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文档资料

2018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文档资料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完全讲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完全讲义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鉴赏诗歌的形象。

(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表达技巧是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真题共赏】1、(2018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 代 诗 歌 鉴 赏

2018高考语文复习--古 代 诗 歌 鉴 赏

首先,把握景物( 意象)特征。常见的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
柴门、桑麻、南人融于景物的情感。山水田园诗表达的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 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等。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 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
根据该诗的内容特色,大致归类到某一题材,再由类及篇推断其使用手
法及具体内涵,亦即合理猜想该诗大致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表达了什
么思想感情。
一、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 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开创山 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 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 加以品析。
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
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
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是唐代边塞
军旅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边塞军旅诗表现的思想感情较丰富。或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 豪情,或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 边塞征战的残酷,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 恨,或惊叹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等。当然,更多边塞诗体现的是一 种矛盾的心情: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 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如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 生”;张说的“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王昌龄的“忽见陌头 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 干”等。

2018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通用版)完美版

2018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通用版)完美版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 如乐景衬哀情等。 了解了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读诗歌时,我们的思路才可能与作者吻 合,这对把握诗歌的层次内容、诗歌大意以及诗歌主旨有着重要作用。如:
4.诗家语之省略 由于古诗词受句数、字数的限制,有的字词便省略浓缩了。省略的字词, 不仅有连词、介词、助词等虚词,还有充当句子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实 词。如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前后两 句分别省略“含”字和“作”字,这是省略动词的现象。 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答话包孕问话。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 者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 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 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层次及内容
前两句为第 一个层次
刻画了夜云缭绕,星光明 灿,江水清澄,白鹭自适的 幽静之境,以夜景之永恒 暗寓人事变迁之沧桑。
后两句为第 二个层次
由今天道旁柳条,想到昔 日吴宫落花。借不变的姑 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 抒兴亡盛衰之感慨,并借 古讽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1.诗家语之变形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 “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蒋捷“流光 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等。正 像文言文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这 些词类活用现象一样,诗歌也会这样,并且一旦词性活用,就会“着一字而 境界全出”,使诗句更加灵动,意境更加深远。以上各句中的“暗”“饮” “冷”“悦”“空”“淡”“红”“绿”“老”“肥”,均为使动用法,这 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 表现力、感染力。 解读诗歌时,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有“春风又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即为 “使……变绿”之意,它把“春风吹拂,给江南带来生机,到处春意盎然” 的美景展现了出来。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最新诗歌鉴赏与名句填空练习10套(答案)一、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始安秋日宋之问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①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①注:世业:犹世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前两句用“洛阳春”引发对“桂林风景异”想象,进而表达作者满怀的喜悦之情。

B.诗歌五、六两句中,云雾飞卷山峰隐现,碎石可见江水磷磷,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C.诗歌七、八两句写自己平日为官做事信奉黄老,与人无争,但最终还是遭遇贬黜流放。

D.整首诗前几句重在写景抒情,后四句转向述志感怀,即在辛酸无奈中表达了归隐的思想。

E.该诗是作者晚期作品,写景物用语简洁概括,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给人新颖的美感。

15•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岀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展现了李白对达到理想彼岸的乐观自信情怀。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了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时把酒吟诗的快哉乐事的句子:二、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岀发,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 遥远。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018附录全文3鉴赏知识2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018附录全文3鉴赏知识2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18附录全文3鉴赏知识2三、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术语集释表达技巧是指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一)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即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即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能够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人等。

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5.对偶(对仗):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的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6.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阿鲁威的《[双调]·蟾宫曲·怀古》: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精选课件PPT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精选课件PPT
17
试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
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
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是怎样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 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 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 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 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 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7
专题三 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
2.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的内容层次。 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我们读诗、 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 “牛鼻子”。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 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 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的;绝句的三、四 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 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间的过渡(过 片)。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6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 上时代的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 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 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 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 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 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 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 重忠义。

2018高考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2018高考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 2.分析语言型 •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
语言艺术。
•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味整首诗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 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 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炼字型 ③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一、形象
1.人物形象
外在特点、内在性格品质、身份
2.典型意象(蕴含某种意蕴的物象)
自然类、人文类
3.意境(画面)
苍凉(茫)雄浑(壮阔) 辽阔高远 空旷深远 宁静清幽 恬静幽美 皎洁明净 空灵澄澈 清新明丽 淳朴自然 繁华喧闹 安宁祥和 萧瑟凄凉 暗淡清冷 寥落空寂 荒凉冷寂
•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 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 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 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 、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 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 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 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 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 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 落泪。 • 解析: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 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 “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 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 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 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 襟!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不但要关注首联,还应关注全篇。诗歌首联点题,写兄 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 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 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互相关心。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 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 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 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 小儿女之态。

2018高考诗词鉴赏总复习

2018高考诗词鉴赏总复习

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
诗歌中常见人物身份
戍边将士 隐士 游子 思妇 闺中少女 爱国者 英雄 闲者 村妇 农夫 歌女 老翁 诗人自我 ……
技法透视
1、常见题型 2、赏析技巧 3、答题步骤
【答题模式】 ①诗歌描写了一个××(特征)的××(身份)形象。 ②诗句用了××手法写出了××(或翻译重点诗句)。 ③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
字数 中调 ( 59-90 字) 又称“诗 余”“长 长调 (91字以上)
短句”

小令 (58字以内)
豪放词
风格
婉约词
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又称词余。有曲牌和题目。
小令(独立的一支曲子)

分 类
散曲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许多曲子(小令)组成了套数 套数(曲)
《夜行船》(秋思)
杂剧《窦娥冤》
参考答案: (1)词中所描写的金山月如玉镜般透亮, 如白银般明亮,如冰雪般洁净。 (2)营造了澄澈、清明、旷远的意境, (3)词人借此映衬自己高洁的追求、旷达 的胸襟。
(3)抓关键语品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 “闪电战”来形容古诗鉴赏。古典诗歌语 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 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这样 绝对是读不懂、读不透的。而应一个字一 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 歌的画面。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 词句,迅速定位情感基调。
针对练习---人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问题。 梅花引· 荆溪阻雪 [南宋]蒋捷①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 头?风拍小帘灯晕舞②,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 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③。都道无人愁似我 ,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 ①蒋捷是南宋词人,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②灯 晕舞:昏暗的灯光摇晃不定。③木棉裘:以木棉为絮的 冬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了邹明府 清正廉洁的形象。首联通过写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任职三年,马 很瘦,来说明人非常清廉。颔联写他为偿还债务把佩剑都卖了, 任满后,车载而归的仅有他的书,说明他没有搜刮民脂民膏。后 两联是虚写。颈联说如今他冒着风雪远游边地,衣衫难敌风寒。 尾联说他到了灵州,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馆舍的门 没有开过,说明他深居简出,宁静脱俗。
第三讲 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要 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 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
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 外部特征,还应揭示出其中包蕴的思想情感,此所谓 “一切景语皆情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①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
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
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
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
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
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
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

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
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
格,指出局限性等。
鉴赏诗歌形象
第一讲 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 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 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 首诗中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 描述出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①。
【注】 ①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讲 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 诗中的物象因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而作为“意象” 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因而鉴赏这些形象就不能 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内涵。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 帙:包书的布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高考大纲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释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
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 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
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 意义、隐含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 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 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2)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 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3)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 国无门的感慨。
2.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送别诗、怀古诗、闺怨诗、爱情诗等题材的诗歌中, 诗人往往在诗中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写人来 表达情感。
答案: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这首诗借咏竹告诉我们: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鉴赏事物形象答题步骤
①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的特点。 ②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 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 韵。 ③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分析所托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 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分析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诗人借竹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诗是一首关于“竹子”的咏物诗,分析时可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1)找出答题的区域,看看哪几句是写“竹子”的, 即写物的,哪几句是写情的,即通过物来吟情的。通过阅读可知, 诗的前六句是咏物的,后两句是抒情的。那么可通过前六句来概 括竹子形象;(2)概括完形象后,可用一句话对咏物的目的进行 概括分析,即对“情”的分析。此诗咏物的目的不求唯一,只要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先用总括句概括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本词的作 者是陆游,知人论世,可知:他是南宋人,为抗金英雄。(2) 再结合原词指出形象的基本特征,可从“胡未灭,鬓先秋,泪 空流”“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分析。(3)最后要指出这一形 象的意义,即说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1)本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答案】
(1)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2)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是 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边地,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 抵得住透骨寒风。
(3)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清廉的 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①借助诗歌的注释,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②结合注释和原文,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③结合文章的主旨人物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④紧扣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