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六章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 第6章 进入壁垒[精]

产业经济学 第6章 进入壁垒[精]
4
结构性进入壁垒
结构性进入壁垒是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重 点。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 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异、网络 效应和政府管制等。
5
规模经济壁垒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市场容量OM的大小; 最小有效规模产量OB相对于OM的大小。一个产业的 MES越大,且在OM中所占份额越大,则该产业客观上只 能容纳少数企业存在,从而进入壁垒较高; 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大小。产量小于 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产量小于 MES的企业的生产成本劣势越大,进入壁垒也就越高。
1984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和司法部了结了针对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反 托拉斯案,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同意将自己分解成几个公司。有一个公司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提供长途电信服务,而其他的公司则提供地方电话 服务。司法部的律师们明显感到,同时提供地方电信服务和长途电信服 务的垂直一体化的电话公司,在生产效率方面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 解体能够带来与之相抵消的其他收益。根据司法部的说法,一个公司的 垂直结构给其他长途电信服务供应商提供了一个不公平的竞争机会。例 如,通过收取较高的地方电信服务费率,或者向其他长途电信服务(长途 电信需要地方电信服务的配合)供应商提供低质量的地方电信服务,美国 电报电话公司可以损害联网的竞争者。司法部还注意到,很难对美国电 报电话公司在管制业务(电话)和相对未受管制业务(例如电话机和其他设 备的制造)之间展开的成本转移活动进行监管。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解体 被认为可以减轻司法部的这些担忧。
第六章 进入和退出
第一节 进入壁垒 第二节 策略性行为
1
第一节 进入壁垒
进入:是指在某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 进入壁垒: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 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 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产业经济学各章知识要点

产业经济学各章知识要点

第二章产业分类1、标准产业分类法:是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权威部门制定和颁布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

2、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和新技术产业的统称,它是指其应用的技术代表了世界技术高水平的新的发展趋势,且在经济发展中增长较快的产业。

3、基础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

4、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5、先行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因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而必须优先发展的产业。

6、产业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主要有哪些?产业分类标准产业分类方法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马克思两部类分类法物质生产特点的不同农轻重分类法工业生产的特点不同霍夫曼分类法产业发展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关系不同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集约程度不同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产业地位分类法产业技术先进程度与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统计标准标准产业分类法第三章产业结构1、三次产业构成不同的类型:按照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不同进行排序,越是排在前面的产业占得比重越大,地位越重要。

在图形上表现为金字塔型,鼓型,哑铃型和倒金字塔型等四大类型。

2、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具体来说,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由此可见,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主要是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的要求。

4、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又称高级化,是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或者说是产业结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过程。

5、产业结构有哪些类型?(一)三次产业构成不同的类型:金字塔型,鼓型,哑铃型,倒金字塔型。

产经第6章产业组织理论

产经第6章产业组织理论

二、产业组织理论产生的理论渊源
(二)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1.1879年马歇尔与其夫人合著的《工业经 济学》出版。第一次把产业内部的结 构定义为产业组织。 2. 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 该著作集中了他的经济学说。 ①提出第四生产要素——组织; 扩大生产规模而获得的经济性源于内部 与外部。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
主要思想:高度集中产业的高利润不是因垄断
而产生,而是由于企业生产的高效率和创新的 结果,强调与市场结构无关。因此市场高度集 中有利于获得规模经济和提高生产效率。
政策主张:即使市场处在垄断或高度集中的情
况下,只要市场绩效好,政府就不需要进行产 业规制。除个别部门外,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 干预市场结构。
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四)贝恩——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 1959年,贝恩出版《产业组织》,系统 论述产业组织理论。 构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即市 场结构(S)、市场行为(C)、市场绩效(P) 框架分析范式(SCP分析框架)。 同年,凯森、特纳合著的《反托拉斯政 策》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做出贡献。
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三)继梅森之后的有效竞争标准的三分法 市场结构标准
主要内容:集中度不太高;不存在进入流出的人 为限制;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化 市场行为标准 主要内容:对于价格没有共谋;对于产品没有共 谋;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策。 市场绩效标准 主要内容:存在不断改善产品质量的市场压力; 产品价格能向下调整;没有长期的设备能力过 剩;销售费用比中不存在过高现象。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哈佛学派从80年代开始在美国失去了主导
地位。(原因有三: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巨额社会成本、理论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四个前提条件
( 1)市场中只有两家寡头企业,产品是同质的; ( 2)生产的单位边际成本相同,无固定成本,并且企业可以无限生产; ( 3)企业之间只进行一次竞争, 并且同时进行定价决策; ( 4)没有其他企业进入市场。
伯川德模型的均衡点
价格领先
“卡特尔”(Cartel) 卡特尔失败的原因是因为: 各企业之间取得默契,其中一个企业提高价格,其
三、国有企业的绩效
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还可以通过(不限于)如下措 施来实现:
首先是组织改革 其次是增加竞争 再者是促进政府和行政改革
第六节 非营利组织
一、非营利组织:定义与特征
非营利组织(non profit organization)是指政府部门和 私人企业之外,以实现一定的社会价值为目的,不以营 利为目的的,从事志愿性、公益性活动的组织。
垄断
“垄断”(Monopoly),是指某种商品市场中 只有一个生产企业的状况。
如果某种商品市场中有两个以上的有限个供给 企业时,则称市场为“寡头垄断” (Oligopoly)。
中的企业个数正好是两个时,就称这种寡头垄 断为“双头垄断”(Duopoly)。
垄断竞争
与完全竞争较为接近的概念是“垄断竞争”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这是指在同类商品 的市场上,有许多生产企业,各企业在安排生产 时与完全竞争相同地、不考虑其他企业的产量, 但是各个企业的产品不同质,具有差异化的特点, 各自对应的市场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滑行的。
市场势力是一个企业在长期 内能够将价格提高到边际成 本以上而获取超额利润的能 力
对比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两 种极端情形,使我们理解市 场势力的基本方法。
D
Pm
E
Pc S G

产业经济学课件6

产业经济学课件6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干导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财经大学
案例 瑞典利乐公司的捆绑销售策略
瑞典利乐公司(TetraPak)掌控着全球75%软包装市场份额,是全 球最大的软包装供应商,该公司至今已在中国销售出千余台罐装机,取得 中国罐装机市场95%的份额。在中国市场,利乐公司先是从上世纪70年代 末至90年代前期,以罐装机销售为其主要实现盈利模式。然后上世纪90年 代中期起,在中国建立了包装材料工厂,逐渐将实现盈利模式从罐装机转 化到包装材料领域。这使得客户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无权选择其他包装材 料公司,并迫使罐装机客长期以来使用该公司的包装材料,从而达到了排 斥其他竞争对手的目的。同时,该公司还在其罐装机与包装材料上分别建
上海财经大学
第五节 提高对手成本
提高对手成本的策略
(1)提高工资和其他投入品的价格; (2)配件生产; (3)提高转换成本; (4)利用政府管制等。
对跟随厂商利润的影响
(1)成本提高,利润降低;
(2)领导企业选择一个新产出价格,跟随厂商利润受到更深影响。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干导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干导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财经大学
存在转换成本时的均衡模型
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厂商除了有从其用户处获得的收入以外, 还有其他利润来源。例如,互联网公司相当大的一部分利润来自广 告。因此,为获得广告收入,他们有必要提供比较大的折扣,即使 这种折扣使得价格等于或低于互联网公司的成本。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干导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财经大学
提高转换成本策略的应有
案例6-1:艾美加的提高转换成本的策略
艾美加(Iomerga)在1995年推出了Zip驱动器,它与Zip磁盘

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出版社)[40页]

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出版社)[40页]

aLj=Lj/Xj (j=1,2…,n)
各类系数的计算与确定
第六章 第二节
7.完全消耗系数
是直接消耗联系与间接消耗联系的全面反映。其经济
含义是指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对各产业部门产品
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的总和。用公式表示:
n
bij=aij+
bik akj
(i,j=1,2…,n)
k 1
式中:bij—完全消耗系数,表示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
二、 产业关联类型
(一)根据产业之间依托方式的分类
1.产品、劳务联系 2.生产技术联系
3.价格联系
4.劳动就业联系
5.投资联系
(二)根据产业间供给与需求之间联系的分类
1.前向关联;
2.后向关联
第六章 第一节
二、 产业关联类型
(三)根据产业技术工艺的方向和特点的分类 1. 单向联系 2.双向联系 3. 环向联系
第六章 第一节
单向联系
是指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 生产时直接消耗,但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 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例如:棉花→棉纱→棉布→服装
第六章 第一节
双向联系
是指两个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为对方提供产品。
石油开 采业
双向
电力工 业
环向联系
第六章 第一节
是指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 为后续产业部门的生产性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 产品也返回相关的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
和间接消耗i 产品数量之和 (i=1,2…,n);aij—直接消耗系
数; n bik akj
—间接消耗系数,其中k为中间产品部门,表
示通过k 1k种中间产品而形成的生产单位 j产品对 i产品的全部

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 进入退出壁垒

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 进入退出壁垒

第一节 进入退出壁垒概述
第一节
进入壁垒概述 退出壁垒概述
进入壁垒概述
进入壁垒的定义
进入:是指在某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
进入壁垒:产业经济学理论中对进入壁垒含义的理解存在分歧,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 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 ——20世纪40年代梅森(Mason)和贝恩(Bain)等人 :进入壁垒是指在一个产业中在位企业拥 有的相对于进入企业的优势,从而使在位企业可以持续地把价格提高到最小平均生产和销售成 本以上,而又没有引起新企业进入这个产业。 —— 施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 :进入壁垒是新企业寻求进入某一产业时必须承担的、高 于已有企业的生产成本 。
“间接的网络效应”: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 产生的价值,这种网络效应主要是由基础产品与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
策略性进入壁垒:即进入阻挠,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 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 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对进入壁垒的这种分类只是为了方便理论分析,现实中的进入壁 垒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既包 括结构性因素又包括策略性因素 。


规模经济壁垒
成 本
C
D
需求D
LRAC
O
A
B
M
图6-1 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
产量
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①市场容量OM的大小; ②最小有效规模产量OB相对于OM的大小; ③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大小。
一个产业的MES越大,且在OM中所占份额越大,则该产业客观上只能容纳少 数企业存在,从而进入壁垒较高。产量小于OB时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越大,表明产量小于MES的企业的生产成本劣势越大,进入壁垒也就越高。

产业经济学第三篇第六章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第三篇第六章ppt课件
(1)从经济总量的角度出发,把产业结构置于总量框架之内,从 总量的变化过程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代表人物:库兹 涅茨。
(2)从部门的角度出发,强调部门结构变化对经济总量增长的作 用,从部门的变化过程来分析经济总量增长的规律。代表人物: 罗斯托。
精选PPT课件
14
2.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 (1)内容:在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首要的问题是经济
精选PPT课件10来自六、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 快的发展。这一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作 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包括里昂惕夫、库兹 涅茨、刘易斯、赫希曼、罗斯托、钱纳里、 霍夫曼、希金斯等人。
精选PPT课件
11
七、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
(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分析深入到产业结构层次,导致产业结构理论的 产生与发展。
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 展。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活动,促进了人 们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理论 的形成与发展。
精选PPT课件
8
四、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
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资 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早在17世纪就第一 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 不同阶段,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
精选PPT课件
4
• 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 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 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 “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 关联理论。
精选PPT课件
5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
(一)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
产业结构理论以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为研究 对象。这里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是指: • 按照投入产出的技术矩阵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前向关联、 后向关联等,它们的量度指标相应为前向关联系数、后向关联 系数等。 • 此外还有按照各种数量比例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资本占 用关系、劳动力占用关系、产值比例关系、能耗比例关系、进 出口比例关系、效益关系等,它们的量度指标相应为资本结构 指标、就业结构指标(劳动力结构指标)、产出结构指标、能耗 结构指标、进出口结构指标等。

最新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

最新产业经济学  第六章

传统幼稚产业保护面临的修正
• 传统幼稚产业保护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 传统幼稚产业保护造成产业结构的长期滞
后; • 传统幼稚产业保护面临跨国公司的挑战; • 传统幼稚产业保护面临贸易自由化的冲击。
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
• 穆勒标准 ①正当的保护只限于对从外国引进的
产业的学习掌握过程,过了这个期限就应 取消保护。②保护只应限于那些被保护不 久之后,没有保护也能生存的产业。③最 初为比较劣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 后,有可能变为比较优势产业。 巴斯塔布尔标准
我国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
• 1.我国产业转移将延续结构高度化的趋势。
• 2.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投资将成为我国产业转移 的新热点。
• 3.我国产业转移出现了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势 。
• 4.跨国公司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主体的趋势更加明显,投 资方式多样化。
结束语
谢谢大
• 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 • 第二节 主导产业的特征及选择 • 第三节 支柱产业的特征及选择 • 第四节 幼稚产业的特征及选择
产业结构优化
以产值结构为指标的“标准结构” 赛尔奎因和钱纳里在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时所使用的,以产值结构
为指标的“标准结构”,被称之为赛尔奎因-钱纳里模式。 以劳动力结构为指标的“标准结构”
⑴ 在国民经济中承担主要责任。 ⑵ 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⑶ 具备相对成熟和较高的技术水平。 ⑷ 同时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内适用 性。
支柱产业的振兴途径
• 1、促进主导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之及时向 支柱产业转移;
• 2、增强本身的及时开发能力,延长支柱产 业的生命周期;
• 3、重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有目的地培育 新兴支柱产业;
①受保护的产业在一定时期以后,能 够成长自立;②受保护产业将来所能产生 的利益,必须超过现在因为实行保护而必 然受到的损失。

产业经济学6章 非合作性策略

产业经济学6章 非合作性策略

这种模型,有两类可能的均衡:
(1)分离均衡。在第一阶段,在位企业是低成本时的 定价和它是高成本时的定价是不同的,因此,第一阶 段的定价就向潜在进入者显示了完全的成本信息。
(2)混同均衡。在第一阶段的定价是独立于成本的,因 而潜在进入者无法从第一阶段的定价中推断出在位者 的成本信息。
1,分离均衡
行业需求
P
AC P0
进入者的剩余需求
0
Qe Qi
Q
贝恩模型
这个模型中的限制进入策略是: 企业1选择产量Qi,使进入者进入后的产量为Qe,
当企业2生产该产量时利润为0. 即:两厂商产量之和Qi+Qe决定的市场价格刚
好等于进入者的平均成本。其进入是无利可图 的。
该限制策略成功的关键是:要使进入者相信在 第2阶段进入者进入后在位者会选择Qi产量。 如果进入者知道在位者与自己成本函数相同, 则该策略一定是不可行的。因为此时Qi不是在 位者的理性选择,理性选择是按古诺产量生产。
1 11 12 (1 k1)k1 (1 k1 k2*)k1
3 2
k1 (1
k1 )
f .o.c. k1
3 2
(1
2k1
)
0
k1*
1 2
所以k 2*
1 4
, 11*
1 4
, 12 *
1 8
,1*
3 8
,2*
1 16
2,当f>0时
企业2需要承担进入成本。此时,只有当
2 *(k1, k2 )
因此,在斯搭克尔伯格模型中,进入壁垒的大 小由固定成本f的大小决定。在固定成本投资要 求很低的行业,市场的进入壁垒也低,在位企 业难以通过任何策略阻止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
第六章 理论发展
3.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里昂惕夫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更加深入 的研究。于1953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 和《投入产出经济学》两书,建立了投入产出分析体系;在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方面出版了《现代经济增长》、 《各国经济增长》等重要论著。 刘易斯于1954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 经济发展》,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理论模 型——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 一书,全面分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
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产业分析的漫长过程。
与此相适应,经济理论也经历了从微观经济理论的 成熟到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再到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 这一演进过程。
第六章 理论发展
以完全竞争为假设条件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其经济分析侧重于个量分析。个量分析继亚当· 斯密之后, 经马歇尔、瓦尔拉斯和帕累托,将“看不见的手”如何
第三篇
产业结构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理论发展 关 联 优 化 布 局
第六章 理论发展
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进及其规律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产业结构的涵义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
自动调节市场均衡、优化资源配臵的过程进行了理论抽
象,形成了资产阶级正统的价格理论——微观经济理论。 其重要结论是,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能自行调节资源
的最佳配臵,不需要任何外来干预。
第六章 理论发展
1929 年爆发的世界性大危机、 大失业使自由主义价格理论发 生了严重危机,市场失效了, “看不见的手”不灵了。正是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凯恩斯 的国民收入理论。凯恩斯及其 追随者,将经济分析投向国民 经济宏观层次,即总量分析, 诞生了以国民经济有关总量的 变化及其规律为分析对象的宏 观经济理论。

产业经济学第3版PPT(王俊豪) 第6章.企业并购行为

产业经济学第3版PPT(王俊豪) 第6章.企业并购行为

的减少和集中度的上升,这会产生有利于达成
协同性条款的条件,有利于发现和惩罚背离行
为,因此促进企业之间的合谋。
(二)单边限制竞争效应
• 单边限制竞争效应理论认为,企业并购可能会使并购企业单 方面的行使市场势力和提高价格。并购能通过消除企业之间 的竞争而使并购企业的市场势力上升,这种市场势力的上升 并不是来源于企业之间协调行动而是并购企业通过并购独享 的效应。 • 当市场中企业数量减少时,市场中的产品价格会上升,产量 会下降。在并购之前,由于市场竞争限制了企业的市场势力, 并购之后,由于并购带来市场竞争者的减少会导致市场竞争 程度下降,这会增强并购企业的市场势力。此时,即使并购 后不存在合谋促进效应,并购企业的市场势力也会增强,可 能会产生高价格和低产量。
第一节 企业并购概述
二、并购的类型
(一)按照被并购双方的产业特征划分
1、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的并购活动,即一种竞争者之 间的并购。 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生产相同产品或提供相同服务。 企业间通过实施横向并购,能够充分利用并购后企业的规 模经济效应来扩大市场竞争力,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目的。
1
企业并购概述 横向并购 纵向并购 混合并购
2
3 4
第一节 企业并购概述
本章概览
并购的三种形式:横向并购、纵向并 购、 混合并购。 核心问题:并购是否会导致对市场竞
争的伤害,是否对社会福利产生影响。
第一节 企业并购概述
一、并购的概念
(一)兼并: 狭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通过产 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法人资格丧 失,并获得它们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一、横向并购的效率效应

产业经济学第6章 广告

产业经济学第6章 广告
推导过程
最优的广告决策
(Dorfman-Stainer)条件
某种程度而言,广告主要提供了实物产品的信息 ,两者是一种联合产品
如果 广告和实物产品具有互补性,那么广告支出 越大,对产品的需求量就越大,广告对产品销售 具有促进作用
但不同商品的需求对于广告的反应并不相同,即 需求的广告弹性不同
广告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广告强度)不同行 业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回忆勒纳指数
P MC 1
P
EP
整理可得
A EA
Pq
EP
最优的广告支出
多夫曼-斯坦纳条件
p
p
q1 q2
q
低广告弹性需求曲线
广告弹性与广告收益 p
q1 q2
q
高广告弹性需求
曲线
p
q1 q2
q
q1 q2
q
需求价格弹性和广告收益
广告支出的实证结果
超级市场 便利店 品牌牛仔裤
EA
0.1~0.3 0
广告与价格竞争
广告竞争对价格竞争的替代效应
在产品竞争的初期,价格竞争成为了竞争的主要手段
随着生产的发展 ,厂商开始大规模使用广告策略来增加 产品的销售量
现代企业并购活动的加快,寡占型市场的特征越来越明 显 ,广告竞争开始取代价格竞争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
广告与利润
不管是信息性广告还是劝说性广告,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产 品的需求 广告树立的品牌效应使需求曲线外移,从而消费者愿意以相 对更高的价格购买一定的产品 广告促进了产品的差异化,提高了市场的进入壁垒 利润对广告的激励作用也是显而易见 广告与利润关系的单期模型
MC
P1
AC1
d1
P0
AC0

产业经济学课件第六章市场

产业经济学课件第六章市场

H指数
n
n
HHI ( Xi / X )2 Si 2
i 1
i 1
假定市场上共有5家企业,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别是: (1)40%,25%,20%,10%,5% (2)50%,25%,15%,7%,3%
HHI = 0.42+0.252+0.22+0.12+0.052 = 0.275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 – Hirschman index)
H指数
n
n
HHI ( Xi / X )2 Si 2
i 1
i 1
HHI指数的优势: 包含了所有企业的规模信息 平方和计算具有放大性,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 市场份额的变化反应敏感,能真实反映企业间规模差距大小
100
90
80
市 70
场 60
占 有
50
率 40
30
20
10
两条不同形状的洛仑兹曲线, 计算出的基尼系数也可能相同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企业累计百分比(从最小到最大)
2019/6/19
20
§6-1 市场结构
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 – Hirschman index)
卖方(企业)之间的关系 买方(企业或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买卖双方的关系 市场内现有的买方、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该市场的 买方、卖方之间的关系
2019/6/19
3
§6-1 市场结构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一)四种基本类型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产业经济学王豪俊第六章课后案例分析

产业经济学王豪俊第六章课后案例分析

1、联想收购IBM公司PC业务部门有哪些动因?答:联想收购IBM的动因有:(1)国际化发展的报负。

联想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国际化的发展思路,但是树立品牌,打通渠道靠一己之力很难,为了实现国际化发展,并购成为联想的首选策略。

(2)发展品牌、技术、营销渠道的需要。

联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市场上品牌认知度不高,缺乏销售渠道。

而IBM拥有覆盖全球强大的品牌知名度,世界领先的研发能力以及庞大分销和销售网络。

(3)规模效应会使联想获益。

企业并购对规模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企业通过并购对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规模,时期营业成本最小化。

联想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在收购IBM PC部门之后公司规模将大幅增加,这有利于从营销、管理、科研开发等环节促进企业规模经济目标,使原有的资产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

(4)联想商誉的增加大于收购成本。

并购企业购买目标企业时,必须考虑当目标企业的全部重置成本与该企业股票市场价格总额的大小,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并购可能性增大。

对联想而言,完全凭借自身力量要打造IBMK这样一个品牌,资金和时间上的成本不可预计。

(5)联想打入国际市场的需要。

并购的动因源于对市场的控制,提高行业集中度及市场占有率,增加长期获利机会。

虽然联想此举还无法实现其垄断地位,但就目前联想的国际化战略而言,完全可以借此迅速打开国际市场的进入壁垒,形成市场势力,缓解国内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为长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6)管理层驱动力。

为了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企业经营者往往倾向与并购。

因为并购是扩大企业规模迅速的有效手段,而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则有助于促进经营者个人效用最大化。

从现在各方对联想此次并购的态度来看,最担心的风险往往是投资者和股东,管理层的态度是最乐观的。

2、联想并购IBM的经历对中国的海外企业并购有何启示?答:一、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学会控制风险,客观把握优势和劣势。

1、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一些具备实力德企业可发挥独特的劳动成本、一般制造业和市场优势,选择欧美一些受景气低迷影响而面临资金制约的中小型企业进行并购,整合国外的品牌、技术和网络等资源;对有利条件的企业,也可以直接根据行业的特点,同步扩大资源领域或高端产业的并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进退无障碍理论 (Contestability Theory) 所谓进退无障碍理论是指厂商可以自 由地、无任何损失地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 这实际上是完全竞争概念的推广和具体化。 鲍莫尔等人认为,进退无障碍理论是分析 资源有效配置的最好基础,是产业组织理 论的新研究领域,对制定公共政策很有帮 助。
2、策略性的进入壁垒 产生于在位厂商的行为,特别是,在 位者可以提高结构性壁垒,或者扬言一 旦进入就采取报复行动。 3、法律的或政府规制壁垒 政府对某些产品的生产经营只对少数 特定厂商授予特许权而不允许其他厂商 进入,或者由于发明创造获得的专利权 保护,以及其他政府管制措施等都构成 进入壁垒。
五、进入对价格和利润的影响
二、退出壁垒(Barriers to Exit) 退出壁垒是指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商 不能赚取到正常利润(亏损)决定退出 时所负担的成本,或者说是已经投资还 未收回的那部分投资在退出时依然还不 能收回,即沉淀成本。
三、进入退出壁垒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四、制度性进入退出壁垒与国有企业亏损
第三节 流动壁垒 Barriers to Mobility
第六章 进入退出壁垒
第一节 进入、进入壁垒及其影响 第二节 退出、退出壁垒及其影响 第三节 流动壁垒 第四节 进退无障碍理论与潜在竞争 第五节 沉淀成本及其对进入退出的影响
第一节 进入、进入壁垒及其影响
一、进入(Entry) 进入是指一个厂商进入新的业务领域, 即开始生产或提供某一特定市场上原有产 品或服务的充分替代品。 进入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进入的程度;一 是进入的速度
三、进入的阶段
任何方式的进入,其过程一般都包括以 下四个阶段: 1、准备期 2、进入期 3、持续期 4、后进入期
四、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 进入壁垒是指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商 赚取超额利润时,能够阻止新厂商进入 的那些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1、结构性的进入壁垒 产生于欲进入的产业本身的基本特性, 即进入某一特定产业时遇到的经济障碍 以及克服这些障碍所导致的成本的提高, 包括技术、成本、消费者偏好、规模经 济和市场容量等方面的障碍。
按照进退无障碍理论,政府的竞争政 策是不应该重视市场结构的,应该重视 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力,而确保潜 在竞争压力的关键是尽可能的降低沉淀 成本。政府的公共政策的着眼点一方面 应放在积极研究能够降低沉淀成本的新 工艺、新技术,另一方面应放在排除一 切不必要的人为的进入退出壁垒。
第六章 沉淀成本及其对进入退 出的影响
从广义上说,流动壁垒是指那些阻碍厂商进 入或退出某一产业、从某一产业的某一细分市 场转向另一细分市场的所有因素。从这个意义 上来说,流动壁垒是包括进入壁垒、退出壁垒 和在同一产业内转移壁垒的总称。 从狭义上说,流动壁垒是指同一产业中的厂 商从某一细分市场转向另一细分市场时遇到的 障碍。
第四节 进退无障碍理论与潜在竞争
不可否认,进入会导致价格和利润的下降,问 题在于这种力量的作用力度如何。 有关研究表明,进入(潜在的和实际的)对价 格的影响大于对利润的影响,或者说,进入是通 过影响价格而进一步影响利润的。
六、进入对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
1、进入可以减少经营管理中的浪费、松懈等 X非效率 2、进入还可以促进创新和新技术的扩散
第二节 退出、退出壁垒及其影响
一、退出(Exit)
退出指的是一个厂商从原来的业务领域 中出来,即放弃生产或提供某一特定市 场上的产品或服务。 退出包含两个要素:一是退出的程度; 另一个是退出的速度。可以用退出率或 净退出率来表示。
退出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全部退出 2、逐步退出 3、同一产业中的企业间的兼并,使该 产业的厂商数量减少
二、 潜在竞争与效率
在任何市场结构下,只要市场保持进入的 自由,不存在进入退出市场的沉淀成本,潜在 竞争的压力就足以迫使在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 的企业都不得不采取竞争性的行为,否则,就 会招致进入者的袭击。 在在位企业的价格和市场地 位的可持续条件下达到了可竞争市场的均衡, 由此有效率的市场结构进而产业组织就成为一 种内生的结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进入: 1、进入率; 2、净进入率; 3、进入的渗透率; 4、进入者进入后的生存时间
二、进入的方式
(一)从新进入者采用技术的角度看, 进入可以分为“模仿”和 “创新”两种 方式 (二)从进入者创立企业方式的角度看, 进入可分为全新进入(白手起家)、收 购和内部发展(多样化)三种方式。 大量案例证实,进入是引进新技术、 进行创新常用的一种工具,进入还可以 促使在位者提高经营效率,减少管理上 的懈怠,从而为降低价格提供了可能。
(二)产品差异情形下沉淀成本的作用及影响 当水平产品差异存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需求方面的特性,包括 -市场扩张效应 -竞争效应 竞争效应强烈,市场可能出现集中的后果,进入 后的激烈竞争使得进入的吸引力下降;相反,强烈 的市场扩张效应可能会使市场更加细分化,吸引更 多的进入。
2、成本方面的特性 一定的沉淀成本可以由不同的产品分摊, 即存在范围经济时,厂商更倾向于进行多样 化经营,这也会使市场更加集中。 3、策略的非对称性 如果某些厂商享有策略优势(在序贯进入中 就是先动优势),市场也更可能出现集中的 趋势。 以上三个方面说明,一旦存在水平的产品 差异,厂商生产多种产品,均衡结果如何就 取决于特定的市场结构。
一、沉淀成本 沉淀成本是那些一旦投入、承诺了专 用用途就不能收回的成本。沉淀成本产 生的原因在于某些经济活动需要专用性 资产,这部分专用性资产几乎不能再作 别的用途。
二、沉淀成本的影响
(一)同质产品情形下沉淀成本的作用及影响
既然所有厂商生产的是无差异产品,进入 时厂商的无法收回的固定成本构成沉淀成本, 那么,这种沉淀成本水平的高低就不影响厂 商平时的产品定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