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解读.

合集下载

把脉南京都市圈

把脉南京都市圈
圈 占 了 日 本 工 业生产总 值 的 ∗ % 国土面积 的
,
解决 表示
,
南 京市 交 通 局 宣 传 处 的 吴 胜 华 都 市 圈 发 展最 大 的 障 碍 就 是 各

+

分布 在 四 大 城 市 圈 中的 四 大临海 工 业 地 带 只 占 ∃ + 但其 工 业 生产总 值却 占 日 本 全 国


!
截 至 目前
,
起码 有

都 市 圈 或 者 城 市 群 的构 想 被 地 方 政 府 德 阳 是 四 川 一 个 不 出 名 的城 市 德 阳 市 正 在 构 建 一 个 发展 战 略
区 与所辖

, 。
将城
,
个县市 的县城 纳入 规划


成 德 阳都 市 圈 后
,
按照 德阳 的 说 法

,
建成
,
包 括 安徽 省 在 内
,
,
对于南

京 都市 圈 的发 展都 持谨慎态度
士 告诉记 者
有 关人
生 怕投

目前 安徽 省对 马 滁两市 的
,
道 路建设 入太多

,
基 本不 予 主 动对接
相 关 资 源反 倒 流入 南 京
都 市 圈 遭 遇 行 政壁 垒 对 南京 都 市 圈 而 言

2021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2021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

各位记者朋友:

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南京都市圈建设的关心支持。作为全国都市圈先行者,南京都市圈在各相关城市共商共建中已经走过了20年发展历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3月22日江苏和安徽两省政府正式印发,成为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关于这个《规划》,我着重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介绍。

一、《规划》出台背景

当今世界,都市圈通过在更大城市地域范围内高效配置资源,日益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2019年国家专门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对我国都市圈建设进行系统部署。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横跨江苏、安徽两省,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6年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2019年印发的《长江三角

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2020年又把支持南京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年度任务。按照这些要求,南京市牵头,镇江、扬州、淮安、常州、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共同开展大量的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江苏省、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进行了衔接和修改,最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3月22日江苏省、安徽省政府联合将规划正式印发。这个规划的出台,前后历时近2年,期间在重要节点都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悉心指导,是一个上下联动、两省协作的高质量成果,对于更高层级更大力度推进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具有重大意义。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导言:

南京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持续扩大,南京都市圈的规划与发展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议题。本文将探讨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分析其意义与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1.南京都市圈的概况

南京都市圈是指以南京为核心,涵盖苏南、苏中、苏北以及华东地区其他城市的城市群。根据南京市政府的规划,南京都市圈的范围包括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扬州市、镇江市和南通市等地。这个城市群总人口约为5000万,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南京都市圈还包含了苏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苏中地区的文化中心,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2.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意义

(1)促进经济发展

南京都市圈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群之一,其发展对于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京作为都市

圈的核心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吸引

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2)提升城市竞争力

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将不仅仅关注南京市本身的发展,更注重与

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连接和合作,可以形成

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局面,从而提升整个都市圈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改善区域协调发展

南京都市圈的规划也将致力于改善区域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和区域发展差距。通过共同制定规划和政策,可以整合区域资源,

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1)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南京都市圈研究

南京都市圈研究

南京都市圈研究

南京都市圈研究(1)

南京都市圈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积极探索和推动其一体化进程。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及苏浙皖等周边省份的合作与协调,建立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机制,推动区域产业链、价值链延伸。促进跨行政区经济一体化,带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发展,努力实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发展目标。要强化都市圈的战略功能,加快构建都市圈内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建立和健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协调人口资源环境方面走出新路子。(摘自:《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第8期)(2)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对外交通对于城市意义重大。近几十年来,世界许多大都市中心城区已经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大运量公共汽车为主体,常规公共交通为辅助的多层次、多样化、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综合交通体系。交通的发展正引导着世界都市中心城区的扩展。这种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对于我国的城市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改善交通系统的质量,增强交通系

统的稳定性。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升。社会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一般说来,经济的发展水平越高,对交通服务的要求就越高,相应的交通服务需求也越高。交通的发展必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适应,因此

交通的发展首先必须满足人们对交通服务的需求,随后才能考虑提供更多更好的交通服务。同时,交通与环境的关系密切,交通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改善交通系统的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特色,建设独特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生活质量。

南京城市规划PPT课件

南京城市规划PPT课件

中心城
①中心城: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副城组成 ②新城8个,包括:龙潭、汤山、禄口、板桥、滨江、桥林、永阳、淳溪 ③新市镇则是指:建制镇和街道所在地的集中建设地区
南1京0
总体规划 ZONGTIGUIHUA
3.
城镇职能
①中心城:南京区域中心城市 功能的集中承载地,现代都市 区功能的核心区,重点发展现 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②新城:一定地区内产业、城 市服务功能和城镇化人口的聚 集区
2.
城市职能定位
《《魏城市斯规曼划演原讲理圣》经之》南读京的书现笔在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国家重要创新基地 区域现代服务中心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滨江生态宜居城市
现代服务业基地和 长江航运物流中心
发挥沿江港口
史文化和科教人才 资源优势
·····
加快南京都市圈建 设,促进皖江城市 带发展,成为长三 角辐射带动中西部 地区发展的重要门
南2京8
专项规划 ZHUANXIANGGUIHUA
3.
文化保护规划
南京名城将形成 “一城、二环、三 轴、三片、三区” 的空间保护结构, 整体保护和展现南 京历史文化名城的 空间特色及环境风 貌。
《《魏城市斯规曼划演原讲理圣》经之》南读京的书现笔在记 南2京9
专项规划 ZHUANXIANGGUIHUA

都市圈的规划构建——以巴黎和南京为例

都市圈的规划构建——以巴黎和南京为例

都市圈的规划构建

——以巴黎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为例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巴黎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巴黎大区总体规划的历史详细介绍了,巴黎大区总体规划 (1994)的编制背景及规划文本的具体内容,并进行实施效果评价和历史经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南京都市圈进行审视,详细介绍了南京都市圈的现状概况、SWOT分析以及规划现状内容、规划概况。通过巴黎大区与南京都市圈进行异同对比分析,借鉴巴黎大区规划之精髓,并结合其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南京都市圈的未来规划提出几点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巴黎大区 南京都市圈 城市规划

1 引言

上世纪80年代起.许多欧洲城市先后掀起一股城市更新热潮。它们纷纷通过改造工业用地,兴建文化设施.改善公交状况.整合城市与交通空间、主办国际文化体育盛会等一系列举措更新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味。西班牙的毕尔巴鄂、法国里尔、德国城市汉诺威,均可称为其中的经典案例。城市设计前所未有地超越了空间审美,成为一种启动都市化发展的策略.而这一转变与西欧城市进入后工业社会经济转型期,开始寻找新的城市发展契机不无关系。“巴黎大区规划”的提出自然包含了转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这层含义.然而。作为一个有着复杂社会经济政治背景的国际化大都市.“巴黎大区规划”所面对的问题远比物质空间生产复杂得多。

2 巴黎大区

2.1 区域概况

2.1.1 基本概念

1、小巴黎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巴黎同时也是法国的第75省,属于法兰西岛大区。

2、大巴黎

即法兰西岛,是法国的一个行政区域,12012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一百万。位于巴黎盆地中部。该区域以巴黎为中心,因此俗称为大巴黎地区。

从产业协调发展角度分析,南京都市圈中南京,马鞍山,淮安三城市

从产业协调发展角度分析,南京都市圈中南京,马鞍山,淮安三城市

从产业协调发展角度分析,南京都市圈中南京,马鞍山,淮安三城市

作为产业协调发展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南京都市圈中南京、马鞍山、淮安三个城市。

1. 产业布局和特点:南京作为省会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多个领域。马鞍山以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制造业为主要特色,近年来也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淮安以农业和制造业为主,同时也积极发展光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2. 产业互补性:南京、马鞍山、淮安三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产业互补性。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拥有较强的产业集聚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为周边城市提供高端研发、技术支持等服务。马鞍山则可以借助南京的发展带动推动自身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淮安可以利用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机遇,吸引更多资源和资本,推动本地区产业协同发展。

3. 城市间的交通联络:南京、马鞍山、淮安三个城市之间交通联络较为便捷,通过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建设,可以实现快速的人流和物流交流。这有利于三个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和资源共享。

4. 区域优势与发展定位:南京京东南地区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具备成为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延伸和产业链条闭环发展的条件。马鞍山和淮安作为南京的邻近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优质资源与南京互补,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总的来说,南京都市圈中的南京、马鞍山和淮安三个城市具有不同的产业布局和特点,但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促进整个南京都市圈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下南京江北新区提升区域辐射力的路径

“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下南京江北新区提升区域辐射力的路径

“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下南京江北新区提升区域辐射力的路径

作者:叶南客吴海瑾曾盛红

来源:《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第01期

[摘要]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完善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国家发改委发文原则批复《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已经从顶层设计上明确

了“南京-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南京都市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提升中心城市南京的城市能级与培育现代化都市圈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作为中心城市核心新城区的江北新区,亟需多维度扩大和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际大循环的开放门户,以国际视野向现代化新主城迈进,助推南京引领“南京都市圈”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北翼强核心。

[关键词]南京都市圈;江北新区;新发展格局;长三角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2-1071(2022)01-0085-06

一、新发展格局下现代化都市圈成为区域治理重要环节

(一)现代化都市圈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支撑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正在形成“城市群-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格局,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这三个空间尺度紧密相连,发挥好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联动中心城市周边中小城镇打造都市圈这一城市群“强核”,支撑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都市圈成为我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①。“十四五”时期,都市圈和城市群将为中国经济下一步的中高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格局,城市群依然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都市圈则代替中心城市成为拉动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引擎,为今后更长时期国家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区域合作视角下南京都市圈规划的实践成效及反思

区域合作视角下南京都市圈规划的实践成效及反思

区域合作视角下南京都市圈规划的实践成效及反思

作者:杨柳青,季菲菲,陈雯

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2期

杨柳青,季菲菲,陈雯

摘要南京都市圈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由于南京都市圈跨省的地域特征,地方政府非常重视都市圈规划的顶层设计。尤

其是《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与《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2012—2020)》实施以来,都市圈的发展逐渐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在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回顾南京都市圈的

缘起和历次规划编制历程,解析南京都市圈规划发挥作用的途径及区域合作成效:以规划共识

促进城市联盟产生;以规划实施推动城市发展联盟3级运作机制形成;以规划平台吸聚多元主

体关注;以规划意向引导众多合作事项落地。在此基础上,总结南京都市圈规划有效实施的经验,并指出规划实施过程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可以完善都市圈规划的实践方法论,另

一方面也为南京都市圈规划修编和政策调整及其他都市圈建设提供借鉴。

Abstract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an important transmission area for the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Due to cross-provi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area, the local government attaches

南京市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ppt课件

南京市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ppt课件
需要能够体现未来时代发展需求、具 有多元化功能的新中心。
1.4基地适合建设什么样的中心区?
体现基地自然环境条件,区别于南京 其他中心的依山亲水的城市特色中心区。
河西 中心 地区
浦口 中心 地区
新街 口地 区
仙林 地区
中8 心
1.5 我们将规划建设怎样的中心区?
功能定位: 带动南京都市区跨江发展的副中心; 服务浦口新市区、辐射皖东等地区的城市新中心; 具备生态休闲功能的城市特色中心区。
南京市城市中心地区规划设计
CONCEPT PLANNING OF PUKOU CENTRAL DISTRICT NANJING
一、基地分析与规划总体思路 二、功能定位与功能构成及规模 三、空间布局与设计意向 四、综合交通与市政规划 五、地区开发实施策略
1
一、基地分析与规划总体思路
1.解读设计任务书 2.认识浦口中心地区 3.认识基地条件特征 —— 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
27
5.1 核心区——商业、商务区
形成水城相映的中 心区形象;高层区 结合轨道站点安排 在丰字河路两侧; 加大了路网密度。
28
核心区——行政、文化
行政办公和文化活 动中心,安排在交通 方便、环境优美的丰 字河路两侧。
规划目标: 辐射带动的中心服务之城; 山水交融的绿色生态之城; 时尚现代的文化娱乐之城; 弹性开放的有机生长之城。

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现状研判与对策建议

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现状研判与对策建议

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现状研判与对策建议

The current state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in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is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On one hand, there have been significant efforts towards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with various policies and initiatives aimed at promoting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across the region. However, challenges remain in terms of coordin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s, which hinder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collaboration.

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当前面临复杂而多层次的情况。一方面,已经有重要的努力推动区域合作与整合,通过各种政策和倡议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然而,在协调、资源分配和治理机制方面存在挑战,这些问题妨碍了合作所能带来的潜在好处的充分实现。

One of the key issues that needs to be addressed is the lack of a unified vision and strategic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While individual cities within the region may have their own development plans and priorities, there is a need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解读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解读

03
区域规划内容与实施
空间布局规划
总结词
优化空间布局
详细描述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整合区域资源,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规划中注重中心城市与 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推动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发展格局。
交通体系建设
总结词
构建便捷交通网络
详细描述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重视交通体系建设,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规划中提出建设高效、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 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建设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城市 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都市圈内各城市间快速通达。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 解读
目 录
• 南京都市圈概述 • 区域规划背景与目标 • 区域规划内容与实施 • 规划效果与影响 • 经验总结与启示
01
南京都市圈概述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东临上海 ,西接安徽,南依浙江,北靠江苏腹 地。
包括南京、镇江、扬州、常州、无锡 、苏州等城市。
人口与经济
强化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Baidu Nhomakorabea与交流,共同探索协同发展模式,实现互利 共赢。
注重创新和科技引领
将创新和科技作为推动都市圈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大对科技创新的 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区域规划案例ppt

区域规划案例ppt

区域规划案例ppt

篇一: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此次我规划的区域属于夏热冬冷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

或等于5℃的日数为60天至89天,以及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不足60天,但累年日最低温稳定低于或等于8℃的日数

大于或等于75天。其寒带特点是夏季酷热,冬季湿冷,空气湿度较大,当室外温度5℃以下时,如没有供暖设施,室内温度低、舒适度差。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省(市)等14个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也就是说南京属于夏

热冬冷的典型。所以我决定以南京作为一个目标物,将规划场地放置

在天津,以夺得更为精确的规划。

建筑规划

南京概况:位于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亚热带季风气候。老南京都打趣道:“南京没有春秋,只

有冬夏。”所以说

南京属于标准的夏热冬冷地区。苏南经济板块成员,江苏与安徽

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城市和科技创新中心。位于长江下游,是承

东启西的枢纽旧城区,是长三角两个副中心小城镇之一,长江中下游

主要该港,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2021年,即将举办第二届省运会。这些都将形成对南京城市规划的严峻考验。

面积:总面积6597k㎡,建成区面积752.83k㎡(2021年),面

积算不上最大,人口816.1万人(2021年),人口密度高,这就由于

历史上它帝都是六朝故都,名胜古迹,古典院校众多,同时属于省会,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打工者、学生等人群。同时因为

长江的流经,

造成了江南江北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的差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编制《南京都市圈规划》(以下简称为“本规划”),是为了实施《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提高南京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巩固提升南京在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地位,促进都市圈规划范围内各城市的协调发展。

第二条指导思想

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应淡化行政区划,从区域角度强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形成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协调城镇之间发展的关系,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的全部行政区域,淮安市的盱眙县、金湖县和巢湖市的市区、和县、含山县。

本规划对省内部分提出要求,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对省外部分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协调考虑,提出发展预测和建议。

第四条编制依据

(一)主要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2、《关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的批复》(建规[2002]39号);

3、《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

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5、《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二)相关依据

1、相关城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2、《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

3、相关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0 10000
2
2
3.41
3.7
14
❖节点城市发展态势良好
“九五”期间都市圈节点城市发展状况 单位:
指%标 GDP年 财政收 自营出 社会零售商
城市 均增长 入年均 口年均 品总额年均

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率
支柱产业
镇江
11.5 14.5 22.7 10.3
化工、造纸、铝加 工、建材
扬州
10.4 12.6
• 城镇个数:440个左右 省内240个,省外200个
• 县城以上城市:30个 省内14个, 省外16个
• 城镇密度:10个/千km2 省内12个/千km2 ,省外8个/千 km2
11
❖核心城市地位突出
• 南京的GDP占都市圈39%,财政收入占53%,实际利
用外资占64%,进出口总额占75%。
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市区国内生产总值
282.21 981.76
2.6
401.2 101.64
镇 江 62.82
52.64
164.88
2.63
52.25
10.08
扬 州 109.66
53.12
232.52
2.13
71.69
10.6
马鞍山 52.93
42.03
110.21
2.08
28.66
8.76
芜 湖 65.88
55.11
131.84
2.00
12
• 南京在商贸等方面对周边城市形成了较强的辐
射力: 2001年南京市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 额为1022亿元,占都市圈的81%;南京商圈的 辐射范围东至常州,北到淮安,西及合肥,南 抵芜湖,双休日南京市的主要商场外地消费者 占总客源的30%-50%。
13
• 南京作为都市圈文化中心的地位已经具备
20
3、发展目标 3.1 功能定位
长江流域与东部沿海交汇地带的枢 纽型都市圈,江苏省核心型都市圈,兼 容并蓄、开放多元的文化型都市圈。
21
▪ 枢纽型都市圈
❖战略性区位
地处中国沿长江与沿海 的交汇地带,东部与中部 经济发展的转换地带,南 北经济发展的交融区域
❖交通枢纽型区域
国道干线、过江通道密集
❖生产、销售集散基地
6
▪ 区域发展二元结构特征显著
❖ 城乡差距较大
2001年,南京都市圈各设区市市区与所 辖县(市)人均GDP之比为2.78:1,南京市 市区与郊县人均GDP之比为2.82:1(苏锡常都 市圈为1.27:1)。
7
❖ 地区差距较大
2001年,南京的人均GDP是镇江的1.09倍, 淮安南部地区的2.88倍,扬州的1.84倍,马鞍山 的1.79倍,芜湖的2.06倍,滁州的3.32倍,巢湖 北部地区的4.04倍。从工业化发展水平看,南京、 镇江已向工业化后期过渡,扬州、芜湖、马鞍 山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滁州、巢湖、淮安南部 等地区尚处于工业化前期。
23143
2236
721
1.62
0.75
50
40
8.32:49.1:42.58 17.4:47.98:34.62
3
▪ 设区市市区2001年概况
年末总人口 非农业人口 GDP 城市
社会零售 地方财政 人均 GDP
商品总额 收入
(万人)
(万人) (亿元) (万元) (亿美元) (亿美元)
南 京 371.89
17
• 核心与周边联系紧密、城际公交化倾向明显,
核心圈层初具雏形
南京到周边城市单向发送车辆数
160
136
140
120
108 102 100
100 80
90
74
68
64
60
46
40
20
0 扬州 马鞍山 江浦 溧水 句容 来安 滁州 全椒 仪征
18
• 镇江、扬州、马鞍山等与南京通讯联系紧

南京至各中心城市每万人月通话时间
• 范围:核心城市及外围半
径50公里左右的城市和区域。
• 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交
通的网络化、公交化、通勤化 建设;强化核心与外围城镇的 联系,形成城市化、郊区化互 动发展的态势。
核心圈层
35
❖ 紧密圈层
• 范围:核心圈层外围、
距核心城市100公里左右的 城市和区域。
• 发展要求:以“一带、
8
▪ 工业化加速发展
❖ 制造业 • 基础工业雄厚:南京的电子、石化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二
位,汽车居第三位,扬州的化纤、汽车,马鞍山的钢铁, 芜湖的建材,镇江的造纸在全国均具有一定地位,都市 圈的重工业产值比重超过工业产值的50%
• 主导产业发展集群化:沿江的石化、机电、建材具有集
群化发展趋势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南京综合科技实力雄厚,
19
8.5
化纤、汽车、电气 机械、纺织
马鞍山 11
12.8 —— ——
钢铁、建材
芜湖
14.4 19
—— 12.6
滁州
10.3 11.3 —— 9.7
注:空格处数据不详
建材、汽车、电子 电器 家电制造、车辆制 造、建材、食品
15
❖ 城市间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 长江港口、铁路、金融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各种 区域性管理机构
32
4、空间结构 4.1总体结构
❖总体结构:一个核心、 两个圈层
❖发展重点:一带一轴三 通道
❖ 发展策略:强化核心、 提高沿江、带动纵深
33
▪ 核心:南京都市发展区
❖范围:南京主城及其半 径30公里左右的区域。 ❖发展要求:南京城市功 能重组和集聚新兴城市功 能的重点区域。
都市发展区
34
▪ 二个圈层 ❖ 核心圈层
•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低:2000年,南京有会展公司20多
家,且规模小,而同期深圳有300多家。
• 传统服务业的区域扩展较为保守:以商贸业为例,核心
城市尚未利用自身优势去整合周边地区生产和消费资源。
10
▪ 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化水平较高
• 城市化水平:46% (2000年) 省内50%, 省外40%
但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较低
• 以国有经济为主 :工业国有控股比例超过50%
9
❖ 服务业
• 总体发展水平较高 :200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202亿元,
占GDP的40.64%(苏锡常38.72%)
• 新兴服务业兴起:南京第三产业在总体发展上具有较明
显的集聚优势(占都市圈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5.3% ), 主要体现在商贸、文化教育、金融保险等方面。
2.37
9.98
0.06
1.00
1.98
12.19
0.45
0.62
0.94
10.51
0.12
0.46
0.35
8.88
0.13
5
1.2 南京都市圈基本特征
▪ 人文基础相近
❖ 相同的吴楚文化底蕴 ❖ 南北文化的交融 ❖ “山水城林”的特色 ❖ 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历史上联
系紧密 ❖ 南京经济协作区的合作基础
• 产业布局、物流中心建设和旅游一体化发展等 方面进行了深入协作
• 各城市在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和科技资源等 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
16
❖ 南京为核心、沿江为主导的“放射圈层状”结构 初 具雏形
• 以南京为核心的放射状高 等级公路格局初步形成 • 圈层状城镇分布已具雏形 (核心圈层、紧密圈层) • 沿江城市带发展迅速
42.82
8.63
滁 州 49.42
20.54
57.36
1.16
15.88
3.1
巢湖 首位比
84.91 ——
30.74
58.21
0.69
5.12
4.22
----
22.62 5.60
2.67 9.6
4
▪ 设区市市域2001年概况
城市
年末总人口 (万人)
南京
553
镇江
267
扬州
452
马鞍山
120
芜湖
2百度文库0
24
❖核心城市综合实力强于其它两个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在国内城市总体竞争力排序中位居前10)
亿元 1200
三个都市圈核心城市2001年GDP比较
三个都市圈核心城市2001年非农人口比较
万人
300
1000
250
800
600
400
200
319
0
徐州市区
982 南京市区
619 苏州市区
200
801
150
——南京为江苏省省会,具有强大的文化辐射力。 ——逐步形成高标准的文体卫设施
类别
南京
扬州 镇江
最大图书馆建筑面 积(m2)
每百人公共图书馆 藏书量(册)
最大体育中心 (座位数)
三级医院(个)
普通高校在校学生 (万人)
85000
317
60000 (在建 )
19 27.8
3430 16000
165
107
27
3.2 发展目标
▪ 经济目标(近期)
指标
都市圈
GDP(亿元) 人均GDP (元)
4600 18000
进出口总额
220
(亿美元)
财政收入(亿元)
450
▪ 经济目标(远期)
省内 3550 24000 200
340
省外 1050 11000 20
110
都市圈远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8万元,其中省内 11.2万元
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环境优美,地位独特的一 体化发展的都市圈。
31
▪ 环境目标
城镇发展、产业布局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 护相协调;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 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 增强;都市圈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 美、生态良性循环的文明发展道路。
28
▪ 城市化目标
做强做优做美做特各级城市,重点做大核心 城市,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全面提高城镇发展 质量,完善都市圈的空间结构,进一步提高城市 化水平。近期总人口26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 52%左右(省内58%),远期总人口3200万人,城 市化水平达到66%左右(省内74%)。
29
▪ 社会目标(近期)
滁州
428
巢湖
452
GDP
(亿元)
1150 503 505 138 219 265 205
地方财 实际利用 人均 GDP 进出口总额
政收入 外资
(万元) (亿美元) (亿元) (亿美元)
2.06
95.88 112.64
9.02
1.89
14.54
21.69
3.26
1.12
12.32
36.72
1.0
1.15
指标
都市圈 都市圈江苏省部分
恩格尔系数(%)
38
35
青年人受高等教育比重(%) 20
25
城市人均住房居住面积( m2) 18
20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 8
9
30
▪ 社会目标(远期)
❖ 建成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会展中心 ❖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园区,建成国家教育
科研基地 ❖ 建成长江中下游区域文化、医疗卫生、体育中心 ❖传承都市圈独特文化与山水城林景观,建设成为
国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22
▪ 核心型都市圈
❖地处长三角西翼,
依托江苏省省会
23
❖发达的高等教育、文化卫生体系
三个都市圈(省内)中心城市市区高等学校在 校学生人数(万人)
8.07
10.38 34.85
宁镇扬 苏锡常 徐宿连
三个都市圈(省内)中心城市市区医生人 数(万人)
0.54 1.24
1
宁镇扬 苏锡常 徐宿连
分钟 16000 13619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镇 江
9323 扬 州
6765 马鞍山
3449 滁 州
3229 芜 湖
942 巢 湖
19
2、规划总体要求
淡化行政区划的界限,从区域的角度,形成 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保护并合理 利用自然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协调 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 享,促进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
100
487
50
0
无锡市区 常州市区(含武进)
282
南京市区
112
徐州市区
117
苏州市区
127
无锡市区
103
常州市区(含武进)
25
▪ 文化型都市圈
❖吴楚文脉的交错,南北文化的融合 ❖历史文化的厚积,近代文明的兴起 ❖山水城林的交融,科教文化的基础
26
3.2 发展目标
▪ 总体目标
推动都市圈市场、经济一体化;大力发展 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都市圈可 持续发展;近期都市圈省内部分全面实现小康; 远期建成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空间集约、生 态优良,社会经济一体化的现代化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规划
(2002-2020)
江苏省建设厅
1、规划背景与发展基础
▪ 规划范围
❖ 省内: 南京、镇江、扬州的全 部以及淮安的南部。
❖ 省外: 马鞍山、芜湖、滁州的 全部以及巢湖的部分地区。
❖ 本规划对省内部分提出要求, 报江苏省政府批准实施;对 省外部分从区域发展的整体 性考虑,提出发展预测与建 议。
亿元 1200
982
1000
800
600
400 200
233 165 132 110
57
58
0 南 京 扬 州 镇 江 芜 湖 马鞍山 滁 州 巢 湖
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市区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20 101.64
100
80
60
40
20
10.08 10.6 8.76 8.63 3.1 2.67
0
南京 镇江 扬州 马鞍山 芜湖 滁州 巢湖
2
1.1 南京都市圈现状概况
▪ 都市圈2001年总体发展概况
指标
南京都市圈
人口(万人)
2343
土地面积(KM2)
44058
GDP(亿元)
2957
人均 GDP(万元) 2000 年城市化水平
(%) 三次产业结构
1.26 46 10.54:48.82:40.64
省内部分
省外部分
1381
962
209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