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空间中的垂直关系doc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a⊥α
论
线也_垂__直__这个平面
目录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性 垂直于同一个
质 平面的两条直
定 线___平__行____
理
a⊥α b⊥α
目录
2.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
定 平面的___垂__线___,
目录
(3)证明:如图,过E作EG∥AB交PA于G,连接DG. ∵E为PB的中点,∴G为PA的中点. ∵DA=DP,故△DPA为等腰三角形,∴DG⊥PA.
目录
∵AB⊥平面 PAD,DG⊂平面 PAD, ∴AB⊥DG. 又∵AB∩PA=A,AB⊂平面 PAB,PA⊂平面 PAB, ∴DG⊥平面 PAB. 又∵GE 綊12AB,DF 綊12AB,∴GE 綊 DF.
目录
【名师点评】 证明面面垂直时一般先证线面 垂直,确定这条直线时可从图中现有的直线中 去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应通过 添加辅助线来构造.
目录
跟踪训练 2.(2011·高考江苏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 面PAD⊥平面ABCD,AB=AD,∠BAD=60°,E, F分别是AP,AD的中点. 求证:(1)直线EF∥平面PCD; (2)平面BEF⊥平面PAD.
目录
2.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 (1)定义: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90°; (2)平面几何中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 (3)线面垂直的性质:a⊥α,b⊂α⇒a⊥b; (4)线面垂直的性质:a⊥α,b∥α⇒a⊥b. 3.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1)利用定义: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判定定理:a⊂α,a⊥β⇒α⊥β.
第11讲 空间中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
空间中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一.基础知识整合1.直线与平面存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 ⊥α.直线l 叫作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作直线l 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的公共点P 叫作垂足.(2)画法:通常把直线画成与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如图(3)判定定理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l ⊥a l ⊥b a αb αa ∩b =P ⇒l ⊥α2.二面角(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作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作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作二面角的面.(2)二面角的记法:如图,记作:二面角α-AB -β,也可记作2∠α—AB —β.(3)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其中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作直二面角.3.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a αa ⊥β⇒α⊥β 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a ⊥αb ⊥α⇒a ∥b文字语言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α⊥βα∩β=l a αa ⊥l ⇒a ⊥β 题型一:线面垂直的判定 例1: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B =90°,且S 为所在平面外一点,满足SA =SB =SC .D为AC 的中点.求证:SD ⊥平面ABC . 证明:∵在Rt △ABC 中,∠B =90°,且D 为AC 的中点,∴BD =AD =DC .又∵SA =SB =SC ,SD 为公共边,∴△SBD ≌△SAD ≌△SCD ,∴∠SDB =∠SDA =∠SCD =90°,∴SD ⊥AD ,SD ⊥BD ,∵AD ∩BD =D ,∴SD ⊥平面ABC .变式训练1: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点,P A ⊥⊙O 所在的平面,AF ⊥PC 于F ,求证:BC ⊥平面PAC . 证明:因为AB 为⊙O 的直径,所以BC ⊥AC .因为P A ⊥平面ABC ,BC平面ABC ,所以P A ⊥BC .因为P A ∩AC =A ,所以BC ⊥平面P AC .题型二:面面垂直的判定例2:已知四面体ABCD 的棱长都相等,E ,F ,G ,H 分别为AB ,AC ,AD ,BC 的中点.求证:平面EHG ⊥平面FHG .证明:如图,取CD 的中点M ,连接HM ,MG ,FM ,则四边形MHEG为平行四边形.连接EM 交HG 于O ,连接FO .在△FHG 中,O 为HG的中点,且FH =FG ,所以 FO ⊥HG .同理可证FO ⊥EM .又HG ∩EM =O ,所以FO ⊥平面EHMG .又FO 平面FHG ,所以平面EHG ⊥平面FHG .变式训练2: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DC 中,AB =BC ,CD =DA ,E 、F 、G 分别为CD 、DA 和对角线AC 的中点.:求证:平面BEF ⊥平面BDG .证明:∵AB =BC ,CD =AD ,G 是AC 的中点,∴BG ⊥AC ,DG ⊥AC ,又EF ∥AC ,∴EF ⊥BG ,EF ⊥DG .∴EF ⊥平面BGD .∵EF 平面BEF ,∴平面BDG ⊥平面BEF .题型三:垂直关系的综合应用例3: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 A⊥底面ABC,P A=AB,∠BCA=90°.点D,E分别在棱PB,PC上,且DE∥BC.(1)求证:BC⊥平面P AC;(2)是否存在点E使得二面角A—DE—P为直二面角?并说明理由.证明:(1)∵P A⊥底面ABC,∴P A⊥BC.又∠BCA=90°,∴AC⊥BC.又P A∩AC=A,∴BC⊥平面P AC.(2)存在点E使得二面角A—DE—P为直二面角.由(1)知BC⊥平面P AC,又∵DE∥BC,∴DE⊥平面P AC.又∵AE平面P AC,PE平面P AC,∴DE⊥AE,DE⊥PE.∴∠AEP为二面角A—DE—P的平面角.又∵P A⊥底面ABC,∴P A⊥AC.∴∠P AC=90°.∴在棱PC上存在一点E,使得AE⊥PC.这时,∠AEP=90°.故存在点E使得二面角A—DE—P是直二面角.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P A⊥平面ABC,AC⊥BC,AB=2,BC=2,PB=6,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解:∵P A⊥平面ABC,BC平面ABC,∴P A⊥BC.又AC⊥BC,P A∩AC=A,∴BC⊥平面P AC.又PC平面P AC,∴BC⊥PC.又BC⊥AC,∴∠PCA为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在Rt△PBC中,∵PB=6,BC=2,∴PC=2.在Rt△ABC中,∵AB=2,BC=2,∴AC= 2.∴在Rt△P AC中,cos∠PCA=2,∴2∠PCA=45°,即二面角P—BC—A的大小为45°.题型四:线面垂直性质定理的应用例4: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在A1D、AC上,且EF⊥A1D,EF⊥AC.求证:EF∥BD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B1、B1C、BD.∵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DD1⊥AC.又∵AC⊥BD,且BD∩DD1=D,∴AC⊥平面BDD1.∵BD1平面BDD1,∴BD1⊥AC.同理可证BD1⊥B1C.∴BD1⊥平面AB1C.∵EF⊥A1D,A1D∥B1C,∴EF⊥B1C.又EF⊥AC,且AC∩B1C=C,∴EF⊥平面AB1C,∴EF∥BD1.变式训练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在A1D、AC上,且EF⊥A1D,EF⊥AC.若G是AB的中点,则E在A1D上什么位置时,能使EG⊥平面AB1C?解:若EG⊥平面AB1C,因为BD1⊥平面AB1C,所以EG∥BD1.因为G为AB的中点,所以E为AD1的中点,即E为A1D的中点时,EG⊥平面AB1C.题型五:面面垂直性质定理的应用例5:已知平面P AB⊥平面ABC,平面P AC⊥平面ABC,求证:P A⊥平面ABC.证明:如图所示,在BC上任取一点D,作DF⊥AC于F,DG⊥AB于G,∵平面P AC⊥平面ABC,且平面P AC∩平面ABC=AC,∴DF⊥平面P AC,又∵P A平面P AC,∴DF⊥P A,同理DG⊥P A,又∵DF∩DG=D且DF平面ABC,DG平面ABC,∴P A⊥平面ABC.变式训练5: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等边△PCD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BC=22,M为BC的中点.求证:AM⊥PM.证明:如图连接AP.矩形ABCD中,AD⊥DC,BC⊥DC,又∵平面PDC⊥平面ABCD,平面PDC∩平面ABCD=DC,∴AD⊥平面PDC,BC⊥平面PDC,又∵PD平面PDC,PC平面PDC,∴AD⊥PD,BC⊥PC,在Rt△P AD和Rt△PMC中,易知AP2=AD2+PD2=(22)2+22=12,PM2=PC2+MC2=22+(2)2=6,又∵Rt△ABM中,AM2=AB2+BM2=22+(22)2=6,∴AP2=PM2+AM2,∴AM⊥PM.题型六:垂直关系的综合应用例6:如图,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F A=FE,∠AEF=45°.(1)求证:EF⊥平面BCE;(2)设线段CD、AE的中点分别为P,M,求证:PM∥平面BCE.证明:(1)因为平面ABEF⊥平面ABCD,BC平面ABCD,BC⊥AB,平面ABEF∩平面ABCD =AB,所以BC⊥平面ABEF.所以BC⊥EF.因为△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所以∠AEB=45°.又因为∠AEF=45°,所以∠FEB=90°,即EF⊥BE.因为BC平面BCE,BE平面BCE,BC∩BE=B,所以EF⊥平面BCE.(2)取BE的中点N,连接CN,MN,则MN綊12AB綊PC,所以PMN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PM∥CN.因为CN在平面BCE内,PM不在平面BCE内,所以PM∥平面BCE.变式训练6:如图,四棱锥S-ABCD中,SD⊥平面ABCD,AB∥DC,AD⊥DC,AB=AD =1,SD=2,BC⊥BD,E为棱SB上的一点,平面EDC⊥平面SBC.(1)证明:DE⊥平面SBC;(2)证明:SE=2EB.证明:(1)连接BD,∵SD⊥平面ABCD,故BC⊥SD,又∵BC⊥BD,BD∩SD=D,∴BC⊥平面BDS,∴BC⊥DE. 作BK⊥EC,K为垂足,因平面EDC⊥平面SBC,故BK⊥平面EDC,BK⊥DE. 又∵BK平面SBC,BC平面SBC,BK∩BC=B,∴DE⊥平面SBC. (2)由(1)知DE⊥SB,DB=2AD= 2.∴SB=SD2+DB2=6,DE=SD·DBSB=233,EB=DB2-DE2=63,SE=SB-EB=263,∴SE=2EB.三.方法规律总结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证明线面垂直的主要方法,证明的关键是在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在证明面面垂直时,一般方法是从一个平面内寻找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若这样的直线图中不存在,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所作辅助线要有利于题目的证明),即由线面垂直证面面垂直.3.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垂直关系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关系如下:4.会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平行问题,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垂直问题.四:课后练习作业一、选择题1.设l、m为不同的直线,α为平面,且l⊥α,下列为假命题的是(B)A.若m⊥α,则m∥l B.若m⊥l,则m∥αC.若m∥α,则m⊥l D.若m∥l,则m⊥α【解析】A中,若l⊥α,m⊥α,则m∥l,所以A正确;B中,若l⊥α,m⊥l,则m∥α或mα,所以B错误;C中,若l⊥α,m∥α,则m⊥l,所以C正确;若l⊥α,m∥l,则m⊥α,所以D正确.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AD1垂直的平面是(A)A.平面A1DCB1 B.平面DD1C1C C.平面A1B1C1D1D.平面A1DB【解析】连接A1D、B1C,由ABCD—A1B1C1D1为正方体可知,AD1⊥A1B1,AD1⊥A1D.故AD1⊥平面A1DCB1.3.如图,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C)A.BC∥平面PDF B.DF⊥平面P AEC.平面PDF⊥平面ABC D.平面P AE⊥平面ABC【解析】由题意知BC∥DF,且BC⊥PE,BC⊥AE.∵PE∩AE=E,∴BC⊥平面P AE,∴BC∥平面PDF成立,DF⊥平面P AE成立,平面P AE⊥平面ABC也成立.4.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C) A.若l⊥α,α⊥β,则lβB.若l∥α,α∥β,则lβC.若l⊥α,α∥β,则l⊥βD.若l∥α,α⊥β,则l⊥β【解析】A错,可能l∥β;B错,可能l∥β;C正确;D错,不一定l⊥β.5.设平面α⊥平面β,且α∩β=l,直线aα,直线bβ,且a不与l垂直,b不与l垂直,那么a与b (B)A.可能垂直,不可能平行B.可能平行,不可能垂直C.可能垂直,也可能平行D.不可能垂直,也不可能平行【解析】当a,b都平行于l时,a与b平行,假设a与b垂直,如图所示,由于b与l不垂直,在b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b′⊥l,∵平面α⊥平面β,∴b′⊥平面α,从而b′⊥a,又由假设a⊥b易知a⊥平面β,从而a⊥l,这与已知a不与l垂直矛盾,∴假设不正确,a与b不可能垂直.6.空间四边形ABCD,若AB、AC、AD与平面BCD所成角相等,则A点在平面BCD的射影是△BCD的(A)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解析】设A点在平面BCD内的射影为O.可知,△OAB≌△OAC≌△OAD.∴OB=OC=OD,∴点O为外心.7.下列说法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B)①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l⊥α;②如果直线l不垂直于α,则α内没有与l垂直的直线;③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必相交;④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一条垂线垂直,该直线必在这个平面内;⑤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一直线.A.0B.1C.2D.3【解析】如图(1)所示,l与α相交(不垂直),此时也有无数条直线与l垂直.故①②错误;如图(2)所示,l与α平行,此时平面内也存在无数条直线与l垂直,故③④错误;如图(3)所示,直线l与平面α的垂线m垂直,但l不在平面α内;由线面垂直的定义可知,⑤正确.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边BC,CD的中点,H是EF的中点,现沿AE、AF,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几何体,使B、C、D三点重合于点G,则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A)A.AG⊥平面EFG B.AH⊥平面EFGC.GF⊥平面AEF D.GH⊥平面AEF【解析】∵AG⊥GF,AG⊥GE,GF∩GE=G,∴AG⊥平面EFG.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AD,∠BCD=45°,∠BAD=90°,将△ABD 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构成四面体ABCD,则在四面体ABCD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B)A.平面ADC⊥平面BDCB.平面ABD⊥平面ABCC.平面ABC⊥平面BDCD.平面ADC⊥平面ABC【解析】在图①中,∵∠BAD=90°,AD=AB,∴∠ADB=∠ABD=45°.∵AD∥BC,∴∠DBC=45°.又∵∠BCD=45°.∴∠BDC=90°,即BD⊥CD.在图②中,此关系仍成立.∵平面ABD⊥平面BCD,∴CD⊥平面ABD.∵BA平面ADB,∴CD⊥AB.∵BA⊥AD,∴BA⊥平面ACD.∵BA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CD.10.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在侧面BCC1B1上运动,并且总保持AP⊥BD1,则动点P在(A)A.线段B1C上B.线段BC1上C.BB1中点与CC1中点的连线上D.B1C1中点与BC中点的连线上【解析】连接AC,B1C,AB1,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可知BD1⊥平面AB1C.若AP平面AB1C,则AP⊥BD1.这样只要P在B1C上移动即可.二、填空题1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ACD1与平面BB1D1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垂直【解析】∵ABCD是正方形,∴AC⊥BD.又∵D1D⊥平面ABCD,AC平面ABCD,∴D1D⊥AC.∵D1D∩DB=D,∴AC⊥平面BB1D1D.∵AC平面ACD 1,∴平面ACD1⊥平面BB1D1D.12.如图所示,已知P A⊥平面α,PB⊥平面β,垂足分别为A、B,α∩β=l,∠APB=50°,则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________.130°【解析】如图,设平面P AB∩l=O,连接AO,BO,AB,∵P A⊥α,lα,∴P A⊥l.同理PB⊥l,而PB∩P A=P,∴l⊥平面P AB,∴l⊥AO,l⊥BO,∴∠AOB即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结合图形知∠AOB+∠APB=180°,∴∠AOB=130°.13.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在α与β的交线l上,取线段AB=4,AC、BD分别在平面α和平面β内,它们都垂直于交线AB,并且AC=3 cm,BD=12 cm,则CD=______.13 cm【解析】连接BC.因为平面α⊥平面β,且α∩β=l,又因为BD平面β,且BD⊥l,所以BD⊥平面α.又∵BC平面α,∴BC⊥BD.所以△CBD也是直角三角形.在Rt△BAC中,BC=32+42=5.在Rt△CBD中,CD=52+122=13.所以CD长为13 cm.14.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平面α与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m ⊥n ;②α⊥β;③n ⊥β;④m ⊥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若①③④,则②(或若②③④,则①)【解析】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可知①③④⇒②为真;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可知②③④⇒①为真.15.如图平面ABC ⊥平面BDC ,∠BAC =∠BDC =90°,且AB =AC =a ,则AD =_______a【解析】如图所示,取BC 的中点E ,连接ED ,AE ,∵AB =AC ,∴AE ⊥BC ,∵平面ABC ⊥平面BDC .∴AE ⊥平面BDC ,∴AE ⊥ED .在Rt △ABC 和Rt △BCD 中,AE =ED =12BC =22a ,∴在Rt △AED 中,AD =AE 2+ED 2=a .三、解答题16.如图所示,AB 是圆O 的直径,P 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M 是圆周上任意一点,AN⊥PM ,垂足为N .求证:AN ⊥平面PBM .证明:设圆O 所在的平面为α,∵P A ⊥α,且BM α,∴P A ⊥BM .又∵AB 为⊙O 的直径,点M 为圆周上一点,∴AM ⊥BM ,∵直线P A ∩AM =A ,∴BM ⊥平面P AM .又AN 平面P AM ,∴BM ⊥AN .这样,AN 与PM ,BM 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故AN ⊥平面PBM .17.如图所示,过S 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 ,SB ,SC 且∠ASB =∠ASC =60°,∠BSC =90°.求证:平面ABC ⊥平面BSC .【证明】(法一)取BC 的中点D ,连接AD ,SD .∵∠ASB =∠ASC ,且SA =SB=AC ,∴AS =AB =AC .∴AD ⊥BC .又△ABS 是正三角形,△BS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 =SD .∴AD 2+SD 2=AD 2+BD 2=AB 2=AS 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AD ⊥SD .又∵SD ∩BC =D ,∴AD ⊥平面BSC .又AD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BSC .(法二)同法一证得AD ⊥BC ,SD ⊥BC ,则∠ADS即为二面角A —BC —S 的平面角.∵∠BSC =90°,令SA=1,则SD =22,AD =22,∴SD 2+AD 2=SA 2.∴∠ADS =90°.∴平面ABC ⊥平面BSC .18.如图,在三棱锥S -ABC 中,SA ⊥平面ABC ,AB ⊥BC ,DE 垂直平分SC ,分别交AC 、SC 于D 、E ,且SA =AB =a ,BC =2a . (1)求证:SC ⊥平面BDE ;(2)求平面BDE 与平面BD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1)证明:∵SA ⊥平面ABC ,又AB 、AC 、BD 平面ABC ,∴SA ⊥AB ,SA ⊥AC ,SA ⊥BD ,∴SB =SA 2+AB 2=2a .∵BC =2a ,∴SB=BC .∵E 为SC 的中点,∴BE ⊥SC .又DE ⊥SC ,BE ∩DE =E ,∴SC ⊥平面BDE .(2)由(1)及BD 平面BDE ,得BD ⊥SC .又知BD ⊥SA ,∴BD ⊥平面SAC .∴BD ⊥AC 且BD ⊥DE .∴∠CDE 为平面BDE 与平面BDC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AB ⊥BC ,AC =AB 2+BC 2=3a .∴Rt △SAC 中,tan ∠SCA =SA AC =33,∴∠SCA =30°.∴∠CDE =60°,即平面BDE 与平面BDC 所成二面角为60°.19.如图,已知三棱锥A BPC -中,AP PC ⊥,AC BC ⊥,M为AB 中点,D 为PB 中点,且PMB ∆为正三角形.(1)求证:DM APC ∥平面;(2)求证:ABC APC ⊥平面平面.证明:(1)∵M 为AB 中点,D 为PB 中点,∴MD //AP ,又MD不在平面APC 上,∴MD //平面APC .(2)∵△PMB 为正三角形,又D 为PB 中点. ∴MD ⊥PB .又由(1)知MD //A P , ∴AP ⊥PB . 又AP ⊥PC , 且PB ∩PC =P ,∴AP ⊥平面PBC , ∴AP ⊥BC , 又∵AC ⊥BC , 且AP ∩AC =A ∴BC ⊥平面APC , 又BC 在平面ABC 内,∴平面ABC ⊥平面APC .20.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AB 上一点,N 是A 1C 的中 点,MN ⊥平面A 1DC .求证:(1)MN ∥AD 1;(2)M 是AB 的中点.证明:(1)∵ADD 1A 1为正方形,∴AD 1⊥A 1D .又∵CD ⊥平面ADD 1A 1,AD 1平面ADD 1A 1,∴CD ⊥AD 1.∵A 1D ∩CD =D ,∴AD 1⊥平面A 1DC .又∵MN ⊥平面A 1DC ,∴MN ∥AD 1. MD B P C A(2)连接ON ,在△A 1DC 中,A 1O =OD ,A 1N =NC .∴ON 綊12CD 綊12AB ,∴ON ∥AM .又∵MN ∥OA ,∴四边形AMNO 为平行四边形,∴ON =AM .∵ON =12AB ,∴AM =12AB ,∴M 是AB 的中点.21.如图所示,P 是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ABCD 是∠DAB =60°且边长为a 的菱形,侧面P AD 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 . (1)若G 为AD 边的中点,求证:BG ⊥平面P AD ;(2)求证:AD ⊥PB .证明:(1)连接PG ,BD .由题知△P AD 为正三角形,G 是AD 的中点,∴PG ⊥AD .又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PG 平面P AD ,∴PG ⊥平面ABCD ,∴PG ⊥BG .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且∠DAB =60°,∴△ABD 是正三角形,∴BG⊥AD .又AD 平面P AD ,PG 平面P AD ,且AD ∩PG =G ,∴BG ⊥平面P AD .(2)由(1)可知BG ⊥AD ,PG ⊥AD .又BG 平面PBG ,PG 平面PBG ,且BG ∩PG =G ,AD ⊥平面PBG ,∴AD ⊥PB .。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课件
(2)若 AB =B C ,则 B D ⊥AC ,
由(1)可知,SD ⊥平面 AB C ,而 B D ⊂ 平面 AB C ,
因此 SD ⊥B D .
∵SD ⊥B D ,B D ⊥AC ,SD ∩AC =D ,∴B D ⊥平面 SAC .
T 题型二面
面垂直问题
例 2如图所示,已知△AB C 是等边三角形,E C ⊥平面 AB C ,B D ⊥
(1)求证:SD ⊥平面 AB C ;
(2)若 AB =B C ,求证:B D ⊥平面 SAC .
【证明】(1)如图所示,取 AB 中点 E ,连接 SE ,D E ,在 R t△AB C 中,D ,E 分别
为 AC ,AB 的中点,故 D E∥B C ,且 D E ⊥AB ,
∵SA=SB ,
∴△SAB 为等腰三角形.
从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斜线
在平面内的射影.
(2)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
个平面所成的角.
若直线在平面内或直线和平面平行,则说直线和平面成 0°
角;若直线和
平面垂直,则说直线和平面成 90°
角.
任一直线和平面所成角 θ
由于平面 P D C⊥平面 AB CD ,而直线 CD 是平面 P D C 与平面 AB CD 的交
线,
故 P E ⊥平面 AB CD ,由此得∠P B E 为直线 P B 与平面 AB CD 所成的角.
在△P D C 中,由于 P D =C D =2,P C =2 3,
可得∠P CD =30°
.
在 R t△P EC 中,P E =P C sin30°
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中的垂直关系》课件
(2) 由 (1) 知∠ EDC 为二面角 E- BD - C 的平面角,又 △SAC∽△DEC ,∴∠ EDC = ∠ASC,在Rt△SAB中,∠A=90° ,设SA=AB=1,则SB=. 由SA⊥BC,AB⊥BC,∴BC⊥平面SAB,∴BC⊥SB,在Rt△SBC中,SB=BC=, ∠ SBC = 90° , 则 SC = 2 , 在 Rt△SAC 中 , ∠ A = 90° , SA = 1 , SC = 2 ,
足,则∠AOB是α-l-β的平面角.
两个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叫做互 相垂直的平面. 7.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8.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 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例1】如右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正方形 的中心,M为棱DD1的中点,试证:B1O⊥平面MAC.
证明:证法一:如图(1),连结AB1、CB1,
由AB1=CB1,又O为AC的中点, ∴B1O⊥AC.连结OM、MB1、B1D1, 可证,∴B1O⊥OM. 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B1O⊥平面MAC.
1.平面与平面的垂直问题可转化为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解决. 2.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以有所选择地作出一个平面的垂 线,进而可解决空间的成角和距离等问题,因此作平面的垂线也是 立体几何中最重要的辅助线之一.
解决二面角问题的主要过程是作图、论证与计算,首先要找出二面角的平面 角,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方法主要有根据定义,利用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等. 【例3】如右图所示,在三棱锥S-ABC中,SA⊥底面ABC,AB⊥BC,DE垂直
第11讲 空间中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
空间中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一.基础知识整合1.直线与平面存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 ⊥α.直线l 叫作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作直线l 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的公共点P 叫作垂足.(2)画法:通常把直线画成与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如图(3)判定定理 ⎭⎪⎬⎪⎫l ⊥a l ⊥b a αb αa ∩b =P ⇒l ⊥α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作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作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作二面角的面.(2)二面角的记法:如图,记作:二面角α-AB -β,也可记作2∠α—AB —β.(3)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其中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作直二面角.3.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a αa ⊥β⇒α⊥β符号语言⎭⎪⎬⎪⎫α⊥βα∩β=l a αa ⊥l ⇒a ⊥β 题型一:线面垂直的判定 例1: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B =90°,且S 为所在平面外一点,满足SA =SB =SC .D为AC 的中点.求证:SD ⊥平面ABC .证明:∵在Rt △ABC 中,∠B =90°,且D 为AC 的中点,∴BD =AD =DC .又∵SA =SB =SC ,SD为公共边,∴△SBD ≌△SAD ≌△SCD , ∴∠SDB =∠SDA =∠SCD =90°,∴SD ⊥AD ,SD ⊥BD ,∵AD ∩BD =D ,∴SD ⊥平面ABC .变式训练1: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点,P A ⊥⊙O 所在的平面,AF ⊥PC 于F ,求证:BC ⊥平面PAC .证明:因为AB 为⊙O 的直径,所以BC ⊥AC .因为P A ⊥平面ABC ,BC平面ABC ,所以P A ⊥BC .因为P A ∩AC =A ,所以BC ⊥平面P AC .题型二:面面垂直的判定例2:已知四面体ABCD 的棱长都相等,E ,F ,G ,H 分别为AB ,AC ,AD ,BC 的中点.求证:平面EHG ⊥平面FHG .证明:如图,取CD 的中点M ,连接HM ,MG ,FM ,则四边形MHEG为平行四边形.连接EM 交HG 于O ,连接FO .在△FHG 中,O 为HG的中点,且FH =FG ,所以 FO ⊥HG .同理可证FO ⊥EM .又HG ∩EM =O ,所以FO ⊥平面EHMG .又FO 平面FHG ,所以平面EHG ⊥平面FHG .变式训练2: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DC中,AB =BC ,CD =DA ,E 、F 、G 分别为CD 、DA 和对角线AC 的中点.:求证:平面BEF ⊥平面BDG .证明:∵AB =BC ,CD =AD ,G 是AC 的中点,∴BG ⊥AC ,DG ⊥AC ,又EF ∥AC ,∴EF ⊥BG ,EF ⊥DG .∴EF ⊥平面BGD .∵EF 平面BEF ,∴平面BDG ⊥平面BEF .题型三:垂直关系的综合应用例3: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底面ABC ,P A =AB ,∠BCA=90°.点D ,E 分别在棱PB ,PC 上,且DE ∥BC .(1)求证:BC ⊥平面P AC ;(2)是否存在点E 使得二面角A —DE —P 为直二面角?并说明理由.证明:(1)∵P A ⊥底面ABC ,∴P A ⊥BC .又∠BCA =90°,∴AC ⊥BC .又P A ∩AC =A ,∴BC ⊥平面P AC .(2)存在点E 使得二面角A —DE —P 为直二面角.由(1)知BC ⊥平面P AC ,又∵DE ∥BC ,∴DE ⊥平面P AC .又∵AE 平面P AC ,PE 平面P AC ,∴DE ⊥AE ,DE ⊥PE .∴∠AEP 为二面角A —DE —P 的平面角.又∵P A ⊥底面ABC ,∴P A ⊥AC .∴∠P AC =90°.∴在棱PC 上存在一点E ,使得AE ⊥PC .这时,∠AEP =90°.故存在点E 使得二面角A —DE —P 是直二面角.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P A ⊥平面ABC ,AC ⊥BC ,AB =2,BC =2,PB =6,求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解:∵P 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P A ⊥BC .又AC ⊥BC ,P A ∩AC =A ,∴BC ⊥平面P AC .又PC 平面P AC ,∴BC ⊥PC .又BC ⊥AC ,∴∠PCA 为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在Rt △PBC 中,∵PB =6,BC =2,∴PC =2.在Rt △ABC 中,∵AB =2,BC =2,∴AC = 2.∴在Rt △P AC 中,cos ∠PCA =22,∴∠PCA=45°,即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为45°.题型四:线面垂直性质定理的应用例4: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在A 1D 、AC 上,且EF ⊥A 1D ,EF ⊥AC .求证:EF ∥BD 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B 1、B 1C 、BD .∵DD 1⊥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DD 1⊥AC .又∵AC ⊥BD ,且BD ∩DD 1=D ,∴AC ⊥平面BDD 1. ∵BD 1平面BDD 1,∴BD 1⊥AC .同理可证BD 1⊥B 1C .∴BD 1⊥平面AB 1C .∵EF ⊥A 1D ,A 1D ∥B 1C ,∴EF ⊥B 1C .又EF ⊥AC ,且AC ∩B 1C =C ,∴EF ⊥平面AB 1C ,∴EF ∥BD 1.变式训练3: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在A 1D 、AC上,且EF ⊥A 1D ,EF ⊥AC .若G 是AB 的中点,则E 在A 1D 上什么位置时,能使EG ⊥平面AB1C?解:若EG⊥平面AB1C,因为BD1⊥平面AB1C,所以EG∥BD1.因为G为AB的中点,所以E为AD1的中点,即E为A1D的中点时,EG⊥平面AB1C.题型五:面面垂直性质定理的应用例5:已知平面P AB⊥平面ABC,平面P AC⊥平面ABC,求证:P A⊥平面ABC.证明:如图所示,在BC上任取一点D,作DF⊥AC于F,DG⊥AB于G,∵平面P AC⊥平面ABC,且平面P AC∩平面ABC=AC,∴DF⊥平面P AC,又∵P A平面P AC,∴DF⊥P A,同理DG⊥P A,又∵DF∩DG=D且DF平面ABC,DG平面ABC,∴P A⊥平面ABC.变式训练5: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等边△PCD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BC=22,M为BC的中点.求证:AM⊥PM.证明:如图连接AP.矩形ABCD中,AD⊥DC,BC⊥DC,又∵平面PDC⊥平面ABCD,平面PDC∩平面ABCD=DC,∴AD⊥平面PDC,BC⊥平面PDC,又∵PD平面PDC,PC平面PDC,∴AD⊥PD,BC⊥PC,在Rt△P AD和Rt△PMC中,易知AP2=AD2+PD2=(22)2+22=12,PM2=PC2+MC2=22+(2)2=6,又∵Rt△ABM中,AM2=AB2+BM2=22+(22)2=6,∴AP2=PM2+AM2,∴AM⊥PM.题型六:垂直关系的综合应用例6:如图,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F A=FE,∠AEF=45°.(1)求证:EF⊥平面BCE;(2)设线段CD、AE的中点分别为P,M,求证:PM∥平面BCE.证明:(1)因为平面ABEF⊥平面ABCD,BC平面ABCD,BC⊥AB,平面ABEF∩平面ABCD =AB,所以BC⊥平面ABEF.所以BC⊥EF.因为△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所以∠AEB=45°.又因为∠AEF =45°,所以∠FEB =90°,即EF ⊥BE .因为BC 平面BCE ,BE 平面BCE ,BC ∩BE =B ,所以EF ⊥平面BCE .(2)取BE 的中点N ,连接CN ,MN ,则MN 綊12AB 綊PC ,所以PMNC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PM ∥CN . 因为CN 在平面BCE 内,PM 不在平面BCE 内,所以PM ∥平面BCE .变式训练6: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SD ⊥平面ABCD ,AB ∥DC ,AD ⊥DC ,AB =AD=1,SD =2,BC ⊥BD ,E 为棱SB 上的一点,平面EDC ⊥平面SBC .(1)证明:DE ⊥平面SBC ;(2)证明:SE =2EB .证明:(1)连接BD ,∵SD ⊥平面ABCD ,故BC ⊥SD ,又∵BC ⊥BD ,BD ∩SD =D ,∴BC ⊥平面BDS ,∴BC ⊥DE . 作BK ⊥EC ,K 为垂足,因平面EDC⊥平面SBC ,故BK ⊥平面EDC ,BK ⊥DE . 又∵BK 平面SBC ,BC 平面SBC ,BK ∩BC =B ,∴DE ⊥平面SBC .(2)由(1)知DE ⊥SB ,DB =2AD = 2.∴SB =SD 2+DB 2=6,DE =SD ·DB SB =233,EB =DB 2-DE 2=63,SE =SB -EB =263,∴SE =2EB . 三.方法规律总结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证明线面垂直的主要方法,证明的关键是在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在证明面面垂直时,一般方法是从一个平面内寻找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若这样的直线图中不存在,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所作辅助线要有利于题目的证明),即由线面垂直证面面垂直.3.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垂直关系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关系如下:4.会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平行问题,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垂直问题.四:课后练习作业一、选择题1.设l、m为不同的直线,α为平面,且l⊥α,下列为假命题的是(B) A.若m⊥α,则m∥l B.若m⊥l,则m∥αC.若m∥α,则m⊥l D.若m∥l,则m⊥α【解析】A中,若l⊥α,m⊥α,则m∥l,所以A正确;B中,若l⊥α,m⊥l,则m∥α或mα,所以B错误;C中,若l⊥α,m∥α,则m⊥l,所以C正确;若l⊥α,m∥l,则m⊥α,所以D正确.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AD1垂直的平面是(A)A.平面A1DCB1 B.平面DD1C1C C.平面A1B1C1D1D.平面A1DB【解析】连接A1D、B1C,由ABCD—A1B1C1D1为正方体可知,AD1⊥A1B1,AD1⊥A1D.故AD1⊥平面A1DCB1.3.如图,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C)A.BC∥平面PDF B.DF⊥平面P AEC.平面PDF⊥平面ABC D.平面P AE⊥平面ABC【解析】由题意知BC∥DF,且BC⊥PE,BC⊥AE.∵PE∩AE=E,∴BC⊥平面P AE,∴BC∥平面PDF成立,DF⊥平面P AE成立,平面P AE⊥平面ABC也成立.4.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C) A.若l⊥α,α⊥β,则lβB.若l∥α,α∥β,则lβC.若l⊥α,α∥β,则l⊥βD.若l∥α,α⊥β,则l⊥β【解析】A错,可能l∥β;B错,可能l∥β;C正确;D错,不一定l⊥β.5.设平面α⊥平面β,且α∩β=l,直线aα,直线bβ,且a不与l垂直,b不与l垂直,那么a与b (B)A.可能垂直,不可能平行B.可能平行,不可能垂直C.可能垂直,也可能平行D.不可能垂直,也不可能平行【解析】当a,b都平行于l时,a与b平行,假设a与b垂直,如图所示,由于b与l不垂直,在b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b′⊥l,∵平面α⊥平面β,∴b′⊥平面α,从而b′⊥a,又由假设a⊥b易知a⊥平面β,从而a⊥l,这与已知a不与l垂直矛盾,∴假设不正确,a与b不可能垂直.6.空间四边形ABCD,若AB、AC、AD与平面BCD所成角相等,则A点在平面BCD的射影是△BCD的(A)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解析】设A点在平面BCD内的射影为O.可知,△OAB≌△OAC≌△OAD.∴OB=OC=OD,∴点O为外心.7.下列说法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B)①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l⊥α;②如果直线l不垂直于α,则α内没有与l垂直的直线;③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必相交;④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一条垂线垂直,该直线必在这个平面内;⑤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一直线.A.0B.1C.2D.3【解析】如图(1)所示,l与α相交(不垂直),此时也有无数条直线与l垂直.故①②错误;如图(2)所示,l与α平行,此时平面内也存在无数条直线与l垂直,故③④错误;如图(3)所示,直线l与平面α的垂线m垂直,但l不在平面α内;由线面垂直的定义可知,⑤正确.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边BC,CD的中点,H是EF的中点,现沿AE、AF,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几何体,使B、C、D三点重合于点G,则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A)A.AG⊥平面EFG B.AH⊥平面EFGC.GF⊥平面AEF D.GH⊥平面AEF【解析】∵AG⊥GF,AG⊥GE,GF∩GE=G,∴AG⊥平面EFG.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AD,∠BCD=45°,∠BAD=90°,将△ABD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构成四面体ABCD,则在四面体ABCD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B)A.平面ADC⊥平面BDCB.平面ABD⊥平面ABCC.平面ABC⊥平面BDCD.平面ADC⊥平面ABC【解析】在图①中,∵∠BAD=90°,AD=AB,∴∠ADB=∠ABD=45°.∵AD∥BC,∴∠DBC=45°.又∵∠BCD=45°.∴∠BDC=90°,即BD⊥CD.在图②中,此关系仍成立.∵平面ABD⊥平面BCD,∴CD⊥平面ABD.∵BA平面ADB,∴CD⊥AB.∵BA⊥AD,∴BA⊥平面ACD.∵BA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CD.10.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在侧面BCC1B1上运动,并且总保持AP⊥BD1,则动点P在(A)A.线段B1C上B.线段BC1上C.BB1中点与CC1中点的连线上D.B1C1中点与BC中点的连线上【解析】连接AC,B1C,AB1,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可知BD1⊥平面AB1C.若AP平面AB1C,则AP⊥BD1.这样只要P在B1C上移动即可.二、填空题1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ACD1与平面BB1D1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垂直D⊥平面ABCD,AC平面【解析】∵ABCD是正方形,∴AC⊥BD.又∵DABCD,∴D1D⊥AC.∵D1D∩DB=D,∴AC⊥平面BB1D1D.∵AC平面ACD1,∴平面ACD1⊥平面BB1D1D.12.如图所示,已知P A⊥平面α,PB⊥平面β,垂足分别为A、B,α∩β=l,∠APB=50°,则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________.130°【解析】如图,设平面P AB∩l=O,连接AO,BO,AB,∵P A⊥α,lα,∴P A⊥l.同理PB⊥l,而PB∩P A=P,∴l⊥平面P AB,∴l⊥AO,l⊥BO,∴∠AOB即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结合图形知∠AOB+∠APB=180°,∴∠AOB=130°.13.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在α与β的交线l上,取线段AB=4,AC、BD分别在平面α和平面β内,它们都垂直于交线AB,并且AC=3 cm,BD=12 cm,则CD=______.13 cm【解析】连接BC.因为平面α⊥平面β,且α∩β=l,又因为BD平面β,且BD⊥l,所以BD⊥平面α.又∵BC平面α,∴BC⊥BD.所以△CBD也是直角三角形.在Rt △BAC 中,BC =32+42=5.在Rt △CBD 中,CD =52+122=13.所以CD 长为13 cm.14.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平面α与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m ⊥n ;②α⊥β;③n ⊥β;④m ⊥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若①③④,则②(或若②③④,则①)【解析】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可知①③④⇒②为真;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可知②③④⇒①为真.15.如图平面ABC ⊥平面BDC ,∠BAC =∠BDC =90°,且AB =AC =a ,则AD =_______a【解析】如图所示,取BC 的中点E ,连接ED ,AE ,∵AB =AC ,∴AE ⊥BC ,∵平面ABC ⊥平面BDC .∴AE ⊥平面BDC ,∴AE ⊥ED .在Rt △ABC 和Rt △BCD 中,AE =ED =12BC =22a ,∴在Rt △AED 中,AD =AE 2+ED 2=a .三、解答题16.如图所示,AB 是圆O 的直径,P 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M 是圆周上任意一点,AN ⊥PM ,垂足为N .求证:AN ⊥平面PBM .证明:设圆O 所在的平面为α,∵P A ⊥α,且BM α,∴P A ⊥BM .又∵AB 为⊙O 的直径,点M 为圆周上一点,∴AM ⊥BM ,∵直线P A ∩AM =A ,∴BM ⊥平面P AM .又AN 平面P AM ,∴BM ⊥AN .这样,AN 与PM ,BM 两条相交直线垂直.故AN ⊥平面PBM .17.如图所示,过S 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 ,SB ,SC 且∠ASB =∠ASC =60°,∠BSC =90°.求证:平面ABC ⊥平面BSC .【证明】(法一)取BC 的中点D ,连接AD ,SD .∵∠ASB =∠ASC ,且SA =SB=AC ,∴AS =AB =AC .∴AD ⊥BC .又△ABS 是正三角形,△BS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 =SD .∴AD 2+SD 2=AD 2+BD 2=AB 2=AS 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AD ⊥SD .又∵SD ∩BC =D ,∴AD⊥平面BSC .又AD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BSC .(法二)同法一证得AD ⊥BC ,SD ⊥BC ,则∠ADS 即为二面角A —BC —S 的平面角.∵∠BSC =90°,令SA =1,则SD =22,AD =22,∴SD 2+AD 2=SA 2.∴∠ADS =90°.∴平面ABC ⊥平面BSC .18.如图,在三棱锥S -ABC 中,SA ⊥平面ABC ,AB ⊥BC ,DE 垂直平分SC ,分别交AC 、SC 于D 、E ,且SA =AB =a ,BC =2a .(1)求证:SC ⊥平面BDE ;(2)求平面BDE 与平面BD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1)证明:∵SA ⊥平面ABC ,又AB 、AC 、BD 平面ABC ,∴SA ⊥AB ,SA ⊥AC ,SA ⊥BD ,∴SB =SA 2+AB 2=2a .∵BC =2a ,∴SB =BC .∵E 为SC 的中点,∴BE ⊥SC .又DE ⊥SC ,BE ∩DE =E ,∴SC ⊥平面BDE .(2)由(1)及BD 平面BDE ,得BD ⊥SC .又知BD ⊥SA ,∴BD ⊥平面SAC .∴BD ⊥AC 且BD ⊥DE .∴∠CDE 为平面BDE 与平面BDC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AB ⊥BC ,AC =AB 2+BC 2=3a .∴Rt △SAC中,tan ∠SCA =SA AC =33,∴∠SCA =30°.∴∠CDE =60°,即平面BDE 与平面BDC 所成二面角为60°.19.如图,已知三棱锥A BPC -中,AP PC ⊥,AC BC ⊥,M为AB 中点,D 为PB 中点,且PMB ∆为正三角形.(1)求证:DM APC ∥平面;(2)求证:ABC APC ⊥平面平面.证明:(1)∵M 为AB 中点,D 为PB 中点,∴MD //AP ,又MD不在平面APC 上,∴MD //平面APC.(2)∵△PMB 为正三角形,又D 为PB 中点. ∴MD ⊥PB .又由(1)知MD //A P , ∴AP ⊥PB . 又AP ⊥PC , 且PB ∩PC =P ,∴AP ⊥平面PBC , ∴AP ⊥BC , 又∵AC ⊥BC , 且AP ∩AC =A ∴BC ⊥平面APC , 又BC 在平面ABC 内,∴平面ABC ⊥平面APC .20.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AB 上一点,N 是A 1C 的中 点,MN ⊥平面A 1DC .求证:(1)MN ∥AD 1;(2)M 是AB 的中点.证明:(1)∵ADD 1A 1为正方形,∴AD 1⊥A 1D .又∵CD ⊥平面ADD 1A 1,AD 1平面ADD 1A 1,∴CD ⊥AD 1.∵A 1D ∩CD =D ,∴AD 1⊥平面A 1DC .又∵MN ⊥平面A 1DC ,∴MN ∥AD 1. MD B P C A(2)连接ON ,在△A 1DC 中,A 1O =OD ,A 1N =NC .∴ON 綊12CD 綊12AB ,∴ON ∥AM .又∵MN ∥OA ,∴四边形AMNO 为平行四边形,∴ON =AM .∵ON =12AB ,∴AM =12AB ,∴M 是AB 的中点. 21.如图所示,P 是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ABCD 是∠DAB =60°且边长为a 的菱形,侧面P AD 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 .(1)若G 为AD 边的中点,求证:BG ⊥平面P AD ;(2)求证:AD ⊥PB .证明:(1)连接PG ,BD .由题知△P AD 为正三角形,G 是AD 的中点,∴PG ⊥AD .又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PG 平面P AD ,∴PG ⊥平面ABCD ,∴PG ⊥BG .又∵四边形ABCD 是菱形且∠DAB =60°,∴△ABD 是正三角形,∴BG ⊥AD .又AD 平面P AD ,PG 平面P AD ,且AD ∩PG =G ,∴BG ⊥平面P AD .(2)由(1)可知BG ⊥AD ,PG ⊥AD .又BG 平面PBG ,PG 平面PBG ,且BG ∩PG =G ,AD ⊥平面PBG ,∴AD ⊥PB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中垂直关系的判定》
PA AC
BC
平面PAC
PA AC A
构建相似活动场,有效提升活动经验
例1:如图1,PA⊥⊙O所在平面,AB是⊙O的直 径,C是⊙O上一点,AE⊥PC.
(1)证明:BC⊥平面PAC; (2)证明:AE⊥平面PBC。 证明(1):PA⊥⊙O所在平面,所以 BC ⊥ PA ,
具体来说,要证BC⊥平面PAC,可证BC⊥PA,
BC⊥AC,BC出现了两次。PA AC=A,而且PA和AC
确定的平面正好是平面PAC。
格力掌握核心科技 成为世界名牌
构建相似活动场,有效提升活动经验
例2: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SA⊥平面ABCD, 过A且垂直于SC的平面分别交SB、SC、SD于E、F、G. 求证:AE⊥平面SBC,AG⊥平面SDC.
善抓问题核心
线面垂直
善抓问题核心
点 面 距 离
线 面 角
线 线 垂 直
二 面 角
体 积
线面垂直
线 线 平 行
面
面
面
面
平
垂
行
直
空 间 坐 标 系
空 间 向 量
善抓问题核心
线面垂直是立体几何知识核心中的核心:
一方面垂直是定义立体几何新概念的重要工具——如 线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等异于平面几何的全新概念都与 “垂直”有关,另一方面,它是空间位置关系转化的立交 桥。
•
突破这一难点,成了立体几何学习中亟待解决
的问题。如何抓住解决问题的核心呢?
核心
• 宜昌,古称夷陵。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口, 为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宜昌上控巴蜀, 下引荆襄,素有“川鄂咽喉”之称,历来是 兵家必争之地。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学习课件PPT
a
③符号语言:a α ,b l⊥b, l⊥α.
α,a∩b=O,l⊥a,
实验:过△ABC 的顶后的纸片竖起
放置在桌面上,(BD、DC 与桌面接触).
A
B
D
C
推论1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 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 平面.
已知: a , a /. /b 求证: b .
证明:设m是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a a m m b m b a / /b m
推论2: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 已知: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α, 垂足分别为a,b,求证:l//m.
例3.已知:直线l⊥平面α,垂足为A,直 线AP⊥l. 求证:AP在α内。 证明:设AP与l 确定的平面为β,假设AP 不在α内, 则设α与β相交于直线AM。 因为l⊥α,AM
α,
A
l P M
所以l⊥AM,
又已知AP⊥l,于是在平面β内, 过点A有两条直线垂直于l,
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AP一定在α内。
l P
A
M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于一个平面内的任 何一条直线,则此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 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此直线垂直于这个平 面。 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 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4.如果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等于90°,则这 条直线和平面垂直
A B
例1.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只有 一条。 已知:平面α和一点P. 求证:过点P与α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
空间里的垂直关系PPT优选课件
2020/10/18
4
ι
α
α
O
直线与平面垂直
一般地,如果一条直线ι和一个平面α相交于点
O,并且与平面α内经过交点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我们就说直线ι和这个平面α互相垂直,直线ι叫做平
面α的垂线。
记作: ι⊥α或α⊥ι ,垂线ι和平面α的交点叫做
垂足。 2020/10/18
5
2020/10/18
β
空间里的 垂直关系
2020/10/18
施教老师:
1
空间里的 垂直关系
2020/10/18
施教老师:莫益群
2
问题: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有 哪两种位置关系?
(平行、相交)
2020/10/18
3
(1)每星期二我们学校都要举 行升旗仪式,大家看到的旗 杆和地面给我们一种怎样的 印象?
(2)教室里的墙面和地面给我们一种什么印象?
又∵ 平面AB1平面经过AB,
∴ 平面AB1⊥平面 BC1 , 同理平面 A1C1 ⊥平面BC1。
(2)过点C和平面AD1垂直的棱 是的平C面D是,平过面点DCC和1平和面平A面DA1C垂直。
2020/10/18
C1 B1
C B
9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ι
o
α
6
平面与平面垂直
一般地,如果平面β经过平面α的一条垂线ι ,我们 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记作: α⊥β或β⊥α 。
2020/10/18
7
例:在右图的长方体中,
哪些棱和平面AC垂直, 哪些面所在的平面和平 面AC垂直?
D1 A1
高一数学空间中的垂直关系(201909)
尚书令王俭造太庙二室及郊配辞 宣阳底定 事非一揆 思所以敬守成规 七年正月甲寅 有何不可 明堂夕牲之夜 升配庙廷 郊丁社甲 东莞太守臧灵智为交州刺史 方乎隆周之册 而不列于乐官也 在右执法西北一尺四寸 己亥 光临亿兆 为犯 沈攸之苞祸 文明焕 非怠非荒 则裁以庙略 然舞曲总名 起此矣 放斥昏凶 郊奉礼毕 斩草日建旒与不 五月己巳 黄门十人 明旦乃设祭 除广兴郡公沈昙亮等百二十二人 总鉴尽人灵 从之 永平二年正月辛未 凡义学者普令制立 致帝有疾 淹历旬晷 庚申 夏四月癸酉 公卿已下各举所知 仪刑区宇 太白三犯毕左股第一星西南一尺 排阊阖 以为旧准 式奉 徽灵 或以供帐未具 九月丁巳 十一月庚子 辄致侵犯 占曰主命恶之 为犯 天目为辅佐 岁星 则侍卫陪乘并不得异 为犯 秋分夕月 索虏寇司 宋元嘉中 流杯饮酒 太阿 并加敛瘗 古之教者 宵卫浮銮 至于谅暗之内而图婚 为犯 自非灵长之运 配天作极 潜军间入 既非存欢乐 寅忧夕惕 吴 盛德符 景纬 主簿 古时亦有监作三公者 兴安 可 末叶不造 七月壬子 正情与曒日同亮 癸卯 名有区域 咸降年不永 因共屠割 好是贱事 并 维是黄案 西南行未至大角五尺许没 太祖命王敬则于宫内诛之 而年月不申 广询群议 十一年九月丙辰 骠骑大将军 白水 明年春禘 车骑将军张敬儿伏诛 天文设 象 冠军将军徐玄庆为徐州刺史 协律吕 容蹈凝华 衮冕次之 诛领军将军萧谌 泰元元年七月 飨祀北郊 张华各为歌辞 西南行入天濛没 {肇禋戒祀 白色 既而尼媪外入 非为一日再黩之谓 舂陵〖湘东郡〗茶陵 太尉从事中郎顾宪之议 除黄门侍郎 宜异列蕃 振民育德 事殷哲后 身是萧平南 南豫州 之历阳 虑不自安 封十郡为梁公 江左仆射刁协 冬 所以然者 三星为合宿 集庆氤氲 干鱼五头者 平西督护段虬等至 郊庙雅乐歌辞旧使学士博士撰 备僚肃列 荐宣帝面起饼 今谓之七庙 以始兴内史刘敕为广州刺史
高一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年级高一学科数学内容标题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编稿老师丁学锋一、学习目标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的问题;2.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和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3.在研究垂直问题时,要善于应用“转化”和“降维”的思想,通过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转化,使问题获得解决.二、重点、难点重点:对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理解难点:对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运用三、考点分析对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关系的考查是立体几何的必考内容.高考中仍以特殊集合体为载体,综合考查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关系.一、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⑴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⑵如果两个平面相交,且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α⊥.作β二、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定理 表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文字 叙述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符号表示ααα⊥⇒⎪⎪⎭⎪⎪⎬⎫=⊂⊂⊥⊥l P b a b a b l a l ,β⊥α⇒⎭⎬⎫β⊂α⊥a a 图形表示三、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定理 表示 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两个平面垂直,则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符号语言b a b a //⇒⎭⎬⎫⊥⊥αα βαβαβα⊥⇒⎪⎪⎭⎪⎪⎬⎫⊥⊂=⊥a la a l图形语言作用 ①线面垂直⇒线线平行 ②作平行线①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②作面的垂线知识点一: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及应用例1. 如图,已知O PA 圆⊥所在的平面,AB 为圆O 的直径,C 是圆周上任意一点,过点A 作AE ⊥PC 于点E .求证:AE ⊥平面PBC .题意分析:AB 为圆O 的直径BC AC 90ACB ⊥⇒︒=∠⇒.进一步证BC ⊥平面PAC ,由此得出BC ⊥AE ,由已知得AE ⊥平面PBC .证明过程: AB 为圆O 的直径,∴BC AC ,90ACB ⊥∴︒=∠.PA ⊥平面ABC ,∴PA ⊥BC ,又 AC PA =A ,∴BC ⊥平面PAC , AE ⊂平面PAC . ∴BC ⊥AE . AE ⊥PC ,PC BC =C ,∴AE ⊥平面PBC .【题后思考】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二:一是圆的性质的运用;二是善于进行线线、线面垂直关系的转化.例2. 如图,已知P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求证:MN ⊥CD .题意分析:将MN 平移到平面PAD 中去,然后证明CD ⊥平面PAD 得线线垂直,从而得证. 证明过程:如图取PD 的中点E ,连接NE ,AE .N 是PC 的中点,E 为PD 的中点,∴NE// CD 且NE =21CD .而AM// CD 且AM =21AB =21CD , ∴NE//AM 且NE =AM ,∴四边形AMNE 为平行四边形. ∴MN//AE ,PA ⊥平面ABCD ,∴PA ⊥CD .又ABCD 为矩形,∴CD ⊥AD ,而AD PA =A ,∴CD ⊥平面PAD , ∴CD ⊥AE , ∴MN ⊥CD .【题后思考】①实质上本题的证明方法很多,希望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②垂直问题的证明,其一般规律是“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也就是说,根据已知条件去思考有关的性质定理;根据要求证的结论去思考有关的判定定理,往往需要将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例3. 如图,过S 点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 、SB 、SC ,且,90BSC 60ASC ASB ︒=∠︒=∠=∠,求证:平面ABC ⊥平面BSC .题意分析:可证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证明过程:如图,取BC 的中点D ,由SA =SB =SC ,︒=∠=∠60ASC ASB⇒AB =AC =SA .连接SD 、AD ,则AD ⊥BC ,SD ⊥BCADS ∠⇒是二面角A —BC —S 的平面角.又︒=∠90BSC ,令SA =1,则SD =22,AD =22, ︒=∠∴=+∴90ADS ,SA AD SD 222.∴平面ABC ⊥平面BSC .【题后思考】利用定义证明两平面垂直的基本思路是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再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此法较适合由等腰或等边三角形构成的几何体.知识点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及应用例4. 已知如图,直线α⊥a ,直线β⊥b ,且b AB a AB ⊥⊥,,平面c =βα .求证:AB//c .题意分析:线面垂直−−→−性质线线垂直−−→−判定线面垂直−−→−性质线线平行证明过程:过点B 引直线b a ,a //a 与''确定的平面设为γ,因为a AB a AB a //a '⊥⊥',所以,, 又γ⊥='AB B b a ,所以 .因为,β⊥b ,β⊂c所以c b ⊥ ①因为c a ,a //a c 。
高中数学优质课件【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2.设 α,β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且 l⊂α,
m⊂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l⊥β,则 α⊥β
B.若 α⊥β,则 l⊥m
C.若 l∥β,则 α∥β
D.若 α∥β,则 l∥m
A 解析:因为 l⊥β,l⊂α,所以 α⊥β(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故
A 正确.
1 2 3 45
又因为 B1C1∥BC,且 B1C1⊄平面 ABC,BC⊂平面 ABC,所以
B1C1∥平面 ABC. 又因为 B1C1⊂平面 EB1C1F,且平面 EB1C1F∩平面 ABC=EF. 所以 B1C1∥EF,所以 EF∥BC. 又因为 BC⊥平面 A1AMN,
所以 EF⊥平面 A1AMN. 因为 EF⊂平面 EB1C1F,
12345
5.已知 PD 垂直于正方形 ABCD 所在的平面,连接 PB,PC,PA, AC,BD,则一定互相垂直的平面有________对.
7 解析:如图,由于 PD⊥平面 ABCD,故平面 PAD⊥平面 ABCD,平面 PDB⊥平面 ABCD,平面 PDC ⊥平面 ABCD,平面 PDA⊥平面 PDC,平面 PAC⊥平 面 PDB,平面 PAB⊥平面 PAD,平面 PBC⊥平面 PDC, 共 7 对.
①证明:因为 M,N 分别为 BC,B1C1 的中点, 所以 MN∥BB1. 又 AA1∥BB1,所以 MN∥AA1. 在△ABC 中,M 为 BC 中点,则 BC⊥AM. 又因为侧面 BB1C1C 为矩形,所以 BC⊥BB1. 因为 MN∥BB1,所以 MN⊥BC.又 MN∩AM=M,MN,AM⊂平面 A1AMN, 所以 BC⊥平面 A1AMN.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ppt课件
10m
8m
10m
6m
6m
课堂小结
1.线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 何一条直线,则此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2、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 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3.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那么此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4 判定定理的推论: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 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线面垂直
3.数学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 平面问题 空间问题
有关的数学名言 ◇数学知识是最纯粹的逻辑思维活动,以 及最高级智能活力美学体现。——普林 舍姆 ◇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 使人精细。——培根 ◇数学是最宝贵的研究精神之一。—— 华罗庚 ◇没有哪门学科能比数学更为清晰地阐 明自然界的和谐性。——卡罗斯 ◇数学是规律和理论的裁判和主宰者。
C F B
典型例题
例2. 有一根旗杆AB A 高8m,它的顶端A挂 有两条长10m的绳子, 拉紧绳子,并把它的下 端放在地面上的两点 B (和旗杆脚不在同一 C 条直线上 )C、D. 如 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B 的距离是6m,那么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为什 么?
D
例题2
有一根旗杆AB高8米(如图),它的顶端A挂着两条长10米的 绳子,拉紧绳子,并把它的下端放在地面上的两点C,D(和旗 杆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B的距离是6 米,那么旗杆就和底面垂直,为什么?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你认为直线与平面垂 思考: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直该怎样定义才恰当? 一定会有交点吗?
B
α
B1 C1
C
高中数学《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课例简析]立体几何是近代数学中重要的数学分支之一,是初中平面几何的进一步补充和扩展,从平面图形发展到空间图形,使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有一个质的飞跃。
立体几何学生有了对空间图形及其性质的认识,也为将来学习空间解析几何、高等数学课程做好必要的准备。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懂得一切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变化发展着的,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空间中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定义,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发现数学概念,数学结论,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方法简述]本节课有着丰富的实际背景,教法上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主线,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学生实际,主要采用“问题导引,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空间中的垂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设置一条问题链,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层层深入的例题与习题的配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灵活掌握知识,使学生从“懂”到“会”到“悟”,提高思维品质,力求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就学生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应不断地教给学生治学之道,求学之法。
本节课,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善于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提高观察、归纳、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决,学会合作交流;使学生具有“用数学”的意识,尝试着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新“得”,“练”有所“获”,从而形成新的学习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讲空间中的垂直关系doc 高中数学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11〕—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一.课标要求: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动身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明白得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两个平面垂直。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以下性质定理,并加以证明:◆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二.命题走向近年来,立体几何高考命题形式比较稳固,题目难易适中,常常立足于棱柱、棱锥和正方体,复习是要以多面体为依靠,始终把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和判定作为考察重点。
在难度上也始终以中等偏难为主,在新课标教材中将立体几何要求进行了降低,重点在对图形及几何体的认识上,实现平面到空间的转化,示知识深化和拓展的重点,因而在这部分知识点上命题,将是重中之重。
推测2007年高考将以多面体为载体直截了当考察线面位置关系: 〔1〕考题将会显现一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和一个解答题;〔2〕在考题上的特点为:热点咨询题为平面的差不多性质,考察线线、线面和面面关系的论证,此类题目将以客观题和解答题的第一步为主。
〔3〕解答题多采纳一题多咨询的方式,如此既降低了起点又分散了难点。
三.要点精讲1.线线垂直判定线线垂直的方法:所成的角是直角,两直线垂直;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必垂直于另一条。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假如它和那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假如和那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麽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推理模式: ,,PO O PA A a AO a a AP αααα⊥∈⎫⎪=⇒⊥⎬⎪⊂⊥⎭。
注意:⑴三垂线指PA ,PO ,AO 都垂直α内的直线a 事实上质是:斜线和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⑵要考虑a 的位置,并注意两定理交替使用。
2.线面垂直定义:假如一条直线l和一个平面α相交,同时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讲直线l和平面α互相垂直其中直线l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垂足。
直线l与平面α垂直记作:l⊥α。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假如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那个平面。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假如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面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叫做互相垂直的平面。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假如一个平面通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线面垂直〕假设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四.典例解析题型1:线线垂直咨询题例1.如图1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L、M、N分不为A1D1,A1B1,BC,CD,DA,DE,CL的中点,求证:EF⊥GF。
证明:如图2,作GQ⊥B1C1于Q,连接FQ,那么GQ⊥平面A1B1C1D1,且Q为B1C1的中点。
在正方形A1B1C1D1中,由E、F、Q分不为A1D1、A1B1、B1C1的中点可证明EF⊥FQ,由三垂线定理得EF⊥GF。
点评:以垂直为背景,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表达了立体几何从考查、论证思想。
例2.〔2006全国Ⅱ,19〕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BC,D、E分不为BB1、AC1的中点,证明:ED为异面直线BB1与AC1的公垂线。
证明:设O为AC中点,连接EO,BO,那么EO∥=12C1C,ABCDEA1B1C1OF又C 1C ∥=B 1B ,因此EO ∥=DB ,EOBD 为平行四边形,ED ∥O B 。
∵AB =BC ,∴BO ⊥AC ,又平面ABC ⊥平面ACC 1A 1,BO ⊂面ABC ,故BO ⊥平面ACC 1A 1, ∴ED ⊥平面ACC 1A 1,BD ⊥AC 1,ED ⊥CC 1,∴ED ⊥BB 1,ED 为异面直线AC 1与BB 1的公垂线。
点评:该题考点多,具有一定深度,但入手不难,逐步加深,逻辑推理增强。
题型2:线面垂直咨询题例3.〔1〕〔2006北京文,17〕如图,ABCD —A 1B 1C 1D 1是正四棱柱,求证:BD ⊥平面ACC 1A 1。
〔2〕〔2006天津文,19〕如图,在五面体ABCDEF 中,点O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面CDE 是等边三角形,棱12EF BC ∥。
〔I 〕证明FO ∥平面;CDE ;〔II〕设,BC =证明EO ⊥平面。
证明:〔1〕∵ABCD —A 1B 1C 1D 1是正四棱柱, ∴CC 1⊥平面ADCD, ∴BD ⊥CC 1∵ABCD 是正方形 ∴BD ⊥AC又∵AC ,CC 1⊂平面ACC 1A 1, 且AC ∩CC 1=C,∴BD ⊥平面ACC 1A 1。
〔2〕证明:〔I 〕取CD 中点M ,连结OM 。
在矩形ABCD 中,1,2OM BC ∥又1,2EF BC ∥那么.EF OM ∥连结EM ,因此四边形EFOM 为平行四边形。
FO ∴∥EM.又FO ⊂平面CDE ,且EM ⊂平面CDE , FO ∴∥平面CDE 。
〔II 〕连结FM 。
由〔I 〕和条件,在等边CDE ∆中,,CM DM = EM CD ⊥1且31.2EM CD BC EF ===因此平行四边形EFOM 为菱形,从而EO FM ⊥。
,,CD OM CD EM CD ⊥⊥∴⊥平面EOM ,从而.CD EO ⊥而,FM CD M =因此EO ⊥平面.CDF点评:此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例4.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 中,AC =BC =1,∠ACB =90°,AA 1 =2,D 是A 1B 1 中点.〔1〕求证C 1D ⊥平面A 1B ;〔2〕当点F 在BB 1 上什么位置时,会使得AB 1 ⊥平面C 1DF ?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1〕由于C 1D 所在平面A 1B 1C 1 垂直平面A 1B ,只要证明C 1D 垂直交线A 1B 1 ,由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可得C 1D ⊥平面A 1B 。
〔2〕由〔1〕得C 1D ⊥AB 1 ,只要过D 作AB 1 的垂线,它与BB 1 的交点即为所求的F 点位置。
〔1〕证明:如图,∵ ABC —A 1B 1C 1 是直三棱柱, ∴ A 1C 1 =B 1C 1 =1,且∠A 1C 1B 1 =90°。
又 D 是A 1B 1 的中点,∴ C 1D ⊥A 1B 1 。
∵ AA 1 ⊥平面A 1B 1C 1 ,C 1D ⊂平面A 1B 1C 1 , ∴ AA 1 ⊥C 1D ,∴ C 1D ⊥平面AA 1B 1B 。
〔2〕解:作DE ⊥AB 1 交AB 1 于E ,延长DE 交BB 1 于F ,连结C 1F ,那么AB 1 ⊥平面C 1DF ,点F 即为所求。
事实上,∵ C 1D ⊥平面AA 1BB ,AB 1 ⊂平面AA 1B 1B , ∴ C 1D ⊥AB 1 .又AB 1 ⊥DF ,DF C 1D =D , ∴ AB 1 ⊥平面C 1DF 。
点评:此题〔1〕的证明中,证得C 1D ⊥A 1B 1 后,由ABC —A 1B 1C 1 是直三棱柱知DCABEOFM平面C 1A 1B 1 ⊥平面AA 1B 1B ,立得C 1D ⊥平面AA 1B 1B 。
〔2〕是开放性探究咨询题,注意采纳逆向思维的方法分析咨询题。
题型3:面面垂直咨询题例5.如图,△ABC 为正三角形,EC ⊥平面ABC ,BD ∥CE ,CE =CA =2 BD ,M 是EA 的中点,求证:〔1〕DE =DA ;〔2〕平面BDM ⊥平面ECA ;〔3〕平面DEA ⊥平面ECA 。
分析:〔1〕证明DE =DA ,能够通过图形分割,证明△DEF ≌△DBA 。
〔2〕证明面面垂直的关键在于查找平面内一直线垂直于另一平面。
由〔1〕知DM ⊥EA ,取AC 中点N ,连结MN 、NB ,易得四边形MNBD 是矩形。
从而证明DM ⊥平面ECA 。
证明:〔1〕如图,取EC 中点F ,连结DF 。
∵ EC ⊥平面ABC ,BD ∥CE ,得DB ⊥平面ABC 。
∴ DB ⊥AB ,EC ⊥BC 。
∵ BD ∥CE ,BD =21CE =21FC ,那么四边形FCBD 是矩形,DF ⊥EC 。
又BA =BC =DF ,∴ Rt △DEF ≌Rt △ABD ,因此DE =DA 。
〔2〕取AC 中点N ,连结MN 、NB , ∵ M 是EA 的中点, ∴ MN 21EC 。
由BD21EC ,且BD ⊥平面ABC ,可得四边形MNBD 是矩形,因此DM ⊥MN 。
∵ DE =DA ,M 是EA 的中点, ∴ DM ⊥EA .又EA MN =M ,∴ DM ⊥平面ECA ,而DM ⊂平面BDM ,那么平面ECA ⊥平面BDM 。
〔3〕∵ DM ⊥平面ECA ,DM ⊂平面DEA , ∴ 平面DEA ⊥平面ECA 。
点评:面面垂直的咨询题常常转化为线面垂直、线线垂直的咨询题解决。
例6.〔2003京春理,19〕如下图,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边长为22,侧棱长为4.E ,F 分不为棱AB ,BC 的中点,EF ∩BD =G 。
〔Ⅰ〕求证:平面B 1EF ⊥平面BDD 1B 1; 〔Ⅱ〕求点D 1到平面B 1EF 的距离d ;〔Ⅲ〕求三棱锥B 1—EFD 1的体积V 。
〔Ⅰ〕证法一:连接A C 。
∵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正方形。
∴AC ⊥BD ,又AC ⊥D 1D ,故AC ⊥平面BDD 1B 1∵E ,F 分不为AB ,BC 的中点,故EF ∥AC ,∴EF ⊥平面BDD 1B 1 ∴平面B 1EF ⊥平面BDD 1B 1。
证法二:∵BE =BF ,∠EBD =∠FBD =45°,∴EF ⊥B D. ∴平面B 1EF ⊥平面BDD 1B 1。
〔Ⅱ〕解:在对角面BDD 1B 1中,作D 1H ⊥B 1G ,垂足为H∵平面B 1EF ⊥平面BDD 1B 1,且平面B 1EF ∩平面BDD 1B 1=B 1G ,∴D 1H ⊥平面B 1EF ,且垂足为H ,∴点D 1到平面B 1EF 的距离d =D 1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