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液晶显示器发展历程

液晶显示器发展历程

液晶显示器发展历程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使用液晶材料作为显示介质的平板显示技术。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

1962年,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日本电视制造商夏普公司(Sharp Corporation)的工程师们首次成功地制造出了一种简

单的液晶显示器。这个早期的液晶显示器只能以单色显示,并且分辨率很低。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液晶显示器的技术一直在不断改进和发展。1970年代初,日本电子公司佳能(Canon)首次展示了一

种具有更高分辨率和更快响应速度的液晶显示器。这一突破带来了液晶显示器商业化的可能性。

20世纪80年代,液晶显示器开始应用于计算机和电视领域。IBM公司在1981年推出了一款基于液晶技术的个人电脑显示器,这标志着液晶显示器进入了大众消费市场。

1990年代,随着扁平化和高清晰度的需求不断增长,液晶显

示器的品质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液晶显示器的尺寸逐渐增大,颜色显示更为丰富,分辨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液晶显示器的价格也逐渐下降,使其成为大众购买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器的首选。

2000年代初开始,液晶显示器进一步取代了传统的显像管显

示器。它在计算机和电视市场占有率迅速增长。随着LED背

光技术的引入和高刷新率、广色域等新技术的应用,液晶显示

器的画质和功能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如今,液晶显示器已成为各种电子设备中最常见的显示技术之一。随着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发展与液晶显示器的竞争,液晶显示器在细节还原度、显示效果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不过,液晶显示器仍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如低功耗、长寿命、制造成本低等,使其在市场上仍占据重要地位。未来,液晶显示器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将会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显示的需求。

液晶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液晶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液晶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液晶显示技术(LCD)是一种常见的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计算

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中。LCD显示屏以其节能、高清、超薄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

们的青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液晶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并展望它的未来发展趋势。

液晶显示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液晶显示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有一名物理学家发现了某些有

机物质可以在电场的作用下改变其折射率。这一发现奠定了液晶显示技术的基础。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液晶显示技术得以商业化应用,但由于其制造成本过高、可靠性差等问题,一度未能获得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多种类型的LCD显示屏,如TN屏、IPS屏、VA屏等。每种类型的显示屏都有着自己的优劣势,如TN屏刷新率高、价格低,

但视角较窄;IPS屏的视角宽,色彩鲜艳,但价格较高。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液晶显示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出现了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其中比较关键的进展包括:

1. LED背光技术的应用:LED背光技术可以提高LCD显示屏的亮度和色彩鲜

艳度,同时节能效果显著。

2. 3D显示技术的发展:通过特别的3D镜片或者立体显示技术,可以让观众在

不戴眼镜的情况下看到立体效果。

3. 4K显示技术的普及:4K技术可以大大提高LCD显示屏的分辨率,画面清

晰度更高。

液晶显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们对于液晶显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LCD显示屏的发展方向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更高的分辨率:随着4K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采用4K分辨率

LCD发展简史

LCD发展简史

液晶及液晶显示器的发展简史

热致液晶的发现

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F r ie dr ic h Re ini t ze r在加热苯酸脂晶体时发现:当温度升到145.5°C时晶体融化成为乳白色粘稠的液体。再继续加热到178.5°C时乳白粘稠的液体变成完全透明的液体。后经德国卡尔斯吕爱大学教授O tt o L e h ma nn研究,这种乳白粘稠的液体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因而建议称之为液体晶体(L iq ui d C rg s t a l)。

液晶的合成和分类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He ide lb e rg大学的L udw ig Ga tte r ma n n首先合Ha l l e大学的D a nie l V o rla nd e r则先后合成了300多种液晶,并指出液晶分子是棒状的分子。在此基础上,法国的Ge o rge F r ie d e l及 F.Gr an d-je an等对液晶的结构及光学性能作了详细的研究,并于1922年完成了液晶分类的工作,将液晶划分为:近晶相、向列相和胆甾相。

液晶的物理性能研究

1917年Ma ngu in发明了摩擦定向法,用以制作单畴液晶和研究光学各向异性。1909年 E.Bo se建立了攒动(S w ar m)学说,并得到L.S.O r ms te in及 F.Z e r ni ke等人的实验支持(1918年),后经de Ge n ne s论述为统计性起伏。G.W.O se e n和H.Z o c h e r1933年创立连续体理论,并得到F.C.F r an k完善(1958年)。M.B o rn(1916年)和K.L i c ht e n ne c ke r (1926年)发现并研究了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1932年,W.Ka st据此将向列相分为正、负性两大类。1927年,V.F re e de r ic k sz和V.Z o li nao发现向列相液晶在电场(或磁场)作用下,发生形变并存在电压阈值(F re e d e r ic h s z 转变)。这一发现为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提供了依据。

显示器发展历程

显示器发展历程

显示器发展历程

显示器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初的机械显示器,它们使用滚轮、指针或杠杆来显示有限的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第一个电子显示器问世,它使用电子束在荧光屏上形成图像。这种荧光屏后来被CRT屏取代,CRT屏使用电子炮在玻璃管上形成图像。

20世纪60年代,通用显示器接口(GDI)的引入使显示器更

加普及。70年代末,平板液晶显示器(LCD)开始进入市场,因其低功耗和较小的尺寸而受到青睐。然而,LCD显示器在

早期发展阶段存在色彩鲜艳度低和响应时间较慢的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触摸屏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开始崭露头角。触摸屏将用户与显示器之间

的交互变得更加直观简单,而OLED则在色彩和对比度方面

取得了重大突破。

21世纪初,液晶显示器(LCD)得到了进一步改进,添加了LED背光技术,提供更清晰明亮的图像。而后,曲面显示器

开始出现,其形状可以更好地适应人眼的视野,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近年来,显示器继续向更高分辨率和更快的刷新率发展,以提供更细腻的图像和更流畅的动画效果。同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崛起也推动了显示器的发展,以满

足对更高质量和逼真度的需求。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显示器可能趋向于更薄、更轻、

更灵活的方向发展,可能会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如折叠屏幕和全息显示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tftlcd发展历程

tftlcd发展历程

tftlcd发展历程

TFT-LCD(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一种液晶显示技术,它通过使用薄膜晶体管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以下是TFT-LCD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液晶显示技术逐渐被商业化。最早的液晶显示屏是基于动态散射效应原理设计的七段数码显示器。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主动矩阵液晶显示(Active Matrix LCD)技术出现。该技术使用了薄膜晶体管(TFT)来控制每

个像素的亮度。薄膜晶体管的使用使TFT-LCD具备了更高的

分辨率和更快的刷新速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显示效果。

80年代初,TFT-LCD技术开始应用于计算机显示器领域。由

于TFT-LCD具有更好的色彩和对比度表现,以及更低的功耗,渐渐取代了传统的CRT显示器。

90年代初至2000年代,TFT-LCD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随着面板尺寸的增大,TFT-LCD显示屏逐渐用于电视

和显示广告牌等大尺寸显示设备。

2000年代中期,TFT-LCD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在嵌

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领域。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广泛采用了TFT-LCD屏幕,带来了更清晰、更细腻的图像显示效果。

近年来,TFT-LCD技术继续发展和创新,实现了更高的分辨率、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广的色域范围,为高清视频和3D显示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总体来说,TFT-LCD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不断提升的分辨率、更好的显示效果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来概括。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主流的显示技术之一。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近年来,液晶显示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从早期的CRT显示器发展到如今的OLED、Q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一直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本文将会简要介绍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液晶显示技术的优劣,以及探讨该技术的未来方向。

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

为了更好地了解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需要具体了解该技术是如何诞

生的。早在1968年,液晶技术已经诞生了。当时,基于液晶技术的显示器还只是

一个概念,还没有得到实际实现。1970年代,液晶显示屏开始成为研究热点。

1980年代,日本NEC公司首次生产出了小尺寸LCD显示器,这标志着液晶显示

器进入实用化阶段。1983年,世界上第一台液晶电视机在日本问世,也标志着液

晶显示技术向大尺寸高质量方向发展。90年代后期,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完善,液晶显示器在市场上成为了替代CRT显示器的主流。

二、液晶显示技术的优劣

液晶显示技术与其他显示技术相比,具有很多优势。首先,液晶显示器的画质

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图像变形和图像失真问题。其次,液晶显示器具有低功耗、低辐射等优点。液晶显示器在使用过程中,每个像素会依靠液晶材料发生色彩变化,而这种能耗在整个显示器的能耗中占比较少。同时,液晶显示器可以直接使用数字信号来驱动显示图像,使屏幕响应速度更快,反应更敏捷。另外,液晶显示器可以具有更广的色彩空间,可以呈现更加真实的色彩。

不过,液晶显示技术的缺点也十分明显。首先是观看角度的问题。液晶显示器

角度有限,无法随意调节视角,而且观看角度太大容易出现色彩失真现象。其次,液晶显示器在显示高速运动图像时会出现“残影”现象,这主要是液晶分子对照明灯较慢的响应时间导致。此外,液晶显示器的价格相对较高,维修也相对困难。

LCD发展简史范文

LCD发展简史范文

LCD发展简史范文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液晶显示技术的缩写,它是一种

通过操控液晶分子来产生图像的显示技术。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LCD的发

展简史。

早在1888年,奥地利的瓦尔德·马恩哈特(Friedrich Reinitzer)

首次观察到了液晶现象。他发现将一种名为胆甾醇(cholesterol)的天

然化合物加热时,它会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混乱的液体状态,然后又会变回

固体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液晶相变现象。

随着技术的进步,液晶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1970年代初,位于

美国麻省的RCA研究院推出了第一台成功商业化的LCD电子手表。这款手

表采用液晶显示屏,具有极低的功耗和较高的可靠性。

1972年,日本东芝公司发布了全世界首台商业化液晶电视机。虽然

这款电视的分辨率仅为100x100像素,但其具备了色彩显示和大面积平面

化的特点,成为液晶电视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在20世纪80年代,液晶技术经历了一次重大突破。1987年,一群

来自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液晶材料,它

具有向自身排列的能力,并能够根据外界电场的作用改变对光线的透过性。这种新材料被称为“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

它的发现为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方向。

随着90年代的到来,电子产品市场急需一种更轻薄、具有较高图像

质量的显示技术。液晶显示技术正好符合这些需求,因此逐渐成为主流。

在1997年,世界上第一台彩色液晶电视机由夏普公司推出,它的分辨率

为1280x720像素,彩色饱和度和对比度也有了显著提升。

液晶面板行业发展历程

液晶面板行业发展历程

液晶面板行业发展历程

液晶面板行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液晶

材料的研究刚刚开始。1962年,美国两位科学家发现了液晶

显示效应并取得了相关专利,这标志着液晶技术的开端。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液晶技术逐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1970年代,液晶技术被应用于手持计算器等小尺寸显示

器件中。1980年代,随着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的问世,液晶面

板行业开始崭露头角。

90年代初,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液晶面板开始

逐渐替代传统的CRT显示器。这一时期,液晶面板行业迎来

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电视等开始采用液晶技术,带动了液晶面板的需求和生产量的快速增长。

21世纪初,随着大尺寸液晶电视的兴起,液晶面板行业迎来

了一波巨大的发展周期。各大液晶面板厂商纷纷扩大产能,加大研发投入,竞相推出更高分辨率、更大尺寸、更薄更轻的液晶面板产品。

然而,随着市场饱和和竞争加剧,液晶面板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技术的进步相对缓慢,市场需求的不稳定以及新兴显示技术的冲击,使得液晶面板行业的发展步履艰难。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液晶面板行业开始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先进的面板技术。如IPS、VA、OLED等新型面板技术的出

现,为液晶面板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液晶面板行业正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面对新兴显示技术的崛起,液晶面板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并寻找新的应用领域,以保持行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从LCD到OLED屏幕细数十年手机屏幕发展历程

从LCD到OLED屏幕细数十年手机屏幕发展历程

手机屏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第一代手机

采用的是传统的液晶显示屏(LCD)。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

屏幕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改进和革新。本文将从LCD到OLED屏幕,细数十

年手机屏幕发展历程。

第一代手机屏幕使用的是液晶显示技术,也称为LCD屏幕。这种屏幕

基于液晶中液晶分子的扭曲和极性变化来实现显示效果。LCD屏幕的特点

是显示效果清晰,颜色饱满,但对比度和黑色表现稍逊。

在1997年推出的诺基亚5110上首次使用了彩色液晶屏幕,其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像素点组成了各种颜色。

经过几年的发展,手机屏幕开始使用TFT(薄膜晶体管)技术,提高

了显示质量和对比度,特别是在观看视频和游戏方面。2001年,索尼爱

立信推出了第一款具有TFT屏幕的手机,T68、随后,TFT屏幕成为主流

手机屏幕的标配。

2004年,摩托罗拉推出了第一款具有退色屏幕(STN,Super

Twisted Nematic)技术的手机,V70。这种屏幕相对于以前的彩色TFT屏

幕来说显示效果更好,对比度更高。

2024年,苹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搭载的是3.5英寸的TFT屏幕,分辨率为320x480。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开启了智能手机屏幕竞争的新

篇章。

与此同时,AMOLED(活性基质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开始兴起。相比

于传统的液晶屏幕,AMOLED屏幕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更快的反应速度和

更低的耗电量。它使用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不需要背光模组,因此

可以实现更薄、更轻的手机设计。

2024年,三星推出了第一款搭载AMOLED屏幕的旗舰手机,Galaxy S。这款手机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为AMOLED屏幕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普及做出

显示技术发展历史

显示技术发展历史

显示技术发展历史

显示技术是一种将电子信号转换为可视化图像的技术。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期,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 20 世纪初期,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开始出现,它是一种利用电子束在荧光屏上扫描产生图像的显示器。CRT 显示器曾经是主流的显示技术,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LCD (液晶显示器)技术开始逐渐取代 CRT 技术。

LCD 技术是一种利用液晶材料控制光的透过程度来产生图像的技术。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LCD 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表现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 21 世纪初期,LED(发光二极管)技术开始应用于显示领域。LED 显示器具有亮度高、寿命长、能耗低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LED 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表现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近年来,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开始逐渐取代 LED 技术,成为显示技术的主流。OLED 显示器具有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视角广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OLED 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表现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除了上述技术之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显示技术正在不断涌现,如 Micro-LED、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等。这些技术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应用场景,它们的出现将会进一步推动显示技术的发展。

总之,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技术将会变得更加先进和多样化,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液晶显示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分析

液晶显示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分析

液晶显示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显示技术也日新月异。在各种显示芯片中,液晶显示技术是被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未来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人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一、液晶显示技术的基础原理

液晶显示技术是利用液晶分子的各向异性特性,通过施加电场来调节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从而实现信息的显示。简单来说,液晶就是一种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的物质,液晶分子向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施加电场后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进而改变折射率,达到控制流光的目的。

二、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

液晶显示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1960年代,液晶显示技术才开始走向商业化应用。1971年,美国的一家公司研制出了第一台液晶电子手表,开创了液晶显示器商业应用的先河。1980年代,随着新型材料的问世,液晶显示器的图像质量有了质

的飞跃,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展。1990年代,随着LCD平板显示器的问世,液晶显示技术取代了CRT显示器成为市场主流。2000年代至今,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创新,液晶显示技术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显示技术之一。

三、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分辨率的提高。随着人们对高清晰度体验需求的增加,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将越来越高。目前,已经出现了4K甚至8K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而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更高精度、更高清晰度的显示设备。

2. 尺寸的变化。从小尺寸的手表屏幕到大尺寸的电视屏幕,液晶显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不同尺寸的显示设备上。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大尺寸、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大屏幕技术发展史

大屏幕技术发展史

大屏幕技术发展史

大屏幕技术是指采用电子显示技术,将图像和信息以更大的尺寸和更高的分辨率呈现在屏幕上,以满足人们对视觉效果的更高要求。下面是大屏幕技术的发展史:

1. CRT大屏幕技术

20世纪50年代,工程师们开始尝试将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放大并使用较大的显示屏幕。这种技术在电视、监视器和计算机显示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2. DLP大屏幕技术

20世纪80年代,数字光处理(DLP)技术出现,可以在投影仪上实现更大的显示屏幕。DLP技术使用微镜片和颜色轮来调节光线,以产生更清晰和更亮的图像。

3. LCD大屏幕技术

20世纪90年代,液晶显示技术(LCD)开始在计算机显示器和电视上得到广泛应用。LCD大屏幕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高的色彩深度。

4. LED大屏幕技术

21世纪初,发光二极管(LED)技术开始在大屏幕显示中得到广泛应用。LED大屏幕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亮度和对比度,并且更节能。

5. OLED大屏幕技术

21世纪初,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开始被应用在电视和手机等大屏幕设备中。OLED大屏幕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更

高的色彩深度和更低的能耗。

总之,大屏幕技术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应用方式,使得大屏幕显示设备越来越多样化和普及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屏幕技术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液晶面板的发展历程

液晶面板的发展历程

液晶面板的发展历程

液晶面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显示技术,具有功耗低、占地面积小、显示效果好等优点。下面将介绍液晶面板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首次提出了液晶原理,他发现一种特殊的液态材料能够通过电场来控制光的传播,从而引发了后来液晶面板的诞生。稍后,研究人员也发现了液晶分子具有两种不同的排列结构——各向同性和非各向同性。

20世纪70年代,液晶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1971年,美国罗

彻斯特大学的乔治·海琳教授首次实现了电调色效应。这一发

现打开了电子显示技术的新局面,为液晶面板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液晶面板开始在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1983年,康宁公司成功开发出了第一块商用液晶显示器,被

应用于手持计算器。随后,液晶显示器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成为主流的显示技术。

20世纪90年代,液晶面板技术进一步突破和创新。1991年,

日本夏普公司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彩色TFT液晶显示器,开

创了液晶面板显示技术的新纪元。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出现使得显示效果更加细腻逼真,很快成为电子设备市场中的热门产品。

21世纪以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需求的扩大,液晶面板

技术不断发展。首先是液晶面板的分辨率越来越高,从最初的

低分辨率到如今的2K、4K乃至8K分辨率。其次是液晶显示技术在响应速度、亮度和色彩再现方面的优化,使得显示效果更加出色。还有就是液晶面板在尺寸方面的发展,从最初的小尺寸到如今的大尺寸,满足了各种设备对不同尺寸液晶屏幕的需求。

除了上述发展,液晶面板还经历了IPS、VA、OLED等不同的技术进阶。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液晶面板的显示效果,还为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LCD发展简史

LCD发展简史

LCD发展简史

LCD(液晶显示器)发展简史

一、LCD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液晶显示器(LC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平面显示技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研究人员开始研究液晶材料的光学特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LCD逐渐成为电子产品中最重要的显示技术之一。本文将为您介绍LCD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突破。

二、LCD的早期发展

LCD的早期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研究人员发现某些液晶物质在电场作用下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产生可见的图象。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得到了持续的研究和改进。

三、LCD的商业化应用

LCD的商业化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这个时期,LCD开始在一些小型电子设备中得到应用,如计算器和手表。由于LCD具有体积小、分量轻、功耗低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CRT显示器,成为电子产品中的主流显示技术。

四、LCD的技术突破

1. TFT技术的应用

TFT(薄膜晶体管)技术是LCD发展的重要里程碑。TFT技术通过在每一个像素点上添加一个薄膜晶体管,实现了对每一个像素点的精确控制。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LCD的图象质量和响应速度,使得LCD在电视和计算机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IPS技术的引入

IPS(广视角)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LCD的视觉效果。IPS技术通过改变液晶份子罗列的方式,实现了更广阔的视角范围和更准确的颜色再现。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LCD在电影、游戏等领域的表现更加出色。

3. LED背光技术的发展

LED背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LCD显示器的进一步发展。相比传统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背光技术,LED背光技术具有更高的亮度、更广的色域和更低的功耗。LED背光技术的应用使得LCD显示器在色采表现和能耗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LCD发展简史讲解

LCD发展简史讲解

LCD发展简史讲解

LCD(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的显示技术,其发展历

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本文将从LCD的起源、发展、应用等方面进行详

细讲解。

一、起源

LCD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88年,当时奥地利的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希·雷奇茨发

现了液晶现象。他发现,某些物质在特定温度下会形成一种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状态,这种状态具有一定的光学性质。然而,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限制,液晶技术并没有得到实际应用。

二、发展

1.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詹姆斯·费根发现了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对光的透

过性有影响,这为后来的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8年,美国肖尔公

司(Xerox)的研究人员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液晶显示器,但由于技术限制和高成本,其应用范围有限。

2.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在70年代中期,液晶显示技术迎来了重大突破。1973年,日本的西川善司发

明了一种新型液晶材料,称为“扭曲向列(TN)液晶”。这种液晶材料具有较高的

透光性和响应速度,为液晶显示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打下了基础。

1973年,日本电气(现为NEC)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商用液晶显示器,其分辨

率为20×16像素。此后,液晶显示器逐渐应用于计算器、手表等小型电子产品中。

3.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在80年代中期,液晶显示技术取得了更大的突破。1983年,日本的夏普公司

推出了第一台彩色液晶显示器,使液晶显示技术进入了大屏幕显示领域。与此同时,液晶显示器的价格也逐渐下降,促使其在消费电子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

液晶的发展历程

液晶的发展历程

液晶的发展历程

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液晶技术最初在1962年被发现,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最早的液晶显示器是基于电流控制的设计,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以及材料的限制,这些早期的液晶显示器无法实现实用化。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液晶材料的改进,1970年代末,液晶技术取得了重要的突破。高温仪器中的液晶显示器开始进入市场,虽然分辨率较低且只能显示简单的图形和数字,但这一突破标志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的开端。

1980年代,液晶显示器在便携式计算机和手持设备上的应用逐渐增多。同期,摩斯斯密特(MOSMITH)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商用液晶大屏幕电视,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使得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更高分辨率的图像。

1990年代,液晶显示器的性能和应用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逐渐出现了更薄、更轻、更节能、更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产品。同时,随着液晶面板生产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成本也大大降低,促使其在家庭电视、电脑显示器等领域得以普及。

21世纪以来,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液晶显示器在高清晰度、广色域、高刷新率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同时,液晶面板的尺寸越来越大,触摸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进一步丰富了液晶显示器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目前,液晶显示技术仍然占据着显示器市场的主导地位,不断地迭代和创新使得其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针对液晶显示器的局限性,新型显示技术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量子点显示等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中,未来液晶显示技术仍将继续演进和进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液晶可以制造超薄显示屏”。40多年前的1968年5月,美国RCA公司在纽约召开的液晶显示屏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震惊了全世界。发现液晶可用于显示的是RCA公司的George Heilmeier,他甚至还表示,“梦想中的壁挂式电视只需数年即可实现”。自那之后,日本、英国、瑞士、德国的显示屏研发人员都开始参与液晶面板的开发工作,全球性开发的帷幕正式拉开。

经历4个阶段发展为液晶电视

但是,液晶显示屏的实用化并不容易(见图1)。当时,液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等基本问题都未能解决,使用不到1个小时显示就会消失,更别提要用液晶制造电视了。

图1液晶显示屏的发展历经4个阶段

之所以会存在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将直流电压加载到液晶上时,液晶材料及电极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虽然也可以采用交流电来驱动液晶,但是显示性能较差。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的是夏普公司。该公司发现,如果在液晶材料中加入离子性杂质,使其导电率升高,就可以采用交流驱动获得良好的显示特性。利用这项技术,1973年5月,夏普公司推出全球首款液晶应用产品——使用液晶显示屏作为显示部件的小型计算器EL-805。

夏普公司的液晶计算器上采用的液晶显示屏是由RCA公司生产的DSM(动态散射模式)液晶,而不是目前常见的TN(扭曲向列)模式液晶。但是,要采用DSM制造液晶电视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DSM的点阵显示扫描线在数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1971年出现的TN模式解决了这个问题。TN

液晶能起到快门的作用,通过使液晶分子在电场中移动,就可以控制光的开/关。目前,几乎所有液晶显示屏都在采用这个工作原理。

虽然TN模式可使点阵显示的扫描线数量大为增加,但当扫描线增加到60条左右时,图像就会发生变形。对于这个问题,最初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是日立制作所的川上英昭。他发现,扫描线的最大数量取决于电压-透过率曲线的上升沿。于是,各机构开始竞相研究如何提高电压-透过率曲线的上升沿。随之出现了将液晶的扭曲角从TN模式下的90度增大到270度的STN(超扭曲向列)模式。1982年,英国皇家信号与雷达研究院(RSRE)发明了STN液晶。1985年,瑞士Brown Boveri公司(BBC)试制出扫描线数量达到135条的STN液晶显示屏。

然而,即使引入STN模式,还是很难制造液晶电视,这是因为STN液晶仍然存在对比度较低、很难显示细微灰阶的问题。突破这一壁垒的,是通过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来控制各像素的有源矩阵驱动技术。与以往的单纯矩阵驱动不同,有源矩阵驱动技术可以独立控制各像素,从而防止因受到周围像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交调失真,因此可以显示高对比度与细微灰阶。

与彩色CRT竞争的时代

要想制造TFT液晶电视,在大面积玻璃基板上形成硅膜的技术和彩色显示技术都不可或缺。

在硅膜的形成技术方面,为太阳能电池开发的非晶硅(a-Si)在当时已经实用化。那时,石油危机将导致能源危机的说法十分流行,所以太阳能电池作为能源电池备受关注,非晶硅的开发非常活跃。继英国邓迪大学于1979年宣布试制出非晶硅TFT之后,日本及欧洲的企业及研究机构纷纷发布了非晶硅TFT驱动显示屏的开发成果。

在彩色显示技术方面,日本东北大学的内田龙男于1981年发布了并置加法混色法,通过有序排列的三色滤光片来实现彩色显示,也就是彩色滤光片方式。在这些开发成果的推动下,1986年,3英寸非晶硅TFT彩色液晶电视上市,1988年,业界开始开发用于14英寸电视的非晶硅TFT彩色液晶显示屏。特别是夏普公司推出的14英寸液晶屏,实际验证了实现大屏幕非晶硅TFT液晶屏的可能性,引起众多厂商纷纷对此进行投资。

如上所述,虽然TFT液晶已经开始朝着“梦想的壁挂式电视”迈进,但它的全面应用却是从PC的彩色显示器开始起步的。1988年出现了用于IBM公司与东芝公司的PC产品的10.4英寸TFT液晶屏。

1991年,第1代320mm×400mm基板生产线投产,夏普公司在这种第1代基板上切割出4片8.4

英寸面板。

基板的大型化推动了液晶产业的发展

玻璃基板的大型化对之后液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基板的大型化,TFT液晶面板的种类出现飞跃性的增长,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见图2)。

图2基板的大型化扩展了液晶屏的种类及应用范围

1993年,NEC、东芝、夏普三家公司开始采用第2代的360mm×465mm基板。在这种尺寸的基板上可以切割出4张9.4英寸的面板。紧随其后进入该产业的日立制作所、松下电器产业及三星电子等厂商则采用了370mm×470mm基板,可以切割出4张更大的10.4英寸面板。

对“后第2代”的摸索从1994年就已经开始。1995年,可切割出4张11.3英寸面板的400mm×500mm 基板生产线(第2.5代)投产。1995年底~1996年,厂商们纷纷开始采用可切割出6张12.1英寸面板的550mm×650mm左右的基板(第3代)。1997年,可获得6张13.3英寸面板的590mm×670mm 基板生产线投产。1998年,可切割出6张14.1英寸面板的600mm×720mm基板生产线投产。

1998年,液晶显示器的实际售价已跌破10万日元(约合7000元人民币),液晶显示器获得市场普及的大幕拉开。1999年,三星公司开始采用600mm×720mm基板制造用于显示器的17英寸液晶屏。2000年~2001年,随着680mm×880mm与730mm×920mm第4代基板的出现,用于大屏幕显示器

的液晶面板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显示器的成本不断降低。1998年,液晶显示器的出货量约为100万台,到2001年已增至1000万台,2005年甚至突破了1亿台。

技术竞争白热化

在液晶显示器市场刚开始启动的1998年,当时的夏普公司社长(现任董事长)町田胜彦的发言震惊了整个行业。他表示:“到2005年,夏普在日本国内销售的电视将全部采用液晶屏。”当时,液晶电视并未普及,在夏普公司内部对于彩色液晶屏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这一句话成为液晶电视扫荡市场的导火索,那以后,液晶电视以超乎町田胜彦预想的惊人速度推广开来。在此过程中,液晶与PDP(等离子)、SED(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等技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见图3)。

图3三次交锋后,TFT液晶控制了市场

制造壁挂式电视的挑战变得具体化,TFT液晶面板与PDP面板的开发竞争可以追溯到“町田发言”3年之前的1995年。当时,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从PC市场撤出的PDP厂商纷纷宣布将涉足壁挂式电视业务。30英寸~40英寸面板的开发成果在那时也相继发布。PDP阵营主张“液晶面板的尺寸应在20英寸以下”,TFT液晶面板阵营则对此表示坚决反对。例如,夏普于1995年将两张21英寸面板接在一起,开发出相当于28英寸的TFT液晶面板,表示出欲制造壁挂式电视的意图。但在当时,无论是PDP面板还是TFT液晶面板,在显示性能上都明显不如CRT,制造成本也过高。因此,两大阵营的初期目标都是要改善显示性能,力争接近CRT的水平。

TFT液晶面板与PDP的第二次交锋发生在2001年。日立制作所推出了大大低于100万日元(约合7万元人民币)、实际售价为60多万日元(约合42000元人民币)的32英寸PDP电视,当时这款电视在市场上成为热销产品。TFT液晶面板阵营则致力于继续扩大面板尺寸,夏普公司推出30英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