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XXX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气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本。
这些资本包括国家价值寻求、社会理念、宗教崇奉、品德规范,还包括风俗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财产的开展水平密切相干。
文化软气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中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气力完成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气力的力量施展阐发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2024年4月班级姓名考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提示:试卷答案请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阅读是伟大的文化发明,但文字出现的历史非常短暂,人类尚不足以进化出一个先天的“阅读脑”。
这意味着,我们无法仅依靠遗传获得阅读技能。
我们之所以能够完成从“非阅读脑”到“阅读脑”的转变,既有赖于先天的大脑特性,又有赖于后天的阅读训练。
虽然人类没有进化出“阅读脑”,但先天拥有“口语脑”。
口语是人类自然习得的本能。
通过遗传,每一个准备接受阅读训练的个体已经具备了从语音通达语义的口语加工脑区和环路。
这些加工口语的脑区与环路即是“阅读脑”形成的开端。
从出生到死亡,人类的大脑并非一成不变,你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一台持续更新的机器,始终处于调整变化中。
这种能够不停“重组”的特性被称为“脑的神经可塑性”。
后天的阅读训练,有针对性地促成了先天脑的重组,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当属视觉词形区的出现。
法国认知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德阿纳比较了无阅读能力(文盲)和有阅读能力的两组成年人,发现在阅读任务中,有阅读能力组的左脑梭状回(即视觉词形区)在观看文字时的活跃强度要高于观看人脸、房屋等其他视觉刺激时的活跃强度;而文盲组,相应的脑区未发现异常活跃现象。
这一发现首次直接证明了阅读训练对脑区功能的塑造作用。
除此之外,阅读还会“改写”大脑的灰质和白质结构。
一项追踪研究发现,与刚入学时相比,儿童在二年级时,左半球的顶下小叶、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的灰质体积有所减小,推测是阅读训练引发了相关脑区神经突触的修剪过程,使这些脑区变得更加精简高效。
另一项研究发现,8-10岁儿童在接受100小时的阅读训练后,白质纤维束的走向一致性显著增强,意味着不同脑区之间的信息传输能力有所提高。
高一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导语】进⼊到⾼⼀阶段,⼤家的学习压⼒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频道为⼤家整理了《⾼⼀下册期中考试语⽂试卷》希望⼤家能谨记呦!!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都不相同的⼀组是(3分) A.百舸/坎坷古刹/刹那谄媚/落⼊陷阱 B.驽马/箭弩船棹/泥淖犄⾓/掎⾓之势 C.诳语/诓骗愀然/揪揪不啻/侘傺⽆聊 D.书籍/慰藉贻送/适宜桑梓/莘莘学⼦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3分) A.“神七”的成功发射,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泛赞誉,这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民的共同奋⽃取得的。
B.为了实现居民消费增长率⽐国内⽣产总值增长率⾼出2个百分点,国家必须实⾏切实的⿎励政策。
C.这个⼯程通过清除太湖污染严重的底泥,控制和减少内源污染,从⽽降低“湖泛”发⽣⼏率、范围和影响程度。
D.很显然,汉武帝对重要国策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西汉王朝国运的盛衰。
3.阅读下⾯⼀段⽂字,拟定⼀个新闻标题。
(不超过15个字)(4分) 新华社⽯家庄11⽉12⽇电(记者赵承李斌)12⽇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赶赴河北暴雪地区指导⼯作。
12⽇下午2时许,*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起乘坐⽕车前往最近⼏天连降暴雪的⽯家庄,在⽕车上临时召开现场办公会。
抵达⽯家庄后,*前往⽕车站候车室看望旅客,并到⽯太⾼速公路河北⼭西两省交界处看望滞留⼈员,察看雪情。
针对近期北⽅地区严重雪灾,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11⽉12⽇10时紧急启动国家三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作组赶赴灾区,协助指导地⽅开展救灾⼯作。
▲▲ 4.仿造下⾯划线的句式和修辞⽅法,另写⼀个句⼦,使之构成排⽐。
(5分) 挣扎使⼈悲苦,抗争则使⼈⾼贵。
史铁⽣挣扎在残废的绝境,但他⽤笔作为抗争的拐杖,历经坎坷,终于⾛出了死亡的*;马丁•路德•⾦挣扎在⿊暗的深海,但他⽤演讲作为抗争的武器,饱受磨难,终于迎来了⾃由平等的天空;▲ ▲ ⼆、⽂⾔⽂阅读(19分) 阅读下⾯的⽂⾔⽂,完成5~8题。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答案解析版)语文1.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横观现实有助于研究历史”错误,无中生有。
文章只在第二段引用李大钊的话“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时提到“横观现实”这一概念,“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但其中并没有提到“横观现实”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而想象力丰富与否决定了诗歌作品的质量”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单纯考察想象力是否‘丰富’,并不能决定文学作品的价值,重要的还是想象力的质量的高下”可知,想象力是否丰富不是诗歌作品价值的决定因素,想象力质量的高下影响诗歌的价值。
故选C。
3.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登太白峰》臆造人物、虚构境地,借助离奇的想象写作,属于艺术想象力。
故选C。
①用假想比附事实;②生造出所谓“隐”的人和事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文中“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
《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
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可知,“索隐派”用假想比附事实,生造出所谓“隐”的人和事来。
能够将诗性的幻想和具体生存的真实性作扭结一体的游走。
如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就是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通过丰富的想象,雕铸成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者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
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沈阳二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26届)语文试题说明:1.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2.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71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文物。
在这幅近12米的长卷中,王希孟主要运用了石青、石绿两种矿物质颜料,以细腻的工笔勾勒出连绵起伏的群山、烟波浩渺的江海、点缀其间的村舍、江中独钓的渔翁和挺拔秀丽的松竹。
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一场视听盛宴掀起了文化自信的国潮热,引发了一轮对“青绿腰”的模仿热,影响力覆盖全民。
《只此青绿》打破了赏画的平面视角,用多维的舞蹈语言和舞台空间让《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活”了起来。
青绿女子刚柔并济,舞姿翩跹,曼妙的“青绿腰”将古典式的奇幻美学呈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获得了私享画作的沉浸感。
这独特的沉浸式“赏画”方式重塑了当代观众对传统中国画的审美体验,这“复活的艺术品”成为了连接古今的时空穿梭机,让观众穿越时空与画家王希孟对话,走进王希孟的心路历程,走进北宋工匠艺人们的生活。
这种赏画经验的革新,让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一直以来,守正与创新都是古典题材舞蹈创作者们的共识。
“守正”体现在尊重历史文化传统上。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丰沛源泉。
而“创新”则是在表现形式、叙事手法、舞蹈技巧等舞蹈要素的“文化性”上进行的想象和开发。
《只此青绿》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做出了一次成功探索。
思考大众对“青绿腰”动作的模仿热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大众对传统文化表达喜爱和认同的质朴方式。
他们通过对“险峰”动作形态的模仿,再现了自己心中对于“气韵山河”的想象和价值认同。
单从舞蹈动作层面来看,“青绿腰”并不属于舞蹈中的典型技巧动作,但它却能够成为一种符号,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进入大众的认知。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共九道大题33道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
第Ⅰ卷为模块考查,第Ⅱ卷为素养考查。
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全部答案对应题号作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100分)一、基础知识与能力(共18分)1. 下列各项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迂讷nà 伺候cì 惊谔 瘦削不堪B. 迤逦yǐ 半晌xiǎng 寒喧 碎琼乱玉C 谛听dì 离间jiàn 贤惠 湛湛青天D. 驯熟xùn 祈祷qǐ 唾弃沸返盈天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 每本元杂剧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每一折由不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由各人轮流演唱。
C. 鲁迅小说代表作有《孔乙己》《祝福》等,《孔乙己》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
D. 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一车一马称“一乘”,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大国。
B. 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做“衅钟”。
C. “侍坐”,指学生或晚辈在尊长近旁陪坐。
D. “再拜”指连拜两次,是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因之以饥馑 因:接续B. 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C. 善刀而藏之 善:保管D.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官知止而神欲行 项王按剑而跽曰.。
B.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不然,籍何以至此C.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D.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若属皆且为所虏6. 下列各项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技盖至此乎B. 共其乏困C. 距关,毋内诸侯D.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7.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B.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 瞋目视项王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朝秦楚,莅中国B. 范增数目项王C. 项伯杀人,臣活之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9.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异乎三子者之撰 B. 夫晋,何厌之有 C. 夫子之谓也 D. 大王来何操.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共7小题,共18分)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人物不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A. 巧姐B. 李纨C. 妙玉D. 香菱11.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本溪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本溪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
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
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
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
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
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
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
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
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
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
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试卷(有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复习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风靡(m) 愆(qiān)期贿赂(l) 载(zi)歌载舞B. 狭隘(i) 遗(wi)施拙(zhu)劣溘(k)然长逝C. 慷慨(ki) 哺(bǔ)乳纤(qiān)细樊(fn)笼D. 踯躅 (zhzh) 譬(p)如芰(j)荷葳蕤(ru)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 婀娜磬石欲盖弥彰招骋B. 伶俜摄足否极泰来功名利禄C. 萦绕箜篌众目睽睽悲摧D. 拾辍垝垣方钠圆凿奄奄一息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主席在会上发表的不经之谈,实在让我受益匪浅。
B.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C. 我们隔壁的一家人与人交往非常慷慨,从不吝啬,被人们称为大方之家。
D. 大清朝一灭亡,那些成天只知道提着鸟笼,游手好闲的纨袴子弟也随着完蛋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日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时始料未及的。
B. 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样看法,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2019年那样的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C. 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著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D. 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对墓主所处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5.为画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接自然( )在叙事作品中,____________。
但因为自己心中积郁着浓郁、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也就自然地流向笔端。
这种渗透感情的叙述,往往比直抒胸臆更为感人、更觉真诚。
A. 或喜悦,或悲伤,或思念,或向往,或赞扬,或指责之情从作者心中冲出,一泻千里。
B. 作者往往将萦绕心头的喜怒哀乐之情,在特定的环境中酣畅淋漓地倾诉而出。
C. 或喜悦,或悲伤,或思念,或向往,或赞扬,或指责之情渗透在作者所描摹的大自然风光中。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
“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
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
2022-2023学年潍坊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潍坊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2023.04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美是园林的第一要素。
然而,构成园林美的诸因素中,最诱人入胜的,莫过于“动”了。
古词云“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是诗人对空间流动的一种切身感受;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时空在连续、变化中产生的动景。
时间和空间是共生的,所以,园林又称时空艺术。
人们在园林空间漫游,各种景物所表达的内涵,是在时间的过程中,从片段逐渐汇合成整体。
造园家通过景观的不断变化,给人以动的感知。
一座寂寂的园林,难免给人凝固、闭锁之感。
而造园家运用向上的竖线和曲线、斜线等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却能使一座小园凭添活力,寂寂成趣。
比如:一条幽静的弯弯小路,因环曲而给人以蜿蜒向前的动势;一条盘山路或一面云墙也在因跌宕起伏而蠕动;那高高的尖塔,高耸着指向苍穹,仿佛在向上升腾,就连顽石也在“动”;在山石的布局中,大的石头似有向前行走的气势,小的石头则有跟随行走的气势,所以日本造园有“逃石”、“追石”之说。
若以石叠山,又讲求上大下小,也为的是给人灵动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主体,如亭台楼阁是静止的,但通过线的方向和重心的倾向,便可以使人感到它仿佛是运动的,这就是动势。
动势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线、面、形、色彩、质感等诸因素的配置,便给人以运动感。
园林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色彩美。
而色调的运用同样体现着一种“动”:饱和色往前,含蓄色退后;明色调往前,暗色调往后;暖色调往前,冷色调退后,等等。
如塞尚所说,红与绿两种色彩中,红色往前走。
平常说的红的热闹,蓝的宁静,指的就是色调有动静之分。
这在造园家装点各种不同环境、创作植物景观时,便是不可少的艺术构思。
其中植物自身也会给人一种动态美,这种“动”则属于生命之动,是要用更长的时间去衡量。
中国园林常常以山池为构图中心,采取周边布局的形式,这是一种“群星拱月”的艺术处理,这种利用空间主体,从而产生向心的流动的方法,同样给整个园林蕴蓄了动势。
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
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高一)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茶“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却较迟。
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
《说文》:“荼,苦荼也。
”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茶经》:“茶之为饮,发之神农氏。
”《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
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
茶是我国特产,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荣誉,它和我国瓷器一样,简直可以代表中国。
我国茶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高。
在林林总总的茶叶中,不少是名气很大的,如中国十大名茶:1、杭州龙井。
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而享誉中外。
2、苏州碧螺春。
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3、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周围。
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
4、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5、六安瓜片。
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
6、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
7、白毫银针。
这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北部。
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
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
8、武夷岩茶。
产于武夷山。
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乌龙等,品质独特,茶汤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
9、安溪铁观音。
制作工艺复杂,好的铁观音,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
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10、普洱茶。
普洱属于黑茶,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昌二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刘玲玲审题人:佟成坤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①有一位资深的美国国会议员曾说,他在国会里作过无数次辩论演说,但只说服过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
这位国会议员能这样自我调侃,是因为他很明白辩论自身的局限。
②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
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
因此,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
从微博叫骂发展到约架,便是辩论越说越僵的极端表现。
③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
这是因为,辩论者知道,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者”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论理不需要以压倒对立方为目的。
④以第三者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
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
⑤然而,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
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者听众。
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各方在这么做的时候,是为了说服中立的法官或陪审员。
⑥听众是谁,这是说理首先需要确定的,因为这会影响到实际的说理策略、方式,并使得说理具有说服或宣传的不同性质,例如,20世纪60年代曾经有过一场大张旗鼓的中苏两党论战,其实双方都不是为了说服对方(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为了争取第三者的同情和支持。
然而,并没有多少国际的第三者对这种恶狠狠的论战感兴趣,因此,论战实际上是用来作为一种对内宣传的手段。
这样的争论根本不可能达成任何共识或妥协,最后定然会以争论者们相互交恶,彼此变成势不两立的仇敌而告终。
图1图尔敏论证模式分析操作图⑦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注的是那种能够达成某种共识,至少是达成某种妥协的争论。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恣意妄为B. 鸿篇巨制畏首畏尾C. 风和日丽沦为笑柄D. 面面俱到亘古不变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B. 由于连续降雨,这场运动会不得不推迟。
C.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是青少年。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增加课时。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书,尤其是《红楼梦》。
B. 我喜欢游泳,也喜欢打篮球。
C. 他昨天去了北京,今天下午回来。
D. 他平时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B. 他跑得快,像离弦的箭一样。
C.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D.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
5.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非常)有趣,读起来让人捧腹大笑。
B. (非常)喜欢音乐,他每天都会弹奏吉他。
C. (非常)努力学习,他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非常)辛苦了一整天,他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7. 下列词语中,与“浩如烟海”意思相近的是:()A. 博大精深B. 无边无际C. 高深莫测D. 漫无边际8. 下列成语中,形容事物非常多的成语是:()A. 漫天要价B. 人山人海C. 美轮美奂D. 鱼龙混杂9.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
B. 他工作认真,像蜜蜂一样勤劳。
C. 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
D. 这条河弯弯曲曲,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学习刻苦,工作认真,生活简朴。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准考证号姓名班级座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2024年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学生务必在练习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
学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学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练习卷上无效。
3.练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将练习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古时,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以太阳升落和高低来判断时间,安排生产生活。
圭表是最早的天文测量仪器之一,它是通过观测太阳投影的长短来测节气、定农时的,也可以用来测定一天当中的正午时刻。
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种计时工具叫“秤漏”。
它有一个盛满水的大桶,通过一根细管把大桶的水引入另一个小水桶中,通过称它的重量就实现了时间测量。
现在我们知道,它利用的是虹吸原理。
虹吸过程中,水流有较好的均匀性,秤漏的计时精度也就相对较高。
我们看到的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其原因是地球在自转。
天文学家使用望远镜等观星仪器,通过观测恒星,并结合地球相对稳定的自转特性,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时刻,即“世界时”,世界时的一天就是太阳两次过头顶的时间间隔。
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更精确的时钟呢?由于地球自转速率受月球等天体摄动的影响(如存在着潮汐现象),以及天文观测的技术能力限制,世界时的测量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航天技术、精密测地等需求。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实验发现,一些分子和原子内部的量子跃迁能够产生周期非常稳定的信号,非常适合时间测量,于是原子钟就成了最早应用量子力学研制的测量仪器。
为了解决天体摄动的影响,人们引入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时间尺度,叫“协调世界时”,它利用原子时的均匀性,采用原子时的“秒长”,而在“时刻”上尽量靠近世界时。
金太阳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恣意妄为纵情任性B. 震耳欲聋蹑手蹑脚破釜沉舟C. 漫不经心雕梁画栋瞬息万变D. 风驰电掣美轮美奂畸形怪状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科学家在研究量子通信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她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才去学校上课。
D. 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落叶纷飞,犹如金黄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B. 他的笑容如同阳光般灿烂。
C. 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
D.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震得我们耳朵嗡嗡作响。
4. 下列词语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形容心情舒畅,无忧无虑。
B. 奋不顾身:形容为了某个目标勇往直前,不顾一切。
C. 风华绝代:形容人容貌美丽,才华横溢。
D. 恍若隔世: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感觉像是过了一辈子。
5.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落花时节又逢君,病树前头万木春。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6. 下列词语中,形近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意气风发意欲未尽意兴阑珊B. 畸形怪状畸形病态畸形发展C. 翻天覆地翻箱倒柜翻山越岭D. 畸形发展畸形病态畸形怪状7.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 我对他的关心,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B. 他工作非常努力,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为了完成作业,他熬夜到深夜。
D. 她因为生病,所以不能参加这次比赛。
8. 下列诗句中,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诗是()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高中语文】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试卷(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一切都要建立在“实证”之上。
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
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
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
” 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
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
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
”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
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
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
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
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玄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盖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仅同而可相通”。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
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邳遇黄石公等,就具有艺术想象的意味。
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民族要振兴,教育必先行。
我们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从整体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长树先长根,立人先立德”,没有德,再有才华也无济于事。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重地,要始终把立德放在第一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用科学理论铸魂育人,以时代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引路人,教书先教人,育人先育己,以高尚的品格、文明健康的举止,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以正能量的热度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以报国之心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学生成长打好精神底色。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水平。
2023年,我国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
持续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加快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必须用好改革创新这一招,深化教育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启发式教育,增加吸引力、趣味性,不断在特色上实现新的突破,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加快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B. 蹉跎(cuō)C. 踌躇(chóu)D. 箴言(zhēn)答案:D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取消了。
C. 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延误了。
D. 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取消了。
答案:D4-10. (类似题目,每题3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答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 鲁迅的《呐喊》中,有一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阿Q,这篇小说的标题是《________》。
答案:阿Q正传3.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名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________。
答案:唐代4-10. (类似题目,每空2分)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5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分析)2.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概括)3.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请列举至少两个例子。
(10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列举并分析)四、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5分)答案:(根据文言文内容解释)2. 翻译下列句子。
(5分)答案:(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文章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根据文言文内容分析)五、作文(共15分)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我眼中的高中生活》要求:1. 真实反映自己的高中生活体验和感受;2. 可以结合个人经历,展开合理想象;3.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想要学习好语文,不止要背诵好要动起手来多做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高一语文,有时间的就来多参考吧表达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伛(yǔ)偻媲美(pì) 烙印(luò) 飞流急湍(tuān)B.广狭(xiá) 威慑(shè) 筛选(shāi) 鲜为人知(xiān)C.刮垢(ɡòu) 蜕除(tuì) 得逞(chěnɡ) 残羹冷炙(zhì)D.钳制(qián) 咀嚼(jiáo) 攻讦(jié) 贬褒不一(bāo)2.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鲁迅作品之所以能够穿越时代、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在于它对旧中国社会群体的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可谓独具只眼。
比如,《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不仅在于它对几千年积淀的国民性的分析入木三分,更在于历经蹉跎岁月之后,它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一点也没有减退,反而日显其尖锐。
A.坚不可摧B.独具只眼C.入木三分D.蹉跎岁月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纾:解除②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悲:同情B.①敛赀财以送其行敛:征收赋税②而又有剪发杜门杜:闭、塞C.①将崇极天之峻崇:推崇②情不胜其欲胜:禁得住D.①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隙②披帷西向立披:分开,掀开4.教育部2013年8月22日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
下面是部分朋友对“史上最严”的减负新规的评论,请你针对网友的评论,提炼出“减负”效果不理想的四条原因。
要求语言准确、简明,每条不超过10个字。
(4分)@“踏雪寻镅75”:减负新规没有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首要原因是我国庞大人口基数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以及压力带来的社会焦虑与急功近利心态,这个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考试说明:1.本试卷考查范围为高中语文必修③的内容,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将第ⅠⅡ卷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选择答案一律用2B铅笔填涂。
3. 命题人:高燕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chì)惫.懒(bèi)讪.讪(shà)扪参.历井(shēn)B.錾.银(zàn)两靥.(yàn)桌帏.(wéi)拗.他不过(niù)C.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鸡豚狗彘.(zhì)D.庠.序(xiáng)洿.池(kuà)贾.人(gǔ)间.或一轮(jiàn)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在谈诗歌创作时说:“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与元九书》)。
B.李白与杜甫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绝,一个情深意永。
C.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 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D.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给海明威的颁奖词中指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独特的叙事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一是....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还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B.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C.本来雌凤蝶生了很多的后代。
可是这些后代,能够长大的却如数家珍....。
D.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这样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遭到破坏竟无人问津....?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
B.蔡校长说:“李虎对张林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我相信他们会处理好这件事。
”C.“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D.这个结论即使很有依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相当完善的构造、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人”。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D.短篇小说的艺术表现特点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二、文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君子生非异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赢粮而景从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用.心一也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矣..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必有师⑥非吾所谓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⑥⑦D.④⑤⑧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填然鼓.之9.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而耻学于师C.申之以孝悌之义D.师不必贤于弟子10.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D.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三、课内小说、科普文、古诗文理解分析与鉴赏(每题3分,共30分)阅读《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的两首词《西江月》,回答11~12题。
(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遇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比儿形状!”11.这两首词用到的修辞和艺术表现手法有哪些,选出正确的一项()A.对偶借喻引用 B.似贬实褒对偶比拟C.夸张比拟比喻 D.似贬实褒对偶借代12.对“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 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13.结合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节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
B.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海明威所提倡的“硬汉精神”,即“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C.老人之所以失败,有两个原因:一是走得太远,二是孤军奋战。
D.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和自然力量,但老人捍卫了“人的灵魂与尊严”。
14.在《动物游戏之谜》中关于“演习说”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幼年黑猩猩用牙齿嚼烂树叶汲取手掌中的水。
B.动物们利用追逐、躲藏、搏斗等行为来熟悉未来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C.成年黑猩猩在干旱季节用嚼烂的树叶取树洞中的水解渴。
D.“演习说”似乎并不符合生物世界的一条普遍规律,即尽可能节省能量。
15.对白居易的《琵琶行》描摹琵琶曲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
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强调了弹者和听者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16. 下面是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了各处山水特点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17.对李商隐的《马嵬(其二)》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夹叙夹议。
叙,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议,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中“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C.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
从章法上说,是对前文的总结;从艺术构思上说,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联想。
D.本诗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
既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暗含指责,又对玄宗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0题。
《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8.文中划破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A.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B.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C.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D.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B.韩愈字退之,河南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著作。
《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
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D.巫医: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所以古代的巫和医分别指巫师和医生;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百工:指各种工匠。
20.对这篇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