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数学知识衔接第4讲
初升高数学衔接完整版191页
3
39
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公式 2】 (a + b)(a 2 − ab + b2 ) = a3 + b3 (立方和公式)
证明: (a + b)(a 2 − ab + b2 ) = a3 − a 2b + ab2 + a 2b − ab2 + b3 = a3 + b3
2(x + 3)(x − 3)
2(x + 3)(x − 3) 2(x + 3)
说明:(1) 分式的乘除运算一般化为乘法进行,当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应先因式分 解再进行约分化简;(2) 分式的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4、…、10 的立方数,是非常有好处的.
【例 4】已知 x 2 − 3x = 1 = 0 ,求 x3 + 1 的值. x3
解: x2 − 3x = 1 = 0 ∴ x ≠ 0 ∴ x + 1 = 3
x
原式= (x + 1 )(x2 −1 + 1 ) = (x + 1 )[(x + 1 )2 − 3] = 3(32 − 3) = 18
a3 + b3 = (a + b)[(a + b)2 − 3ab] = −c(c2 − 3ab) = −c3 + 3abc ∴ a3 + b3 + c3 = 3abc ②,把②代入①得原式= − 3abc = −3
abc
说明:注意字母的整体代换技巧的应用. 引申:同学可以探求并证明:
a3 + b3 + c3 − 3abc = (a + b + c)(a 2 + b2 + c 2 − ab − bc − ca)
初高中衔接专题讲义一、数与式的运算(4课时)(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课时一:乘法公式一、初中知识1.实数运算满足如下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2.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 (a +b)(a -b) =a 2-b 2完全平方公式: (a ±b)2=a 2± 2ab +b 2二、目标要求1.理解字母可以表示数,代数式也可以表示数,并掌握数与式的运算。
2.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运用,理解立方和与差公式,两数和与差的立方公式以及三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三、必要补充根据多项式乘法法则推导出如下乘法公式(1)(x +a)(x +b) =x 2+ (a +b)x +ab(2)(ax +b)(cx +d ) =acx2+ (ad +bc)x +bd(3)立方和公式: (a +b)(a 2-ab +b 2 ) =a3+b3(4)立方差公式: (a -b)(a 2+ab +b 2 ) =a 3-b3(5)两数和的立方公式:(a +b)3=a3+ 3a 2b + 3ab2+b3(6)两数差的立方公式:(a -b)3=a3- 3a 2b + 3ab 2-b3(7)三数和的平方公式:(a +b +c)2=a 2+b 2+c 2+ 2ab + 2bc + 2ac四、典型例题例1、计算:(1)(x + 2)(x - 5) (3)(2x -1)3(2)(2x + 3)(3x - 2) (4)(2a +b -c)2例2:已知x +y = 3 ,xy = 8 ,求下列各式的值(1)x 2y 2;(2)x 2xy y 2;(3)( x y)2;(4)x 3y 3分析:(1)x 2y 2( x y)2 2 xy(2)x 2xy y 2( x y)2 3 xy(3)( x y)2( x y)2 4 xy(4)x 3y 3( x y)( x 2xy y 2 ) ( x y)[( x y)2 3 xy] 例3:已知a +b +c = 4 ab +bc +ac = 4 求a 2+b 2+c 2的值分析: a2+b2+c2= (a +b +c)2- 2(ab +bc +ac) = 8变式:已知:x2- 3x +1= 0 ,求x3+1x3的值。
初升高数学课程内容(衔接班)
【知识要点】一、一元二次不等式:1、解法步骤:(1)分解成一次因式的积,并使每一个因式中一次项的系数为正;(2)根据不等号取解集:大于号取两边,小于号取中间。
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穿根法(穿针引线):将每一个一次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从最大根的右上方依次通过每一点画曲线(奇数个根穿过,偶数个根穿不过),再根据曲线显现()f x 的符号变化规律,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2、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情况小结:20ax bx c ++>(0a ≠)恒成立⇔00a >⎧⎨∆<⎩.20ax bx c ++<(0a ≠)恒成立⇔0a <⎧⎨∆<⎩.二、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分式不等式的一般解题思路是先移项使右边为0,再通分并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并使每一个因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最后转化成整式不等式求解集。
1.()0()f x g x >⇔()()0f x g x ⋅>;()0()f xg x <⇔()()0f xg x ⋅<2.()0()f x g x ≥⇔()()0()0f x g x g x ⋅≥⎧⎨≠⎩;()0()f x g x ≤⇔()()0()0f xg x g x ⋅≤⎧⎨≠⎩三、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f x a <,(0a >)⇔()a f x a -<<|()|f x a >,(0a >)⇔()()f x a f x a<->或【知识讲练】1、解下列不等式:(1)27120x x -+>(2)2230x x --+≥(3)2(1)(3)(2)0x x x --+≥解不等式(4)307x x -≤+(5)2317x x -<+(6)25023xx x -<--(7)|2x -1|≤3(8)223->-x x (9)|1|12+>-x x 2、已知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为{|23}x x <<求不等式20cx bx a ++>的解集.3、对于任意实数x ,不等式23208kx kx +-<恒成立,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巩固练习】1、不等式02<+-b x ax 的解集为{}12x x <<,则a b +=2、不等式32-+x x x )(<0的解集为3、不等式221x x +>+的解集是()A.{}101|><<-x x x 或 B.{}101-|<<<x x x 或C.{}1001|<<<<-x x x 或 D.{}11-|><x x x 或(-∞,-1)∪(1,+∞)4、已知不等式250ax x b -+>的解集为{|32}x x -<<,则不等式250bx x a -+>的解集为()A、11{|}32x x -<<B、11{|}32x x x <->或C、{|32}x x -<<D、{|32}x x x <->或5、(1)若函数34)(2++=kx kx x f 的定义域是R,则k 的取值范围是(2)已知函数1)(2--=mx mx x f ,对一切实数0)(,<x f x 恒成立,则m 的范围为【知识要点】1、集合定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初升高衔接课数学教案及答案(总共8讲)
初升高衔接课数学教案(总共8讲)初高一衔接课:基本运算问题初高一衔接课:基本运算问题(一)绝对值一、知识梳理:⑴ 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⑵ 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0)0(0)(0)a a a a a a >⎧⎪==⎨⎪-<⎩.⑶ 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⑷ 个绝对值不等式:||(0)x a a a x a <>⇔-<<; ||(0)x a a x a >>⇔<-或x a >. ⑸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二、例题讲解:例1 解不等式:13x x -+->4.解法一:由01=-x ,得1=x ;由30x -=,得3x =;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解得x <0, 又x <1, ∴x <0;②若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 解得x >4. 又x ≥3, ∴x >4.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 x <0,或x >4.解法二:如图1.1-1,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A |,即|PA |=|x -1|;|x -3|表示x 轴上点P 到坐标为2的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所以,不等式13x x -+->4的几何意义即为 |PA |+|PB |>4. 由|AB |=2,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 x <0,或x >4.三、强化练习1.填空:(1)若5=x ,则x =_________;若4-=x ,则x =_________.(2)如果5=+b a ,且1-=a ,则b =________;若21=-c ,则c =________. 2.选择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若a b =,则a b = (B )若a b >,则a b > (C )若a b <,则a b < (D )若a b =,则a b =±13A B x0 4C D xP |x -1||x -3| 图1.1-1x原式=(+说明:本题若先从方程7∴-x x=⨯364∴+x x13此例可以看出,常数项为正数时,应分解为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同.∴+x x5-=15∴-x x2此例可以看出,常数项为负数时,应分解为两个异号的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与一次项系数的符答案:1.222(3)(39),(2)(42),(23)(469),a a a m m m x x x +-+-++-++2.2222()(),()(),nx x y y xy x x x y x xy y +-+-++ 22432(1)(4321)y x x x x x --+++ 3.(2)(1)x x --,(9)(3)x x -+, (5)()m n m n -+4.3(2)(8)ax x x -- ;(3)(2)na ab a b +- ;2(3)(1)(23)x x x x -+-+;(2)(415),x y x y -+(772)(1)a b a b +++-5.2()(3),(21)(21),(3)(52)x y a y x x x x y -++--+;(12)(12),x y x y -++-23333()(),(1)(1),()(1)ab a b a b x y x y x x y x y +----+-++.6.2837.5354(2)(1)(1)(2)n n n n n n n n -+=--++8.322322()()a a c b c abc b a ab b a b c ++-+=-+++初高一衔接课:基本运算问题初高一衔接课:基本运算问题(四)根式一、知识梳理:二次根式的性质(1)一般地,形如(0)a 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 例如 232a a b b +++,22a b +等是无理式,而22212x x ++,222x xy y ++,2a 等是有理式. (2)二次根式2a 的意义2a a ==,0,,0.a a a a ≥⎧⎨-<⎩(3)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二次根式的乘法:ab b a =),(0≥0≥b a ;二次根式的除法:先把除法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4)其性质如下:(五)分式一、知识梳理:当分式A B 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AB就叫做繁分式,繁分式的化简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 利用除法法则;(2)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二、例题讲解:【例1】化简11xx x x x-+-解法一:原式=222(1)11(1)1(1)(1)11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解法一:原式=22(1)1(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说明:解法一的运算方法是从最内部的分式入手,采取通分的方式逐步脱掉繁分式,解法二则是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A A mB B m⨯=⨯进行化简.一般根据题目特点综合使用两种方法. 【例2】化简222396162279x x x x x x x x++-+-+--=61x -.【解法二】原式=22(1)(1)(1)(1)x x x x x x +-+-++ =33(1)(1)x x +-=61x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解】 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 例3 解不等式:13x x -+->4.【解法一】由01=-x ,得1=x ;由30x -=,得3x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解得x <0,又x <1,∴x <0; ②若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 解得x >4. 又3x ≥,∴x >4.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 x <0,或x >4.【解法二】如图1-1,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A |,即|PA |=|x -1|;|x -3|表示x 轴上点P 到坐标为2的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所以,不等式13x x -+->4的几何意义即为 |PA |+|PB |>4. 由|AB |=2,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x <0,或x >4.例4 分解因式:(1)x 2-3x +2; (2)x 2+4x -12;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解】(1)如图1.2-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 ,就是x 2-3x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 2-3x +2=(x -1)(x -2).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2-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2-2所示).13A B x4C D xP |x -1||x -3|图1-1-1 -2 x x 图1.2-1 -1 -2 1 1 图1.2-2-2 6 1 1 图1.2-3 -ay -by x x 图1.2-4(2)由图1.2-3,得x 2+4x -12=(x -2)(x +6). (3)由图1.2-4,得22()x a b xy aby -++=()()x ay x by -- (4)1xy x y -+-=xy +(x -y )-1=(x -1) (y+1) (如图1.2-5所示).例5 分解因式:(1)32933x x x +++; (2)222456x xy y x y +--+-. 【解】(1)32933x x x +++=32(3)(39)x x x +++=2(3)3(3)x x x +++ =2(3)(3)x x ++.或 32933x x x +++=32(331)8x x x ++++=3(1)8x ++=33(1)2x ++提 示熟练进行分解因式运算是高中数学的基本要求.=22[(1)2][(1)(1)22]x x x +++-+⨯+ =2(3)(3)x x ++.(2)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y x y y +--+-=22(4)(2)(3)x y x y y +----=(22)(3)x y x y -++-. 或 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xy y x y +----=(2)()(45)6x y x y x y -+--- =(22)(3)x y x y -++-.例6 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1211-和1110-; (2)264+和226-. 【解】 (1)∵1211(1211)(1211)11211112111211--+-===++,1110(1110)(1110)11110111101110--+-===++, 又12111110+>+, ∴1211-<1110-.-1 1x y图1.2-5910+⨯(1)n n ++1910+⨯(910-1(1)n n ++(4n n -是正整数,(1)n n ++513.计算:1111132435911++++⨯⨯⨯⨯.4.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n ,有111123234(1)(2)n n n +++⨯⨯⨯⨯++<14 .答案 A 组 1.(1)2x <-或4x > (2)-4<x <3 (3)x <-3,或x >3 2.1 3.(1)23- (2)11a -≤≤ (3)61- B 组1.(1)37 (2)52,或-15 2.4.C 组1.(1)C (2)C 2.121,22x x == 3.36554.提示:1111[](1)(2)2(1)(1)(2)n n n n n n n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初高一衔接课:(一)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一、基础知识梳理1、平面直角坐标系(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做x 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 轴或纵轴,x 轴与y 轴统称坐标轴,他们的公共原点O 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点的坐标和象限.(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对称点:设11(,)M x y ,22(,)M x y '是直角坐标系内的两点.① 若M 和'M 关于y 轴对称,则有1212x x y y =-⎧⎨=⎩.② 若M 和'M 关于x 轴对称,则有1212x x y y =⎧⎨=-⎩.③ 若M 和'M 关于原点对称,则有1212x x y y =-⎧⎨=-⎩.所以,22x =-,13y =-,则()2,3A -、()2,3B --. (3)因为A 、B 关于原点对称,它们的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所以22x =-,13y =,则()2,3A 、()2,3B --.例2已知一次函数y =kx +2的图象过第一、二、三象限且与x 、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 为原点,若ΔAOB 的面积为2,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解】∵B 是直线2+=kx y 与y 轴交点,∴B (0,2),∴OB =2, 1222AOB S AO BO AO ∆=⋅=∴=又, 2y kx =+又,过第二象限,(20)A ∴-,1120212x y y kx k y x =-==+=∴=+把,代入中得,例3反比例函数xk y 1-=与一次函数)1(+=x k y 只可能是( )(A ) (B ) (C ) (D )【解】因直线)1(+=x k y 必过点()0,1-,所以选择(C )、(D )一定错误.又直线)1(+=x k y 与y 轴的交点为()k ,0,所以当1>k ,双曲线xk y 1-=必在第一、三象限. 故选(A )例4 如图,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mx b =+的图象交于(13)A ,,(1)B n -,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回答:当x 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解】(1)(13)A ,在ky x=的图象上, 3k ∴=,3y x∴=又(1)B n -,在3y x =的图象上,3n ∴=-,即(31)B --,,313m bm b =+⎧⎨-=-+⎩,解得:1m =,2b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3y x=,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y x =+,(2)从图象上可知,当3x <-或01x <<时,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一次函数图象的上方,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例5 如图,正比例函数x y 3=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ky =)>,>(00x k 的图象交于点A .过A 作AB ⊥x 轴于B 点.若k 取1,2,3,…,20时,对应的Rt △AOB 的面积分别 为1S ,2S ,3S ,…,20S ,则1S +2S +3S +…+20S =_ .【解】过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作x 轴的垂线.x 轴、正比例函数图象及垂线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k 的 一半.于是 1S +2S +3S +…+20S =22020121×)+(×=105.例6 已知反比例函数xky 2=和一次函数12-=x y ,其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b a ,、()k b a ++,1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A 坐标是()1,1,请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把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都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根据题意,得()⎩⎨⎧-+=+-=.112,12a k b a by xA OB图(12)ABOxy两式相减,得2=k .所以所求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xy 1=. (2)由勾股定理,得21122=+=OA ,OA 与x 轴所夹的角为︒45.①当OA 为AOP ∆的腰时,由OP OA =,得()0,21P ,()0,22-P ;由AP OA =,得()0,23P .②当OA 为AOP ∆的底时,得()0,14P . 所以,这样的点有4个,分别是()0,2、()0,2-、()0,2、()0,1.例7已知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经过点()3,32A +,()1,3B -,()2,C c -.求222a b c ab bc ca++---的值.【解】 由点点()3,32A +,()1,3B -,()2,C c -在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上,于是有233+=+b a ,3=+b a ,c b a =+2,解得31,231,1a b c =-=-=,3,232,23a b b c c a ∴-=--=--=-.222a b c ab bc ca ++---=()()()2221136 3.2a b b c c a ⎡⎤-+-+-=-⎣⎦例8如图,点A 、C 在反比例函数()30y x x=<的图象上,B 、D 在x 轴上,△OAB ,△BCD 均为正三角形,则点C 的坐标是 .【解】 作AE ⊥OB 于E ,CF ⊥BD 于F ,易求OE =EB =1, 设BF =m ,则(2,3)C m m ---,代入3y x= 得2222210,2m m m -±+-==.D CB AOyx又0,12m m >∴=-+,∴点C 的坐标为 ()12,36---.四、课后巩固练习 A 组1.函数y kx m =+与(0)my m x=≠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以是(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在坐标原点,D 在第一象限角平分线上,又知6AB =,22AD =,求,,B C D 点的坐标.3.如图,已知直线12y x =与双曲线(0)ky k x=>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为4.(1)求k 的值;(2)过原点O 的另一条直线l 交双曲线(0)ky k x=>于P Q ,两点(P 点在第一象限),若由点P 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4,求点P 的坐标.B 组1.选择题如图是三个反比例函数y =1k x ,y =2kx ,y =3k x在x 轴上方的图象,由此观察得到k 1、k 2、k 3∴的大小关 系为( )A .k 1>k 2>k 3B .k 3>k 2>k 1C .k 2>k 3>k 1D .k 3>k 1>k 2 2.选择题xyO A . xyO B .xyO C . xyO D .OxAyByxO第2题 第3题yxCB AO yx图 1 OA B DC P4 9图 2如图,正比例函数kx y =和()0>=a ax y 的图象 与反比例函数()0>=k xky 的图象分别相交于A 点和 C 点.若AOB Rt ∆和COD Rt ∆的面积分别为1S 和2S ,则1S 与2S 的关系是( )(A )1S >2S (B )1S =2S (C )1S <2S (D )不能确定3.如图,已知Rt △ABC 的锐角顶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m x的 图象上,且△AOB 的面积为3,OB =3. (1)求点A 的坐标; (2)求函数y =mx的解析式; (3)若直线AC 的函数关系式为y =27x +87, 求△ABC 的面积.4.如图1,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 沿BC ,CD ,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 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 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ABC 的面积是( )A .10B .16C .18D .20C 组1.如图,如果x x >,且0<kp ,那么,在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内,正比例函数kx y =和反比例函数xpy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示意图正确的是( )(A ) (B ) (C ) (D )2.已知反比例函数xmy 21-=的图象上两点()()2211,,,y x B y x A ,当210x x <<时,有21y y <,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 __.3.已知点()a P ,1在反比例函数()0≠=k xky 的图象上,其中322++=m m a (m 为实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在第_____象限.4.已知3=b ,且反比例函数x b y +=1的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如果点()3,a 在双曲线xby +=1上,则_____=a .5.如果不等式0<+n mx 的解集是4>x ,点()n ,1在双曲线xy 2=上,那么一次函数 ()m x n y 21+-=的图象不经过第___象限.6.已知直线b kx y +=经过反比例函数xy 8-=的图象上两点()1,2y A 与()2,2x B ,则.______=kb五、参考答案与解析A 组 1. B2. D(2,2)、C(8,2)、B(6,0).3.(1)8k =.(2)点P 的坐标是(24)P ,或(81)P ,.B 组 1.B2.B 解析:设()()2211,,,y x C y x A .则根据题意,k y x y x ==2211. 所以k y x AB OB S 212121111==×=, k y x CD OC S 212121222==×=.根据题意,把()4,2-A 、()2,4-B 两点的坐标代入直线b kx y +=中,得 ⎩⎨⎧=+--=+.24,42b k b k 解得⎩⎨⎧-=-=.2,1b k故()2121-=-=-k b .二次函数初高一衔接课:(二)二次函数一、基础知识梳理1、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由于y =ax 2+bx +c =a (x 2+b x a )+c =a (x 2+bx a+224b a )+c -24b a224()24b b aca x a a-=++, 所以,y =ax 2+bx +c (a ≠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 =ax 2的图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得到的.其图像为①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对称轴为直线x =-2ba;②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对称轴为直线x =-2ba; (2)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性质(1); (2).【解】 由于函数和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所以只要确定它们的图象有最高点或最低点,就可以确定函数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1)因为二次函数中的二次项系数2>0, 所以抛物线有最低点,即函数有最小值.因为=,所以当时,函数有最小值是. (2)因为二次函数中的二次项系数-1<0, 所以抛物线有最高点,即函数有最大值. 因为=, 所以当时,函数有最大值.例3 (1)当12x ≤≤时,求函数21y x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当0x ≥时,求函数(2)y x x =--的取值范围. 【解】 (1)作出函数21y x x =--+的图像(如右图),当1x =时,=max y -1,当2x =时,=min y -5. (2)作出函数2(2)2y x x x x =--=-在0x ≥内的 图像(如右图),可以看出:当1x =时,min 1y =-,无最大值. 所以,当0x ≥时,函数的取值范围是1y ≥-.例4 某商场以每件30元的价格购进一种商品,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m (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 (元)满足一次函数1623,3054m x x =-≤≤.5322--=x x y 432+--=x x y 5322--=x x y 432+--=x x y 5322--=x x y 5322--=x x y 5322--=x x y 849)43(22--x 43=x 5322--=x x y 849-432+--=x x y 432+--=x x y 432+--=x x y 425)23(2++-x 23-=x 432+--=x x y 425A.B.C.D.于是可设二次函数为y =a (x +1)2+2,或y =a (x +1)2-2,由于函数图象过点(1,0),∴0=a (1+1)2+2,或0=a (1+1)2-=-12,或a =12. 2.∴a所以,所求的函数为y =-12(x +二次2,或y =12(x +1)21)2+-2.(3)设该二次函数为y =ax 2+bx +c (a ≠0).由函数图象过点(-1,-22),(0,-8),(2,8),可得 228842a b c c a b c -=-+⎧⎪-=⎨⎪=++⎩,解得 a =-2,b =12,c =-8.故所求的二次函数为y =-2x 2+12x -8.例6二次函数bx ax y +=2和反比例函数by x=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
初升高衔接教材数学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新课标人教A版}100页超权威超容量完整版典型试题举一反三理解记忆成功衔接第一部分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 1-3页第二部分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的“脱节” 4页第三部分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5-9页第四部分分章节讲解 10-66页第五部分衔接知识点的专题强化训练 67-100页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
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
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
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
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
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
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
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
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
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1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
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
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初高中知识衔接教案数学
初高中知识衔接教案数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之间的知识差距和联系
2.掌握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技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知识差距分析
2.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深化
3.初中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通过谈论学生对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次课的主题。
二、讲解:
1.介绍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知识的差距和联系,并列举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2.讲解初中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和延伸。
三、练习:
1.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感受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
2.分组讨论,帮助学生找到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联系和延伸。
四、巩固:
1.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2.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五、总结:
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和延伸的重要性。
2.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数学水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联系和差距,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讲 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简介
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数学课程就应该实
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
• 这个如何认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反映了数学课程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
础性、普及性、发展性,这是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它是 初中数学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准则。
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验工作的整体部署 2001-2004 实验阶段 2004-2005 推广阶段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2001年38年30% 2004年65% 2005年100%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数学课程的国际比较
2.根据时代的发展,在高中课程中渗透了很多近代 数学的思想和内容,如微积分、统计概率、向量、 算法等,甚至它们都成为高中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3.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数学和其他科学以 及日常生活的联系是一个总趋势.数学建模的教学日 显重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成为数学课程的基本 目标. 4.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成为课程标准 制定的一个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2)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 既关注教师的教学、更关注 行为。 学生的学习过程。
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 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 体现了原则性、规定性、 了指导性、启发性、弹性。 刚性。
关注点:教学目标的行为化表达方式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课
前言
义务教育阶段 课程改革实验区分布
已确定的课程改革实验区涉及27个省
山东
高密 青岛
云南
石林县
初升高衔接数学讲义
第1章 代数式与恒等变形四个公式知识衔接在初中,我们学习了实数与代数式,知道代数式中有整式,分式,根式,它们具有类似实数的属性,可以进行运算。
在多项式乘法运算中,我们学习了乘法公式,如: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并且知道乘法公式在整式的乘除,数值计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以及代数等式的证明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将会遇到更复杂的多项式运算为此在本章中我们将拓展乘法公式的内容。
知识延展1 多项式的平方公式:ac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2 立方和公式:3322))((b a b ab a b a +=+-+3 立方差公式:3322))((b a b ab a b a -=++-4 完全立方公式:3223333)(b ab b a a b a ±+±=±注意:(1)公式中的字母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2)要充分认识公式自身的价值,在多项式乘积中,正确使用乘法公式能提高运算速度,减少运算中的失误;(3)对公式的认识应当从发现,总结出公式的思维过程中学习探索,概括,抽象的科学方法;(4)由于公式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本章及初中所学的仅仅是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几个公式。
一 计算和化简例1 计算:))(()(222b ab a b a b a +++-变式训练:化简 62222))()()((y xy y x xy y x y x y x +-+++-+二 利用乘法公式求值;例2 已知0132=+-x x ,求331x x +的值。
变式训练:已知3=++c b a 且2=++ac bc ab ,求222c b a ++的值。
三 利用乘法公式证明例3 已知0,0333=++=++c b a c b a 求证:0200920092009=++c b a变式训练:已知2222)32()(14c b a c b a ++=++,求证:3:2:1::=c b a习题精练1 化简:322)())((b a b ab a b a +-+-+2 化简 )1)(1)(1)(1)(1)(1(12622+++-+++-a a a a a a a a3 已知10=+y x 且10033=+y x ,求代数式22y x +的值;4 已知21201,19201,20201+=+=+=x c x b x a ,求代数式ac bc ab c b a ---++222的值;5 已知)(3)(2222z y x z y x ++=++,求证:z y x ==6 已知abcd d c b a 44444=+++且d c b a ,,,均为正数,求证:以d c b a ,,,为边的四边形为菱形。
初高中数学衔接必备--第4讲 相似形、三角形在高中数学用的应用
第4讲 相似形、三角形在高中的应用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常涉及到一些线段的长度、长度比的问题.在数学学习与研究中,我们发现平行线常能产生一些重要的长度比.在一张方格纸上,我们作平行线123,,l l l (如图3.1-1),直线a 交123,,l l l 于点,,A B C ,2,3AB BC ==,另作直线b 交123,,l l l 于点',','A B C ,不难发现''2.''3A B AB B C BC == 我们将这个结论一般化,归纳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 3.1-2,123////l l l ,有AB DE BC EF .当然,也可以得出AB DE AC DF=.在运用该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线段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对应”线段成比例. 例1 如图3.1-2, 123////l l l ,且2,3,4,AB BC DF 求,DE EF .例2 在ABC 中,,D E 为边,AB AC 上的点,//DE BC ,求证:AD AE DEAB AC BC==.从上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例 3 已知ABC ,D 在AC 上,:2:1AD DC =,能否在AB 上找到一点E ,使得线段EC 的中点在BD 上.图3.1-12.相似形我们学过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例4如图3.1-1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AC为直角,AD BC D于.求证:(1)2AB BD BC,2AC CD CB;(2)2AD BD CD练习1.已知:如图3.1-16,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1)请判断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试说明理由;(2)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BD满足什么条件时,EFGH 是菱形?是正方形?2.如图3.1-22,已知ABC中,AE:EB=1:3,BD:DC=2:1,AD 与CE相交于F,则EF AFFC FD的值为()A.12B.1 C.32D.23. 如图3.1-23,已知ABC周长为1,连结ABC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对角线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03个三角形周长为()A.12002B.12003C.200212D.200312图3.1-22图3.1-23三角形1.三角形的“四心”三角形是最重要的基本平面图形,很多较复杂的图形问题可以化归为三角形的问题.如图3.2-1 ,在三角形ABC中,有三条边,,AB BC CA,三个角,,A B C,三个顶点,,A B C,在三角形中,角平分线、中线、高(如图3.2-2)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在三角形的内部,恰好是每条中线的三等分点.例1 求证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且被该交点分成的两段长度之比为2:1.已知D、E、F分别为ABC三边BC、CA、AB的中点,求证AD、BE、CF交于一点,且都被该点分成2: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是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心在三角形的内部,它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如图3.2-5)例 2 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BC a AC b AB c,I为ABC的内心,且I在ABC的边BC AC AB、、上的射影分别为D E F、、,求证:2b c aAE AF.图3.2-1 图3.2-2 图3.2-3图3.2-5例3若三角形的内心与重心为同一点,求证:这个三角形为正三角形. 已知 O 为三角形ABC 的重心和内心. 求证 三角形ABC 为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该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锐角三角形的垂心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垂心为他的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的外部.(如图 3.2-8)例4 求证: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已知 ABC 中,,AD BC D BE AC E 于于,AD 与BE 交于H 点. 求证 CHAB .过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有且只有一个圆,该圆是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圆心O 为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是各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练习11.求证:若三角形的垂心和重心重合,求证:该三角形为正三角形.2. (1) 若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S ,且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则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是-___________;(2)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其中c 为斜边长),则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是-___________. 并请说明理由.图3.2-8图3.2-92 几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三线(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合一.因而在等腰三角形ABC中,三角形的内心I、重心G、垂心H必然在一条直线上.例5 在ABC中,3, 2.AB AC BC===求(1)ABC的面积ABCS及AC边上的高BE;(2)ABC的内切圆的半径r;(3)ABC的外接圆的半径R.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为直角,垂心为直角顶点A,外心O为斜边BC的中点,内心I在三角形的内部,且内切圆的半径为2b c a(其中,,a b 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BC,CA,AB的长),为什么?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勾股定理:222AC AB BC.例6 如图,在ABC中,AB=AC,P为BC上任意一点.求证:22AP AB PB PC.正三角形三条边长相等,三个角相等,且四心(内心、重心、垂心、外心)合一,该点称为正三角形的中心.图3.2-13图3.2-15例7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和点P ,设点P 到三边AB ,AC ,BC 的距离分别为123,,h h h ,三角形ABC 的高为h ,“若点P 在一边BC 上,此时30h ,可得结论:123h h h h .”请直接应用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当(1)点P 在ABC 内(如图b ),(2)点在ABC 外(如图c),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123,,h h h 与h 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请给出你的猜想(不必证明).练习21. 已知:在ABC 中,AB =AC ,120,o BAC AD ∠=为BC 边上的高,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3AD AB =B .12AD AB =C .AD BD = D .22AD BD =2. 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6、8、10,那么它最短边上的高为( ) A .6 B .4.5 C .2.4 D .83. 如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_________.4. 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条边,7,10a b ==,那么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问题-PPT课件-图文
9.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改进学法,提升思维能力 (1)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 (2)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听课效率.高中课堂内容多,难度大,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以缓解教师授课速度快,课堂容量大,学生接受知识吃力等问题.. (3)在高初中衔接过程中,单凭教师的力量不能解决同学们的所有疑问,这就需要利用同学中的良好资源,开展探讨,互帮互助,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形式.正如哲学家萧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进行交换,每人可以有两种思想.” (4)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5)重视培养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6)数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高一新生其思维习惯正由直觉形象型向抽象经验型过渡,因此,必须重视抓紧培养. 例如,在学习高一教材《函数》时,我们可借助于二次函数. 首先,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由图像观察函数的值域 ①y=x2-2x ②y=x2-2x,x∈[0,+∞) ③y=x2-2x,x∈(-∞,4) ④y=x2-2x,x∈[0,4) ⑤y=x2-2x,x∈[2,4] ⑥y=x2-2x,x∈[-1,0] ⑦y=x2-2x,x∈[a,a+1] ⑧y=(x-a)2-1,x∈[2,4] 这样不仅有助于函数概念和性质的学习,还有助于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等重要数学思想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思维方式方面 初中学习更多的是记忆与模仿,而高中学习更重要的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高中强调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其中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高中数学中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反映得更充分. 例如解决ax2+4x+6>0这样简单的不等式时,首先要讨论a是否为零,如果不为零,还要讨论a是正数还是负数,这需要学生有分类讨论的思想意识(高一新生往往做不好).
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学案(全)
第一讲 因式分解课前预习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________________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________________a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 22()()________________a b a ab b +-+=; (2)立方差公式 22()()________________a b a ab b -++=;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________________a b c ++=; 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课堂练习 1.填空:(1)221111()9423a b b a -=+( ); (2)(4m + 22)164(m m =++ );(3 ) 2222(2)4(a b c a b c +-=+++ ).2.选择题:(1)若212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 (A )2m (B )214m (C )213m (D )2116m(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例3 分解因式:(1)x 2-3x +2; (2)x 2+4x -12;(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课后练习 一、填空题: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 第01章 第04节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讲义版)
第一章第四节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电子版教材二、教材解读知识点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1、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2、若p ⇒q ,但qp ,则称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若q ⇒p ,但pq ,则称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若p q ,且q p ,则称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例题1】(2020·广东省增城中学高二期中)已知:2p x >,:1q x >,则p 是q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例题2】(2020·全国高一)“3m ≤”是“2m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例题3】(2020·天津一中高二期末)设x ∈R ,则“12x <<”是“|2|1x -<”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例题4】(2020·全国高一)“1x >且2y >”是“3x y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知识点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应用1.记集合A ={x |p (x )},B ={x |q (x )},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B ,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B A .2.记集合M ={x |p (x )},N ={x |q (x )},若M ⊆N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N ⊆M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若M =N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例题5】(2019·辛集市第二中学高二期中)若“满足:20x p +<”是“满足:220x x -->”的充分条件,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例题6】(2020·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月考(文))若关于x 的不等式()22210x a x a a -+++≤的解集为A ,不等式322x-≥的解集为B .(1)求集合A ;(2)已知B 是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知识点三充要条件的证明1.一般地,如果既有p ⇒q ,又有q ⇒p ,就记作p ⇔q .此时,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p ⇔q ,那么p 与q 互为充要条件.【例题7】(2020·全国高一)已知0ab ≠,求证:1a b +=的充要条件是33220a b ab a b ++-=-.【例题8】(2020·上海高一课时练习)求证: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 <0.【例题9】(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证明:如图,梯形ABCD 为等腰梯形的充要条件是AC BD =.三、素养聚焦1.“220a b +>”是“0ab ≠”的().A .充分非必要条件B .必要非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2.设,a b ∈R ,则“2()0a b a -<”是“a b <”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1x >-”是“20x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3x >是3x >的()A .充分非必要条件B .必要非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5.下列各组命题中,满足α是β的充要条件的是()A .:||ab ab α=,:0ab β≥0B .:α数a 能被6整除,:β数a 能被3整除C .:a b α<,:1a bβ<D .若a ,b R ∈,22:0a b α+≠,:,a b β都不为06.“3x y +≠”是“1x ≠或2y ≠”的()A .充分非必要条件B .必要非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7.设x ∈R ,则“220x x -<”是“12x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8.设R x ∈,则“20x -≥”是“11x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9.0x y ⋅≠是指()A .0x ≠且0y ≠B .0x ≠或0y ≠C .x ,y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零D .0x y ≠≠10.对于集合A ,B ,“A B ≠”是“A B A B ≠⋂⊂⋃”的()A .充要条件B .必要非充分条件C .充分非必要条件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11.若:p “01b <<”,:q “21b <”,则p 是q 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2.“1x >”是“21x >”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3.设x ∈R ,则“3x >”是“21x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4.“”是“”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15.若“01x <<”是“()()20x a x 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0-B .()1,0-C .(][),01,-∞⋃+∞D .(][),10,-∞-⋃+∞16.()():220p x x -+>;:01q x ≤≤.则p 成立是q 成立的()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7.设a R ∈,则“2a =-”关于x 的方程“20x x a ++=有实数根”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8.设a R ∈,则“2a >”是“24a >”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9.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值恒为正值的充要条件是()A .240b ac ->B .04-b 2≥acC .20,40a b ac >-<D .04-b 0a 2<,ac ≤20.若集合{}23,A a=,{}2,4B =,则“2a =”是“{}4A B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1.若p 是r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q 是s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且r 是s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则p 是q 的()条件A .充分非必要B .必要非充分C .充要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22.设集合{}{}|03,|02,""""M x x N x x a M a N =<≤=<≤∈∈那么是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3.“,x y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零”是“0x y +<”的()A .充分非必要条件B .必要非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24.“2320x x -+>”是“1x <或4x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5.设:p “函数()225f x x mx m =-+在(],2-∞-上单调递减”,:q “0x ∀>,33823x m x+≥-”,则p 是q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6.设x ∈R ,则“x >1”是“2x >1”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7.设x ∈R ,则“|x -2|<1”是“x 2+x -2>0”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8.命题“[]1,2x ∀∈,220x a -≥”为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A .1a ≤B .2a ≤C .3a ≤D .4a ≤29.(多选题)对任意实数a ,b ,c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a b =”是“ac bc =”的充要条件B .“5a +是无理数”是“a 是无理数”的充要条件C .“a b >”是“22a b >”的充分条件D .“5a <”是“3a <”的必要条件E.“a b >”是“22ac bc >”的必要条件30.(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B B = ”是“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 .“3x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2230x x --=”C .“m 是实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m 是有理数”D .“1x =”是“1x =”的充分条件31.(多选题)下面命题正确的是()A .“1a >”是“11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 .命题“任意x ∈R ,则210x x ++<”的否定是“存在x ∈R ,则210x x ++≥”.C .设,x y R ∈,则“2x ≥且2y ≥”是“224x y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 .设,a b ∈R ,则“0a ≠”是“0a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2.(多选题)对任意实数a ,b ,c ,给出下列命题:①“a b =”是“ac bc =”的充要条件;②“5a +是无理数”是“a 是无理数”的充要条件;③“4a <”是“3a <”的必要条件;④“a b >”是“22a b >”的充分条件.其中真命题是().A .①B .②C .③D .④。
3初升高数学衔接知识专题讲座和练习4
初升高数学衔接班第4讲 高中数学入门(四)重、难点1. 钝角、直角的三角函数值2. 三角形面积公式C ab S sin 21=3. 正弦定理R Cc BbAa 2sin sin sin ===4. 余弦定理A bc c b a cos 2222-+=【典型例题】[例1] 计算:︒-︒+︒︒-︒+︒-150cot 120cos 135sin 150cos 135tan 120sin 2解:原式︒+︒-︒︒+︒-︒-=30cot 60cos 45sin 30cos 45tan 60sin 2321)22(231232+-+--=3解:由ab c b a -=-+222可知2122cos 222-=-=-+=abab abcbaC∴ ︒=120C[例5] ABC ∆三边a 、b 、c 与面积S 满足22)(b a c S --=,求C ∠的余弦值。
解:依题意,C ab ab ab b a c C ab cos 222sin 21222-=+--=∴ )cos 1(4sin C C -= 代入1cos sin 22=+C C ,得:1cos )cos 1(1622=+-C C ∴ 015cos 32cos 172=+-C C ∴ 1cos =C 或1715又 ∵ ︒<<1800C ∴ 1cos ≠C ∴ 1715cos =C【模拟试题】1. 口算=︒135cos ;=︒150sin ;=︒120tan ;=︒90cos ;=︒+︒150cos 120sin ;=︒+︒150cot 135tan2. 已知θ为ABC ∆的一个内角 ① 若21cos -=θ,=θ ;② 若33tan -=θ,=θ ;③ 若22sin =θ,=θ ;④ 若53sin =θ,则=θcos ;⑤ 若2tan -=θ,则=θsin 。
3. 已知R 为ABC ∆外接圆半径,求证:面积Rabc S 4=4. ABC ∆中面积)(41222c b a S -+=,求C ∠大小。
人教版2022-2023新高一初升高数学《分式》专题知识衔接预习过关讲义
2022-2023新高一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辅导课程衔接点04 分式知识点讲解1.分式的意义 形如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 B 为分式.当M ≠0时,分式A B具有下列性质:A A MB B M ⨯=⨯;A A M B B M÷=÷.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2.繁分式 像ab c d+,2m n p m n p+++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繁分式. 经典例题解析例1.若54(2)2x A B x x x x +=+++,求常数,A B 的值. 解:∵(2)()2542(2)(2)(2)A B A x Bx A B x A x x x x x x x x x ++++++===++++,∴5,24,A B A +=⎧⎨=⎩解得2,3A B ==. 例2.(1)试证: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 (2)计算:1111223910+++⨯⨯⨯; (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有11112334(1)2n n +++<⨯⨯+. (1)证明:∵11(1)11(1)(1)n n n n n n n n +--==+++, ∴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成立. (2)解:由(1)可知 1111223910+++⨯⨯⨯11111(1)()()223910=-+-++-1110=-=910. (3)证明:∵1112334(1)n n +++⨯⨯+=111111()()()23341n n -+-++-+=1121n -+, 又n ≥2,且n 是正整数,∴1n +1 一定为正数,∴1112334(1)n n +++⨯⨯+<12. 例3 设c e a=,且e >1,2c 2-5ac +2a 2=0,求e 的值.解:在2c 2-5ac +2a 2=0两边同除以a 2,得2e 2-5e +2=0,∴(2e -1)(e -2)=0,∴e =12<1,舍去;或e =2.∴e =2.实时训练一、单选题1.分式221x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 .1-或2B .2C .1-D .2-【答案】B【分析】将该分式化为220||10x x x ⎧--=⎨-≠⎩,求解即可. 【详解】2201x x x --=- 220||10x x x ⎧--=∴⎨-≠⎩,解得2x =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法,涉及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属于基础题.2.使分式2561x x x --+的值等于零的x 是( ) A .6B .1-或6C .1-D .6-【答案】A【分析】 将分式程25601x x x --=+等价方程组256010x x x ⎧--=⎨+≠⎩,解方程组即可. 【详解】22(6)(1)05605601110x x x x x x x x x -+=⎧--=⎧--=⇔⇔⎨⎨≠-++≠⎩⎩, 解得:6x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时,需注意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属于简单题.3.分式226121022x x x x ++++可取的最小值为( ) A .4B .5C .6D .不存在【答案】A【详解】 ()()222222622261210226622222211x x x x x x x x x x x ++-++==-=-++++++++. ∵()2111x ++≥,即()21011x <++⩽1,()220?11x >-++⩾−2,()22 66411x >-≥++, ∴226121022x x x x ++++可取的最小值为4. 故选A.4.分式423x x -与()()()41231x x x x +-+都有意义的条件是( ) A .32x ≠ B .1x ≠- C .32x ≠且1x ≠-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C【分析】根据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分式有意义,可得答案.【详解】 解:由分式423x x -与()()()41231x x x x +-+都有意义,得230x -≠且10x +≠, 解得32x ≠且1x ≠-,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是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属于基础题.5.若分式2242x x x ---的值为零,则x 的值是( ) A .2或﹣2B .2C .﹣2D .4【答案】C【分析】 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分子为0,分母不为0.【详解】由240x -=,解得2x =±当2x =时,2222220x x --=--=,故x =2不合题意;当2x =-时,222(2)(2)240x x --=----=≠.所以2x =-时分式的值为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分式,分式是0的条件中注意分母不为0,属于基础题.6.若分式211x x -+的值为0,则x 的取值为( ) A .x ≠1B .x ≠﹣1C .x =1D .x =﹣1【答案】C【分析】 根据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可得210x -=,且10x +≠,再解即可.【详解】由题意得:210x -=,且10x +≠,解得:1x =.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属于基础题.二、填空题7.如果关于x 的分式方程311x m x x --=-无解,则m 的值为____ ___. 【答案】1或2-【分析】先移项通分,转化为一次方程无解问题或观察得出.【详解】当1m =时,1x ≠,方程可化为30x =,此时无解; 当1m ≠时,3311x m x x x x-+=+=-, 易知1x ≠且0x ≠,整理得()23m x +=,若2m =-,此方程无解,故答案为:1或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不等式的解得情况,注意分母的限制要求,侧重考查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8.当x =__时,分式99x x -+的值等于零.【答案】9【分析】分式的值是0的条件是:分子为0,分母不为0.【详解】 909x x -=+,90990x x x ⎧-=∴⇒=⎨+≠⎩. ∴当x =9时分式的值是0.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分式方程,注意分母不为0,属于基础题.9.与不等式组22021x x x ⎧-->⎪⎨-≥⎪⎩同解的一个分式不等式可以是____ __ 【答案】301x x -≥+ 【分析】 解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 x <-或}3x ≥,从而可得其同解的一个分式不等式【详解】解:由220x x -->,得(1)(2)0x x +->,解得1x <-或2x >, 由21x -≥,得21x -≤-或21x -≥,解得1x ≤或3x ≥, 所以不等式组22021x x x ⎧-->⎪⎨-≥⎪⎩的解集为{1x x <-或}3x ≥, 与不等式组22021x x x ⎧-->⎪⎨-≥⎪⎩同解的一个分式不等式可以是301x x -≥+, 故答案为:301x x -≥+三、解答题10.解分式方程:352x x =-. 【答案】3x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得分式方程的解.试题解析:原方程两边同乘以()2x x -,得365x x -=,解得:3x =-,检验3x =-是分式方程的解.11.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322m x x x-=---有增根,求实数m 的值. 【答案】1m =【解析】【分析】方程有增根即为分子为0时,分母无意义,从而可得解.【详解】12530222m x x m x x x -+-=-⇔=---有增根,则250x m +-=的解为2,所以1m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求解,属于基础题.12.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22x m x x=---的解为正数,求满足条件的正整数m 的值. 【答案】1或3【解析】【分析】 将分式通分得40422x m x m x -+-=⇔=-≠-,根据条件可得解. 【详解】2(2)4200422222x m x m x x m x m x x x x ----+-=-⇔=⇔=⇔=-≠----. 关于x 的分式方程222x m x x =---的解为正数, 所以40m ->,解得4m <且0m ≠.满足条件的正整数m 为1或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求解,注意增根的出现,属于基础题.。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篇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Ⅰ第4讲指数与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值域为 $(0, +infty)$。
指数函数的图象
指数函数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 一条单调曲线,其形状由底数 $a$ 的值决定。
当 $a > 1$ 时,图象位于第一 象限和第四象限;当 $0 < a < 1$ 时,图象位于第一象限和第 二象限。
指数函数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生态种群模型
在生态学中,指数函数常 用于描述种群数量的增长 或减少。
经济模型
在经济学中,指数函数常 用于描述经济增长、消费 、投资等经济活动。
传染病模型
在流行病学中,指数函数 用于描述疾病的传播过程 。
指数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与导数结合
指数函数与导数结合,可以研究 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问题。
基础习题2
已知$2^{x} = 4$,求$x$的值。
基础习题3
已知$x^{2} = 4$,求$x$的值。
提高习题
提高习题1
已知$a^{m} = 2$,$a^{n} = 8$ ,求$frac{a^{m + n}}{a^{m}}$ 的值。
提高习题2
已知$2^{x} = 4$,求$log_{2}4$ 的值。
已知$2^{x} = 4$,$log_{2}4 = y$, 求$x$和$y$的值。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总结与回顾
本讲重点回顾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指数函数是形如$y=a^x$ (其中 $a>0$且$aneq1$)的函数,具有增 长或减少的特性。
【初升高 数学衔接教材】1~16讲参考答案
第一讲 因式分解例1:解:由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易得))(()(2d cx b ax bd x bc ad acx ++=+++∴∴3×(-3)+2×1=-7∴)32)(13(3762-+=--x x x x 例2:解:∴原式=])([])([2222b a x b a x +-⋅-- =))()()((b a x b a x b a x b a x --+++--+ 例3:解:原式=)3103()44(422+--+-y y x y x=)3)(13()44(42---+-y y x y x =)]3(2)][13(2[-+--y x y x =)32)(132(-++-y x y x点评:以上三例均是利用十字相乘来因式分解,其中例3中有x 、y ,而我们将其整理x 的二次三项式。
故又称“主元法”。
例4:解:如果要分解的因式的形式是,唯一确定的,那么可以考虑利用待定系数法 ∵)3)(32(93222y x y x y xy x +-=-+则可设)3)(32(2031493222n y x m y x y x y xy x +++-=+-+-+(m 、n 待定) ∴原式=mn y n m x n m y xy x +-+++-+)33()2(93222比较系数得⎪⎩⎪⎨⎧=-=-=+20333142m n n m n m 解得m =4,n =53 2 1-3 x 2 -(a -b)2 x 2-(a -b)22x -(3y -1)2xy -3∴原式=)53)(432(+++-y x y x(2)在例3中利用了十字相乘法,请同学们用待定系数法解决。
例5:解:(1))61)(1()1(6)1)(1()66()1(762233+++-=-+++-=-+-=-+x x x x x x x x x x x =)7)(1(2++-x x x或)7)(1()1(7)1)(1()77()(76233++-=-+-+=-+-=-+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或)7)(1()1)(1(6)1)(1(7)66()77(7622333++-=-+-++-=---=-+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解:(2)15++x x =)1()1()1()(232225+++-=+++-x x x x x x x x)1()1)(1(222+++++-=x x x x x x )1)(1(232+-++=x x x x例6:解:把198757623+-+x x x 用含有132--x x 的代数式表示∴321990339 198739 261987576132223232+--+--+----x x x x x x x x x x x x∴19901990)13)(32(1987576223=+--+=+-+x x x x x x 课堂练习答案:1、(1)))()()()((2222y xy x y xy x y x y x z y x +++--+-+ (2))1)(1)(1)(1(--+--+++b a b a b a b a (3))42)(2)(14(2++-+m m m m2、(1))22)(22(22+-++x x x x (2))8)(1(2-+-x x x3、(1))1)(23(+-++y x y x (2))23)(12(+--+y x y x4、-15、2-=ab第二讲 分式例题解析答案:例1:解:原式=22|)|1()1()1(x x x -+- 当0≥x 且1≠x 时,原式=x +1当0<x 且1-≠x 时,原式=xx +-1)1(2例2:解:观察各分母的特点知,式中第一、二项,第三、四项分别组合通分较容易∴原式=4422442222232))(())((b a b a b a b b a b a b b a b a a -+--++-+++ =011))((22224422222222=---=-+-+-+b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例3:解:设a m n =,b nm=,则1=ab ∴原式=2)(32223322-++÷---++b a ba b a b a b a =ba ab b a b a ab b a ab b a +-+----++2)(32223322=2222232)()()(n m n m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例4:解:既不便于分式通分,又不适合分组通分,试图考察其中一项,从中发现规律ca b a c a b a b a c a c a b a bc bc ac ab a c b ---=-----=--=+---11))(()()())((2 因此不难看出,拆项后通分更容易 ∴原式=))(())(())((b c a c ba abc b a c c a b a c b ---+------- =))(()()())(()()())(()()(b c a c a c b c a b c b c b a b c a b a b a c a -----+-----------=ac b c a c a b c b c a b a -=---+-+-----2111111 例5:解:∵1=abc ,∴bc a 1=,将式中的a 全换成bc1∴原式=11111++++++++c bcc c b bc b bc bc b bc =11111=++++++++bcb bcbc b b bc b 例6:解:分析:已知条件以连比的形式出现,可引进一个参数来表示这个连比,从而将分式化成整式。
初高中数学衔接讲义
初高中数学衔接讲义篇一:初高中数学衔接讲义初高中数学衔接的一些问题和建议现有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以下“脱节”: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在初中已经删去不讲,而高中还在使用;2、因式分解中,初中主要是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的分解几乎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它,如解方程、不等式等;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数学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
而高中则是贯穿整个数学教材的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取值范围)、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的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和常用方法;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的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而在高中数学中,它们的相互转化屡屡频繁,且教材没有专门讲授,因此也脱节;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时,则作为必备的基本知识要领;7、圆中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初中没有学习。
高中则在使用。
另外,象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等初中大大淡化,甚至老师根本没有去延伸发掘,不利于高中数学的学习。
为了能使各位新高一的同学能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有个良好的开端,希望各位同学利用暑假做好以下知识点的衔接学习。
预祝大家高中学习顺利!上海市育才中学高一数学备课组编于2012.7.学习内容目录一数与式的运算1. 乘法公式2. 二次根式3. 分式4. 分解因式二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1 一元二次方程1.1 根的判别式1.2 根与系数的关系2 二次函数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2.3 二次函数的应用3 方程与不等式3.1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三圆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幂定理2 点的轨迹3 四点共圆的性质与判定过关检测练习(一) 数与式的运算1.计算(1)(3x+2y)(9x2-6xy+4y2)=(2)(a+b)(a2-ab+b2)(a-b)(a2+ab+b2)= 2.利用立方和、立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1(1)27m3-n3= 866(2) m-n=3. 计算:(1)(a?2)(a?2)(a?4a?16)=(2)(x?2xy?y)(x?xy?y)=22222424. 化简下列各式:(1) ?(2) ?x?1)(4) (3)1)(1??2 ?5. 化简下列各式:(1)x 1?xx?1x?xx2?3x?96xx?1??(2) 226?2xx?279x?x(二)因式分解6.分解下列各多项式:(1) 3ab?81b 34(2) a?ab222276(3)2ax?10ay?5by?bx222(4)ab(c?d)?(a?b)cd (6) x?xy?6y(8) 5x?6xy?8y 2222(5)2x?4xy?2y?8z (7)(x?x)?8(x?x)?12222(三)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7.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x?2x?k?0,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k的范围:(1)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方程有实数根;22 (2)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4) 方程无实数根. 8.若x1,x2是方程x?2x?2007?0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1) x12?x22;2*9.一元二次方程x?4x?a?0有两个实根,一个比3大,一个比3小,求a的取值范围。
初升高数学衔接课程
初升高中衔接教程数学第1讲数与式1910+⨯的正整数n ,有1(1)n n ++第2讲一元二次函数与二次不等式第3讲一元二次方程与韦达定理第4讲绝对值不等式与无理式不等式第5讲集合的基本概念}6x<.【内容概述】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叫做韦恩图。
例6. 求下列集合之间的关系,并用Venn 图表示.A ={x |x 是平行四边形},B ={x |x 是菱形},C ={x |x 是矩形},D ={x |x 是正方形}.【典型例题—3】集合相等:设集合A={x|x 2-1=0},B ={-1,1},那么这两个集合会有什么关系呢?【概括】集合A 与集合B 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只是表示方法不同,我们就说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 即:A=B例7.判断集合{}2A x x ==与集合{}240B x x =-=的关系.例8.判断集合A 与B 是否相等?(1) A={0},B= ∅;(2) A={…,-5,-3,-1,1,3,5,…},B={x| x=2m+1 ,m ∈Z } ;(3) A={x| x=2m-1 ,m ∈Z },B={x| x=2m+1 ,m ∈Z }.变式:已知三元集合A={y x xy x -,,},B={y x |,|,0 },且A=B,求y x 与的值.【典型例题—4】真子集:【内容概述】如果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并且集合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B ,那么把集合B 叫做集合A 的真子集.记作B A (或A B), 读作“A 真包含B ”(或“B 真包含于A ”).[不包含本身的子集叫做真子集] 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B ,BC ,则A C . 例9.选用适当的符号“⊂≠”或“”填空:(1){1,3,5}_ _{1,2,3,4,5}; (2){2}_ _ {x| |x|=2}; (3){1} _∅. 例10.设集合{}0,1,2M =,试写出M 的所有子集,和真子集第6讲集合的基本运算变式1:图中阴影部分用集合表示为_______________.变式2:已知集合}3|{},42|{a x a x B x x A <<=<<=.(1)若∅=B A ,求a 的取值范围;(2)若}4|{<<=x a x B A ,求a 的取值范围.知识点三、补集【内容概述】1.全集: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有时这些集合都是某一个给定集合的子集,这个给定集合可以看成一个全集,用符号“U ”表示,也就是说,全集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2.补集:如果集合A 是全集U 的一个子集,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3.对补集定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补集是相对于全集而存在的,研究一个集合的补集之前一定要明确其所对应的全集.比如当研究数的运算性质时,我们常常将实数集R 当做全集.(2)补集既是集合之间的一种关系,同时也是集合之间的一种运算,当然也是一种数学思想.(3)从符号角度来看,若U x ∈,U A ⊂,则A x ∈和A C x U ∈二者必居其一.4.集合图形,理解补集的如下性质:(1)∅====∅∅=)(,)(,)(,,A C A U A C A A A C C U C U C U U U U U U(2)若B A ⊆,则)()(B C A C U U ⊇;反之,若)()(B C A C U U ⊇,则B A ⊆(3)若A=B ,则B C A C U U =;反之,若B C A C U U =,则A=B【典型例题】例5.设全集U 是实数集R ,}4|{2>=x x A ,}13|{<≥=x x x B 或都是U 的子集,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___________.变式1:已知集合}012|{2=++=b ax x x A 和}0|{2=+-=b ax x x B满足R U B C A B A C U U ===},4{)(},2{)( ,求实数a 、b 的值.变式2:设集合}123|),{(},,|),{(=--=∈=x y y x M R y x y x U ,}1|),{(+≠=x y y x N , 则)()(N C M C U U =__________________.例6.已知全集R U =,}12|{},523|{≤≤-=+<<=x x P a x a x M ,若P C M U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变式1:已知集合},0624|{2R x m mx x x A ∈=++-=,},0|{R x x x B ∈<=,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变式2:已知集合}50|{≤-<=a x x A ,}62|{≤<-=x a x B . (1)若A B A = ,求a 的取值范围;(2)若A B A = ,求a 的取值范围.例7.学校50名学生调查对A 、B 两个事件的态度,有如下结果:赞成A 的人数是全体的五分之三,其余的不赞成;赞成B 的比赞成A 的多3人,其余的不赞成;另外,对A ,B 都不赞成的学生数比对第7讲集合的综合复习第8讲函数的概念与定义域。
第4讲有理数的加法(原卷版)
第04讲 有理数的加法(原卷版)一、知识衔接二、新知导学知识点一 两个有理数的加法知识梳理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典例剖析+反馈练习典例1 (2020秋•商河县校级月考)计算(1)(﹣6)+(﹣13). (2)(−45)+34.反馈练习1.(2022•白云区模拟)计算(﹣7)+3的结果是( ) A .﹣4B .﹣10C .﹣21D .42.(2022•东丽区二模)计算(﹣5)+(﹣3)的值是( ) A .8B .2C .﹣2D .﹣83.(2022•安徽模拟)与6和为0的是( ) A .6B .﹣6C .16D .−16知识点二 有理数的叫法运算律 知识梳理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 + b ) + c =a + (b + c ) 典例剖析+反馈练习典例2 给下面的计算过程标明理由: (+16)+(﹣22)+(+34)+(﹣78) =(+16)+(+34)+(﹣22)+(﹣78)① =[(+16)+(+34)]+[(﹣22)+(﹣78)]② =(+50)+(﹣100)③ =﹣50 ④① ;② ; ③ ;④ . 反馈练习:4.(2022春•闵行区校级期中)计算:(﹣0.5)+314+2.75+(﹣512).5.(2022春•杨浦区校级期中)计算:﹣0.25+(﹣218)+214+0.125.6.(2021秋•凉山州期末)数学张老师在多媒体上列出了如下的材料: 计算:−556+(−923)+1734+(−312).解:原式=[(−5)+(−56)]+[(−9)+(−23)]+(17+34)+[(−3+(−12)]=[(−5)+(−9)+(−3)+17]+[(−56)+(−23)+(−12)+34]=0+(﹣114) =﹣114.上述这种方法叫做拆项法.请仿照上面的方式计算:(−202127)+(−202247)+4044+(−17).知识点三 有理数加法的实际应用 知识梳理根据题意列出有理数的加法算式,再根据有理数加法计算法则解决问题典例剖析+反馈练习典例3(2021秋•沁阳市期中)达州市交警为了有效控制酒后驾车,交警的巡逻汽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上巡逻,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从出发点开始所走的路程为:+2,﹣3,+2,+1,﹣2,﹣1,﹣2(单位:千米)(1)此时,这辆巡逻的汽车司机如何向队长描述他的位置?(2)如果队长命令他马上返回出发点,这次巡逻(含返回)共耗油多少升?(已知每千米耗油0.2升)反馈练习7.(2021秋•丰台区校级期中)王先生到市行政中心大楼办事,假定乘电梯向上一层记作+1层,向下一层记作﹣1层,王先生从1楼出发,电梯上下楼层依次记录如下(单位:层)+6,﹣3,+10,﹣8,+12,﹣7,﹣10(1)请你通过计算说明王先生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1楼;(2)该中心大楼每层高3米,电梯每向上或向下1米需要耗电0.2千瓦时,根据王先生上下楼的记录,请你算算,他办事时电梯需要耗电多少千瓦时?三、限时测试一、精心选一些(每题3分,共18分)1.(2021秋•吐鲁番市期末)计算﹣3+(﹣5)的结果是( )A .2B .8C .﹣8D .﹣22.(2021•丽水)下列四个数中,与﹣2的和为0的数是( ) A .﹣2B .2C .0D .−123.(2021秋•台儿庄区校级月考)下列各式中,计算结果为正的是( ) A .(﹣7)+(+4) B .2.7+(﹣3.5)C .(−13)+25D .0+(−14)4.(2021秋•盐城校级月考)下列变形,运用运算律正确的是( ) A .2+(﹣1)=1+2B .3+(﹣2)+5=(﹣2)+3+5C .[6+(﹣3)]+5=[6+(﹣5)]+3D .13+(﹣2)+(+23)=(13+23)+(+2)5.给出下列算式:①(﹣8)+(﹣8)=0;②(−120)+(+120)=0.其中( )A .只有①正确B .只有②正确C .①,②都不正确D .①、②都正确6.(2021•天津模拟)计算:﹣3+2的结果是( ) A .﹣1B .﹣5C .1D .5二、细心填一填(每题3分,共24分) 7.比﹣2大6的数为 .8.(2022•镇江一模)(﹣7)+7= .9.(2022春•奉贤区校级月考)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符号使式子成立: . 10.(2021秋•宣汉县期末)已知|a |=8,|b |=3,a <b ,则a +b = . 11.(2021秋•礼泉县期末)计算:﹣8+|﹣9|= .12.(2021秋•灌阳县期末)如果a 是b 相反数,则a +b = .13.(2021秋•太仓市期末)已知x ,y ,z 是三个互不相等的整数,且xyz =15,则x +y +z 的最小值等于 .14.(2021秋•西岗区期末)温度由﹣4℃上升7℃是 ℃.三、耐心算一算(每题4分,共40分) 15.计算:(1)(﹣5)+(﹣15); (2)(+26)+(﹣18)+5+(﹣26).(3)计算:(﹣17)+59+(﹣27). (4)|﹣213|+|﹣323|;(5)8.36+(﹣1.37). (6)(﹣3)+12+(﹣17)+(+8).(7)(﹣8)+10+(﹣1)+2. (8)16+(﹣25)+24+(﹣35).(9)19+(﹣6.9)+(﹣3.1)+(﹣8.35). (10)(−18)+3.25+235+(﹣5.875)+1.15.16.(6分)(2021秋•槐荫区期中)阅读材料:对于(﹣556)+(﹣923)+1734+(﹣312)可以如下计算:原式=[(﹣5)+(−56)]+[(﹣9)+(−23)]+(17+34)+[(﹣3)+(−12)]=[(﹣5)+(﹣9)+17+(﹣3)]+[(−56)+(−23)+34+(−12)]=0+(﹣114) =﹣114.上面这种方法叫拆数法,仿照上面的方法,请你计算: (﹣8856)+(﹣7723)+16634+(﹣112).17.(6分)(2020秋•南关区校级期中)列式计算: (1)﹣3与123的和的平方是多少?(2)﹣4、﹣5、+7三个数的和比这三个数绝对值的和小多少?18.(6分)某水库在汛期来临之际加强了水位观测,若以警戒水位33.4m 作为0点,用正数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数表示比前一天下降,7月3日的水位刚好在警戒水位,其后5天的观察记录如下(单位:m ):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1.28+0.32﹣0.40+0.50﹣0.60(1)这5天中,求哪天的水位最高,最高的水位是多少米.(2)第5天与7月3日相比,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数学知识衔接第4讲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主要知识:
1、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
一元二次不等式()00022≠<++>++a c bx ax c bx ax 或的解集:
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根为2121x x x x ≤且、,ac b 42-=∆,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
有两相异实根
有两相等实根
例1 (1)x 2+2x -3≤0; (2)x -x 2+6<0;
(3)4x 2+4x +1≥0; (4)x 2
-6x +9≤0; (5)-4+x -x 2<0.
例2 解关于x 的不等式0)1(2>---a a x x
例3 已知不等式20(0)ax bx c a ++<≠的解是2,3x x <>或求不等式20bx ax c ++>的解.
说明:本例利用了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解决问题. 练 习
1.解下列不等式:
(1)3x 2-x -4>0; (2)x 2
-x -12≤0; (3)x 2+3x -4>0; (4)16-8x +x 2≤0.
2.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2+2x +1-a 2≤0(a 为常数).
作业:
1.若0<a <1,则不等式(x -a )(x -
a
1)<0的解是 ( ) A.a <x <a
1 B.
a
1<x <a
C.x >
a 1或x <a
D.x <a
1或x >a
2.如果方程ax 2
+bx +b =0中,a <0,它的两根x 1,x 2满足x 1<x 2,那么不等式ax 2+bx +b <0的解是______.
3.解下列不等式:
(1)3x 2-2x +1<0; (2)3x 2-4<0;
(3)2x -x 2≥-1; (4)4-x 2≤0.
(5)4+3x -2x 2≥0; (6)9x 2
-12x >-4;
4.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2-(1+a )x +a <0(a 为常数).
5.关于x 的不等式02
<++c bx ax 的解为122
x x <->-
或
求关于x 的不等式02
>+-c bx ax 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