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胶体溶液

合集下载

第二章 胶体溶液(2011.9)

第二章 胶体溶液(2011.9)

丁达尔现象(Tyndall)——一束波长大于溶胶分散相粒子 尺寸的入射光照射到溶胶系统,可发生散射现象
光源 透镜
溶胶 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现象的产生与胶粒大小和入射光波长 有关。
产生原因:胶粒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 (400nm~700nm),当可见光照射在胶粒上 时产生的散射作用。
丁铎尔现象
乳状液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乳化剂 一般来说,亲水性较强的乳化剂易形成O/W型乳状液
亲油性较强的乳化剂易形成W/O型乳状液




O/W型乳状液
W/O型乳状液
乳化作用在医学上的意义
乳状液和乳化作用在医学上有重要的意 义。
油脂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中,依赖于 胆汁中胆汁酸盐的乳化作用。医药学中乳状 液称为乳剂。药用油类常需乳化后才能作为 内服药,如鱼肝油乳剂。此外,消毒和杀菌 用的药剂也常制成乳剂,如煤酚皂溶液。
++ +
++
+++
++ +
+
++

+++
电泳
(2)电渗-在外电场作用下,限制胶粒不能移动, 而液体介质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5克氯化钠
10克氯化钠
10克氯化钠
A
B
60克水
C
A、B两烧杯哪个咸?
B、C两烧杯哪个浓 度大?
实际工作中如何比较溶液浓度的大小?
第一节
溶液
二、溶液的组成标度
溶液的组成标度 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
二、溶液的组成标度
• 物质的量浓度
• 质量浓度 • 体积分数 • 质量分数
nB cB = V mB ρB = V
正常人100ml血清中含100mg葡萄糖,计算血清中 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
nB mB 解:根据 c B = V = M V B

c C 6 H 12 O 6 =
m C 6 H 12 O 6 M C 6 H 12 O 6 V
=
100mg/180g/mol 0.10L
=5.6mmol/L
第一节
溶液
一、溶解和水合作用
溶液的形成过程就是溶质溶解于溶剂的
过程,它总是伴有体积、颜色以及能量的变 化。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溶液都能够导电?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解时,溶质以 离子的形式离开固相进 入溶液,具有导电性。 非电解质溶液: 溶质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溶液不导电。
溶解和水合作用
溶质的阳、阴离子分别吸引水分子,使得每个 离子都被水分子包围,这种现象称为水合作用,也 称溶剂化作用或水化作用。
(二) 质量浓度
• 符号:ρB或ρ(B)。 • 定义:
B = • V • 单位:g/L 或mg/L。
B
– 溶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 – 即: V= m
mB=
质量浓度的含义
• 葡萄糖注射液的浓度是50.4g/L • 表示每1L溶液中含有50.4g葡萄糖 思考: ρ(CuSO4)=2g/L表示什么意思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Van’t Hoff (范特霍夫)
V nRT
cRT bRT
:渗透压;V:溶液体积; T: 热力学温度; n: 溶质物质的量; c:物质的量浓度; R:气体常数; R = 8.314 J ·mol-1 ·K-1
▪ 渗透压平衡与生命过程的密切关系
①人的营养循环; ② 植物的生长; ③给患者输液的浓度。水主分要在依小靠肠营的养吸素收吸
(374℃) 。即高于647.35K水只能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再加多大外压气体也不能液化。所以647.35K和221Pa是 气-液平衡曲线的顶端。就是水的临界状态。临界状态是气液 共存的一种边缘状态。 8、超临界流体
处于超过物质本身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状态时的流体。 特点:密度接近于液体,溶解度高,黏度、扩散系数接近于气 体,扩散速率快,容易实现快速分离。
二、稀溶液的依数性
1、 蒸气压下降(核心) (1)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蒸发:在液体表面,超过平均动能的分子克服邻 近分子的吸引进入气相中的过程。 凝聚: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不断蒸发的同时,部 分蒸气分子又会重新回到液体的过程。 饱和蒸气:一定温度,在密闭容器中,当蒸发与 凝聚达到平衡时液面上的蒸气。 饱和蒸气压:由饱和蒸气产生的压强。 蒸气压只与液体本质和温度有关。不决定于液体 或蒸气的体积。
Δp: 纯溶剂蒸气压与稀溶液蒸气压之差。
对于稀溶液,溶剂物质的量nA 远远大于溶质物质 的量nB ,即nA nB
X B nB (/ nB nA ) nB / nA
设溶液的浓度以1000g溶剂(水)中含的溶质物质的
量nB为单位,则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为: b = nB(mol ∙ kg-1)
相的概念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完全相同的且与其他部 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 何均匀部分,叫做相。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1.1 气体⏹§1.2 液体⏹§1.3 分散系⏹§1.4 溶液⏹§1.5 胶体溶液⏹§1.6 高分子溶液和凝胶⏹§1.7 表面活性物质和乳浊液1、Dalton分压定律2、稀溶液的依数性3、胶体的结构、性质依数性的计算、胶团结构的书写、胶体的性质1、气体的基本特征:(1)无限膨胀性:所谓无限膨胀性就是,不管容器的形状大小如何,即使极少量的气体也能够均匀地充满整个容器。

(2)无限掺混性:无限掺混性是指不论几种气体都可以依照任何比例混合成均匀的混溶体(起化学变化者除外)。

高温低压下气体的p 、V 、T 之间的关系。

即:P :气体压力,单位用kPa(或Pa)。

V :气体体积,单位取dm 3(或写为L ,l) n :气体物质的量mol 。

T :绝对温度,单位是K ,它与t °C 的关系为:T=273.15+t °CR :理想气体常数P V = n R T (1-1)此式称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普通化学普通化学Dalton分压定律适用范围:Dalton分压定律可适用于任何混合气体,包括与固、液共存的蒸气。

对于液面上的蒸气部分,道尔顿分压定律也适用。

例如,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所收集的气体含有水蒸气,因此容器内的压力是气体分压与水的饱和蒸气压之和。

而水的饱和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

那么所收集气体的分压为:p气=p总-p水如图:普通化学【例1.3】 一容器中有4.4 g CO 2,14 g N 2和12.8 g O 2,气体的总压为202.6 kPa ,求各组分的分压。

【解】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m ol m olg g n N 5.028141)(2=⋅=-m ol m olg g n CO 1.0444.41)(2=⋅=-m ol m ol g g n O 4.0328.121)(2=⋅=-k Pa k Pa m olm ol m ol m ol p CO 26.206.2024.05.01.01.0)(2=⨯++=()kPa kPa molmol mol mol p kPa kPa molmol mol mol p O N 04.816.2024.05.01.04.03.1016.2024.05.01.05.022)(=⨯++==⨯++=,总=总总p i x p n i n i p =由道尔顿分压定律T 一定,速率和能量特别小和特别大的分子所占的比例都是很小的,温度升高时,速率的分布曲线变得较宽而平坦,高峰向右移,曲线下面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的是分子的总数,对一定的体系它是常数. 氮的速率分布曲线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定律:普通化学水有三种存在状态,即水蒸气(气态)、水(液态)、冰(固态)。

无机化学 胶体溶液

无机化学 胶体溶液

(2) 膨胀作用 干燥的弹性凝胶放入适当的溶剂中,会自动吸收液 体,使凝胶的体积和重量增大的现象称为膨胀作用。 脆性凝胶没有这种性质。膨胀现象对于药用植物的 浸取很重要,一般只有在植物组织膨胀后,才能将 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3) 脱水收缩
凝胶在放置过程中,缓慢自动地渗出液体,使体 积缩小的现象称为脱水收缩或离浆,如常见的糨糊久 置后要析出水,血块放置后有血清分离出来。 脱水收缩是膨胀的逆过程,可以认为是凝胶的网 状结构继续相互靠近,促使网孔收缩,把一部分液体 从网眼中挤出来的结果。体积虽然变小了,但仍保持 原来的几何形状。
层上的离子,水化能力强,在胶粒周围形成
一个水化层,阻止了胶粒之间的聚集。
水化膜 Cs+ 水化膜
Li+
(2)聚沉 —使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的过程
常用聚沉的方法有:
加入少量电解质—加入电解质后,与胶粒带相反电 荷的离子进入吸附层,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水化膜 被破坏,当胶粒运动时互相碰撞,就可以聚集成大的颗 粒而沉降。 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就是 由于河流中带有负电荷的胶态黏 土被海水中带正电的钠离子、镁 离子中和后沉淀堆积而成。 黄河三角洲
{[Fe(OH)3]m· nFeO+ · (n-x)Cl-}x+ · xCl胶核 电位离子 反离子 反离子
胶粒 胶团
吸附层和扩散层的整 体称为扩散双电层
胶团内反离子和 电位离子的电荷 总数相等,故胶 团呈电中性
胶核是胶体的核心,为固 相,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 表面能,能选择性吸附与 其组成有关的离子
由于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 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 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AgI 溶胶的胶团结构 示意图(KI过量)

第三章-第五节__胶体溶液

第三章-第五节__胶体溶液

- - -
团结构示意图及胶团结构
的简式:
K+
K+
K+ K+ K+
{(AgI)m · nI- · (n-x)K+}x- · xK+
K
+
- I- I I I -I -
K
+
K+
K+
NO3-
用AgNO3和KI制备AgI 溶胶,AgNO3过量时,
NO3-
NO3-
N
NO3-
{(AgI)m · nAg+ · (n-x)NO3-}x+ · xNO3-
第五节 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是分散相粒子直径在1-100nm范围内的 一种分散体系。 溶胶 高分子溶液
一、溶胶
分散相粒子:一定量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集合体
特点:多相系统,高度分散,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根据分散介质分类: 液溶胶: Fe(OH)3溶胶 气溶胶: 云、烟、雾等
固溶胶: 有色玻 璃
溶胶的制备
分为有限溶胀和无限溶胀 离浆:新制的弹性凝胶放置一段时间后,部 分液体会自动从凝胶分离出来,使凝胶本身的 体积缩小的现象。 高分子化合物之间进一步的交联作用将溶 液从网状结构中排出。 触变作用
目标测试答案
1、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共同点为:①分散相颗粒的 直径都在1~10nm之间;②不能透过半透膜; 它们的不同点为:①高分子溶液中的分散相为单个 的高分子,而溶胶颗粒为分子聚集体;②高分子溶 液为均相体系,而溶胶为非均相体系;③高分子溶 液为稳定体系,而溶胶的稳定性较差。 2、不同型号的墨水,由于生产流程、原料、操作 不同而带上了不同的电荷,混合使用时,互相中 和而聚沉,会使钢笔堵塞而写不出来。

溶液和胶体-精品文档

溶液和胶体-精品文档

2 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bB(mB)
每kg(千克)溶剂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 (单位: mol·kg-1)
bBdef
nB m A
溶 质 摩 尔 数 (m ol) 溶 剂 的 千 克 数 (kg)
3 溶质B的摩尔分数xB (yB) B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SI单位为1)
x B d e f∑ n A B n A溶 质 溶 和 质 溶 摩 剂 尔 总 数 摩 (尔 m o 数 l)(m o l)
根据拉乌尔定律计算溶质的摩尔质 量
设某溶液由摩尔质量
为M1、质量为m1的溶剂 和摩尔质量为M2、质量 为m2的溶质组成,则:
m2
p
* 1

p1
p
* 1

x2

M2 m1 m2
M1 M2
当溶液很稀时, n2<< n1 ,则
p1*p1*p1x2n1n2n2nn1 2m m12M M21
1000g水中,溶液的蒸汽压降低了14.7Pa,试求蔗糖的摩
尔质量。 解:
m2
p
* 1

p1
p
* 1

x2

M2 m1 m2
M1 M2
14.7 11/4M2 233311/4M2100/108
M2=324
稀溶液凝固点下降和沸点升高示意图
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O
A 固态纯溶剂
B C
纯溶剂 溶液
A' B'
Tf Tf*
4 溶质B的摩尔比rB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与溶剂的物质的量的比。 (SI单位为1)
对于单一溶质溶

rB=nnAB

大学化学1溶液和胶体

大学化学1溶液和胶体

14
溶液的通性 — 溶液的沸点上升的原因
3.溶液的沸点上升(boiling point)
液体的沸点 ( boiling point ) 当P 液 = P 外,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正常沸点:当P外=P标时的液体的沸点。
溶液的沸点升高
是溶液蒸气压下降的直接结果
2024/9/30
15
溶液的通性 — 溶液的沸点上升的数值
p溶液= p*-⊿p = 2.338kPa - 0.021kPa = 2.317kPa
溶液的通性 — 凝固点下降
2.液体的凝固点降低(freezing point)
凝固点:某物质的液相蒸汽压与固相蒸汽压相等时 的温度。用Tf表示 或在一定外压下,物质固、液两相平衡共存时的温 度。
如 :H2O(l) 273K,101.3kPa H2O(s)
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
加入一种难挥发的非电解质
束缚一部分高能水分子
P↓
占据了一部分水的表面
2024/9/30
8
溶液的通性 — Raoult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
(P)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PA*)乘以溶液中溶剂的 摩尔分数(xA )。
p
p* A
xA
xA
nA nA nB
1.蒸气压下降 2.凝固点降低 3.沸点升高 4.渗透压力
p
p* A
xB
ΔTf=kf • bB
ΔTb =kb• bB
= CBRT
的数值与溶液中质点 的个数成正比
2024/9/30
23
第 4 章 酸碱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4.1 电解质溶液 4.2 酸碱理论 4.3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4.4 缓冲溶液 4.5 沉淀溶解平衡

溶液与胶体溶液

溶液与胶体溶液
第一章 溶液与胶体溶液
化学工业出版社
学习目标
ª 1.掌握溶液组成量度的常见表示方法及溶液的配 制方法;掌握渗透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及影响 渗透压大小的因素;掌握溶胶的性质;
ª 2.熟悉渗透浓度的概念、胶团结构及胶粒带电情 况。
ª 3.了解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高分子溶液对溶 胶的保护作用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ª 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与单位 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粒子数(分子数或离 子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ª 因此,对于任意溶质的非电解质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只要cB相同,渗透压就相同。 ª如0.3 mol·L-1葡萄糖溶液与0.3 mol·L-1蔗糖 溶液的渗透压相同。
化学工业出版社
ª二、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ª
1886年范特荷甫(van’t Hoff)
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稀溶液的渗透压
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关系为:
ªπ = cBRT
化学工业出版社
ª式中 Π -溶液的渗透压 kPa ª c-溶液浓度 mol/L ª T-绝对温度 K(273.15+t0C) ª R-气体常数 8.31kPa·L·mol-1·K-1
第一节分散系统
ª 人们通常把具体的研究对象称为体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几种)物 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系,其中被分散 的物质称为分散相(或分散质),而容纳分 散相的连续介质则称为分散介质(或分散 剂)。 ª 例如,蔗糖水就是一种分散系,其中蔗糖 分子是分散相,水是分散介质。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ª 例1-2 100 mL生理盐水中含有0.90 g NaCl, 计算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
ª 解:已知,V = 100 mL = 0.10 L

溶液—胶体溶液(基础化学课件)

溶液—胶体溶液(基础化学课件)

介质中。 {[Fe(OH)3]m nFeO+(n-x)Cl-}x+ xCl-
胶图的结构
胶团的结构
(2)胶核表面分子的解离
例如硅酸溶胶:
H2SiO3
HSiO
3
HSiO
+
3
H+
SiO
2 3
+
H+
H+扩散到介质中去,而HSiO
和SiO
则滞 留在胶核2 表面,
3
3
其结果使胶粒带负电荷,故硅酸溶胶为负溶胶。
1
2
3
01
凝胶的形成
凝胶的形成
凝胶:高分子溶液和溶胶在温度降低或浓度增大时,失去流动性,
变成半固态时的体系。 凝胶 冻胶:液体的含量高于90%,如血块、肉冻。
干凝胶:液体含量少,如明胶。
凝胶的形成
凝胶形成的条件:
从固体(干胶)或溶液出发都可以得到凝胶。 干胶吸收亲和性液体后体积膨胀得到凝胶。
2.聚沉 使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的过程。
聚沉常用方法:
(1)加入少量电解质 (2)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溶液 (3)加热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例如:TiO2、SiO2凝胶 2、棒状或片状等不对称质点搭成网架。
例如: V2O5、白土凝胶 3、线性大分子构成网架,骨架中一部分分子链有序排列,构成微晶区。
例如:明胶、棉花纤维 4、线型大分子因化学交联(化学键桥)构成网架。
例如:含二乙烯苯的PS
1
2
3
01
溶胶的性质
溶胶
胶体分散系分散相粒子直径:1~100nm之间
从溶液或溶胶制备需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①降低溶解度,使被分散的物质从溶液中以“胶体分散状态”析出。 ②析出的质点既不沉降也不能自由运动,而是构成骨架,在整个溶 液中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

第5章胶体溶液和表面现象

第5章胶体溶液和表面现象
• ( 分从 散分 相散 颗相粒的大组小成看看属是胶单体个分分散子系—)—“真溶液”,从
2020/2/12
22
二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特点
• 1、稳定性大
– 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在溶液中水化能力很强,高 分子化合物能通过氢键与水形成一层很厚的水 化膜。
• 2、粘度大 • 3、溶解的可逆性
– 高分子化合物从溶剂中分离出来以后,再加入 原来的溶剂,又能得到原来状态的真溶液。胶 体溶液一旦聚沉以后,再加入原来的分散剂不 能再形成胶体溶液。
乳化剂:能增加乳浊液稳定性的物质。 乳化作用:乳化剂使乳浊液稳定的作用。
2020/2/12
38
乳浊液
类型:水包油(O/W):水是分散剂,油 是分散质。如:牛奶 油包水(W/O):油是分散剂,水是分散质。 如:原油 乳化剂决定乳浊液的类型。
2020/2/12
39
亲水乳化剂有钾肥皂、钠肥皂、十二烷基磺酸 钠、蛋白质、动物胶等; 亲油乳化剂有钙、镁、锌二价金属肥皂,高级 醇类、石墨、碳黑等。
第五章 胶体溶液和表面现象
第一节 胶体溶液
2020/2/12
1
分散系的分类
胶体分散系包括溶胶、高分子溶液。
2020/2/12
2
一、胶体溶液的性质
• (一)溶剂的光学性质——丁铎尔(Tyndall)效应
– 如果将一束强光射入胶体溶液,在光束的垂直方向 上可以看到一条发亮的光柱,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 效应,又称乳光效应。
•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 (一)定义:高分子化合物(又称大分子 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一万以上, 甚至高达几百万的物质。

(二)分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 分子化合物。
• (三)特点

胶体溶液的性质.

胶体溶液的性质.

胶团的结构
用AgNO3和KI制备AgI 溶胶,KI过量时, AgI胶团结构示意图及胶团结构的简式:
{(AgI)m ·nI- ·(n-x)K+}x- ·xK+
胶团结构中带电荷的部分:吸附层、胶粒、扩散层 胶团结构中不带电荷的部分:胶核 、胶团 胶体溶液亦不带电荷!
胶体溶液的性质
一、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
胶团的结构
(a)AgNO3过量时
(b)KI过量时
• 实验表明,在AgNO3和KI反应中,若AgNO3过量,则胶核吸
附n个Ag+而带正电荷(a)为正胶体;反之,若KI过量,则 胶核吸附n个I-而带负电(b)为负胶体。
胶团的结构
胶团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
•AgI正溶胶的胶团结构 其中m>>n,n>x。从上述AgI溶胶的胶团结构可知, 胶粒带正电,但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
药用基础化学/ 溶液和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的性质
胶体分散系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包括溶胶和高分子溶液。
溶胶是固态分散相分散到液态分散介质中形成的, 其分散相粒子是由许多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集合体, 是任何物质都可能存在的一种状态,如NaCl在水中是溶 液,在苯中则可能是溶胶。
特点:多相系统,高度分散,热力学不稳定
树林中的丁达尔现象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用一束聚焦的光束照射溶胶,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 溶胶中有一道明亮的光柱的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的用途:区别溶胶、溶液、粗分散系
胶体溶液的性质
二、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
胶体粒子受到液体介质分子的不同方向、不同速度 的撞击后受力不均而作无规则运动。
胶体溶液的性质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T = 0OC 时:
Ps = Pl 则l———s
液体的凝固点:物质的固态和它的液态平衡共存时的温度, 即固液两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叫液体的凝固点。
如 Tf (H2O)=00C
在00C时,若向水中加入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由于其蒸气 压降低,将导致冰的液化,若想有冰析出,则必须继续降低 温度。因此溶液的凝固点相对于纯溶剂要低。
解:
7.00 / 126 c 0.585m ol L1 93.0 7.00 103 1 7.00 / 126 x 0.0104 7.00 93.0 3 126 18 7.00 / 126 b 0.585 7.00 (93.0 2 18) 103 126
3、蒸气压的影响因素:
液相
v 蒸发 v 凝结
气相
①液体的本性:不同的纯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同, f ,v蒸发, v凝结 ,p ; f ,v蒸发 , v凝结 ,p 。
如2 00C 时,p0乙醚= 57.6 kPa
②温度:. T, p . 见p82
p0水= 2.34 kPa
(二) 溶液的沸点升高
纯溶剂中溶入难挥发性物质以后,溶液的沸点将高于纯溶剂的 沸点,这一现象称为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浓度越大,沸点升高 越多. △Tb= Tb - Tb0
实验证明:溶液的沸点升高与溶液蒸气压降低成正比. △Tb ∝ △p or △Tb = k △p
对于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 p= p0A .XB
2.80 MB 1 100.51 100 0.512 , M 28 . 1 g m ol B 3 10010
三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一)液体的凝固点Tf(freezing point) Ps Pl

溶液和胶体——精选推荐

溶液和胶体——精选推荐

溶液和胶体第⼆章溶液和胶体溶液和胶体是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在⾃然界中普遍存在,与⼯农业⽣产以及⼈类⽣命活动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的江河湖海就是最⼤的⽔溶液,⽣物体和⼟壤中的液态部分⼤都为溶液或胶体。

溶液和胶体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状态。

例如NaCl溶于⽔就成为溶液,把它溶于酒精则成为胶体。

那么,溶液和胶体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要了解上述问题,需要了解有关分散系的概念。

2.1分散系及其分类2.1.1 分散系的概念⼀种或⼏种物质分散在另⼀种物质⾥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简称分散系。

例如粘⼟分散在⽔中成为泥浆,⽔滴分散在空⽓中成为云雾,奶油、蛋⽩质和乳糖分散在⽔中成为⽜奶等都是分散系。

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质(或分散相),⽽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或分散介质)。

在上述例⼦中,粘⼟、⽔滴、奶油、蛋⽩质、乳糖等是分散质,⽔、空⽓就是分散剂。

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不同,分散质粒⼦⼤⼩不同,分散系的性质也不同。

我们可以按照物质的聚集状态或分散质颗粒的⼤⼩将分散系进⾏分类。

2.1.2分散系的分类物质⼀般有⽓态、液态、固态三种聚集状态,若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进⾏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九类,见表2-1。

表2-1 分散系分类(⼀)若按分散质粒⼦直径⼤⼩进⾏分类,则可以将分散系分为三类,见表2-2。

表2-2 分散系分类(⼆)分⼦与离⼦分散系统中,分散质粒⼦直径<1nm,它们是⼀般的分⼦或离⼦,与分散剂的亲和⼒极强,均匀、⽆界⾯,是⾼度分散、⾼度稳定的单相系统。

这种分散系统即通常所说的溶液,如蔗糖溶液、⾷盐溶液。

胶体分散系中,分散质粒⼦直径为1~100nm,它包括溶胶和⾼分⼦化合物溶液两种类型。

⼀类是溶胶,其分散质粒⼦是由许多⼀般的分⼦组成的聚集体,这类难溶于分散剂的固体分散质⾼度分散在液体分散剂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称为溶胶。

例如氢氧化铁溶胶、硫化砷溶胶、碘化银溶胶、⾦溶胶等。

基础化学胶体溶液

基础化学胶体溶液
2.胶体分散系
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体系。目测是均匀 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体系。
3.粗分散系
当分散相粒子大于100 nm,目测是混浊不均匀体系,放置后 会沉淀或分层,如黄河水。
一、溶胶的性质
(一)溶胶的光学性质—Tyndall效应
1869年Tyndall发现,若令一束会聚光通过溶胶,从侧 面(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 这就是Tyndall效应。其他分散体系也会产生一点散射光, 但远不如溶胶显著。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胶团的图示式:
[(AgI)m n Ag+ (n-x)NO3–]x+ x NO3–
胶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胶__粒__( __带 __正 ___电__)_______________|
胶团(电中性)
胶核 胶粒 胶团
谢谢
胶核
[(AgI)m n I – (n-x)K+]x– xK+
胶粒(带负电) |____________胶__团__(__电__中__性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胶团的图示式:
胶核 胶粒 胶团
二、胶团的结构
例2:AgNO3 + KI→KNO3 + AgI↓ 过量的 AgNO3 作稳定剂
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 分散在另一种物质 中就构成分散体系。 其中,被分散的物 质称为分散相,另 一种物质称为分散 介质。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1.分子分散系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没有界面, 是均匀的单相,分子半径大小在10-9 m以下 。通常把这种 体系称为真溶液,如CuSO4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