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9世纪的欧洲国际关系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大纲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国际政治专业必修课
适应专业:国际政治
课程简介:《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国际政治专业主干课程,它主要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外部动态发展的历史,着重从横向方面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国家间和国际组织的外部关系,阐释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的兴衰流变、联系交融及其对全球社会发展过程的牵制和影响。
课程总学时:54
授课教材:时殷弘著:《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
[1]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6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2]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21世纪国际关系学系列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朱瀛泉著:《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 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8](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9](英)爱德华•卡尔著:《二十年危机(1919-1939)》,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10](美)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
【阶段特征】
依据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分析:
一、从17世纪下半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第一时期
此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这一时期,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与斗争,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7世纪下半期至18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国家先后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殖民霸权,而矛盾重重,英国因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因此先后打败了殖民强国荷兰和法国,于18世纪中期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2.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从英国开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关系方面有三个方面矛盾也
在发展,第一,欧洲列强到全球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加紧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掠夺,造成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在这个体系中,亚非拉的广大地区是处在被支配,被掠夺的地位上,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抗。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海地独立运动,西属、葡属拉美的独立斗争;19世纪中期出现的亚洲革命风暴就是例子。第二,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扫除其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产生了资本主义进步势力与封建反动势力的大较量,导致了欧洲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法国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失败与神圣同盟的建立,维也纳体系的确立,表明欧洲反动势力在当时占有优势。第三,这一阶段欧洲列强为了争夺欧洲霸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先后爆发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反法同盟与法国的战争,19世纪中期英、法与俄为争夺巴尔干而爆发的克里木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以及19世纪70年代的普法战争等,法俄势力受到削弱,德国开始崛起。
袁明《国际关系史》思考题答案
袁明《国际关系史》思考题答案
绪论
国际关系史:主要指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过程。
国际关系体系:指一批独立或较独立的政治实体的集合,这些政治实体相当频繁地、按照大致规则的过程相互作用。
国际体系的结构(或称国际格局):一般最重要的是国际权势的基本分布状况及其重大变化,它们在现代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强国的数目、规模及其事实上的等级排列,连同强国的
兴起、衰落及其力量对比更替。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欧洲五强的崛起
一、名词解释:
三十年战争: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它是欧洲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跨进,中世纪国际关系转向近代国际关系交替时期在欧洲所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是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的集中体现。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镇压捷克新教徒,“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战争从德国内部的教派之争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争权夺利、扩疆拓土的混战。一方以法为首,包括瑞典、丹麦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另一方以神圣罗马帝国为首,包括西班牙、奥地利以及德意志天主教诸侯。战争绵延三十年,历经四个阶段,最后法国、瑞典占优势。三十年战争的结局,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确立了主权平等和独立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状态的政治格局。
《乌得勒支和约》:1700年的西班牙王位结成战争,吸引了欧洲列强的注意力,英荷乘机与法作战,神圣罗马帝国则鼓动德意志诸邦与丹麦瑞典结成反法同盟。后来由于同盟内部的分歧和法在西班牙地位的稳固各国不得不妥协,终于与1713年4月签订合约。内容:(1)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得到恢复和加强,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发挥重大作用;(2)菲力浦五世保留了西班牙王位,但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法西两国永远不合并;(3)英国在合约中受益最多,保住了海上优势,国际地位逐步上升;(4)法国的霸权不复存在,尽管保住了大陆强国地位,但海上势力被大大削弱了;(5)肯定了普鲁士的存在为日后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奠定了基础。评价:瓜分了西班牙王国,并成为划定后来欧洲民族国家疆界的基础。
国际关系史 袁明 课后答案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17.18世纪欧洲国际关系
(1)威斯特伐体系性质、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意义
答:(1)1644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在德意志的威斯特伐利亚的两个城市召开。经过争论,各国代表达成了协议,于1648年10月24日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主要内容是:(1)每一个德意志诸侯国都享有主权,可以单独宣战与媾和;(2)阿尔萨斯割让给FaGuo;梅斯、土耳和凡登三个主教区归属FaGuo得到进一步确认。(3)瑞典得到了波米瑞尼亚等地,从而控制了德意志三条主要河流的入海口。即瑞典控制了波罗地海与北海沿岸。(4)FaGuo与瑞典通过领土扩张,可以在任何时候干涉德意志事务。(5)荷兰与瑞士获得完整的主权,摆脱了神圣罗马帝国而真正独立。(6)卡尔文教派和路德教派应享有同等的权利。同时,在帝国法庭上,天主教与新教的法官应人数相等。欧洲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发展,增强了各国的主权意识,王权进一步代替了神权。(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其签订不但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体系可以说是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体系,拥有一批实力不等却相互制约的国家,注定它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国际结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它的性质是各国相互妥协而建立国际格局,特点是不稳定,从而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3)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近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其意义在于:
近现代国关史笔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章威斯特法利亚体系和欧洲五强崛起
962-1806):中世纪欧洲封建帝国,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政治组合。公元962天主教最高统治者,从1157年起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帝国极盛时期疆域包括近代德意志、
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和瑞士。1806年奥地利皇帝被
1282-1919):欧洲史上枝系繁多的德意志封建家族。主要分支在奥,亦称奥地利家
世纪初,该家族主教建立哈布斯堡,其家族即以哈布斯堡为名。统治时期从1282年至一战结束,欧洲史上统治时间最长、地域最广的封建家族。
二、三十年战争:(1618-1648)
(一)背景: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新航路开辟导致的多重矛盾:
(二)原因:神圣罗马帝国镇压波西米亚新教起义,
1526
联合趋向,鲁道夫二世暂做让步,给捷克非天主教徒以信仰自由以及选举自己“信仰保护人”
的权利。新教徒组织了武装。1617年,斐迪南继任,违背“大诏书”,推行天主教反改革运
动,激化矛盾。新教徒于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起义,国王逃跑,其亲信被扔出窗外,史
称“掷出窗外事件”。此事件震惊欧洲各国宫廷,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大造舆论,决定武力征
服捷克)
(三)过程:德意志教派之争→权利&领土争夺,法瑞丹麦、新教VS神圣罗马帝国(西、奥、天主教)历经四个阶段,波西米亚阶段、丹麦阶段、瑞典阶段、法国-瑞典阶段,最后法国胜。(四)影响:签《威约》,破除中世纪以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体,确立主权平等&独立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在欧洲建立相对均势的政治格局,德死伤三成人,固定分裂,延缓统一。
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课件
苏联:注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三、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1)史实: A、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打破
拿破仑称霸欧洲的局面; B、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沙俄,
遏制沙俄在欧洲扩张; C、与法俄结成协约国,打败了对其在欧洲
大陆和全世界利益有巨大威胁的德国; D、一战后又扶德抑法,拒绝与法结盟;纵
“冷战”政策:
❖ 含义:指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 对抗形式。
❖ 原因:1、美国经济实力雄厚,野心膨胀 将苏联和各国人民革命力量看成它实现 霸权计划的障碍。--“对抗” 2、大战刚刚结束,双方均不愿卷 入新战争。--“除战争以外”
❖ 中心:以遏制“苏联”为中心。
❖政策的表现:
➢ 对社会主义国家: A.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 B、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948年) C、军事上:建立北约(1949年)
定义:所谓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就
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流强国力量 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秩序和 利益分配体系。
特点:
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 格局尚未形成,多极化趋势进一步 加强,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 过渡时期。
1、维也纳体系
⑴含义:
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 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⑶实质和影响: 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事实上划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by Pu Chuanguo
第二章/第二节 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
by Pu Chuanguo
第二章/第二节 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
• 路透北京/上海9月18日电---约一百名中国民众周六在日本驻华使馆前举行抗议活动,要 求日本释放其扣押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但严密的警戒和持续降雨,使得示威规模没 有进一步扩大。
对它的控制力,国家功能失效
by Pu Chuanguo
第二章/第二节 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
四、国际政治格局转换的主导因素 1.外部动因:战争的催化作用 2.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国家实力的消长 3.直接原因:主角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与国家定位
的变化 4.推动原因:个人因素对国家决策的影响
by Pu Chuanguo
2.中国:依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 (1)单极格局:即一国独霸世界的局面(过渡性)
18-19世纪的“不列颠治下的和平”,特定产物 二战后到70年代“美利坚治下的和平”(资本主义);冷 战后,并非单极 (2)两极格局:即两个大国或两个国家集团相互对立、制约, 对国际事务起决定性作用的态势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反法联盟与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协约国与同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西斯轴心国与反法西斯联盟 战后至60年代的两大阵营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际关系
致克鲁格电报
1896年1月3日德皇威廉二世发给南非德 兰土瓦总统克鲁格(Kruger)的电报,祝贺他 击退来自英国控制的开普殖民地的入侵部队, 此举带有明显的挑唆性质,恶化了德英关系。
谢谢观看
1894年5月英国与利奥波德二世签定了对刚果自由邦 的条约,英国目的是用这狭长地区修筑从开普敦到开罗 的铁路,为其实现两C计划奠定条件。但最终英德矛盾 激化,德国反对英国的行动,英国遭到失败。因此,英 国炮制的两C计划没有得到实现。
《中俄伊犁条约》
《中俄伊犁条约》是清光绪七年(1881)沙俄强 迫清政府在彼得堡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光绪七年 一月二十六日(2月24日),曾纪泽与沙俄代理外交 大臣吉尔斯和布策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和 《改定陆路通商章程》。
第三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帝国风云录
19C末至20C初的帝国主义列强与世界 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 两次工业革命的冲击 原料来源 投资场所 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列强对亚非国家的侵略与争夺
英俄侵略中亚 法国侵略越南 沙俄与新疆伊犁 甲午中日战争 埃及 突尼斯 刚果河 法绍达事件(英法 尼罗河)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再分配
国际关系史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欧洲五强的崛起
三十年战争:1618年,新教联盟公开起义反对哈布斯堡王室。三十年战争由此爆发。在战争爆发之初,它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战争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波西米亚起义阶段(1618-1623);丹麦参战阶段(1624-1629);瑞典参战阶段(1630-1634);法国参战阶段(1635-1648)。欧洲三十年战争是以宗教因素为起因的,但是很快就发展成欧洲各国出于自身利益而厮杀的一场实力较量。欧洲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深远影响在于它们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增强了各国的主权意识,王权进一步代替了神权。
《乌得勒支和约》: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北方大战的结果是签订了一系列的国际条约。它们主要是《乌得勒支和约》,《赖斯塔得和约》与《尼斯塔得和约》。1713年,英国和法国在荷兰的乌得勒支签订了和约。主要内容:各国承认波旁王室的菲利浦为西班牙国王;英国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这一战略要地,并获得在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专卖黑奴的权利。英国从法国取得纽芬兰、阿卡第亚和哈得逊湾等北美属地。奥地利从西班牙取得伦巴第、那不勒斯、撒丁和西属尼德兰。和约的签订使英国在海上和海外殖民地的势力大大增强。法国称霸欧洲的计划受到严重挫折。
《乌得勒支和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将“势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这一概念正式写进了条约。以法律条文形式将保持欧洲“均势”写进国际条约,《乌得勒支和约》是第一次实践。从这一意义上说,它进一步发展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
北方大战:18世纪初,曾在欧洲三十年战争中称雄一时的瑞典王国已开始衰落。但是,它在北欧尤其是波罗的海地区还有相当的影响。1700年,俄国向瑞典宣战。彼得乘西欧各国忙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机,与南方的土耳其达成妥协,进而将俄国主要兵力投入北方大战战场。在瑞典军队的败退中,俄军迅速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各省,占领里加并进逼芬兰。彼得大帝创建的俄国海军控制了波罗的海沿海地区并不断向瑞典炮击。原来已退出战争的丹麦和波兰又重与俄国一起向瑞典作战。1720年俄军在瑞典登陆。1721年,和谈开始。
19世纪欧洲的国际关系
19世纪欧洲的国际关系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是19世纪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斗争主要在英、法、俄、德四国间进行。
1. 英法争夺欧洲霸权。18世纪末,英国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拿破仑掌权后,英法为争夺世界市场和欧洲霸权进行了激烈的战争,法国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帝国盛极一时;
2.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俄国是欧洲大陆获取战利品最多的国家,又充当“神圣同盟”的盟主,和镇压革命的“宪兵”。英国夺取了许多法属殖民地;
3.英法与俄国争夺黑海海峡。维也纳会议后,黑海海峡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这表现在希腊独立运动中大国的矛盾冲突,特别是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法国在欧洲大陆占优势的格局确立下来;
4.法德争夺欧洲大陆霸权。法德矛盾始于法国大革命,升级于普法战争。普法战争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法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德国成为新兴强国;
5.德、意统一过程中的矛盾。德意志统一进程中包含着普奥与丹麦之间、普奥之间、普法之间和利益冲突。意大利统一中体现着意奥、意法、法奥之间的关系;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并最终导致世界战争的爆发。
19世纪前期的欧洲
维也纳体系的形成和瓦解
形 成 维 护 严重动摇 瓦解
维也纳会议
恢 复 旧 制
重 划 版 图
瓜 分 殖 民 地
维 持 德 、 意 分 裂
神 圣 同 盟
四 国 同 盟
希 腊 独ຫໍສະໝຸດ Baidu立
法 国 七 月 革 命
比 利 时 独 立
一 八 四 八 年 欧 洲 革 命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
浪漫主义作品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神圣
同盟议定书 神圣同盟成立 的目的是什么?
在基督教的名义下,联合欧洲各国的 专制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维护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包 含那些矛盾? 结果如何?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英国议会制改革(1832) 西班牙革命(1820) 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5)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时间: 1814年9月-1815年6月 地点: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操纵者: 俄 英 普 奥四国领 导 目的: 瓜分赃物,以满足自己的领士野心;恢复法国 革命前的旧统治秩序,使旧王朝复辟。
实质: 是一次消除法国大革命影响,恢复欧洲统治 秩序,瓜分拿破仑帝国遗产的会议。
恢复欧洲旧的政治秩序
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大国意志重新划分 欧洲版图 分割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立了英国的世界殖民霸 主地位 继续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末的国际关系
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俄国退出大战 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第一次世界 大战以同盟 国失败告终
想一想:大战的影响是什么?
对人类造成巨大 的物质和精神损 害
严重削弱了帝国 主义和殖民主义 的力量。
俄国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的胜利。
改变力量对比
重新确立了欧洲 和远东国际关系 的新秩序
社会主义和民族 解放运动的新时 期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之间的矛盾—大战具体原因
意
1882
突尼斯问题
法
1904
同 1882 盟 国
德
1879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英
1907
协 1892 约 国
奥
巴尔干问题
俄
例4:英德矛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 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其焦点是
A.争夺欧洲霸权 B.争夺巴尔干半岛
C.争夺殖民地
D.争夺海上霸权
例5:一战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 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A.英法俄和德奥意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帝国主义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28-1918.11)
根本原因
原因 交战双方
土、保
具体原因
直接原因(导火线)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
【阶段特征】
依据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分析:一、从17世纪下半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第一时期
此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这一时期,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与斗争,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7世纪下半期至18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国家先后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殖民霸权,而矛盾重重,英国因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因此先后打败了殖民强国荷兰和法国,于18世纪中期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2.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从英国开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关系方面有三个方面矛盾也在发展,第一,欧洲列强到全球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加紧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掠夺,造成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
方从属于西方,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在这个体系中,亚非拉的广大地区是处在被支配,被掠夺的地位上,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抗。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海地独立运动,西属、葡属拉美的独立斗争;19世纪中期出现的亚洲革命风暴就是例子。第二,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扫除其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产生了资本主义进步势力与封建反动势力的大较量,导致了欧洲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法国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失败与神圣同盟的建立,维也纳体系的确立,表明欧洲反动势力在当时占有优势。第三,这一阶段欧洲列强为了争夺欧洲霸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先后爆发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反法同盟与法国的战争,19世纪中期英、法与俄为争夺巴尔干而爆发的克里木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以及19世纪70年代的普法战争等,法俄势力受到削弱,德国开始崛起。
国际关系史配套题库-19世纪的欧洲国际关系(维也纳体系、俾斯麦外交体系等)【圣才出品】
第二章19世纪的欧洲国际关系(维也纳体系、俾斯麦外交体系等)
一、概念题
1.《提尔西特条约》
答:《提尔西特条约》是指法俄于1807年7月7日签订的条约,是法国同参加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战败国俄国和普鲁士在1807年7月7日和9日签订的和约。和约条件对普鲁士极为苛刻,使普鲁士丧失很大一部分领土。拿破仑打败第三次反法联盟后,于1806年7月建立莱茵联盟,欧洲列强更感受到法国的过分强大实力对自身安全的威胁,普鲁士向英俄寻求保护。1806年10月普鲁士和英、俄结成第四次反法同盟,之后普法交战,法军大败普军,拿破仑乘胜进逼俄国,俄国怕抵不住拿破仑的入侵,便和法国秘密签订了这一条约。7月9日,普鲁士也和法国签订了屈辱的《提尔西特条约》接受了领土变更和赔款的惩罚条件。《提尔西特和约》的缔结宣告了第四次反法同盟的瓦解。根据该条约,普、俄也加入了法国后来建立“大陆封锁体系”。
2.《肖蒙条约》和《第一次巴黎和约》
答:(1)《肖蒙条约》
《肖蒙条约》是指第六次反法同盟各国于1814年3月9日签订的,规定了对法作战的条件和对欧洲未来疆界与政权的安排的条约。主要内容有:各国不得与法国单独媾和,将战争进行到底;详细规定了各国在对法作战中所提供的军队数额和英国为各国提供的补助金;保证在打败拿破仑后建立欧洲秩序。该条约缓和了同盟各国内部的分歧与矛盾,加强和巩固了同盟对法作战的团结,同时也反映出列强恢复欧洲旧秩序的企图。它的基本原则后来在维
也纳会议上得到了贯彻和确认。
(2)《第一次巴黎和约》
《第一次巴黎和约》是指1814年5月30日,同盟国与波旁王朝签订的和平条约,这是维也纳会议前的一个重要条约。在条约中,同盟各国的目的是让欧洲回到拿破仑以前的状态,因而没有对之采取报复和惩罚的措施。该条约标志着拿破仑帝国称霸欧洲的计划失败,但并不意味着法国的失败。竭尽全力打败拿破仑的大陆各国也和法国一样衰弱,只有英国和俄国没有遭到严重削弱,它们逐渐掌握了欧洲的主导权。同盟各国无意引起法国的仇恨,对法国采取了极为宽容的态度。同时由于均势原则的微妙作用,法国被保存为一个强国而作为对俄国和英国势力的制衡。
维也纳体系与19世纪欧洲秩序
维也纳体系与19世纪欧洲秩序
19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波澜壮阔而又充满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维也纳体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时期。维也纳体系是指在1814年至1815年间,在维也纳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形成的一系列国际协议和立法机构。这一体系试图通过平衡各个国家的利益来维护欧洲的和平和稳定。本文将探讨维也纳体系如何影响并塑造了19世纪欧
洲的秩序。
一、复杂的国际关系
19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是极为复杂的,涉及到许多强国和小国的纷争和利益。维也纳体系试图通过国家间的外交和议定来协调各方利益。这一体系的核心原则是平衡政治力量,确保没有一个国家过于强大且威胁到他国的存在。此外,维也纳体系还规定了一系列领土调整和交换的措施,以确保各国的边界和领土得到尊重。二、稳定的权力平衡
维也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权力平衡。通过在欧洲大国之间建立平衡,
维也纳体系试图防止战争爆发并维护各国的独立性。在维也纳会议上,参与者通过重新划定边界、恢复流亡贵族的权益、确立统治家族等手段来实现权力平衡。同时,维也纳体系还建立了一个由五个大国组成的国家联盟,以在重大问题上作出共同决策。
三、震荡的变革和挑战
尽管维也纳体系试图建立一个稳定的秩序,但是19世纪欧洲的历史充满了变
革和挑战。在这一时期,欧洲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如1830年和1848年的革命浪潮、普法战争等。这些事件引发了国家间的冲突和政治动荡,从而对维也纳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此外,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殖民主义的扩张,欧洲的国际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
四、维也纳体系的衰落和影响
尽管维也纳体系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了相对的和平和稳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暴露出种种问题。维也纳体系过于强调维护君主制和维持旧有秩序,忽视了人民的利益和民族的自决权。这导致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系列战争和冲突,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布尔战争等。维也纳体系的衰落标志着欧洲秩序的终结,为新秩序的建立和全球格局的变革埋下了伏笔。
高中世界历史第二节19世纪前期欧洲和1848年革命
课堂练习:
1.维也纳会议恢复了欧洲的旧统治秩序,这说明( )
A.欧洲的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B.资产阶级运动尚未形成历史潮流 C.欧洲各国人民普遍接
受了君主制D.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
2.对维也纳体系这一历史概念的最准确的理解的表述( ) A,由维也纳会议所决定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B,由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 C,法国大革命以后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 D,欧洲旧统治秩序和资本主义相结合的格局
高中世界历史第二节19世纪前期 欧洲和1848年革命
第二节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一,维也纳会议
1,维也纳体系的建立——维也纳会议 时间:1814~1815 地点:维也纳 国家:俄、英、普、奥
地位:它是世界近代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是欧洲各国在打败拿 破仑以后处理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
√
谢谢!
说明:欧洲封建反动势力的强大,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英国
普鲁士 王国
俄罗斯
奥地利 帝国
1815年的欧洲地图
诚如恩格斯所说:“当‘科西嘉 怪物’最后被牢牢地禁闭起来以后,大大小小的帝王们立刻在维也 纳开了一次大会,以便分配赃物和资金,并商讨能把革命前的形势恢复到什么程度。民族被买进和卖出, 被分割和合并,只要完全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就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4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宰相(1624~ 1642),枢机主教, 政治家。
•
塞留在法王路易十三的政务决策中具有主导性的影响
力,在他的执政期间,通过对贵族和教士阶层权利的极度
挤压和控制,以及对政治制度,政府结构,法律系统,军
队表章和经济开发的全面改革,他成功的将法国变成了大
陆上的第一个专制君主国,为法国在路易十四时期的大陆
• 神圣罗马帝国的势力伸展到波罗的海。
3、瑞典阶段(1630-1635)。
• 丹麦败退后,天主教势力北上,迫使瑞典与俄国及法 国结盟,对抗哈布斯堡王朝。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与奥 将华伦斯坦于吕岑会战中,因大雾迷路误入奥军军队 身亡。
• 瑞典在法国介入战争的情况下,终于坚持到了三十年 战争的胜利。瑞典成为除了本土外,还拥有芬兰、德 意志北部沿海地区、芬兰湾、里加湾的北欧大国。古 斯塔夫一直以战神的形象被后人记住。
和除斯特拉斯堡外整个阿尔萨斯; • 瑞典获取波罗的海和北海南岸的重要港口。
五、和约影响
(一)对欧洲国际关系影响 1、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使德意志完全成了地理概念。 2、意大利各邦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3、法国得到通向德意志的战略通道,实力大增,为后来称霸欧洲
打下基础; 4、瑞典获得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重要港口,成为北欧强国。和约
• 玫瑰战争所导致的贵族的大量伤亡,是贵族封建力量的 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了都铎王朝控制下的强大的 中央集权君主制的发展。
2、法国民族国家形成
• 百年战争胜利结束后,法王收复了加莱港之外 所有英王室在法国的领地。
• 查理八世(1484—1498)时期,法国领土基 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
• 捷克是传统的天主教国家。1419年7月30日,部份激进的新教徒上街 示威,要求释放被逮捕的信徒。随著游行群众情绪的高涨,也益发激 起反胡斯派的不满,突然有人由市政大厅的窗口向胡斯信徒丢掷石块, 立刻引爆了一触即发的情势。
• 狂怒的激进份子冲进新市政厅,在群众的鼓噪煽动下,活活地将市长 及市议员共7人自新市政厅的窗户扔向楼下一大群手持长矛的抗议者, 此即为“第一次扔出窗外事件”。
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
(二)对国际法的影响
和约对国际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和约第123条中规 定:“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 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第124条“同本协议有 关的每一方都必须站在受害者的一方,向他提供意见和武 力,协助他还击侵害者”。
•
自从16世纪以来, 欧洲发生了 宗教改革, 新教风行。但斐迪南
是一个狂热的耶稣会分子。他丧心病狂地反对新教,一上台便借用手
中的权力残酷迫害捷克新教徒。这一切对于久已心怀怨愤的捷克人民
来说真是雪上加霜,1618年的一天,愤怒的捷克人民终于开始了自己
的反抗行动,而这一行动成了 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
掷出窗外事件(第一次)
• 哈布斯堡王朝后期繁衍甚广,因而出现奥地利哈布斯堡皇 朝、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哈布斯堡·洛林皇朝三个分支
1618年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是三十年
战争的导火线。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企图在捷克(波希米亚) 恢复天主教。
1618年 ,武装群众冲进王宫,把皇帝的钦差从窗 口抛入壕沟,史称“掷出窗外事件”,它成为三十年战 争的开端。
• 中国接受欧美各国的常驻代表是19世纪中叶。
曾纪泽
清末外交官
六、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的均势特点
• (一)欧洲大国势均力敌,英国扮演制衡 者的角色
• (二)为维持大国均势,不惜牺牲战败国 和小国利益,瓜分其领土
• (三)均势只适用欧洲地区
七、黎塞留
(一)黎塞留(1585~ 1642)Richelieu。
(三)对现代外交的影响
3、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实施集体制裁的案例。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明确规定:缔约国“有义务
保持和遵守本和平条约的规定”,“所有各方应有义务 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 “违法者应被视为和平的破坏者”。
4、在欧洲确立了常驻代表机关制度
• 在欧洲,最早是中世纪时罗马教皇向法兰克君主 派遣常驻使节。公元13世纪,意大利诸共和国之 间出现了常驻使馆。15世纪时意大利共和国米兰、 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还向西班牙、法国、英国等 国派遣常驻外交代表。到17世纪威斯特伐利亚大 会以后,常驻使节在欧洲各国之间已成为普遍的制 度。
(二)三十年战争爆发原因
1、德意志地区的宗教矛盾 宗教改革后,信奉新教的诸侯和信
奉旧教的诸侯在宗教纠纷掩饰下争夺 地盘和反对皇帝专权,并分别组成 “新教联盟”(1608)和“天主教联 盟”(1609)。
(二)三十年战争爆发原因
2、欧洲王朝间矛盾 哈布斯堡王朝极力限制新教活动,得到罗马教皇、西班牙
英国民族国家形成
15世纪下半叶,英国玫瑰战争后,英国贵族实
力丧失殆尽,在没有力量与王权对抗,国家由此 完成统一。 国内统一市场形成。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 为全国通用的民族语言。15世纪末英国发展为民 族国家。
玫瑰战争
• 玫瑰战争(Wars of the Roses) (1455年–1487年) ,英 国兰开斯特家族(House of Lancaster)和约克家族 (House of York)的支持者之间为了英格兰王位的断续内 战。
• 1635年5月,法国又联合荷兰进入莱茵地区,最终取得军事优势, 迫使哈布斯堡王朝同意结束战争,召开威斯特伐利亚和会。
16世纪拉丁基督教世界与奥斯曼帝国的边界
三、威斯特伐利亚和会
和谈从1643年开始,在与威斯特伐利亚相邻的闵斯特 和奥斯纳布鲁克分别举行,之所以分地是因为法国、瑞 典两大盟国的战略目标不同。法国的目的是建立它在中 欧的霸权,瑞典关心的是波罗的海霸权。
• 之后暴动更加激烈,开始攻击天主教教堂及相关人物,导致神圣罗马 帝国出兵镇压,新教信徒也全面叛乱,引发长达15年的胡斯战争。
(二)三十年战争的阶段
1、波希米亚起义阶段(1618-1623) 由哈布斯堡王朝同新教联盟对抗,主要表现为西班
牙、奥地利同英国、法国支持的北德意志新教诸侯的战 争。哈布斯堡王朝得胜,波西米亚重归奥地利统治。同 期,休战12年的西班牙和荷兰于1621年战事再起。
支持。 法国为称霸欧洲,力图使德意志保持分裂状态; 丹麦、瑞典早已觊觎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德意志领土和港湾; 荷兰和英国则不愿帝国势力在北欧扩张,英国还企图削弱
西班牙的势力。 这些国家都支持新教联盟。
哈布斯堡王朝
• 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也称“哈普斯堡王朝”。 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
第二章:19世纪的欧洲国际关系
一、现代国际体系的前奏—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形 成
(一)英法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
指英国和法国于1337年 - 1453年 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 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
11世纪末叶英、法领土交错局面
12世纪末叶英、法领土交错局面
这规定了条约必须遵守,并且对违反者要施以集体处罚, 这一点尤其具有重要重要的意义。它使这些规则真正以 “法”的形式出现,并以此影响、规范着国际社会。
(三)对现代Fra Baidu bibliotek交的影响
1、确立以国际会议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结束国际争端和 国际战争的先例。和会除了英国、俄国 和波兰外,欧洲其他国家都参加了,因 此这次会议也是近代欧洲召开的一次重 要的国际会议。
13世纪中叶英、法领土交错局面
14世纪中叶英、法领土交错局面
15世纪初英、法领土交错局面
(二)百年战争与英法民族国家形成
1、英国民族国家形成
英国民族国家是在英法百年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中 形成并发展,最重要的是,他们激发了民众对本体 民族的自我意识。
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格兰民众才普遍感到,法 语是“敌人的语言”。所以,英法百年战争缔造了 英吉利民族意识。
1648年10月24日,在闵斯特和奥斯纳布鲁克分别签订 的条约被统称为《威斯特伐利亚合约》。
四、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内容
• 哈布斯堡皇室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 位;
• 神圣罗马帝国内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唯不得对 皇帝及皇室宣战;
• 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家; • 法国得到洛林内梅林、图尔、凡尔登等3个主教区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
•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v II Adolf,1594年-1632年), 历代瑞典国王中唯一可以称作“大王”(den store)者,也被称 为“北方雄狮”。
•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知识渊博。从12岁起就掌握了拉丁语、 意大利语和荷兰语,后来又学会了西班牙语、俄语和波兰语。他 熟悉欧洲古典作品,热爱军事学。他常随父亲查理九世游历各地, 甚至旁听参政会议。因此,1611年他继位时,虽然只有16岁,却 已十分成熟和老练。
掷
• 掷出窗外事件
出
窗
外
事
件
掷出窗外事件(第二次)
• 1617年,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受德意志皇帝之封为捷克国王。 捷克在归入哈布斯堡家族领地之时,奥地利皇帝曾有过承诺:不论是 哈布斯堡家族的哪一个成员作国王,都必须承认并遵守捷克王国的法 律,保留原有的议会、宗教以及政治上的自主权等等。然而,自从斐 迪南从城市到乡村凡是能插手的地方,他都派了自己的官员。捷克人 彻底沦为奴隶。捷克人的心中蕴蓄着怒火。这时另一件事的发生,对 于捷克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
会议的重大意义在于,它确立了各 国一致认可的、要通过和平的办法、以 召开有矛盾冲突的各方都参加的会议形 式,商讨解决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2、确立国家主权原则,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 制的世界主权论。
在实践上以肯定德意志数百个诸侯国的主权、 确认荷兰和瑞士的独立国地位为标志,使让•布丹 和雨果•格劳秀斯的国家主权、主权平等及领土主 权等理论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2、追求天然疆界:法国的边界由自然界所划定,我们将 朝四个方向扩张以抵达边界:大西洋、莱茵河、阿尔卑 斯山和比利牛斯山。
• 以巴黎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巴黎 方言为基础的法语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15 世纪末法国成为民族国家。
二、三十年战争
(一)三十年战争 17世纪上半叶,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的
一次席卷欧洲的战争。它是欧洲国家间争 夺领土、王位、霸权以及各种政治矛盾和 宗教纠纷尖锐化的产物。 它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战争。
• 古斯塔夫二世继位时,瑞典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严重局面。东有 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威胁;西与丹麦战火连续;南面的波兰国王是 古斯塔夫的堂兄,时刻伺机夺取瑞典王位。
北 方 雄 狮
—
— 古 斯 塔 夫
4、瑞典-法国阶段(1635-1648)
• 瑞典军队战败,使得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加入反哈布斯堡战争中。 法国虽然是天主教国家,但其领土处在被哈布斯堡王朝领土的包 围之下。在其枢机主教黎塞留的领导下,更是突破宗教的限制, 以国家利益为先,大力协助新教瑞典。
波希米亚
• 地名 波希米亚: 捷克西部地区旧称。原是 日耳曼语对于捷克区的称呼。广义指捷克 区全部。狭义仅指今南、北摩拉维亚两州 以外的捷克区。
• 面积约52750平方公里.历史上是一个多民 族的地区,是吉普赛人的聚集地。
波 希 米 亚 地 图
2、丹麦阶段(1625-1629)
• 丹麦得到英国和法国的资助,在北德意志新教诸侯 支持下同天主教同盟作战,但遭到失败。
霸权打下极为坚定的基础。
• 同时,他还是欧洲大陆上最伟大的外交家之一,通过 一系列精彩的外交努力,他主导了席卷欧洲的三十年战争, 并因此结束了哈布斯堡王朝长达数十年的欧陆霸权,最终 在外交桌上亲手规划了欧洲大陆在未来近两百年的权力平 衡,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国时代。
(二)黎塞留思想
1、国家利益至上:黎塞留首开“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 现代外交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