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09糖代谢文稿演示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09糖代谢精品文档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09糖代谢精品文档

烯醇化酶 (enolase)
COOH
C O P + H2O
CH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
19
Glu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⑽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 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23-磷酸甘油酸
F-1,6-BP
ATP Ala
22-磷酸甘油酸
+
- 2磷酸烯醇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2丙酮酸
26
• 1、果糖6-磷酸激酶1是最关键的限速酶 • (1) ATP /AMP比值 • (2)H+可抑制酶的活性 • (3)柠檬酸可增加ATP对酶活性的抑制 • (4)2,6-二磷酸果糖(F-2,6-BP)能削除ATP对
23
磷酸甘油穿梭系统图
24
苹果酸穿梭系统图
25
糖原(或淀粉)
三、糖酵解的调节
F-2,6-BP 1-磷酸葡萄糖
AMP
6-磷酸葡萄糖
+
6-磷酸果糖
磷酸果糖激酶
-
1,6-二磷酸果糖
G-6-P AMP ATP
+-
己糖激酶 葡萄糖
柠檬酸 NADH ATP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21,3-二磷酸甘油酸
(1)亚硫酸盐法: 将亚硫酸氢钠(NaHSO3)加入发酵液中,能与乙醛发生加
成反应,生成难溶的结晶状产物[CH3CH(OH)(OSO2Na)] ,
使乙醛不能再作为受氢体,迫使NADH+H+ 用于磷酸二羟丙酮 的还原,生成甘油

生物化学 --糖代谢(共32张PPT)

生物化学 --糖代谢(共32张PPT)
新陈代谢
同小分化子作物用质合成大分子的需能过程
中间代谢
大异分化子分作解用成简单小分子的放能过程
Top
1
2
3
4
糖代谢概述 糖原的代谢
糖酵解
柠檬酸循环
磷酸戊糖通路 糖异生
糖代谢与其 他代谢关系
第一节 糖类的一般概况
1.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2.双糖: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组成, 乳糖、蔗糖等.
CH3
丙酮酸
COO HC OH + NAD+
CH3 乳酸
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 甘油酸1,3-二磷酸
丙酮酸
无有氧条条件件
NADH
丙酮酸进一步被氧化分解
乳酸
NADH经呼吸链生成水
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乳酸
合成肝糖原或葡萄糖
糖异生
乳酸
乙醇
NADH
乳酸发酵
NADH 乙醇脱氢酶
丙酮酸 脱羧酶 乙醛
乙醇发酵
糖酵解途径汇总Βιβλιοθήκη HOCH 2C O P O OH
HC OH HO
H 2C O P O OH
3-磷酸甘油醛
上述的5步反应完成了糖酵解的准备阶段 。酵解的准备阶段包括两个磷酸化步骤由六 碳糖裂解为两分子三碳糖,最后都转变为甘 油醛3-磷酸。
在准备阶段中,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能量 ,与此相反,却消耗了两个ATP分子。
以下的5步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磷酸
3113-PPii
3 生成甘油酸2-磷酸
4 生成烯醇式丙酮酸磷酸
ATP
ATP
5 生成烯醇式丙酮酸 6 生成丙酮酸
⑹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甘油酸1,3-二磷酸
O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第九章糖代谢二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第九章糖代谢二

教学ppt
5
Arsenite poisoning. Arsenite inhibits the 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by inactivating the dihydrolipoamide component of the transacetylase. Some sulfhydryl reagents, such as 2,3dimercaptoethanol, relieve the inhibition by forming a complex with the arsenite that can be excreted.
教学ppt
6
三羧酸循环 (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 TCA)
又叫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循环 德国科学家Hans Krebs于1937年提出, Krebs因此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奖。
Hans Krebs
教学ppt
7
三羧酸循环包含8个步骤: (1)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教学ppt
18
The link between glycolysis and the citric acid cycle. Pyruvate produced by glycolysis is converted into acetyl CoA, the fuel of the citric acid cycle.
柠檬酸合酶
该反应不可逆,三羧酸循环的第一个限速酶。
柠檬酸合酶(EC2.3.3.1)活性受ATP、NADH、琥珀酸CoA等抑制。
教学ppt
8
(2)柠檬酸脱水生成顺乌头酸,然后加水生成异柠檬酸

生物化学第四章糖代谢ppt课件

生物化学第四章糖代谢ppt课件
为单糖。
吸收机制
单糖主要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 主动转运方式吸收进入血液。
影响因素
糖的消化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 食物中糖的
吸收后的单糖主要通过门 静脉进入肝脏,再经血液 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 官。
淋巴运输
少量单糖和寡糖也可通过 淋巴管运输到血液循环中 。
06 糖原的合成与分 解
糖原的合成
合成部位
肝和肌肉是合成糖原的主要器官,其中肝糖原占总量10% ,肌糖原占90%。
合成原料
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单糖。
合成过程
包括活化、缩合、分支和交联等步骤,最终形成具有高度 分支结构的糖原分子。
糖原的分解
01
分解部位
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进行。
02 03
分解过程
柠檬酸循环
在线粒体中,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CO2、 H2O和大量ATP。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1 2
能量供应
糖有氧氧化是体内主要的能量供应途径,为细胞 活动提供ATP。
物质代谢枢纽
糖有氧氧化连接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 ,实现能量转换和物质转化。
3
维持血糖水平
通过糖有氧氧化,可以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 内。
糖有氧氧化的调节
激素调节
胰岛素促进糖有氧氧化,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则抑制该过程 。
底物水平调节
细胞内糖浓度升高时,可促进糖有氧氧化;反之,则抑制该过程。
酶活性调节
关键酶的活性受到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共价修饰调节,从而控制糖 有氧氧化的速率。
05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
磷酸戊糖的形成
在磷酸戊糖途径中,葡萄糖首先经过磷酸化反应生成葡萄糖6-磷酸,随后经过异构化反应生成果糖-6-磷酸。果糖-6-磷 酸再经过磷酸化反应生成果糖-1,6-二磷酸,最终裂解成两个 磷酸丙糖分子。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核苷酸代谢ppt文档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核苷酸代谢ppt文档

核苷酸
核苷

苷 磷酸
酸 核 苷 酶
碱基+核糖-5-P
核苷磷化酶 核苷水解酶
碱基+核糖-1-P 碱基+核糖
一、嘌呤碱的分解代谢
不同种类的生物分解嘌呤的能力不同,产物 也不同。人、灵长类、鸟类、某些爬虫类将嘌呤 分解成尿酸,其他生物还可将尿酸进一步分解成 尿囊素、尿囊酸、尿素、甚至CO2、NH3。
嘌呤分解产生尿酸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核苷酸代谢
第一节 核酸和核酸的分解代谢
核酸酶(磷酸二酯酶)
核酸内切酶:DNase、RNase 核酸外切酶:蛇毒磷酸二酯酶、牛脾磷酸二酯酶
▪ 磷酸解
核苷磷酸化酶
核苷 + Pi
碱基 + 核糖-1-P
▪ 水解
核苷水解酶
核苷 + H2O
碱基+核糖
核蛋白
蛋白质
核 酸 酶
核苷酸酶
黄嘌呤氧化酶与痛风
二、嘧啶碱的分解代谢
嘧啶分解代谢
第二节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嘌呤碱的合成
2、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1)补救合成途径
自毁容貌症:次黄嘌呤-鸟嘌呤磷 酸核糖转移酶缺乏症。缺乏该酶 使得次黄嘌呤和鸟嘌呤不能转换 为IMP和GMP,而是降解为尿酸。 X-连锁隐性遗传
与嘌呤核苷酸合成的 显著不同处:先合成嘧啶环,然后再和PRPP作用形成核苷酸。
相同处:都有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途径。
UMP
CMP TMP
(1)补救合成途径
(2)从头合成途径
氨甲酰磷酸的合成
2ADP+Pi
UMP和CTP的从头合成
(3)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9章 糖代谢(共110张PPT)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9章 糖代谢(共110张PPT)
(4)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5)特殊生理功能的物质 (6)保护与润滑:蛋白聚糖(粘膜与分泌物)
9.1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 糖类中多糖和低聚糖,由于分子大,不能透
过细胞膜,所以在被生物体利用乏前必须水 解成单糖,其水解均依靠酶的催化
淀粉的酶促水解
纤维素的酶促水解
9.1.1 淀粉的酶促水解
• α-淀粉酶:水解淀粉分子内部任意部位的α1,4糖苷键(内切酶)
经过一轮循环,乙酰CoA的2个碳原子被氧化成CO2;在循 环中有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可生成1分子ATP;更为重要的是 有 4 次 脱 氢 反 应 , 氢 的 接 受 体 分 别 为 NAD+ 或 FAD , 生 成 3 分 子
乙醛 乳酸
乙醇
糖酵解产能效率
步骤
能量产物
葡萄糖→ G-6-P
-ATP
F-6-P → F-1,6-2P
-ATP
1,3-二磷酸甘油酸 → 3-磷酸甘油酸 +2 ATP
PEP → 烯醇式丙酮酸
+2 ATP
合计
ATP
ATP数 -1 -1 +2 +2
+2(葡糖糖) +3(糖原、淀粉)
葡萄糖酵解产能196kJ/mol,糖原、淀粉酵解产能183kJ/mol, 1molATP捕获。
从葡萄糖或糖原开始至生成丙酮酸, 分别包括10或 11步连续的酶促步骤
己糖磷酸酯的生成
丙糖磷酸的生成 4个阶段 丙酮酸和ATP的生成
丙酮酸继续氧化
(1)己糖磷酸酯的生成
从葡萄糖开始经过三步--消耗2个ATP,有2个不可逆反应
ATP ADP
葡萄糖 激酶
ATP ADP
果糖磷 酸激酶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张丽萍第四版 糖代谢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张丽萍第四版 糖代谢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张丽萍第四版糖代谢9 糖代谢9.1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水解的键作用方式产物特性α-淀粉酶α-1,4糖苷键任何位置麦芽糖和葡萄耐热,不耐酸糖及小分子量多糖β-淀粉酶α-1,4糖苷键非复原性单位麦芽糖连续耐酸,不耐热单位极限糊精 ? 淀粉的酶促水解解α-淀粉酶:在淀粉分子内部任意水解α-1.4糖苷键。

〔内切酶〕β-淀粉酶:从非复原端开始,水解α-1.4糖苷键,依次水解下一个β-麦芽糖单位〔外切酶〕脱支酶〔R酶〕:水解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作用后留下的极限糊精中的1.6-糖苷键。

? 淀粉的磷酸解 9.1.2纤维素的酶促水解9.2糖的分解代谢生物体内葡萄糖〔糖原〕的分解主要有三条途径:1. 无O2情况下,葡萄糖〔G〕→丙酮酸〔Pyr〕→乳酸〔Lac〕2. 有O2情况下,G → CO2 + H2O〔经三羧酸循环〕3. 有O2情况下,G → CO2 + H2O〔经磷酸戊糖途径〕9.2.1糖的无氧酵解定义:在酶的作用下,葡萄糖生成丙酮酸、NADH及少量ATP的过程。

糖酵解亦称EMP pathway, 以纪念Embden,Mayerholf 和Parnas。

部位:细胞质中。

分三阶段: 1.活化耗能:1~3步 2.裂解:4~5步 3.氧化放能:6~10步〔一〕活化耗能阶段 1. 磷酸化2. 异构化3. 再磷酸化〔二〕裂解阶段 4. 裂解5. 异构〔三〕氧化放能阶段 6. 氧化脱氢7. 生成ATP8. 异构9. 脱水10.再生成ATPEMP能量计算:EMP总反响式: C6H12O6+2NAD++2ADP+2Pi2CH3COCOOH+2(NADH+H+ )+2ATP无氧原(真)核:1molG生成2molATP 有氧2ATP+2NADH原核:2NADH=5ATP,共7ATP真核:2NADH=3ATP,共5ATPEMP调控:三个关键酶 : 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二、丙酮酸转变成乳酸或乙醇 1.生成乳酸2.生成乙醇NADH+H+ 来自于第6步,使NAD+再生。

生物化学 糖代谢文稿演示

生物化学  糖代谢文稿演示


NADH+H+
NAD +
OH O C C OH H
乳酸

葡萄糖转变为乳酸


ATP ADP
ATP ADP
反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2×乳酸
的 全 过
磷酸二羟丙酮 2×丙酮酸 2×NADH+ 2H+ 2×NAD+
3-磷酸甘油醛 2×Pi
α-葡萄糖苷酶
α-临界糊精酶
葡萄糖
(二)糖的吸收
❖1. 吸收部位

小肠上段
❖2. 吸收形式

单 糖-------葡萄糖
3. 吸收机制
刷状缘 肠 腔
Na+
G
小肠粘膜细胞
细胞内膜 门静脉
K+
ATP ADP+Pi Na+泵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第1节概述
一、糖的消化与吸收
(一)糖的消化 人类食物中的糖来源:主要有植物淀粉、
动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
萄糖等,其中以淀粉为主。 消化部位: 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
口腔 胃 肠腔
淀粉 唾液中的淀粉酶
胰液中的α-淀粉酶
肠粘 膜上皮 细胞刷
状缘
麦芽糖+麦芽三糖 α-临界糊精+异麦芽糖 (40%) (25%) (30%) (5%)



葡萄糖
CO2+H2O+ATP 肌糖原等 乳酸

生物化学糖代谢PPT课件

生物化学糖代谢PPT课件
3.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
如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作为生物 膜、神经组织等的组分。作为核酸类化合物的成分,构成 核苷酸,DNA,RNA等。
4.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
四、食物中糖的消化和吸收
(一)糖的消化
动物的食物中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 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其中以淀 粉为主。
变构抑制剂:ATP、柠檬酸、 长链脂肪酸
糖酵解过程2
⑷ 磷酸丙糖的生成
HO
H 2C
O PO
HO
CO
HO C H
HC HC
H 2C
OH
醛缩酶
OH HO
O PO OH
(F-1,6-2P)
HO
H 2C
O PO
HO
CO
CH2 OH
二羟丙酮磷酸
+
H
O
C
HC OH HO
H 2C
O
PO
OH
甘油醛3-磷酸
糖酵解过程2
⑸ 磷酸丙糖的互换
HO
H 2C
O PO
HO
CO
丙糖磷酸异构酶
CH2 OH
二羟丙酮磷酸
(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
H
O
C
HC OH HO
H 2C O P O OH
甘油醛3-磷酸
(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果糖 1,6-二磷酸
β-极限糊精是指β-淀粉酶作用到离分支点2-3
个葡萄糖基为止的剩余部分。
两种淀粉酶降解的终产物主要是麦芽糖
非还原端
α -1,6-糖苷键
非还原端
α -1,4-糖苷键

生物化学糖代谢PPT课件

生物化学糖代谢PPT课件
乳 糖 (lactose) 葡萄糖 — 半乳糖
3.常见的多糖有
淀 粉 (starch) 糖 原 (glycogen) 纤维素 (cellulose)
淀粉
淀粉是植物体中储藏的养分,存在于种子与块 茎中。用α -淀粉酶水解可得到麦芽糖;在酸的作 用下,彻底水解为葡萄糖。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粉 末,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
G-1-P极限糊精
磷酸化酶不能将支链淀粉完全降解,只能降解到 距分支点4个葡萄糖残基为止,留下一个大而有分 支的多糖链,称为磷酸化酶极限糊精。
淀粉(或糖原)降

1. 到分枝前4个G时, 淀粉磷酸化酶停止降解 2.由转移酶切下前3个 G,转移到另一个链上 3.脱支酶水解α-1,6糖 苷键形成直链淀粉。脱 下的Z是一个游离葡萄 糖 4.最后由磷酸化酶降解 形成G-1-P
糖酵解过程
11个酶催化的12步反应4个过程
四 一:已糖磷酸酯的生成(活化) 个 二:丙糖磷酸的生成(裂解) 阶 三:甘油醛3-磷酸生成丙酮酸
段 四: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糖酵解过程1
⑴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萄糖6-磷酸 O
O
H
C
H
C
H C OH ATP ADP
HO C H
Mg2+
H C OH HO C H
3.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
如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作为生物 膜、神经组织等的组分。作为核酸类化合物的成分,构成 核苷酸,DNA,RNA等。
4.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
四、食物中糖的消化和吸收
(一)糖的消化
动物的食物中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 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其中以淀 粉为主。
重要的己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

生物化学第章 糖代谢文稿演示

生物化学第章 糖代谢文稿演示

糖代谢方式
❖ 生物界糖代谢方式有多种; ❖ 不同生物体不同环境条件下采用多种糖代谢途径(方
式); ❖ 本章主要讨论真核生物对葡萄糖的代谢途径。
葡萄糖(或糖原)分解和产能的3条途径
1. 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糖原)经酵解生成丙酮酸, 再还原成乳酸:
葡萄糖 → 丙酮酸 → 乳酸
2. 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糖原)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 H2O和CO2 ,生成大量ATP;
径;
(5)二羟丙酮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 ❖ 二羟丙酮磷酸和甘油醛
-3- 磷 酸 在 丙 糖 磷 酸 异 构酶催化下可以互变; (醛酮化合物的互变异 构关系);
3. 甘油醛-3-磷酸转变为丙酮酸,放能阶段
❖ 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磷酸化反应,这些反应是从甘油 醛-3-磷酸提取能量形成ATP分子的过程;
9.1.1 淀粉的酶水解
❖ 淀粉酶:水解淀粉的酶;
淀粉酶有两种
1.α-淀粉酶:水解淀粉(或糖原)任何部位的α-1,4糖苷 键; 主要存在于动物体中(如唾液中的唾液酶);
2.β-淀粉酶:从非还原端开始水解淀粉中的α-1,4糖苷 键 变成麦芽糖单位; 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和块根内;
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产物
❖ 所以,己糖激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后,葡萄糖-6-磷酸并不 会积累,因而酵解可继续进行;
2. 丙糖磷酸的生成
P230
❖ 共经历 两步反应:
(1)果糖-1,6-二磷酸--→甘油醛-3-磷酸
(2)二羟丙酮磷酸--→甘油醛-3-磷酸
(4)果糖-1,6-二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和二羟丙酮磷酸
❖ 这是一个由六碳糖裂解为两个三碳糖的反应过程; ❖ 二羟丙酮磷酸须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才能进入糖酵解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ATP
ADP
Mg2+
6-磷酸果糖激酶-1
6-磷酸果糖
1,6-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激酶-1(6-phosphfructokinase-1)
Glu
ATP
转移酶(transferase)又称1, 41, 4葡聚糖转 移酶,它主要作用是将连接与分支点上4个葡萄糖基 的葡聚三糖转移至同一个分支点的另一个葡聚四糖 链的末端,使分支点仅留下一个α(16)糖苷键连 接的葡萄糖残基。
脱支酶,即水解α(16)糖苷键的酶,再将这 个葡萄糖水解下来,使支链淀粉的分支结构变成直 链结构,磷酸化酶再进一步将其降解为1-磷酸葡萄糖 。由于磷酸化酶、转移酶和脱支酶的协同作用,将 糖原(或支链淀粉)彻底降解。 糖原磷酸化酶主要 存在于动物肝脏中,通过糖原分解直接补充血糖。
NAD+
H H OH
HO
OH H
OH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H OH
6-磷酸葡萄糖
己糖异构酶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6-磷酸果糖 (F-6-P)
Glu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⑶ 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
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Glu
ATP
ADP
G-6-P
⑺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
F-6-P
ATP
O = C O P ADP
ATP
COOH
ADP
F-1,6-2P
C OH
Glu
ATP
ADP
G-6-P
(一)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F-6-P
ATP
⑴ 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
ADP
F-1,6-2P
HO
磷酸二 3-磷酸
H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HO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CH2 OH
H OH H
OH
H OH
葡萄糖
P O CH2
ATP
ADP
ADP
G-6-P
⑷ 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H O
NAD+
H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H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CH2 O P
C H 2O P
CO
CH C O H 醛缩酶 C O H (aldolase)
CO C H 2O H
F-6-P
ATP ADP
F-1,6-2P
CHO
Pi、NAD+ NADH+H+ O = C O P
CH OH
磷酸二 3-磷酸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羟丙酮 甘油醛 C H 2 O P
NAD+ NADH+H+
3-磷P ATP
3-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 OH
CH2 O P 1,3-二磷酸
Mg2+
H H
OH
己糖激酶 (hexokinase)
OH H
HO
OH
H OH
6-磷酸葡萄糖
(G-6-P)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Glu
ATP
ADP
G-6-P
⑵ 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
F-6-P
ATP
ADP
F-1,6-2P
P O CH2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磷酸甘油酸激酶
C OH
CH2 O P
CH2 O P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1,3-二磷酸 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 ※在以上反应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
2-磷酸甘油酸
u β-极限糊精是指β-淀粉酶作用到离分支点2-3 个葡萄糖基为止的剩余部分。 u 两种淀粉酶降解的最终产物都有麦芽糖。
3、γ-淀粉酶 4、异淀粉酶
9.1.2 糖原磷酸化酶与糖原的降解
糖原磷酸化酶从糖原 非还原端开始逐个加磷 酸切下葡萄糖生成1-磷 酸葡萄糖,切至糖原分 支点4个葡萄糖残基处 为止。
+
CHO
磷酸二羟丙酮
C H 2O P
C H O H 3-磷酸甘油醛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1,6-双磷酸果糖
CH2 O P
Glu
ATP
ADP
G-6-P
⑸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F-6-P
ATP ADP
F-1,6-2P
CH2 O P
CHO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9.1.3 纤维素酶与纤维素的降解
特点:多组分酶系。 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流程:
天然纤维素 C1酶 游离直链纤维素 Cx酶 纤维二糖 β-糖苷酶 葡萄糖 产物:葡萄糖 来源:霉菌、纤维杆菌、纤维放线菌 用途:能源化工
9.2 糖的分解代谢
9.2.1 糖酵解途径
是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这是糖分解 代谢的最基本的反应途径。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CO
磷酸丙糖异构酶
C H 2O H
磷酸二羟丙酮
CH OH
CH2 O P 3-磷酸甘油醛
磷酸丙糖异构酶 (phosphotriose isomerase)
Glu
ATP
ADP
G-6-P
⑹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09糖代谢文稿演示
非还原端
α-淀粉酶
还原端
极限糊精
β-淀粉酶
产物: 糊精、寡糖、少量麦芽糖
产物: 麦芽糖、极限糊精
2、β-淀粉酶(β - amylase)
u外切酶,水解α-1,4糖苷键,从淀粉分子外即 非还原端开始,每间隔一个糖苷键进行水解,每 次水解出一个麦芽糖分子。
直链淀粉→ 麦芽糖 支链淀粉→麦芽糖+β-极限糊精
分布,生成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ATP 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level phosphorylation) 。
Glu
ATP
ADP
G-6-P
⑻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