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在物理力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中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质点运动质点是物理力学中研究的基本对象,它被视为一个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

质点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直线运动是指质点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情况。

在直线运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运动的速度和位移来描述质点的运动状态。

速度是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可以用公式v=Δs/Δt来表示,其中v表示速度,Δs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而加速度则表示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可以用公式a=Δv/Δt来表示。

曲线运动是指质点沿着一条曲线运动的情况。

在曲线运动中,我们可以通过质点所受的力来描述质点的运动状态。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质点所受的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在曲线运动中,质点所受的力可以分为切向力和法向力两部分,切向力决定了质点在曲线上的速度变化,而法向力则决定了质点在曲线上的运动方向。

二、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物理力学的基础,它描述了物体受力和运动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上没有外力作用,那么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三、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即p=mv。

动量的改变率等于物体所受的力,即F=Δp/Δt。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的动量增加时,另一个物体的动量必然会减小,它们之间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四、功和能量功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物理量,它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即W=Fs。

功可以使物体的能量发生变化,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即K=1/2mv^2。

力学知识点归纳

力学知识点归纳

力学知识点归纳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许多科学领域中,力学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归纳一下力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其表达式为 F = ma,其中 F 表示作用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一定律说明了力的相互性。

二、力的分类1、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其大小G =mg,其中 m 是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3、摩擦力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1)静摩擦力:当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其大小在零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

(2)滑动摩擦力:当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小f =μN,其中μ 是动摩擦因数,N 是正压力。

三、功和能1、功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如果力与位移的夹角为θ,那么功 W =Fscosθ。

2、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平均功率 P= W / t,瞬时功率 P =Fvcosθ。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表达式为 Ek = 1/2 mv²。

4、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 Ep = mgh,弹性势能 Ep =1/2 kx²,其中 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 是弹簧的形变量。

力学知识点整理

力学知识点整理

力学知识点整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关系。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关系时,力学涉及到很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力学的知识点,以便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力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涉及物体的运动规律、力的概念、力的平衡条件、动量定理、角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内容。

以下是具体的知识点:1. 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的速度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不变,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之间有着确定的关系,即牛顿第二定律F=ma。

2.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作用于其他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用标量和矢量表示,力的叠加原理和分解原理。

3. 力的平衡条件: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有三种: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物体在这三种状态下都要满足力的平衡条件,即受到的合力为零。

4.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定理是指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即FΔt=Δ(mv)。

5. 角动量定理:物体的角动量是质量、速度和距离的乘积,角动量定理是指物体所受合外转矩的冲量等于物体角动量的增量,即NΔt=Δ(L)。

6.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是指在没有非弹性碰撞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等于系统的初能与末能之和,即E1=E2。

二、刚体力学刚体力学研究的是刚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关系,其中包括刚体的平衡条件、刚体的转动、刚体的动量、角动量和机械能等内容。

以下是具体的知识点:1. 刚体的平衡条件:刚体的平衡有两种:平衡和不稳定平衡。

平衡状态下,刚体所受合外力和合外转矩均为零,且由等大反向的内力平衡。

2. 刚体的转动:刚体的转动可以绕固定轴转动和自由转动两种。

固定轴转动下,角度是描绘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指标,可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等进行描述。

自由转动下,刚体不围绕任何旋转轴旋转。

3. 刚体的动量:刚体的动量是刚体质量与速度之积,刚体在外力作用下,动量可以变化,变化量与外力冲量相等。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经典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经典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经典总结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 物体的惯性决定了其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F = ma。

- 加速度与施加力的方向相同,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属性,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p = mv。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6. 力的合成- 若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则其合力等于各力矢量的矢量和。

7. 加速度- 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率:a = Δv / Δt。

8. 重力-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Fg = mg。

9. 弹簧力- 弹簧力是弹簧受拉伸或压缩时的力。

- 弹簧力的大小等于弹簧常数乘以变形长度:Fh = kΔx。

10. 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阻力。

- 静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max = μsN,动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 = μkN,其中μs和μk分别为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N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11. 斜面运动-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运动。

- 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受力:F平= mgsinθ,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受力:F垂= mgcosθ,其中θ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2.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大小等于速度的平方与半径的比值:a = v²/r。

- 圆周运动物体存在向心力,大小等于质量与向心加速度的乘积:F向心 = ma = mv²/r。

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经典总结,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和解答与力学相关的问题。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学1.1 直线运动•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等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与位移关系式1.2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基础知识:半径、圆心角、弧长、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等•匀速圆周运动:切线与目标方向的夹角等基本概念•匀变速圆周运动:角加速度与相应的公式关联,如角位移、切向加速度等2. 力学基本定律2.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原理的表述和例子,如匀速直线运动的示例•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表达式,质量与惯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力(例如重力、摩擦力)对物体造成的影响。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物体之间产生干扰;合力和平衡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2 物理力学的应用•弹簧力、压强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斜面上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表达式•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分析•研究平衡问题时所使用的自由体图3. 动量和能量3.1 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问题,如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等3.2 能量转化与守恒•力做功与功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及计算方法•势能与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能量守恒原理•势能转换、机械能转换及其相关例子4. 古典力学中其他重要概念4.1 平衡条件分析•不同类型杆件或物体受到拉力或压力时所保持平衡需要满足的条件。

•杠杆平衡以及杠杆原理应用4.2 圆周运动中离心力与向心力的作用•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概念及表达式•深入分析物体在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运动学、力学基本定律、动量和能量以及其他重要概念。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并对您在学习物理时有所帮助。

物理力学总结知识点归纳

物理力学总结知识点归纳

物理力学总结知识点归纳力学分为静力学、动力学和变形力学三个部分,其中:1.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静止状态下的力学问题的分支学科;2. 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问题的分支学科;3. 变形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力学问题的分支学科。

力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数学分析、物理实验等。

力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牛顿定律、动量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

下面对力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是研究物体受力情况的基础。

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简单来说,它的意思是:运动状态不改变,或者说物体静止状态保持不变,除非受力作用。

具体表述为:“物体要么静止,要么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只有受到外力时才会改变状态”。

2.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动力学定律。

简单来说,它的意思是: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具体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并且与所受力的方向相同”。

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简单来说,它的意思是:每个物体受到其他物体的力,同时也对其他物体施加相同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具体表述为:“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力,那么物体B对物体A也会施加相同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二、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是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物体的动量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动量定理的基本表达式为:FΔt = Δp。

其中,F为力,Δt为时间间隔,Δp为动量的改变量。

三、能量定律能量定律是力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定律,它描述了物体的能量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1. 动能定律动能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动能定律的表达式为:Ek = 1/2mv^2。

其中,Ek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定律势能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势能与位置之间的关系。

物体的势能与其所处的位置有直接关系。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一、运动的基本概念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

1. 位移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用Δx表示,单位是米(m)。

2.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移,用v表示,速度的平均值可通过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单位是米每秒(m/s)。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用a表示,加速度的平均值可通过速度改变量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²)。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规律,包括三个基本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质量是恒定的。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率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用数学公式F=ma表示,其中F为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作用于物体A的力,必然存在着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物体B上。

三、力的概念与分类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和方向改变的量。

力是矢量量,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N)。

2. 分类(1)重力地球对物体具有的吸引力,被称为重力,用Fg表示。

(2)弹力物体在受到弹性形变后恢复原状的力,被称为弹力,用Fe表示。

(3)摩擦力物体在相互接触时的阻碍运动的力,被称为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弦力绷紧的绳或线所施加的力,被称为弦力。

(5)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碍力。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合力可以通过将各个力的矢量相加来求得。

2. 力的分解如果一个力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方向不同的力的合力,可以将该力分解为不同方向上的力的矢量相加。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在高考物理中,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无论是力的大小、方向,还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力学都贯穿了整个物理学的核心。

下面,我们来对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进行一个总结。

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力的作用方向。

二、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其中,F表示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引起反作用力,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三、运动的描述1.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变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称为位移。

位移的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位移的大小即为路径的长度。

2. 速度: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的变化。

平均加速度为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即a=Δv/Δt。

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四、力和运动的关系1. 平衡力:当物体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2. 不平衡力:当物体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将发生加速度的变化,即物体受到不平衡力作用。

3. 力的合成与分解:若有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力的分解则是把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合成。

五、摩擦力与滑动摩擦系数1. 静摩擦力:物体相对于支撑面没有相对滑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完整版)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的梳理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的梳理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的梳理总结
引言
本文总结了高一物理力学部分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复重点,加深对物理力学的理解。

1. 力的概念
- 力的定义
- 力的单位
- 力的合成与分解
2. 牛顿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3. 动力学
- 动量的定义
- 冲量与动量的关系
- 动量守恒定律
- 力的质量与重力
- 万有引力定律
- 圆周运动的力学公式
4. 地面运动
- 平抛运动
- 上抛运动
- 斜抛运动
- 爬升运动与下降运动
5.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势能与动能概念
-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 动能与功的关系
6. 静力学
- 力对物体的作用
- 平衡条件
- 杠杆的平衡条件与力矩- 浮力与浮力原理
7. 摩擦力
- 摩擦力的概念
- 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区别
-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结论
本文总结了高一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力的概念、牛顿定律、动力学、地面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静力学和摩擦力等方面。

希望这份总结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力学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 注意:本文总结的内容为物理力学的知识点,具体概念和公式的推导请参考相关教材和教师的讲解。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力是促使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它是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通常用矢量表示。

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作为单位来衡量。

1.2 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方式,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场力两种。

接触力是指物体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例如摩擦力和支持力;场力是指物体间通过场的作用产生的力,例如引力和电场力。

1.3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

第一定律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第二定律称为运动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任何一次力的作用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

1.4 弹力弹力是一种由于物体间的接触而产生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弹力是弹簧、橡皮筋等弹性物体产生的力,它在生活和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运动与重力2.1 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

位置是运动物体的空间坐标,速度是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而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2 运动的规律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

根据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根据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根据第三定律,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将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2.3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它是一种场力。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成反比。

在地球上,重力的大小约为9.8N/kg,它引起了物体的重量和物体跌落的速度。

2.4 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自由下落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与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向下。

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一维运动的公式来描述。

2.5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物体受到恒定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将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全)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高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复和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

1. 运动的描述
- 位置、位移和路径: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位移和路径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速度和加速度: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计算及应用。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在直线和曲线上运动时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牛顿三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

- 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定律):物体所受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物体之间力的特点和性质。

3. 动量和能量
-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动量守恒定律。

- 动能和机械能:动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 功、功率和能量守恒: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能量守恒定律。

4.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的定义、特点以及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应用。

- 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的定义、特点以及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应用。

5. 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
- 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路径上的加速度和力的计算,以及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概念。

- 万有引力:牛顿引力定律的概念、计算方法及万有引力的特点和应用。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高中物理力学的核心内容,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学原理。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力 物体的平衡第一讲:力、重力、弹力一、力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3.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合成与分解遵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N .5.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通常用力的图示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7.力的测量:常用测力计来测量,一般用弹簧秤.8.力的分类:(1)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2)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说明:性质相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反之,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重力1.重力与万有引力: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如图所示,重力是万有引 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2.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但重力不是万有引力.3.大小:G =mg .一般不等于万有引力(两极出外),通常情况下可近似认为两者相等.4.方向:竖直向下.说明:(1)不能说成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相对于水平面而言,垂直向下是相对于接触面而言.(2)一般不指向地心(赤道和两极除外).5.重心(1)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2)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几何中心上.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3)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三、弹力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形变而引起.例如a 对b 的弹力是由于a 形变而引起.2.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形变.3.弹力的方向⑴支持面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受力物体. 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物理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质点、力、运动、运动学、动力学等。

1. 质点质点是物理力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它被看作一个具有质量但没有体积的点。

在质点模型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被忽略,只考虑其质量、速度和位置等运动状态。

2. 力力是导致物体产生运动或形变的原因。

在物理力学中,力被描述为对物体的作用,其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运动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种变化被称为运动。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与运动有关的量。

4. 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通过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可以描绘物体的运动轨迹和运动规律。

5. 动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力学的另一个分支,研究力和物体的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分析物体所受的外力和内力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动力学规律。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力学的重要基础,它包括三条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1. 惯性定律惯性定律又称牛顿第一定律,它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一定律表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不变,这种性质被称为惯性。

2. 动量定律动量定律又称牛顿第二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具体表达为:F=ma,其中F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一定律描述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为分析物体的运动提供了基本原理。

3. 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又称牛顿第三定律,它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这一定律阐明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研究物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基本原理。

三、运动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来描述。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一、物理量和物理单位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特征或者描述物体之间相互联系的量。

常见的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等。

物理单位则是用来量化物理量的具体数值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是目前应用于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主要度量标准。

1.1 常见物理量- 长度:用来描述物体的延伸程度的量,单位是米(m)。

- 质量:用来描述物体惯性的量,单位是千克(kg)。

- 时间:用来描述事件持续的量,单位是秒(s)。

- 速度:用来描述物体移动快慢的量,单位是米每秒(m/s)。

1.2 国际单位制- 基本单位: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简写为A、K、mol、cd)。

- 衍生单位:包括面积(平方米,m²)、体积(立方米,m³)、加速度(米每秒平方,m/s²)等。

二、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物理量,通常用来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

运动则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置和姿态的变化。

2.1 力的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物理量,是推动物体运动和改变物体形态状态的根本原因。

- 特点:力的大小有大小,方向有方向,力可以相互叠加。

2.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质量与地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弹力:两个物体之间的弹性形变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 摩擦力:物体间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 引力:物体间由于质量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2.3 运动的基本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保持静止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运动和休止状态的描述运动和休止状态是物体不同的物理状态,通过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可以对其状态进行准确的判断。

3.1 位置和位移- 位置:用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某个基准点的位置。

物理学力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学力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学力学知识点总结物理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情况的学科,也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之一。

通过对物体的力学性质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力学知识点的总结。

1. 运动描述1.1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用矢量表示。

1.2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是位移的一阶导数。

1.3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的一阶导数。

2. 牛顿三定律2.1 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继续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2 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表示力是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的乘积,即F = ma。

2.3 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说明,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3. 力学原理3.1 能量守恒:能量不会自行消失或产生,只会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或传递。

3.2 动量守恒:在一个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的总动量将保持不变。

3.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会导致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施力物体之外的另一物体上。

3.4 等效原理:惯性参考系和在加速度为常数的参考系中的物理定律是相同的。

4. 运动学方程4.1 直线运动:位移的平方等于初速度的平方加上2倍加速度和位移的乘积。

4.2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其高度和时间之间满足二次函数关系。

5. 圆周运动5.1 向心力: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和轨道半径成反比。

5.2 旋转力矩:旋转物体受到的力矩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和转动半径的乘积。

5.3 角动量:角动量是描述旋转物体转动状态的物理量,由质量、角速度和转动半径决定。

6. 弹力和胡克定律6.1 弹力:恢复力或弹簧力是一种复原物体原始形状或长度的力,与物体位移成正比。

6.2 胡克定律:胡克定律描述了弹簧的弹性形变和弹力之间的关系,即弹力与弹簧的形变成正比。

物理高考力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考力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考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在高考物理中,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比较多。

通过对力学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希望对大家备战高考有所帮助。

一、运动学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差,用矢量表示。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是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也有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

2. 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相等,那么称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是不变的。

3. 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速度不断发生改变的运动。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来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4.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其特点是竖直向下且加速度大小为常数。

自由落体运动中,可以通过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来研究其运动规律。

5.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一个斜面上抛出后的运动。

在斜抛运动中,需要分解速度向量,分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二、动力学1.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F=ma。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弹性碰撞在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来解决弹性碰撞问题。

3. 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但动能不守恒。

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和能量损失来解决非弹性碰撞问题。

4.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包括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力的三角形法则,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求解力的合成问题。

5.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者多个力的合成。

可以通过分解力的方法来简化问题的求解。

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的概念和性质1. 力的定义: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或形状发生变化的物理作用。

2. 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若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其合力等于这几个力的矢量和。

2.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分力,使得其中一个分力平行于所在平面,另一个垂直于平面,分别称为平行和垂直分力。

三、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就保持不变。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3.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四、摩擦力1. 静摩擦力:当物体受到的外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静止不动。

2. 动摩擦力:当物体受到的外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产生运动。

3. 滑动摩擦系数:静摩擦力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之比。

4. 滑动摩擦系数:动摩擦力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之比。

五、弹力1. 弹簧力:当弹簧发生形变时,产生的恢复力。

2. 弹性系数:弹簧的弹性系数等于单位形变时的弹簧恢复力。

六、重力1. 重力的概念: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2. 重力的公式:重力大小等于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七、牛顿运动定律在平面运动中的应用1. 平抛运动:水平抛出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重力加速度,在水平方向上速度恒定。

2.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可分解成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简谐运动。

八、正圆周运动力学1. 圆周运动的周期:一个物体完成一次运动所需要的时间。

2. 圆周运动的频率:单位时间内圆周运动所完成的次数。

3. 圆周运动的速度:单位时间内沿圆周运动的路程。

4. 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沿圆周运动的加速度。

以上是力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力学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定律,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学基本概念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它是物理力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运动学是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学科。

在运动学中,有许多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它们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参数。

1.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由初始位置到末位置之间的距离差。

它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重要物理量,通常用Δx表示。

位移有方向性,它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1.2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物体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位移。

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它是一个矢量量。

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

1.3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变化率的物理量,它是速度的变化率。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它是一个矢量量。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方向一致。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物理力学的基石,它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或合外力作用平衡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定律,它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物体的运动中,往往会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这些力可能会合成一个合力,或者分解成多个分力作用在物体上。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描述多个力相互作用关系的重要原理。

根据拉力、压力、张力等力的作用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求出物体的合力、分力等。

4. 能量与功能量是指物体具有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它是描述物体内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能力。

在物理力学中,有机械能、动能、势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它们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属性。

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它是描述力对物体产生的变化的物理量。

物理力学知识点

物理力学知识点

物理力学知识点1. 运动学
- 位移、速度、加速度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匀变速直线运动
- 自由落体运动
2. 牛顿运动定律
-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 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3. 动量与能量
- 动量的概念和守恒定律
- 动能和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功和功率
4. 圆周运动
- 均匀圆周运动
- 向心加速度
- 向心力
5. 碰撞
- 完全非弹性碰撞
- 完全弹性碰撞
- 动量守恒定律
- 能量守恒定律
6. 刚体运动
- 转动惯量
- 平面运动
- 角动量守恒定律
7. 万有引力定律
- 引力的概念和特点
-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 引力势能和万有引力公式
8. 流体力学
- 压强、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 - 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 - 流体阻力和阻力系数
9. 振动和波动
- 简谐振动
- 波的概念和类型
- 波的传播和特性
10. 热学
- 热量、温度和内能
- 热力学定律
- 热机效率和熵
这些都是力学领域的基本知识点,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需求进一步扩展和深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两个物体。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不相互接触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常用来解释现象,如拍桌子手感到疼。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的改变、方向的改变或二者均发生改变)(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举出实例来说明。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会估测常见物体的重力。

5、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

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塑性。

6、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大小和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7、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会测量力的大小。

会读数。

8、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9、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 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2) 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10、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举出实例说明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11、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除压力外,其它力的作用点都可以画在物体的正中间;(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中标出力的大小。

会画力的示意图。

12、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13、重力的计算公式:G=mg,(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检测墙壁是否竖直,台面是否水平的办法。

15、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6、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滑动摩擦力。

方向如何?17、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两个分结论的说法,研究方法,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系该怎么做?)实验注意事项,利用二力平衡知识间接测量摩擦力。

18、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

(2)使接触面粗糙些。

19、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

(2)减小压力。

(3)用滚动代替滑动。

(4)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加润滑油、利用气垫。

)举出实例说明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力和运动知识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原来静止不受力,恒静止;原来运动,无论怎样运动,不受力时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解释惯性现象四句话。

只能说“具有、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在惯性的作用下”。

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和速度、位置等其它因素无关。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是否平衡,可以从物体的状态判断,也可以从四个条件逐一判断,先从是否同一物体看起。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而且不是平衡力。

所以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三、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作用点和方向)2、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举出实例说明。

5、根据压强公式:可得,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两个分结论的说法,研究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6、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且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注意:对于上下粗细均匀的固体或液体,P=F/S和P=ρgh可以通用。

固液体压强、密度、浮力是重点计算。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两个分结论的说法,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9、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船闸、水壶、锅炉水位计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第一次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说出实例。

第一次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和不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分别有哪些?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高压锅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生活实例。

解释现象。

16、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17、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时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比较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G,下沉;(2)F浮>G,上浮(3)F浮=G,悬浮。

漂浮时F浮=G。

方法二:(比较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ρ液<ρ物,下沉;(2)ρ液>ρ物,上浮;(3)ρ液=ρ物,悬浮。

漂浮时,ρ液>ρ物。

18、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9、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适用于气体)F浮=G排=ρ液gV排20、根据F浮=G排=ρ液gV排可得,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21、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 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22、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热气球停止加热、氦气飞艇向外放气可以使降回地面。

通过改变自身质量来改变体积,从而改变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实现上升和下降。

四、简单机械、功和能知识归纳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会做力臂。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竿,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6、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和动滑轮直接接触),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F=G/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

S=nh会按要求绕线组装滑轮组7、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8、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9、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10、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

功、功率、机械效率是重点计算11、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

单位:P→瓦特;W→焦;t→秒。

(1瓦=1焦/秒。

1千瓦=1000瓦)12、会设计实验测量爬山、登楼的功率,器材步骤表格等。

1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W有=Gh,W总=Fs,W额=W总-W有,η=W有/W总1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物体重力、动滑轮重力有关。

两个分结论的说法。

斜面的机械效率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两个分结论的说法,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测量工具,注意事项,数据处理,研究方法,绕绳方法,改变倾斜程度的做法等。

重点实验16、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

17、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什么样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