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液晶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液晶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液晶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液晶显示技术(LCD)是一种常见的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中。

LCD显示屏以其节能、高清、超薄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液晶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并展望它的未来发展趋势。

液晶显示技术的历史和发展液晶显示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有一名物理学家发现了某些有机物质可以在电场的作用下改变其折射率。

这一发现奠定了液晶显示技术的基础。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液晶显示技术得以商业化应用,但由于其制造成本过高、可靠性差等问题,一度未能获得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多种类型的LCD显示屏,如TN屏、IPS屏、VA屏等。

每种类型的显示屏都有着自己的优劣势,如TN屏刷新率高、价格低,但视角较窄;IPS屏的视角宽,色彩鲜艳,但价格较高。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液晶显示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出现了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其中比较关键的进展包括:1. LED背光技术的应用:LED背光技术可以提高LCD显示屏的亮度和色彩鲜艳度,同时节能效果显著。

2. 3D显示技术的发展:通过特别的3D镜片或者立体显示技术,可以让观众在不戴眼镜的情况下看到立体效果。

3. 4K显示技术的普及:4K技术可以大大提高LCD显示屏的分辨率,画面清晰度更高。

液晶显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人们对于液晶显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LCD显示屏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更高的分辨率:随着4K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采用4K分辨率的LCD显示屏。

未来,更高的分辨率将会成为必然趋势,LCD的分辨率会不断提高,甚至接近眼睛无法分辨的极限。

2. 更快的刷新率:LCD显示屏的刷新率对于游戏和视频等内容展示非常重要。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刷新率的逐渐提高,LCD的响应速度将会越来越快,同时图像的显示效果也会更加出色。

3. 更低的耗电量:功耗是电子设备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LCD发展简史要点

LCD发展简史要点

液晶及液晶显示器的发展简史热致液晶的发现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F r i e d r i c h R e i n i t z e r在加热苯酸脂晶体时发现:当温度升到145.5°C时晶体融化成为乳白色粘稠的液体。

再继续加热到178.5°C 时乳白粘稠的液体变成完全透明的液体。

后经德国卡尔斯吕爱大学教授O t t oL e h m a n n研究,这种乳白粘稠的液体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因而建议称之为液体晶体(L i q u i d C r g s t a l)。

液晶的合成和分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H e i d e l b e r g大学的L u d w i g G a t t e r m a n n首先合H a l l e大学的D a n i e l V o r l a n d e r则先后合成了300多种液晶,并指出液晶分子是棒状的分子。

在此基础上,法国的G e o r g e F r i e d e l及 F.G r a n d-j e a n等对液晶的结构及光学性能作了详细的研究,并于1922年完成了液晶分类的工作,将液晶划分为:近晶相、向列相和胆甾相。

液晶的物理性能研究1917年M a n g u i n发明了摩擦定向法,用以制作单畴液晶和研究光学各向异性。

1909年 E.B o s e建立了攒动(S w a r m)学说,并得到L.S.O r m s t e i n及 F.Z e r n i k e 等人的实验支持(1918年),后经d e G e n n e s论述为统计性起伏。

G.W.O s e e n和H.Z o c h e r1933年创立连续体理论,并得到 F.C.F r a n k完善(1958年)。

M.B o r n (1916年)和K.L i c h t e n n e c k e r(1926年)发现并研究了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

1932年,W.K a s t据此将向列相分为正、负性两大类。

显示器发展历程

显示器发展历程

显示器发展历程
显示器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初的机械显示器,它们使用滚轮、指针或杠杆来显示有限的信息。

随着技术的发展,第一个电子显示器问世,它使用电子束在荧光屏上形成图像。

这种荧光屏后来被CRT屏取代,CRT屏使用电子炮在玻璃管上形成图像。

20世纪60年代,通用显示器接口(GDI)的引入使显示器更
加普及。

70年代末,平板液晶显示器(LCD)开始进入市场,因其低功耗和较小的尺寸而受到青睐。

然而,LCD显示器在
早期发展阶段存在色彩鲜艳度低和响应时间较慢的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触摸屏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开始崭露头角。

触摸屏将用户与显示器之间
的交互变得更加直观简单,而OLED则在色彩和对比度方面
取得了重大突破。

21世纪初,液晶显示器(LCD)得到了进一步改进,添加了LED背光技术,提供更清晰明亮的图像。

而后,曲面显示器
开始出现,其形状可以更好地适应人眼的视野,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近年来,显示器继续向更高分辨率和更快的刷新率发展,以提供更细腻的图像和更流畅的动画效果。

同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崛起也推动了显示器的发展,以满
足对更高质量和逼真度的需求。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显示器可能趋向于更薄、更轻、
更灵活的方向发展,可能会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如折叠屏幕和全息显示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lcd 技术路径

lcd 技术路径

lcd 技术路径LCD(液晶显示器)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显示技术,已经在各种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LCD技术路径:一、LCD技术概述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技术利用液晶材料的光学特性实现图像显示。

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排列变化,从而调节透光率,实现图像的显示。

LCD技术具有低功耗、轻薄、高分辨率等优点。

二、LCD技术路径发展历程自20世纪60年代LCD技术诞生以来,经历了多次技术迭代和升级。

主要历程如下:1.静态LCD:最早期的LCD,仅能显示简单字符和图形。

2.扭曲向列LCD(TN-LCD):广泛应用于低端显示器,具有较高的刷新率和响应速度。

3.超扭曲向列LCD(STN-LCD):在TN-LCD基础上发展而来,提高了视角和显示质量。

4.薄膜晶体管LCD(TFT-LCD):是目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主流产品采用的技术,具有高分辨率、色彩鲜艳等特点。

5.有机发光二极管LCD(OLED):新兴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柔性、低功耗等优势。

三、主流LCD技术特点及比较1.TFT-LCD:色彩还原度高、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但功耗相对较高。

2.OLED:自发光、柔性、低功耗,但寿命和稳定性相对较差。

3.IPS-LCD:视角宽广、色彩准确,但成本较高。

四、我国LCD产业现状与挑战1.产业规模: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CD面板生产国,市场份额逐年上升。

2.技术水平:虽然在TFT-LCD领域取得一定成绩,但在OLED等高端显示技术方面与国外企业仍有差距。

3.产业链配套:我国LCD产业链逐渐完善,但部分关键材料和设备仍依赖进口。

4.挑战: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创新压力、产业链协同不足等问题。

五、未来LCD技术发展趋势及展望1.高端化: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对显示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端LCD技术(如OLED)将得到广泛应用。

2.柔性化:柔性LCD技术在智能穿戴设备、车载显示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液晶的发展历程

液晶的发展历程

液晶的发展历程液晶(Liquid Crystal)是一种介于液体与晶体之间的物质状态,它具有液态的流动性和晶体的有序性。

液晶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

以下将从早期发现液晶到液晶显示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简单介绍液晶的发展历程。

液晶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弗里德里希·雷茨(Friedrich Reinitzer)首次发现了某些有机化合物在温度变化时表现出不同的相态。

接下来,法国物理学家夏尔·克法尔(Charles Mauguin)在上世纪初的1904年进一步研究了液晶的结构和性质,提出了类似固体的液晶物态。

然而,液晶的理论研究在那个时期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

直到1960年,两位美国科学家罗威尔和海森伯发现了液晶的特殊性质,才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

他们发现某些有机分子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具有类似晶体的结构。

这个发现为液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弗兰克·托维尔(Frank J. Tipler)在1965年发明了液晶触发器(LCD),这是最早的液晶显示装置。

它利用光的偏振特性通过液晶的光学调制来实现光信号的显示。

在液晶技术的后续发展过程中,液晶显示屏逐渐变得实用化并进入商业应用。

在1971年,美国公司RCA实现了世界上第一块实际应用的液晶显示器,采用了针对数字钟而设计的7段数码显示。

从此以后,液晶显示技术迅速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983年,日本公司夏普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业化的液晶电视。

这款TV-10创造了过去不可想象的薄型电视的概念,引发了液晶电视的热潮。

液晶电视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显像管电视成为主流产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液晶显示器逐渐应用于电脑显示领域。

1996年,日本公司东芝发布了世界上首台液晶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标志着液晶显示器在电脑领域的广泛应用。

如今,液晶显示器已经成为各种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显示装置,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到电子书、导航仪等,都广泛采用液晶显示技术。

LCD发展简史范文

LCD发展简史范文

LCD发展简史范文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液晶显示技术的缩写,它是一种通过操控液晶分子来产生图像的显示技术。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LCD的发展简史。

早在1888年,奥地利的瓦尔德·马恩哈特(Friedrich Reinitzer)首次观察到了液晶现象。

他发现将一种名为胆甾醇(cholesterol)的天然化合物加热时,它会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混乱的液体状态,然后又会变回固体状态。

这种现象被称为液晶相变现象。

随着技术的进步,液晶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1970年代初,位于美国麻省的RCA研究院推出了第一台成功商业化的LCD电子手表。

这款手表采用液晶显示屏,具有极低的功耗和较高的可靠性。

1972年,日本东芝公司发布了全世界首台商业化液晶电视机。

虽然这款电视的分辨率仅为100x100像素,但其具备了色彩显示和大面积平面化的特点,成为液晶电视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在20世纪80年代,液晶技术经历了一次重大突破。

1987年,一群来自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液晶材料,它具有向自身排列的能力,并能够根据外界电场的作用改变对光线的透过性。

这种新材料被称为“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它的发现为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方向。

随着90年代的到来,电子产品市场急需一种更轻薄、具有较高图像质量的显示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正好符合这些需求,因此逐渐成为主流。

在1997年,世界上第一台彩色液晶电视机由夏普公司推出,它的分辨率为1280x720像素,彩色饱和度和对比度也有了显著提升。

21世纪初,液晶显示技术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

2004年,三星和LG分别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这种生产线可以大规模生产尺寸达到55英寸的液晶面板,为大尺寸液晶电视的普及提供了可能。

同年,索尼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视,打破了液晶电视的垄断地位。

LCD发展简史讲解

LCD发展简史讲解

LCD发展简史讲解LCD(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平面显示技术。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LCD逐渐成为主流显示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LCD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液晶原理到现代的高分辨率LCD显示器。

1. 早期液晶原理的发现和应用液晶的原理最早在19世纪中叶被发现,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才开始应用于显示技术。

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物质,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

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可以实现光的穿透和阻挡,从而实现显示效果。

早期的液晶显示器主要应用于计算器和手表等小型电子设备中。

2. LCD的商业化发展20世纪70年代,液晶显示技术开始商业化发展。

首次商业化应用的是LCD数字手表,其采用了七段数码显示,虽然分辨率较低,但已经具备了显示数字的能力。

此后,液晶显示器逐渐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计算器、电子游戏机等。

然而,早期的LCD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低对比度、视角受限等。

3. TFT技术的引入为了解决早期LCD存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薄膜晶体管(TFT)技术被引入到液晶显示器中。

TFT技术可以通过在每个像素点上添加一个薄膜晶体管来控制液晶的排列方式,从而提高了显示效果。

TFT液晶显示器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更广的视角和更快的响应速度,逐渐取代了早期的液晶显示器。

4. 高分辨率LCD的出现随着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对显示器分辨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0世纪90年代,LCD显示器开始出现高分辨率的产品。

这得益于TFT技术的不断改进和面板制造工艺的进步。

高分辨率LCD显示器不仅可以呈现更多的细节,还能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和更广的色域。

5. LED背光技术的应用传统的LCD显示器使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作为背光光源,然而CCFL存在发光效率低、寿命短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LED背光技术被引入到LCD 显示器中。

LED背光具有发光效率高、寿命长、能耗低等优点。

液晶显示技术史

液晶显示技术史

液晶显示技术史液晶显示器,简称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世界上第一台液晶显示设备出现在20 世纪70 年代初,被称之为TN-LCD(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

尽管是单色显示,它仍被推广到了电子表、计算器等领域。

80 年代,STN- LCD(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出现,同时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技术被研发出来,但液晶技术仍未成熟,难以普及。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日本掌握了STN-LCD 及TFT-LCD 生产技术,LCD 工业开始高速发展。

一、液晶历史1、液晶的发现1888 年奥地利植物学家发现了一种白浊有粘性的液体,后来,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这种白浊物质具有多种弯曲性质,认为这种物质是流动性结晶的一种,由此而取名为Liquid Crystal 即液晶.2、LCD 发展过程1888 年发现液晶材料;1968 年美国首先做出LCD 产品;1973 年夏普做出TN-LCD;1984 年发明了STN-LCD 和TFT-LCD。

3、发展过程:1888~1968 年为液晶材料性能和应用研究时期。

1973~1985 年为TN-LCD 获得广泛应用时期。

1985~1993 年为STN-LCD推广应用时期。

1993~2000 年是TFT-LCD 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TFT-LCD 的性能已可以与CRT 媲美。

-LCD 发展大大扩展了显示器的应用范围,使个人使用移动型手持显示器成为可能,因此,2000 年以后将进入LCD 与CRT 争夺显示器主流市场的时代。

4、、LCD 主要技术发展过程彩色低功耗反射型LCD 技术。

低温多晶硅(P-Si)LCD 大生产技术。

大尺寸、宽视角、高分辨彩色TFT-LCD 的发展。

1993 年以前主要生产的是10.4 英寸以下,640×480 像素的产品;1993~1997年主要生产的是10 英寸~13 英寸,1024×768 像素的产品;1997~1999 年主要生产15 英寸~18 英寸,1024×768 和以上像素的产品;1999 年以后开始生产。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液晶显示技术,简称LCD技术,是一种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图像信息的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手机、电视、监控等领域。

本文将通过回顾LCD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其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LCD技术的发展历程LCD技术最初被应用于手表、计算器等小型电子产品中,远不如今天广泛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明了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但是这种显示器仅在室内使用而且图像清晰度不高。

80年代后,随着LCD技术的不断发展,LCD显示器图像清晰度、反应速度、耗电量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本世纪初,Retina屏的出现更是刷新了人们对于液晶显示器视觉效果的认知和期待。

二、LCD技术的现状目前,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显示效果要求的不断提升,各种型号、尺寸、厚度、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不断出现。

据统计,大屏电视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平板电脑液晶显示器和手机液晶显示屏占市场份额最大。

在生产方面,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制造商是韩国的三星和LG。

此外,中国也在液晶显示器生产方面逐步崛起。

在技术方面,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逐步提高,为清晰、流畅的图像显示提供了前提条件。

同时,更加高效的LED背光技术已经取代了CCFL背光技术,对于降低功耗和改善显示效果非常重要。

目前,HDR技术在液晶电视上越来越受到热议,通过HDR技术可以呈现更加鲜艳、明亮、清晰的影像效果。

三、LCD技术的未来展望未来的液晶显示技术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激光投影技术的发展:即将成熟的激光投影技术相比传统的DLP和LCD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突出的色彩表现力、更安静稳定的性能。

未来,它将成为主流的投影技术,穿透率较高,不像液晶显示器那样需要反光质材。

激光投影技术在大屏幕电视和家庭影院方面的应用也值得期待。

2.可穿戴的柔性显示器的出现:在全球智能穿戴市场不断升温的今天,柔性显示器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

未来,可穿戴柔性液晶显示器的广泛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生活习惯,增加人们的移动性和自由度。

显示技术发展历史

显示技术发展历史

显示技术发展历史
显示技术是一种将电子信号转换为可视化图像的技术。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期,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 20 世纪初期,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开始出现,它是一种利用电子束在荧光屏上扫描产生图像的显示器。

CRT 显示器曾经是主流的显示技术,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LCD (液晶显示器)技术开始逐渐取代 CRT 技术。

LCD 技术是一种利用液晶材料控制光的透过程度来产生图像的技术。

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LCD 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表现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 21 世纪初期,LED(发光二极管)技术开始应用于显示领域。

LED 显示器具有亮度高、寿命长、能耗低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LED 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表现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近年来,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开始逐渐取代 LED 技术,成为显示技术的主流。

OLED 显示器具有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视角广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OLED 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彩表现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除了上述技术之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显示技术正在不断涌现,如 Micro-LED、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等。

这些技术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应用场景,它们的出现将会进一步推动显示技术的发展。

总之,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技术将会变得更加先进和多样化,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LCD发展简史

LCD发展简史

LCD发展简史LCD(液晶显示器)发展简史一、LCD的起源和发展背景液晶显示器(LC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平面显示技术。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研究人员开始研究液晶材料的光学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LCD逐渐成为电子产品中最重要的显示技术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LCD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突破。

二、LCD的早期发展LCD的早期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

当时,研究人员发现某些液晶物质在电场作用下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产生可见的图象。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得到了持续的研究和改进。

三、LCD的商业化应用LCD的商业化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在这个时期,LCD开始在一些小型电子设备中得到应用,如计算器和手表。

由于LCD具有体积小、分量轻、功耗低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CRT显示器,成为电子产品中的主流显示技术。

四、LCD的技术突破1. TFT技术的应用TFT(薄膜晶体管)技术是LCD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TFT技术通过在每一个像素点上添加一个薄膜晶体管,实现了对每一个像素点的精确控制。

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LCD的图象质量和响应速度,使得LCD在电视和计算机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IPS技术的引入IPS(广视角)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LCD的视觉效果。

IPS技术通过改变液晶份子罗列的方式,实现了更广阔的视角范围和更准确的颜色再现。

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LCD在电影、游戏等领域的表现更加出色。

3. LED背光技术的发展LED背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LCD显示器的进一步发展。

相比传统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背光技术,LED背光技术具有更高的亮度、更广的色域和更低的功耗。

LED背光技术的应用使得LCD显示器在色采表现和能耗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五、LCD的应用领域随着LCD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电视和显示器:LCD电视和显示器已经成为家庭和办公环境中最常见的显示设备。

液晶显示器发展史

液晶显示器发展史
图:显示器上面标识的响应时间通常指灰阶响应时间
认识误区:显示器厂商标识的响应时间大多数为典型最高值, 全程平均响应 时间更考验显示器厂商的技术
我们先来看一组理论情况下不同响应时间每秒钟能显示的画面帧数的数值: 16 毫秒 =1/0.016= 每秒钟显示 62.5 帧画面 8 毫秒 =1/0.008= 每秒钟显示 125 帧画面 5 毫秒 =1/0.005= 每秒钟显示 200 帧画面 4 毫秒 =1/0.004= 每秒钟显示 250 帧画面 我们可以发现, 在理论的数值下,传统 16ms 的响应时间能够满足大部分 电影或者游戏时的帧数表现了,但是为什么一些 8ms 或者 5ms 的液晶显示器 在进行游戏或者电影的时候还会感觉到画面延时现象呢?
1、大大提高桌面利用率
大 屏幕液晶显示器轻薄的机身对提高桌面利用率是显而易见的。 19 英寸的 CRT 显示器其厚度普遍有 40cm 之巨,而当时相同尺寸的液晶显示器厚度不超 过 4cm,大大节约了桌面空间。随着双头输出显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需
要同时使用两台显示器,笨重硕大的 CRT 显示器显然不再适合,液晶显示器才 是最佳 对象。
由于 TN 型液晶属于“常亮”(液晶像素在没有电压驱动时该像素显示为 亮)显示模式,生产工艺中出现的瑕疵容易导致 TFT 故障而无法把驱动电压加 到液晶像 素上,这在屏幕上就会显示成一个“亮点”。良品率向来就不高的液
晶生产线只能尽量避开“亮点”集中的部位来切割液晶面板, 由于早期的液晶面 板生产线玻璃基 板比较小,这样使得可以成功切割出亮点较少的大屏幕面板并 不多,不改进工艺的话, 生产相对当时的大屏幕液晶并不经济。 极低的成品率导
,直译中文为:阴极射线
传统的 CRT 显示器就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球面到柱面再到平面直角, 直至纯平的发展。 在这段加速度前进的历程中, 显示器的视觉效果在不断得到提

LCD 简介

LCD 简介
52.BJ302.001 SILICON PAD(A)
基本結構----爆炸圖
52.BJ301.001 SILICON PAD(C)
1712J3540041 SILICON PAD(D)
1712J3540021 SILICON PAD(B)
1712J3430021 DIF3-BEFII HOR 0 度 1712J3430011 DIF2-BEFII VER 90 度 32.BJ301.001 DIF1-D114B 1802J3570011 LIGHT PIPE 1802J3430021 DIF4-D117UEY
大(视角+70度) 彩色
适合产品
电子表、电子计算机、各种汽 车、电器产品 之数字显 示器
移动电话、PDA电子辞典、掌上 型电脑、低档显示器
笔记本/掌上型电脑、手机、 PC显示器、汽车导航、 系统、背投电视
常白模式和长黑模式
TFT-LCD基本结构
9
剖析图
电压源
Source电பைடு நூலகம் 單晶矽 異方晶矽 Display Source電極 Drain 電極 Gate電極 電極 Source 電極 Gate電極 一個TFT液晶像素 Drain電極 n+單晶矽 Display電極
26
Mask 4:CH (Contact Hole形成)
A
A A’ A
A’
1. 2. 3. 4. 5. 6. 7.
成膜前洗 成膜SiNx 光阻塗佈/曝光/顯影 顯影檢查/光阻寸檢 蝕刻(DRY) 光阻去除 製程完成檢查
島田理化/芝蒲 Balzers TEL/DNS/Nikon V-tech TEL/PSC 島田理化 ORBOTEC
MASK 1-GE MASK 2-SE MASK 2-SE MASK 2-SE MASK 3-SD MASK 4-CH MASK 5-PE

液晶的发展历程

液晶的发展历程

液晶的发展历程
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液晶技术最初在1962年被发现,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最早的液晶显示器是基于电流控制的设计,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以及材料的限制,这些早期的液晶显示器无法实现实用化。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液晶材料的改进,1970年代末,液晶技术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高温仪器中的液晶显示器开始进入市场,虽然分辨率较低且只能显示简单的图形和数字,但这一突破标志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的开端。

1980年代,液晶显示器在便携式计算机和手持设备上的应用逐渐增多。

同期,摩斯斯密特(MOSMITH)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商用液晶大屏幕电视,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使得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更高分辨率的图像。

1990年代,液晶显示器的性能和应用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逐渐出现了更薄、更轻、更节能、更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产品。

同时,随着液晶面板生产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成本也大大降低,促使其在家庭电视、电脑显示器等领域得以普及。

21世纪以来,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液晶显示器在高清晰度、广色域、高刷新率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同时,液晶面板的尺寸越来越大,触摸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进一步丰富了液晶显示器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目前,液晶显示技术仍然占据着显示器市场的主导地位,不断地迭代和创新使得其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针对液晶显示器的局限性,新型显示技术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量子点显示等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中,未来液晶显示技术仍将继续演进和进化。

LCD发展简史讲解

LCD发展简史讲解

LCD发展简史讲解LCD(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的显示技术,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本文将从LCD的起源、发展、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起源LCD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88年,当时奥地利的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希·雷奇茨发现了液晶现象。

他发现,某些物质在特定温度下会形成一种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状态,这种状态具有一定的光学性质。

然而,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限制,液晶技术并没有得到实际应用。

二、发展1.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詹姆斯·费根发现了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对光的透过性有影响,这为后来的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8年,美国肖尔公司(Xerox)的研究人员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液晶显示器,但由于技术限制和高成本,其应用范围有限。

2.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在70年代中期,液晶显示技术迎来了重大突破。

1973年,日本的西川善司发明了一种新型液晶材料,称为“扭曲向列(TN)液晶”。

这种液晶材料具有较高的透光性和响应速度,为液晶显示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打下了基础。

1973年,日本电气(现为NEC)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商用液晶显示器,其分辨率为20×16像素。

此后,液晶显示器逐渐应用于计算器、手表等小型电子产品中。

3.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在80年代中期,液晶显示技术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1983年,日本的夏普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彩色液晶显示器,使液晶显示技术进入了大屏幕显示领域。

与此同时,液晶显示器的价格也逐渐下降,促使其在消费电子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

4. 90年代中期至今在90年代中期以后,液晶显示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1996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了第一台高分辨率(1024×768像素)的液晶显示器,开创了液晶显示器在电脑领域的应用。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色彩表现、对比度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LCD制程简介含ODF-简体

LCD制程简介含ODF-简体
结合新型显示技术,如柔性显示、透明显示等,研究ODF技术在新型LCD产品中的应用,拓展LCD产品 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
THANKS
感谢观看
04
LCD制程与ODF技术的结合
ODF技术在LCD制程中的应用
液晶显示器的制程中,ODF技术主要用于优化薄膜晶体管(TFT)的制程,以提高 液晶显示器的性能。
ODF技术通过精确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实现了更精细的像素控制, 提高了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和清晰度。
ODF技术还被用于制造具有更高开关速度和更低功耗的薄膜晶体管,从而提高了液 晶显示器的动态显示性能。
数据更加易于理解和可视化。
ODF技术的应用范围
数据交换
ODF技术可以用于不同系统之间 的数据交换,使得不同系统之间 的数据共享和集成更加方便。
数据可视化
ODF技术可以用于生成高质量的 矢量图形,使得数据更加易于可 视化和展示。
数据处理
ODF技术可以用于处理和分析复 杂的数据结构,使得数据的层次 关系更加清晰,便于理解和使用。
ODF技术的特点
01
可扩展性
ODF技术基于XML和SVG标准,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适应各种
不同类型的数据和业务需求。
02
标准化
ODF技术是一种标准化的技术,遵循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开放地理
空间联盟(OGC)的规定,使得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更加方便。
03
可视化
ODF技术使用SVG标准来表示数据,可以生成高质量的矢量图形,使得
驱动IC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驱动 IC材料和工艺不断涌现,能够提 高LCD的显示效果和稳定性以及 降低生产成本。
04
01
驱动IC是LCD的重要组件之一, 负责控制LCD像素的开关和调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液晶可以制造超薄显示屏”。

40多年前的1968年5月,美国RCA公司在纽约召开的液晶显示屏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震惊了全世界。

发现液晶可用于显示的是RCA公司的George Heilmeier,他甚至还表示,“梦想中的壁挂式电视只需数年即可实现”。

自那之后,日本、英国、瑞士、德国的显示屏研发人员都开始参与液晶面板的开发工作,全球性开发的帷幕正式拉开。

经历4个阶段发展为液晶电视但是,液晶显示屏的实用化并不容易(见图1)。

当时,液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等基本问题都未能解决,使用不到1个小时显示就会消失,更别提要用液晶制造电视了。

图1液晶显示屏的发展历经4个阶段之所以会存在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将直流电压加载到液晶上时,液晶材料及电极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虽然也可以采用交流电来驱动液晶,但是显示性能较差。

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的是夏普公司。

该公司发现,如果在液晶材料中加入离子性杂质,使其导电率升高,就可以采用交流驱动获得良好的显示特性。

利用这项技术,1973年5月,夏普公司推出全球首款液晶应用产品——使用液晶显示屏作为显示部件的小型计算器EL-805。

夏普公司的液晶计算器上采用的液晶显示屏是由RCA公司生产的DSM(动态散射模式)液晶,而不是目前常见的TN(扭曲向列)模式液晶。

但是,要采用DSM制造液晶电视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DSM的点阵显示扫描线在数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1971年出现的TN模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TN液晶能起到快门的作用,通过使液晶分子在电场中移动,就可以控制光的开/关。

目前,几乎所有液晶显示屏都在采用这个工作原理。

虽然TN模式可使点阵显示的扫描线数量大为增加,但当扫描线增加到60条左右时,图像就会发生变形。

对于这个问题,最初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是日立制作所的川上英昭。

他发现,扫描线的最大数量取决于电压-透过率曲线的上升沿。

于是,各机构开始竞相研究如何提高电压-透过率曲线的上升沿。

随之出现了将液晶的扭曲角从TN模式下的90度增大到270度的STN(超扭曲向列)模式。

1982年,英国皇家信号与雷达研究院(RSRE)发明了STN液晶。

1985年,瑞士Brown Boveri公司(BBC)试制出扫描线数量达到135条的STN液晶显示屏。

然而,即使引入STN模式,还是很难制造液晶电视,这是因为STN液晶仍然存在对比度较低、很难显示细微灰阶的问题。

突破这一壁垒的,是通过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来控制各像素的有源矩阵驱动技术。

与以往的单纯矩阵驱动不同,有源矩阵驱动技术可以独立控制各像素,从而防止因受到周围像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交调失真,因此可以显示高对比度与细微灰阶。

与彩色CRT竞争的时代要想制造TFT液晶电视,在大面积玻璃基板上形成硅膜的技术和彩色显示技术都不可或缺。

在硅膜的形成技术方面,为太阳能电池开发的非晶硅(a-Si)在当时已经实用化。

那时,石油危机将导致能源危机的说法十分流行,所以太阳能电池作为能源电池备受关注,非晶硅的开发非常活跃。

继英国邓迪大学于1979年宣布试制出非晶硅TFT之后,日本及欧洲的企业及研究机构纷纷发布了非晶硅TFT驱动显示屏的开发成果。

在彩色显示技术方面,日本东北大学的内田龙男于1981年发布了并置加法混色法,通过有序排列的三色滤光片来实现彩色显示,也就是彩色滤光片方式。

在这些开发成果的推动下,1986年,3英寸非晶硅TFT彩色液晶电视上市,1988年,业界开始开发用于14英寸电视的非晶硅TFT彩色液晶显示屏。

特别是夏普公司推出的14英寸液晶屏,实际验证了实现大屏幕非晶硅TFT液晶屏的可能性,引起众多厂商纷纷对此进行投资。

如上所述,虽然TFT液晶已经开始朝着“梦想的壁挂式电视”迈进,但它的全面应用却是从PC的彩色显示器开始起步的。

1988年出现了用于IBM公司与东芝公司的PC产品的10.4英寸TFT液晶屏。

1991年,第1代320mm×400mm基板生产线投产,夏普公司在这种第1代基板上切割出4片8.4英寸面板。

基板的大型化推动了液晶产业的发展玻璃基板的大型化对之后液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基板的大型化,TFT液晶面板的种类出现飞跃性的增长,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见图2)。

图2基板的大型化扩展了液晶屏的种类及应用范围1993年,NEC、东芝、夏普三家公司开始采用第2代的360mm×465mm基板。

在这种尺寸的基板上可以切割出4张9.4英寸的面板。

紧随其后进入该产业的日立制作所、松下电器产业及三星电子等厂商则采用了370mm×470mm基板,可以切割出4张更大的10.4英寸面板。

对“后第2代”的摸索从1994年就已经开始。

1995年,可切割出4张11.3英寸面板的400mm×500mm 基板生产线(第2.5代)投产。

1995年底~1996年,厂商们纷纷开始采用可切割出6张12.1英寸面板的550mm×650mm左右的基板(第3代)。

1997年,可获得6张13.3英寸面板的590mm×670mm 基板生产线投产。

1998年,可切割出6张14.1英寸面板的600mm×720mm基板生产线投产。

1998年,液晶显示器的实际售价已跌破10万日元(约合7000元人民币),液晶显示器获得市场普及的大幕拉开。

1999年,三星公司开始采用600mm×720mm基板制造用于显示器的17英寸液晶屏。

2000年~2001年,随着680mm×880mm与730mm×920mm第4代基板的出现,用于大屏幕显示器的液晶面板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显示器的成本不断降低。

1998年,液晶显示器的出货量约为100万台,到2001年已增至1000万台,2005年甚至突破了1亿台。

技术竞争白热化在液晶显示器市场刚开始启动的1998年,当时的夏普公司社长(现任董事长)町田胜彦的发言震惊了整个行业。

他表示:“到2005年,夏普在日本国内销售的电视将全部采用液晶屏。

”当时,液晶电视并未普及,在夏普公司内部对于彩色液晶屏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但是,这一句话成为液晶电视扫荡市场的导火索,那以后,液晶电视以超乎町田胜彦预想的惊人速度推广开来。

在此过程中,液晶与PDP(等离子)、SED(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等技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见图3)。

图3三次交锋后,TFT液晶控制了市场制造壁挂式电视的挑战变得具体化,TFT液晶面板与PDP面板的开发竞争可以追溯到“町田发言”3年之前的1995年。

当时,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从PC市场撤出的PDP厂商纷纷宣布将涉足壁挂式电视业务。

30英寸~40英寸面板的开发成果在那时也相继发布。

PDP阵营主张“液晶面板的尺寸应在20英寸以下”,TFT液晶面板阵营则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例如,夏普于1995年将两张21英寸面板接在一起,开发出相当于28英寸的TFT液晶面板,表示出欲制造壁挂式电视的意图。

但在当时,无论是PDP面板还是TFT液晶面板,在显示性能上都明显不如CRT,制造成本也过高。

因此,两大阵营的初期目标都是要改善显示性能,力争接近CRT的水平。

TFT液晶面板与PDP的第二次交锋发生在2001年。

日立制作所推出了大大低于100万日元(约合7万元人民币)、实际售价为60多万日元(约合42000元人民币)的32英寸PDP电视,当时这款电视在市场上成为热销产品。

TFT液晶面板阵营则致力于继续扩大面板尺寸,夏普公司推出30英寸的液晶电视。

在面板开发上,三星公司也发布了40英寸的试制面板。

但是,PDP与TFT液晶仍然无法完全取代CRT电视。

PDP在支持全高清与低功耗方面、TFT液晶面板在响应速度等视频显示性能上都存在很大的挑战。

之后,两大阵营为了解决各自的问题而继续进行开发。

到2005年~2006年,又发生了第三次交锋。

这时两大阵营的电视画质都已得到大幅改善,各厂商纷纷开始加大投资。

2005年,在全球同步推出PDP电视的松下电器产业宣布将继续投资尼崎生产工厂(兵库县)。

TFT液晶面板阵营方面,夏普、三星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厂商开始投资建设第7代与第8代工厂,扩大了电视面板的产量。

经过激烈的投资竞争之后,PDP阵营的厂商开始陆续撤退,到2008年只剩下三家公司。

自此,TFT液晶面板确立了电视领域的核心地位。

参与壁挂式电视开发竞争的不光是TFT液晶面板与PDP。

2004年,SED面板高调宣布参与竞争。

佳能与东芝公司合资成立了SED公司,并发布了SED电视业务计划。

但在2006年,SED电视的投产日期从最初计划的2006年春推迟到2007年第4季度。

到2007年,又由于专利许可的问题,公司宣布再次推迟SED电视的上市时间。

2007年,OLED取代SED加入开发竞争。

索尼公司推出11英寸的OLED电视。

不过,由于大屏幕技术不够成熟,所以目前OLED电视尚处于开发之中。

OLED面板的量产始于1997年的小屏幕单色产品。

CRT与液晶面板从开始研发到市场正式启动为止都花了20年~30年的时间,所以,OLED面板能否形成气候还将取决于今后的开发情况。

壁挂式电视的后继者显示器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以来都有三个梦想:壁挂式电视、3D显示器及电子纸(见图4)。

图4显示技术人员的三大梦想壁挂式电视目前已经实现,松下等厂商已公布了下一步的开发方向,即嵌入墙壁的“墙面电视”。

今后,为了开发出更大的屏幕,必须进一步降低耗电量。

因此需要开发全新的显示原理,如不再采用导致光利用效率低下的偏光板与彩色滤光片。

3D显示器的关键在于开拓杀手级应用。

目前,在家庭影院及数字标牌(digital signage)领域已经出现了完全不同于现有2D显示器的全新收视方案。

电子纸方面则需要彻底改变此前以CRT为目标的开发策略。

纸的特点是薄、轻、可弯曲、可书写、视认性较好。

在进行开发之前,需要根据目标应用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

(日经BP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