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精华版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精华版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精华版一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了解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了解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学习建议」本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重点要掌握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

「主要知识点」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物质资料的生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本章小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

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收集和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大量材料、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和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经济学科,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个基本要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表明: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治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以及对现代科学和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具体方法的借鉴。

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

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导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社会条件19世纪中叶,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尖锐,暴露了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经济根源。

2.阶级条件19世纪上半叶,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社会活动的舞台,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理论来源19世纪英、法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的创立。

二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剩余价值理论提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规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了帝国主义论,进而推导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

20世纪中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

20世纪后半叶,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1.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人类社会要想存在和发展,必须要有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才能获取。

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条件。

只有劳动生产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人类从事政治、文化、科学、教育等活动才有可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在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资本雇佣劳动力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制度。

2、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1)原始社会特征a.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从事简单的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产品进行平均分配•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产品,仅能维持基本生存,没有多少剩余•第一次社会大分工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交换产生•分裂了两大阶级:奴隶主(剥削者)和奴隶(被剥削者),出现了零散现象的奴隶制•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氏族成员之间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出现•(2)奴隶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产生条件——私有制的发展a.私有制产生后,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一则,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产品,从而具备了剥削他人劳动的物质条件二则,因为生产的发展需要增加劳动力,于是战俘成了最早的奴隶,用来减轻生产者本身的劳动量制度——奴隶制b.奴隶制是社会制度的一个根本的组成部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制的双重性c.尽管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剥削制度,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奴隶制度逐渐丧失了合理性。

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又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在奴隶制下,出现了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d.(3)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制a.封建领主将私有土地的部分作为自营地,另一部分领地以分地形式分给农奴耕种,农奴要为封建领•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2022年4月25日18:30主无偿提供各种劳役地主通过地租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封建制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b.c.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和封建行会组织的排他性、保守性,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二、资本原始积累1、实质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一方面,资本原始积累使大量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大批直接生产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而变成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2、方式圈地运动:封建贵族圈占农民土地,将耕地变为牧场,使农民不得不到资本家开设的手工工场去出•卖劳动力以暴力为基础,如通过殖民地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等行径实现财富在宗主国的积累,进而转化成•资本利用国家机器,如通过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进行收入再分配,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集中起来,转化为资本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从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产生,即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部分小生产者破产,成为雇佣工人;另一部分发财成为了资本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美复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美复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美复习笔记
一、前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古今中外各种经济学学说的总结和批判。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认识和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解和把握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必备思想武器。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修养和实际工作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 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剖析和批判,其基本内容包括: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周期性经济波动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

2. 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把经济问题放在社会历史和阶级斗争的总体框架下来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经济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阐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确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

三、价值论
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自考政治经济学第1章(笔记)

自考政治经济学第1章(笔记)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变第一节:经济制度变革的过程及规律一:概念1、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了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规定着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二:零星知识点1、从自然分工到社会分工,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表现为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它是在生产力发展及其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

3、人类社会形态是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社会经济制度。

4、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五种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依次更替。

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然要求突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起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

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

2、简述人类历史上经济制度的变革过程。

答: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五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

它们的变革过程是:(1)原始公社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初的社会经济制度。

在原始社会,劳动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以石器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是指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1. “经济”的涵义及经济学的出现(1)?“ 经济” 的涵义a. 古汉语中:是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b. 在西方文献中: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先使用,意指家庭管理或家政管理;亚里士多德又赋予此词以谋生手段的涵义。

c. 近代和现代意义上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节约、精打细算;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经济学的出现a. 色诺芬的《经济论》表明西方开始出现了经济学,研究的是善良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财产的问题,即家庭管理。

b.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c. 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是神学论着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古代世界的经济学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重商主义(16-17c初)(2)古典政治经济学(17c中叶-19c初)(3)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18c末-19c30s)(4)19c70s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1)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萌芽:重商主义学派16-17世纪初,产生了代表商业资本利益和要求的重商主义学派。

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目的在于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范围,而是涉及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笔记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笔记

政治经济学原理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生产要素。

1. 生产力:人利用、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

(生产力三要素)2. 生产关系: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二)政治经济学怎样研究生产关系1.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揭示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

2. 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揭示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要揭示经济规律1. 经济规律大体有三类:人类共有的;几个社会共有的;一个社会特有的。

2.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质。

二、商品和货币(一)商品1. 商品及其二因素。

商品: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二因素: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和使用价值(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2.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越多,每件商品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T价值量越低。

4.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升级版: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T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5. 商品拜物教。

(二)货币1•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及本质。

货币衍化:简单价值形式T扩大价值形式T一般价值形式T货币价值形式。

本质:固定充当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2. 货币媒介商品交换,形成商品流通和商品货币关系。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第一章1、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①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鞭策生产力的发展。

③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是鞭策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2、什么是经济规律?它的客不雅性表示在什么地方?答: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表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②经济规律的客不雅性主要表示在:它在必然的客不雅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并随客不雅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既不能消灭、拔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3、生产力(科学技术)是鞭策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答:科学技术会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

①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本质和劳动技能。

②可以革新、创造新的生产工具,提高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③可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并使劳动对象日益优化。

④可以改进和变化工艺过程,从而有利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章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⑴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不雅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重属性。

劳动的社会性要求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的需求,而劳动的私人性又往往使商品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从而导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发生矛盾。

⑵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这些矛盾包罗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价值规律为什么自发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答:商品生产者改进了生产技术,改善了生产经营办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可按照社会价值销售商品,就可获得较多盈利;反之,就会收入较少,不能盈利,甚至亏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1章导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1√1.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

这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重大事件。

(1)机器大工业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国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用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生产。

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

(2)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的奠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

(3)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日益暴露和激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蓬勃发展的反对资本主义的工人斗争的实践,强烈地呼唤着属于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区别: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2√2.理论来源。

19世纪初,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它触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研究的最高成就。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政治经济学,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经济运行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区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开放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的现实,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作了原则性的预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

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a.创立了唯物史观;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列宁: 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其中: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商品和货币•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四章:资本循环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第五章:剩余价值的分割•第六章: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第七章: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第八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第一章:导论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四、政治经济学学习的方法五、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六、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人类社会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经济活动,大约进行了200多万年,从经济实践基础上萌发一定的经济观点,到形成一些经济思想和某些经济理论,也经历了两千多年时间,而从理论上概括、阐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经济运动规律的政治经济学,则是近几百年的事情。

中国古书经济:经国济世,经邦济民。

古希腊(色诺芬)经济:家庭管理。

现代含义1、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

2、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称。

3、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4、节约(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出版了一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以后《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于工场手工业和产业革命时期,初创人:威廉.配第;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完成者:大卫.李嘉图。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力图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优越于封建生产关系,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作了一定的科学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因素,但其必然带有一定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

(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2、庸俗政治经济学是专门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萨伊,英国的马尔萨斯。

自考政治经济学导论(笔记)

自考政治经济学导论(笔记)

《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零星知识点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的专门科学,它是在人类社会科学文化普遍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取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统治地位。

3、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果,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4、在西方,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

在《经济论》一书中,他用“经济”一词来描述奴隶主组织和管理的奴隶制经济,意思是家庭管理。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论》一书中,也明确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的家庭经济问题。

在古汉语中,“经济”是指“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贫民的意思。

5、政治经济学是拓宽了研究范围的经济学,而不是及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

从历史发展来看,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经济学。

6、我国现在主要是将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的一部分内容,以和应用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学科相区别。

7、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

所谓与时俱进是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定而且也能够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二:论述题1、简述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过程是怎样的?答: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独立用于出现于17世纪初,它是希腊文中“Poniz”与“经济学”组成的复合词。

法国重商主义者安德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名为《先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政治经济学”的提法,主要是为了说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的范围,涉及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问题。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17世纪中叶产生的。

最初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包括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原创5篇)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原创5篇)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原创5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篇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资本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著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的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生产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产品,还包括资本家的利润。

因此,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其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循环。

在这个循环中,资本家不断地投入资本,工人不断地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地获取利润。

这种循环往复的运动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最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因此,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总之,《资本论》是一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规律的著作,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篇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资本论》读书笔记《资本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代表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和对于无产阶级的深厚同情。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_(七)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_(七)

第七章1、垄断的形成答:①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

②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的走向垄断。

2、为什么说垄断价格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答: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未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

(1)垄断价格的制定不能无限抬高到极大脱离价值的地步。

(2)垄断的形成并不能增加价值总量:全社会商品价格的总额仍然只能等于商品价值总额。

垄断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必然和另外一些非垄断企业或小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价格对价值的反向偏离相对应。

(3)通过垄断价格所获取的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是雇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所以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未否定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3、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2)具体说:第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大规模公共设施建设,需要依靠国家规划安排和筹集巨额资金。

第二,一些大型、基础、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需要国家投资支持。

第三,市场产品过剩问题严重,必须依靠国家力量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第四,对社会化大生产中出现的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干预和调节,以及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者必须借助国家力量。

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答:(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是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2)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前提是工人劳动力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的条件是工人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下降。

(3)只有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才能直接或间接使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价值下降。

(4)各企业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使各部门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最终导致相对剩余价值产生。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5、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答: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出现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甚至是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在迅速地增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精华版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精华版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精华版二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基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有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

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本质。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就是要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变革,看作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过程。

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它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进行的。

运用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要求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必须充分占有材料,详细分析具体对象,暂时舍去与本质规定无关的方面,从表象中揭示出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

从抽象到具体,用本质来说明现象的叙述方法,是运用通过研究得出的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规律,通过经济范畴进行理论叙述的,但这种叙述不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作简单的描述,而是对它进行深刻的和科学的说明。

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

历史方法,则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把握其规律。

要坚持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即运用历史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必须排除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偶然现象和因素,以及各种曲折过程,从复杂的、曲折的历史材料中,揭示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逻辑的进程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又是不一致的,在二者不一致时,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要服从于逻辑进程。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三要素(1)概念: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造劳动对象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三要素: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资料=Pm2.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1)生产的目的——消费(2)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不断进行,周而复始,故称再生产(3)四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反之,分配、交换、消费也决定着生产(4)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

包含两个因素: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其作用的对象。

3.社会生产力的两个方面(1)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两方面的关系A.其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B.其二:人与人的关系。

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称经济关系狭义: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体系”(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经济规律(1)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经济规律。

(2)三种类型:a.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规律b.在几个社会阶段中期作用的规律c.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规律(3)基本经济规律:在一定社会阶段起主导作用的规律。

决定着社会生产的实质。

(4)各种经济规律由于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着,形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1.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用来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效用、有用性)。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生产力范畴。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交换时量的比例关系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3)交换价值是形式,价值是内容(4)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两者的统一对立——两者之间存在着决裂:商品生产者无法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2.劳动二重性使商品有二因素(1)具体劳动: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生产资料,采取不同的形式,生产不同商品的过程,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关系抽象劳动:抛开各种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一章:商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一章:商品

一.商品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概念)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决定•不会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使用价值也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价值(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历史范畴,具有社会属性,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上的差别•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与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1)对立性使用价值与价值不可同时存在•(2)统一性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概念)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为具体劳动,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为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不同的具体劳动产生不同的使用价值,各种使用价值的总和表现了各种具体劳动的总和,既表现为社会分工。

•具体劳动的种类与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需要的改变而变化•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两要素的结合•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

无偿捐献非商品;阳光、空气非商品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第一章:商品2022年3月23日23:20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量上的可比性•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对立性具体劳动反应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因此属于永恒范畴•抽象劳动反应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在发达商品经济中表现的更充分,因此属于历史范畴•(2)统一性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三.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1. 性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17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17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176.1.怎样认识商业本钱的产生及其本能机能?6.2.商业本钱有哪些作用?6.3.借贷本钱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本质是什么?6.4.本钱主义股份公司是如何产生的?6.5.本钱主义股份公司的功能是什么?6.6.本钱主义条件下劳动者购买小额股票是否实现了本钱民主化?6.7.本钱主义地租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6.8.本钱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6.9.本钱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6.10.如何理解土地价格的决定?7.1.什么是垄断价格?它为什么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7.2.国家垄断本钱主义有哪些具体形式?7.3.国家垄断本钱主义是如何产生的?7.4.垄断利润的来源是什么?它是怎样实现的?7.5.为什么垄断的产生是本钱主义经济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7.6.二次大战后国家垄断本钱主义迅速广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7.7.本钱主义国家宏不雅经济办理与调节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7.8.本钱主义国家宏不雅经济办理与调节的政策是什么?7.9.国家垄断本钱主义宏不雅经济办理与调节的实现机制是什么?7.10.国家垄断本钱主义对本钱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8.1.垄断本钱主义国家本钱输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是什么?8.2.什么是新殖民主义?8.3.本钱国际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8.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是什么?8.5.什么是跨国公司?怎样认识跨国公司的作用?8.6.经济一体化是如何形成的?8.7.地区经济集团化是怎样形成的?8.8.当代发达本钱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怎样的?8.9.当代发达本钱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是怎样的?9.1.为什么垄断本钱主义经济发展存在两种趋势?9.2.垄断资产阶级维护和加强其统治地位所采取的手段是什么?9.3.本钱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必然趋势是什么?9.4.本钱主义私有制被否定的历史趋势怎样通过本钱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表示出来?9.5.为什么由本钱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10.1.马克思怎样论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联系与共同特征?10.2.马克思论述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的区别是什么?10.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0.4.怎样理解从本钱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0.5.社会主义必需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因是什么?10.6.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目的?10.7.20世纪在社会制度发展方面出现的新变化表白了什么?10.8.如何正确评价本钱主义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2

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单项选择题 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

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产阶段。

3、按照⽣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式不同可将⽣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4、⽣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属于固定资本的是:劳动资料。

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6、考察社会资本再⽣产的核⼼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7、在技术进步的扩⼤再⽣产条件下,⽣产资料⽣产必然:优先增长。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盾。

⼆、多项选择题 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BCD)A.分配阶段B.购买阶段C.⽣产阶段D.销售阶段 E.流通阶段 2.流通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BD)A.⽣产资本B.货币资本C.商业资本D.商品资本 E.流动资本 3.资本周转时间包括(DE)A.个别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产时间 E.流通时间 4.对预付资本总周转发⽣影响的⽣产资本构成是指(AC) 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例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的周转速度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总量 E.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的消耗程度 5.马克思主义再⽣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CD) A.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B.考察社会资本再⽣产的核⼼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产分为两⼤部类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E.⽣产资料⽣产必须优先增长 6.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DE)A.资本补偿B.劳务补偿C.货币补偿D.价值补偿 E.物质补偿 7.社会资本简单再⽣产的实现条件是(ABC) A.I(v+m)=IIc B.I(c+v+m)=Ic+IIc C.Ⅱ(c+v+m)=I(v+m)+Ⅱ(v+m) D.I (c+v+m)=I (c+△c) +Ⅱ(c+△c) E.I(v+m)>Iic 8.社会资本扩⼤再⽣产的实现条件是(BDE) A.I(v+m)=IIc B.I (v+△v+m/x) =Ⅱ(c+△c) C.I(c+v+m)=Ic+IIc D.I (c+v+m)=I (c+△c) +Ⅱ(c+△c) E.Ⅱ(c+v+m)⼆I(v+△v+m/x)+Ⅱ(v+△v+m/x) 三、名词解释 1、产业资本:是⼯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第一章1、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①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2、什么是经济规律?它的客观性表现在什么地方?答: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它在一定的客观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并随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3、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答:科学技术会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之中,引起它们的优化。

①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

②可以革新、创造新的生产工具,提高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③可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并使劳动对象日益优化。

④可以改进和变革工艺过程,从而有利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章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⑴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重属性。

劳动的社会性要求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的需求,而劳动的私人性又往往使商品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从而导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发生矛盾。

⑵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这些矛盾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价值规律为什么自发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答:商品生产者改进了生产技术,改善了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可按照社会价值销售商品,就可获得较多盈利;反之,就会收入较少,不能盈利,甚至亏本。

所以,商品生产者为了降低其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便力求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方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格机制作用。

答:价格机制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多方面的调节作用。

它可以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方向及规模,即调节资源的配置,并可以调节商品供求关系,调节消费需求方向和结构,调节收入分配,调节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从而起着推动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4、怎样决定商品价值的大小?答:商品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因而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不取决于个别劳动时间,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5、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答: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

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答:(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越小;反之,劳动生产力越低,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第三章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答: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

2、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意义?答: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①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②它也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客观必然性。

答:(1)资本积累的裨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别人劳动的成果,来继续无偿占有别人更多的劳动,以扩大资本规模和增值资本价值。

(2)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其一,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是资积累的内存动力。

其二,资本主义竞争是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答:(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是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2)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前提是工人劳动力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的条件是工人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下降。

(3)只有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才能直接或间接使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价值下降。

(4)各企业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使各部门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最终导致相对剩余价值产生。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5、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答: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出现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甚至是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在迅速地增加。

其结果,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第四章1、简述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

答:(1)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2)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3)这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区别。

答:(1)划分的根据不同。

前者划分的根据是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划分的根据则是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划分的内容不同。

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3)划分的目的不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答:基本条件就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

用公式表示是:Ⅰ(v+m)=Ⅱc。

引申①Ⅰ(c+v+m)=Ⅰc+Ⅱc,即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的总和。

②Ⅱ(c+v+m)=Ⅰ(v+m)+Ⅱ(v+m),即第二部类的总产品的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第五章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如何?答:(1)利润率(Pˊ)和剩余价值率(mˊ)的计算公式分别为Pˊ=m/(c+v),Mˊ=m/v。

因此,二者只是同一个剩余价值的不同计算方法。

(2)由于剩余价值(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因此,二者在量上必然会有差别,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3)二者所表示的经济关系也是不同的。

剩余价值率表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体现着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利润率表示的是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生活方式,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否违背了价值规律?为什么?答:(1)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2)因为:第一,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并没有脱离价值。

第二,全社会商品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同的。

第三,生产价格的确定及其变动归根到底是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动。

3、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答:(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各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2)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

(3)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

(4)通过资本转移使各部门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率升降,使各部门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

(5)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全部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资本总量的比率,一定量的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第六章1、什么是商业资本?它的职能作用是怎样的?答:(1)商业资是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形式。

也就是专业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2)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商业资本使产业利润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

①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商业资本使产业资本家从商品销售解放出来,能够集中力量从事商品生产活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利润总额。

②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

商业资本家能把商业活动集中起来,而且商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快于产业资本,这就使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减少,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而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利润的增加。

③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的周转。

商业资本加快了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化的速度,从而加速了产业资本的周转;同时由于商业资本的集中性,它的一次周转不仅可以代表一个生产部门许多资本的周转,还可以代表不同生产部门若干资本的周转,从而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④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对市场状况、流通渠道和商品行情都比较熟悉,因而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2、股份公司的作用答:股份公司对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有利于快速聚集资本和优化投资结构。

第二,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第三,有利于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定。

第七章1、垄断的形成答:①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

②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的走向垄断。

2、为什么说垄断价格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答: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未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

(1)垄断价格的制定不能无限抬高到极大脱离价值的地步。

(2)垄断的形成并不能增加价值总量:全社会商品价格的总额仍然只能等于商品价值总额。

垄断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必然和另外一些非垄断企业或小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价格对价值的反向偏离相对应。

(3)通过垄断价格所获取的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是雇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所以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未否定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3、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