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体的演变
英国政治制度史
1696年威廉三世接受桑德兰伯爵建议,任命辉 格党人组成清一色的辉格党人内阁,1698年托利党 人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议会多数党,威廉三世 就解散辉格党内阁,任命托利党人组阁。这样,威 廉三世开创了国王任命议会多数党人组阁的先河。
第二阶段责任内阁制原则初步形成。 1701年《王位继承法》中关于国王命令须经相
(2)现代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起源于封建等级议 会 现代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起源于英国,而英国的
议会制度又是从中世纪的封建等级议会演变而来 的。 (3)议会权力的扩大
“光荣革命” 后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和 《王 位继承法》奠定了英国资产防级议会制度的宪法基 础,明确规定议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标志英国 的封建等级议会制度已转变为资产阶级的议枢密院
内阁和内阁制首先出现在英国。 15世纪,亨利六世任命少数宠臣组成国王顾问 委员会,不久演变为枢密院,作为国家行政机构, 协助国王行使权力。 查理二世经常邀请9人外交委员会到王宫议事堂 内室秘密商议大政方针,当时就有内阁之称。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 英国资产阶级内阁制度的形成大体经历了 3个阶
效; 第三,接受首相的请求,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3、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1)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按世袭原则产生。
(2)英国国王没有实权,是“虚位元首”。他发布 的行政命令须经有关的内阁部长副署才能生效;他 必须任命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领 袖为首相组成内阁政府。内阁权力很大,是国家行 政权力的核心,但内阁与议会互相牵制,议会有倒 阁权,内阁必须向议会负责,而且实行集体负责。 内阁须取得议会信任,否则,内阁须集体辞职或提 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选出的议会决 定内阁去向。
英国政体总介绍
英国指南.英国的内政.英国的政体(1)君主政制女王拥有什么权力?王国政府代表英王(即宪法赋予其统治王国权力的人)及政府,也是最高行政机构的象征。
英女王拥有王国政府的统治权,但行使有关权力的,一般都是向国会负责的部长级官员,因此英国实际上是由英国政府代替女王管治的。
然而,大部分重要的政府议案仍须得到女王同意方可获得通过。
国会女王有权召开、解散或下令国会休会。
新一年度国会在召开第一次会议前,女王均会发表一篇由政府官员撰写的演辞,内容主要简述政府新一年的工作大纲。
每项议案均须得到女王在国会两院宣布正式批准方能成为法律。
女王在部长的建议下有权特赦囚犯或宣布减刑。
根据法律规定,女王个人是不会犯法的——因为她获民事及刑事起诉的豁免权,法庭也不能起诉她。
然而,其他王室成员却不能享有该项豁免权。
勋衔及委任女王有权册封贵族、颁授爵位及其他勋衔。
受勋人士名单通常由首相提名,但某些勋衔则由女王自己决定。
许多重要的国家职位均由女王委任,人选则由首相或有关内阁大臣提名。
外交政策各国派驻伦敦的外交人员均须得到女王的同意,她有权缔结条约、发动战争或议和、确认海外国家及政府、吞并及割让领土。
枢密院女王负责主持枢密院的会议。
按君主特权所订立的枢密令,以及其他法令均是由枢密院通过的。
君主特权包括组织行政机关,而政府的权力则受制于宪法习惯(这些规则本身并非法律,但对政府的运作却异常重要)。
所有涉及君主特权的行为,均须由有关部长负责执行,他们须向国会负责,并就各项政策接受国会议员的质询。
国会有权撤消或限制有关特权的行使。
除了听取各项报告外,女王也可随时就国民生活情况向其官员发表意见。
为什么英女王有两个生日呢?女王的出生日期是在4月21日。
但传统以来,英国人都习惯于夏天庆祝君王的寿辰。
由1805年起,英国人开始以举行军旗礼来庆祝君王的官方寿辰,日期通常是定于6月的第二个周末。
这个仪式的本来目的是让士兵熟识其所属兵团的旗帜式样,以便日后行军打仗时易于识别。
英国政体的演变趋势
英国政体的演变趋势
英国政体的演变趋势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 中世纪:英国是一个封建主义的社会,政治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议会的作用很小。
2. 文艺复兴时期: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议会逐渐扩大了自己的权力,成为与国王并肩的一支政治力量。
3. 17世纪:议会与国王之间爆发了多次冲突,最终导致了清教徒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4. 19世纪:议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成为英国政治的主导力量。
逐渐实现了普选制度和议会制衡。
5. 20世纪:由于工人运动和左翼思潮的影响,英国社会变得更为平等和民主,议会的权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和巩固。
总的来说,英国政体的演变趋势是由封建主义到议会制衡和君主立宪制,再到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在这个过程中,议会权力不断增强,成为英国政治的主导力量。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英国的现行政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完备的政体――议会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
从最初建国的绝对君主制,英国政体经历了长达7 个多世纪的演变与改革。
从而使英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英国政体的初步奠定――绝对君主制公元827 年,西塞克斯王爱格伯特(Egbert )统一了七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英格兰这一名称。
这时的英格兰,政治上有耆老会议(全国最有势力的贵族会议),国王的一切重大政务,都要经过耆老会议的批准,由此而形成了英国贵族制约国王的传统。
1066年诺曼人征服,在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1066-1154 ),随着征服分封了众多的追随者,并由国王的直接附庸组成大议会,负责决定重大事务,提出法令建议,确定赋税征收。
大议会每年召开三次,因过于庞大,开会有困难,于是又有一个较小的库里亚(御前会议),由宫廷大臣参加,也邀请贵族、骑士参加。
库里亚具有财政机关和最高法院职能。
同时,诺曼王朝开始在英国推行诺曼法。
诺曼法本质上是一种契约法:它不是建立在国王的单方支配和臣民的单方服从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王和受封者之间相对的权力义务上。
不管国王和受封哪一方,只要是单方面拒绝行使自己的义务,或者是寻求契约以外的权利,权益受害的一方都可以投诉于法庭获得救济。
如果法律解决不了,则受害者有权解除封建契约,国王可收回领地,附庸可放弃效忠义务。
显然,独立的司法,在这时已经有了苗头。
2•限制王权的里程碑一一《大宪章》这一时期,随着王权的强大,王权和法律的关系就成了英国人注目的重大问题。
1199 年登基的约翰王,仗着手中的权力,践踏封建契约,横征暴敛,残害民众,破坏了以往的封建传统,导致了国内封建领主的普遍不满。
在坎特伯利大主教的支持下,封建领主领导了反约翰王的起义。
值得庆幸的是,约翰王因为刚刚在对法作战中失利,没有力量同国内的封建领主抗衡,而是以契约的方式达成了与封建贵族的“和解”,并由此而产生了等级代表机构-- 国会。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101班李若昭 6002210019【摘要】英国现行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而且英国没有总统;英国的国家元首即形式上的最高领袖是国王。
但是实权在内阁,内阁首相就是政府的真正首脑。
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因为议会由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的。
本文主要探讨英国现行政体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中重要的几次变革。
【关键词】君主;议会制;首相责任制英国的现行政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完备的政体——议会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
从最初建国的绝对君制,英国政体经历了长达7个多世纪的演变与改革。
从而使英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国政体的初步奠定——绝对君主制公元827年,西塞克斯王爱格伯特(Egbert)统一了七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英格兰这一名称。
这时的英格兰,政治上有耆老会议(全国最有势力的贵族会议),国王的一切重大政务,都要经过耆老会议的批准,由此而形成了英国贵族制约国王的传统。
1066年诺曼人征服,在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1066-1154),随着征服分封了众多的追随者,并由国王的直接附庸组成大议会,负责决定重大事务,提出法令建议,确定赋税征收。
大议会每年召开三次,因过于庞大,开会有困难,于是又有一个较小的库里亚(御前会议),由宫廷大臣参加,也邀请贵族、骑士参加。
库里亚具有财政机关和最高法院职能。
同时,诺曼王朝开始在英国推行诺曼法。
诺曼法本质上是一种契约法:它不是建立在国王的单方支配和臣民的单方服从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王和受封者之间相对的权力义务上。
不管国王和受封哪一方,只要是单方面拒绝行使自己的义务,或者是寻求契约以外的权利,权益受害的一方都可以投诉于法庭获得救济。
如果法律解决不了,则受害者有权解除封建契约,国王可收回领地,附庸可放弃效忠义务。
显然,独立的司法,在这时已经有了苗头。
限制王权的里程碑——《大宪章》这一时期,随着王权的强大,王权和法律的关系就成了英国人注目的重大问题。
英国王权的演变
英格兰曾经历过罗马帝国的统治,在罗马人撤走后,进入了小王国、小部落联盟混战的时期,到6世纪,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形成了七个王国(部落联盟)。
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829年国王埃格伯特压服了其它王国,成为英格兰的共主。
但与此同时,英国也进入了―恐怖的维京人时代‖,遭到北欧海盗一波又一波的入侵。
埃格伯特的孙子阿尔弗烈德因为成功地抗击丹麦人入侵,以及营建伦敦、组织编撰《阿尔弗烈德法典》、《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等功绩而被后人尊为―大帝‖(the great)。
威塞克斯王朝传了15代国王,到埃德蒙二世时,终于无力抵挡丹麦人,被迫与丹麦王克努特分治英格兰。
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并了整个英格兰,开始了丹麦王朝的统治。
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后裔―忏悔者‖爱德华以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人的王位。
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临终前授意贤人会议选举哈德罗二世为王。
但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兰,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诺曼王朝。
威廉一世将大批诺曼贵族分封到英格兰,通过全国普查编制《土地赋税调查书》,加强了英格兰的王权。
威廉一世的儿子亨利一世因为没有子嗣,死后被外甥斯蒂芬夺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败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为继承人。
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统治。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名君辈出的黄金时期。
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学造诣,对英国的法律体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
其子理查一世继位后,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一度打败了萨拉丁而名声大噪,获得了―狮心王‖的称号。
理查一世之弟―无地王‖约翰继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但1215年在大贵族胁迫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是世界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无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同样被大贵族所胁迫通过了《牛津条例》和《威斯敏斯特条例》,开设了立法机构议会。
亨利三世之子―长腿‖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议会制发育成熟,并完善了英格兰法律体系,还吞并了威尔士、远征苏格兰,为英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2)1689年《权利法案》 ①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 ②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③意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 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18世纪初责任内阁制确立 ①背景:国王有在宫中召集大臣等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 ②内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 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由新 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③意义: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首相握有行政与立法创议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2.(2020·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第一次模拟)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 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凡尔赛 当局的用意是( ) A.挑起巴黎公社的内部矛盾 B.破坏法国的工农联盟 C.防止普鲁士军队支持公社 D.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 答案 D
考向一 制度传承与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 [能力认知]
2.英国代议制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1)三个转移 ①立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权利法案》颁布)。 ②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责任内阁制形成)。 ③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1832年议会改革),并下移到全体公民。
(2)四个趋势 ①延续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早期内阁的形成到责任内阁制的 完善。 ②渐进性:1689年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1721年形成责任内阁制;1832年工 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19世纪中期以后选举权逐步扩大到普选。 ③创新性:如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都具有开创性。 ④法制化: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与法制化进程密切相关。
英国革命和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莎白一世死后,他因为是玛格丽特·都 铎的曾孙而继承英格兰王位。统治时期 对内镇压清教徒和非国教徒,对外加入 北美殖民地的开拓。因外表丑陋,表现 消极,被称做“最聪明的蠢人”。
4.政治阻碍——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①斯图亚特王朝的建立: 1603年(17世纪初)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从整个欧洲看,并没 有彻底改变封建势力大于资本主义势力的整体格局。 所以,在百年之后才出现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四、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含义:
君主立宪制是指以君主为世袭元首,但其权力受 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
2.标志: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3.主要内容: 限制了国王权力,保障了议会的权力、地位和
收税、财政拨款、实际上的人事权
同:都强调议会掌握征税的决定权 异:《大抗议书》还历数了国王在内政和外 交上的弊端,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
2.内战时期:1642—1648年 ①议会成为革命的领导核心 ②克伦威尔与马斯顿荒原会战 ③克伦威尔与新模范军 3.共和国时期:1649—1653年
①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②克伦威尔的内外政策
对外:征服爱尔兰,公布《航海条例》, 进行了第一次“英荷战争”。 对内:军事统治;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 宗教上厉行清教法规
实质: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 利益的军事独裁统治
克伦威尔统治时期: 〈1653—1658〉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 年 讨论: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曾经把查理一 世送上断头台,然而,11年后,同样是他们, 却迎来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他们的做法是 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
我们如何认识和评价英国的圈地运动?
最新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一、“光荣革命”1.议会制由来先讲清英国议会制度的由来。
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经过了三个国王。
1214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
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
亨利三世(1216—1272年)继位后,贵族继续与之对抗。
亨利无奈,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
后来,反对国王保护宪章派的贵族领袖人物西蒙·孟福特对会议进行改造,这便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
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统治时,为了筹划军费,曾在1295年召开了一个由各等级共同参加的议会,此后议会经常召开,都以1295年的议会为榜样。
这意味着封建国家的统治者在议会的形式下,形成剥削阶层的联合。
再讲清楚英国议会的构成和特点。
1297年,议会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到了14世纪,又获得了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的权利。
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议会从1343年起分成两院: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
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
骑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已渐趋一致了。
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
英国政体演变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封建君主制时间:449——1215内容:1、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效忠”、“帮助”、“劝告”;2、封君对封臣的义务:“保护”和维持“封臣”。
特征:“义务性”、“直属性”、“权力分散性”、“世袭性”。
二、等级君主制形成: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维护封君封臣的既定原则,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 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时间:1215——1485内容:1、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2、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
特征:君主的权力相对受到约束。
作用: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专制君主制时间:1485——1649内容:统治者君主(皇帝或国王王)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程序的制约。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作用:四、共和制时间:1649——1653内容: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民主制是相对于集权制而言的,区别在于: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
而共和制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的,区别在于: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还是世袭五、君主立宪制时间:1689——至今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1、责任内阁制:起源:16——18世纪,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
当时即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内阁制原则:1、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2、统治方式: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3、去留方式:内阁失去下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大选。
英、美、法、德四国政体的确立过程及异同点比较
四国政体的确立过程及异同点比较 (第三单元复习课)
英、美、法、德四国在近代 分别确立了什么政体形式?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共和制
法国:总统制共和政体 德国:君主立宪制
分别通过什么方式确立?
国别
政体的确立方式和标志
1640—1688资产阶级革命; 1689年的《权利法案》 英国 确立标志: 美国
历
史
必
修
一
测
试
测试时间:45分钟
/ 铭静园林
当着众人の面壹起向她提议,而别是选择壹各神别知鬼别觉の时候?而且她那么壹各爷瞧见壹次心烦,瞧见两次生气の诸人,没什么妨碍任何壹各姐姐得爷の宠,哪壹各姐姐 也没什么理由和必要对她下手呢。别管怎么样,已经当众答应咯,只有硬着头皮去完成。做啥啊绣品呢?帕子!那各水清想也没什么想,就决定选择咯帕子。因为帕子小,别 仅绣の图样小,而且做工也少,只要将四周锁边即可,那样用别咯壹两天就能完成。反正也是给王爷做绣品,她是能简单就简单,能省事儿就省事儿,耽误功夫和花费心思全 都是极别值当の事情。可是绣啥啊图案呢?她那才想起来,李姐姐说他最喜爱の是翠竹,到底是别是翠竹呢?会别会他最别喜欢の就是翠竹,然后李姐姐故意让自己去捅爷の 那各马蜂窝?经历咯多年王府生涯の水清终于长咯壹各心眼,让月影悄悄去问问紫玉。月影从紫玉那里带回来の是极为肯定の回答。紫玉虽然在霞光苑当差,但她别是大丫环, 别是排字琦の心腹,假设真是福晋姐姐想做啥啊手脚,断别会支使那种二等丫环行事。既然从紫玉那里验证咯翠竹の真实性,而且又因为淑清是当着众人提议,如此看来应该 没什么太大の错,终于把壹颗悬着の心进放肚子里の水清那才开始画花样,选绣线。十月二十九日,王爷生辰の前壹天,水清差月影将绣好の绢帕送到咯朗吟阁。其实帕子早 早就绣好咯,但是她壹直耗到最后壹刻才送出手。送那么早干啥啊?显得她有多么急切地想送给爷似の。而且以前只是送些玩物、字画啥啊の小物件,那壹次却变成咯送去她 自己做の绣品,那种极为暧昧の生辰礼,真是让她觉得特别の别扭和别自在。假设别是福晋姐姐开咯口,她才别会送那种东西给他呢。那种东西是那种关系亲密の人之间相送, 她和他,根本就没什么达到那种关系,却因为福晋の要求而被迫送过去,水清实在是担心他会误会她,以为她对他有啥啊非份之想,以为她那是在争宠献媚。壹想到那里,水 清又将福晋和淑清两各人暗暗地气恼咯半天。第壹卷 第610章 友情正在水清因为受迫于人、无力反抗而心情极为糟糕之际,却见月影已经回到咯怡然居,心中更是平添壹股 怒气,暗骂道:月影那丫头真真是要气死人咯!办各差事怎么那么麻利?月影当然办差要麻利咯,那可是仆役第壹次给王爷送绣品作生辰礼,那破天荒の第壹次,可是她期盼 咯六年才取得の重大突破性结果!所以眼看着仆役绣好咯,仍是别肯送出去,月影生怕她变咯主意,急得团团转。幸好今天水清差她将那各生辰礼送去咯朗吟阁,否则若是拖 到明天,那她可真是豁出去咯,就算是跟仆役大吵壹场,也要逼着水清将生辰礼送出去。眼看着月影空着手回来,因为送咯绢帕,时大彬の那把绝世紫砂壶就被水清小心仔细 地又收咯起来。第二天,十月三十日,王爷の生辰家宴在霞光苑准时开席,十三小格又是只带咯萨苏出席。壹见到萨苏,水清就像见到咯多年の好友。两各人没什么任何利益 冲突,各为其主;她们又曾经同过苦、患过难:萨苏两次出手相救误认他人为自家爷の水清,水清则在萨苏独自生产の关键时候挺身而出……建立在那种同甘共苦基础上の纯 洁友谊,令两各人对那次の见面,既欣喜,又亲切,自然而然就热络地聊咯起来。那各情况却是将众人小小地惊讶咯壹下:水清妹妹啥啊时候跟十三弟妹那么熟悉咯?别多久, 两位爷也随后就到,宴席正式开始。反正也是家宴,没什么啥啊规矩礼节,自家人开开心心、轻轻松松地吃咯壹顿有滋有味の晚膳。晚膳过后,十三小格夫妇就直接从霞光苑 告辞,排字琦、水清、淑清壹直陪着萨苏送到王府门口。可是水清还有好多话想跟萨苏说,她还没什么说够呢。萨苏才来咯没壹小会儿,两位爷就到咯,然后就是家宴开始, 虽然那很轻松の家宴,但也是要求食别言、寝别语,水清哪里有机会说啥啊?另外,她特别想向萨苏讨教养育小格格の经验,虽然府里の其它几位姐姐们都是经验丰富,但是 水清平时就别与各位姐姐来往,所以也别可能因为那件事情前去讨扰,反正有吴嬷嬷呢。但是萨苏就别壹样咯。面对那各比她大咯有十几岁の弟妹,水清对萨苏有着天然の亲
英国民主发展历程
不甘心失败,反扑革命 带有明显的 (1)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缺 宗教色彩, 乏科学理论指导 以清教为旗 (2)宗教改革后清教代表了资产阶级、 新贵族的政治、经济主张和利益要求
帜
3、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对英国的影响: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 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统治,为英国资 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保证,为英国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对世界的影响: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 然反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 的要求。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的新时代。
比较《权利请愿书》与《大抗议书》
名称 项目
相同点 历史背景 国王与 议会的 矛盾
《权利 请愿书》 强调议
会掌握 征税权, 《大抗 要求限 议书》 制国王 国王与 议会矛 权力 盾进一 步激化
内容 从一般的 权利角度 对国王加 以限制
结果 国王被迫 接受,但 无意真正 执行
提出废除封建特 权,进行政治改 国王坚决 革,特别是提出 不接受, 议会的相关权力, 之后挑起 即反映资产阶级 内战 掌握权力的要求
英国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变革
(二)英国的宪政体制特点和宪法性文件
特点:1)英国虽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却没有一部君主立宪的宪法。英国只 是有一些带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其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与一般法律的 效力是同等的;没有特殊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均可由议会按照一般的立法 程序制定和修改。 (2)不成文的习惯法或者惯例在政治生活中比成文的法律或者具有宪法性质 的文件起更大的作用。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 案在实际上确立了议会高于国王的原则,并 对议会和国王的关系作了明确规定,杜绝了 回复到君主专治时代的可能。 尽管颁布了这些法令,但并没有造成政治制 度的重大变动,也没有触动社会经济生活, 在此后的100年间,英国政权基本上仍为土地 贵族所把持。
(二)19世纪30年代后的英国议会制度改革 1. 1832年前英国的议会选举体制十分腐败而混乱 2. 1832年的选举改革 内容:* 重新分配下院议席 * 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结 果:改革只调整了部分选区和部分地降 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议员候选人的财产 资格限制依旧很高,仍把中小资产阶级和广大 人民排斥于政治生活之外。
3. 1867年后的选举改革
1836年英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 1867年的选举改革 * 取消了一些小城镇的议席 * 进一步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意义:这次议会改革虽然并没有完全满足广大人民 对议会民主化的要求,但它使得城市选民的人数超过了 农村选区,并使城市的熟练工人基本上获得了选举权, 使得工商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了主宰地位,结束了 土地贵族对下院的控制。
宪法性文件: 1215年《大宪章》,1628年《权力请愿书》, 1679年《人身保护法》,1689年《权利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演变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演变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形成背景首先,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其发展过程相对平稳,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英国议会的前身,是起源于13世纪的“大会议”,它是按1215年的《大宪章》建立的。
《大宪章》的主导精神是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骑士和市民的部分利益,把王权置于封建习惯法的约束之下,由此产生了法的地位高于主权的概念。
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由僧俗大贵族参加的上院和由下级贵族与市民参加的下院。
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15世纪末,下院已经有提出财政议案和法律议案的权力。
虽然这一时期的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但是种种事实表明,英国早就形成了一种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并且从贵族民主向资产阶级民主演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其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斗争的必然结果。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线的有利位置,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并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15世纪末在英国开始的大规模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出现了很多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形成。
由于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他们不再甘心忍受专制君主制对他们的横征暴敛和种种限制。
他们对君主专制统治日益不满,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利。
再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
1688年的“光荣革命”,用和平的手段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
革命后由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即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但是,他们是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的,并许诺要服从议会的法律。
新的国王是由议会缔造的,没有议会,新国王不会登上王位。
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不再是议会屈从于国王,而是国王从属于议会。
英国政治制度介绍(一)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
英国政治制度介绍(一)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17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初为萌芽时期。
17世纪70年代出现了分别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宫廷党和乡村党,后演变为托利党和辉格党,初步具备政党特征。
1688年,由于面临国王专制的共同威胁,两派联合发动了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这次革命的成功使两派由对立转入并存,并逐步形成了两派轮流执政的宪法性习惯。
2、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形成时期。
19世纪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为保守党和自由党,阶级利益和宗教立场日趋一致,前者代表主张保护关税、以地产为中心的地主阶层的利益,后者代表主张自由贸易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选举改革,有力的促进了两党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两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政党,并形成了保守党和自由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3、20世纪初至今为新的两党制的确立与发展时期。
19世纪末,自由党衰落,工党兴起。
1922年成为第二大党。
1924年,保守党和工党开始轮流执政,英国确立了新的两党制。
(二)英国两党制的表现形式反对党制度,依据宪法惯例,在下院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党的领袖为政府首相并负责组织政府。
在下院席位次之者则为反对党。
内阁成员全部是同属于一个政党的议员,而内阁的更换必须通过下院大选进行,如果反对党获得多数席位,则由反对党重新组阁执政。
反对党在野时组织自己的影子内阁两党的选民基础传统上有差异,保守党的选民基础主要是垄断财团、企业老板、公司经理、农场主等中上等阶层。
工党则与工会关系密切,工会为工党提供绝大部分活动经费,并对工党领袖、党的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政策具有重大影响。
由于受单一制、议会君主立宪政体以及不严格的分权结构的影响,两党的组织比较严密,权力比较集中,有较严格的党纪约束。
(三)内阁与责任内阁制1、责任内阁制的确立由中世纪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11—17世纪)。
经历了御前会议—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内阁的发展过程,但长期为御用工具。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地 中 海
新航路 主要商道 的开辟 贸易中心
大西洋 英 沿岸 国
封建专制 统治
阻 碍
资本主义 发展
图示英国爆发资产 阶级革命的原因
新兴资产 阶级和新
贵族
英 国 资 推产 翻阶 级 革 命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矛盾存在,只有通过革命来解决。既然革命 已成必然,那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怎么爆 发的?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
威斯敏斯特宫
白伊金 丽汉莎宫白二世是英国的皇家宫殿和国王、女王
女王
办公的地方,历史上每逢英国欢
庆或是危机时刻,这儿也是不列
2012年,女颠人民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
王登基60周
年。
二邓 世小 女平 王会
见 伊 丽 莎 白
英国女王1986年访华,是英国历史上 第一位来华访问的国家元首。
2010 5 11
世君主是对上帝的总督。 1603年,立詹姆斯·斯图亚特继承王
位,称詹姆斯一世,为维护封建专
制统治,竭力鼓议吹“会君权神授”。
英国议会形成于13世纪,议员都是封 1英建3世格主纪兰,末,曾17英在世格1纪兰2基1时5本年,确颁许立议布多《新大兴宪资章产》阶,级 会规和制定新度没贵。议有族会经的由过代上下协表两商成院,为构成国下,王议无院权议征员税。,但 上逐英院渐国由确国贵族立王组了宣成“扬,下王“院权君由有权骑士限神”授“”王,在根法本下不” 和在的把平议基议民会本会代手表中原放组。则在成。眼,征里税,权无掌握视议会的权力。
英国内战中最著名的一次战斗:
1645年,纳西比战役。
克伦威尔是英国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宗教
领袖。在17世纪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中,是资产
英国政体演变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封建君主制时间:449——1215内容:1、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效忠”、“帮助”、“劝告”;2、封君对封臣的义务:“保护”和维持“封臣”。
特征:“义务性”、“直属性”、“权力分散性”、“世袭性”。
二、等级君主制形成: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维护封君封臣的既定原则,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 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时间:1215——1485内容:1、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2、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
特征:君主的权力相对受到约束。
作用: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专制君主制时间:1485——1649内容:统治者君主(皇帝或国王王)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程序的制约。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作用:四、共和制时间:1649——1653内容: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民主制是相对于集权制而言的,区别在于: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
而共和制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的,区别在于: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还是世袭五、君主立宪制时间:1689——至今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1、责任内阁制:起源:16——18世纪,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
当时即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内阁制原则:1、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2、统治方式: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3、去留方式:内阁失去下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大选。
英国政体演变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封建君主制时间:449——1215容:1、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效忠”、“帮助”、“劝告”;2、封君对封臣的义务:“保护”和维持“封臣”。
特征:“义务性”、“直属性”、“权力分散性”、“世袭性”。
二、等级君主制形成: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维护封君封臣的既定原则,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 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时间:1215——1485容:1、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2、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
特征:君主的权力相对受到约束。
作用: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专制君主制时间:1485——1649..容:统治者君主(皇帝或国王王)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程序的制约。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作用:四、制时间:1649——1653容: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分为议会制制和总统制制。
制是相对于集权制而言的,区别在于: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
而制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的,区别在于: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还是世袭五、君主立宪制时间:1689——至今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1、责任阁制:起源:16——18世纪,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
当时即有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阁,沃波尔主持阁会议。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阁制原则:1、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阁首相;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2、统治方式: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3、去留方式:阁失去下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大选。
阁的地位:英国最高行政机构,最高立法动议机构。
第七章 英国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变革
二、英国的议会改革
(一) 19世纪30年代前的英国议会概况
英国议会制的民主化进程经历了近300年的 漫长历史时期,它是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广 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土地贵族、大资 产阶级进行长期斗争的结果。
•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 制,《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 列法案在实际上确立了议会高于国王的原则, 并对议会和国王的关系作了明确规定,杜绝 了回复到君主专治时代的可能。
※ 英国的内阁制又称“责任内阁制”,是指内 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 组织形式。 ※ 基本原则:
∆内阁首脑应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充任 ∆内阁成员应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议员质询 ∆ 当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时,内阁应辞职或 重新大选
※ 内阁制的形成 * 贤士会 大议会 小议会 * 枢密院 威廉三世时期
材料一:随着护国政体的确立,共和国 已名存实亡。共和国制试验失败的原因在于, 这种政权形式如同无国会国王专制一样,都 违反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者 恰好相对,分别代表着两种极端,在素以尊 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 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再者,从17世纪的时代 条件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 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极 不成熟,共和制成功的条件并不具备。
乔治一世时期
1937年《国王大臣法》颁布
2. 英国政府各部的设置(19世纪)
财政部 中央政府机构 (内 阁) 贸易部 内务部 教育部 农业部 ··· ···
国内税务委员会 关税委员会 邮政委员会 林木土地委员会
注:内阁与国务会议员虽然都是大臣,但大臣不一 定是阁员。.阁员都是当前执政党中的 领袖人物。 各部部长 不管部部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封建君主制时间:449——1215内容:1、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效忠”、“帮助”、“劝告”;2、封君对封臣的义务:“保护”和维持“封臣”。
特征:“义务性”、“直属性”、“权力分散性”、“世袭性”。
二、等级君主制形成: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维护封君封臣的既定原则,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 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时间:1215——1485内容:1、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2、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
特征:君主的权力相对受到约束。
作用: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专制君主制时间:1485——1649内容:统治者君主(皇帝或国王王)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程序的制约。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作用:四、共和制时间:1649——1653内容: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民主制是相对于集权制而言的,区别在于: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
而共和制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的,区别在于: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还是世袭五、君主立宪制时间:1689——至今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1、责任内阁制:起源:16——18世纪,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
当时即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内阁制原则:1、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2、统治方式: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3、去留方式:内阁失去下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大选。
内阁的地位:英国最高行政机构,最高立法动议机构。
19——20世纪以来,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核心。
2、两党制:英国两党制的形成:1、17世纪70年代——19世纪初为萌芽时期;托利党和辉格党初步具有了政党特征;光荣革命后,两党轮流执政。
2、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形成时期;19世纪,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为保守党和自由党;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选举改革,有了的促进了两党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两党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政党。
3、20世纪初至今新的两党制确立和发展时期,19世纪初,自由党衰落,工党兴起;1922年成为第二大党,1924年,保守党和工党开始轮流执政。
要经历了三个阶段A: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交替执政时期;B: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成保守党和自由党;C: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地位;内容: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
君主立宪是在宪政体制下保留君主制,由一个世袭或选出的君主作为元首的政体。
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国家元首是一位君主(皇帝、国王、大公等等,教皇有时也被看做是一个君主)。
与其他国家元首不同的是,一般君主是终身制的,君主的地位从定义上就已经高于国家的其他公民,君主属于一个特别的阶层(贵族),而且往往世袭制也是君主的一个特点(不过在这一点上也有例外)。
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
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
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
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
2003年2 月,英政府提出七项上院改革案,但均遭议会否决,改革上院的计划暂时搁浅。
2003年6月,内阁改组后,撤消大法官事务办公室,成立宪政事务部。
上院议长兼大法官欧文勋爵(Lord Irvine of Lairg)退休,福尔克纳勋爵(Lord Falconer of Thoroton)为现任上院议长兼宪政事务大臣。
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简单多数选举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
本届下院于2005年5月选出,目前在645个议席中,工党占354席、保守党195席、自民党62席、其他小党和无党派人士30席,另有1席空缺。
下院议长麦克尔·马丁(Michael Martin)和三位副议长(通常不投票)占4席。
责任内阁制:内阁由议会产生,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英国的内阁最早是由中世纪后期(16——18世纪)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
当时即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
1694年,威廉三世(1689~1702在位)从支持他的辉格党中任命枢密院成员,组成辉格党内阁。
但当时辉格党在议会中并不占多数。
18世纪早期,1714年,乔治一世(1714~1727在位)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
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R.沃尔波尔取代国王而成为内阁首脑。
沃尔波尔内阁是英国第1届正规内阁。
1937年通过了《国王大臣法》,使内阁的名称和首相的职位有了成文的法律根据。
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
1784年,W.皮特(小)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乃继续任职。
他的作法也成为惯例。
到19世纪中期,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后形成。
起源:16——18世纪,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
当时即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内阁的权力:制定政策;提交议案;行使最高行政权;协调政府职权;紧急状态下紧急行动;必要时宣布提前大选;内阁的地位:英国最高行政机构,最高立法动议机构。
19——20世纪以来,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核心。
内阁制原则:1、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2、统治方式: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3、去留方式:内阁失去下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大选。
议会与内阁的关系: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后来发展为内阁控制议会。
首相下院内阁(政府)1、下院大选中多数党领袖;2、对下院负责;1、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2、对议会集体负责1、提出名单组成责任内阁制;2、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英国两党制的形成:1、17世纪70年代——19世纪初为萌芽时期;托利党和辉格党初步具有了政党特征;光荣革命后,两党轮流执政。
2、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形成时期;19世纪,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为保守党和自由党;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选举改革,有了的促进了两党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两党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政党。
3、20世纪初至今新的两党制确立和发展时期,19世纪初,自由党衰落,工党兴起;1922年成为第二大党,1924年,保守党和工党开始轮流执政。
要经历了三个阶段A: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交替执政时期;B: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成保守党和自由党;C: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地位;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是间接民主的形式。
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资本主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型的代议制,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1、1265年,召开了第一次议会,这标志着英国议会的产生。
2、14世纪上半叶,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下院又称平民院。
3、17世纪,许多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成为下议院的议员。
4、议会改革:1、1832年,议会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2、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3、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农业工人取得选举权;4、1918年,议会通过法案,给予妇女选举权。
代议制最早产生于古希腊的城邦共和制国家。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希腊地区出现了以城市为中心的诸多奴隶制小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统治方式,国家设立执政官、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等机构,在人类历史上初步形成了民主政治形式,这就是代议制的民主政治雏形。
但准确的说,古希腊的城邦共和制国家都是直议制国家,因为所有公民都可直接参政,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以直接进入公民大会。
当然,在这种代议制政治中,广大的奴隶阶级并没有任何民主权力,这就是奴隶制度下代议制的局限性。
13世纪英国出现著名的"大会议"和"模范会议"的代议制形式,中世纪一些欧洲封建城市共和国相继采取的代议制的内容和形式,如法国的"三级会议",德国的"帝国议会",但是这些代议制形式多于内容,本质上还是封建专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代议制度,或者说,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近代意义上的代议制度起源于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后产生的封建等级代表会议,与内阁制相结合而正式确立,进而形成了凌驾于国王之上的最高立法机关。
这种议会制被其他资产阶级国家认可且迅速传播和效仿。
英国议会两院制的发展和权力转移的演变适应了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要。
在演变的过程中反映出:第一,一切变革只围绕着对国王权力的限制,上下两院权力的转移以及议会内部机构的调整等方面进行,并没有改变英国的议会制政体。
第二,在权力的转移中,下院是一根主线,它从无到有,从无权到小有权力,直至取得至高无上的权力,越过顶峰后,又逐步失去权力,最终成为“取得下院多数席位的政党的驯服工具”;第三,议会权力的转移是通过政党制的发展来实现和完成的。
一、上院的权力向下院转移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之后,国王从此退出了与议会的权力争夺,权力的转移开始在议会内部进行,也就是从上院逐渐向下院过渡。
采取的方法由武力争夺演变为和平过渡,有个逐步积累过程。
当然,这种和平过渡并不意味着上院自愿拱手让权,而是经过激烈的议会斗争。
权力的转移具体反映在以下诸方面:第一,上院权力的早期削弱。
14世纪以后,上院的历史主要就是逐渐向下院转移权力的过程,到14世纪末,下院慢慢建立起了它自己的权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