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讲义(1)
生活中的宏观经济学(一)
生活中的宏观经济学(一)引言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整体运行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观点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生活中的宏观经济学。
1. GDP和经济增长-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及其增长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 经济增长影响我们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决定着我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 经济增长还直接影响我们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推动市场的发展,带动各个行业的繁荣。
2. 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过剩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我们的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 物价上涨会降低我们的购买力,影响我们的物质生活。
- 通货膨胀还会引发价格预期调整和投资行为变动,影响市场的运行和企业的经营策略。
3. 失业率和就业市场-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
失业率的变化对我们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有直接影响。
- 高失业率意味着就业机会有限,可能导致就业竞争激烈,工资水平下降。
- 就业市场的变化还会影响职业选择和就业环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生活。
4. 政府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影响我们的生活。
例如,减税政策可以促进经济活动,提高我们的收入。
- 政府的财政支出会引发资源分配的变化,影响我们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与质量。
5. 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 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性波动,对我们的生活和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 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会影响到我们的就业机会、收入变动和消费行为。
- 经济周期的波动还会引发金融市场的起伏,影响我们的投资收益和个人财富。
总结: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观点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形势,调整我们的生活和投资策略,以期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精要笔记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精要笔记-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N·格里高利·曼昆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一、宏观经济学:1、一个核心问题——政府应该而且能够干预经济吗?2、两个流派3、三大模型4、四大目标二、曼昆宏观:1、宏观应该是一个整体2、年轻、不完善的学科3、三大指数:①经济增长(GDP) ②通货膨胀(CPI)③失业率三、三种价格情况1、价格刚性2、价格粘性3、价格弹性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一、三大数据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国的总收入及其用于产品与服务产出的总支出 2、消费物价指数(CPI ):衡量物价水平 3、失业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的比例 二、存量与流量存量(stock ):时点上的数量,如个人的财富、失业者人数、经济中的资本量、政府的债务等。
流量(flow ):每一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如GDP 、个人的收入和支出、失去工作的人的数量、经济中的投资量、财政预算赤字等 三、计算GDP 的注意事项 ①二手车并不包含在GDP 中 ②存货属于GDP ③住房在GDP 之中 ④耐用品不属于GDP⑤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 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⑥股票不是GDP 四、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实际GDP:按一组不变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 平减指数=GDP名义实际GDP五、支出的组成部分 Y C I G NX =+++注意:①投资可以是正可以是负,如存货减少,存货投资就是负的。
②转移支付不是CDP 的一部分 六、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①国名生产总值(GNP )=GDP+来自外国的要素支付 -面向外国的要素支付 ②国名净产值(NNP )=GDP -折旧 ③国民收入(NI )=NNP -间接企业税④个人收入(PI )=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股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出 七、消费物价指数 CPI 衡量如: CPI=()()()()525200622006⨯+⨯⨯+⨯现期苹果价格现期桔子价格苹果价格桔子价格 注:CPI 是拉斯拜尔指数,GDP 平减指数是帕氏指数 八、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 失业率=100%⨯失业人数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100%⨯劳动力成年人口第三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一、生产函数(),Y F K L =1、规模报酬不变:(),zY F zK zL =2、长期和短期分析 长期:(),Q F K L = 短期:(),Q F K L =3、齐次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如,1Q AK L αα-=()(),,F zK zL zF K L = 4、要素市场与企业的均衡分析W MPL P =(劳动的边际产量=实际工资) 二、国民收入 1、欧拉定理劳动:L W MP P =( WP 为实际工资,即真实的价格,真实的货币供给) 资本:K LMP P =2、进一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α为资本的份额) 1Y AK L αα-=∴ (1)L Y MP Lα=- K Y MP Kα= ⇒1L K MP MP αα-=,即长期中国民收入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划分大体上式不变的。
《宏观经济学》讲义
《宏观经济学》讲义——师说教育集团考试教学团队编录——第十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akros),表示“大”的意思。
宏观经济通常是指一国的国民经济。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见诸如一国的总产出水平和就业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是什么引起一国经济的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全球经济体系对一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有何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如何才能改善一国的经济运行状况等问题。
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换句话说,宏观经济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学问。
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经济系统总量的考察,特别是通过对一国经济系统的国民产出总量、价格总水平和就业水平的分析,说明这些总量是如何决定的;研究怎样使一国的总产出达到最大值,即潜在水平或充分就业水平;研究制约一国国民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增长规律以及长期增长趋势中为什么会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研究决定一般物价水平的因素,以及它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原因和稳定物价的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怎样兼顾国内目标和改善国际收支目标。
3.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
其中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就研究方法而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由于研究对象和范畴的差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从现实经济运行角度看,宏观经济变量的基础是居民户和单个厂商在各种市场上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不与微观经济个体行为相一致,宏观经济学就缺乏现实基础,就有可能脱离实际。
宏观经济学讲义全
第六章消费第一节确定情况下的消费: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第二节不确定情况下的消费:随机游走消费理论/随机游走股票价格理论第一节确定情况下的消费: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1.1两个基本模型我们的理论出发点是两个基本的模型,拉姆齐模型和迭代模型,他们提供了宏观经济学大多数优化模型的框架。
1.1.1拉姆齐模型●拉姆齐1(1928)提出,卡斯(1965)和库普曼斯(1965)发展。
●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第一个基本模型,旨在确定社会的最优储蓄率。
●大量相同的竞争性厂商租用资本雇佣劳动以生产并销售产品,大量相同的长生不老家庭供给劳动、持有资本、消费并储蓄。
●不考虑市场的不完美性以及由异质家庭和代际关系造成的所有问题。
1Ramsey Frank P.(1928),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Saving.” Economic Journal 38, No.152 (Dec), Pp543-559.1、行为人最优化 行为人的效用函数:0'',0',)(0<>=∑∝=u u C u U t t t β其中,β代表主观贴现率,10<<β。
行为人面对的生产函数: 0'',0'),(<>=f f K f Y ttttt K I K )1(1δ-+=+其中,δ代表资本折旧率,10<<δ。
行为人面对的预算约束为: ttttI C K f Y +==)(行为人的最优化:tt t t t t t K K C K f t s C u )1()(..)(max 10δβ--+=+∝=∑转化为:}])1()([])1()([max{])1()([max 1211110⋅⋅⋅+-+-+-+-⋅⋅⋅-+-++++++∝=∑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K K K f u K K K f u K K K f u δβδβδβC O F ..(对1+t K 求偏导))]1()('[)(')('11δβ-+=++t t t K f C u C u经济含义:(1)跨期消费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行为人主观收益率和资本实际收益率的乘积。
宏观经济学导论(1)
45°
△y
y
三、影响乘数效应的因素 1、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2、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 3、投资与储蓄的决定是相互独立的,否
则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对货币的需求会导 致利率上升,从而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ii)GNP核算一国居民的收入,而不管收入来自哪国。 • GNP=GDP+来自国外的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GDP+从国外获得净要素收入(NFP) • 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
•国民收入(NI)=NNP-企业间接税
• 个人收入(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个人对非居民部 门利息支付+红利+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第四节 乘数理论
传统经济学:储蓄是美德,消费是罪恶 凯恩斯:消费是美德,储蓄是罪恶 (明)陆辑:予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
其地奢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其民必不 易为生也。 凯恩斯:无论你们购买什么都会拯救英 国。
一、乘数的含义 破窗经济 乘数指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
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
国民收入如何决定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 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
市场、国际市场
只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为简单国民收入 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假定 1、不存在政府,只有两个部门即家庭
与企业; 2、封闭经济,不存在对外贸易; 3、消费与储蓄行为出现在家庭部门;
解决途径: (i) 利用价格指数的变化衡量物价水平的变化。 (ii)利用真实国民生产总值衡量实际总产出水平。
GDP折算指数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定义1: t期实际国内生产总值(Q)=>按基期的商品和服 务的市场价
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学习讲义
试求:(1)、用定义法计算GDP; (2)、用生产法计算GDP; (3)、用支出法计算GDP; (4)、用收入法计算GDP。
第13章
国民收入核算习题课
1.设在一个经济中,新创造产品和劳务销售价格NDP=1000,政府税收T= 100,政府开支G=90,个人消费支出C=810;个人储蓄S=90,投资I=100。 试计算政府财政盈余,并表示出财政盈余与储蓄及投资的关系。 2.一个棉农一年生产1000元籽棉,他售给轧棉厂加工成1400元棉花,轧棉厂又 将这些棉花售给纺纱厂加工成棉纱… … 。根据下表分别计算总产值和总增加 值。并分析为什么不易用总产值来衡量一国的财富。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一、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概念 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例题(参见教材P425) 三、若干常用字母的记号含义
典型习题
教材P429第9题:从下表资料中找出: ①国民收入;②国内生产净值;③国 内生产总值;④个人收入;⑤个人可支配收入;⑥个人储蓄。 求解提示: 此题中,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是指政府 和企业都针对居民的转移支付,任何其它形式 的理解将不利于求解本问题。 注意,本题的求解和尹伯成的《宏观习题 指南》提供的解略有不同。 ①国民收入=雇员薪金+企业利息支付+ 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 入+社会保险税; ②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③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折旧; ④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 保险税)+政府支付利息+政府转移支付+红 利; ⑤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 税 ⑥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 付利息−个人消费支出。
宏观经济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大纲一、介绍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整体运行的原理和规律。
它关注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的演变趋势,以及影响这些指标变动的各种因素。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指标。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政策调控的学科。
它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总量指标,研究经济增长、通胀、失业以及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现象。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企业、个人等不同。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主要使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和利用实证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增长理论包括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等。
2.失业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常见的失业理论包括凯恩斯主义理论、自然失业率理论和结构性失业理论等。
3.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著名的通货膨胀理论有货币供应量理论、成本推动理论和需求拉动理论等。
4.国际贸易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
常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
四、宏观经济学的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速度,表示一段时间内物价水平上升的百分比。
3.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
4.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衡量经济体内流通的货币数量,通常包括货币的狭义和广义概念。
宏观(1)——宏观经济学资料文档
均衡产出:是指经济社会实际的总产出和计划的或意愿的总支出相等。
边际消费倾向: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投资乘数:是国民收入增量与投资增量之比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又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IS 曲线的含义:IS 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 曲线。
LM 曲线: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m 时,总产出y 与利率r 之间关系的曲线。
产品市场均衡:指的是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状态。
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
是指某些财政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其内容包括所得税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以政府支出代替了私人支出。
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总需求曲线:描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
菲利普斯曲线:是指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短期交替关系的曲线。
通货膨胀:信用货币制度下,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的实际需要,物价总水平持续而显著地上涨。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投资规模过大和消费需求增长过快等引起货币供给过快增加,最终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是指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平均储蓄倾向:单位收入内储蓄所占的比例。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本章小结
•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 通过对收入、物价、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的观察, 描述状况、解释现象并提出改善建议。
•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使用模型 必要的数学基础;假设的重要性;模型的多样性。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 14562亿元,增长21.3%。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 上年增长23.8%。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6万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狭义货币供应 量(M1)余额为26.7万亿元,增长21.2%; 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4.5万亿元,增长 16.7%。
……
• 例:猪肉的供求模型 ——模型:
Qd DP,Y Qs S P, Pc
需求量 Qd与收入 Y 、猪肉价格 P 有关 供给量 Qs 与猪肉价格 P 、饲料价格 Pc 有关
猪肉价格 P
供给曲线 S
均衡 价格P *
E 需求曲线 D
均衡数量 Q* 供求数量Q
图1-1 猪肉市场的供求均衡
通过猪肉价格调整使供求相等
曼昆《宏观经济学》
(第6、7版)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本书的框架
Ⅰ 导言
Ⅱ 不同期限视角下 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Ⅲ 重要 分歧
Ⅳ 微观 基础
第1篇 1、2章
第2、3、4篇 3-13章
第5篇 14、15章
第6篇 16-19章
•任务 •方法 •指标
•长期视角:总供给决定产出理论 •超长期视角:经济增长理论 •短期视角:总需求决定产出理论
宏观经济学讲义
Robert E. Lucas 但是,从前面的图可以看出,不管是中国、美国还是世界经济,经济增长 都是波动上升的,围绕着平均水平的这种波动,被称为短期波动或商业周 期。
1
在图上,美国的平均增长率为 3%。和中国经济一样,美国经济也表现出围 绕着这一长期增长率上下波动的特征。什么因素决定美国 3%的经济增长率? 美国经济为什么没有达到中国的 10%的增长率?
2
我们从 2000 年开始的世界经济的数据中依然能够看到长期增长和短期波 动的特征。但是,甚至在发达国家之间,增长率有差异。
国民收入=GDP=国民支出
16. 计算 GDP 的方式:增值法
经济中所有企业所实现的增值(value added)。
中间品价值 销售收入=产出价值
农民,小麦 0 元
○1 元
E
A增Biblioteka 1元面粉厂,面粉 ○1 元
A
E
A
△3 元
A
E
A
2元
面包店,面包
△3 元
A
E
A
合计
最终商品与服务的价值
◇7 元 A
E
A
4元
中国在 2014 年实现的 GDP 为 63.6 万亿元。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宏观经济学_曼昆讲义第一章__宏观经济指标及第二章__经济增长理论
2021/4/7
36
八、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1、预期到的通胀的成本
(1)鞋底成本
(高通胀 高利率 货币需求量减少
更经常去银行取钱)
(2)菜单成本
(高通胀率使企业经常改变自己的报价,
2021成/4/7 本是印刷并发送新目录表)
37
(3)相对价格变动成本(资源配置中微 观经济的无效率)
面临菜单成本的企业不会频繁改变物价,
2021/4/7
15
由于C=Y-I 假设稳定状态下的资本存量为 K,则产出水平为f(k),稳定状态下的资 本存量是不变的,此时,投资等于折旧, 即I=δk
由此,整理得 C= f(k)-δk
C成为K的函数,要使C值最大,一阶导数等 于0,即f’(k)=δ
2021/4/7
16
从经济学意义来看,由于f’(k)代表资本 的边际产量,因此:当资本边际产量等 于资本折旧率时,经济发展就符合黄金 规律。位于最佳增长路径上。
Sf(k)=△k+nk+δk
2021/4/7
8
这表明:整个社会的投资(积累)可 用于三个部分
首先补偿每年折旧部分的需要
其次满足为新增人口配备人均资本量k 的需要(资本的变化)
再次如有剩余,人均资本量K就能得到 增加(资本的深化)
2021/4/7
9
4、 资本存量的增长与稳定状态
y=Y/L f(k) nk
财政赤字
借不到钱
唯一办法,印发钞票 恶性通胀
结论:通胀在任何地方是一种货币 现象,但恶性通胀的结束却是一种 财政现象
2021/4/7
41
十一、古典二分法
古典二分法是指实际和名义变量 的区别
古典理论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即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讲
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gross national product (income)
(四)GNP与GDP的比较
GNP 按 照 国 民 原 则 。 以 本
国公民为统计标准。包括 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 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 GDP 按 照 国 土 原 则 。 以 地 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 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 外国公民。
【C】消费 consumption:居民支出(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
出),占GDP一半以上。
包括:
耐用消费品: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小汽车等 非耐用消费品:食物、饮料、洗涤用品、衣服等 劳务:医疗、教育、保险、旅游等 不包括建造住宅。 建造住宅属于投资
【I】投资investment
消费)。
几个利息统计问题
公债利息、企业债券利息、消费信贷利息、银行存款利息、 银行贷款利息
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 用,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 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 入,当然要计入GDP? 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 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利用从纳 税人身上所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一部分人因征税而减少了收入, 另一部人因得到利息而增加了收入,二者之和没有改变。因而习惯上被 看作是转移支付? 消费信贷利息不计入 银行存款利息、银行贷款利息计入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点
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核算,是基本总量。
1.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劳务。
2.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
宏观经济学1
π=
(Pt—Pt-1) —————— *100% Pt-1
BACK
名义利率:银行所支付的利率,通常公布的 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名义 利率告诉你,随着时间的变动你的银行账 户中人民币数额的变动有多快。 实际利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为实际 利率。实际利率告诉你,随着时间的变动 你的银行账户中的购买力变动有多快。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BACK
3.2
要素市场数量与价格指标
一、充分就业 一般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 酬参加生产的状态。西方经济学家通常用失业率来衡 量充分就业的状态:
失业者人数 失业率 100% 劳动力人数
公式说明: 1、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我国下限为16,上限 男为60,女为55)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的人; 2、失业者是劳动力中那些想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
2000年 房子(平方米) 猪肉(千克) 青菜(千克) 100 200 500 1000美元 4美元 0.2美元 2006年 110 200 450 1050美元 6美元 0.3美元
解:(1)2000年名义GDP=100×1000+200×4 +500×0.2=100900(美元) 2006年名义GDP=110×1050+200×6+ 450×0.3=116835(美元) (2) 如果以2000年作为基期, 2000年的实际GDP=100×1000+200×4+ 500×0.2=100900(美元) 2006年的实际GDP=110×1000+200×4+ 450×0.2=110890(美元)
指最终产品价值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 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把企业没有卖掉的存货价 值看成是企业自己在存货投资上的支出。 用公式表示: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宏观经济政策
• 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 影响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 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的支出和税收对 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
➢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中央银行这一政府 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 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应该包括以下五个 方面的内容:
➢2、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
• 同失业率相比,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的吻 合性稍显逊色。总的来说,股票价格能够 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并且由于其往往领 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预 测性。因此,股票价格常常被认为是国民 经济的晴雨表,这一点在大萧条期间表现 得最为突出。发生在1929年的股价暴跌正 是后来经济滑坡的先兆,而在其后的经济 恢复时期,股市的表现明显领先于实际GDP 的增长。
大萧条
25
1990-91萧条
20
1982年萧条
2001萧条
15
1973石油危机
新经济
10
二战
5
0
1928 1938 1948 1958 1968 1978 1988 1998 2003
图1.3 美国失业率的变动
从图1.3的美国经济的历史表现来看,在大萧条、石油危机和20世纪80年 代后的历次萧条中,失业率均创出阶段性的高点,而在二战期间由于政 府战争支出大幅增加,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经济”带动的经济高速增 长等,失业率均达到一个显著的低点。这极好地反映了失业率与实际GDP 的联动性,二者的波动非常吻合。
133.8,1989年12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为126.1,
则: 1990年通货膨胀率
133.8
-
126.1
第一讲导论(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耿强)
对时点有意义的经济变量。重要的流量有投资、收
入,与之对应的存量是资本、财产。二者的关系是:
流量导致存量增加(减少)。宏观经济学重点分析
流量,如总产出。但是,货币存量也是宏观经济学
分析的重点。
5.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
宏观经济学侧重需求分析,因为在凯恩斯经济
学看来,经济萧条是由于叫需求不足造成的。另一
方面,宏观经济学也不排除供给分析。供给分析包
古典经济学
动态均衡理论 新古典学派 货币数量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
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非均衡理论
现代货币主义 理性预期学派
2021/7/30
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主义
南京大学 耿 强
西方经济学演化简史
1.古典经济学
(1)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本质是货币,通过 顺差的对外贸易增进财富。
(2)斯密1776《国富论》系统地提出了劳动 价值论,并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括:总供给曲线、经济周期、经济增长。
2021/7/30
南京大学 耿 强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政策
GNP的波动与增长
对象
核算
(GNP)
GNP的 决定
产品市场均衡 货币市场均衡
双重市场均衡 三重市场均衡 四重市场均衡
通胀、失业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
2021/7/30
南京大学 耿 强
居民进口
宏观经济运行流程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20世 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 建立和形成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 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 庭抗礼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第一讲绪论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经济学: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
核心问题:资源配置设:(1)社会经济资源一定;(2)整个社会只生产X,Y两种产品。
社会生产可能线如图所示:思考:为什么生产可能线斜率递增?相对成本递增。
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其产量为OA;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X,其产量为OB,用一条曲线连接AB,AB线为社会生产可能线。
线上的任意一点如n表明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线内的任意一点如m,则表明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依据对这一问题研究角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理论经济学分为三大块:1.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中的质的问题。
在本课程中,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作既定的已知的制度前提。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整个社会的资源已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线)。
讨论的核心问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有无数个点,每一个点代表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X,Y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哪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最优的,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显然在生产可能线上的每一点所利用的资源的总量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资源利用的结构问题。
要增加一种产品的产出,就必须相应地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出,生产可能线上的点的移动只是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资源尚未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
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资源配置点从生产可能线以内调节到生产可能线之上,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所不同的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
在资源配置点的移动过程中,社会对资源利用的总量在变化,社会总的产出水平在变化,但资源的利用结构和社会产出结构可以不变。
二、宏观经济模型的构造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原理,宏观经济学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1997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
答疑和辅导安排
时间:周二和周五上午(8:30~11:00) 地点: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办公室
联系电话: (022)23501379(O) (022)23505723(H)
一、两部门收入循环模型
生产要素市场 成交额为 NI
租金、工资、利息、利润
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厂商部门
家庭部门
销
消
售
最终产品和服务
费
收
支
入
出
家庭用于最终产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最终产品市场 成交额为 GNP
要想使国民收入循环能够顺利维持,产品市场的交易额必须 与要素市场的交易额相等,即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NI = AE (AE 的价值实际上就是GNP),这也就是国民收入均衡的条 件。在两部门模型中,要想实现国民收入的均衡,消费支出 必须等于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由于现在没有政府,所以
Y C I GP
•完整理解总支出对总收入的决定: 短期分析 微观与宏观视角的不同
注意两个方程中 I 的含义有所不同, 这个细微的差别经 常被遗忘,包括一 些职业经济学家
二、消费函数
•反映消费与其决定因素之间关系,这里我们主要 关心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C = F(DI)
•根据对 NI 的分解,我们有 DI = C + S
它容易让人联想到 Gross National Pollution 另外,举例说明交易值降低但效用水平上升的情况。
GNP 的计算 最终产品:在理论上可以定义,实践上无法完全根据商品自 身的属性来判定。
附加值:这是实践中容易操作的方法
所有要素所得的报酬: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衡量同一对象。
例: 小麦产值 面粉产值
DI = NI - T + GT 或 DI = NI - NT
三、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
•一般物价水平 •一般利率水平
•失业率 =
以已失业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数 劳动力总人数
失业的类型: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 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 摩擦性失业率 + 结构性失业率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循环
电子信箱:lgao@
第一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民收入NI • GNP: 一定时期内本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
总价值。 • NI: 同期所有生产要素报酬总和。 • GNP 和 NI 都是衡量一定时期内一国所发生的经济活
PROD
表示要素的生产率
实际总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实际产量与要素投入
Q的关系q(F, PROD)
在相同的生产力F 条件F 下, 和 的差异就由就业水平决
定,即取决于 和 的差别。
P
CAP1
CAP2
AS1
AS2
O
Q1
Q2
Q
P W = w •P
货币工资(名义工资)
P4
W’
P3
W
P2 P1
w = W/P
(最终产品)方便面产值
工农业总产值 国民生产总值
$1000 附加值 1000
$2000
1000
$3000
1000
$6000
$3000 = 利息+租金+利润 +工资 = NI
以上分析得到的结论:
最终产品总价值 = 企业增加值总和 = 全部要素收入总和
从理论上讲:GNP = NI GNP 与 NI 的区别
第二章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总供求的基本理论-“AD-AS”模型
一、总需求的决定因素 •一般物价水平:总需求曲线的形状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需
求曲线相同,但原因不同。不可用收入效应 和替代效应来解释 •货币收入:对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影响,外生变量 AE 中的任何一部分增加,都会使AD向外移动 •时间偏好:利率对时间偏好的影响
实际工资
w1 w2 w3 L1 L2
பைடு நூலகம்
FE
LD
F
充分就业时的 劳动供给水平
劳动需求曲线
L
AS CAP
Q1 Q2
Q3 QQ
Q=f(L)
生产函数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P W = w •P
货币工资(名义工资)
P4
W’
P3
W
P2 P1
w = W/P
实际工资
w1 w2 w3 L1 L2
FE
LD
F
充分就业时的
劳动供给水平
为储蓄,不论储蓄的具体形式是什么。银行存款叫储蓄,购买 证券也是储蓄。
DI = C + S 可支配收入 = 消费 + 储蓄
•净税收与可支配收入 政府各项税收总和称为总税收,用 T 表示; 政府也向纳税人进行转移支付,用 GT 表示; 因此政府从公众手中得到的净税收为 NT = T - GT 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忽略企业留利部分,那么可支配收入 就可以看作国民收入与净税收的差额。
此时
NI = AE
NI = C + S
AE = C + I 所以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可简化为
C+S=C+I 即
I=S
S 为收入循环中的漏出量;I 为这一过程的注入量。所以简 单概括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就是,收入循环中的漏出量 必须等于注入量。
三、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循环过程
10 = GP
厂商部门 20=I
收入的增加导致AD向外移动 P
P1
NI
O
Q1
NI = P •Q
AD’ AD
Q
二、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1. 总供给与一般物价水平
总供给函数
AS f (P)
凯恩斯的简单AS曲线
P
AS
O
FE
Q
根据凯恩斯这种简化的总供给曲线,在充分就业实现以前, 产量的增加不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在充分就业实现以后 任何企图增加总产量的努力都只能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实际产量不会有任何增加。这种简化对分析问题有帮助,但 过于简化使其与现实的距离太远。
名义GDP与实际GDP
1987 年的名义 GDP 1993 年的名义 GDP 1993 年的实际 GDP
香蕉 橘子
产量 15 价格 0.20 产量 50 价格 0.22
14.00
产量 20 价格 0.30 产量 60 价格 0.25
21.00
产量 20 价格 0.20 产量 60 价格 0.22
17.20
后凯恩斯主义者对总供给曲线的修正 P AS
O 对修正后的AS曲线的解释
FE
Q
•要素质量不同,效率有差异,
•厂商之间对高质量要素的争夺,导致要素价格攀升
•充分就业不等于到达生产力极限
2. 总生产函数与生产力极限
生产能力:用一定时期“可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表
示
Q f (F, PROD)
Q
F
其中 表示最大可能产量; 表示全部要素存量;
折旧和间接税包含在 GNP 中,但它们不构成 NI;为什么?
折旧:机器设备价值被统计在当年的GNP中,每年的GNP中也包括了以
前所生产的机器设备的价值的转移。所以严格说来GNP 不能准确表示一年 内新创造的价值。
GNP - 折旧 = NNP (国民生产净值:本年度新创造的价值)
间接税:它反映在商品的价格中,但不归企业所获得,因此不能计入各
二、国民收入的分解
•个人收入:个人从企业中获得的收入(未缴纳个人所得税),它 只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PI = NI - 社会保险税 - 公司所得税 - 企业留利(未分配利润) •可支配收入:真正可以为个人自行支配的收入
DI = PI - 个人所得税 •可支配收入的去向:消费 和 储蓄
注意:在宏观经济学中,凡是不用于消费的部分,我们都计
但是如果把等量的储蓄转变为投资,情况会怎样呢?
下面我们加上金融市场,看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如何实现。
二、两部门 三市场模型
要素市场
租金、工资、利息、利润
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厂商部门
家庭部门
20=I
最终产品和服务
家庭用于最终产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C S=20
产品市场
金融市场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为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主讲教师:高乐咏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教材: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下) 魏埙等 编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2年10月第1版
主要参考书:
1.《经济学》下册 [美] 斯蒂格利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6月 第1版
2.《西方经济学》(下册 宏观部分) 高鸿业主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6年2月第1版
可支配收入
DI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消费
C 3000 7000 11000 15000 19000
储蓄
S -3000 -2000 -1000 0 1000
C = 3000 + 4/5 DI
S = -3000 + 1/5 DI
两个重要概念 •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新增收
动的总规模,理论上讲二者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统计 实践中二者还存在差异。
理解GNP & NI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避免重复计算 与过去苏联体系所采用的工农业总产值对比 2. 无形商品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的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