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期末名词解释生物多样性生物体及其所生活的生态系统的多种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生态环境

名词解释生态环境

名词解释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一个特定地域内的自然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和共生的系统。它包括了生物种群、物种多样性、生物群落、土壤、水域、大气等多个层面。

生态环境的核心是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一个地域内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类型。物种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物种多样性的生态系统通常拥有更好的恢复能力和更高的生产力。物种多样性的缺失将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破坏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生物种群是指特定物种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形成的总体。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和结构等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态群落是一组互相依赖的物种在某个地域内形成的一种生态系统。群落内的物种相互作用使得生态平衡得以维持,并且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共生关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对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土壤是生态环境中重要的非生物因素之一。土壤中的微生物、有机物和无机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的质量和结构对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关键的影响。

水域是生态环境中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内的生物种群和生态群落与其他生态环境相互连接和影响。水域面临着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是生态环境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大气中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对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关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以下是几个生态学中常用的重点名词的解释:

1.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态系统指的是特定地理范围内的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它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要素构成,包括物种、栖息地、水、土壤、气候等。

2. 种群(population):种群是同一物种在特定地理范围内的个体群体。种群研究关注个体数量、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等因素,以及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

3. 群落(community):群落由不同物种组成,共同栖息在相同地域内。群落研究关注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依赖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4.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层面的多样性。它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对维持生命的持续演化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5.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活方式。它包括物种的食物来源、栖息地要求、生活习性等,与其他物种形成互补或相互竞争的关系。

6. 演替(succession):演替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群或群落的连续变化过程,从原始状态到相对稳定的高级群落。演替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它们是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再生的重要过程。

7. 捕食者-被捕食者关系(predator-prey relationship):捕食者-被捕

食者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捕食者以其他物种为食物,被捕食者则被捕食者捕食。这种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能量和物

生态学期末重点

生态学期末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适当补充)。

2.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

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3.种群:是同一时期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4.生态入侵:某些生物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

适宜栖息和繁殖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5.生物种:物种是由许多群体组成的生殖单元,它在自然界中占有

一定的生境位置。

6.生活史对策: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位置。

7.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8.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

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9.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10.演替:植物群落发展过程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替现象。

二、简单

1.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答:①综合作用:没有单一生态因子的环境,只有各种生态因子综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生态环境。各个生态因子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它因子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②主导因子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其中一个或两个因子对生物的生活起着主导作用,即该因子改变时就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的重大改变,从而形成另一生态类型, 这种起关键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是随着空间和时间而发生变化的。③阶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也即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需要是分阶段的。④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生态因子虽然不是等价的,但是不可缺少,而是同等重要的。某个因子的缺少,就会引起生物的正常生活失调,生长受阻,甚至死亡。而任何一个因子都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这就是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同等重要性规律。在一定的情况下,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补偿,仍然可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这就称生活因子间的可补偿性。生态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因为,它们之间的补偿是有一定限度的。且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也不是经常存在的。⑤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区分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认识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都很重要。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其起伏程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它们能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的作用。

生物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生物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子:环境是由许多因子组成,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3.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

过程的总称。

4.限制因子:当生态因子接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极限时,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扩散或分布都会受

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些因子就为限制因子。

5.主导因子:A.从因子本身说,当所有的因子在质和量相等时,其中某一因子的改变能引起生物全部生态

关系发生变化;

B.对生物而言,由于某一因子的存在与否和数量的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生明显的

变化。

6.内稳态:是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

7.趋同适应(趋同进化):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

其他特征。

8.趋异适应(趋异进化):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

的形态结构特征。

9.生态幅度:自然界中每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有不同的适应范围。

10.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11.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

用。

12.生活型:与一定生境相联系的,主要依外貌特征区分的生物类型。

13.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由同种个体组成的群体。

海南大学生态学考研真题和资料

海南大学生态学考研真题和资料

2019级海南大学生态学

研究生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他感作用

生态位

内稳态

环境容纳量

群落交错区边缘效应

顶级群落

尺度效应

生物多样性

二、简答题

1、种内群聚的生态学意义?

2、生态金字塔如何形成,研究生态金字塔有什么指导意义?

3、简述水环境的特点及植物对水环境适应形态和结构特征?

4、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5、什么叫生态平衡,你认为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6、简述全球变化的主要内容,全球变化的驱动力是什么?

7、与一般系统相比,生态系统具有哪些特征?

三、论述题

1、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变化趋势,群落演替理论在实际生产中具有什么指导意义?

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保护生物学》2020期末复习思考题库

《保护生物学》2020期末复习思考题库

《保护生物学》学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分支;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出现的各类问题,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的一门综合学科。它兼容基础和应用研究两种途径,来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群落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5.生境破碎、生境退化、沙漠化、温室效应

★生境退化:是指外在因素使生物群落和物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群落结构有可能受到破坏,物种有可能被推向灭绝,由于尚未能改变群落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植物结构,所以,这种破坏还不会立即呈现。

沙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季节性干旱气候下,许多生物群落发生了渐进的、不可逆转化沙漠化的人工沙漠模型。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7.最小生存种群(MVP)、物种最小动态区(MDA)

最小生存种群:任何生境中任一物种的种群,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以一定的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种群数量。确保种群在可预见的将来,具有很高的生存机会所必需的个体最小生存种群数量。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都有99%的可能性存活100 年。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期末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共10题,任选5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二、填空题(30分,共30空,每空1。5分)

✓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共8题,任选4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四、论述题(13分)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系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以下是对生物多样性内涵的解释:

1.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特定地区或生态系统内各种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相对丰富度。

•这包括不同物种在某一区域内的分布、数量和相互关系。高物种多样性意味着更多的不同生物体共存,并通常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力相关。

2.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

•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差异程度。

•这包括基因型、染色体和基因等层次上的差异。遗传多样性对于物种的进化、适应性和生存具有重要作用,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3. 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

•生态系统多样性描述了一个地区或区域内各种生态系统的数量和类型。

•这包括不同生境类型(如森林、湿地、沙漠等)和地理区域内的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生态系统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上各类生命的生存和相互关系至关重要。

4.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基因层次:体现在基因型和遗传信息的差异。

•物种层次:体现在不同物种之间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生态系统层次:体现在各种生态系统类型和地域内的多样性。

5. 生态服务: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包括食物、药物、水源保护、气候调节等。这些生态服务对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健康至关重要。

维持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生态平衡的稳定和生命系统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是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环境学概论期末名词解释

环境学概论期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现代湖沼学也把这一现象当作湖泊演化过程中逐渐衰亡的一种标志。

3.半衰期: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4.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

5.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6.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7.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8.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

9.电磁污染: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

10.环境评价: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评价环境质量水平,对环境要素或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描述,为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1.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生态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生态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上层,全部水圈和大

气圈下层

3.环境:指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

存与发展的各种因素

4.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

5.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6.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7.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每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单体

受精卵发育成一个结构单位,这一结构单位在形成更多的构件和分支结构

8.集合种群:是生境斑块中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在空间上存在隔离,彼此间通过

个体扩散而相互联系

9.生态入侵: 指外来物种通过人的活动或其他途径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区域后,依靠其自身

的强大生存竞争力(自然拓展快,危害大),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的现象10.生态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

11.生物群落: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或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形态

和营养)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12.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

生物多样性高抗干扰能力变化剧烈

13.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其主要作用的物种

优势层的优势种

14.生物多样性: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15.群落的演替:指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最新生态学期末重点考试考点

最新生态学期末重点考试考点

一、名词解释与填空题

1、生态学将研究对象分为三个层次:个体、种群和群落。

a3、研究生态学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传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现代生态学主要有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的3大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6、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生物的总和。环境的本质就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或影响这种资源的因素。

7、生态因子是指组成环境的因素,又称环境因子。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称为生存条件。

8、生态因子的分类:①按属性分(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②按性质分(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③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④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9、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10、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1、光的生物学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光质、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

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表现:【贝格曼定律:恒温动物在寒冷地区个体较大;阿伦定律:恒温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突出部位(耳、四肢、尾)有变短的趋势。】

13、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和某些变温动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有效积温)是一个常数。K=(N-N0)(T-C)

14、种群: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

15、种群的3种分布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主要)。

保护生物学习题答案

保护生物学习题答案

保护生物学习题答案

保护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其它们变化的多样化。

(4)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

(5)恢复生态学:国际恢复生态学会提出,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生态恢复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

(6)生态灭绝:当一个种的数量减少到,其对群落其它成员的影响微不足道时认为是生态灭绝。

(7)创始者效应:是指几个个体离开大群体而建立一个新种群,这个特殊的遗传瓶颈效应。

(8)遗传多样性:是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化。包括同种显著不同的种群间或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9)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10)最小生存种群:对于任何一个生境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不论可预见的统计因素、环境因素、遗传随机性和自然灾害如何影响,该种能在1000年之内有99%的几率保存下来的最小种群数量,叫最小生存种群数量。也指种群为了保持长期生存力和适应力应具有的最小种群数量。

(11)物种灭绝的第一冲击效应:是指导致物种灭绝的一种强烈干扰作用(如人为干扰、物理干扰),在这种干扰的基础上,竞争、捕食、被捕食和病菌寄生等生物因素起作用,使物种灭绝。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物因素不能单独起作用引起物种灭绝。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平常生活中,我们的周围总是充满了各种花花草草,小猫小狗,看到可爱的它们,我们的身体和心情也会变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种生物存在于一处有利于生物的成长,这就是所说的生物多样性。

那么,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呢?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给人类带来了多大的利益!但近现代,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及科技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日益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目前世界上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重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我们面临着继65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最大的一场生物多样性危机。

我们对于生物多态性的定义都不大相同,就《生态学》上的定义而言,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及其所生活的生态系统的多种变化。包括不同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内和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还包括近年来有些学者把景观多样性也加进来,成为第四个层次。

但是生物多样性有许多种不同的价值,有直接的、间接的、伦理的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正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遗传、物种、生态系统、景观等等的极其多样的世界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稳定地存在下去。可以说,物种多样性使我们幸福其中的一个保证。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卷及答案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卷及答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保护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 1.什么是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论述全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危机及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综合学科,它即面对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又着眼于生物进化潜能的保持。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是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一门科学,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科学

2.简述保护生物学研究内容。

主要集中在灭绝、进化的潜能、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回归自然和圈养繁殖和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等六个方面

← 3.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有哪三个表现层次,各个层次的概念及其特征?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广义上讲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个体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一个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指生物种内遗传的变异,指种内可遗传的变异,表现形式是多层次的,可以表现在外部形态上、生理代谢上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表现形式,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的状况、形成、演化、分布格局、维持机制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环境系统、生物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环境系统的差异、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环境系统主要指无机环境,其多样性是生物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本条件,生物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指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生态过程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外来入侵生物

外来入侵生物

外来入侵生物考试

【什么是外来入侵生物】:外来入侵生物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并繁殖的组织或繁殖体。

【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饮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及其所生活的生态系统的多种变化。包括不同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内和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首批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名单】: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等十六种。

【与入侵生物的有关疾病】

福寿螺引发食源性疾病:如:脑膜炎

豚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如肺气肿

非洲大蜗牛是重要寄生虫、植物病菌的传播媒介,可传播肝吸虫、结核病、嗜酸性脑膜炎以及人畜共患的广眼线虫病等

【外来生物入侵途径,并简要说明这四种入侵方式】:

一、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

很多外来入侵生物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升温,外来入侵生物借助多种途径越来越多地传入我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期末名词解释

生物多样性:

生物体及其所生活的生态系统的多种变化。包括不同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内和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区域(γ)多样性:

是不存在生物传播障碍的一个地理区域的所有栖息地中观察到的物种总数。

局域(α)多样性:

是同质栖息地的一个小面积内的物种数。

β多样性:

是指一个栖息地到另一栖息地之间物种的差异或变化

物种库:

一个物种源区域中所有物种的整体,一个岛屿或栖息地的定居物种就来源于物种库。

生态位:

一个个体或物种能够生存和繁殖需要的环境条件和资源质量的范围。

基础生态位:

一个物种在无别的竞争物种存在时所占有的生态位。

实际生态位:

考虑竞争的存在后,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小于食物和物理因素决定的基础生态位。

物种拣选:

由于物种对条件的耐受性、对资源的需求或与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相互作用,局部群落中区域物种库对物种的约束。

生态释放:

当种间竞争减弱时,一个物种就可以利用那些以前不能被它利用的空间,从而扩大自己的生态位。由于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就称为生态释放。

中度干扰假说:

由于早期和晚期的演替物种的共存,物种多样性在具有中等强度物理干扰的栖息地中最大的观点。

害虫压力假说:

认为个体拥挤在亲体附近时,使许多被不同有害动物所攻击的物种共同生活在一起,因此对于有害动物和病原体的侵袭很脆弱的观点。

生物多样性平衡理论:见专题

特有种:

仅分布于某一地区或某种特有生境内,而不在其他地区自然分布的物种。

背景灭绝:

人类出现之前的灭绝。

大量灭绝:

生物区系的一大部分突然消失,据认为,其引起的原因可能是环境灾变,如流星的影响;巨大的大量灭绝出现在二叠纪末和白垩纪。

人为灭绝:

是由于人类引起的灭绝,其受影响的类群数、影响到全球范围和源于自然灾害,这些与大量灭绝相同。

生态灭绝:?

由于一些野生动物数量太少,种群过小,遗传变异性丧失,不仅对生态环境影响甚微,自身

的存活也没有保证,对其他群落和成员的影响也非常小,称为生态灭绝。

入侵种:

外来入侵种是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在该生态系统中原来并没有这个物种存在,而是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进来的,而且对当地经济、环境或人类健康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物种。

MVP(最小可活种群):

在种群随机性、环境随机性、自然灾害和遗传随机性影响下,在给定时间内有较高存活概率的最小隔离种群的大小。

物种多度:

及单一物种的度,有相对多度和绝对多度。

物种丰度:

一个地区内生物物种的数量。

CITES: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 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 d Fauna and Flora

附录一:禁止贸易的物种;

附录二:严格控制的贸易,需要进出口许可证;

附录三:可以贸易,需许可证。禁止不可持续的和非法的开发。

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拟寄生物:

拟寄生物专指昆虫寄生物如寄生蜂和寄生蝇等,其幼虫在其宿主体内生活并消费宿主(通常是另一种昆虫)的一些昆虫。

贝茨拟态:

一个可吃的物种(模拟者)与一个不好吃的物种(模型)相似,以欺骗捕食者的现象。

缪勒拟态:

两个或多个有显著标志、不好吃(不可吃)的物种彼此间相似以更好地逃避捕食者的现象。植物次生物质及其种类:

除了糖类、脂肪、核酸和蛋白质等基本有机物之外,植物体中还有许多其他有机物,如萜类、酚类和生物碱等,它们是由糖类、脂肪和氨基酸等有机物代谢衍生出来的物质;通常不用于代谢而用于化学防御等。

结构防御:

植物体始终存在的一种防御机制,与诱发防御(对植食或捕食的反应而产生的一种防御结构或化合物)相对。

竞争:

一个个体对资源的利用或防御,从而减少另一个个体的资源可利用性,包括种内的和种间的。资源:

有机体正常维持生长和生殖所必需的物质或对象。

可再生资源及分类:

可以不断更新或再生的资源,分为三类:①来自系统外部不受消费者影响的资源,如阳光等;

②系统内部可以再生的资源,其数量直接与消费者有关;③生态系统内部的可再生资源,但在资源和消费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而是通过其他的资源—消费者关系,或是借助非生物过程。

不可再生资源:

是不能更新的资源,比如空间等。

李比希最低量法则:

个体或种群增长受对于需要而言是最低量的基本营养物限制的观点。

竞争排除(高斯)原理:

同一群落中各种生物的作用明显不同,每一个物种的生态位都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分离;两个或更多物种不能够依赖一种相对于其需求来说稀少的资源而得到共存,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种间竞争的Lotka-Volterra模型:(看书、PPT)将种间竞争引入逻辑斯蒂方程

利用性竞争:

个体之间通过共占资源的相互影响而进行的间接的竞争。

干扰性竞争:

为了保卫并独占资源而进行的直接对抗行为。

协同进化:

当两个或更多个物种相互作用时,每个物种都会发生变化,以便对影响自身进化适合度的另一物种的一些特征作出反应,这就是协进化。协同进化是指在生态上相互作用的物种之间互相依赖的进化。

趋同现象:

对环境中相似的自然压力作出反应时,很多生物都会进化产生相似的适应,称为趋同现象。性状性替换:

两个在其他方面相似、分布区重叠的物种,由于竞争选择影响在物种分布重叠区内性状的分歧现象。

互惠共生及分类:

两个物种之间对双方都有利的相互关系。可分为:

①营养方面的:通常是指双方在获取能量和营养时有专门的互补性。如根瘤菌、菌根、地衣等。

②防卫上的:包括一方从另一方获得食物或隐蔽场所,同时回报给对方安全。如海洋中在其他鱼体表为其清除寄生物的鱼、虾等。

③散布方面的:包括动物在花朵之间传递花粉,得到的回报是花蜜;或是吃植物的果实,把果实的种子散布到适宜地点。

预适应:

两物种相互作用关系中的很多适应早在这种关系之前就已经存在于其谱系中了,这些特征通常称为前适应(预适应)。

同域分布:

两个物种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共存叫做同域分布。

交叉抗性:

对于一种致病生物的抗性或免疫力,导致不被另一种通常是近缘的致病生物感染。UNFCCC: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