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
地理与古诗词
其他蕴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汇总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杜甫《冬至》)“冬至阳升”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艺术家天才的转换,巧妙地写进诗中。
这句诗意境美丽、观点科学,非常难得。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线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逐渐变小,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即“冬至阳升”。
2、“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傅玄《歌》)这句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
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高度小,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的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小,正午即“日中”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长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来说,此时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则在正北方,即“日中万影正”;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影子偏离了正北方向。
3、“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李白《日出入行》)此句诗意在说明四季运转是一种必然趋势,万物兴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任何人也不能挥鞭命令停止。
由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指向不变,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4、“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徐玑《夏日怀友》)“月生林欲晓”,即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这是下蛾眉月出的时间。
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
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过夜如秋”。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此句诗具体描绘当时的天气特征,而不是气候特征。
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区别是: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具体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一般有较大的变化。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个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有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善环境.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14.“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王冕《梅雨》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15.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16.“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代马致远描述了行进在干燥荒凉的古丝绸之路上的旅行者,骑着疲惫不堪的马儿在艰难跋涉,这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1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元春.雪》:描绘了我国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色:到处一片冰天雪地,白雪皑皑,覆盖大地,河流封冻,失去往日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气势.1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描写春天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生活习性.20.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代白居易《忆江南》;等.二、古诗词与地形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也有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如: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两岸青山相对出”;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的山.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三、古诗词与水文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也很多.如: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四.古诗词与人类活动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2.“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3.“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通过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环境今昔对比,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奇迹.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非常便利.6.“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毛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伟大构想,随着葛洲坝水库和三峡工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的水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7.“天上无鸟飞,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我国西部昔日荒芜的戈壁滩,而今随着大油田、大气田的陆续开发,一条条公路通向沙漠戈壁深处,使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8.“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王之涣《出塞作》这是一组塞外狩猎的镜头,将士狩猎烧起漫天野火,惊起草中的动物,而后骑马射猎,说明对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生息的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五.古诗词与月相1.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娥眉月.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古诗词中的地理常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常识一、描述我国河流发源及景象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旨在说明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描写了湘江的流向是由南向北的。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李白《横江词六首》)——“浙江”即指现在的钱塘江,八月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胡玢《庐山桑落洲》)——体现了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现象,即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李白《清溪行》)——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二、描述我国天气、气候的诗句1.描写天气的诗句(1)地形、地势对天气的影响“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是说四川巴蜀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刘元载《早梅》)——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地的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山地阳坡的气温比同一高度的阴坡高。
“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如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气温分布的规律。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明地势对气温的变化,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及乡村的影响不同。
(2)锋面对天气的影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有约》) ——在每年6月至7月间,江淮地区因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梅雨天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国冬半年,北方地区受冷锋的影响,形成短时间内的降温、降雪的天气现象。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毛泽东《登庐山》)——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即暖锋对天气的影响。
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一、与地理理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古诗词中的地理特征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它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二、与地理感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古诗词中的地名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一唐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_上册第五单元。
它描绘的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诗中的“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
此句诗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
大美古诗词中与地理知识古诗描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地理现象:描述了黄河的源头和流向。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汇入渤海。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河流的起源和流向。
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其源头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冰雪融水形成河流,经过长途奔流,最终汇入海洋。
古诗描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地理现象:描述了从山顶俯瞰周围山脉的景象。
详细说明:这首诗体现了地势的相对高度。
站在山顶,由于周围的山峰都比自己低,所以能够一览众山小。
古诗描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地理现象:描述了锋面雨带的移动。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天气系统的移动。
当锋面雨带从东向西移动时,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象。
古诗描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地理现象: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详细说明:这首诗表达了即使距离遥远,但只要有知己,就像在身边一样。
这体现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尽管距离遥远,但在地球表面,人们仍然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
古诗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地理现象:描述了长江的流速和水流的方向。
详细说明:这首诗反映了长江的流速之快,使得船只可以在一天之内从江陵返回白帝城。
古诗描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蜀道难》地理现象:描述了四川地区的地形和地势。
详细说明:这首诗体现了四川地区地势的险峻和复杂,使得道路难以通行,反映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古诗描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地理现象:描述了山脉、河流和船只的景观。
详细说明:这首诗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描述了山脉的景观,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描述了河流和船只的景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古诗描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地理现象:描述了观察点的不同对景观的影响。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和联系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以下是一些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此诗词描绘的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中的“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此句诗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的“秦岭”和“蓝关”都位于中国的陕西省。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此句诗中的“黄河”是中国的主要河流之一,“太行”指太行山,位于中国中部。
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此句诗中的“沧海”泛指大海,“巫山”指重庆市巫山县的巫峡。
8.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宋岳飞《满江红》此句诗中的“贺兰山”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9.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食荔枝二首》其二此句诗中的“岭南”指中国南方的岭山脉地区。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此句诗中的“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境内。
1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明徐霞客此句诗中的“五岳”指中国的五大名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和嵩山,“黄山”在中国安徽省黄山市。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狂风在怒吼,在咆哮,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乱滚。
边塞地区——风力搬运白居易的“一泊浪来一泊去,一重浪来一重生。
相搅相掏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平。
”(《浪淘沙》)——河流的侵蚀作用刘禹锡的“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浪淘沙》),——揭示了金矿沉积于河床凸岸的地理规律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外》),——反映了长江中游和下游两岸地形的显著差异岑参的“北风卷地斩白草,胡天八月(相当于阳历九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亚洲高压在九月开始建立并影响长城以北毛泽东的“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登庐山》),——说明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讲述了夏季风影响的范围南宋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描绘了梅雨天气的特点;毛泽东的“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沁园春•雪》)——北方河流的冰期时;毛泽东的“夏日消融,江河横溢”(《念奴娇•昆仑》)——冰雪融水补给江河;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盂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森林美化环境毛泽东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水调歌头•游泳》)——长江三峡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河流补给、水循环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四川西部横断山区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毛泽东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送瘟神》)——地球赤道周长4万千米、人坐赤道能观察到全天得星座。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桂林山水“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过去的河套平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长江中下游地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古诗词中蕴涵的地理原理及规律
古诗词中蕴涵的地理原理及规律古诗词中蕴涵的地理原理及规律⼀.⾃然地理⽅⾯1.“天时⼈事⽇相崔,冬⾄阳升春⼜来”-------------正午太阳⾼度⾓的周年变化2. “⽇中万影正,⼣中万影倾”--------------太阳⾼度的⽇变化规律3.“坐地⽇⾏⼋万⾥,巡天遥看⼀千河”--------------在⾚道上的地球⾃转线速度4.“⽇似⾦丸,⽉似⾦盘”-----------------反映了⽇地⽉三者距离差异5.“⽉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判定及⽉相规律6.“蜀⽝吠⽇”---------------------说明四川盆地云层多,⽇照少。
7.“烟花三⽉下扬州”、 “洛阳三⽉飞胡沙”-----------------------反映了我国⽓候的南北差异8.“⾼处不胜寒”------------------海拔⾼的地区,⼤⽓对地⾯的保温作⽤⼩,⽓温低。
9.“⼤漠沙如雪,燕⼭⽉似钩。
何当⾦络脑,快马踏清秋。
”------------------沙漠景观及在秋天农历廿六、七的黎明前10.“仰望⼭接天,俯视江如线,对⾯能说话,相会要⼀天”---------------------横断⼭区⼭河相间、⼭⾼⾕深的地形特点。
11.“夜来风⾬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特征12.“随风潜⼊夜,润物细⽆声。
野径云俱⿊,江船⽕独明”-------------------反映的是暖锋天⽓13. “江南梅熟⽇……梅⼦黄时”-----------------梅⾬时节正值梅⼦成熟,因⽽得名。
14.“湿菌⽣枯篱,润⽓醭素裳”-----------------梅⾬⼜叫霉⾬15.“梅⼦黄时⽇⽇晴,⼩溪泛尽却⼭⾏”-----------------描写了空梅的情况16.“云青青兮欲⾬,⽔澹澹兮⽣烟”-------------------云层加厚是降⽔的必要条件,⽔⾯蒸发的⽔汽在空中冷却凝结成云和雾这⼀原理。
当地理巧遇古诗词…瞬间爱上地理
当地理巧遇古诗词…瞬间爱上地理!古诗词与气候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
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
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14.“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王冕《梅雨》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
诗句谚语里的地理知识
诗句谚语里的地理知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谚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谚语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
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
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
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由此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3.“日似金丸,月似金盘”(乐钧《一翦梅》)该诗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
月球虽然比较小,但由于月球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仍“似金盘”。
诗中描写的月相应为满月,因为“月似金盘”。
4.“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
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
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
”(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此诗句描述了月食的情况。
完完,月圆的样子。
农历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挡着太阳光,产生月食现象。
农历初一,则可能产生日食现象。
5.“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缪氏子《赋新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夏季太阳辐射强烈庐山北面和南面分别有长江九江和鄱阳湖水汽蒸发旺盛水汽分子比空气分子轻暖而湿的空气上升当空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加上凝结核存在较多的水汽就会形成为云雾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诗表现的是一种由气团和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展现的是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势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过境之前,先出现大风。
3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此诗涉及到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此诗原来是说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流入海。现在常用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不断加高,天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下游河道每年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河床逐年升高,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
28、“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此诗说明中南半岛同我国山水相连的山河形势。江头指上游,江尾指下游。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诗人借共饮长江水来慰藉相思之情。
语文古诗词中蕴涵着的地理知识
语文古诗词中蕴涵着的地理知识文科的各科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比如语文和地理,我们在阅读语文古诗词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有很多诗句蕴含着地理知识,而我们在做地理题的时候,经常会以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来举例。
小编搜集到了一份关于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的整理,我们一同来学习。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为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影射了满月;“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影射了残月;“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影射了满月;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来形容庐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山上的大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山下的气温比山上高。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绘。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与地理有关得古诗词一、与地理感性知识有关得古诗词归纳及解释(一) 古诗词中得地名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它描绘得就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诗中得“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
此句诗中得“天上”就是指巴颜喀拉山,“海”就是指渤海。
(二)古诗词中得地理演变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春天得到来。
春天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春莺与燕子等动物开始出来活动。
这些迹象告诉我们季节已经演变到春季。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天气得变化:刚才天空还就是月明星稀,天外还有七八个星,但到了山前却下起了雨。
(三)古诗词中得地理景观1、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此曲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曲中得“枯滕老树”与“小桥流水”分别就是对西部干燥景观与江南湿润地区景观得对比写照。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说明泰山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得山。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唐·杜甫《望岳》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它揭示了泰山地势高。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
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一、古诗与气候知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快行冷锋或寒潮2、“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唐.刘禹锡)------对流雨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岭南地区暖锋锋面雨5、“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地形雨6、“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有可能是台风7、“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唐.宋之问)-----向阳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差异8、“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
”(宋.苏轼)------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9、“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腊雪是宝,春雪不好”------气候资源对农作物的作用10、“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效果11、“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春城昆明年均温14.7℃,一月和七月月均温分别为7.8℃和19.9℃12、“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凉风有信,秋日无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鲜明的季节周期性之美!13、“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
”《北国之春》--春季风风向与感受14、“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白毛女》------冬季风风向与严寒15、“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
-------极地冷气团逐渐南侵1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地区日温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1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既表示锋面雨中的暖锋,又体现了节律美之周期性1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流域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19、“冬朦(雾)晴,春朦(雾)雨,夏朦(雾)晒死鬼”(谚语)------冬夏多雾的原因是无云或少云导致的大气逆辐射弱,春雾是因为暖湿水汽足,极易形成锋面雨。
古诗文中的地理
古诗文中的地理
古诗文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诗句,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山川、河流、湖泊、城市等地理信息。
例如:
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述了黄河的发源地和流向。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绘了黄河流经的地形地貌。
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展示了庐山的山峰和山谷地形。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沙漠和河流的景象。
5.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反映了山川的壮丽和湖泊的静谧。
6.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展示了古代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防御工事。
7.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绘了北方冬季的冰雪景观和长城的雄伟。
8.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映了古代四川地区山路的艰险。
9.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绘了苏州城外的湖泊和寺庙景观。
1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
这些古诗文中的地理知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瑰宝,也为我
们提供了了解古代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1、李白的《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渲,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
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2、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
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
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3、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
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古诗词地理解读
古诗词地理解读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表现的是一种由气团和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展现的是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势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过境之时,先出现大风。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说明冷风云层加厚,让人有“墨云压顶城欲摧”之感。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写的是大雨天气,锋面过境。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此诗表现的是地方性阵雨天气:夏日的晴空,突然乌云翻腾,大雨倾盆,一会儿又风吹云散,雨过天晴。
/sxky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此两诗表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我国江南梅子黄熟时节(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有时多半月不见太阳的梅雨天气。
7、“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柳宗元《梅雨》)此诗点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入梅日期,大约在6月上旬开始。
8、“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
”(苏轼《船棹风》)此诗点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出梅日期。
“三时”指夏至后半月,“舶棹风”指东南季风,意指七月上旬后半期东南季风盛行时,梅雨期结束。
9、“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
10、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惨莫惩?(《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此诗最早记载了我国的地震状况。
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泽东《送瘟神》)此诗涉及到地球自转现象,赤道自转线速度,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km。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古典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典诗词中的地理知识古典诗词中的地理知识u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u “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u “东边⽇出西边⾬,道是⽆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降⽔强度⼤、范围⼩、历时短的特点;u “南枝向暖北枝寒,⼀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u “罗浮⼭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u “天时⼈事⽇相催,冬⾄阳⽣春⼜来”表⽰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u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可以理解为对流⽔侵蚀地貌的描绘;u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千岁,不于秦塞通⼈烟”说明蜀道崎岖,⾃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u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的雄奇秀丽。
u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u “去年元夜⽇,花市灯如昼,⽉上柳枝头,⼈约黄昏后” 影射了满⽉;u “寻章摘句⽼雕⾍,晓⽉当帘挂⽟⼸,不见年年辽海上,⽂章何处哭秋风” 影射了残⽉;u “⽉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影射了满⽉;u “⼀道残阳铺⽔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初三夜,露似珍珠⽉似⼸”影射了娥眉⽉。
u “⼈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觅处,不知转⼊此中来”来形容庐⼭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地春归,⽽⼭上的⼤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下的⽓温⽐⼭上⾼。
u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来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
u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
u “城中⼗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稠密,农村⼈⼝稀少的城乡差别。
u “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及旧时汉⼈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2012-06-15 22:16:33)转载▼分类:趣味地理标签:转载原文地址: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作者:huahua一、古诗与气候知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快行冷锋或寒潮2、“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唐.刘禹锡)------对流雨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岭南地区暖锋锋面雨5、“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地形雨6、“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有可能是台风7、“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唐.宋之问)-----向阳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差异8、“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
”(宋.苏轼)------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9、“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腊雪是宝,春雪不好”------气候资源对农作物的作用10、“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效果11、“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春城昆明年均温14.7℃,一月和七月月均温分别为7.8℃和19.9℃12、“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凉风有信,秋日无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鲜明的季节周期性之美!13、“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
”《北国之春》------春季风风向与感受14、“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白毛女》------冬季风风向与严寒15、“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
-------极地冷气团逐渐南侵1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地区日温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1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既表示锋面雨中的暖锋,又体现了节律美之周期性1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流域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19、“冬朦(雾)晴,春朦(雾)雨,夏朦(雾)晒死鬼”(谚语)------冬夏多雾的原因是无云或少云导致的大气逆辐射弱,春雾是因为暖湿水汽足,极易形成锋面雨。
20、“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华北地区春旱,春天仍在冷气团的控制下,人们对春雨的渴求和珍爱21、“孔明隆冬借东风,火烧曹阵在赤壁”------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吹东南风22、“蜀军火烧葫芦峡,大雨救了司马懿”-----诸葛亮把司马懿围困在峡谷低地,然后用火攻,人为地制造了一个气旋(热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遇冷降水。
2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内》-----四川盆地夜晚降温慢,山谷风热力环流中吹山风,夜雨多。
24、“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唐.张敬忠)《边词》-----节律美之纬度地带性2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到了甘肃玉门关处已经“无能为力”了。
体现了节律美之经度地带性2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庐山垂直气候差异,体现了节律美之垂直地带性。
27、“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横断山脉垂直气候差异二、地貌知识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流水侵蚀下切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四川崎岖险峻的地形和交通闭塞的盆地地貌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山地地貌4、斜阳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
俗鹭眠鸥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
”(唐.皇甫松)-------河流冲积或沉积地貌5、“仰望山接天,俯看江成线。
”------横断山区高山、峡谷相间纵列分布6、“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云贵高原险要复杂的地形和冬季准静止锋影响下的暖湿的气候7、“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
大地苍茫如锦绣,宝藏开采骑新民。
”,“远看成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雪山连绵,矿藏丰富,虽然海拔高但相对高度小。
8、“进村不见村,树冠露三分”,“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
院院地下藏,窖洞土中生。
”------黄土高原建在地下的窖洞。
9、“上山到云间,下山到河边。
”------藏南谷地10、“百里草原遍热泉,千里热湖映雪山。
蓝天万里高飞雁,浩茫热气弥宇间”------西藏地热资源11、“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贺兰山以西盆地,开口风力强劲地段的戈壁滩砾石层景观)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江南丘陵地形13、“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生光阴路上忙”-------云贵高原地区崎岖的地形和过去交通的困难。
14、“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唐.岑参)-----诗人甘愿冒大忌,情不自禁的连续用了四个“火”字,突出“火洲”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最热之地,七月份月均温达33℃,极值曾为49.6℃。
15、“湖广熟,天下足”------江汉平原为我国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水热同期,土壤肥沃16、“天雨一包脓,天晴一块铜”------南方酸红壤遇雨散成泥浆,天旱则成硬板状。
17、“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岩为沉积岩,除了是制水泥和石灰的原料外,还能发现生物的化石。
18、“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火山喷发带来火山岩19、“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岷山位于秦岭以南,出现“千里雪”的景观是海拨高,获地面辐射少。
20、“断层一条线,有水在里面”------地下水常沿断层线出露地表。
21、“水滴石穿”、“沧海桑田”------前句表流水侵蚀,后句表地壳物质在不断运动,上升运动可使“沧海”变成“桑田”,下降运动也可使“桑田”变成“沧海”。
22、“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物。
2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墙上芦苇为了适应风大环境而头重脚轻,随风摇摆,不易折断。
而山间则气候恶劣、土壤坚硬,故而竹笋嘴尖皮厚易于钻出地表。
24、“天崩地裂寻常事,水滴石穿更无言” ------地理事物的力量美25、“溪间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地理事物的文化美三、水文知识和天体运动知识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瀑布蕴藏巨大水能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三峡磅礴的气势和巨大的水能资源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刘禹锡)“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清.施润章)------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的磅礴气势,观潮时间和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昼夜更替、万川归海的自然规律5、“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南宋.谢枋得)------自转产生的地物向东,天物向西的视运动6、“天时人事日相崔,冬至阳升春又来。
”(杜甫)------纯科学结论7、“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唐.李白)-------四季变化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赤道周长约为四万千米,得出一日自转的线速。
体现了地理事物的时空美!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抓住“月落夜半”四字,得出为上弦月10、“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唐.朱淑真)-------“无夜”为正月十五元宵节,月相当为满月(望)。
1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卢纶)《塞下曲》-------“月黑”为无月光之夜,月相当为“新月”前后。
然此诗略有矛盾(月黑怎见雁飞,大雪季节怎有大雁?)。
12、“人闲桂花落,夜静青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夜静”指半夜人静之时,此时月出应为“下弦月”。
13、“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王维)《山中》-------把初冬的水文、植被和天气特点表现得优美如画四、人文地理知识1、“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篙去烧畲”(刘禹锡)------烧山种地、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2、“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王之涣)------放火烧草,骑马射猎破坏草原生态的无知行为3、“谁知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群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白居易)------树立生态道德,爱护生灵。
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水土保持5、“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反映城市与农村人口分布差别6、“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唐.柳宗元)-----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状况及受歧视态度7、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张籍)-----计划生育国策8、“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十指不沾泥,粼粼居大厦”(唐.张愈)-----社会分工9、“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南宋.曾几)《三衢道中》------浙江的三衢县,阳历六月我国东部的雨带已推进到江淮之间。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体现诗意的现代电子通信技术1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反映了大自然的色彩美(黄、翠、白、青)、动态美(鸣、上、含、泊)、声音美(黄鹂鸣)和形象美(翠柳、青天、千秋雪,万里船)。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草木的生生死死,促进了物质循环,积累了有机质,形成了肥沃的土壤。
充分体现了生态和谐之美!13、“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说明观赏西湖雨天效果最佳14、“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欣赏旅游景观追求的境界是以情观景。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反映了自然景观的色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