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基础预算研究文献简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基础预算研究文献简述

[提要]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到近期作业基础预算的主要研究文献,对国内外作业基础预算理论研究成果和国内部分行业的运用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同时论述现阶段作业基础预算实施上所遇到的瓶颈,以期就作业基础预算对企业的预算管理产生影响和问题的理论研究进行思想脉络梳理和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关键词:预算管理;作业基础预算;文献综述

一、引言

预算管理以其具有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与绩效评价等功能,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预算管理越来越重视,如何制定并实施高效的预算管理成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作业基础预算ABB是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预算管理当中,根据企业战略和市场需求,基于运营单位所提供的“作业”量确定所需的资源数量。作业基础预算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制定预算,而是各个部门根据生产产品的作业中心确定资源耗用量,同时根据企业战略和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方法。国外研究发现,自卡普兰提出作业基础预算理论以来就受到了业内高度重视。他被认为是打破传统预算瓶颈,将预算提高到企业战略高度的重要理论。目前,不少西方企业已经有效地实施了作业基础预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我国对于作业基础预算理论研究呈现日益繁荣的局面,并逐步运用于实践,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二、国外关于作业基础预算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作业基础预算研究是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提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卡普兰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BC),随后将作业成本法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形成作业基础预算,相比传统预算在预算效率和预算花费上有了大幅提高。实施采纳作业成本管理的企业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11%(1991),上升到中期的49%(1996),目前评定并采用作业成本管理的企业比例已经超过70%,这些企业将作业成本管理用于作业预算和作业分析等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证研究表明,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有45%把作业成本法纳入到预算。国外关于作业预算管理研究的情况如下:

罗宾·库柏和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1988年开始,在《成本管理》、《哈佛商业评论》等杂志,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论文和著作,提出和发展作业成本计算与分配、作业管理、作业预算等概念,引起工业企业成本计算与应用的变革。

Michael Morrow和Tim Connolly(1991)认为,作业基础预算能够确保经理在决策的制定过程中更好地领会成本动因和资源消耗量,而这恰恰是传统预算系统所无法实现的。企业开发作业预算时,以下工作至关重要:①确定必需的作业活动;②作业活动的效率、质量以及标准如何;③完成每项作业需要的资源;④作业动因;⑤基本目标改变对作业资源的影响等。

James A.Brimson and Robin Fraser(1991)在《The Key Feature of ABB》一书中希望作为传统预算改进模式的ABB能够更好地符合价值管理的要求。从理论上说,作业基础预算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加强了战略规划和预算之间的关联。James A.Brimson和John Antos(1999)指出:传统预算关注于资源的投入而非其与产出或者顾客需求之关联、依据过去的财务结果而少与未来作业相连接、不能识别或揭示价值低下之原因和持续改进之关键反而隐藏着一定浪费和无效,因此它既不利于理解价值的驱动因素,也不利于价值差异原因的分析,因而无法有效支持价值创造。

Billy、Mason(1996)探讨了利用ABC技术系统模拟准确的成本追踪,用成本管理系统分析和评价业绩,并最终形成作业预算。

Hansen、Otley、Van der Stede(2003)指出CAM-I设计的闭环模型使作业基础预算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迅速的调整,因为运营循环可为财务循环提供众多更切合实际的可供选择的参数,如需求量、资源产能、资源消耗率和作业消耗率等;ABB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则是更好地支持企业的运营管理。同时,与传统预算的垂直命令组织体系不同,作业基础预算强化的是水平方向的企业组织流程观,这种横向的组织结构既有利于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符合企业价值链的要求,因此ABB更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促使组织将注意力置于价值创造之上。

Jon M.Shane(2005)认为作业预算流行的原因是因为它将费用与作业联系起来,使管理者理解全部成本在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分配,建立了工作量和成本之间的联系。它详细地论述了工作量分析的内容,包括数据采集、时间分布、外部压力以及管理者和员工的状况等因素对预算的影响。

Don R·Hansen和Maryanne M.Mowen(2007)提出了作业业绩评价的三个方面:效率、质量、时间,其中增值和非增值成本报告、成本趋势报告、作业弹性预算法、生命周期成本预算法等都属于作业效率财务性指标,机制、持有存货、单位产品缺陷数、可靠性等属于作业效率的非财务性指标。

三、国内关于作业基础预算研究综述

我国关于作业基础预算的研究从一开始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到21世纪初以欧佩玉、王平心为首的对于作业成本法和作业基础预算理论研究达到了高潮,为具体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近些年,作业基础预算的研究逐渐由理论研究扩展到行业实践方向,不少大型企业开始推行和使用作业基础预算,他们都具有前期投资大,间接费用高而直接人工、材料占比小等特点。所以,通过作业中心的划分,

使资源有效配置能够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节省成本。

(一)理论方面。王平心(1999)提出作业管理是把管理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的一种新的管理观念。它尽可能消除“无效作业”,改进“低效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最终增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