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传统乐器、传统戏剧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1.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中国传统乐器:古筝、二胡等。
3.中国传统戏剧:京剧、评剧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和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特点。
2.难点:学习和演奏传统乐器。
四、教学准备
1.幻灯片或教学PPT。
2.传统乐器示范视频或录音。
3.相关传统戏剧的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1.利用幻灯片或教学PPT,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
2.分别介绍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重要活动。
3.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于这些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4.布置作业: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写一篇作文介绍该节日的来历和庆祝活动。
第二课时:学习中国传统乐器
1.向学生展示古筝和二胡的图片,并简要介绍这两种传统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2.播放传统乐器的演奏示范视频或录音,让学生感受传统乐器的美妙音色。
3.分组演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给定时间内自由使用一些简单乐器或众声合唱,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4.引导学生讨论各种传统乐器的不同之处,并鼓励学生尝试学习和演奏
其中一种传统乐器。
第三课时:探索中国传统戏剧
1.以京剧和评剧为例,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播放相关传统戏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
山东大学版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挽歌,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用这样的句式来写首小诗。
2、古代人奉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认为这处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和组内评价。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买椟还珠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买椟还珠》的原文及译文。
山大版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最为突出,发源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石。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2、读读方框中的文字,从中受教育。
五、成长阶梯。
填写好三个项目。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塞翁失马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塞翁失马》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五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2019山东大学出版社)
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象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的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口述大概)
3、管仲,春秋初齐国人。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期的政治家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管仲被后世认为是法家的创始人,,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也以管仲、乐毅自比,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孔子称管仲以“仁”,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学生读屏幕)
4、鲍叔牙(?-前644)春秋时齐国政治家,颍上(今安徽)人,亦称“鲍叔”“鲍子”,以善于知人著称,相传为夏禹后人,杞国(春秋中期在山东新泰)公子敬叔之子,敬叔仕齐,采邑于鲍,故为鲍氏。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如此优秀的管仲除了它自身的优秀资质和禀赋外还有什么原因促成了他的成功呢?下面我们来走进文本,走进这段千古传颂的友谊。
三、通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
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大屏幕展示难读的字)
齐读一遍。
投影:挑取知识点检查
语言积累
常见实词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侍奉(动词)分财利多自
与给(动词)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游,来往(动词)管仲贫困,常欺鲍
叔欺骗(动词)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全册
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声佳境”“艺术乐园”。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人物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名胜游踪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艺术乐园不如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最新五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大学出版社2019)
第一单元友善知道
经典驿站
第一课择善而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亲近和陸,是一种心存善意而外显友好的人格状态。
2、让学生明白友善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亲近和陸,是一种心存善意而外显友好的人格状态。
教学过程:
一、教材引入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改编和实施意义。
2、本单元内容的引入和编排意义。
根据第一单元编排序言去讲和引入。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理解选文的含义。
(1)、学生自读《论语・颜渊》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①美:好事。②恶(e):坏事
生:君子乐于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学生自读《孟子·滕文公上》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孟子·滕文公上》
守:看守、瞭望,这里指应对来犯之敌或意外的灾祸。
生:人们平时交往要互相友爱,应对来犯之敌或意外的灾要互相提助,遭遇疾
病或困境时要互相照顾,这样百姓之间就亲密和陸了。
(3)、学生自读《墨子・兼爱中》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救贱,诈不欺愚。 -----《墨子・兼爱中》
①执:控制。②动:威逼、胁迫。③放:通“做”,做视、看不起。
生: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强势的人就不会控制弱小的人,多数人就不会胁迫少数人,富人就不会欺侮穷人,尊贵的人就不会视卑贱的人,狡诈的人就不会欺骗愚笨的人。
2、温馨点击
(1)教师总结:
五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2019山东大学出版社)
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象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的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口述大概)
3、管仲,春秋初齐国人。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期的政治家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管仲被后世认为是法家的创始人,,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也以管仲、乐毅自比,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孔子称管仲以“仁”,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学生读屏幕)
4、鲍叔牙(?-前644)春秋时齐国政治家,颍上(今安徽)人,亦称“鲍叔”“鲍子”,以善于知人著称,相传为夏禹后人,杞国(春秋中期在山东新泰)公子敬叔之子,敬叔仕齐,采邑于鲍,故为鲍氏。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如此优秀的管仲除了它自身的优秀资质和禀赋外还有什么原因促成了他的成功呢?下面我们来走进文本,走进这段千古传颂的友谊。
三、通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
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大屏幕展示难读的字)
齐读一遍。
投影:挑取知识点检查
语言积累
常见实词
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侍奉(动词)分财利多自
与给(动词)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游,来往(动词)管仲贫困,常欺鲍
叔欺骗(动词)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全)
《硕鼠》
教学目标:
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
教学准备:录音机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
猜想题目的意思。(大老鼠)
二、新授:
(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
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
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黍”:黍子,一种粮食;
“无”通“毋”:不要,不。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你。
“贯”:侍奉。
B、讲解句式:
“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宾语前置)
最新五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大学出版社2019)
最新五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化教案(⼭东⼤学出版社2019)
第⼀单元友善知道
经典驿站
第⼀课择善⽽⾏
教学⽬标:
1、让学⽣理解友善是指⼈与⼈之间亲近和陸,是⼀种⼼存善意⽽外显友好的⼈格状态。
2、让学⽣明⽩友善也是处理⼈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理解友善是指⼈与⼈之间亲近和陸,是⼀种⼼存善意⽽外显友好的⼈格状态。
教学过程:
⼀、教材引⼊
1、《中华优秀传统⽂化》教材的改编和实施意义。
2、本单元内容的引⼊和编排意义。
根据第⼀单元编排序⾔去讲和引⼊。
⼆、学习新课
1、学习理解选⽂的含义。
(1)、学⽣⾃读《论语?颜渊》的选⽂和注释、⽂意。
君⼦成⼈之美,不成⼈之恶 ------《论语?颜渊》
①美:好事。②恶(e):坏事
⽣:君⼦乐于成全别⼈的好事,⽽不帮助别⼈做坏事。
(2)、学⽣⾃读《孟⼦·滕⽂公上》的选⽂和注释、⽂意。
出⼊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孟⼦·滕⽂公上》
守:看守、瞭望,这⾥指应对来犯之敌或意外的灾祸。
⽣:⼈们平时交往要互相友爱,应对来犯之敌或意外的灾要互相提助,遭遇疾
病或困境时要互相照顾,这样百姓之间就亲密和陸了。
(3)、学⽣⾃读《墨⼦?兼爱中》的选⽂和注释、⽂意。
天下之⼈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救贱,诈不欺愚。 -----《墨⼦?兼爱中》
①执:控制。②动:威逼、胁迫。③放:通“做”,做视、看不起。
⽣:天下的⼈都相亲相爱,强势的⼈就不会控制弱⼩的⼈,多数⼈就不会胁迫少数⼈,富⼈就不会欺侮穷⼈,尊贵的⼈就不会视卑贱的⼈,狡诈的⼈就不会欺骗愚笨的⼈。
最新五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大学出版社2019)
最新五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化教案(⼭东⼤学出版社2019)
第⼀单元友善知道
经典驿站
第⼀课择善⽽⾏
教学⽬标:
1、让学⽣理解友善是指⼈与⼈之间亲近和陸,是⼀种⼼存善意⽽外显友好的⼈格状态。
2、让学⽣明⽩友善也是处理⼈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理解友善是指⼈与⼈之间亲近和陸,是⼀种⼼存善意⽽外显友好的⼈格状态。
教学过程:
⼀、教材引⼊
1、《中华优秀传统⽂化》教材的改编和实施意义。
2、本单元内容的引⼊和编排意义。
根据第⼀单元编排序⾔去讲和引⼊。
⼆、学习新课
1、学习理解选⽂的含义。
(1)、学⽣⾃读《论语?颜渊》的选⽂和注释、⽂意。
君⼦成⼈之美,不成⼈之恶 ------《论语?颜渊》
①美:好事。②恶(e):坏事
⽣:君⼦乐于成全别⼈的好事,⽽不帮助别⼈做坏事。
(2)、学⽣⾃读《孟⼦·滕⽂公上》的选⽂和注释、⽂意。
出⼊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孟⼦·滕⽂公上》
守:看守、瞭望,这⾥指应对来犯之敌或意外的灾祸。
⽣:⼈们平时交往要互相友爱,应对来犯之敌或意外的灾要互相提助,遭遇疾
病或困境时要互相照顾,这样百姓之间就亲密和陸了。
(3)、学⽣⾃读《墨⼦?兼爱中》的选⽂和注释、⽂意。
天下之⼈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救贱,诈不欺愚。 -----《墨⼦?兼爱中》
①执:控制。②动:威逼、胁迫。③放:通“做”,做视、看不起。
⽣:天下的⼈都相亲相爱,强势的⼈就不会控制弱⼩的⼈,多数⼈就不会胁迫少数⼈,富⼈就不会欺侮穷⼈,尊贵的⼈就不会视卑贱的⼈,狡诈的⼈就不会欺骗愚笨的⼈。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全)
《硕鼠》
教学目标:
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
教学准备:录音机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 ?鼠? ,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师在 ?鼠?字前加上 ?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
猜想题目的意思。(大老鼠)
二、新授:
(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 ?拍)(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
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黍? :黍子,一种粮食;
?无?通?毋? :不要,不。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生:大
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 :你。
?贯? :侍奉。
B、讲解句式:
?莫我肯顾? :应为 ?莫肯顾我? (宾语前置)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服饰上册教案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服饰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掌握五种传统服饰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传统服饰的不同部分;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分别介绍汉服、唐装、宋装、明装和清装的特点和区别;
3.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传统服饰的不同部分。
三、教学重点
1. 掌握五种传统服饰的名称和基本特点;
2. 理解传统服饰的用途和文化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素材,引发学生兴趣;
2. 分组合作,讨论传统服饰的特点和用途;
3. 通过观察和绘画,加深对传统服饰不同部分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播放一个有关中国传统服饰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研究的欲望。
2. 知识传授
2.1 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传统服饰对于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2.2 分别介绍汉服、唐装、宋装、明装和清装的特点和区别,包括服饰的颜色、款式、细节等方面。
3. 讨论与实践
3.1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每种传统服饰的特点和用途,并展示自己的发现。
3.2 给每组学生分发一份传统服饰的图片素材,让他们仔细观察并用绘画的形式,描述服饰的不同部分。
4. 总结
带领学生集中讨论各种传统服饰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总结出他们对传统服饰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绘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和对传统服饰的描述;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1.动心忍性
教学目标
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动心忍性”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动心忍性的道理。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论对于骄傲与谦虚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尝试背诵
三、学文立志
1.师:同学们,在古代有这样一个国君,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快点打开书,读读他的故事吧。学生自读故事《卧薪尝胆》。
讨论:
读完故事,你是怎么理解“卧薪尝胆”故事的?
四、忆事思辨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
讨论:想一想下列情境中的人物行为,时间久了,会对他们的品德修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考了100分过分骄傲……
2.比吃穿……
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
五、博学研思
1.简单了解孔子
2.自读《仲尼厄而做春秋》
3.资料卡
学生熟记“四书五经”“春秋三传”
六、学以致用
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古今中外关于“动心忍性”的名言警句,并记录下来,完成记录卡。
2.整理生活中见过或听到的有关“动心忍性”的真实故事,在班内开展故事交流活动。
3.完成一期关于“动心忍性”的手抄报。
2.矢志不渝
教学目标
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矢志不渝”的真正含义。
山东教育出版社五四学制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黍”:黍子,一种粮食;
“无”通“毋”:不要,不。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教学措施:
1、诵读,记背。再慢慢品尝,感悟。
2、 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
3、;将这本书扩展出去,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进度安排
传统文化:
上学期
《硕鼠》 1-2周 《黄鸟》 3-4周 《买椟还珠》5-6周
《曾子杀猪》7-8周 《秦西巴纵鏖》9-10周 《后羿射日》11-12周
《成语诗画》18周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硕鼠》教案
备课时间:9.2授课时间:9.4 9.11
教学目标:
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千金求马》13周 《赵威后问齐使》14周 《姜尚》15周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二单元中庸之道
第二单元
本单元以“中庸之道”为主题展开系列课程的学习。中国人常说“中庸”,何谓中庸呢?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在于意为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中庸之道,“至诚之道”,是心之至诚,以诚待人,以诚处事,亦在于刚健自强的处事观念。它虽然古老,但是对今人的为人处世仍然大有裨益。
本单元围绕主题设计了四个方面的主题活动,致力于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情感体验和亲身践行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主题一,“恪守中道”,让学生懂得中道是儒家最根本的道,至诚、至仁、刚健、中正。君子能守住一个道理、一种法度,才会不失公允。主题二,“欲速不达”,通过阅读经典,使学生明确做事应脚踏实地,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主题三,“过犹不及”,使学生感悟凡事都要掌握“度”,进退有度,取舍有度,否则会过犹不及。主题四,“中庸致和”,是希望学生懂得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了解得并不多,比如中庸之道、中庸致和的含义在生活中提及较少。这样的学情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参与学习,但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不仅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对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经典背后的含义,还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比如调查、搜集整理资料等能力,使学生成为参与学习、开展探究活动的主人。
本单元的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经典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并且能够在待人接物时学习古之圣贤,不偏不倚,践行中庸之道。
齐鲁书社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勇且有义共2课时
第一单元:浩然之气
第3课:勇且有义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勇且有义
教学目标:
1、能熟读3段文字,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结合故事理解勇且有义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实践。
教学重、难点:
1、能熟读3段文字,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2、结合故事理解勇且有义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实践。
教学方法:讲解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文本朗读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3课《勇且有义》。
1、学习【读典明理】,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
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4、跟读、合作读、齐读、自己读、有感情地读。
四、学习【学文立志】
1、自读故事《勇敢的宗悫》
2、读完故事,想一想宗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他少年时所讲的"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句话,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为少年的远大志向,成为激励人们立志奋进的不朽名言。
他胸怀大志,努力奋斗的精神,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历代的有志之士都以他为榜样。“乘风破浪”也便成为一句名言,而使用到今天。
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4、带着对勇且有义的理解,再读文本,加深理解。
五、学习【忆事思辨】
1、看图思考:下列情景中的同学行为有什么问题?为什么?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第一课《声律启蒙》(一)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事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对子诗,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照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一首小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2课《声律启蒙》(二)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读知识链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动心忍性
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动心忍性”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动心忍性的道理。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 ,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骄傲与谦虚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尝
试背诵
- 、、八、、、,[,
三、学文立志
1.师:同学们,在古代有这样一个国君,他睡觉睡在柴草上, 吃饭睡觉都
尝一尝苦胆,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快点打开书,读读他的故事吧。学生自读故事《卧薪尝胆》。
讨论:读完故事,你是怎么理解“卧薪尝胆”故事的?
四、忆事思辨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想一想下列情境中的人物行为,时间久了,会对他们的品德修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考了100分过分骄傲……
2.比吃穿……
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
五、博学研思
1.简单了解孔子
2.自读《仲尼厄而做春秋》
3. 资料卡学生熟记“四书五经” “春秋三传”
六、学以致用
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古今中外关于“动心忍性”的名言警句,并记录下来,完成记录卡。
2.整理生活中见过或听到的有关“动心忍性”的真实故事,在班内开展故事交流活动。
3.完成一期关于“动心忍性”的手抄报。
2.矢志不渝
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矢志不渝”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动心忍性的道理。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 ,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有志气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尝
试背诵
-- 、、八、、、,[,
三、学文立志
1.师:同学们,在古代有个叫陶侃的人,历来人们都传颂他,他身上发
生了什么故事呢?快点打开书看看第9页,读读他的故事吧。学生自读故事《陶侃励志》。
讨论:
读完故事,你是怎么理解“陶侃励志”故事的?陶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10 页中的三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想一想下列情境中的人物行为,时间久了,会对他们的品德修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每天早起跑步太累了,我不跑了……
2.英语竞赛那么难,我还是不去参加了吧……
3.山那么高,好累呀,不怕了……
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如果有,你是怎么做的?
五、博学研思1.简单了解余新元
2.自读《矢志不渝跟党走》
3.资料卡
学生熟记“长征精神”
六、学以致用
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古今中外关于“矢志不渝”的名言、名人故事,通过演讲比赛等方式,进行班级交流。
2.讨论一下,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矢志不渝的人?
3.勇且有义
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勇且有义”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勇且有义的道理。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 ,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勇气和义气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 读文、理解。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3.理解古文的意思。通过说意思,找古文等多种形式,理解古文的意
思。
4. 尝试背诵
- 、、八、、、,[,
三、学文立志
1.师: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很多英勇的少年故事,今天我们来看看宗悫(que)的故事。快点打开书看看第14 页,读读他的故事吧。
学生自读故事《勇敢的宗悫》。
讨论:
读完故事,宗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忆事思辨出示课本第14和15页中的三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想一想下列情境中的人物行为谁的做法是对的?
1.这道题该怎么做?要不要问问别人?
这么难做,要不,我看看别人的答案?
2.妈妈,天太黑了,我好怕,你晚上陪我睡觉吧?
3.这么吓人,我才不上呢……
说一说这些情景中的同学行为有什么问题,为什么??
五、博学研思
1.简单了解李大钊
2.自读《李大钊英勇就义》你现在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感受。
3. 资料卡学生熟记“中国共产党”
六、学以致用
1.读了有关“勇且有义”的故事,想一想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勇敢地去克服。
2. 选择一个你觉得能表现自己勇敢的小故事记录下来。
4.浩然之气
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浩然之气” 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浩然之气的道理。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 ,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博大胸怀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 读文、理解。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3.理解古文的意思。通过说意思,找古文等多种形式,理解古文的
意思。
4. 尝试背诵
三、学文立志
1. 师:同学们,你可能读过苏武牧羊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快点打开书看看第19 页,读读他的故事吧。
1.抓住没有戴红领巾的同学?
2.妈妈说插队.........
五、博学研思
1.简单了解吉鸿昌
2.自读《我是中国人》你现在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感受。
学生自读故事《不忘初心坚守气节》。
讨论:
读完故事,苏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21 页中的二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
讨论:如果你遇到下列情况该如何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