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评审要求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范本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范本
一、制度目的
为了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和有效性,建立应急预案评审制度,确保应急预案符合公司需要,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并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所有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三、评审流程
1. 提交预案评审申请:相关部门或人员在完成应急预案后,需向应急管理部门提交预案评审申请,并提供所需的文件和资料。
2. 预审评估:应急管理部门对提交的预案评审申请进行初步审核,确保预案的完整性和合规性,并决定是否进入正式的评审流程。
3. 成立评审小组:应急管理部门根据预案的内容和涉及的领域成立相应的评审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专业人员、相关部门代表等。
4. 组织评审会议:评审小组组织评审会议,对预案进行全面审议和讨论。评审会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 对预案的背景和目的进行审核,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 对预案的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进行评估,确认各岗位职责的明确性和有效性;
- 对应急资源和设备的调配和利用进行评估,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效率;
- 对预案的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进行评估,确保措施的科学可行性和有效性;
- 对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计划进行评估,确认培训计划和演练活动的有效性;
- 对预案的更新和修订周期进行评估,确保预案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5. 提出评审意见:评审小组根据评审的结果和讨论,提出有关预案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并记录在评审报告中。
6. 审核评审意见:应急管理部门对评审报告进行审核,确认评审意见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7. 通知预案编制者:应急管理部门将评审结果和意见通知预案编制者,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案的修改和调整。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要求
一、总则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生产安全事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评审要求。
二、评审目的
1. 评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 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3. 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 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
三、评审原则
1. 实事求是,以生产经营单位实际情况为依据;
2. 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确保评审依据的准确性;
3. 依靠专家、综合评定,确保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
4. 及时反馈评审意见,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完善应急预案。
四、评审范围
1.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2. 生产经营单位涉及的其他相关应急预案。
五、评审内容
1. 应急预案的合法性: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行业标准和政策要求;
2. 应急预案的完整性:是否包含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物资、应急通信、应急演练等内容;
3. 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是否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类型和特点;
4. 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指导生产经营单位有效应对生
产安全事故;
5. 应急预案的实用性:是否具有实用性,能够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实际指导;
6. 应急预案的衔接性:是否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形成应急联动机制;
7. 应急预案的更新性:是否及时更新,保持应急预案的时效性。
应急预案内部评审工作要求
应急预案内部评审工作要求
1. 引言
应急预案是组织机构面对突发事件所制定的管理和应对措施的文件。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预案正式执行之前,进行内部评审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本文档旨在规定应急预案内部评审的工作要求,以确保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2. 内部评审工作流程
内部评审工作包括准备评审材料、召开评审会议、收集评审意见和形成评审报告等环节。
2.1 准备评审材料
评审材料是内部评审工作的基础,包括但不限于应急预案、相关文件、记录和资料等。在准备评审材料时,需确保材料完整、准确,并提前向评审人员分发。
2.2 召开评审会议
评审会议是核心环节,需要邀请应急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相关部门的代表参与。评审会议应当明确评审的目的、流程和时间。会议上需要就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可行性、实用性等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评审人员应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3 收集评审意见
评审人员的意见是评审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评审会议后,评审人员应当将自己的意见整理成书面形式,并及时提交给主管领导。评审意见应当明确、针对性强,并提供相应的改善措施。
2.4 形成评审报告
基于各评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评审报告是评审工作的最终成果。评审报告应当包含评审的目的、过程、结果和建议等部分。报告应当以清晰、简明的方式呈现,能够为改善应急预案提供指导。
3. 评审要求和标准
为确保内部评审工作的质量和一致性,评审工作应当遵循以下要求和标准:
3.1 审核科学性
评审人员应当具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对应急预案的科学性进行全面的审核。评审过程中需要关注预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确保预案能够在突发事件中高效地应对。
安全应急预案评审专家要求
一、基本要求
1.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应
急预案编制导则等。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客观公正,严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评审过程中涉及的
商业秘密和敏感信息。
3. 具备丰富的应急管理实践经验,熟悉各类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具备较强的应急
指挥、协调、沟通能力。
4. 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和评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5.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评审专家共同协作,确保评审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专业要求
1. 具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相关专业背景,具备高级工程师、教授、研究员等职称。
2. 具备相关领域10年以上工作经验,熟悉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
3. 具备参与过2个以上省级以上或大型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评审的经验。
4. 具备参与过2个以上国家级或大型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的经验。
5. 具备参与过2个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或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的经验。
三、评审要求
1. 评审专家应认真阅读评审材料,全面了解应急预案的编制背景、目的、依据、
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等内容。
2. 评审专家应对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对应急预案
的完整性、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评审。
3. 评审专家应重点关注应急预案中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处
置措施、应急物资保障、应急演练等方面。
4. 评审专家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对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证,确保改进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应急预案评审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评审管理办法
一、引言
应急预案评审是指对应急预案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和评定,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响应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为规范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评审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对各级各类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三、评审原则
1. 法律依据原则:评审工作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的要求进行,确保符合法律规定。
2. 专业性原则:评审应由具备应急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确保评审结论科学可靠。
3. 全面性原则:评审需全面考虑应急预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确保应急响应工作的全面性。
4. 实效性原则:评审需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指导性,确保应急预案能够在实际应急情况下得到有效运用。
5. 及时性原则:评审工作需及时进行,确保应急预案及时修订,适应应急工作的需要。
四、评审程序
1. 接受评审申请:各单位应将待评审的应急预案材料提交给评审机构,经审查确认后,确定评审时间和评审组成员。
2. 应急预案资料审核:评审组对提交的应急预案资料进行审核,对缺失或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提出整改意见。
3. 召开评审会议:评审组根据评审计划召开评审会议,就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完整性、操作性进行审查。
4. 编制评审报告:评审组根据评审结果编制评审报告,提出修改建议和评审意见。
5. 审批评审结论:评审机构审批评审报告,确定评审结论,并将评审结果反馈给单位。
五、评审要求
1.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1)应急预案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2)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预案范围、应急组织体系、预案编制原则、应急工作流程等内容;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专家要求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专家要求
一、背景介绍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是确保应急预案科学、合理、有效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应急工作中,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得到专家的指导和评估,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效果。本文旨在阐述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专家的要求,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专家的基本要求
1. 专业背景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专家应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背景,包括但不限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专家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相关领域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
2. 实践经验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专家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熟悉突发事件的特点、规律和应对措施。专家应具有一定的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和实施经验,了解应急预案的管理流程和评审方法。
3. 专业知识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专家应具备最新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家及地方有关应急救援的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专家应了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判断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 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专家应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针对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应急预案的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专家应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评估应急预案的优劣。
5. 沟通和协调能力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专家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相关部门、单位和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各方资源,共同推进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实施工作。专家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合理安排评审工作进度和任务分工。
应急预案评审专家条件
为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下是对应急预案评审专家应具备的条件要求:
一、基本条件
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守国家秘密,维护评
审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 具有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背景或实践经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
急预案编制规范等。
3. 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评审任务。
4. 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认真履行评审职责,按时完成评审工作。
二、专业条件
1. 具有相关专业领域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相关专业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2. 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了解国内外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救援、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4. 具备以下专业领域之一或多个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a. 事故应急救援;
b. 应急预案编制;
c. 安全生产管理;
d. 环境保护;
e. 公共卫生;
f. 城市规划与管理;
g. 消防安全;
h. 医疗卫生;
i. 交通运输;
j. 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
三、评审经验条件
1. 具备3年以上应急预案评审或相关工作经验。
2. 参与过2个以上国家级或省级应急预案评审项目。
3. 在评审过程中,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对应急预案的完善起到积极作用。
四、其他条件
1. 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能够适应评审工作的高强度和压力。
2. 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相关办公软件,具备良好的信息检索和文献阅读能力。
3. 能够积极参与应急预案评审工作,主动了解和关注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变化。
应急预案评审基本规范
一、概述
应急预案评审是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降低事故损失,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规范,旨在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二、评审目的
1. 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2. 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
4. 增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评审原则
1. 实事求是,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际;
2. 对照相关标准,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 依靠专家、综合评定,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四、评审依据
1. 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及政策;
2. 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本行业有关应急预案及应急举措;
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五、评审内容
1. 预案编制的合法性、合规性;
2. 预案内容的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
3. 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4. 预案实施的操作性、可操作性;
5. 预案与其他应急预案的衔接性;
6. 预案编制单位的应急能力。
六、评审方法
1. 形式评审:审查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
制程序等内容;
2. 要素评审: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
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七、评审程序
1. 组织评审:生产经营单位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小组,明确评审小组成员及职责;
2. 审查材料:评审小组对应急预案进行初步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
一、评审目的和原则
1.1目的:评审应急预案,检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提
出改进建议,完善预案的内容和应对措施,提高应急响应效能。
1.2原则:科学性、公正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可改进性。
二、评审程序
2.1评审计划的编制:制定年度评审计划,明确评审的时间、范围和
内容,并进行合理安排。
2.2评审组的组建:评审组由各部门和专家组成,组长由应急管理部
门指定。
2.3评审材料的准备:评审组事先准备好应急预案和相关资料,确保
评审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预案的内容和应对措施。
2.4应急预案的评审:评审组组织评审会议,对预案进行研究和讨论,逐项评审预案的编制、内容和应对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等。
2.5评审报告的编写:评审组根据评审结果,撰写评审报告,并提出
改进建议和意见。
2.6评审报告的审核和审批:评审组负责人将评审报告提交给应急管
理部门,经过审核和审批后,将评审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被评审单位。
2.7改进措施的实施:被评审单位按照评审意见和建议,及时完善预
案的内容和应对措施,提高预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三、评审内容
3.1预案的编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3.2预案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包括组织机构、责任分工、信息报送和交流、资源调配等。
3.3应急响应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包括应急响应级别划分、人员疏散、物资储备与调配、医疗救援、灾情通报等。
3.4预案的应急演练和培训计划,是否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是否能够提高应对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5预案的更新和修订情况,是否及时跟进和完善预案的内容,确保预案与时俱进。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的要求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的要求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是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降低事故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应急救援预案评审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评审目的和要求
1. 评审目的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的目的是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评审,发现和解决预案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优化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 评审要求
(1)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充分考虑事故风险和应急资源;
(3)明确应急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4)具体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
(5)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
(6)注重实效,减少应急救援过程中的损失。
二、评审组织和个人
1. 评审组织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评审组织负责,评审组织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评审组织应独立于预案编制单位,以确保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评审人员
评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了解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情况。评审人员应从多个领域和角度进行评审,确保评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评审程序和方法
1. 评审程序
(1)成立评审组,明确评审组长和成员;
(2)收集评审所需的相关资料;
(3)召开评审会议,对预案进行评审;
(4)形成评审意见,反馈给预案编制单位;
(5)预案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订;
(6)形成评审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
2. 评审方法
(1)文件审查:对预案及相关文件进行详细审查,了解预案的内容和实际操作流程;
(2)访谈调查:与预案编制单位及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预案的编制过程和实
应急预案演练评审要求
一、前言
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企业应急预案有效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可以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降低事故损失。为确保应急预案演练的质量和效果,特制定本评审要求。
二、评审原则
1. 客观公正:评审过程应客观公正,确保评审结果真实反映应急预案演练的实际效果。
2. 严谨细致:评审过程中要严谨细致,对演练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评估。
3. 重点关注:重点关注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应急响应能力、应急物资配备及人员培训等方面。
4. 持续改进:通过评审,找出应急预案演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三、评审内容
1. 应急预案编制情况
(1)应急预案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应急预案是否针对企业实际风险进行编制。
(3)应急预案是否明确应急组织架构、职责和任务。
2. 演练准备情况
(1)演练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实际。
(2)演练物资是否充足,质量符合要求。
(3)演练人员是否具备相应应急知识和技能。
3. 演练实施情况
(1)演练过程中是否按照预案要求进行。
(2)应急响应是否及时、有序。
(3)演练过程中是否发现应急预案中的不足。
4. 演练评估情况
(1)评估是否全面、客观。
(2)评估报告是否准确、详细。
(3)评估结果是否有助于改进应急预案。
5. 演练总结与改进
(1)总结是否全面、客观。
(2)改进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改进措施是否已落实到位。
四、评审程序
1. 成立评审小组,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人员组成。
2. 评审小组对应急预案演练进行现场评审,查阅相关资料。
评审应急预案资格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风险日益增加,应急预案作为应对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其编制质量直接关系到应急处置的效果。为提高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评审质量,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特制定以下评审应急预案资格要求:
一、评审人员资格
1. 具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2. 具有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5年以上工作经验,熟悉相关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3. 具有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注册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
师等资格;
4. 具有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研究员等高级
职称;
5. 具有参加过应急预案编制、评审、演练等相关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二、评审机构资格
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
2. 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设施,具备应急预案评审所需的软硬件条件;
3. 拥有专业的评审团队,团队成员具备评审人员资格;
4. 具有良好的信誉和业绩,无违法、违规行为;
5.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三、评审内容
1. 预案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要求;
2. 预案编制程序: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是否充分征求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意见;
3. 预案编制内容:是否全面、完整、科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4. 预案组织体系:是否建立健全,职责分工是否明确;
5. 预案应急响应:是否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
应措施;
6. 预案应急保障:是否具备应急物资、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保障;
应急预案评审新规定
一、评审原则
新规定明确了应急预案评审的原则,即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动态性和衔接性。科学性要求评审过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实用性要求评审内容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可操作性要求评审结果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动态性要求评审过程能够及时调整,适应新情况;衔接性要求应急预案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相衔接。
二、评审程序
新规定对应急预案的评审程序进行了细化,包括以下步骤:
1. 成立评审小组:由相关部门、行业专家和企事业单位代表组成。
2. 审查资料:对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内容、程序等进行审查。
3. 现场核查: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单位进行现场核查,了解实际情况。
4. 专家评审:组织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5. 修订完善:根据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6. 审批:经修订完善的应急预案需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
7. 公示:对批准后的应急预案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评审内容
新规定明确了应急预案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行业规定。
2. 应急组织体系: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能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3. 应急响应程序:响应流程、措施是否科学、合理,能否快速、有序地开展救援
工作。
4. 应急资源保障:应急物资、设备、人员等资源是否充足,能否满足应急需求。
5. 应急演练:演练方案、内容、频次是否合理,能否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6. 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案的修订、更新、备案、宣传等管理工作是否到位。
四、评审结果
新规定要求评审结果应明确应急预案的合格与否,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对不合格的应急预案,应要求编制单位限期修订,重新评审。
安全应急预案评审专家要求
一、基本要求
1. 具备丰富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政策、标准和规范。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格遵守评审纪律,客观公正地提出评审意见。
3. 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组织评审工作,确保评审过程
顺利进行。
4. 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判断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内容和
方法。
5. 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置能力,能够对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二、具体要求
1. 评审专家应具备以下资格:
(1)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备相关专业领域的注册执业资格。
(2)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应急救援、安全评价等相关工作5年以上。
(3)熟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
2. 评审专家应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内容和方法进行准确把握。
(2)能够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衔接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3)能够对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4)能够对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编制依据、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及
预案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审查。
3. 评审专家应遵循以下评审原则:
(1)实事求是,切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际。
(2)比较有关规范,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依赖专家、综合评定,即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4)增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4. 评审专家应按照以下评审程序进行工作:
(1)评审专家应提前了解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应急预案编制背景。
(2)评审专家应仔细查阅应急预案编制依据、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及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规定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工作。
第三条应急救援预案评审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科学、高效的原则,确保应急预
案的质量和实施效果。
第二章评审组织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成立应急救援预案评审小组,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
评审工作。评审小组应当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家。
第五条评审小组应当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评审,专家人数不少于评审小组成
员总数的三分之一。评审专家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应急预案编制机构
等第三方机构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
第三章评审内容
第七条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和目标;
(二)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
(三)应急预案的预警预测、信息报告和应急响应程序;
(四)应急预案的资源保障、应急物资和设备配备;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评估;
(六)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更新。
第八条评审小组应当对生产经营单位提供的应急预案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审查,
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查看、访谈相关人员、组织应急演练等方式进行评审。
第四章评审程序
第九条评审小组应当在接受评审任务后十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工作。评审工作按
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一、前言
应急预案是企业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下为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二、评审目的
1. 评估应急预案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2. 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 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4. 提高企业应急管理水平,确保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处置。
三、评审原则
1.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2. 对照标准,全面评估;
3. 专家参与,综合评定;
4. 注重实效,持续改进。
四、评审内容
1. 编制依据
(1)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
(2)是否依据企业实际情况编制。
2. 组织结构
(1)组织机构是否健全,职责明确;
(2)是否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3)应急指挥部成员构成是否合理。
3. 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是否全面,覆盖企业各类风险;
(2)风险等级划分是否合理;
(3)风险评估方法是否科学。
4. 应急响应程序
(1)应急响应程序是否明确,步骤清晰;
(2)应急响应措施是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3)应急响应时间是否合理。
5. 应急物资和装备
(1)应急物资和装备是否充足,种类齐全;
(2)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储备、维护是否符合要求;
(3)应急物资和装备的调配是否合理。
6. 应急演练
(1)应急演练计划是否制定,演练频率是否符合要求;
(2)应急演练内容是否全面,覆盖各类突发事件;
(3)应急演练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7. 应急保障
(1)应急资金是否充足,保障措施是否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
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
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中央企业:
为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规范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现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二○○九年四月二十九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试行)
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一、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
(二)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这些要素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二、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一)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落实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将应急预案及有关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二)组织评审。评审工作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主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人员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生产经营规模小、人员少的单位,可以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必要时应邀请相关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三)修订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评审意见要求重新组织评审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重新进行评审。
(四)批准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
三、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评审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实际,按照《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审。
(一)合法性。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部门和上级单位规范性文件要求。
(二)完整性。具备《导则》所规定的各项要素。
(三)针对性。紧密结合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四)实用性。切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相适应。
(五)科学性。组织体系、信息报送和处置方案等内容科学合理。
(六)操作性。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切实可行。
(七)衔接性。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体系,并与相关部门或单位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可参照本指南。
附件:1.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2.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3.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4.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
5.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
附件1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附件2
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附件3
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附件4
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
附件5
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