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评审要求
安全应急预案评审专家要求

一、基本要求1.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客观公正,严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评审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和敏感信息。
3. 具备丰富的应急管理实践经验,熟悉各类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具备较强的应急指挥、协调、沟通能力。
4. 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和评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5.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评审专家共同协作,确保评审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专业要求1. 具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相关专业背景,具备高级工程师、教授、研究员等职称。
2. 具备相关领域10年以上工作经验,熟悉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
3. 具备参与过2个以上省级以上或大型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评审的经验。
4. 具备参与过2个以上国家级或大型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的经验。
5. 具备参与过2个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或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的经验。
三、评审要求1. 评审专家应认真阅读评审材料,全面了解应急预案的编制背景、目的、依据、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等内容。
2. 评审专家应对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评审。
3. 评审专家应重点关注应急预案中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物资保障、应急演练等方面。
4. 评审专家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对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证,确保改进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 评审专家应积极参与评审会议,与其他评审专家共同讨论,确保评审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四、评审流程1. 评审专家收到评审材料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审工作。
2. 评审专家将评审意见以书面形式提交给评审组织单位。
3. 评审组织单位对评审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形成评审报告。
应急预案评审专家条件

为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下是对应急预案评审专家应具备的条件要求:一、基本条件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守国家秘密,维护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 具有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背景或实践经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等。
3. 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评审任务。
4. 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认真履行评审职责,按时完成评审工作。
二、专业条件1. 具有相关专业领域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相关专业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2. 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了解国内外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救援、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4. 具备以下专业领域之一或多个领域的知识和经验:a. 事故应急救援;b. 应急预案编制;c. 安全生产管理;d. 环境保护;e. 公共卫生;f. 城市规划与管理;g. 消防安全;h. 医疗卫生;i. 交通运输;j. 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
三、评审经验条件1. 具备3年以上应急预案评审或相关工作经验。
2. 参与过2个以上国家级或省级应急预案评审项目。
3. 在评审过程中,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对应急预案的完善起到积极作用。
四、其他条件1. 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能够适应评审工作的高强度和压力。
2. 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相关办公软件,具备良好的信息检索和文献阅读能力。
3. 能够积极参与应急预案评审工作,主动了解和关注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变化。
4. 能够承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置能力。
综上所述,应急预案评审专家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和评审经验,能够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评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评审应急预案资格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风险日益增加,应急预案作为应对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其编制质量直接关系到应急处置的效果。
为提高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评审质量,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特制定以下评审应急预案资格要求:一、评审人员资格1. 具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2. 具有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5年以上工作经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3. 具有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注册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等资格;4. 具有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5. 具有参加过应急预案编制、评审、演练等相关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二、评审机构资格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2. 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设施,具备应急预案评审所需的软硬件条件;3. 拥有专业的评审团队,团队成员具备评审人员资格;4. 具有良好的信誉和业绩,无违法、违规行为;5.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三、评审内容1. 预案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要求;2. 预案编制程序: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是否充分征求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意见;3. 预案编制内容:是否全面、完整、科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4. 预案组织体系:是否建立健全,职责分工是否明确;5. 预案应急响应:是否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6. 预案应急保障:是否具备应急物资、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保障;7. 预案培训演练:是否定期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评审程序1. 受托单位向评审机构提交评审申请;2. 评审机构对评审申请进行审核,确定评审项目;3. 评审机构组织评审团队,对预案进行评审;4. 评审团队提出评审意见,形成评审报告;5. 受托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6. 评审机构对修改后的预案进行复审,确认通过后,出具评审合格证书。
应急预案演练评审要求

一、前言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企业应急预案有效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可以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降低事故损失。
为确保应急预案演练的质量和效果,特制定本评审要求。
二、评审原则1. 客观公正:评审过程应客观公正,确保评审结果真实反映应急预案演练的实际效果。
2. 严谨细致:评审过程中要严谨细致,对演练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评估。
3. 重点关注:重点关注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应急响应能力、应急物资配备及人员培训等方面。
4. 持续改进:通过评审,找出应急预案演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三、评审内容1. 应急预案编制情况(1)应急预案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应急预案是否针对企业实际风险进行编制。
(3)应急预案是否明确应急组织架构、职责和任务。
2. 演练准备情况(1)演练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实际。
(2)演练物资是否充足,质量符合要求。
(3)演练人员是否具备相应应急知识和技能。
3. 演练实施情况(1)演练过程中是否按照预案要求进行。
(2)应急响应是否及时、有序。
(3)演练过程中是否发现应急预案中的不足。
4. 演练评估情况(1)评估是否全面、客观。
(2)评估报告是否准确、详细。
(3)评估结果是否有助于改进应急预案。
5. 演练总结与改进(1)总结是否全面、客观。
(2)改进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改进措施是否已落实到位。
四、评审程序1. 成立评审小组,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人员组成。
2. 评审小组对应急预案演练进行现场评审,查阅相关资料。
3. 评审小组根据评审内容,对应急预案演练进行全面评估。
4. 评审小组形成评审报告,提出改进意见。
5. 企业根据评审报告,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评审要求1. 企业应高度重视应急预案演练评审工作,确保评审质量。
2. 评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评审程序,确保评审结果的真实性。
应急预案评审有关要求

应急预案有关要求一、应急预案的编制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保证应急预案质量的基础,编制应急预案严格遵守以下规定,一是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二是要紧密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及危险性分析情况;三是应急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四是要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五是要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能满足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六是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七是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二、应急预案的评审预案的评审是保证预案质量的关键。
应急预案的评审应依据《应急预案评审指南》,并符合下列要求:一是企业内审。
即组织企业内相关人员就预案的合法性、针对性、完整性、实用性、科学性、操纵性和衔接性等要素进行核准,并聘请咨询人员对预案文本形式进行符合性核准;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评审中对应急预案提出的不足和修改意见对应急预案文本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是外部审查。
参加外部审查的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经对应急救援预案文本修改完善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专家组对应急预案开展评审,评审专家由企业在省、市专家库中自选或由我局推荐。
评审前3天应通知预案涉及的相关部门参加评审,涉及“二重点一重大”的,应通知市安监局参加。
参加评审人员应符合《管理办法》的要求,人数不少于5人。
三是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
四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后,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三、应急预案的备案备案工作是指导企业开展应急预案编制,提高预案质量的重要措施。
企业应急预案应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区安监局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实现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
安全应急预案评审专家要求

一、基本要求1. 具备丰富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格遵守评审纪律,客观公正地提出评审意见。
3. 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组织评审工作,确保评审过程顺利进行。
4. 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判断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内容和方法。
5. 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置能力,能够对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二、具体要求1. 评审专家应具备以下资格:(1)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备相关专业领域的注册执业资格。
(2)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应急救援、安全评价等相关工作5年以上。
(3)熟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
2. 评审专家应具备以下能力:(1)能够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内容和方法进行准确把握。
(2)能够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衔接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3)能够对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4)能够对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编制依据、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及预案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审查。
3. 评审专家应遵循以下评审原则:(1)实事求是,切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际。
(2)比较有关规范,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依赖专家、综合评定,即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4)增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4. 评审专家应按照以下评审程序进行工作:(1)评审专家应提前了解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应急预案编制背景。
(2)评审专家应仔细查阅应急预案编制依据、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及预案管理等资料。
(3)评审专家应与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人员沟通,了解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和实施情况。
(4)评审专家应针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内容和方法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5)评审专家应形成评审报告,提交给生产经营单位。
三、评审要求1. 评审专家应按照评审指南的要求,对应急预案进行认真、细致的评审。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标准条件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标准条件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管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条件。
1.2 本标准条件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工作。
1.3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应坚持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原则,确保应急救援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评审组织2.1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应急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进行评审。
2.2 应急救援预案评审组应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组成员不少于3人。
评审组成员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
2.3 评审组成员应保持独立性,不受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三、评审内容3.1 应急救援预案的完整性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事故预防、事故响应、事故处理和事故恢复等环节,涵盖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3.2 应急救援预案的科学性应急救援预案应基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充分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以及应急资源的配置情况。
3.3 应急救援预案的针对性应急救援预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制定具体的应急处理措施,明确应急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应急流程、应急资源配置等。
3.4 应急救援预案的实用性应急救援预案应易于理解和操作,语言简练,格式规范,图表清晰,便于应急培训和演练。
3.5 应急救援预案的动态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审和修订,及时更新应急处理措施、应急资源和应急组织架构等内容。
四、评审程序4.1 生产经营单位应提交应急救援预案相关材料,包括预案文本、相关资质证明、应急预案演练记录等。
4.2 评审组应审阅提交的材料,对应急救援预案的完整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估。
4.3 评审组可采取现场查看、访谈相关人员、组织应急演练等方式,对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核实。
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一、前言应急预案是企业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下为应急预案评审标准。
二、评审目的1. 评估应急预案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2. 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 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4. 提高企业应急管理水平,确保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处置。
三、评审原则1.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2. 对照标准,全面评估;3. 专家参与,综合评定;4. 注重实效,持续改进。
四、评审内容1. 编制依据(1)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2)是否依据企业实际情况编制。
2. 组织结构(1)组织机构是否健全,职责明确;(2)是否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3)应急指挥部成员构成是否合理。
3. 风险评估(1)风险评估是否全面,覆盖企业各类风险;(2)风险等级划分是否合理;(3)风险评估方法是否科学。
4. 应急响应程序(1)应急响应程序是否明确,步骤清晰;(2)应急响应措施是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3)应急响应时间是否合理。
5. 应急物资和装备(1)应急物资和装备是否充足,种类齐全;(2)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储备、维护是否符合要求;(3)应急物资和装备的调配是否合理。
6. 应急演练(1)应急演练计划是否制定,演练频率是否符合要求;(2)应急演练内容是否全面,覆盖各类突发事件;(3)应急演练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7. 应急保障(1)应急资金是否充足,保障措施是否完善;(2)应急信息报告和发布机制是否健全;(3)应急宣传和培训工作是否到位。
五、评审方法1. 文件审查:审查应急预案文本、附件、相关资料等;2.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3. 实地检查:对企业应急物资、装备、演练等情况进行实地检查;4. 问卷调查: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应急预案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I. 引言应急预案评审制度是指对企业应急预案进行评审的方法、过程和标准的规范性制度,是保障企业应急工作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介绍应急预案评审制度的要求和流程。
II. 范围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应急预案评审制度。
III. 要求1.规范性:应急预案评审制度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
2.实用性:应急预案评审制度要切实可行,能够提升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3.灵活性:应急预案评审制度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可调整的评审方式和标准。
4.密切配合:应急预案评审制度要与公司其他应急管理制度紧密配合,实现应急管理制度的全面覆盖。
IV. 流程1.抽取应急预案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随机抽取1-2份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时间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
2.召开评审会议评审会议由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召开,评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就抽取的应急预案进行集中评审,并作出评审意见和改进措施。
3.发布评审结果评审结果由应急管理部门报公司领导审批,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通报。
4.跟踪改进监督和跟踪评审结果的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更新应急预案,以保证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V. 标准应急预案评审制度的主要评审标准如下:1.应急预案的建立是否符合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
2.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和可操作性是否得到保证。
3.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是否得到验证和提高。
VI. 结语应急预案评审制度是企业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实际效果。
本文介绍的应急预案评审制度是一般性的措施和标准,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应急预案评审工作要求

一、目的为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特制定本应急预案评审工作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和备案工作。
三、评审工作原则1. 实事求是,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际。
2. 对照相关标准,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 依靠专家、综合评定,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4. 确保应急预案的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
四、评审工作内容1. 预案编制依据的合法性、完整性。
2. 预案编制程序的合规性。
3. 预案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
4. 预案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及职责分工。
5. 预案应急资源的调查、配置和保障。
6. 预案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措施。
7. 预案应急演练的组织实施。
8. 预案的宣传、培训和告知。
五、评审工作要求1. 评审组织(1)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小组,由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
(2)评审小组负责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
2. 评审程序(1)预案编制单位提交应急预案评审申请。
(2)评审小组对预案进行初步审查,确定评审方案。
(3)评审小组对预案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4)预案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5)评审小组对修改后的预案进行复审,确认无误后签署评审意见。
3. 评审意见(1)符合要求的,签署“符合”意见。
(2)基本符合要求的,签署“基本符合”意见,并提出具体修改建议。
(3)不符合要求的,签署“不符合”意见,并说明原因。
4. 备案(1)预案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后,提交备案。
(2)备案部门对备案的预案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予以备案。
六、评审工作保障1. 预案编制单位应积极配合评审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人员。
2. 评审小组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评审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
3. 评审过程中,如发现预案编制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应依法予以查处。
应急预案编评审要求

一、前言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评审要求。
二、评审目的1. 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2. 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 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4. 增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评审原则1. 实事求是,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际;2. 对照相关标准,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3. 依靠专家、综合评定,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4. 保障应急预案的合法性、合规性。
四、评审依据1. 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规范;2. 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本行业有关应急预案及应急举措;3. 生产经营单位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66);5.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发布的有关应急预案编制评审指南。
五、评审内容1. 应急预案编制的合法性、合规性;2. 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程序和责任主体;3. 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结构和格式;4. 应急预案的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5. 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措施、处置程序和保障措施;6. 应急预案的应急演练和培训计划;7. 应急预案的衔接性和协调性;8. 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更新机制。
六、评审方法1. 文件审查:对应急预案文本进行审查,核实其合法性、合规性;2.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提出意见和建议;3. 实地核查: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实地核查,了解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情况;4. 应急演练: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七、评审结果1. 符合要求:应急预案编制符合评审要求,可正式实施;2. 基本符合要求:应急预案编制基本符合评审要求,需进行修改和完善;3. 不符合要求:应急预案编制不符合评审要求,需重新编制。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要求

一、评审目的为确保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特制定本评审要求。
评审旨在检查应急预案的形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应急预案内容的完整性、规范性和一致性。
二、评审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指南》5.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自评》6.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三、评审内容1. 封面及批准页(1)封面应包含以下内容: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完整。
(2)封面内容正确、合理,反映应急预案的基本信息。
(3)批准页应有明确要求,对应急预案的发布及实施提出具体要求。
(4)批准页经过预案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签批或经发布单位签章。
(5)预案签发日期(年、月、日)应与预案封面颁布日期一致。
2. 目录(1)目录结构完整,包含批准页、章的编号和标题、条的编号和标题、附件等内容。
(2)目录层次清晰、合理,便于查阅。
(3)目录的页码与实际内容页码对应。
3. 正文(1)文字通顺、语言精炼、通俗易懂。
(2)正文段落结构清晰,层次明显,便于快速查找相关内容。
(3)正文中的图表、文字清晰,编排合理(名称、顺序、大小等)。
(4)正文无错别字,同类文字字号大小统一。
(5)正文文字通常从左至右横写、横排,特殊除外。
(6)正文文字通常采用宋体或仿宋,不采用特殊的艺术字体。
4. 附件(1)附件齐全,编排顺序清晰、合理。
(2)附件内容与正文相关,为应急预案的补充说明。
(3)附件格式符合相关要求。
四、评审方法1. 形式评审: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
2. 要素评审: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五、评审结果1. 符合要求:应急预案形式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规范、一致。
应急预案的评审包括

一、评审目的应急预案评审旨在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与有关单位应急预案链接;增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评审原则1. 实事求是,切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际;2. 比较有关规范,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3. 依赖专家、综合评定,即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三、评审依据1. 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2. 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本行业有关应急预案及应急举措;3. 生产经营单位也许存在事故危险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
四、评审内容1. 预案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2. 预案体系:是否涵盖生产经营单位各类事故风险;3. 预案内容:是否完整、清晰、具有可操作性;4. 预案程序:是否合理、高效、便于执行;5. 预案资源:是否充足、合理、易于调配;6. 预案演练:是否定期开展、有效检验预案;7. 预案修订:是否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五、评审方式1. 形式评审: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有关行业标准,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2. 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标准,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六、评审程序1. 组织评审: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成立评审小组,负责评审工作;2. 收集资料:收集生产经营单位相关资料,包括预案编制依据、预案体系、预案内容、预案程序、预案资源、预案演练、预案修订等;3. 评审会议:召开评审会议,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评审;4. 评审报告:根据评审结果,撰写评审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5. 预案修订:根据评审报告,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总之,应急预案的评审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审,可以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应急预案评审人员的资格

一、基本条件1.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公正、客观、严谨地开展评审工作。
2. 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具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3. 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和实施流程。
4. 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沟通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应急预案的编制要点和评审标准。
5.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其他评审人员共同完成评审任务。
二、具体资格要求1. 专家资格(1)具有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硕士及以上学历,或者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在相关领域工作5年以上,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3)曾参与过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或实施工作,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
2.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1)具有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本科及以上学历。
(2)在政府部门从事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工作2年以上。
(3)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具备较强的政策把握能力。
3. 企业内部人员(1)具有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本科及以上学历。
(2)在企业内部从事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工作3年以上。
(3)熟悉企业内部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和实施流程,具备较强的企业内部管理能力。
4. 第三方机构人员(1)具有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本科及以上学历。
(2)在第三方机构从事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工作2年以上。
(3)具备独立开展应急预案评审的能力,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
5. 周边居民或单位代表(1)具备一定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熟悉周边环境,了解周边居民的诉求和意见。
(3)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代表周边居民或单位参与评审工作。
三、资格认证应急预案评审人员的资格认证由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负责。
评审人员需参加相关培训,通过考试或评审,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总之,应急预案评审人员的资格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实践经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素质。
应急预案评审人员资格

一、引言应急预案是各类企事业单位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和行动的指导性文件,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现对应急预案评审人员的资格要求如下:二、评审人员资格要求1. 具备相关专业背景评审人员应具备应急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消防、医疗卫生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具备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 具备丰富实践经验评审人员应具备5年以上相关领域工作经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处置流程等,能够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评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3.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评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公正、公平、客观地开展评审工作,保守企业秘密,不得泄露评审过程中获取的任何信息。
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评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与相关部门、单位及个人进行有效沟通,确保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具备评审资质评审人员应取得应急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相关领域的评审资格证书,如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等。
6. 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评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其他评审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评审任务。
三、评审人员回避要求1. 评审人员与所评审的企事业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2. 评审人员与所评审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员工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 评审人员曾参与所评审的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实施、评估等工作的,应当回避。
4. 评审人员与所评审的企事业单位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评审的利益关系的,应当回避。
四、评审人员培训与考核1. 评审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领域的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2. 评审人员应接受相关部门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实践经验、职业道德等方面。
3. 评审人员考核合格后,方可担任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五、结语应急预案评审人员的资格要求严格,旨在确保评审工作的公正、客观、科学。
应急预案预案评审

一、前言为提高本单位的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降低损失,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本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现将评审情况报告如下:二、评审依据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方法》;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66);3. 本单位实际情况及行业特点。
三、评审内容1. 应急预案的合法性、合规性;2. 应急预案的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3. 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4. 应急预案的衔接性、协调性。
四、评审方法1. 文件审查:对应急预案文本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2. 专家评审:邀请应急管理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3. 实地考察: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应急预案的实际应用效果。
五、评审结果1. 合法性、合规性:应急预案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2. 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应急预案涵盖了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3. 科学性、可操作性:应急预案编制科学,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4. 衔接性、协调性:应急预案与其他相关预案、应急物资、应急队伍等协调一致。
六、评审意见及建议1.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各级职责,确保应急预案的全面性和有效性;2. 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3.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应用效果;4. 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七、结论本次应急预案评审结果表明,本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建议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及建议,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评审单位:(盖章)评审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应急预案评审条件

一、评审目的1. 确保应急预案的合法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 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3. 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4. 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二、评审原则1. 实事求是,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情况;2. 对照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3. 依靠专家、综合评定,确保评审结果客观、公正;4. 及时、高效地完成评审工作。
三、评审依据1. 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2. 生产经营单位所属行业的相关规定和标准;3.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发布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导则》;4. 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四、评审内容1. 形式评审(1)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是否合规;(2)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等是否符合要求;(3)应急预案的封面、批准页、目录、正文等是否完整、清晰;(4)应急预案的编制单位、编制日期、签发日期等是否明确。
2. 要素评审(1)合法性:应急预案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标准;(2)完整性:应急预案是否涵盖了生产经营单位所有潜在事故类型;(3)针对性:应急预案是否针对不同事故类型制定了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4)实用性:应急预案的应急处置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5)科学性:应急预案的应急处置措施是否基于科学依据;(6)操作性:应急预案的应急处置措施是否便于员工理解和执行;(7)衔接性: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是否顺畅。
五、评审程序1. 收集资料:收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应急预案编制依据等相关资料;2. 分析评估: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找出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 评审会议:组织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意见;4. 形成报告:根据评审意见,形成应急预案评审报告;5. 反馈意见:将评审报告反馈给生产经营单位,要求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6. 复评:对修改后的应急预案进行复评,确保其符合要求。
评审应急预案资格

一、评审背景为提高我国应急预案编制水平,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规范性文件,特制定本评审资格评审报告。
二、评审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4.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办法》5. 《应急预案编制指南》6. 相关行业标准及政策文件三、评审内容1. 评审机构资质(1)评审机构是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评审机构是否具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3)评审机构是否具备完善的评审制度;(4)评审机构是否具备良好的信誉和业绩。
2. 评审人员资质(1)评审人员是否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职称;(2)评审人员是否具备丰富的应急预案编制和评审经验;(3)评审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3. 评审程序(1)评审机构是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开展评审工作;(2)评审程序是否规范、严谨;(3)评审过程是否公开、透明。
4. 评审结果(1)评审结果是否客观、公正;(2)评审意见是否具有针对性、实用性;(3)评审报告是否完整、准确。
四、评审结论经评审,评审机构具备以下条件:1. 评审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完善评审制度,信誉良好,业绩突出;2. 评审人员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职称,丰富应急预案编制和评审经验,职业道德良好,责任心强;3. 评审程序规范、严谨,公开、透明;4. 评审结果客观、公正,针对性强,实用性高,评审报告完整、准确。
综上所述,评审机构具备应急预案评审资格,可承担相关评审工作。
五、评审建议1. 评审机构应继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评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2. 评审机构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3. 评审机构应不断优化评审程序,提高评审效率,确保评审质量。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为了避免突发事件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损失,确保员工和财产安全,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
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需要定期进行评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本文将为您介绍应急预案评审的指南。
一、评审的基本要求1.评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评审的主要目的是核对、分析和评估企业制定的应急预案是否符合实际的应急情况,是否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以及是否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
2.评审的原则是什么?(1)科学性原则。
评审需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基于实际情况和数据分析,制定科学的评审计划和方法。
(2)客观性原则。
评审需要遵循客观性的原则,不受个人和组织利益影响,全面、公正地评估预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3)实用性原则。
评审需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确保评审结果能够为企业提供基于事实的有效建议,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依据性原则。
评审需要遵循依据性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标准等资料,制定科学的评审细则和标准。
3.评审的主要内容(1)预案的合理性及完善性预案是否能够应对突发事件,预案是否完善,特别是是否考虑到常见和重大的突发事件。
(2)预案的可操作性预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员工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各个岗位的分工是否合理。
(3)预案的针对性预案是否能够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是否考虑到最新的科技和设备等。
(4)预案的有效性预案的执行是否能够确保员工和财产的安全,预案是否针对不同程度的突发事件制定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5)预案的反馈及改进预案执行过程中是否发现问题,是否有改进措施,是否及时进行了整改。
二、评审的具体方法1.制定评审标准评审标准应该明确、具体、有可量化的指标,有利于评审工作的开展和结果的分析。
2.制定评审计划评审计划需要考虑到评审对象、评审标准、评审方式、评审时间等具体因素,制定出详细的评审计划。
3.评审过程(1)逐项检查、审核,对各项评审指标逐一进行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
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
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中央企业:
为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规范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现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二○○九年四月二十九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
(试行)
为了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编制本指南。
一、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
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1。
(二)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
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
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
这些要素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二、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一)评审准备。
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落实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将应急预案及有关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二)组织评审。
评审工作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主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人员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
生产经营规模小、人员少的单位,可以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必要时应邀请相关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参加。
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三)修订完善。
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评审意见要求重新组织评审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重新进行评审。
(四)批准印发。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
三、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评审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实际,按照《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审。
(一)合法性。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部门和上级单位规范性文件要求。
(二)完整性。
具备《导则》所规定的各项要素。
(三)针对性。
紧密结合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四)实用性。
切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相适应。
(五)科学性。
组织体系、信息报送和处置方案等内容科学合理。
(六)操作性。
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切实可行。
(七)衔接性。
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体系,并与相关部门或单位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可参照本指南。
附件:1.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2.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3.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4.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
5.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
附件1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附件2
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附件3
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附件4
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
附件5
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