宁化迁入枫朗黄屋窠为始祖;昌蕃生子远隆,远隆生子大一,迁双溪下木为始祖,其裔孙衍播以枫朗、双溪、百侯、大东、光德为多。
潜善公之第六子久养(或曰久善)生二子:伯、僚。
僚公,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进士,官琼州太守,任满归田,落籍梅州,为始祖。
其后裔陆续由梅县、蕉岭等县迁入埔邑之三河、大麻、银江、湖寮、古野、英雅、青溪等地。
潜善公之第七子久安公,生子建饶,由宁化石壁迁海阳县元歌都道韵乡开基,传至十一世英俊公,妣谢氏、廖氏,生二子,由饶平道韵乡迁茶阳迪麻大塘尾开基。
客家刘氏源流考
客家刘氏源流考刘俊方刘姓有一个最庞大的支系--客家刘氏。
这个支系虽然不见载于任何中国正史,但却人丁兴旺,人口占当今刘姓的十之三四;而且其成员移居海外的特别多,是刘姓家族中最具有开拓精神的家族。
据我刘氏族谱记载:客家刘氏源自帝尧。
帝尧原姓伊耆,受封于陶(即今山东省荷泽市定陶县),复封于唐(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为唐侯,故又为陶唐氏。
帝尧第九子源明公受封于刘邑(今河北省唐县),裔孙遂以邑为氏,故为刘氏,是刘氏第一世大始祖。
再传18世至夏朝累公,据《左传》记载,他出生很奇特,一生下来两手掌中即有特殊的掌纹,形似“劉累”二字,故取名刘累。
累能扰龙,事夏王孔甲,后御龙有功,封为“御龙氏”。
商高宗武丁时,徙封豕韦(今河南省滑县西南韦乡),故又为“豕韦氏”。
刘氏远祖居山西,移山东,历夏、商、周三朝数十代,从春秋战国起,刘氏已传衍五十九代。
传至六十七世璋秀公,由秦(今陕西、甘肃一带)移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南门外。
至七十二世恩盛公,由江宁移居彭城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徐州沛县),其后子孙分居彭城一带。
秦末,刘邦(刘氏第75世祖,公元前247年生于沛县丰乡中阳里),在秦二世时举义,诛秦灭项,于公元前206年被封为汉王。
历时五年而创立汉家天下,为汉高祖,建都于长安,其子孙世袭帝位。
邦公生八子,第五子刘恒,为汉文帝;文帝生四子,长子刘启,为汉景帝;景帝生十四子,在汉景帝三年(公元154年),景帝封其第八子刘胜公为中山靖王,治庐直隶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出彭城郡(今徐州市),后世即以“彭城”为堂号。
胜公生子二十一,第五子刘贞于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六月封为陆城亭候于河北涿郡,遂创业与此。
在两汉(西汉、东汉),刘氏传衍十八代,共传24帝426年,并“大封同姓,以镇天下”。
仅西汉,刘氏皇子封为王者30余人,而王子封为诸侯者达400余人,故刘氏家族迅速蕃衍播迁于长江南北,成为显赫的名门望族。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族人可谓占尽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世系三处问题:1、文公以上错误已查清;2、是否在公存疑;3,梓公-元益…垂创无谱印证。
始祖世系
沛公——明公——穆公——惠公——松公——熹公——在公
惟甫——振公——绚公——森公——松公——熹公——在公(更改为此)在公—镒(字国珍)—浚明—友樟—炳公—埙公—锡公—海公—梓公—元益
——念二郎(未详)
——念三郞(移程乡西阳)
——念满郎(移程乡松坑)
——泳(国胤)—玉渊(世居义安凤城、东云、东龙等处、未详)——少渊(世居义安、凤城、东云、东龙等处、未详、文渊同此)
——文渊1206……炎公1323—宗礼1363(未详)
——宗裕1365(未详)
——宗仁1367(未详)
——国泰—十一郞(迁平阳牛牯溪)
——十二郎(迁鹤坑,即云霄)
——十三郎(迁河头,即九峰)
——国柱(择创莆涵头)
——国宝(世居建阳)
乌山:梓公—元益—鼎公—法仁—仲贵—怀荣—垂创—法政(粤祖)—法行
和平:珍公—文卿—光荣—福茂—湘仲—冕公—谷明—法政、法明
梅县玉水村始祖法政公至湖南始祖期祯公世系图
22法政—法行—晖公—千一郎—园信—近松(创竹园堂)、汝敬
——千二郎—竹峰—继峰(开基西坑塘肚里)、德相
——千三郎—左公—汝亮(创月正堂)
——千满郎(未详)
——晧公—朝荣—钦一公(止)
——升阳(创长隆,生凤台、仰松、仰梅)
——福廷(止)
——奋阳—光泗(子二:觉宇、选宇)
——光乾<止>)
——贵阳(彩球堂,美锦、良锦、仁锦、义锦)
——朝荫(止)
——昭公—祖仁——法传——锦松
——祖礼——永泉(子怀凤、怀鸞)
——祖兴——幼泉——新松(创富版堂)
———耐泉(子:汝政、汝用)
——祖旺——赞玄(子:日清、日和、日周、日旺)
———正玄(子:日弘、日升、日华、日新)
注:近松创竹园堂、汝亮创月正堂、继峰开基西坑塘肚里、伯南公与贵阳公系九世伯恕公创敦厚堂、升阳公创长隆、新松创富版堂、
法政—法行—皓公—朝荣—升阳世系图
26升阳—凤台—期仲—广成(止)
——期旺(止)
——仰松—期爵—集成—伯万(所生移居江西兴国)是否兴国梅窖村?
——伯达(生二子移居江西兴国)贵阳有后裔迁梅窖
——伯仲(生三子移居江西兴国)梅窖黄沙?
——奈成—伯新(生四子,移居平远。
)
——伯兴(所生移居松源)
——期禄—运成—阿四(移居惠州)
——如美
——期祯—瑞成(后裔迁湖南望城乌山)
——秀成(率后裔迁湖南望城乌山)
——端成(后裔迁湖南长邑平山)
——期富(止)
——期贵(止)
——期春(止、玉水写期寿)
——仰梅—期任—贵成—伯东—星开(止)
——就开—元长
——伯南—磷开—(元松、元梅)
——正开(止)
——期仲—义成(止)
——期俸(止)
——期份—英成—伯善—显开(移居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