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D=L X E X C式中: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 —危险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 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表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0.5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1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2 / 62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 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15非常严重,1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进行定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 .Graham)和金尼(G.F.Ki nnly )提出的。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用公式表示:D = L E C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用L、E、C三种因素的乘积D = L E 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一般作业危险性评价方法
料事件的10。表一为发生危险情况可能性(L)的分数值。
1 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L)
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完全被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意外、很少可能 可以设想但极少可能 分数值 10 6 3 1 0.5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0.2 0.1
2 人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E)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 我们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分,而规 定每年仅出现几次相当少的时间为1。同样,根本不会 在危险环境中出现的情况也是不必考虑的。表二列出了 暴露在危险环境的分数值。
4 危险分数分级表
分数值 >320 160—320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 高度危险 应对措施 不能继续作 业 要立即整改 是否需进一步分析 需进一步分析 需进一步分析
70—159
20—69 <20
很危险
可能危险
需要整改
需要注意
需进一步分析
可进一步分析 不需进一步分析
危险性不大 可以接受
5 LEC法评价的程序
微伤害规定分数值为1,把造成很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分
数定为100,其它情况的数值均在1—100之间
3 事故后可能结果的分数值(C)
现 象
大灾难 灾难 非常严重 严重 重大 较大 引人注目
可能结果
多人死亡 数人死亡 一人死亡 严重致残 手足伤残 受伤较重 轻伤
分数值
100 40 15 7 5 3 1
4 危险性等级(D)
表示:
作业危险性:D=L×E×C
1 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L)
发生危险事故的可能性可用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即 绝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为0,而必定要发生的事件为1。然而,
LEC风险评价法
LEC风险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是一种半定量危险性评价法。
它是以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
其简化公式是: 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值为1,在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认为地将事故实际不可能性的分数值定位0.1,而完全可能预料要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分数值定位10.介于两者之间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制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频繁,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分数值为0.4.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为项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能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
由于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范围较广,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轻伤规定分数为1,把发生事故造成10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分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表3所示。
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之积总分的评价。
依据经验,总分数值小于20被认为少有危险为1级,是低危险;如果危险分数值等于或大于70—160之间,那就是显著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等于或大于160时,其危险等级达到3-3级以上,那就表示有显著危险或高度危险性,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
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危险性分值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表3 危险等级划分重大危险源的确定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应确定为重大危险源:Ⅰ、有可能违反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Ⅱ、曾经发生过群死群伤事故的;Ⅲ、直接观察到的危险,评定级别达到A、B级;Ⅳ、半定量评价(LEC法),当D≥160时评估级别3、。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D=L E CXXXXX厂安全班本绩效工程指导材料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方法介绍该方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繁程度);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步骤组成评价小组;熟悉评价对象;明确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价计算。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危险性分值D=LEC优缺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值及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示例例如,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汽。
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扩散到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D=LEC=3×6×15=270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采取措施后(LEC)1、加强通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潜在危险),属“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其分数值L=1;2、降低员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如规定工作时间或轮班作业,原来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至少可降低一半;,取E=3 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8-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四、安全措施。根据工序评价出的危险度等级,在技术、设 备和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1)按评级等级采取安全措施。 (2)管理措施主要包括: ①人员配备。 ②教育培训。 ③维修。 五、用事故案例进行再评价。按照第四步讨论了安全措施之 后,再参照同类装置以往的事故案例评价其安全性,反过来 再讨论安全措施。 六、用其他评价方法进行再评价。通过安全性的再评价,发
二、定性评价。对建厂条件物质理化特性、工程系统图、各 种设备、操作要领、人员配备、安全教育计划等进行检查和 定性分析,确定各评分标准。 三、定量评价。把装置分成几个工序,再把工序各个单元的 危险度定量,以其中最大的危险度作为本工序的危险度。
危险度的定量评价,是将装置分为几个单元,对各单 元的物料、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等进行评定,最后按照 这些项的分数之和来评定该单元的危险度等级。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 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 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但是, 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 划定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 它是一种作业的局部评价,故不能普遍适用。此外, 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 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 境中工作,取E=6。
第11页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 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D=LEC =3×6×15 =270
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的范畴。 整改措施: 1)车间加强通风,对通风设备定时维修; 2)操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 3)及时编写事故应急预案并落实预案内容;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格雷厄姆法
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
B.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用E来表示
C.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C表示,即危险性=L*E*C
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L
可用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
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为1。
然而,我们在作安全系统考虑时,完全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为地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分数定为0.1,而必然发生事故的分数定为10,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取中间值,如表
人出现于危险情况中的时间E越长,危险性越大。
这里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为10,而每年仅出现几次或相当少的时间为1,如下表,
事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C变化范围很大,对于伤亡事故来说,可以是极轻微的伤害直到多人死亡的后果。
由于范围的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至100,把轻微伤害规定为1,把多人死亡怕可能性分数定为100,其它情况的分数值均在1至100之间,见表:
根据经验,危险性分数在20以下的环境被认为是低危险的,一般来说可以被人们所在地接受。
这种危险性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上班还要小。
危险性分数达70-160,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
危险性分数为160-320的环境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性环境。
320以上的高分,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危险性消除为止。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介绍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危险性大小值D按下式计算:
D=LEC
式中:D—危险性大小值;
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危险严重程度。
二、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与作业类型有关,可根据施工工期制定出相应的L值判定指标,L值可按表1的规定确定。
三、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可从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或危险环境人员的分布及人员出入的多少,或设备及装置的影响因素,分析、确定E值的大小,可按表2的规定确定。
四、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即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从人身安全、财产及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因素,分析危险源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确定C值,可按表3的规定确定。
五、危险源风险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值作为标准,按表4的规定确定。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D=LXEXC式中:L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 一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 一危险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 = 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0.5 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6 相当可能0.2 极不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0.1 实际不可能1 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与潜在危险环境 2 每月一次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 非常罕见的暴露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非常严重,1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进行定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ly)提出的。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用公式表示:D = L E C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用L、E、C三种因素的乘积D = L E 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缺陷,隐患,故障,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的定义区别联系
1、隐患的定义隐患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简称。
是指安全风险程度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场所、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三是管理方面缺陷。
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二种: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人身死亡事故,重大及以上电网、设备事故,或由于供电原因可能导致重要电力用户严重生产事故,整改难度较大,或需经较长时间、较大投入方能治理的事故隐患。
特点是可能造成后果大、整改难度大、时间长,投入多。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人身重伤事故,一般电网和设备事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整改消除的事故隐患。
特点是后果小、整改容易、时间短。
2、隐患的形成隐患的大体上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备重大缺陷未及时处理形成隐患,二是历史欠账较多形成隐患,三是管理严重不到位形成隐患,人员长期习惯性违反规章制度形成隐患。
四是经试验、检查、设备评估等手段发现隐患。
从以上四个方面发现的问题,还不能确定为安全隐患、可能叫做设备缺陷、管理漏洞、人员违章等。
需要经过一个评估的程序确定是不是隐患,评估一般结合安全例会进行评估,确定后的隐患按照隐患的管理流程进行管理。
就是发现、评估、挂牌监督、限期整改、验收、消号。
目前公司安排生产部对进行隐患统计,我们就有责任将大家所报回的隐患,进行分类并送有关部门、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并对处理,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对未按要求进行处理的单位、部门进行通报,经通报后仍无进展的单位向公司提出建议给予相应的自处份。
3、隐患和缺陷的区别缺陷定义:缺陷是指运用中的电气设备(含监控、消防、安防设备、五防装置)及其相应的辅助设备在运行及备用时,出现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或设备健康水平的一切异常现象。
设备缺陷按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威胁程度和设备健康状况分为紧急、重大、一般三大类。
紧急缺陷需要24小时内处理完毕。
重大缺陷国家电网公司规定7天、南方福建电网规定1个月,我编写的缺陷管理规定(正在走发文流程)15天。
事故隐患评估法
事故隐患评估法一、定义事故隐患评估法(简称LEC评估法)是结合企业特点而采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危险性评价方法。
它综合考虑生产、运输、储存等生产系统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二、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与它们实际发生的数学概率相关联的。
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
在考虑系统的危险时,根本不能发生事故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也就不存在概率为0的情况。
只是说,某种环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其概率紧密地趋近于0,可以用这种情况做为“打分”的参考点,人为地规定完全意外,极少可能发生事故可能性的分数为1,指定完全可以预料发生事故可能性的分数为10。
处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规定了中间值。
一般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数(L值)规定如附表1。
三、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暴露在危险环境的分值为10,每年仅几次的或相当稀少的分值为1,以这两种情况为参考点,规定中间情况的暴露分数。
同样,根本不暴露的情况在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
暴露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暴露的频率;二是暴露人员的数量。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分数(E值)规定如附表2。
四、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或危险造成的可能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是在一个很大范围内变化的。
对于伤亡事故来说,可以从轻微伤害直到人员死亡,对于这样广阔的变化范围,规定分数为1-5000,把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规定分数为1,以此为一个参考点,把造成众多人数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分数为50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
在两参考点之间内插指定中间值。
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后果的分数(C值)规定如附表3。
五、事故隐患评估一般认为,可以用上述三个因素来评估作业环境潜在的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 方法介绍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
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
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
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
同样,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
于是,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表1)。
表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为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
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
lec风险评价法风险等级划分
lec风险评价法风险等级划分
LEC风险评价法风险等级分为:低危险等级、显著危险等级、高度危险等级、重大风险等级。
LEC风险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其中,L代表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代表暴露于危险事件环境的频率,C代表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后果。
LEC风险评价法风险等级划分:
(1)分值在0~160分之间属于低危险等级。
(2)分值在160~320分之间属于显著危险等级。
(3)分值在320~640分之间属于高度危险等级。
(4)分值在640分以上属于重大风险等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于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采用格雷厄姆——金尼法(也称LEC法)进行评价。
根据此方法,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包括: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表示为:D=L*E*C 式中 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分别给L、E、C赋予不同的分值,然后再根据三者的乘积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以下为L、E、C取值表及危险性分值表: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率分值(E)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C)
危险性分值(D)。
危险源评价方法
危险源评价方法
施工作业危险源评价方法:
1、又称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法。
2、评价操作人员伤亡的分析大小从L(事故发生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中的频度)和C(一旦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三方面因素考虑。
3、计算式为:风险值D=L*E*C
其中:L——发生事故或事故的可能性
E——暴露于潜在危害环境的频繁程度
D——风险等级=L*E*C
凡具有评价确定的1级、2级风险的均为重大危险源,详见《重大危险源列表》。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3-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准
1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2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缺陷,隐患,故障,危险,风险,事故,安全的定义区别联系
1、隐患的定义隐患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简称。
是指安全风险程度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场所、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三是管理方面缺陷。
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二种: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人身死亡事故,重大及以上电网、设备事故,或由于供电原因可能导致重要电力用户严重生产事故,整改难度较大,或需经较长时间、较大投入方能治理的事故隐患。
特点是可能造成后果大、整改难度大、时间长,投入多。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人身重伤事故,一般电网和设备事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整改消除的事故隐患。
特点是后果小、整改容易、时间短。
2、隐患的形成隐患的大体上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备重大缺陷未及时处理形成隐患,二是历史欠账较多形成隐患,三是管理严重不到位形成隐患,人员长期习惯性违反规章制度形成隐患。
四是经试验、检查、设备评估等手段发现隐患。
从以上四个方面发现的问题,还不能确定为安全隐患、可能叫做设备缺陷、管理漏洞、人员违章等。
需要经过一个评估的程序确定是不是隐患,评估一般结合安全例会进行评估,确定后的隐患按照隐患的管理流程进行管理。
就是发现、评估、挂牌监督、限期整改、验收、消号。
目前公司安排生产部对进行隐患统计,我们就有责任将大家所报回的隐患,进行分类并送有关部门、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并对处理,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对未按要求进行处理的单位、部门进行通报,经通报后仍无进展的单位向公司提出建议给予相应的自处份。
3、隐患和缺陷的区别缺陷定义:缺陷是指运用中的电气设备(含监控、消防、安防设备、五防装置)及其相应的辅助设备在运行及备用时,出现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或设备健康水平的一切异常现象。
设备缺陷按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威胁程度和设备健康状况分为紧急、重大、一般三大类。
紧急缺陷需要24小时内处理完毕。
重大缺陷国家电网公司规定7天、南方福建电网规定1个月,我编写的缺陷管理规定(正在走发文流程)15天。
事故类型和危险性分析
事故类型和危险性分析事故类型是指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常见的事故类型包括火灾、爆炸、化学泄露、机械伤害、电气事故、交通事故等。
每种事故类型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即对人员、环境和财产造成的伤害或损失程度。
危险性分析是对各类事故的具体性质、危害程度和潜在影响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为制定应急预案、安全管理措施和风险防控提供依据。
在进行事故类型和危险性分析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综合作用,包括人为因素、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环境变化等。
通过分析各种可能的原因,可以对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事故的危害程度:不同类型的事故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危害程度各不相同。
例如,火灾可能导致人员丧生、建筑物损毁、环境污染等,而机械伤害可能导致人员受伤或致残。
通过对不同类型事故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应该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和风险防控措施的优先级。
3.事故的潜在影响:事故不仅对直接受伤人员、周边环境和财产造成影响,还可能对企业的声誉、市场竞争力和员工士气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分析事故类型和危险性时,还需要考虑事故对整个组织的影响,以便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
在进行事故类型和危险性分析时,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可以使用,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风险评估矩阵、事件树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安全专家系统地分析各类事故类型的可能原因、危害程度和潜在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除了事故类型和危险性分析,还应该将分析结果与现有安全管理系统和法规进行比较,以确保制定的预防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具有可行性和合规性。
同时,还应定期对事故类型和危险性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风险情况。
总之,事故类型和危险性分析是工业安全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各类事故类型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和潜在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可以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应急管理措施,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 (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根据各类安全事故统计,70%的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在各种现场作业和现场操作活动中。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结果。
用公式来标示,则为:D=LEC
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 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后果
表A.1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雷厄姆法
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B.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用E来表示C.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C表示,
即危险性=L*E*C
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L
可用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
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为1。
然而,我们在作安全系统考虑时,完全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为地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分数定为0.1,而必然发生事故的分数定为10,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取中间值,如表
人出现于危险情况中的时间E越长,危险性越大。
这里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为10,而每年仅出现几次或相当少的时间为1,如下表,
事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C变化范围很大,对于伤亡事故来说,可以是极轻微的伤害直到多人死亡的后果。
由于范围的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至100,把轻微伤害规定为1,把多人死亡怕可能性分数定为100,其它情况的分数值均在1至100之间,见表:
根据经验,危险性分数在20以下的环境被认为是低危险的,一般来说可以被人们所在地接受。
这种危险性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上班还要小。
危险性分数达70-160,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
危险性分数为160-320的环境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性环境。
320以上的高分,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危险性消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