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的教学计划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地理教案吧。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1、天圆地方2、浑天说3、麦哲伦环球航行4、地球卫星照片5、地球是圆的6、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环节二、给地球量一量“身”认识地球大小的历史过程及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飞机航行用两天,地球到底多大?可以分别从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来回答。
环节三、地球仪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
3、纬线和纬度。
4、经线和精度5、练习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环节四、本节主要知识小节(标题)附:板书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3、纬线和经线4、经纬网定位环节五、作业布置:练习册第一节地理填充图册第一节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篇2)教材分析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经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高二学生掌握地理必修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 了解地质灾害的种类、成因和防治措施;- 理解全球化的原因、影响和挑战;- 掌握我国的人口分布和迁移规律;- 熟悉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过程和影响;- 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证研究能力。
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将按照地理必修三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并包括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地质灾害与防治- 地质灾害的概念与分类;- 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 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第二单元:全球化与地域发展差异- 全球化的概念和原因;- 全球化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和挑战;- 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与全球化的关系。
3. 第三单元: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 我国人口的分布和迁移规律;- 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第四单元:城市化与农村转型- 城市化的概念、过程和影响;- 农村转型的特点和挑战;-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 第五单元:地理实证研究- 地理实证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进行地理实证研究的步骤和技巧;- 分析和解读地理实证研究结果。
2.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讲解:通过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知识;- 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探究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理研究和实证分析,培养创新思维;- 讨论和合作研究: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和交流。
3. 教学评估和反馈教学评估是本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形ative评估和summative评估。
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和反馈:-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作业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其对知识掌握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活动中的表现;- 考试和测试:进行定期的考试和测试,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必修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地理必修三教学工作计划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遵循“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强化探究”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必修三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解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1. 第一阶段(第1-8周):复习高中地理基础知识,为必修三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2. 第二阶段(第9-16周):学习必修三地理第一、二单元,包括区域地理和环境地理。
3. 第三阶段(第17-24周):学习必修三地理第三、四单元,包括城市地理和旅游地理。
4. 第四阶段(第25-32周):复习必修三地理内容,进行模拟考试,为高考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5.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问题解决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及时反馈。
3.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保障1. 教师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 教材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学校支持:争取学校对地理教学工作的支持,为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高二必修三区域地理教案5篇
高二必修三区域地理教案5篇地理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二必修三区域地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必修三区域地理教案1绿色小区——理想的人居环境1.绿色小区的概念在人类迈入21世纪门槛的时候,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本世纪的流行主题,与自然和谐共处则成为人们共同的关注和期待。
在这样一个呼唤环保的时代里,绿色小区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绿色建材与绿色技术为基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配套齐全的生活小区。
绿色,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
绿色小区作为一个生态城市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要素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包括了节能、节地、节水,资源的再利用等各方面。
它的提出表现了一种全新的建筑文化意识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强烈责任意识,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21世纪人类运用科技手段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人居环境。
2.建设绿色小区的原则基于绿色小区属于可持续发展小区,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那么在它的规划和建设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选址的原则首先,小区应位于有利于健康的环境,居住区在选址上要远离产生污水、垃圾、噪声的工业区,尽量少在宜商的大城市中心地带建造住宅,多利用荒地、坡地、丘陵地段建造住宅,少占或不占耕地,尽量发挥地下空间的作用,适当鼓励高层、中高层建筑。
其次,为了确保居住区的清洁,在选择居住地时应查阅有关土地的使用管理档案及了解其地基的地质特点,以核实被选土地有无原污染,是否为放射性元素的高辐射区。
例如在我国北方曾有一处居住区便是建在一处受化工厂严重污染的地面上,当化工厂迁出后,地面、地基未经彻底清理就建成住宅,导致了迁入居民的癌症发病率高。
最后,小区的选址还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相一致,并注意到居住区内外交通的方便程度。
地理高二必修三教案模板
地理高二必修三教案模板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地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地理高二必修三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地理高二必修三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过程(双边活动)(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 (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篇1学生情况分析: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地理学习,高二文科班学生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文科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仍明显的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训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了。
教材分析:高二第一学期,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中国地理、高中地理必修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
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
而必修三以系统地理为主,着重讲述地理环境的.基本理论和规律。
本学期所讲内容包括初中中国地理,高中选修教材第一册全部内容。
教学任务及总要求:1、学习高中地理选修教材掌握人口与环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文化与文化景观、旅游活动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使学生拓宽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复习初中区域地理知识中国地理总论,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与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河湖以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等知识。
3、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主要措施:1、精心备课,充分挖掘教材,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强化对初中的地理教学一一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2、充分利用现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3、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4、精讲精练,适量的训练,以巩固和强化重难点知识,熟悉各种高考题型,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地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1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子通信的发展和影响。
2.了解电子通信带来的社会变革。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实例说明电子通信的影响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辩证地认识网络带来的影响;2.培养努力学习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电子通信的影响和作用。
2.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革。
难点:信息化与数字化以及信息高速公路与国际互联网的理解。
教学方法归纳法和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设计承转过渡: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一课中我们对通信的有关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信息时代,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子通信,电子通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为此这节课着重讲述通信发展的最新趋向──电子通信。
一、电子通信利用电作为通信手段是19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事,电信起步晚于邮政,但发展速度异常迅猛。
在信息时代,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信,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而电子通信是电信领域的“排头兵”。
多媒体投影图7.24,教师提问: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有何差异?学生阅读教材: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1.传递的网络不同。
电子邮件通过电信网络(数字网);普通邮件通过邮政网络(邮局)。
2.通信方式不同。
电子邮件是一种人到人的通信方式,收件人无论走到何处,只要有一台网络连接的电脑,便可打开自己的邮箱,收到由网络传来的邮件;普通邮件是场所到场所的通信,收件人离开特定的场所就无法完成通信。
3.邮件传递的时间不同。
电子邮件快,普通邮件慢。
继续引导学生:可以得出电子通信的特点,即信息化和数字化。
启发学生思维:电子通信对我们的经济和生活方面有何作用?主要有几种形式?学生思考讨论:主要的作用在于改变交往形式、加快社会运转节奏。
高二地理必修三优秀教案
高二地理必修三优秀教案高二地理必修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西南的范围、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2、理解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理解大西南发展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
3、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由此会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的关系。
4、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大西南发展交通运输的紧迫性和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流通领域中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以及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交通运输对于沟通各地区联系、保障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如大西南地区是我国腹地广阔、资源密集、发展潜力的地区,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交通不畅是诸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区位条件1、相对位置大西南地区包括川、滇、黔、桂、藏三省两区一市。
2、经济地理位置⑴属于我国边疆区,与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相邻,毗邻国家经济比较落后。
⑵为我国内陆腹地,远离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⑶为我国战略大后方,具有国际区位优势;⑷从发展来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该区将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⑸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庆直辖市的成立使得本区区位优势明显增加。
二、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1、自然条件:⑴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势起伏大。
⑵受地形地势影响,区内气候多样,差异很大。
有亚热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等。
⑶区内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
⑷河流众多,但航运条件差。
2、资源条件(1)西南地区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分析西南区(不包括西藏)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23.3%,人均超过全国19.2%,潜在价值高。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地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1《地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2024年高二地理教学计划表(三篇)
2024年高二地理教学计划表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提高高二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与空间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系统地掌握近现代地理知识,能够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视野和国际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和地图2.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研究3. 自然地理系统4. 人文地理系统5. 地球环境问题6. 国际地理问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地理知识,并结合实例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地理观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导向学习和课堂演讲,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科书:使用符合高中地理课标要求的教科书。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展示和辅助讲解。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地观察,了解真实地理环境和地理实践活动。
4. 学习资料:提供相关地理学科资料和教学辅助材料,如地图、报纸、杂志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本学期根据周数安排如下:第一周:地球与地图知识点讲解,学生进行地球模型制作和地图绘制练习。
第二周: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研究课程内容介绍,学生进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学习和应用实践。
第三周:自然地理系统讲解,学生进行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实地考察活动。
第四周:人文地理系统讲解,学生进行城市规划和人文地理现象观察的实践活动。
第五周:地球环境问题讲解,学生进行地球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和小组讨论。
第六周:国际地理问题讲解,学生进行国际地理问题的研究和课堂演讲。
第七周:复习总结,进行知识梳理和回顾,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第八周: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本学期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高二必修三教学计划
高二必修三教学计划高二必修三教学规划1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本钱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规划:一、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纳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局部,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根底学问、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展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把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这局部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根底,选取了与人类社会进展亲密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进展的思想。
与此同时,把握地理问题思索、分析的方法,特殊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熟悉,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三、学情分析从上期期末考试状况看,六个班的成绩比拟趋于统一,但抽象思维和规律思维力量都比拟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时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学问、学科力量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展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而且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局部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学问点。
四、教学措施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表达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效劳学生全面进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进展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育良好习惯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根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根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根底学问梳理。
发觉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预备。
②上课时,活泼思索,仔细听讲,踊跃发言,使怀疑在分钟内真正排解,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殊是对预习过程消失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
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学问水平,将大力推动教材活动实践。
地理必修三教学方案
地理必修三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掌握地理学中的地壳活动和地貌发展的基本理论;3. 了解地理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基本地理概念: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地理学的框架;2. 地壳活动:探讨板块构造理论、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等地壳活动现象;3. 地貌发展:研究地貌的基本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了解各种地貌类型;4.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资源利用的策略与方法。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提高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3.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理学中的地理现象和研究成果;4. 讨论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发言和合作情况;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3. 作业考核:布置相应的作业和考试,考察学生对地理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4. 研究反馈:定期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权威的地理学教材,配合课堂讲解;2. 多媒体设备:准备教学所需的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备;3. 实地考察场地:寻找适合的实地考察地点,并落实安全措施。
六、教学安排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每周2课时,共计16周。
七、教学效果评估教学结束后,通过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反馈意见,评估教学方案的效果,并进行教学改进。
以上是地理必修三教学方案的基本框架,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
如有需要,可以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课程计划。
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篇一: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坚持推进新的课程改革,贯彻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3”是在“地理1、2”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生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在实践中的运用。
2、坚持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在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依据进行教学和测评,力求让学生满意。
二、基本情况学生经过高一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基础明显偏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较差,教学难度增大。
一个班级内部,仅少部分同学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较高,多数同学感到学习困难较大。
二、教学任务1、通过认识区域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2、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3、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主要措施1、认真研读课标,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2、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3、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活动安排1、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
2、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
3、地理教学要加强训练,提高地理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因理科班课时较少,所以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如果不会考,则放慢进度。
高2地理必修3说课教案
高2地理必修3说课教案气压带是由于地球表面纬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这些区域就是气压带。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高2地理必修3说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2地理必修3说课教案(一)一、教材分析和处理:1.新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其影响贯穿于整个初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
3.教材思路分析:本节课主要三部分内容使用3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延伸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基础。
第二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是在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上,将理想状态,不考虑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分布等形成的大气环流进一步复杂化,当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后,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会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尤其是北半球,这种影响体现的特别突出。
第三部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案例的形式,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4.课时安排:共3课时,本课时内容:第一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5.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6.教学难点: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通过FLASH动画、侧视图、立体图等方式多角度突破本课时中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⑴ 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⑵ 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通过立体几何图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⑶ 德育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上学期的学生。
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多篇
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多篇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3.掌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关系。
能力目标: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特别是东亚、南亚季风形成的区别。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德育目标: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季风环流形成,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一边引导启发,一边画板图和读图讲授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难点。
2.讲授要循序渐进、前后呼应、步步深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有效地掌握。
教具准备:投影仪(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尺度很小的局地性运动,像上节课我们所学内容可以说是小尺度的大气运动,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
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么样运动?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4全球性大气环流”(板书) 新课教学: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篇1高一上学期由于学生刚进入学校,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在停留在初中“副科”这一基础上,为了帮忙学生重新认识地理学科,在这一届高一的地理课安排上与往届相比我做了很大的调整。
因为第一册课本上的是自然地理,抽象的东西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所以今年,我选择了先上高一下册,期望这样的改变能帮忙学生在高中阶段很好的学好地理。
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主要计划如下:一、本学期教学任务:(1)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
(2)让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例子来学习地理。
二、教材分析:“地理2”的主题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核心资料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城市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四部分。
有以下特点: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资料三、学生情景分析:高一共两个班,每个班都有60人以上。
因为地理不参加中考,学生进高中前已放弃了一年,基本上每个学生高一地理都是从零开始。
四、科学制定地理教学进度:教学进度的安排体现出教学时间利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关系到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成败。
我在参照以前的教学进度基础上,结合本学期工作上的实际情景,制定出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与学生探讨地理在现时生活中得运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三、四周学习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五、六、七周学习地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八、九、周学习第三单元一、二节并带领学生复习已学知识为其中考做准备;第十一、十二周学习第三单元三、四节并分析期中试卷;第十三、十四、周学习第四单元一、二节并复习为月考做准备;第十六、十七、十八周学习第四单元;第十九周总复习,为期末考做准备。
五、教学具体措施: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景,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理必修三的基本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地理必修三教材内容2.相关地理案例及资料3.地理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地理必修三的基本知识,地理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组织。
2.教学难点:地理知识的运用,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讨论法3.实践活动法4.小组合作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展示一幅地理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地图中的地理要素。
2.教学内容:讲解地理必修三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理要素、地理环境、地理规律等。
3.案例分析:以我国某地区为例,分析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讨论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教学内容:讲解地理必修三中的地理规律,如地域分异规律、地理循环等。
3.案例分析: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分析地理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观察,记录身边的地理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地理规律。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及分析结果。
第三课时1.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内容:讲解地理必修三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如地理调查、地理观测等。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调查,调查学校附近的地理环境,分析其优缺点。
4.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调查的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课时1.导入: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内容:讲解地理必修三中的地理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3.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分析地理知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4.讨论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邹纪明的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
邹纪明的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及其周围环境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本文将介绍邹纪明的地理必修三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地理必修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人文背景等重要知识,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生活相关的地理问题。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地图解读、图表分析和空间认知等活动,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对地球家园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地理必修三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世界地理概论2. 欧洲3. 亚洲4. 非洲5. 大洋洲6. 北美洲7. 南美洲每个模块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结合图片、图表、地图等展示丰富的地理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实地考察: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和意义。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地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读,锻炼学生的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笔试考核:定期进行笔试,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考察其实际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思维敏捷、合作能力等。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区域发展差异。
下面我将从本节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说,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第三节,也是学生学习第二章的基础,知识结构层次递进明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同时,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能有效直观地让学生养成主动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的习惯,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
这就使该节课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其次,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为第一课时。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比较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的差异,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区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其爱国、爱乡情感,从而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难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原因。
各地区应该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二、教学方法高中学生的理解、比较、分析、归纳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
考虑到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并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发现问题→合作学习→交流主讲→引导点拨→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能更新教师的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必修三的教学计划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老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计划和总结。
下面是由查字典地理网小编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的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必修三的教学计划篇一
一、学情分析:
在高二地理文理教学中,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五个理科和一文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其中1、2班基础较好,8、9、10、11班的基础较差。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初中和基础比较薄弱,另外一个是他们的地理学习习惯不好,不爱学习。
如何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这是本学年的教学重点。
这一切都要求老师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好教研组、集备组整体优势。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教学班6个,5个班学生基础都较差,在高二年级也非常特殊,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1、2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好点.总的来说,学生的情况不够理想,给教学带来许
多困难。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
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六、教学措施:
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
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
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
另外,做好后进生的会考辅导工作。
七、具体措施:
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
《课程标准》是教学、命题的标准和依据,教学过程中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落实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要求,为会考和高考打下牢固的基础。
2、认真钻研教材
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材中学科知识点的落实,也要重视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视教材的整合,树立用教材教的新的教材使用价值观,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来源,根据《课标》要求选取恰当的案例,弥补教材的不足。
改变传统地理教材观,由单一教材向多元素材转化,由依赖教材向主动构建教材转化。
3、重视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关键性目标。
要在教学中倡导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重视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是建立在稳固的学科基础知识之上的。
4、重视备课环节
备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学情和教材,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解读《课程标准》,依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处理好量与时间的关系,合理取舍和整合教材,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校内备课组的活动,开展校际交流,寻求共同发展。
高二地理必修三的教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1、遵循学校、科教科和教务科的指示和安排,认真学习钻研《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夯实基础,提高成效。
2、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高难度,复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重抓基础,又要突出重点,适当补充难点,向45分钟要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特别是根据学科特点,注意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地理文字的表达,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
4、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教学班3个,3个班学生基础都较差,在高二年级也非常特殊,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好的不多.总的来说,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地理学习,高二文科
班学生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高二第一学期,文科班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高中选修教材第一册全部内容和区域地理的复习,学习地图,经纬网等工具,分析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学习任务重。
区域地理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用高中学习的原理来分析初中的知识,加深难度。
四、教学任务及要求
1、学习高中地理选修教材掌握人口与环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文化与文化景观、旅游活动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使学生拓宽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图文结合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经纬网,地图,等值线等知识,地形,世界气候等知识,用于分析区域地理(世界和中国地理)。
3、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主要措施:
1、精心备课,充分挖掘教材,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
点,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强化对初中的地理教学一一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充分利用现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的教学内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形象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4、精讲精练,适量的训练,以巩固和强化重难点知识,熟悉各种高考题型,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布置适量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并及时批改和辅导,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老师有针对性教学与命题以期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
六、课时计划和安排
按照大纲中规定的高中课程计划,每周授课3课时。
12周之前讲完高中选修教材第一册全部内容12周之后进入区域地理的复习。
高二地理必修三的教学计划篇三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地理学习,高二文科班学生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文科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仍明显的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训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了。
教材分析:
高二第一学期,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中国地理、高中地理必修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
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
而必修三以系统地理为主,着重讲述地理环境的基本理论和规律。
本学期所讲内容包括初中中国地理,高中选修教材第一册全部内容。
教学任务及总要求:
1、学习高中地理选修教材掌握人口与环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文化与文化景观、旅游活动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使学生拓宽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复习初中区域地理知识中国地理总论,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与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河湖
以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等知识。
3、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主要措施:
1、精心备课,充分挖掘教材,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强化对初中的地理教学一一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充分利用现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4、精讲精练,适量的训练,以巩固和强化重难点知识,熟悉各种高考题型,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