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1.先秦时期: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创作集合,包括《风》、《雅》、《颂》等三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和源头。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集合,以辞章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被称为《论语》,内容主要是经典言论和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镜鉴之作。

2.魏晋南北朝时期:

-《世说新语》是唐·刘义庆编纂的散文,以短篇记事形式描写魏晋时期的文化名流和事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青年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表达了对乱世的失望与对宁静农村生活的向往。

3.唐宋时期:

-唐代的诗歌达到了巅峰,唐诗流派主要有初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其中,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两位杰出的女才子,她们的诗歌以清新、细腻的表达著称。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描写了贾宝玉一家的兴衰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4.宋元明清时期:

-宋代诗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多样丰富,从山水田园到政治理念皆有涵盖。

-元曲是元代的戏剧形式,以《西华山》、《窦娥冤》等著名作品闻名于世。

-明代诗人杨雄和吴兆兰在女才子的传统上成为前人后辈的典范,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坠》是杨雄的代表作。

另外,为了探究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流派:如唐代的豪放派、婉约派,宋代的词派,元代的辽东派等。

-诗体:主要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词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

1.先秦文学:包括诗经、楚辞、《论语》等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

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2.唐宋文学:唐朝和宋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杰

出的文学作品,如《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3.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小说,被称为四大名著,影响深远。

4.元曲: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杂剧为代表,如

《西华山》、《汉宫秋》等。

5.宋词:宋代是中国古代词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词人,如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感情和艺术性。

6.典故: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使用典故来表达意思,如《孟母三迁》、《管鲍之交》等。

7.语言风格:中国古代文学注重辞章饱满、音韵优美,常使用比喻、

夸张等修辞手法。

8.唐诗盛行:唐代的诗歌流派繁多,有李白的豪放派、杜甫的现实派、白居易的婉约派等。

9.玄言体文学:玄言体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写作风格,注重言之凿凿,

反映了当时思想和社会风气。

10.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的重要部分,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1.闺秀文学:古代闺秀生活空间狭小,因此闺秀文学以婉约为主,

反映了女性内心世界和情感。

12.佛教文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佛教文学的发展,如《法华经》等经典作品。

13.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丰富多彩,如《山海经》、《封神

演义》等。

14.游记和笔记:古代文人常常以游记和笔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见闻,如《纪游九天》、《牡丹亭记》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划分时间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划分时间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划分时间

《中国(古代)文学史》高教版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代时期:诗。

(6)宋代时期:词。

(7)元代时期:曲。

(8)明清时期: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场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门、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硕。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矢汉卿、郑光祖、白朴 ' 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的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代表作品有《诗经》。这段时期的文学以歌颂王室、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题,形式简练,言简意赅。

2.唐诗盛世: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品有王维的

《山居秋暝》、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唐诗以儿女情长、山水田园、仕途沧桑等为题材,以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著称。

3.宋词的兴盛: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高峰时期,代表作品有

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水调歌头》等。宋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情感真挚细腻,意境优美。

4.元曲的创作:元代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关汉卿

的《窦娥冤》、白朴的《西华山》等。元曲以独特的曲调和丰富的表演形

式著称,既有悲剧的《窦娥冤》,也有喜剧的《西华山》。

5.明代小说的发展:明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发展时期,代表作品

有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明代小说以描写现实

生活为主题,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6.清代文学的变革:清代文学虽然受到了严格的思想控制,但也出现

了一批重要的作品,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

清代文学更加注重心理描写和社会批判,形式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革。

7.诗词曲赋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有诗和曲,还有词和赋等多种

文学形式。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规整,音韵优美;曲是中国古代的

戏曲剧本,以片段化的表演形式著称;词是与曲相辅相成的短小抒情诗,

以婉约的风格和深刻的感情描写著称;赋是一种辞章体文学形式,追求辞

章华丽,意境丰富。

8.文学批评理论的形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有“文心雕龙”、“唐宋文学批评理论”等,这些批评理论对后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先秦文学

1.绪论

●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的形态

●作者的流变

●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

2.上古神话

●神话定义《山海经》

●神话分类

●民族精神

●思维特征

●神话历史化

●对后世文学影响

3.诗经

●名词解释:风雅颂,三家诗词

●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婚姻爱情

●现实精神

●艺术特点赋比兴,四言为主,语言生动

●地位影响

4.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甲骨卜辞铜器铭文

●尚书春秋春秋笔法

●左传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的艺术特色

●感情色彩

●叙事手法

●描写人物

●言近旨远

●国语文学特色

●战国策文学成就

●对后世文学影响

5.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论语老子孟子

●墨子庄子过渡

●荀子韩非子成熟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论辩缜密

●气势浩然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寓言为主(三言:寓言,重言,卮言)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形象诙诡

●语言诗意

●后世影响传统文化源泉,散文创作典范,语言艺术成功

6.屈原与楚辞

●文化政治背景

●楚辞离骚艺术成就

●屈原其他作品九歌天问等

●楚辞流变,后世影响

(二)秦汉文学

1.绪论

●汉代作家群体生成

●汉代文学基本态势

●文学经学双向互动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和分期

2.秦及西汉散文

●吕氏春秋

●李斯《谏逐客书》

●贾谊《过秦论》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3.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骚体赋及“九体”

●枚乘和“七体” 梁园文人群体

●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艺术特色

●扬雄四赋

●西汉其他赋家

4.司马迁与《史记》

●发愤著书说与《史记》“三家注”

●史记的叙事艺术

●沟连天人贯通古今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学史知识点

1、中国文学史分期:三古七段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2.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的背景说明:

上古期背景:

〔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

〔2〕中国文学的思想根底也是孕育于上古期.

〔3〕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经形成了.

〔4〕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

体和接受对象,文学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根本

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

中古期背景:〔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

明朝中叶为止)

为什么将魏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端, 并将魏晋到明中叶这样长的时间划为一个中古期(中国文学所有的因素都在这个时期具备了,而且成熟了):

(1)这时期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过程.

(2)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古奥转向浅近.

(3)这是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

(4)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在唐代臻于成熟.

白话小说在宋元两代已经相当繁荣.

(5)文学传媒出现了印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各种新的形式.

(6)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包括了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 近古期背景:(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

一、总论:

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

1、综述:

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

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

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

较丰富。

4、尚书: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

●春秋: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

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

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1.曹操字孟德诗歌特色:对乐府旧题的改造,悲凉慷慨、刚健有力,古朴、率真散

文与诗歌“去骈化”改造文章的祖师

2.汉末实录: 《薤露行》《蒿里行》

3.《观沧海》可说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4.曹丕字子桓(魏文帝)诗歌风格:细腻缠绵、清新流丽题材:1.军事征伐《至

广陵于马上作》2.游宴诗《芙蓉池作》3.游子思妇诗《杂诗》游子,《燕歌行》是思妇诗代表,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

5.《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又

含生命流逝与建功立业之深沉感慨

6.曹植字子建(陈思王)前期:(贵公子生活)1.游宴诗、建功立业诗《白马篇》

2.抒发个人理想怀抱

3.反映社会现实《送应氏》后期: 1.悲愤与壮志难酬《杂诗》

2.抒发痛苦和不幸《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七步诗》

3.游仙诗和情诗《七哀诗》

《美女篇》《弃妇篇》抒情小赋《洛神赋》

7.诗歌特色:乐府形式(第一个使乐府诗文人化)、词采华茂、工于起调(少平铺直叙,

结构精巧)、善用比喻

8.文学成就:他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他真正实现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五言诗的

转变;代表建安风骨的最高成就以及此后五言诗的发展趋势

9.“建安七子”: 孔融(文举)、王粲(仲宣)、刘桢(公干)、陈琳(孔璋)、阮瑀(元瑜)、

徐干(伟长)、应玚(徳瑾)

10.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怜、王戎、阮咸

11.阮籍:五言《咏怀诗》是政治抒情组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咏史

12.嵇康:《幽愤诗》他好玄学、尚老庄

13.太康文学特点:繁缛、华丽词藻、描写繁复、句式骈偶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丰富多样的变革。从古代神话传说、诗歌、散文到小说,中国古代文学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文学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孕育于早期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被视为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如《山海经》、《史记》中的前秦法家学派创始人李斯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乃至故事情节,成为后来文学作品的重要素材。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诗歌作品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中,代表作为《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地区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以描写当时社会风貌、家族典礼为主题。其中的《离骚》、《蒲汀》等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独特性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散文的发展。先秦时期,散文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文化、修身养性等方面。其中,鲁迅所倡导的"白话文运动"为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古代文化名家如庄子、韩非、吕氏春秋等人的散文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前206年-220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汉朝时期,文人墨客追求儒家思想的精髓,使文化繁荣一时。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像司马相如、刘向、班固等文学巨匠。他们的作品基本上保存下来,成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在汉代,乐府民歌也迎来了较为繁盛的时期。乐府民歌作为一种表现民间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形式,为后来音乐以及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点,古代文人主要以诗歌

和骈文为主要形式。《诗经》是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它由300多首民歌

组成。《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以抒发痛苦和思念为主题。《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诞生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流派,如乐府诗、陶

渊明的田园诗和琴谱诗。乐府诗是一种流行的民间诗歌,描述了战争、恋

爱和社会问题。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描绘自然和田园生活为主题,具有深厚

的人文关怀。琴谱诗是以琴谱形式写成的诗歌,通过琴曲传达情感和思想。

3.唐代文学:唐朝文学素有“盛唐”之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

峰时期。唐代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坊间流传的古代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杜甫是“诗圣”之称,他的诗歌着重抒发社会不公和个人

苦难。李白则以其豪迈的风格和奇特的想象力而闻名。白居易则以写人、

风景和感情为主题,他的诗歌通俗易懂。

4.宋代文学:宋代文学以散文和词为主要形式。宋代散文注重语言的

优美和思想内容的深度。陈亮、苏轼、欧阳修都是杰出的散文家。宋代词

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短小精练的形式表达丰富的情感。李

清照是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描绘了她个人的苦闷和对逝去的青

春的思念。

5.元代文学:元代文学以戏剧为主要形式,被称为“元曲”。元曲包

括才子佳人、历史剧和民间故事,在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实甫

和关汉卿是元代最重要的戏剧作家,他们的作品被后世奉为经典。

6.明代文学:明代文学以小说为主要形式,小说成为大众文学的代表。《水浒传》描绘了宋朝波澜壮阔的江湖故事,《西游记》则揭示了佛教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袁世硕陈文新第2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袁世硕陈文新第2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袁世硕陈文新第2版

引言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风格独特,影响深远。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中国古代文

学的历史脉络、主要流派、经典作品及其历史影响,为读者呈现一

幅全面、立体的中国古代文学画卷。

第一章: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主要包括诗经、楚辞、诸子

百家等作品。

1.1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305篇诗歌,分

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反映了当

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2 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的总称,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楚辞风格独特,情感丰富,想象奇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3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各种哲学思想的集合,其中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墨子》、《韩非子》等,对后世文学、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章:汉代文学

汉代文学以辞赋、散文、诗歌为主要形式,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2.1 辞赋

辞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以司马相如、扬雄等人为代表。辞赋以华丽辞藻、严谨结构、铺陈叙事为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矛盾。

2.2 散文

汉代散文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代表,散文风格严谨、叙事详实,对后世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3 诗歌

汉代诗歌以《乐府诗集》为代表,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三章:唐代文学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以诗歌、散文、辞赋为主要形式。

3.1 诗歌

唐代诗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袁世硕陈文新第2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袁世硕陈文新第2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袁世硕陈文新第2版

简介

本文档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内容总结,基于袁世硕和陈文

新合著的第2版。文学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

古代文学史,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文学的起源

中国古代文学可以追溯到约3000年前的商朝时期。最早的文

学作品是出土的甲骨文,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生活。随

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文学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体裁。

文学流派和体裁

古代文学可以分为诗、散文、小说和戏剧等不同的流派和体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代诗歌。古代诗歌主要以五言古诗和七言

古诗为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另外,散文也是古代文学的

重要形式,主要包括古文和骈文。小说和戏剧则在后期逐渐兴起,

并成为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史的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

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这些阶段包括先秦文学、汉朝文学、魏晋南

北朝文学、唐朝文学、宋朝文学和明清文学等。每个阶段都有不同

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文学史的价值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

和生活方式。古代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

美追求和文化传承。

结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古

代文学作品和其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思

想和文化。袁世硕和陈文新合著的第2版《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

本值得推荐的参考书籍,它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重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1.文学的起源:劳动说,游戏说,宗教说

2.没有文字的传说文学:原始歌谣,古代神话{远古歌谣he 神话,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字}

3.远古歌谣:诗乐舞三位一体

4.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夏商时代he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着《》有受教育的权力,文化为贵族所垄断。随着贵族阶段的衰落,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生,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式的手里。

5.先秦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夏商:巫史文化

西周春秋:礼乐文化

战国:多种文化同时兴起

6.诸子十家: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阴阳家,墨,道,儒,名,法等六家。西汉末,刘歆与于六家之外增

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

第一章上古神话

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对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学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具有的特征:现实性,幻想性,不自觉性(神话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如西游记不是神话,它是作者自觉地创造,是神魔小说

2.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的不同

中国神话记载零散,记载在不同的书籍上;西方神话有固定的故事集

3.《山海经》最具有神话价值的著作,《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其内容驳杂,出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有地理,历史,医学等方面的资料。

4.上古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

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

洪水神话:鲧禹治水

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

5.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②具体,形象

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pdf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pdf

晚唐诗歌与五代词坛
要点一
晚唐诗歌的衰落与五 代词坛的兴起
晚唐时期,诗歌创作逐渐走向衰落, 而五代词坛却悄然兴起。温庭筠、韦 庄等词人的出现,标志着五代词坛的 正式形成。他们的词作以婉约柔美、 含蓄蕴藉为主要特色,为后世词坛树 立了典范。
要点二
五代词坛的发展与变 革
五代词坛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革创新 。出现了以李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词 人,他们的词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 现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五代 词坛也开始尝试将词与音乐相结合, 推动了词的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新乐府运动在中唐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矛盾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 以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揭示了中唐社会的种种弊端。
对古代诗歌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中唐诗歌在继承古代诗歌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如对古代典籍的重新诠释、对古代诗歌意象的深入 挖掘等,都体现了中唐诗歌对古代诗歌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pdf
目录
• 绪论 • 先秦文学 • 秦汉文学 • 魏晋南北朝文学 • 隋唐五代文学 • 宋元文学
01
绪论
Chapter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定义与范围
定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及其 内在规律的学科,涵盖从先秦到清末的漫长历史时 期。

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进行概述

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进行概述

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进行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贯穿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涵盖了诸多不同体裁、流派和风格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或高亢激情、或含蓄深邃、或浪漫柔美,极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下文将从两个角度,即时间和类型,来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时间概述

1. 先秦文学

先秦时期,诗经是最早的文化遗产,也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周代各地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和政治态度,因为其峭拔高远的文学价值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 隋唐文学

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诗是其代表作,它从初唐到盛唐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唐诗的发展和变化。骈文是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有长、短两种类型,以其雄浑豪放、铺陈华美和气势恢宏的风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让人振奋的骊山唳鹤之声”。

3. 宋元明清文学

宋、元、明、清时期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时期。宋代文学的代表有词、散文和小说,其中《红楼梦》、《水浒传》等的出现,不仅在文

学上有了突破,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明代小说的

发展是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大成就,它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三

国演义》等,以其叙事生动、情节曲折、价值观深刻的特点,极大地

拓展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形式和内涵。

二、类型概述

1. 诗歌

中国诗歌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简洁的语

言和深刻的哲理深受世人喜爱。其代表作有《离骚》、《长恨歌》、《静夜思》等。

2. 散文

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历程也极其丰

富多彩。唐代的《韩非子》、宋代的《枕中记》、明代的《醒世恒言》等散文名篇,无不体现出散文的独特风骨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

(上古——公元前221年)

概说

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是非常长远的。据文献记载,大概到了传说的五帝时代,可能已经进入氏族社会后期。我国儒家所乐道的尧舜禅让,天下为公,大概就是氏族部落会议以及氏族长和部落酋长推选制的反映。那时的社会没有阶级,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儒家经典著作中曾称赞它为理想的“大同”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少数人占有了生产资料,人类开始出现了阶级,社会更有了保护私有制的措施,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国家组织也逐渐形成。我国古代文献多有夏禹“家天下”的传说,认为是“小康”时代的开始。按照这个传说看来,夏代可能就是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的起点。但即使如此,只能看作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推移的过渡状态,真正的奴隶制社会是到了殷商时代才完成的,这有许多文献及地下发掘材料可以确切证明。后来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起了变化,奴隶社会才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化。这个转化的完成约在春秋战国之交。及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于是我国封建社会制度由完成走向巩固。

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也是非常长远的。从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看,生产工具已相当进步,且有红色陶器,其时代约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左右,我们一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比“仰韶文化”稍晚、其时代约在公元前四千多年的又有“龙

山文化”,这是山东济南的龙山镇发现的。其文化遗存有精致的黑色陶器、卜骨等。这些考古学上的材料,使我们看到远古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缩影。

从野蛮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文字的发明创造。文字的发生一般是在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候。我国何时开始有文字,现在还不能断言,但自从甲骨卜辞的发现,证明至迟在殷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已有初步的定型文字,同时也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标志着我国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文字的应用渐渐推广,史前时期流传的原始人民的口头创作如诗歌、神话故事等,有不少被记录下来,使我们得以从文献中窥见上古文化的一斑和文学艺术的萌芽。

但文学艺术并非起于有了文字之后,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学艺术早已产生。上古时代文学的具体情况不能知道,所可推测的就是上古文学同现实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相联系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还不难推测:由于上古时代人们的群居生活和集体劳动,决定它的文学艺术活动一般是集体的;又由于那时候既没有文字,也没有社会分工,文学就只有口头创作,没有书面创作;只有文学和其他艺术如诗歌和音乐、舞蹈那样互相结合的形式,没有单纯的文学作品独立存在。所有这些集体性的口头创作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相伴随的现象,都是上古文学的特点。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通过人们头脑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又是阶级意识形态的形象的表现,它不可能超阶级而存在。但上古时代的社会还

未分裂为两个对抗性阶级,所以那时的文学艺术没有阶级性。到了阶级社会形成以后,一切文学艺术就不可能不打下阶级的烙印,同时也揭开了两种文化斗争的序幕。

夏代有无文字,不得而知。文献所载有关夏代的历史多属传说性质,其诗歌、谣谚和散文可靠的也很少。但其中如“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样的词句反映了尖锐的阶级斗争,即奴隶坚决反抗奴隶主的斗争,相传为夏桀时人民大众的呼声,却是比较可信的。(此据《尚书?汤誓》引,与《孟子》、《史记》稍异。俞樾谓二句是韵语,疑为夏民歌谣。) 殷的先世本是游牧部族,向无定居生活。成汤以前就迁徙过八次,成汤至盘庚,又迁都五次。那时牧畜业异常发达,从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到祭祀时大量用牲的现象。中叶后由牧畜进入农业生产。《尚书?盘庚》屡次提到农事;甲骨文中有“禾”、“黍”、“稻”、“麦”、稷”、“粟”等字,证明殷代确有很多种类的农产品。由牧畜发展到农业生产是很自然的。游牧过程中,既易发现农作物,又能驯服牛马。文献中常有殷的先公服牛乘马的记载,不难设想,役使牲畜减轻人力,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关键。

殷代的主要生产者都是奴隶。甲骨文中有“奴”、“仆”、“臣”、“妾”、“臧”、“奚”等字,都是奴隶的名称。为了防止奴隶的怠工,镇压奴隶的反抗,统治者制定极为严酷的刑法来管制他们,所谓“商有乱政而作汤型”(《左传》昭公六年),其目的就是为此。据《韩非子?七术》,“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这固然表现统治者的残酷,同时也反映了那时奴隶和奴隶主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斗争。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手工业和文化艺术都有很大的进步。就拿工艺来说,殷代青铜器中有各种各样的祭器、食器和兵器,有的上面还有铭文。近年出土的“司母戊鼎”重一千七百市斤,花纹精美,可见殷代的冶炼工业技术已达到高度的成就。而那时奴隶主贵族为了祭祀和享乐,音乐歌舞也极为发达。文献所载汤时的乐歌乐舞如“大氵蒦”、“晨露”、“九招”、“六列”、“桑林”之类,或不可信。但“恒舞于宫,酣歌于室”的“巫风”早已普遍流行,以至悬为禁令(见《墨子?非乐》。“酣歌于室”四字据晚出古文《尚书?伊训》补。)。直至殷末纣王之时,还使乐师作新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周武王数其罪状,斥为“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史记?殷、周本纪》)。这些都证明殷代的音乐歌舞是十分发达的。不难想象,在此种情况下,必有不少诗歌配合演唱,但因年代久远,没有流传下来。

殷代宗教迷信之风最盛,鬼神权威至高无上。国王事无大小,必须请示鬼神,预测吉凶祸福,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从事这方面活动的有两种专职人员,那就是巫和史。他们通过卜筮方法代表鬼神发言,凡繇兆、祝辞、神告、占卜的记录以及国王的讲话等,无不写成书面语言,或刻于甲骨,或书于典册,这些就是殷墟中的甲骨卜辞,《周易》中的卦、爻辞,《尚书》中的殷商文告等。

巫史在当时都是为迷信服务的,巫能歌舞娱神,史掌文字记录,他们对后来的诗歌、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周的祖先本是很早就散居在我国陕西泾、渭流域的一个部族。它最初的根据地是邰(今陕西武功),传到公刘时,人口渐渐繁衍,于是南渡

渭水,北至于豳(今陕西橡邑)。这时周部族虽然一面仍在迁徙,一面已有定居,似乎正处在由游牧生活过渡到初期农业阶段。到了古公亶父的时候,为另一部族所逼,不得已放弃豳地,翻过梁山,迁到歧山下(今陕西歧山一带)居住。他们在迁徙中发现一块肥沃的土地,名曰周原,是一个理想的庄稼地,就在这里建起城邑和房屋来,督率人民继续生产,奠定了一定的农业基础。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迅速地充实和加强了周部族的力量,到了殷末,逐渐沿着黄河向东扩张,成为威胁殷国的劲敌。文王时,黄河西岸一带的部族都归他控制,于是自歧迁都于丰(今陕西雩阝县),势力日益强大,不到十几年,文王之子武王遂一举灭殷,建立一个版图更大的王国,这是公元前十二世纪初期的事。

武王死,子成王继立,年幼,武王弟周公摄政,平管蔡之乱,征伐奄国,镇压了殷人及其旧属的反抗。并制礼作乐,大兴文教,配合统治,使王朝政权日益巩固,为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础。大概周初鉴于殷纣的灭亡,对待奴隶稍宽,组织他们从事耕种,积极生产,因此人民生活比较好转,社会秩序相当安定,这是成康年代获致短期太平的主要原因。懿王以后,周室渐衰,外患渐起。传至厉王,贪财暴虐,禁止诽谤,被国人驱逐。宣王时,南征北伐,东平淮徐,号称中兴。及幽王立,荒淫错暴更甚于厉王,人民怨恨,贵族离心,后竟为犬戎所杀,西周遂亡。

周既灭殷,政治经济等方面多所改革。从武王起,即分封宗室和功臣,立五等爵位,先后受封列为诸侯者,兄弟、同姓和异姓凡数十人,对保卫王室有很大作用。其后屡有封建,除土地外,还分给一部分劳动力,其实就是奴隶,帮助他们生产。例如分鲁公以殷民六族,分康叔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