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导学案
2.3《声的利用》导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2-3 《声的利用》导学案姓名:【学习目标】知道声能够传递信息;知道声能够传递能量。
【活动导学】活动一:图片引入: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都关注过吗?1、由雷声,可以预知:_________ ___2、由听诊器,可以预知:_________ ___3、敲铁轨听声音,可以辨别:_________ ___4、刚才的这些情景中,说明“声”起了什么作用?答:可以传递________5、除了人类会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动物们也会利用声音的信息来求生或捕猎,你能举几个例子吗?答:6、人类也向动物学习了这些技巧(右上图),但是你能看出人类是怎么做到的吗?答:活动二:海底深度计算1、有一艘漂在海面的渔船向水下的鱼群发出一个声信号,0.05秒后听到了这个声信号的回音,鱼群大约在海底多深?要计算出这个深度,还需要什么条件?解:【小知识:回声测距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如医院的彩色B超】活动三:实验1、想一想,烛焰为什么会抖动?答案:声波影响下的疏密相间的空气挤压了烛焰。
2、超声波清洗眼镜实验3、从下面3个图:发声鼓旁边的烛焰、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和精密仪器的实验中,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
活动四:阅读:P40的《科学世界》(我国古代的声学成就)活动五:知识归纳1、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六:过关检测1、KP41《动手动脑学物理》题1、2、32、关于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些声音只传递信息,不传递能量B. 有些声音只传递能量,不传递信息C. 所有声音都既传递信息,同时也传递能量D. 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可能3、下列不是利用声信息的有()A.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B.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C. 医生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D. 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色4、蝙蝠通常是夜间活动,它飞行时发出一种_________,这些声波碰到昆虫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_________。
2.3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推论导学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1、匀变速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恒定推导: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初速为v 0,相等的时间间隔为T 。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的中点的即时速度推导:设时间为t ,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t ,加速度为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 得: A 到B : ; B 到C : ;得到。
AB CV 0V t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位移的中点的即时速度推导:设位移为S ,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t ,加速度为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关系公式得A 到B : ; B 到C : ; 得到。
思考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同一个过程,时间中点速度和位移中点速度的大小关系?A BCV 0 V t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的特点,v 0=0(1)1Ts 末、2Ts 末、3Ts 末、……nTs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 。
(2) 1Ts 内、2Ts 内、3Ts 内、…nTs 内的位移之比:S 1: S 2: S 3:…: Sn =。
(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 第n 个T 内通过的的位移之比为S Ⅰ:S Ⅱ:S Ⅲ:…:S N = 。
(4)通过前S 、前2S 、前3S ……时的速度比v 1∶v 2∶v 3∶…∶v n =. 。
(5)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t 1∶t 2∶t 3∶…∶t n = . 。
(6)经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Ⅰ:t Ⅱ:t Ⅲ:…:t N =。
t 3。
2.3熔化和凝固导学案(2)
设计者:顾绍阳八年级班姓名:日期:2012年10月18日总编号: 012课题三、熔化和凝固(2)1.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转化,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知道晶体与非晶体不同的熔化特点,了解熔点、凝固点的意义。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会从图像中说明温度变化的特点。
(1)该固体是(晶体/非晶体)(2)AB段表示的是该物质吸热,温度过程中物质的状态是。
(3)BC段表示的是,该过程的特点是:吸热,但是温度,此过程中物质的状态是,该过程经历了分钟。
(4)CD段表示的是该物质吸热,温度一.选择: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 C .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 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2.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放入一杯0℃的水中,则( ) A .有部分冰化成水,水变多 B .有部分水结成冰,冰变多 C .冰和水的多少都没有变化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以发生 3.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所处的状态是()A.一定是固态 B 一定是液态 C 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
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 .“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 .“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 .“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5.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冰是一种晶体 B .从t 1到t 2,冰处于熔化过程 C .冰的熔点为0℃ D .从t 1到t 2,冰的多少保持不变6.用手分别接触温度相同的冰和水,会觉得冰比水凉,这是因为 ( ) A.冰的温度比水低 B.冰熔化时要从手上吸受大量的热 C.冰是固体,水是液体 D.这是人的错觉7.在很冷的地区测量气温时,要用酒精温度计还不能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 水银的比热容比酒精小B 水银的密度比酒精大C 水银的凝固点比酒精的高D 水银的熔点比酒精的高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人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发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象的是 ( )二、填空题1.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某晶体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 (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 (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3)这种物质液态时是什么名称? (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三、简答冬天,为防止地窖中的菜冻坏,农民会在地窖里放一桶水,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2.3《声的利用》导学案
第二章 声现象§2.3声的利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 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点】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学法指导】 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归纳总结。
【知识链接】超声碎石超声碎石是利用电能转变成声波,声波在超声转换器内产生机械振动能,通过超声电极传递到超声探杆上,使其顶端发生纵向振动,当与坚硬的结石接触时产生碎石效应,但对柔软的组织并不造成损伤。
超声波传递进结石,在结石的表面产生反射波,结石表面会受压而破裂;当超声波完全穿过结石时,在界面被再次反射,这一反射产生张力波,当张力波的强度大于结石的扩张强度时,结石破裂。
预 习 案(阅读P 38-P 40页的内容,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1.远处的雷声预示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可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编号: 姓名:4.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_____就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6.利用超声波检查(平时所说的做“B超”)可以探测__________小组编号:姓名:我的困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案【探究活动一】:声与信息问题:1、当听到隆隆的雷声,我们会想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听到汽车的鸣笛声,我们会想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以上两个场景说明了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学课本P38和P39声与信息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1.写出课本中提到的声传递信息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组交流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组讨论:分析上述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何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我们的说话声)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蝙蝠的回声定位、声纳等)【探究活动二】声与能量1. 提问: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类比水波的产生、传播猜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演示:去掉可乐瓶的瓶底,将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
2.3《与人为善》导学案
编制人:梁老师审核:_ _ 使用时间:第八周班别组别姓名教师评价八年级2.3《与人为善》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理解善良是美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
2、能力: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有善良之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第一课时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我做的善事是:。
做了善事的感受是:。
、善良的地位?①;②;③。
2、什么是与人为善?善良的内容包括有哪些?与人为善良,就是。
善良包含归结起来,善良就是。
、善良的要求?①;②;③;④。
4、为什么说助人是快乐的?(为什么说予人玫瑰,手留余香?)①;②;5、将心比心的含义?、将心比心的要求?1、结合课本知识说一说,以下的故事是否做到将心比心?为什么?材料一: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德伦。
在庆功会上,有一个记者突然问奥德伦一个很特別的问题:“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在全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奥德伦很有风度地回答: “各位,千万別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
” 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个人。
”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材料二:2014年3月10日,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地震发生后,东航云南分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调配航班投入抗震救灾运输,云南分公司积极协调,在航班座位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先后帮助14名中央电视台记者搭乘东航航班抵达灾区,成为第一家到达盈江的外地媒体。
2.3《感受青春》导学案
七年级2.3《感受青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明白进入青春期后,青春给我们带来喜悦与烦恼,让我们顺利渡过青春期。
2.明白青春期美丽而又短暂,懂得珍惜时间,做青春的主人。
预习案(良好的开始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前提!)【课前预习】一、阅读课文完成思考题:(要求请在卷上写出相应答案,并在书上划出相应的答案。
)1、青春有什么喜悦?(步入青春期,我们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出现什么变化?)2、青春有什么烦恼?3、我们应该怎样珍惜青春,做青春的主人?①②③4、怎样开放自己的心灵世界?①②③④二、【我的疑惑】通过预习你不懂的地方有哪些?(学会提问题会让自己有更高的学习效率!)探究案(开动脑筋,方法总比困难多!)二、材料分析材料一: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材料二:自从上了中学后,小明变得无所事事,上课走神,整天沉迷于网游,成绩一落千丈,后来还结识校外一些不良分子,学会吸烟,喝酒,最终因盗窃而被拘留。
事后,他后悔地说:“如果时间能倒流,我肯定会珍惜好时间好好读书,不虚度光阴。
”(1)上述材料中谁的哪些行为值得我们学习,谁的哪些行为值得我们反思?给你什么启示?(2)你打算以什么行动度过你的青春期,让青春无悔?训练案(试一试,你掌握了多少?)1、《金牌学案》P29 T1-5 P30 T72、《金牌学案》P31 T1-5 P32 T6。
2.3化学平衡 导学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1课时)导学案 【使用说明】 1、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5-28页,划出重要知识,独立、规范、认真完成预习案及预习检测,并熟记基础知识。
2、 结合课本知识独立思考,AB 层同学规范完成学案合作探究,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
【学习目标】 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2.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3.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
4.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体验学习乐趣【重、难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自主学习【导学过程】温故而知新 一、什么叫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哪些特点? 可逆反应的特点:条件同一、反应同时、方向对立二、阅读课本25页了解固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与结晶过程。
三、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在反应CO+H 2O CO 2+H 2中,将0.01molCO 和0.01mol H 2O (g)通入1L 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浓度不变 1、 反应刚开始时: 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_ 生成物浓度为_________,逆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2、反应过程中: 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生成物浓度__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 3、一定时间后,必然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t 1时刻后, v 正= v 逆 即正反应消耗的量与逆反应生成的量相等,反应物和生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四、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____________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__________________相等,化学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不再发生变化,反应混合物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简称______________2、化学平衡的性质:⑴、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变,——条件不变是基础⑵、研究对象: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一般不会出现平衡状态——可逆反应是前提⑶、本质:_____________即同一物质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________相等是实质⑷、现象:反应混合物组成成分的________保持不变——_________不变是标志3、化学平衡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4、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和反应混合物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是判断平衡的两大主要标志(注:这里不再详细阐述,不清楚的同学复习必修2相关课题) 自主检测 1、一定条件下,反应N 2+3H 2 2NH 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 -H 键形成 B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 -H 键断裂 C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 -H 键断裂 D 、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 -H 键形成 2、在一定温度下,向aL 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 气体和2mol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 、容器内X 、Y 、Z 的浓度之比为1:2:2D 、单位时间消耗0.1molX 的同时生成0.2molZ 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3B(气) 2C(气)+D(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 B 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4、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气)+3B(气) 2C(气)+2D(固)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 的生成 速率与C 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③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 、B 、C 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 3amolB ⑧A 、B 、C 、D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⑧ B.②⑤⑧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⑧合作探究【课题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 正__________v 逆,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课题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学生阅读P26-27 [演示实验2-5], [演示实验2-6]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方向移动。
2.3一元二次不等式(1) 导学案
保康职教中心◆中职数学高教版◆导学案 第二章§2.3 一元二次不等式(1)1、知识与技能:(1)了解方程、不等式、函 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2) 掌握一元二次 不等式的图像解法.2、过程与方法:(1)从复习一次函数图像、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入 手;(2)类比观察一元二次函数图像,得 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3)加强 知识的巩固与练习;(4)讨论、交流、总 结,提升认知水平.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方程、 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2) 通过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培养学生的计 算技能. 回顾思考 复习导入 问题:一次函数的图像、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解决:观察函数26y x =-的图像:方程260x -=的解3x =恰好是函数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在x 轴上方的函数图像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恰好是不等式260x ->的解集{|3}x x >;在x 轴下方的函数图像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恰好是不等式260x -<的解集{|3}x x <.归纳:一般地,方程0ax b +=(0)a >的解是0x , 那么函数y ax b =+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0(,0)x ,并且 (1)不等式0ax b +>(0)a >的解集是函数y ax b =+的图像在x 轴上方部分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即0{|}x x x >;(2)不等式0ax b +<(0)a >的解集是函数y ax b =+在x 轴下方部分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即0{|}x x x <.总结:由此看到,通过对函数y ax b =+的图像的研究,可以求出不等式0a x b+>与0ax b +<的解集.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新知1: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其一般形式为2()0ax bx c ++>…或 2()0a x b x c ++<…()0a ≠.问题:已知二次函数26y x x =--,问: 1.这个二次函数的草图?2.据二次函数的图像,能求出抛物线26y x x =--与x轴的交点吗?其交点将x 轴分成几段?3.观察抛物线找出纵坐标0y =、0y >、0y <的点.4.观察图像上纵坐标0y =、0y >、0y <的那些点所对应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中职数学高教版◆第一章 集合◆导学案 编辑 刘晓勇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成长! 2解决:解方程260x x --=得122,3x x =-=.观察图像可以看到,方程260x x --=的解,恰好分别为函数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在x 轴上方的函数图像,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即{|23}x x x <->或内的值,使得260y x x =-->;在x 轴下方的函数图像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即{|23}x x -<<内的值,使得260y x x =--<.结论: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应于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的交点.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对应于使二次函数图像位于x 轴上方(或下方)的自变量x 的范围.新知2:利用一元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可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20ax bx c ++>或20ax bx c ++<()0a >.(1)当240b ac ∆=->时,方程2ax bx + 0c +=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1x 和2x 12()x x <, 一元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与x 轴有两个交点1(,0)x ,2(,0)x (如图(1)所示).此时,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是()12,x x ,不等式20a x bx c ++>的解集是12(,)(,)x x -∞+∞ ;(1) (2)(1) (2) (3)(2)当240b ac ∆=-=时,方程2ax bx + 0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0x ,一元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像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0(,0)x (如图(2)所示).此时,不等式2ax bx + 0c +<解集是∅;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是0(,)x -∞ 0(,)x +∞.(3)当240b ac ∆=-<时,方程2ax bx +0c +=没有实数解,一元二次函数2y ax bx =+ c +的图像与x 轴没有交点(如图(3)所示).此时,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是∅;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是R .总结:注意:对于二次项系数是负数,即当0a <时,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1,转化为0a >的情况,再求解.※ 知识巩固例1 解下列各一元二次不等式:(1)260x x -->; (2)29x <. 分析 首先判定二次项系数是否为正数,再研究对应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最后对照表格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解 (1)因为二次项系数为10>,且方程260x x --=的解集为{2,3}-,故不等式260x x -->的解集为(,2)(3,)-∞-+∞ . (2)29x <可化为290x -<,因为二次项系数为10>,且方程290x -=的解集为{3,3}-,故29x <的解集为()3,3-.保康职教中心◆中职数学高教版◆导学案 第二章※ 强化练习解下列各一元二次不等式: (1)260x x --<;(2)2430x x -+<;(3)240x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2)通过本次课学习,你会解决哪些新问题了?(3)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体会?※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 1.不等式260x -≥的解集为 .2.不等式260x x +->的解集为 .3.不等式()()2210x x -+<的解集为 .4.不等式2120x x --+>的解集为. 5.不等式2320x x --<的解集为 . 解下列各一元二次不等式: (1)()()110x x -+<; (2)28150x x -+>; (3)210x -+<; (4)22320x x +->.。
2.3声的利用导学案
导学案导学目标:1、知道声音能传递信息与能量2、能运用声的利用解释现象3、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习重点难点:声传递信息与能量能力立意:学习的知识要善于运用,学以致用导学过程:温故知新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有关。
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________,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_______。
物理学中把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__,其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
2.人的听觉上限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们把高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人的听觉下限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们把低于这个频率的声波叫做_______。
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________。
3.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
楼道里挂牌常写着“慢步轻声”,“轻声”是指减小声带振动的_______。
汽车从远处开来.声音越来越大,是因为_______.4、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_的缘故。
那么一个大声说话的男声与一个小声说话的女声相比,音调高的是_______,响度大的是_________。
5.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就不同。
声与声音的区别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答:1、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所以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2、看来声包括声音。
知识点一:声与信息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台上的讲课声,同学们课下的交谈与交流声等不都是在传递信息吗。
2.3城市化(一)导学案
2.3城市化(一)【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学习目标】1.理解并默写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写出并会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因素。
2.总结城市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基础导学】(一)什么是城市化1.默写出城市化的概念及主要标志。
3.城市化的意义。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结合教材图2.19和案例4,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2.什么是逆城市化。
【问题探究】完成课本35页《活动题》进而从城市化开始时间、目前城市化的所处阶段、发展速度等方面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异同。
【反馈练习】1.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①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②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③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④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2.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CA.城市人口年增长的百分比B.城市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比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D.城市人口增加的绝对数量3.目前在一些西方大城市里,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的原因主要有 C①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②市区环境优美,但供水困难;③高速公路、地铁的发展;④农产品不能满足城市的需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CA.调整行政区划,合并城市,扩大城市管辖面积B.在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逐步形成城市群C.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D.适当发展乡镇企业5.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看,以下不属于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是 C A.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B.就业机会多C.文化设施短缺 D.交通便利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城市化水平,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曲线。
(2)近年来,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曲线,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1—5题:BCCCC 6题:(1)①②(2)②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3)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4)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物理:2.3《欧姆定律》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1)
三.欧姆定律[要点导学]1.电阻:表征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
符号常用R表示,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1Ω=1V/A,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1MΩ=103kΩ=106Ω。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I跟导体________________,跟导体中的_____________。
公式表示:I=______。
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对气体导电不适用。
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导体中的电流I随导体两端的电压U 变化的图线,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2-3-1所示。
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斜率的倒数表示电阻,即tanα=I/U=1/R4.测量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选择:由于小灯泡的电阻较小,为减小误差,可采用安培表外接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选安培表外接法还是内接法?为什么选外接法?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方法在新情景中运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教材中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电阻R串联在电路中,即使把R的值调到最大,电路中还有一定的电流,因此实验绘出的伏安特性曲线缺少坐标原点附近的数据。
若要求小灯泡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接近额定电压),则滑动变阻器可采用分压接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电压如何变化,并知道接通电路前,滑动触点应放在何处。
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的实验电路图如图12—3—2所示。
5.实验电路的连接:这是学生进入高中第一次做恒定电流实验,在连接电路上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接线顺序为“先串后并”。
电表量程选择的原则是:使测量值不超过量程的情况下,指针尽量偏转至3/4量程处。
电路接好后合上电键前要检查滑动变阻器滑动触点的位置,使开始实验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最小。
6.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合上电键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点,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每改变一次,读出电压值和相应的电流值。
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3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3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 教学难点:探索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特征。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2. 探索发现-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学具,尝试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
-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验证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3. 验证内角和- 让学生再次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验证自己的发现。
- 教师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出不同的三角形,观察内角和是否相等。
4. 总结规律-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角形的内角和。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5. 巩固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4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解答疑问。
6.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
- 教师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教材P35的作业题,巩固三角形的内角和。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内角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和推理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发现”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探索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3分数混合运算(三)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3分数混合运算(三)一、学习目标1. 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明确分数混合运算的含义,包括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掌握运算规则和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和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分数混合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分数与整数的混合运算:介绍分数与整数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2. 分数与分数的混合运算:讲解分数与分数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3. 混合运算中的化简:教授在分数混合运算中如何进行化简,包括约分、通分等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解:详细讲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基础的分数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 巩固提高: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基础练习:布置一些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
3. 思考题:提供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使学生对分数混合运算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苏科版2、3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图像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通过活动,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
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认真研读课本,独立完成“自主学习”。
2、用红笔标记出重点、难点、疑点。
3、带有★的题是有难度题,带★★的题是选做题。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1、物质从变为的现象叫做熔化,物质从变为的现象叫做凝固。
熔化热,凝固热。
2、固体分为和,他们的区别是。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叫做,同种晶体和相同。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合作探究一:1、探究海波固体熔化特点视频演示:海波熔化过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结论: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熔化的条件:熔点:2、探究蜂蜡固体熔化特点视频演示:蜂蜡熔化过程(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结论:非晶体熔化特点:画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大致图像:老师在你身边注意:凝固时熔化的逆过程,请反向思考问题。
合作探究二:探究液体凝固的特点结论:液体凝固的特点:液体凝固的条件:画出晶体和非晶体凝固的大致图像:合作探究三:熔化和凝固的应用阅读课本41页图2-31、2-32、2-33、2-34你还能举出有关熔化和凝固的应用的实例吗?说出下面物态变化名称。
(1)食品冷冻保鲜(2)用冰袋给高温病人降温(3)塑料盆的制造(4)用玻璃液轧制玻璃板【我的知识网络】熔化热熔化晶体熔化条件:① ② 熔化和凝固熔化特点:晶体非晶体凝固凝固热晶体凝固条件:① ② 凝固特点:晶体非晶体【当堂训练】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级平台1、熔化过程____热,晶体在熔化过程中____热,温度____,这个温度叫晶体的____;同种晶体它的____和____相同、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____,所以非晶体没有一定的___ _。
优秀导学案_2.3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第一课时)
1. 应用公式(知三求二)
例1.已知等差数列 中,
(1) , , 求 ;
(2) , , ,求 ;
(3) , ,求 及 。
解:(1) (3)
(2)
2.变用公式
例2.等差数列-10,-6,-2,2,…的前多少项的和为54?
例3.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吗?
思考:
(1)问题转化求什么?能用最短时间算出来吗?
(2)阅读课本后回答,高斯是如何快速求和的?他抓住了问题的什么特征?
(3)如果换成1+2+3+…+200=?我们能否快速求和?
(4) 根据高斯的启示,如何计算18+21+24+27+…+624=?
“合作互学——群凤和鸣”
问题二: (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复习回顾
1.数列 的前 和的概念:
一般地,称为数列 的前 项的和,
用 表示,即
2. 与 的关系:
3.等差数列 中,若m+n=p+q,(m,n,p,q为常数)则有:;
一般地, =......
问题一: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1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
☆创新题选做
2.对求和史的了解。
我国数列求和的概念起源很早,在北朝时,张丘建始创等差数列求和解法。他在《张丘建算经》中给出等差数列求和问题:今有女子不善织布,每天所织的布以同数递减,初日织五尺,末一日织一尺,共织三十日,问共织几何?
四、学习反思:
“提升引领——凤翔九天”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导学案-高考数学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课标要求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2.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知识回顾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判别式Δ=b 2-4acΔ>0 Δ=0 Δ<0二次函数 y =ax 2+bx +c (a >0)的图象方程ax 2+bx +c =0 (a >0)的根 有两相异实根x 1,x 2 (x 1<x 2)有两相等实根 x 1=x 2=-b2a没有实数根ax 2+bx +c >0 (a >0)的解集ax 2+bx +c <0 (a >0)的解集常用结论1.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c >0(a >0)的解集就是其对应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在x 轴上方的部分所对应的x 的取值范围. 2.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c >0(<0)恒成立的条件是⎩⎪⎨⎪⎧a >0,Δ<0;ax 2+bx +c <0恒成立的条件是⎩⎪⎨⎪⎧a <0,Δ<0.基础摸底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若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为(x 1,x 2),则必有a >0.( )(2)若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是(-∞,x 1)∪(x 2,+∞),则方程ax 2+bx +c =0的两个根是x 1和x 2.( )(3)若方程ax 2+bx +c =0(a ≠0)没有实数根,则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为R .( ) (4)不等式ax 2+bx +c ≤0在R 上恒成立的条件是a <0且Δ=b 2-4ac ≤0.( )(5)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开口向下,则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一定不是空集.( )2.已知集合A ={x |x 2-x -6>0},则∁R A 等于( )A .{x |-2<x <3}B .{x |-2≤x ≤3}C .{x |x <-2}∪{x |x >3}D .{x |x ≤-2}∪{x |x ≥3} 3. y =log 2(3x 2-2x -2)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4.不等式-x 2-3x +4>0的解集为________.(用区间表示)5.若关于x 的不等式ax 2+bx +2>0的解集是⎝⎛⎭⎫-12,13,则a +b =________.6.不等式(a -2)x 2+2(a -2)x -4<0,对一切x ∈R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2,2] C .(-2,2) D .(-∞,2)考点剖析题型一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 考点1 不含参的不等式例1已知集合A ={x |x 2-x -2<0},B ={y |y =2x },则A ∩B 等于( ) A .(-1,2) B .(-2,1) C .(0,1) D .(0,2)考点2 含参不等式例2 解关于x 的不等式ax 2-(a +1)x +1<0(a >0).[规律总结] 对含参的不等式,应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1)根据二次项系数为正、负及零进行分类.(2)根据判别式Δ判断根的个数. (3)有两个根时,有时还需根据两根的大小进行讨论.对点训练1 解不等式12x2-ax>a2(a∈R).题型二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考点1在R上的恒成立问题例3 已知函数f(x)=mx2-mx-1.若对于x∈R,f(x)<0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考点2在给定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例4 已知函数f(x)=mx2-mx-1.若对于x∈[1,3],f(x)<5-m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拓广提升①将“f(x)<5-m恒成立”改为“f(x)<5-m无解”,求m的取值范围②将“f(x)<5-m恒成立”改为“存在x,使f(x)<5-m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考点3给定参数范围的恒成立问题例5 若mx2-mx-1<0对于m∈[1,2]恒成立,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规律总结]解决恒成立问题一定要搞清谁是主元,谁是参数,一般地,知道谁的范围,谁就是主元,求谁的范围,谁就是参数.对点训练2 函数f(x)=x2+ax+3.(1)当x∈R时,f(x)≥a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当x∈[-2,2]时,f(x)≥a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当a∈[4,6]时,f(x)≥0恒成立,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作业请见限时训练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导学案答案与解析:知识回顾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判别式Δ=b 2-4acΔ>0 Δ=0 Δ<0二次函数 y =ax 2+bx +c (a >0)的图象方程ax 2+bx +c =0 (a >0)的根 有两相异实根x 1,x 2 (x 1<x 2)有两相等实根 x 1=x 2=-b2a没有实数根ax 2+bx +c >0 (a >0)的解集 {x |x <x 1或x >x 2}⎩⎨⎧⎭⎬⎫x ⎪⎪x ≠-b 2a {x |x ∈R }ax 2+bx +c <0 (a >0)的解集 {x |x 1< x <x 2} ∅ ∅基础摸底 1.答案√√××√ 2.答案 B解析 ∵x 2-x -6>0,∴(x +2)(x -3)>0,∴x >3或x <-2,即A ={x |x >3或x <-2}.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如图所示.由图可得∁R A ={x |-2≤x ≤3}.故选B. 3.答案 ⎝ ⎛⎭⎪⎫-∞,1-73∪⎝ ⎛⎭⎪⎫1+73,+∞解析 由题意,得3x 2-2x -2>0,令3x 2-2x -2=0,得x 1=1-73,x 2=1+73,∴3x 2-2x -2>0的解集为⎝ ⎛⎭⎪⎫-∞,1-73∪⎝ ⎛⎭⎪⎫1+73,+∞.4.答案 (-4,1)解析 由-x 2-3x +4>0可知,(x +4)(x -1)<0,得-4<x <1. 5.答案 -14解析 ∵x 1=-12,x 2=13是方程ax 2+bx +2=0的两个根,∴⎩⎨⎧a 4-b2+2=0,a 9+b3+2=0,解得⎩⎪⎨⎪⎧a =-12,b =-2,∴a +b =-14.6.答案 B解析 ∵⎩⎪⎨⎪⎧a -2<0,Δ<0,∴-2<a <2,另a =2时,原式化为-4<0,不等式恒成立, ∴-2<a ≤2.故选B. 考点剖析题型一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 考点1 不含参的不等式 例1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得A ={x |x 2-x -2<0}={x |-1<x <2},B ={y |y =2x }={y |y >0}, ∴ A ∩B ={x |0<x <2}=(0,2).故选D. 考点2 含参不等式例2解 原不等式变为(ax -1)(x -1)<0,因为a >0,所以⎝⎛⎭⎫x -1a (x -1)<0.所以当a >1时,解为1a <x <1; 当a =1时,解集为∅;当0<a <1时,解为1<x <1a.综上,当0<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 ⎪⎪1<x <1a ; 当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当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 ⎪⎪1a<x <1. 对点训练1解 原不等式可化为12x 2-ax -a 2>0, 即(4x +a )(3x -a )>0,令(4x +a )(3x -a )=0, 解得x 1=-a 4,x 2=a3.当a >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a 4∪⎝⎛⎭⎫a3,+∞; 当a =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0)∪(0,+∞); 当a <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a 3∪⎝⎛⎭⎫-a4,+∞. 题型二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考点1 在R 上的恒成立问题例3解 当m =0时,f (x )=-1<0恒成立.当m ≠0时,则⎩⎪⎨⎪⎧m <0,Δ=m 2+4m <0,即-4<m <0.综上,-4<m ≤0,故m 的取值范围是(-4,0]. 考点2 在给定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例4解 要使f (x )<-m +5在x ∈[1,3]上恒成立, 即m ⎝⎛⎭⎫x -122+34m -6<0在x ∈[1,3]上恒成立. 有以下两种方法:方法一 令g (x )=m ⎝⎛⎭⎫x -122+34m -6,x ∈[1,3]. 当m >0时,g (x )在[1,3]上是增函数,所以g (x )max =g (3),即7m -6<0, 所以m <67,所以0<m <67;当m =0时,-6<0恒成立;当m <0时,g (x )在[1,3]上是减函数,所以g (x )max =g (1),即m -6<0,所以m <6,所以m <0.综上所述,m 的取值范围是⎩⎨⎧⎭⎬⎫m ⎪⎪m <67. 方法二 因为x 2-x +1=⎝⎛⎭⎫x -122+34>0,又因为m (x 2-x +1)-6<0,所以m <6x 2-x +1. 因为函数y =6x 2-x +1=6⎝⎛⎭⎫x -122+34在[1,3]上的最小值为67,所以只需m <67即可. 所以m 的取值范围是⎩⎨⎧⎭⎬⎫m ⎪⎪m <67. 拓广提升①解 若f (x )<5-m 无解,即f (x )≥5-m 恒成立, 即m ≥6x 2-x +1恒成立,又x ∈[1,3],得m ≥6,即m 的取值范围为[6,+∞). ②解 由题意知f (x )<5-m 有解, 即m <6x 2-x +1有解,则m <⎝⎛⎭⎫6x 2-x +1max , 又x ∈[1,3],得m <6,即m 的取值范围为(-∞,6). 考点3 给定参数范围的恒成立问题例5解 设g (m )=mx 2-mx -1=(x 2-x )m -1,其图象是直线,当m ∈[1,2]时,图象为一条线段,则⎩⎪⎨⎪⎧ g (1)<0,g (2)<0,即⎩⎪⎨⎪⎧x 2-x -1<0,2x 2-2x -1<0,解得1-32<x <1+32,故x 的取值范围为⎝⎛⎭⎪⎫1-32,1+32.对点训练2 解 (1)∵当x ∈R 时,x 2+ax +3-a ≥0恒成立, 需Δ=a 2-4(3-a )≤0,即a 2+4a -12≤0,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6,2].(2)当x ∈[-2,2]时,设g (x )=x 2+ax +3-a ≥0,分如下三种情况讨论(如图所示): ①如图①,当g (x )的图象与x 轴不超过1个交点时, 有Δ=a 2-4(3-a )≤0,即-6≤a ≤2. ②如图②,g (x )的图象与x 轴有2个交点, 但当x ∈[-2,+∞)时,g (x )≥0,即⎩⎪⎨⎪⎧ Δ>0,x =-a2<-2,g (-2)≥0,即⎩⎪⎨⎪⎧a 2-4(3-a )>0,-a2<-2,4-2a +3-a ≥0,可得⎩⎪⎨⎪⎧a >2或a <-6,a >4,a ≤73,解得a ∈∅.③如图③,g (x )的图象与x 轴有2个交点,但当x ∈(-∞,2]时,g (x )≥0.即⎩⎪⎨⎪⎧Δ>0,x =-a2>2,g (2)≥0,即⎩⎪⎨⎪⎧a 2-4(3-a )>0,-a2>2,7+a ≥0,可得⎩⎪⎨⎪⎧a >2或a <-6,a <-4,a ≥-7.∴-7≤a <-6,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7,2].(3)令h (a )=xa +x 2+3.当a ∈[4,6]时,h (a )≥0恒成立.只需⎩⎪⎨⎪⎧ h (4)≥0,h (6)≥0,即⎩⎪⎨⎪⎧x 2+4x +3≥0,x 2+6x +3≥0,解得x ≤-3-6或x ≥-3+ 6.∴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3-6]∪[-3+6,+∞).。
《2.3熔化和凝固》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3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2.3熔化和凝固》。
本节主要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以及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具体内容包括: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2.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3.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4.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难点:熔点和凝固点的测定方法,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晶体和非晶体样品、温度计、加热器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冰雪融化成水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熔化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熔化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阐述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2)介绍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3)讲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3. 例题讲解: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让学生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4. 随堂练习:(1)根据熔点和凝固点的定义,判断下列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冰、铁、石蜡、玻璃;(2)计算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并解释原因。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熔化和凝固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导致道路结冰、晶体材料的加工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2.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3.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4.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七、作业设计1. 判断下列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并说明理由:冰、铁、石蜡、玻璃;2. 计算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并解释原因;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熔化和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3物质的量课时1导学案(二)
2.3 物质的量课时1(二)(学生通过阅读明确学习目标,1分钟)1.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熟记物质的量单位——摩尔。
2.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
3.建立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1分钟)为什么生活中不讲买几粒大米,而是说买一袋或者几斤大米?古时候,有一位勇敢的小伙子想娶国王美丽的公主,国王出题刁难,其中一个问题是10斤小米有多少粒。
小伙不慌不忙,先数出一两小米有多少粒,然后再换算出10斤中有多少粒。
国王很高兴,将公主嫁给了小伙子。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18 g 水中水分子的个数该如何计算?本课时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物质的量。
(3分钟)探究一、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14分钟)摩尔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oles,原意为大量和堆集。
早在20世纪40至50年代,就曾在欧美的化学教科书中作为克分子量的符号。
1961年,化学家将摩尔称为“化学家的物质的量”,并阐述了它的涵义。
同年,在美国《化学教育》杂志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多数化学家发表文章表示赞同使用摩尔。
1971年,在由41个国家参加的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正式宣布了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必须定义一个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提议,并作出了决议。
从此,“物质的量”就成为了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摩尔是由克分子发展而来的,起着统一克分子、克原子、克离子、克当量等许多概念的作用,同时把物理上的光子、电子及其他粒子群等“物质的量”也概括在内,使在物理和化学中计算“物质的量”有了一个统一的单位。
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是宏观可称量的物质质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联系桥梁。
“物质的量”不能理解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同其他物理量如长度、时间、质量等类似,用n表示。
请探究下列问题:问题1.“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有何不同?试从概念、研究对象、单位等方面进行比较。
§2.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导学案
北师大九年级上册第二章数学导学案
§2.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复习引入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只有当系数a、b、c满足条件b2-4ac___0时才有实数根
观察上式我们不难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三种情况:
(1)当b2-4ac>0时,方程有________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数根;(填相等或不相等)(2)当b2-4ac=0时,方程有________个________的实数根x1=x2=________
(3)当b2-4ac<0时,方程__________________实数根.
这里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用它可以直接判断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如对方程x2-x+1=0,可由b2-4ac=_____0直接判断它_______实数根. 例1不解方程,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1)x2+2x-8=0;(2)3x2=4x-1;
(3)x(3x-2)-6x2=0;(4)x2+(3+1)x=0;
(5)x(x+8)=16;(6)(x+2)(x-5)=1;
例2当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方程x2-2x+m-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出这时方程的根.
例3当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方程x2-(2m+2)x+m2-2m-2=0没有实数根?
例4说明不论k取何值,关于x的方程x2+(2k+1)x+k-1=0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英语课题M2U3第 1 课时课型阅读课时间2004. 3.5
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
1).话题:What can you do ?
2)语音:能识别并正确朗读: [ i: ] [ i ] [ e ]。
3)词汇:学会正确使用本单元单词。
4)语法:能正确使用情态动词。
5)功能:能正确使用情态动词。
2、技能目标:1.能读懂有关所擅长的体育项目的短文。
2. 能用can询问对方能做什么事情并能用can作自我介绍。
3、学习策略:通过课前预习,学会预习的学习策略。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说话时要尊重对方,学会交流合作。
学
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能正确使用情态动词。
学习难点:能正确使用情态动词
学习过程时
间
分
配
一、单项选择
1. —What is Betty doing?
—She ________ on her new shoes.
A. puts
B. is putting
C. is put
D. put
2. We want ________ the window ________ a mop.
A. clean;with
B. clean;in
C. to clean;with
D. to clean;use
3. Do you enjoy ________ TV?
A. watch
B. watching
C. is watching
D. watches
4. She often goes to the zoo ________ she wants to watch the animals.
A. so
B. but
C. and
D. because
5. I join the Music Club for only two weeks,so I ________ sing well
A. can
B. can’t
C. may
D. should
6. Y ou must stop at a ________ light.
A. yellow
B. blue
C.red
D. green
7. Tom can run________ fast.
A. real
B. good
C. really D . to
8. —Where is the park,please?
—It’s _______the school and the hospital.
A. on
B. before
C.at
D. between
9. —Would you like some tea? — ________ .
A.Good
B. Y es, please.
C. No,thanks
D. A or B
10.Waht ________ do you speak?.
A. colour
B. country
C. language
D. people
二、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We should get on ________(good) with our classmates at school.
2. It's 2 pm. Everyone in our class ________(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3. ________(paint) the door red,please.
4. My parents don't want me ________(go) to bed late.
5. Yuanxiao brings ________(we) good luck all the year round.
三、句型转换
1.I’d like to be the class monitor..(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 ________ you ________ to be?
2. They usually have_breakfast at 8∶00.(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 ________ they usually ________ at 8∶00?
3. His mother is cooking_the_meal?(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 ________ his mother ________?
4. Can Tony dance well?(作否定回答)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 Mike leanrs Math very well.(写出同义句)
Mike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Math.
四、完形填空
Mike is seven now. It's time for him to go to school. A new __1__ begins and the boy is in Grade __2__. He must get up at six thirty in the morning and after __3__ he can't play with his cat. So he doesn't like to be __4__.
The first class begins and Miss Hunt come into the __5__. She sees Mike is drawing something on the blackboard. She asks,“__6__ are you drawing here?”
“A cat,” says the boy. It doesn't look __7__ a cat at all and the __8__ begin to laugh. The teacher says,“Now __9__ have our lesson.”
After school the boy comes back and says to his father, “Miss Hunt doesn't know a cat!”
“Y es?” the __10__ says in surprise.
“I draw a cat on the blackboard,but she doesn't know it!”
1. A. day B. week C. term D. lesson
2. A. One B. Two C. Three D. Four
3. A. school B. supper C. class D. breakfast
4. A. at work B. at school C. at home D. in the bus
5. A. shop B. factory C. bedroom D. classroom
6. A. Where B. Who C. What D. Which
7. A. at B. like C. after D. for
8. A. boys B. girls C. child D. children
9. A. let me B. let's C. tell me D. tell us
10. A. teacher B. student C. man D. woman
作业:1、必做:(1)练会本模块单词,词组。
(2)《导航》P12,I II
2、选作:《导航》P14 书面表达。
学习过程时
间
分
配反思(收获、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