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 湘教版
水循环教案湘教版
水循环教案(湘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水圈的构成,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掌握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不同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增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水圈的构成
2.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3.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重点: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及PPT课件
2. 水圈构成图、水循环示意图
3. 视频材料: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地球上的水圈构成,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及其影响因素。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水循环模拟实验,观察水循环现象,讨论实际生活中与水循环相关的现象。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来源和去向。
2. 讲授新课:使用PPT课件展示水圈构成图,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强调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通过视频材料展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实际生活中与水循环相关的现象,如水库蓄水、灌溉等。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现象与水循环的关系。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影响水循环的因素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湘教版(一起)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水在自然界里是循环运动的。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地球是名副其实的“水星”,水是地球上各种生命的源泉,这节课我们综合认识自然界的水。
二、新课教学1.找水⑴水藏在自然界的哪些地方?我们都见过哪些形态的水?⑵学生交流⑶学生展示所搜集的资料、汇报⑷出示自然界景观示意图,学生书写各种水的名称,在图上粘贴,以丰富其感性认识。
小结:水在自然界里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水有多种形态。
2.建立联系⑴各个地方的水有什么联系?水的形态会发生哪些变化?⑵学生交流⑶学生展示所搜集的资料、汇报。
小结:下雨、下雪是天上的水降下来;陆地上的水会通过江河流入海洋;陆地上和海洋里的水会蒸发到天上;陆地上的水会渗入地下;地下水会变成泉水冒出地面或被人抽出地面、水还会进入动植物体内……3.综合认识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⑴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水在整个自然界里是怎样运动的?怎样把你的想法有条理地说出来?⑵学生讨论⑶学生试说明水在自然界里是怎样循环运动的。
⑷能不能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把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过程表示出来?⑸学生画草图(表达形式自定)⑹汇报交流⑺讨论、修改、完善三、学习拓展1.在你所搜集的资料中,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比如:地球上水资源的总量是多少?淡水总量有多少?2.化工厂排放污水是否会影响到其它地方?为什么?通过以上两组问题继续引导他们基于自己所掌握的学习资料展开讨论与交流,既深化了他们对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的理解,又渗透了对他们进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
湘教版科学四上5.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上5.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是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4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流入海洋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这一复杂的过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了解水循环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循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培养节约用水和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难点:水循环的动态过程,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水循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实验教学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水循环的过程。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2.实验器材:准备蒸发皿、烧杯、水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观察和实验。
3.讨论话题: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些关于水循环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如雨、雪、蒸发等,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蒸发、降水、流入海洋等,并用课件展示水循环的动态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过程。
小学科学第11课《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
小学科学第11课《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小学科学第11课《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理解水在地球上的重要性,并初步了解水的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课程重点:1. 学习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并能够描述其特点。
2. 了解水的不同形式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
3. 理解水的循环对地球的重要性,并能够阐述水的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显示屏、投影仪及相关课件。
2. 水循环示意图。
3. 相关图片或实物,如水蒸气、云、雨水等。
4. 与水循环相关的诗歌或歌曲。
四、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0分钟)1. 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喜欢玩水吗?水是非常重要的,你知道为什么吗?”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2. 播放一段关于水循环的视频或展示水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Step 2:水的循环过程(15分钟)1. 展示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水的三种不同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2. 介绍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蒸发是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凝结是水蒸气变为液态水。
3. 引导学生讨论,蒸发和凝结在自然界中通常发生在哪些地方或情况下,如水面上的蒸发、云的形成等。
Step 3:云与雨(20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云的外观和特点。
2. 解释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聚集成的,当空气凉下来,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
3. 引导学生思考,当云中的水滴增多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联想到下雨的情景。
4. 介绍降水过程,即云中的水滴变大并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雨滴,从云中落下来。
Step 4:水的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水的循环,会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造成什么影响?2. 与学生分享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如供给动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维持河流湖泊的水量、调节气温等。
自然科学四年级上册水的循环教学方案
自然科学四年级上册水的循环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水的循环现象。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和降水等;2. 理解水在地球自然界中的循环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或图片;2. 教学素材:水的循环示意图、有关水的循环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或者展示一幅形象的水循环示意图,引起学生对水的循环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水的循环是什么。
Step 2 讲解水的循环过程通过让学生观察示意图或幻灯片,结合教师讲解,学生可以逐步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教师可以依次讲解以下内容:1. 蒸发:当水接触到太阳光照射或接受热量时,部分水分会转化为水蒸气,并散发到大气中。
2. 凝结:水蒸气在大气中遇冷时,会经历凝结,形成云朵或水滴。
3. 降水:当云朵中的水滴增多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降水,有时是雨水,有时是雪或冰雹。
Step 3 学生探究与实践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例如:1. 制作“水的循环模型”:学生可以使用塑料杯、热水、塞子、保鲜膜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水的循环模型”,观察蒸发和凝结的过程。
2. 观察云朵的生成:学生可以观察不同天气状况下的云朵形状和颜色,让他们尝试解释云朵的形成与降水之间的关系。
Step 4 拓展应用在学完水的循环过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水在自然界中的其他作用,例如:1. 地表径流:水流经地表,形成河流、湖泊等水系,起到调节气候和供给生态系统水的功能。
2. 存储水源:水蒸发后,会形成地下水、湿地等重要的水资源。
Step 5 总结与评价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循环过程和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展示对水循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课堂延伸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或巩固练习,例如:1. 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并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2. 绘制一幅描绘水的循环过程的图画,并标注出每个环节的关键词语。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循环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与水循环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珍惜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掌握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规律。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水的蒸发、凝结、降水等概念,并能够形象地表达。
三、教学内容1. 水的来源和循环过程2. 水蒸发和凝结3. 降水形式和过程4. 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循环四、教学过程设计1. 情境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情况,并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对水的来源、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循环等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水在不同环境下的循环过程,分享各自的见解和观点,并提出问题。
4. 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利用和管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
5. 游戏互动(15分钟)通过水循环相关的游戏和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加深他们对水资源的认识。
6. 总结提问(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具体场景,描述其中水的循环过程,并编写一份详细的报告。
2. 个人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水资源保护的短文,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 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节约用水,并记录水的使用情况和感悟。
六、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积极参与、讨论表达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报告、个人作业和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
3. 水资源保护意识:学生对于水资源保护的理解和实际行动。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概念,知道水循环的四个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2. 使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意义,认识到水循环对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四个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2.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的生态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水循环过程的动画演示。
2. 教学素材:相关的水循环图片、视频。
3. 小组讨论材料:关于水循环的实际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瓶水,提问:“水从哪里来?又将流向哪里?”2. 自主学习2.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水循环的概念。
2.2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水循环的四个环节。
3. 课堂讲解3.1 教师讲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生态意义。
3.2 学生跟随教师思考水循环对地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4.1 教师出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5. 课堂小结5.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6.1 学生绘制水循环过程图。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农业灌溉等。
七、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
八、课后反思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师点评并鼓励。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情况。
十、教学改进2. 针对不足之处,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学生需要明确每个环节的定义和过程,以及它们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与目标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在自然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珍爱水资源的认识,增进环境珍爱教育的开展。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任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环保认识。
二、作业设计内容1. 知识进修:学生通过教室教学、课外阅读等途径,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下水、河流循环等内容。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去附近的水源地、河流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3. 实验活动: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水的蒸发凝结实验、水的渗透实验等,深入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4. 制作海报:要求学生制作关于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的海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水的循环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水资源的珍爱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增进学生思维的拓展。
三、作业要求与评分标准1. 完成知识进修任务,掌握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20分2. 参与实地考察并撰写实地考察报告:20分3. 完成实验活动并撰写实验报告:20分4. 制作海报,内容准确丰富,形式美观大方:20分5. 小组讨论表现积极,提出创新见解:20分四、作业实施步骤1. 教师安置作业任务,诠释作业要求和评分标准。
2. 学生独立或分组进行知识进修、实地考察、实验活动等任务。
3. 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任务,并按要求提交作业报告、海报等作品。
4. 教师进行作业评分,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五、作业设计意义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任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环境珍爱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环保认识。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2) 掌握水的凝结、蒸发、降水和冰雪融化等基本概念;(3) 能够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并理解其重要性;(4) 掌握观察、实验和讨论的基本方法。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珍惜生态环境的意识;(2)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关心环境的情感;(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2. 水的蒸发、凝结、降水和冰雪的循环;3. 湿润气候带和干旱气候带的分布及原因;4.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的循环过程及其重要性;2. 教学难点:干旱气候带的分布及原因。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水的循环过程;2. 实验教学法:开展简单的水循环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就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 授课:讲解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水的循环过程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水循环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水的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4. 讨论:分组讨论干旱气候带的分布及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水资源的影响;5. 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活动1. 观看水资源保护的宣传片,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2. 进行水循环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水的转化过程;3. 小组讨论干旱气候带的分布及原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4. 制作水资源保护海报,展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态度。
七、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水循环过程的调查报告;2. 收集有关水资源的新闻报道,分析水资源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3. 制作一份水资源保护宣传海报,弘扬环保理念。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过程,了解水的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河流等基本概念。
2.技能与能力:能够描述自然界的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以及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关键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用一幅插图展示一段河流的全貌,引导学生回忆河流的水从哪里来,回忆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雨水是从哪里来的?2.水循环的概念(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水的三态变化过程,然后给出水循环的概念,让学生口述出水循环的过程。
3.水的蒸发(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在夏天经常喝冰水,为什么杯子会出现水珠?让学生思考一下。
然后教师给出答案:这是因为水在杯子里被太阳热能加热后,发生了蒸发,水分子变成了气体形态。
引导学生理解水蒸发的概念。
4.水的凝结和降水(20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玻璃窗上会出现水滴?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形成云?最后给出答案:这是因为水蒸气在玻璃上遇冷后发生了凝结,变成了水滴。
当水滴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形成云,云中的水滴结合成雨滴,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降水。
5.地下水的形成(15分钟)6.河流的形成(15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和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河流的形成过程,并向学生解释水循环中的河流是怎样形成的。
7.教学归纳(10分钟)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8.拓展延伸(20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节约用水很重要?请举出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导学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 掌握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3. 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珍爱意义。
二、导学内容:
1. 水循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 水资源的利用与珍爱。
三、导学过程:
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水循环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和思考;
2. 讲解水循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诠释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息循环的过程,讲解水蒸发、降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基本原理;
3. 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别介绍水的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过程,并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因素;
4. 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利用与珍爱:让学生讨论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珍爱水资源的建议和措施。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掌握了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理解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珍爱意义。
希望同砚们能够珍惜水资源,积极参与水资源珍爱工作,共同建设美丽故里。
五、拓展延伸:
1. 请同砚们自主搜索资料,了解世界各地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状况;
2. 每位同砚可以撰写一篇关于水循环的小短文,分享自己对水资源的认识和看法;
3. 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活动,深入了解当地水资源的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湘教版
展
示
交
流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活动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4、学生游戏。
5、小结:把游戏用图示的方法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状态,并适时点拨
导学流程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学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五单元《4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湘科版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一课是第五单元《水的变化》的总结课。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前几节课学习的水的形态变化的知识综合起来,从构成水的形态变化的相互关系与循环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另一方面要以此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联系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将水的三态变化知识扩展到自然界循环变化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是有着较好的知识经验基础的,我们应当相信孩子们具有思考的潜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他们创设安全、自由、宽松的思考氛围。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水在自然界里是循环运动的。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难点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是生命之源泉。
自然界里哪些地方有水?(板书:水)谁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
(二)、水的三种形态同学们说得真好。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云、雾、雪、霜等的形成原因,知道了水有三种形态,大家还记得是哪三种形态吗?(固态、气态、液态)课件出示云雾雪霜等。
那么我们来给它们归归类吧,看它们各属于哪种形态的水?(课件出示)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或者冰呢?指名回答。
(三)、学习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
那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水呢?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归类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
这些水从哪里来又会到哪儿去了呢?(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回答,引导全班交流。
师小结:总之,从天上下雨或下雪落到地面的水有三个去向,哪三个去向?(指名说)天空、陆地、海洋。
《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精选5篇)
《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4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4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分析自然界里水的三种状态互相转化以及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界里循环运动。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用箭头和简单文字表示自然变化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里是永恒变化和运动的,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资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渗透“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科学自然观和节水爱水的环保教育教学准备挂图——水在自然界里循环的示意图。
(图中的箭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添加。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提问: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雨和雪的成因。
那么,降到地面上的雨水和雪融化后变成的水会有什么变化?它们会跑到哪里去?(学生讨论并回答。
尽量让学生充分说出看法。
)2、讲述: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看来要完整回答这个问题还真不容易,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
(出示挂图——自然界海、陆、空的景物示意图,无表示水的运动方向的箭头。
)(1)观察:这幅图展示了自然界中的许多景物,请先说一说这图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教师指示相应的景物。
)(2)讨论:根据这幅图讲一讲下雨下雪后降到地面上的水最终可能跑到哪儿去?用箭头来表示水跑的方向?(3)讲解:下雨下雪后降到地面上的水有受热蒸发了,变成了水蒸气飞散到空中;有的流入江、河、湖,再流入大海;有的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形成泉水,泉水流入小溪小河,再汇集到大江、大河、湖泊,最后流入大海。
总之,下雨下雪后降到地面上的水有三个去向:有的“升天”了,有的“入地”了,有的“下海”了。
(4)讨论: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新的问题:年年下雨下雪,天空中的水为什么降不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水?(引导学生根据图示中箭头所示水循环的过程进行讨论并交流。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湘科2001版四年级上教案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湘科2001版四年级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掌握水的三态转化过程。
•熟悉自来水的来源和净化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三态转化过程。
2.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图示讲解。
•实验操作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蒸发、凝结、降水等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呈现新知(1)课件展示通过课件展示,讲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和三态转化过程。
老师结合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水的循环。
(2)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比较降雨前后水的质量变化,以及蒸馏水的净化过程。
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果。
3. 合作探究学生自主分组,开展小组研究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查找网络资源等途径进行自主探究,了解家庭用水的来源、节约用水等知识,并分享自己的成果。
4. 拓展延伸安排学生上网查找相关水资源,了解全球水资源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课件展示、实验操作、小组研究、网络探索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三态转化过程,并了解家庭用水的来源及节约用水等知识。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继续学习、探究和应用。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湘科2001版四年级上教案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湘科2001版四年级上教案1. 前言本课内容主要介绍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通过帮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2. 学习目标•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能够说明水的循环过程是怎样的;•能够认识到水资源的稀缺性,提高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
3. 教学内容3.1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2.水的循环过程:蒸发、降雨、河流、海洋。
3.2 环境保护意识1.学会珍惜水资源;2.学会保护水环境。
4.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解结合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学习水的循环过程,以及学习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5. 教学流程5.1 预习通过家长带领孩子去看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水域,让孩子对身边的水资源有更多的认识,营造出关注环境的氛围,让孩子能够主动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5.2 上课1.热身:学生列举身边的水资源;2.讲解水的三种状态:教师简单介绍水的三种状态,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特性;3.讲解水的循环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水的蒸发、降雨、河流等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4.带领学生保护环境: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入手,学会环保。
5.3 总结1.给学生提供认识水资源的小任务,让学生动手去尝试;2.学生与家长共同探究环境保护的方法;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6. 教学评估本课程主要对学生的质询进行评估,以评测学生对于水的三种状态、水的循环过程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最后根据综合学生表现及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7. 授课安排本次课程需要1节课完成,每节课45分钟左右。
8.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了解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学会珍惜水资源并且学会如何保护水资源。
希望本课程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维持生命的基础。
水在自然界中不息循环流动,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冰雪融化等过程。
通过进修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可以增进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培养环保认识,增进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和珍爱。
二、设计目标:1. 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及其重要性;2. 掌握水资源的利用与珍爱方法;3. 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三、设计内容:1.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1)蒸发:水从地表或植被蒸发成水蒸气,升至大气中;(2)降水: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凝结成云,最终形成雨水、雪水等形式降落到地面;(3)地表径流:降水流经地表,形成河流、湖泊等水体;(4)地下水: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资源;(5)冰雪融化:冰川、冰雹等融化后形成水资源。
2. 水资源的利用与珍爱:(1)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浪费;(2)珍爱水源地,减少污染;(3)勤俭用水,提倡环保生活方式。
3. 环保认识的培养:通过进修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认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四、设计方法:1. 教师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介绍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河流、湖泊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资源的形成和利用;3.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水资源的利用与珍爱方法,提出具体措施;4. 个人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关于水资源的利用与珍爱的个人总结,包括自己的环保实践经验。
五、评估方式:1. 口头答辩:要求学生口头介绍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及其重要性;2.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水资源的利用与珍爱的书面作业,包括具体措施和个人体会;3. 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地考察报告,总结所见所闻。
六、延伸活动:1. 参与环保志愿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活动,提高环保认识;2. 编写环保宣传海报:要求学生编写环保宣传海报,传播环保知识。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还能掌握水资源的利用与珍爱方法,培养环保认识和责任感,为建设美丽故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自然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里是不断变化和运动的,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科学知识
通过分析水的三种状态互相转化以及有关的自然现象,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
学习用具:“朋友”对对碰的游戏道具。
一.导入
在自然界中,水的形态有哪些变化?
二.活动一----“朋友”对对碰
1.活动前人员组织
全班60人,分为12组;每组有冰、水、云雾、露5种角色,每人按其中的一种角色。
2.游戏奖惩规则:
做对每人奖一颗星,做错罚一颗星,看哪组星最多,评为最优活动小组。
3.游戏过程: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互相找“朋友”在找的过程中,要说出找“朋友”的理由来;第二过程是找“家”,在地面上画三个圆圈,分别写上“气态”“液态”“固态”最后由持“条件”板的同学找到自己站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4.学生游戏。
5.小结:把游戏用图示的方法记录下来:
水蒸汽
(气态)
(加热)(受热)(遇冷0℃以下)
(遇冷)
(遇冷0℃以下)
水(受热)冰
(液态)(固态)
三.活动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说一说:哪一些地方有水?
2.思考:江河湖海里的水从哪里来?
地下的水从哪里来?
天空中的水从哪里来?
植物的水从哪里来?
3.学生观察图:你能说一说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