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编码的优点-Read
16进制2进制转换曼彻斯特编码
1. 介绍
在现代科技领域,数字编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其中,16进制2进制转换和曼彻斯特编码都是数字编码中的重要概念。本文将介绍这两个概念,并深入探讨它们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和意义。
2. 16进制2进制转换
16进制数是一种常用的数制,它包括数字0-9和字母A-F,其中A代表10,B代表11,以此类推。与之相对应的是2进制数,即由0和1组成的数制。在计算机和数字通信领域,经常需要进行16进制数到2进制数的转换。这种转换可以通过将16进制数每一位分别转换为4位2进制数来实现。16进制数3A8C可以被转换为其对应的2进制数0011 1010 1000 1100。这种转换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网络通信和硬件控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3. 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是一种基于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它将每个数据位转换为一种特定的信号形式。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数据位由信号的电平发生变化来表示,具体而言,高电平表示逻辑1,低电平表示逻辑0;而数据位的开始则由电平的跳变来表示。逻辑1可以由高电平跳变至低电平表示,逻辑0可以由低电平跳变至高电平表示。曼彻斯特编码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时钟同步性和抗干扰能力,因此在数字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 应用和意义
16进制2进制转换和曼彻斯特编码在数字通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将数据转换为特定的编码形式,可以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可靠
接收。在网络通信中,通常会使用16进制2进制转换来表示和处理数据;而在数据传输中,则常常会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来确保数据的准确
传输和接收。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对于数字通信领域来说至关
曼彻斯特
摘要
在电信领域,曼彻斯特码是一种数据通讯线性码,它的每一个数据比特都是由至少一次电压转换的形式所表示的。曼彻斯特编码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自定时码。自定时意味着数据流的精确同步是可行的。每一个比特都准确的在一预先定义时间时期的时间中被传送。曼彻斯特编码已经被许多高效率且被广泛使用的电信标准所采用,例如以太网电讯标准. 曼彻斯特编码是一种超越传统数字传输的信道编码技术,由于其具有隐含时钟、去除了零频率信号的特性使得它在石油勘探测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报告论述了曼彻斯特码的原理,介绍了其编码规则。对其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说明。提出了曼彻斯特编解码方案,重点运用VHDL语言对同步信号提取电路进行了硬件仿真。以及对使用Protel软件绘制电路图进行了介绍。系统成功实现了曼彻斯特码数据传送的要求而且电路简单,性能稳定。
关键词:曼彻斯特码,同步信号,VHDL仿真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项目背景
测井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由模拟测井技术发展到了数字测井技术;二是由数字测井技术发展到了数控测井技术。进入90年代,成像测井技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测井系统中需要传送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为此必须解决数据的高速传输与正确接收两个问题,如相关编码技术、缆芯多路复用技术、基带均衡技术等用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降低误码率.在测井数据传输系统中,由于曼彻斯特码既能提供足够的定时分量,又无直流漂移,编码过程相对简单,因而曼彻斯特(Manchester)码是测井数据传输中常用的编码方式之一。曼彻斯特码,又称数字双相码或分相码。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一位的中间有一跳变,位中间的跳变既作时钟信号,又作数据信号;从高到低跳变表示”1″,从低到高跳变表示”0″。曼彻斯特编码是将时钟和数据包含在数据流中,在传输代码信息的同时,也将时钟同步信号一起传输到对方,每位编码中有一跳变,不存在直流分量,因此具有自同步能力和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但每一个码元都被调成两个电平,所以数据传输速率只有调制速率的1/2。曼彻斯特码是主要用在数据同步传输的一种编码方式。由于曼彻斯特码有如此多的优点,所以在现代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课题设计了一种利用曼彻斯特编码实现数据传输的通信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曼彻斯特码编码器的设计及实现。
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Encoding),也叫做相位编码(PE),是⼀个
曼彻斯特编码
同步时钟编码技术,被物理层使⽤来编码⼀个同步位流的时钟和数据。曼彻斯特编码被⽤在以太⽹媒介系统中。曼彻斯特编码提供⼀个简单的⽅式给编码简单的⼆进制序列⽽没有长的周期没有转换级别,因⽽防⽌时钟同步的丢失,或来⾃低频率位移在贫乏补偿的模拟链接位错误。在这个技术下,实际上的⼆进制数据被传输通过这个电缆,不是作为⼀个序列的逻辑1或0来发送的(技术上叫做反向不归零制(NRZ))。相反地,这些位被转换为⼀个稍微不同的格式,它通过使⽤直接的⼆进制编码有很多的优点。
曼彻斯特编码,常⽤于局域⽹传输。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位的中间有⼀跳变,位中间的跳变既作时钟信号,⼜作数据信号;从⾼到低跳变表⽰"1",从低到⾼跳变表⽰"0"。还有⼀种是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每位中间的跳变仅提供时钟定时,⽽⽤每位开始时有⽆跳变表⽰"0"或"1",有跳变为"0",⽆跳变为"1"。
对于以上电平跳变观点有歧义:关于曼彻斯特编码电平跳变,在雷振甲编写的<<⽹络⼯程师教程>>中对曼彻斯特编码的解释为:从低电平到⾼电平的转换表⽰1,从⾼电平到低电平的转换表⽰0,模拟卷中的答案也是如此,张友⽣写的考点分析中也是这样讲的,⽽《计算机⽹络(第4版)》中(P232页)则解释为⾼电平到低电平的转换为1,低电平到⾼电平的转换为0。清华⼤学的《计算机通信与⽹络教程》《计算机⽹络(第4版)》采⽤如下⽅式:曼彻斯特编码从⾼到低的跳变是 0 从低到⾼的跳变是 1。
曼彻斯特编码规则
曼彻斯特编码规则
曼彻斯特编码规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编码方法,属于数据编码技术,用于准确地标记
由二进制信号构成的数据流。曼彻斯特编码是一种无源码并行编码技术,它使用了线性反
馈来编码,因此称为线性反馈码(LFC)。该编码方案为每个信息位分配了不同的长度,
使其在编码时达到最优化。
曼彻斯特编码的原理是采用特定的反馈方式,以及一个复杂的转换矩阵,来实现如下
功能:采用经典的无源码并行编码方式,分配给信息位可变的长度,它不仅能够节省带宽,而且能够实现高度可靠的传输。曼彻斯特码通过反馈拓扑由每一位扩展一段码序,从而达
到编码和信号传输的最优解。
曼彻斯特编码的优点有:1.准确的编码;2.减少比特数(即带宽节省);3.不易被干扰;4.有良好的可靠性;5.具有调整带宽的能力。
由于上述特点,曼彻斯特编码的主要应用是在符号率较高的应用,比如维特比编解码(Viterbi decoding),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调制/解
调(Modulator/Demodulator,M/D),以及复杂的存储系统。此外,曼彻斯特编码也可以
用于大规模发射系统中,特别是在在多用户相邻通信系统(near-far interference systems)的情况下。
曼彻斯特编码在通信领域几乎每处都有应用,它通过可靠的传输功能使得无线和有线
通信能够正确运行。它可以减少信号传输带宽,为网络更大容量的传输提供更多的空间,
实现更高的通信效率。此外,曼彻斯特编码还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改善系统的可
基于FPGA的曼彻斯特编码器设计原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电子信息工程
基于FPGA的曼彻斯特编码器设计原理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编码的定义,概述了曼彻斯特码的设计思想与原理,阐述了基于CPLD/FPGA的曼彻斯特编解码设计和AVR单片机中曼彻斯特编解码的设计,并指出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曼彻斯特码;同步信号;VHDL;仿真
1、编码技术概述
编码就是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他对象编成数码,或将信息、数据转换成规定的电脉冲信号,将数据转换为代码或编码字符,并能译为原数据形式[1]。编码在电子计算机、电视、遥控和通讯等方面广泛使用。编码是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
通信系统可以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两大类。数字通信具有许多模拟通信无法比拟的优点,特别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已经成为现代通信发展的主流。信源编码是数字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一方面是把信源发出的模拟信号转化成以二进制为代表的数字式信息序列完成模拟信号数字化。另一方面为了使传输更有效,把与传输内容无关的冗余信息去掉,完成信源的数据压缩。
人类感觉器官可以接受的信息,如话音、图像等大多数是以模拟形式出现的。在利用数字通信系统传输这些模拟信号时,首先要将模拟信号数字化,然后再用数字通信方式传输。在正弦波调制中,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已调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的,他们均属于模拟调制[2]。而在脉冲调制中,脉冲幅度调制(PAM)、脉冲相位调制(PPM)和脉冲宽度调制(PWM)等,虽已调波在时间上被抽样离散化,但各自调制参数却是按照信源的规律连续地变化,所以仍属于模拟调制范畴。如果在调制过程中采用抽样、量化、编码等手段,使已调波不但在时间上是离散的,且在幅度变化上用数字来体现,这便是模拟信号数字化。最常用的模拟信号数字化方法是脉冲编码调制(PCM),实际上是连续模拟信号的数字采样表示,脉冲编码调制(PCM)编码器和解码器位于一个图像编码系统的起点和终点。
曼彻斯特编码与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与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与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Encoding),也叫做相位编码(PE)是一个同步时钟编码
技术,被物理层用来编码一个同步位流的时钟和数据;常用于局域网传输。在曼彻斯特编
码中,每一位的中间有一跳变,位中间的跳变既作时钟信号,又作数据信号,就是说主要
用在数据同步传输的一种编码方式。
但在不同的书籍中,曼彻斯特编码中,电平跳动表示的值不同,这里产生很多歧义:
1、在网络工程师考试以及与其相关的资料中,如:雷振甲编写的《网络工程师教程》中对曼彻斯特编码的解释为:从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转换表示1,从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转换
表示0,模拟卷中的答案也是如此,张友生写的考点分析中也是这样讲的。
位中间电平从高到低跳变表示\;位中间电平从低到高跳变表示\。
2、在一些《计算机网络》书籍中,如《计算机网络(第4版)》中(P232页)则解
释为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转换为1,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转换为0,《数据通信与网络(第三版)》,《计算机网络(第4版)》采用如下方式:
位中间电平从高到低跳变表示\;位中间电平从低到高跳变表示\。
在清华大学出版的《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教程》也是这么说的,就以此为标准,我们就
叫这为标准曼彻斯编码。至于第一种,我们在这里就叫它曼彻斯特编码。但是要记住,在
不同的情况下懂得变通。这两者恰好相反,千万别弄混淆了。
【关于数据表示的约定】
事实上存在两种相反的数据表示约定。
第一种是由G. E. Thomas, Andrew S. Tanenbaum等人在1949年提出的,它规定0
曼彻斯特编码的优点-Read
– W 为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信噪比的单位也可用分贝(dB)表示: S/NdB=10log10 S/N 所以,若S/NdB=30dB ,则S/N=1000。
《计算机网络》第3章 物理层
例子六
• 在50kHz的线路上使用T1线路需要多大的 信噪比?
• 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是处理时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处理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 的通信量。
• 有时可用排队时延作为处理时延。
《计算机网络》第3章 物理层
时延(delay 或 latency)
• 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 时延和处理时延之和: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每两个字符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固定;
• 增加了辅助位,所以传输效率低;
– 例如,采用1个起始位、 8个数据位、 2个停止位时,其传输效 率为8/11≈73%
1个字符时间
字符间隔不固 定
逻辑 “逻0辑” “1”起始位
数据位
停止位
《计算机网络》第3章 物理层
例子三
• 假定在进行异步通信的时候,发送端每发送一个字 符就要发送10个等宽的比特(一个起始比特,8bit 的ASCII 码字符,最后一个结束比特)。问:当接 收端的时钟频率和发送端的时钟频率相差5%时,双 方能否正常通信。
曼彻斯特编码
15v 0v
-15v
1
0
1
1
0
0
1
0
图3-17 用曼彻斯特编码的字符波形
(4)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编码原理: 与曼彻斯特编码一样仍然将每一个码元(bit)的 传输时间分成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参见图),所不同的是:
★ 若码元为“1”,则其前半个码元的持续电平与上一个码元 的后半个码元的持续电平一样(即“1”不变,见图中的实心箭头)。
★ 若码元为“0”,则其前半个码元的持续电平与上一个码元 的后半个码元的持续电平相反(即“0”变,见图中的空心箭头)。
★ 不论码元是“1”或“0”,在每个码元的正中间的时刻,一 定要有一次电平的转换。
பைடு நூலகம்
1
0
1
1
0
0
1
0
图3-18 用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字符波形
曼彻斯特编码
EEE802.3(以太网)中规定,按照这样的说法,低-高电平跳变表示1,高-低的电平跳变表示0。
由于有以上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所以有些地方会出现歧异。当然,这可以在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tial Manchester encoding)方式中克服.
求:
海明码码字。解:1)由监督关系式知冗余码为a2a1a0。
2)冗余码与信息码合成的海明码是:
"0010a2a1a0"。
设S2=S1=S0=0,由监督关系式得:
异或运算:
a2=a4+a5+a6=1
a1=a3+a5+a6=0
a0=a3+a4+a6=1
因此,海明码码字为:
"00101"
2)海明码的接收。
求:
发送端的信息码。
解:1)设错误累加器(err)初值=0
4)海明码为:
"1 0 1 1 1 0 0 0 1 1 0 0"
2)求出冗余码的偶校验和,并按码位累加到err中:
A=∑(1,0,1,0,1,0)=1 err=err+2^0=1
B=∑(0,0,0,0,1,0)=1 err=err+2^1=3
关于曼彻斯特编码电平跳变,在雷振甲编写的<<网络工程师教程>>中对曼彻斯特编码的解释为:
曼切斯特编码格式
曼切斯特编码格式
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Encoding)是一种双相线码,也被称为双相
间隔码或相位编码。它是一种同步时钟编码技术,通过在每个比特周期内改变信号的电压或电流方向来表示数据。具体来说,曼彻斯特编码将一个比特周期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在第一部分时间内保持信号的方向不变,表示逻辑“0”,而在第二部分时间内改变信号的方向,表示逻辑“1”。
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个比特的时间长度是固定的,且在每个比特周期内都会有一个电平跳变。因此,接收方可以通过检测每个比特周期内的电平跳变来确定数据的值。由于曼彻斯特编码在每个比特周期内都有电平跳变,因此它可以提供很好的定时信息,使得接收方可以很容易地与发送方的时钟同步。
曼彻斯特编码的优点包括:简单、易于实现、能提供很好的定时信息、抗干扰能力强等。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效率相对较低,每个比特周期内都需要一个电平跳变,因此在高速传输时可能会受到限制。尽管如此,曼彻斯特编码仍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以太网、光纤通信等。
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Encoding),也叫做相位编码(PE),是一个同步时钟编码技术,被物理层使用来编码一个同步位流的时钟和数据。曼彻斯特编码被用在以太网媒介系统中。曼彻斯特编码提供一个简单的方式给编码简单的二进制序列而没有长的周期没有转换级别,因而防止时钟同步的丢失,或来自低频率位移在贫乏补偿的模拟链接位错误。在这个技术下,实际上的二进制数据被传输通过这个电缆,不是作为一个序列的逻辑1或0来发送的。相反地,这些位被转换为一个稍微不同的格式,它通过使用直接的二进制编码有很多的优点。
海明码是一种可以纠正一位差错的编码。它是利用在信息位为k位,增加r位冗余位,构成一个n=k+r位的码字,然后用r个监督关系式产生的r个校正因子来区分无错和在码字中的n个不同位置的一位错。它必需满足以下关系式: 2r ≥ k+r+1 或 2r ≥ n+1 海明码的编码效率为: R=k/(k+r) 式中 k为信息位位数 r为增加冗余位位数
简介
奇偶校验码作为一种检错码虽然简单,但是漏检率太高。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中用得最广泛的检错码,是一种漏检率低得多也便于实现的循环冗余码(Cyclic Redundancy Code,CRC),又称为多项式码。CRC的工作方法是在发送端产生一个冗余码,附加在信息位后面一起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的信息按发送端形成循冗余码同样的算法进行校验,如果发现错误,则通知发送端重发。
具体信息
首先,任何一个由二进制数位串组成的代码,都可以惟一地与一个只含有0和1两个系数的多项式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代码1010111对应的多项式为X^6+X^4+X^2+X+1(这里的X^n表示x的n次方)。同样.多项式X^5+X^3+X^2+X+1对应的代码为101111。CRC码在发送端编码和接收端校验时,都可以利用事先约定的生成多项式G(X)来得到。目前广泛使用的生成多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CRC12=X^12+X^11+X^3+X^2+1 CRC16=X^16+X^15+X^2+1(IBM公司)CRC16=X^16+X^12+X^5+1(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CRC32=X^32+X^26+X^23+X^22+X^16+X^11+X^10+X^8+X^7+X^5+X^4+X^2+X+1 冗余码的计算方法是,先将信息码后面补0,补0的个数是生成多项式最高次幂;将补零之后的信息码除以G(X),注意除法过程中所用的减法是模2减法,即没有借位的减法,也就是异或运算。当被除数逐位除完时,得到比除数少一位的余数。此余数即为冗余位,将其添加在信息位后便构成CRC码字。例如,假设信息码字为11100011,生成多项式G(X)=X^5+X^4+X+1,计算CRC码字。G(X) = X^5+X^4+X+1,也就是110011,因为最高次是5,所以,在信息码字后补5个0,变为1110001100000。用1110001100000除以110011,余数为11010,即为所求的冗余位。因此发送出去的CRC码字为原始码字11100011末尾加上冗余位11010,即 1110001111010。接收端收到码字后,采用同样的方法验证,即将收到的码字G(X),发现余数是0,则认为码字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错。
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encoding)是一种数字通信中常用的线路编码方法,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线路电压的变化。曼彻斯特编码的特点是,每个二进制位都会在时钟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上产生一次电压变化,从而实现数据的同步和传输。具体而言,曼彻斯特编码将0表示为在时钟的上升沿上有一次电压变化,而1则表示为在时钟的下降沿上有一次电压变化。
曼彻斯特编码具有以下优点:
1. 数据同步:由于每个二进制位都有电压变化,接收方可以根据这些变化来同步数据。
2. 防止误码:曼彻斯特编码不同于传统的非归零编码,每个位都有电压变化,可以减少误码的发生。
3. 容错性强:曼彻斯特编码可以检测出一位的错误,从而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
然而,曼彻斯特编码也存在一些缺点:
1. 带宽占用:由于每个位都有电压变化,曼彻斯特编码的带宽要比非归零编码大一倍。
2. 传输速率:由于每个位都有电压变化,曼彻斯特编码的传输速率要比非归零编码慢一倍。
总的来说,曼彻斯特编码是一种可靠的线路编码方法,常被应用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如以太网、无线通信等。
网络基础 曼彻斯特编码
网络基础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也叫做相位编码,是一种双相码。它是一个同步时钟编码技术,在物理层使用以编码一个同步位流的时钟和数据。
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一个位的中间有一次跳变,位中间的跳变既可以作为同步方式的时钟信号,又可作为二进制数据信号。在这种编码方式中,可以将从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跳变表示为“1”,从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跳变表示为“0”,如图3-13所示。其中,位于位之间是否存在跳变不代表实际的意义。
0100101
图3-13 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技术常用于以太网中,它具有每个比特的中间有一次电平跳变,两次电平跳变的时间间隔可以是T/2或T;利用电平跳变可以产生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同步信号;发送曼彻斯特编码信号时无需另发同步信号等优点。
曼彻斯特编码
两种编码方法,即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未经编码的二进制基带数字信号就是高电平和低电平不断交替的信号。至于用低电平代表1或0都是可以的。使用这种最简单的基带信号的最大问题就是当出现一长串的连1或0时,在接收端无法收到的比特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曼彻斯特编码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的编码方法是将每一个码元再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码元1是在前一个间隔为高电平而后一个间隔为低电平。码元0则正好相反,从低电平变到高电平。这种编码的好处就是可以保证在每一个码元的正中间时间可以出现一次电平的转换,这对接收端的提取位同步信号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从曼彻斯特编码的波形图不难看出其缺点,这就是它所占的频带宽度比原始的基带信号增加了一倍。曼彻斯特编码的变种叫做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它的编码规则是:若码元为1,则其前半个码元的电平与上一个码元的后半个码元的电平一样,但若码元为0,则其前半个码元的电平与上一个码元的后半个码元相反。不论码元是0或1,在每个码元的正中间的时刻,一定要有一次电平的转换。差分曼彻斯特编码需要较复杂
的技术,但可以获得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看右图:每两条虚线间表示一个代码,电压从高
到低代表0,从低到高代表1 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为1时则与前一个编码方向相反,为0时则相同曼
彻斯特编码是采用双相位技术来实现的,通常用于局
部网络传输,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位数据位的中心
都有一个跳变,既作为时钟信号,又作为数据信号,
可以起到位同步信号的作用。曼彻斯特编码中以该跳
变的方向来判断这位数据是1还是0,其编码规则是:
差分曼彻斯特总结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总结
简介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tial Manchester Encoding)是一种用于数字数据传输的线路编码技术。它通过在每个位周期的中间点进行电平反转来表示数据位的值。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具有很好的同步性和抗干扰能力,被广泛应用于以太网等通信领域。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规则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将每个数据位周期分为两个等长的阶段:正半周期
(Positive half period)和负半周期(Negative half period)。具体规则如下:
1.数据位取1:正半周期的开始处电平与上个位周期的中间点保持一致,
负半周期的开始处电平与正半周期结束处的电平相反。
2.数据位取0:正半周期的开始处电平与上个位周期的中间点相反,负
半周期的开始处电平与正半周期结束处的电平保持一致。
通过以上规则,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将数据位的值传输到信号的电平上,从而实
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示例
下面通过示例来更加详细地说明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工作原理。
假设我们需要传输以下数据序列:10100110。
根据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规则,我们可以将数据序列编码为相应的电平序列:
数据位正半周期起始电平负半周期起始电平
1 低电平高电平
0 高电平低电平
1 低电平高电平
0 高电平低电平
0 高电平低电平
1 低电平高电平
1 低电平高电平
0 高电平低电平
通过上述编码,我们得到了以下电平序列:0 1 1 0 0 1 1 0。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优点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具有以下优点:
1.同步性: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通过电平反转来表示数据位的变化,因此
曼彻斯特编码算法
曼彻斯特编码算法详解
一、引言
曼彻斯特编码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针对模拟信号的编码方式。它是由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威廉·汤姆林森(Frederick William Tomlinson)在1880年代后期发明的。由于其简单性、鲁棒性和兼容性,曼彻斯特编码在许多应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包括以太网和许多类型的数据通信系统。
二、工作原理
曼彻斯特编码的原理是将每一个比特的周期划分为两个相等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又被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子时间段。然后根据比特的值,在这个时间段内,信号会有一个跳变或者没有跳变。如果比特是1,那么在下一个时间段内,信号会有一个跳变;如果比特是0,那么在下一个时间段内,信号不会有一个跳变。这种跳变既包含了比特的信息,也作为同步的信号使用。
三、编码规则
以下是曼彻斯特编码的基本规则:将每个比特拆分成两个时间间隔,第一个时间间隔代表该比特的值(1或0),第二个时间间隔代表该比特值的相反值。
1. 比特1:信号在一个时间段内保持稳定,然后在下一个时间段内跳变。
2. 比特0:信号在一个时间段内保持稳定,然后在下一个时间段内保持与前一个时间段相同的状态(即不跳变)。
四、优点和应用
曼彻斯特编码有以下优点:
1. 自同步:由于每个比特的开始都有跳变,所以接收器可以通过检测这个跳变来实现位同步。
2. 错误检测:由于每个比特都被编码为两个不同的电平,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实现错误检测。如果接收到的比特与发送的比特不同,那么可以立即发现错误。
3. 简单:曼彻斯特编码的实现非常简单,只需要一个电压比较器和一个触发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第3章 物理层
例子二 • 当一个文件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的时候,可能会
有两种不同的确认策略。在第一种策略中,该文件 被分解为许多个分组,接收方会独立地确认每一个 分组,但是文件传输过程作为整体并没有被确认。 在第二种策略中,这些分组并没有被单独地确认, 但是当整个文件到达的时候,它会被确认,请讨论 这两种方案。
《计算机网络》第3章 物理层
例子一
• 收发两端的传输距离为2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 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 和传播时延
•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发送时延:100s 1µs • 传播时延:10ms • 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时延中,发送时
• 发送时延: 100×1048576×8/106=838.9s
• 传播时延:5ms
《计算机网络》第3章 物理层
需要注意的地方
• 假定数据块长度为1B,在带宽为1Mb/s 的信道上的发送时延是多少?若将这样 的数据块用光纤传送到1000km外的计 算机上,传播时延为多少?
• 发送时延:8/106=8µs • 传播时延:5ms
• 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是处理时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处理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 的通信量。
• 有时可用排队时延作为处理时延。
《计算机网络》第3章 物理层
时延(delay 或 latency)
• 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 时延和处理时延之和: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每两个字符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固定;
• 增加了辅助位,所以传输效率低;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例如,采用1个起始位、 8个数据位、 2个停止位时,其传输效 率为8/11≈73%
1个字符时间
字符间隔不固 定
逻辑 “逻0辑” “1”起始位
数据位
停止位
《计算机网络》第3章 物理层
例子三
• 假定在进行异步通信的时候,发送端每发送一个字 符就要发送10个等宽的比特(一个起始比特,8bit 的ASCII 码字符,最后一个结束比特)。问:当接 收端的时钟频率和发送端的时钟频率相差5%时,双 方能否正常通信。
《计算机网络》第3章 物理层
三种时延所产生的地方
在队列中产生 从结点 A 向结点 B 发送数据
处理时延
在发送器产生发送时延 (即传输时延)
在链路上产生 传播时延
数据
队列 结点 A 发送器
1011001 … 链路
结点 B
《计算机网络》第3章 物理层
需要注意的地方
• 在总时延中,究竟是哪一种时延占主导 地位,必须具体分析。假定数据块长度 为100MB,在带宽为1Mb/s的信道上 的发送时延是多少?若将这样的数据块 用光纤传送到1000km外的计算机上, 传播时延为多少?
• 如果网络容易丢失分组,那么对每一个分组逐 一进行确认较好,此时仅重传丢失的分组。而在另 一方面,如果网络高度可靠,那么在不发差错的情 况下,仅在整个文件传送的结尾发送一次确认,从 而减少了确认的次数,节省了带宽;不过,即使有 单《个计算分机网组络》丢第失3章 物,理也层 需要重传整个文件。
• 位同步:目的是使接收端接收的每一位信息都与 发送端保持同步,2种同步方法:
• 解:设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周期分别为X和Y。 若接收端较慢,则最后一个采样必须发生在停止 比特结束之前,即9.5Y<10X。若接收端时钟较 快,则最后一个采样必须发生在停止比特开始之 后,即9.5Y>9X。解出:|(Y-X) /X|<1/19=5.26%。因此接收双方频率相差5% 是可以正常工作的。(但是最好不要这样,太临 《计算机网络》第3章 物理层
曼彻斯特编码的规则: • 每比特的周期T分为前T/2与后T/2两部分; • 通过前T/2传送该比特的反码,通过后T/2传送该比特
的原码; 曼彻斯特编码的优点: • 每个比特的中间有一次电平跳变,两次电平跳变的时 间间隔可以是T/2或T • 利用电平跳变可以产生收发双方的同步信号
《计算机网络》第3章 物理层
• 字符同步:找到正确的字符边界。
– 常用的为起止式(异步式)。在这种方式中,每个字 符的传输需要:
• 1个起始位、5~8个数据位、1、1.5或2个停止位
– 采用这种同步方式的通信也称“异步通信”。
– 起止式的优缺点:
• 频率的漂移不会积累,每个字符开始时都会重新获得同步;
1. 非归零码NRZ
• NRZ码的缺点是无法判断一位的开始与结束, 收发双方不能保持同步;
• 为保证收发双方的同步,必须在发送NRZ码的 同时,用另一个信道同时传送同步信号;
• 如果信号中“1”与“0”的个数不相等时,存
在直流分量。
《计算机网络》第3章 物理层
2. 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
– 外同步——发送端发送数据之前发送同步脉冲信号,接收方用接 收到的同步信号来锁定自己的时钟脉冲频率。
发送站 接收站
数据
同步信号 接收的同步信号
数据 锁定后的同步信号
接收站收到的数据
– 自同步——通过特殊编码(如曼彻斯特编码),使数据编码信号 中包含同步信号,接收方从数据编码信号提取同步信号来锁定自 己的时钟脉冲频率。
1-3章复习 时延(delay 或 latency)
•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 发送数据时, 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 时间。
• 信道带宽 数据在信道上的发送速率。 常称为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
数据块长度(比特) 发送时延 =
信道带宽(比特/秒)
《计算机网络》第3章 物理层
时延(delay 或 latency)
• 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 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 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信道长度(米) 传播时延 =
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计算机网络》第3章 物理层
时延(delay 或 latency)
• 处理时延 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 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