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

合集下载

地理与古诗词

地理与古诗词

其他蕴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汇总

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杜甫《冬至》)

“冬至阳升”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艺术家天才的转换,巧妙地写进诗中。这句诗意境美丽、观点科学,非常难得。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线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逐渐变小,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即“冬至阳升”。

2、“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傅玄《歌》)

这句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高度小,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的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小,正午即“日中”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长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来说,此时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则在正北方,即“日中万影正”;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影子偏离了正北方向。

3、“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

此句诗意在说明四季运转是一种必然趋势,万物兴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任何人也不能挥鞭命令停止。由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指向不变,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4、“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徐玑《夏日怀友》)

“月生林欲晓”,即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这是下蛾眉月出的时间。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过夜如秋”。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

在我国浩翰的文学海洋里,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名诗佳句。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若能将古诗词进一步深化理解,便会惊奇地发现古诗词中也包含大量的诸如气候、地形、水文等有关的地理知识。

一、古诗词与气候

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很多,例如: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6、“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7、“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8、“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0、“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现今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刘元载《早梅》)——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准静止锋的影响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地球公转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谒山》)——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季节性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水循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梁羽生《点绛唇》)——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个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有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

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善环境.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的世界,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有趣的地理知识。

1.古诗词与月相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地理解析

诗中“九月初三”是表示时间,“月似弓”是写月初的娥眉月,即上

娥眉月。上娥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形状为一反“C”字形。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地理解析

诗中“夜半”而“月落”,描写的是“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

八的月相,此时月球形状为一大写的“D”字形。

2.古诗词与气候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白居易

地理解析

该句诗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

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地理解析

该诗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在我国的江淮地区,每年六七月份都会出现持续阴天有雨的气候现象,持续时间能达到一个月左右。由于这个时候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所以人们称其为“梅雨”。初夏时节,从热带海洋北上的暖湿空气常常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到达淮河及其以北地区,与从寒带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它们势均力敌,处于“拉锯”状态,形成一条稳定的降雨带,导致阴雨绵

绵。

3.古诗词与河流

将进酒(节选)

唐·李白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地理解析

该诗句旨在说明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但黄河水奔流入海之后真的“不复回”了吗?从自然界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自然界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河流汇入海洋的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古诗词中的地理常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常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常识

一、描述我国河流发源及景象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旨在说明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描写了湘江的流向是由南向北的。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六首》)——“浙江”即指现在的钱塘江,八月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庐山桑落洲》)——体现了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现象,即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李白《清溪行》)——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二、描述我国天气、气候的诗句

1.描写天气的诗句

(1)地形、地势对天气的影响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是说四川巴蜀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刘元载《早梅》)——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地的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山地阳坡的气温比同一高度的阴坡高。

“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如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气温分布的规律。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明地势对气温的变化,地

势越高气温越低。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及乡村的影响不同。

(2)锋面对天气的影响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在每年6月至7月间,江淮地区因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梅雨天气。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

在我国浩翰的文学海洋里,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名诗佳句。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若能将古诗词进一步深化理解,便会惊奇地发现古诗词中也包含大量的诸如气候、地形、水文等有关的地理知识。…

在我国浩翰的文学海洋里,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名诗佳句。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若能将古诗词进一步深化理解,便会惊奇地发现古诗词中也包含大量的诸如气候、地形、水文等有关的地理知识。

一、古诗词与气候

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很多,例如: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6、“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7、“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8、“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古诗词与地理

古诗词与地理

一、古诗词与气候

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很多,例如: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

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

蕴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蕴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蕴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

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

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

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

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

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

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

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

一、古诗与气候知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快行冷锋或寒潮

2、“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唐.刘禹锡)------对流雨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岭南地区暖锋锋面雨

5、“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地形雨

6、“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有可能是台风

7、“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向阳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差异

8、“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宋.苏轼)------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9、“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腊雪是宝,春雪不好”------气候资源对农作物的作用

10、“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效果

11、“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春城昆明年均温14.7℃,一月和七月月均温分别为7.8℃和19.9℃

12、“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凉风有信,秋日无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鲜明的季节周期性之美!

13、“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北国之春》--春季风风向与感受

古诗词中蕴涵的地理原理及规律

古诗词中蕴涵的地理原理及规律

古诗词中蕴涵的地理原理及规律

古诗词中蕴涵的地理原理及规律

⼀.⾃然地理⽅⾯

1.“天时⼈事⽇相崔,冬⾄阳升春⼜来”

-------------正午太阳⾼度⾓的周年变化

2. “⽇中万影正,⼣中万影倾”

--------------太阳⾼度的⽇变化规律

3.“坐地⽇⾏⼋万⾥,巡天遥看⼀千河”

--------------在⾚道上的地球⾃转线速度

4.“⽇似⾦丸,⽉似⾦盘”

-----------------反映了⽇地⽉三者距离差异

5.“⽉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判定及⽉相规律

6.“蜀⽝吠⽇”

---------------------说明四川盆地云层多,⽇照少。

7.“烟花三⽉下扬州”、 “洛阳三⽉飞胡沙”

-----------------------反映了我国⽓候的南北差异

8.“⾼处不胜寒”

------------------海拔⾼的地区,⼤⽓对地⾯的保温作⽤⼩,⽓温低。

9.“⼤漠沙如雪,燕⼭⽉似钩。何当⾦络脑,快马踏清秋。”

------------------沙漠景观及在秋天农历廿六、七的黎明前

10.“仰望⼭接天,俯视江如线,对⾯能说话,相会要⼀天”

---------------------横断⼭区⼭河相间、⼭⾼⾕深的地形特点。

11.“夜来风⾬声,花落知多少”

--------------------描述的是天⽓特征

12.“随风潜⼊夜,润物细⽆声。野径云俱⿊,江船⽕独明”

-------------------反映的是暖锋天⽓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狂风在怒吼,在咆哮,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乱滚。边塞地区——风力搬运

白居易的“一泊浪来一泊去,一重浪来一重生。相搅相掏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平。”(《浪淘沙》)——河流的侵蚀作用

刘禹锡的“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浪淘沙》),——揭示了金矿沉积于河床凸岸的地理规律

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外》),——反映了长江中游和下游两岸地形的显著差异

岑参的“北风卷地斩白草,胡天八月(相当于阳历九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亚洲高压在九月开始建立并影响长城以北

毛泽东的“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登庐山》),——说明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

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讲述了夏季风影响的范围

南宋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描绘了梅雨天气的特点;

毛泽东的“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沁园春•雪》)——北方河流的冰期时;

毛泽东的“夏日消融,江河横溢”(《念奴娇•昆仑》)——冰雪融水补给江河;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盂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森林美化环境

毛泽东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水调歌头•游泳》)——长江三峡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河流补给、水循环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一、与地理感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一)古诗词中的地名

唐代诗人___在《峨眉山月歌》中写到:“___,影入平羌

江水流。夜发清溪向山峡,___不见下渝州。”这首诗中提到的“平羌”是指青冈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指清溪驿,在峨眉

山附近;而“渝州”则是指重庆。

唐代诗人___在《望岳》中写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描绘的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

唐代诗人___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中的“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唐代诗人___在《将进酒》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二)古诗词中的地理演变

唐代诗人___在《钱塘湖春行》中写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到来。春天到来,气

温回升,万物复苏,春莺和燕子等动物开始出来活动。这些迹象告诉我们季节已经演变到春季。

宋代诗人___在《西江月》中写到:“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首诗描写了天气的变化:刚才天空还是月明星稀,天外还有七八个星,但到了山前却下起了雨。

三)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

元代词人马___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到:“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首曲中的“枯滕老树”

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

唐代诗人___在《望岳》中写到:“岱宗夫如何?___了。”这首诗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唐代诗人___在《望岳》中还写到:“造化___,阴阳割昏晓。”这句诗揭示了泰山地势高。

地理诗词 地理诗词讲解

地理诗词 地理诗词讲解

地理诗词地理诗词讲解

今天给各位分享地理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地理诗词讲解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

关于气候的地理诗句关于气候的地理诗句1. 关于气候的诗词

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有关气候的诗句地理诗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汇总:古诗词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太全了!

汇总:古诗词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太全了!

汇总:古诗词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太全了!

浩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现将有关地理诗词摘录如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为对流水侵蚀地

貌的描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影射了满月;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影射了残月;

“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影射了满月;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

诗词中的地理现象

诗词中的地理现象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从文学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词中,描述了地理现象、揭示了地理规律,现将有关诗词摘录如下:

一、诗词与天气

1、唐·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

2、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

3、唐·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史短的特点;

4、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来形容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山上的大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山下的气温比山上高,形象的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5、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西夜雨时”反映了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区,因水汽含量大,秋季日温差大,晚上气温下降,水汽凝结而形成降雨。

二、诗词与月亮

1、唐·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2、唐·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

3、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变化规律。

三、诗词与地貌

1、唐·李白《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

(2012-06-15 22:16:33)

转载▼

分类:趣味地理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作者:huahua

一、古诗与气候知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快行冷锋或寒潮

2、“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唐.刘禹锡)------对流雨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岭南地区暖锋锋面雨

5、“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地形雨

6、“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有可能是台风

7、“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向阳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差异

8、“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宋.苏轼)------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9、“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腊雪是宝,春雪不好”------气候资源对农作物的作用

10、“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效果

11、“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春城昆明年均温14.7℃,一月和七月月均温分别为7.8℃和19.9℃

12、“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凉风有信,秋日无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鲜明的季节周期性之美!

13、“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北国之春》------春季风风向与感受

14、“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白毛女》------冬季风风向与严寒

15、“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极地冷气团逐渐南侵

1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地区日温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1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既表示锋面雨中的暖锋,又体现了节律美之周期性

1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流域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

19、“冬朦(雾)晴,春朦(雾)雨,夏朦(雾)晒死鬼”(谚语)------冬夏多雾的原因是无云或少云导致的大气逆辐射弱,春雾是因为暖湿水汽足,极易形成锋面雨。

20、“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华北地区春旱,春天仍在冷气团的控制下,人们对春雨的渴求和珍爱

21、“孔明隆冬借东风,火烧曹阵在赤壁”------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吹东南风

22、“蜀军火烧葫芦峡,大雨救了司马懿”-----诸葛亮把司马懿围困在峡谷低地,然后用火攻,人为地制造了一个气旋(热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遇冷降水。

2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内》-----四川盆地夜晚降温慢,山谷风热力环流中吹山风,夜雨多。

24、“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唐.张敬忠)《边词》-----节律美之纬度地带性

2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到了甘肃玉门关处已经“无

能为力”了。体现了节律美之经度地带性

2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庐山垂直气候差异,体现了节律美之垂直地带性。

27、“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横断山脉垂直气候差异

二、地貌知识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流水侵蚀下切

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四川崎岖险峻的地形和交通闭塞的盆地地貌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山地地貌

4、斜阳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俗鹭眠鸥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唐.皇甫松)-------河流冲积或沉积地貌

5、“仰望山接天,俯看江成线。”------横断山区高山、峡谷相间纵列分布

6、“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云贵高原险要复杂的地形和冬季准静止锋影响下的暖湿的气候

7、“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大地苍茫如锦绣,宝藏开采骑新民。”,“远看成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雪山连绵,矿藏丰富,虽然海拔高但相对高度小。

8、“进村不见村,树冠露三分”,“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院院地下藏,窖洞土中生。”------黄土高原建在地下的窖洞。

9、“上山到云间,下山到河边。”------藏南谷地

10、“百里草原遍热泉,千里热湖映雪山。蓝天万里高飞雁,浩茫热气弥宇间”------西藏地热资源

11、“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贺兰山以西盆地,开口风力强劲地段的戈壁滩砾石层景观)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江南丘陵地形

13、“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生光阴路上忙”-------云贵高原地区崎岖的地形和过去交通的困难。

14、“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唐.岑参)-----诗人甘愿冒大忌,情不自禁的连续用了四个“火”字,突出“火洲”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最热之地,七月份月均温达33℃,极值曾为49.6℃。

15、“湖广熟,天下足”------江汉平原为我国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水热同期,土壤肥沃

16、“天雨一包脓,天晴一块铜”------南方酸红壤遇雨散成泥浆,天旱则成硬板状。

17、“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岩为沉积岩,除了是制水泥和石灰的原料外,还能发现生物的化石。

18、“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火山喷发带来火山岩

19、“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岷山位于秦岭以南,出现“千里雪”的景观是海拨高,获地面辐射少。

20、“断层一条线,有水在里面”------地下水常沿断层线出露地表。

21、“水滴石穿”、“沧海桑田”------前句表流水侵蚀,后句表地壳物质在不断运动,上升运动可使“沧海”变成“桑田”,下降运动也可使“桑田”变成“沧海”。

22、“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物。

2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上芦苇为了适应风大环境而头重脚轻,随风摇摆,不易折断。而山间则气候恶劣、土壤坚硬,故而竹笋嘴尖皮厚易于钻出地表。

24、“天崩地裂寻常事,水滴石穿更无言” ------地理事物的力量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