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句式和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翻译,是中考语文的难点,属于有区分度的题。

句子翻译要兼顾词法与句法。

文言词法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和词类活用,尤其要重视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语含义。

文言句法重点考查几种特殊句式,即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疑问句。

真题再现:11.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提卒十万,已坠吾画中,破之必矣。

虽然率领十多万军队,不过已落入我的谋划之中,打败他们是必定无疑的了。

【提卒:率领军队;坠:落入;画:谋划;破:打败】(2)魏徵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

魏徵多次劝谏,认为只要用恩德安抚他们,一定会无需讨伐冯盎就自己来归顺。

【频:多次;但:只;以德:用恩德;讨:讨伐】(3)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趣之,一日一夜至。

赵奢已经打发走秦国间谍,于是下令卷起铠甲催促部队行军,一天一夜就到了。

(4)不如背秦拔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

不如背叛秦国而去援助宜阳,你一出兵,秦国就会害怕你会乘秦军疲惫去袭击它,一定会把宝物奉送给你。

(5)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魏绛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不逃避刑罚。

对人或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用判断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借用“者”、“也”等标志词构成。

译作“……是……”。

格式(1):……者,……也。

(2):……者也。

(3):……,……也例: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夫战,勇气也。

④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用判断句,没有标志词,只靠主谓语先后排列表示判断。

例: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②臣本布衣。

3、用“是”、“为”、“乃”等判断词表判断。

例:①不知木兰是女郎。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宾语时前置。

例: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②子何恃而往?③王曰“何坐?”④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⑤微斯人,吾谁与归?⑥何陋之有?⑦宋何罪之有?(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语文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与常见的特殊句式

语文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与常见的特殊句式

语文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与常见的特殊句式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就是扩展。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高三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知识梳理】一、判断句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判断词“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1.……者,……也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也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者,……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②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5.无标志判断句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③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④秦,虎狼之国。

⑤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⑦此亡秦之续耳。

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③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④予购三百盆,皆病梅。

⑤梁文即楚将项燕。

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⑦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⑧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7.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略讲)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略讲)【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①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1.表被动的“于”字句例:①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文言文4种特殊句式:答案

文言文4种特殊句式:答案

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一、“……者,……也”译为:……是……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强将2、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译文:不知道河南乐羊子的妻子是谁家的女儿二、“……者……也”译为:……的是……1、族秦者秦也。

译文:灭亡秦国的是秦王朝自己三、“……者也”译为:……是……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四、“……也”译为:……是……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译文: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的八景之一2、鱼我所欲也。

译文:鱼是我想得到的东西3、环滁皆山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五、“……为……”译为:……是……(把“为”译成“是”,语序不变)1、此为何若人译文:这是怎样的人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文:中间那个戴高帽多胡须的是苏东坡3、必为窃疾矣。

译文:一定是有偷窃的病了4、项燕为楚将。

译文:项燕是楚国的将领六、用“是”“乃”、“诚”、“则”、“悉”、“本”表示判断1、斯是陋室。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译文:应立的是公子扶苏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文: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6、臣本布衣译文:我本来是平民7、定伯诳之言:“我亦鬼”。

译文:宋定伯骗鬼说:“我也是鬼”七、没有任何判断标志,只是由上、下之意促成判断,翻译时要在主语后加“是”1、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译文: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不能信任。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沿途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文言文中,否定判断句有以下三种形式:一、“非……”译为:……不是……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子非三闾大夫欤译文: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二、“非……也”译为:……不是……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译文:城墙不是不高啊,护城河不是不深啊2、卿太重,将非鬼也译文:你太重了,可能不是鬼吧三、“非……者也”译为:不是……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译文:百战百胜,(虽然很好却也)不是最好的文言特殊句式2——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文言特殊句式及翻译

文言特殊句式及翻译

11、“无乃……乎” 此式表示用委婉的语气对某一情况(事情) 加以推测(商榷)。译为“恐怕(只怕)……吧”。例如《崤之 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12、“不亦……乎” 此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译为“不也 是……吗”或“岂不是……吗”。如《卖油翁》:“吾射不亦精 乎?” 13、“得无……乎(耶)” 此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或诘问。 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如《岳阳楼记》:“览 物之情,得无异乎?”《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4、“如(若、奈)……何” 此式表示对某事(人、物)怎样 对待或处置。译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如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西门豹治邺》:“巫妪、 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15、“何为” 此式多用于询问,有时也用于反问。译为“为什 么”。如《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 为我擒?’”
17、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18、奈……何《与妻书》)
19、何以……为:要……干什么。
19、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世说新 语· 阮裕焚车》)
20、是以:所以(因此)。
20、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21、与其……孰若:与其……不如……
【强化训练】 请先找出下列各句中构成固定句式的词语,并把它们译成相应的 现代汉语。
1、有以:有什么办法用来。
1、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卖柑者言》)
2、有所:有……的。
2、故患有所不避也。(《谋攻》)
3、• 所:没有……的。 无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4、所以:……的原因。
4、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 ( 传》) 5、不亦……乎:不也是……吗? 5、以此为政,不亦惑乎?(《吕氏春秋 ·察今》)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高三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考题展1.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

耕种之,锄之。

刈获之,载积之,打拂就无法生存。

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3分)2.乡闾贫弱赖以不困。

洪武初,宁海及邻县饥,里中富人以麦贷贫乏者,每斗麦责谷二斗三升。

时贤母家有麦数廪,召诸子谓曰:“饥者众,而答案:村里有把麦子借给穷人的富人,每斗麦子要求归还二斗三升谷子。

3.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群臣饮酒争帝。

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B解析:ACD 是定语后置句;B 是状语后置句。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

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子叫做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动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一)用“者”、“也”为标志表示判断。

可分为四种状况。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构成“… …者, … …也。

”式。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庖丁解牛》 2、“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构成“……者也”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3、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 …者, … …”式。

①粟者.,民之所种。

②天下者.,高祖天下。

2-5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特殊译法

2-5文言翻译之二——特殊句式、特殊译法

(1)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陶澍)晚年准备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但已经 患上了风痹病,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 解析 “病”,患病;“竟”,完成;“于淮南”,到淮南。
8.请指出文中画线句是何种句式,并翻译该句。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 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 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 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没有拿,妇女没有宠爱 哪一个,他的志向不在这些小的方面。 ③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译文:军队疲劳精力已尽,远方的国主(郑国)又有了准 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呢?
④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糊涂了吗? ⑤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⑥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译文: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它,(这话)说的 就是夫子这样的人。
•常见错误 (1)不能准确判断特殊句式并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 整好语序。 (2)省略的主语不能正确补上。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句式:一.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举例: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译文: 公子能解救他人的危难表现在哪里?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举例:忌不自信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否定句+动词+宾语 }注意: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举例:何伤(妨碍)乎?译文:妨碍什么呢?{动词+宾语(疑问代词)}【3】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举例: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哎!我将和谁一同归去?{主语+介词+宾语+动词}【4】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一般为介词“以”及其宾语)格式:宾十介(以)十动举例: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 +介词+宾语+动词}【5】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举例: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疾病。

{动词+宾语}【6】“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举例: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动词+相{我、你、他} } 】“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举例: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译文:父亲背弃了我 {动词+见{我}}【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举例:亚父南向坐译文:亚夫向南而坐三状语后置:【1】格式:动十以十宾申之以孝悌之义译文:用孝悌之义申之【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能谤讥于市朝译文:于市朝榜讥【3】格式:形十于十宾长于臣译文:于臣长四定语后置1.中心词十定语十者村中少年好事者译文: 村中有一个游手好闲的少年{村中好事少年者定语+中心词+者}2.中心词+之+定语+者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日行千里的马石之铿然有声者译文:铿然有声的石3..中心语+之+定语举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文: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古文语法之特殊句式

古文语法之特殊句式

文言语法之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

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判断,古汉语常常不用“是”来表判断。

(一)……者,……也。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翻译:楚的左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二)……,……也。

1.和氏璧,天下所供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和氏璧是天下共知的宝物。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阿房宫赋》)翻译:一个人的心,也是千万人的心啊。

(三)……者,……。

例: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翻译:同游的四个人,就是庐山陵的萧圭,字君玉;长乐的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四)……,……者也。

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翻译:他是沛公车旁任警卫的樊哙。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最美丽的人。

(五)用“为”表判断。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1、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翻译:现在人家是刀板,我们是被人宰割的鱼和肉,还辞别什么?2、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翻译:我是赵国的将军,有攻城略地浴血奋战的大功劳(六)利用副词“乃”“即”“则”“皆”等表示肯定判断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翻译:应当被立为太子的人是公子扶苏。

2、梁父,即楚将项燕。

《项羽本纪》翻译: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将领项燕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翻译: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观啊!4、皆口腹自役。

《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七)“非”表否定判断。

1、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翻译: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翻译:人不是生出来就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八)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在这种句式中,“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的此类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4、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5、曹操,天下枭雄。

6、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7、此三者,吾遗恨也。

8、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9、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惟”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但要注意“是”在文言文中常常是作为指示代词表示“这”,例如:“是寡人之过也”。

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4、梁父即楚将项燕。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非死,则徙尔。

7、予购三百盆,皆病者8、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0、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11、四月惟夏,序属三秋12、赢乃夷门抱关者也三、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3、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4、予本非文人画士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躁心也【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为有标志和无标志两大类。

一、“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

1、臣诚恐见欺于王。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一、判断句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在主谓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判断词“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1.……者,……也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也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者,……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②粟者,民之所种。

4.……者也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5.无标志判断句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③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④秦,虎狼之国。

⑤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⑦此亡秦之续耳。

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③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④予购三百盆,皆病梅。

⑤梁文即楚将项燕。

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⑦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⑧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7.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略讲)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略讲)【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①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1.表被动的“于”字句例:①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详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详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用以表达判断、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翻译时,一般将判断词“者”、“也”、“乃”、“即”等译为“是”、“就是”等。

例句:孔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二、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指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加简洁。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

例句: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着。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指将句子中的成分颠倒过来。

翻译时,要将句子成分还原到正常语序。

1. 宾语前置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战斗,靠的是勇气。

2. 定语后置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翻译:宫中的妇女和左右的人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

3. 状语后置例句:吾从而师之。

翻译: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四、被动句被动句是文言文中一种表达被动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被”、“受”等词语表示被动。

例句:孟子见梁惠王。

翻译:孟子见到梁惠王。

五、疑问句疑问句是文言文中表达疑问的句式。

翻译时,一般用“吗”、“呢”等疑问语气词。

例句:子曰:“何如?”翻译:孔子说:“怎么样?”六、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句式。

翻译时,要注意保留固定句式的特点。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总之,在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结构,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准确、流畅。

文言文特殊句式语文翻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语文翻译

于是,匡人益围之,夫子笑曰:“吾闻之,君子之乐,非乐富贵也,乐道也。

吾之道,仁也,义也,礼也。

今匡人围吾,吾不以为忧,盖吾道所乐也。

”匡人闻夫子之言,不解其意,乃问曰:“夫子之乐,既非乐富贵,又非乐道,吾人固不知其所乐何事也。

”夫子答曰:“吾乐在山水之间,乐在与人相与之中。

山水之间,清静无为,可以养吾心性;与人相与之中,可以广吾德行。

此吾之所以乐也。

”匡人曰:“然则夫子乐山水,乐与人相与,何以不惧匡人之围也?”夫子曰:“吾之所以不惧者,盖吾知天命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吾性仁,吾道义,吾教礼。

匡人围吾,吾固知其非吾道也,故不惧。

”匡人闻夫子之言,心中敬服,乃解围而去。

夫子于是遂游于匡之外,心无挂碍,乐亦无穷。

夫孔夫子,圣人也,其言简而意赅,其行高而不可及。

故其文虽古,而其义甚明。

今试译夫子之言,以晓后世:孔子游于匡地,匡人将之围困数重。

夫子不忧不惧,言曰:“天生斯民,以养其性。

吾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吾性好山水,故游于此。

今匡人围我,我不惧,盖吾性所好也。

”于是,匡人围困更甚,夫子笑曰:“吾闻君子之乐,非乐富贵,乐道也。

吾之道,仁义礼也。

今匡人围我,吾不以为忧,盖吾道所好也。

”匡人闻夫子之言,不解其意,乃问:“夫子之乐,非乐富贵,非乐道,吾人固不知其所乐何事也。

”夫子答曰:“吾乐在山水之间,乐在与人相与之中。

山水之间,清静无为,可以养吾心性;与人相与之中,可以广吾德行。

此吾之所以乐也。

”匡人曰:“然则夫子乐山水,乐与人相与,何以不惧匡人之围也?”夫子曰:“吾之所以不惧者,盖吾知天命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吾性仁,吾道义,吾教礼。

匡人围我,吾固知其非吾道也,故不惧。

”匡人闻夫子之言,心悦诚服,乃解围而去。

夫子于是游于匡地之外,心无挂碍,乐亦无穷。

孔子之言,虽古而不失其义,其文虽简而意深。

译者谨以文言文译之,以传之后世,使后人得以领悟夫子之道。

孟子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孟子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原文: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下》)翻译: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他的本心。

2.原文:此非所以跨海内也。

(《孟子·梁惠王上》)翻译:这并不是用来统一天下的方法。

二、疑问句1.原文:何以异于刺人而杀之?(《孟子·梁惠王下》)翻译:这与刺人杀人有什么不同?2.原文: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梁惠王下》)翻译:请问先生擅长什么?三、省略句1.原文:孟施舍知其不可而为之。

(《孟子·离娄上》)翻译:孟施舍知道不可能还去尝试。

2.原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孟子·滕文公上》)翻译:人与禽兽的区别几乎很少。

四、倒装句1.原文:是亦不可以已已乎?(《孟子·梁惠王上》)翻译:这难道不是也应该停止吗?2.原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孟子·离娄上》)翻译:君子的恩泽,五世之后就会断绝。

五、宾语前置句1.原文: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孟子·离娄上》)翻译: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之中。

2.原文:此所谓失其本心者也。

(《孟子·告子下》)翻译: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他的本心。

六、定语后置句1.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上》)翻译:得道的人得到很多帮助,失道的人得到很少帮助。

2.原文: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

(《孟子·梁惠王下》)翻译:现在大王在这里演奏音乐,百姓听到大王钟鼓的声音,都皱着眉头,互相告诉。

以上列举了孟子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及其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并灵活运用这些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特殊句式及短文翻译

文言特殊句式及短文翻译
•一、倒装句 •二、判断句 •三、被动句 •四、省略句
一、倒装句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 现了前后颠倒情况的句子。是比照现代汉语习 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 之为倒装。 包括:
1、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 3、状语后置 4、主谓倒置
1、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 于动词或介词之后.
(一)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介 词的宾语提前。) (三)宾语提前加“之”“是”提宾;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何操” ②沛公安在? “安在” ③客何为者? “何为” “操何” “在安” “为何”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 “何、谁、胡、恶、安、奚”等。
(二)中心语+之+定语+者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 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 (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 的)
(三)中心语+之+定语(形容词)
• 2、翻译句子(07年深圳第一次调研) • • 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3分)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B )
A 、“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姜氏何厌之有
D 4.下面的句子用法不相同的是( )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奚以知其然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 可以衣帛矣。
《祭十二朗文》韩愈
(6)、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7)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文言文翻译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特殊句式

夫读书者,所以博闻强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然而,读书之道,非同寻常,其间句式,亦颇为奇特。

今试以文言文之特殊句式,译其大意,以飨读者。

一、倒装句昔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此句中,“读书破万卷”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破万卷读书”。

此句意谓:读书若能破万卷,则下笔自如有神。

二、省略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中,“之”字省略,完整句应为“学而时习之者,不亦说乎?”意谓:学而时常复习之,不亦愉快乎?三、宾语前置句孟子云:“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此句中,“得其所哉”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得所哉得哉。

”意谓:得到你所期望的,得到你所期望的!四、判断句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此句中,“也”字为判断句标志,意谓:我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穷。

五、疑问句屈原问:“吾将何之?”此句中,“何之”为疑问句,意谓:我将去哪里?六、被动句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此句中,“传道授业解惑”为被动句,意谓:教师的作用在于传授知识、教导学业、解答疑惑。

七、并列句诸葛亮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句中,“非……无以……”为并列句,意谓:不淡泊无以明志,不宁静无以致远。

八、条件句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此句中,“不如……”为条件句,意谓: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九、转折句墨子曰:“天下莫不以孝悌为重,而我独以廉耻为重。

”此句中,“而”字为转折句标志,意谓:天下没有人不以孝悌为重,而唯独我以廉耻为重。

十、因果句老子曰:“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此句中,“以其……是以……”为因果句,意谓:民之所以饥,是因为他们的上级征收的税太多,所以饥。

总之,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丰富多彩,通过上述十种句式,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先贤们的智慧与才华。

如今,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掌握其词句,更要深入理解其内涵,从而汲取古代文化的精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特殊句式之翻译
学习目标:
1、总结并掌握四种特殊句式的特点,能够快速识别这四种句式。

2、掌握四种句式的翻译方法,做到熟练准确的翻译。

一、判断句:
快速朗读并翻译下列句子,并分析句式特点和得分点。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③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⑧秦,虎狼之国。

特点和得分点:
分组研究其他三种句式,要求:
1、翻译句子。

2、总结句式特点和规律。

3、明确得分要点
二、被动句。

(第一组)
1、不拘于时,学于余。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5如姬父为人所杀。

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7、洎牧以谗诛。

特点和得分点:
三、倒装句(第二组)
A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客何为者?
②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唯命是从唯利是图
总结句式特点:
B定语后置: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之子孙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千里之马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高之庙堂、远之江湖 4、中心词+数量词尝遗余核舟一--一(只)核舟
C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总结特点:
D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2、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四、省略句(第三组)
总结句式特点和得分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
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屠惧,投以骨。

4、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5、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
万家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君何以知燕王?
2、宋何罪之有?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会于西河外渑池。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8、善哉,祁黄羊之论!
9、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实战演练:明确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例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省略句,倒装句)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3、甫(人名)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
不见听信。

4、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5、吾爱之,不吾叛也。

6、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7、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总结:特殊句式翻译口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