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计算
景深的计算
![景深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f2092a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2.png)
景深的计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景深的概念
2.景深的计算方法
3.影响景深的因素
4.景深在摄影中的应用
正文
1.景深的概念
景深是指在摄影中,被摄物体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清晰度。
在这个范围内,被摄物体的清晰度会逐渐变化,从焦点到最近清晰点(前景深)和最远清晰点(后景深)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景深。
景深对于摄影作品的视觉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2.景深的计算方法
景深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涉及到诸多光学原理。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景深:
景深 = 2 * (f / p)
其中,f 代表镜头的焦距,p 代表被摄物体距离镜头的距离。
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薄透镜和小物距的情况。
对于实际摄影中,可能还需要考虑镜头的光圈大小、镜头的结构等因素。
3.影响景深的因素
影响景深的因素主要有:
(1)镜头的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2)光圈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3)被摄物体距离镜头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深;距离越近,景深越浅。
4.景深在摄影中的应用
在摄影中,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光圈大小、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等方式来控制景深,从而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
例如,为了拍摄出背景虚化的人像照片,常常使用大光圈镜头,以获得浅景深效果;而在拍摄风景照片时,为了使整个画面都清晰,常常使用小光圈镜头,以获得深景深效果。
景深
![景深](https://img.taocdn.com/s3/m/bee291bf83d049649a665828.png)
[jǐng shēn]景深汉语:jǐngshēn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
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
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
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中文名景深外文名DOF (Depth of Field) 拼音jǐngshēn 三要素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定义焦距对准一点,前后仍清晰的范围目录1 详细解释2 三要素3 计算方法4 影响要素5 关系详细解释当相机的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在镜头中心所对的位置垂直镜头轴线的同一平面的点都可以在胶片或者接收器上相当清晰的图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一定范围的点也可以结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较清晰的像点,把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叫做相机的景深。
景深相机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像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像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
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在焦点的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景深的计算
![景深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7b31b0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5.png)
景深的计算摘要:一、景深的定义和作用1.景深的定义2.景深的作用二、景深的计算方法1.镜头焦距2.光圈大小3.拍摄距离三、影响景深的因素1.镜头焦距2.光圈大小3.拍摄距离4.物距四、景深在摄影中的应用1.风景摄影2.人像摄影3.微距摄影五、结论正文:景深是摄影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照片上呈现出清晰范围的大小。
合理的运用景深,可以提高照片的艺术效果,使拍摄主体更加突出。
本文将详细介绍景深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景深的因素。
首先,我们来了解景深的计算方法。
景深的计算公式为:景深= 镜头焦距* 光圈值/ 物距。
其中,镜头焦距是指镜头的焦距,光圈大小是指镜头的最大光圈,物距是指相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拍摄条件计算出相应的景深。
影响景深的因素主要有四个:镜头焦距、光圈大小、拍摄距离和物距。
1.镜头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2.光圈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4.物距:物距越小,景深越大;物距越大,景深越小。
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控制景深,提高拍摄效果。
在摄影中,景深的应用非常广泛。
1.风景摄影:在拍摄风景时,为了使整个画面都保持清晰,通常需要较大的景深,此时可以选用较小的光圈和较长的焦距。
2.人像摄影:在人像摄影中,为了使人物主体清晰,背景模糊,通常需要较小的景深,此时可以选用较大的光圈和适当的焦距。
3.微距摄影:在微距摄影中,景深往往非常小,需要精确对焦,此时可以选用较小的光圈和较短的焦距。
总之,景深在摄影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计算景深、掌握影响景深的因素以及合理运用景深,可以使我们的摄影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fb4eadc964bcf84b8d57bb8.png)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
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
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
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ee0e6e8684254b35eefd3452.png)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
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 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 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 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 U”字型的线条,用“ 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f5.6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 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 或f22 拍摄。
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
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三、景深计算公式景深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镜头焦距、各种光圈、各种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计算公式又是针对你所要求的模糊圈的,因而计算出的景深范围更准确、更可靠,当然它比相机上的景深表与书本上的景深表麻烦得多。
镜头景深的计算
![镜头景深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b403cc580eb6294dd886c6d.png)
1、焦点(focus)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2、弥散圆(circle of confusion)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
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
一般常用的是: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大约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
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
3、景深(depth of field)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
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
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示意图1示意图2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4、景深的计算下面是景深的计算公式。
其中:δ——容许弥散圆直径f——镜头焦距F——镜头的拍摄光圈值L——对焦距离ΔL1——前景深ΔL2——后景深ΔL——景深从公式(1)和(2)可以看出,后景深> 前景深。
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
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2)、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3)、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什么是景深?镜头的景深介绍与计算!
![什么是景深?镜头的景深介绍与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f7e901902020740be1e9b70.png)
景深:汉语:jǐngshēn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
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
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
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基本简介相机景深:当相机的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在镜头中心所对的位置垂直镜头轴线的同一平面的点都可以在胶片或者接收器上相当清晰的图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一定范围的点也可以结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较清晰的像点,把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叫做相机的景深。
主要特点1.焦点: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2.弥散圆: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δ容许弥散圆直径)计算容许弥散圆直径,其实就是计算一个模糊圈圈在恰好能被人眼分辨成一个点的时候的直径,要计算这个直径,必须要涉及人眼的分辨率。
根据经验,同样的照片,在近的地方看和远的地方看,模糊是不同的。
为此,在判断模糊时,不是直接用模糊的直径,而是用人眼看该模糊圆的直径的角度表示,该角度是多少呢?人的视力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因条件而变化,一般来讲,把人的视觉极限定为1分,即0.0003弧度。
正常人的视力确定后计算容许弥散圆直径就简单多了,如附图所示,弧度=弧长/半径,由于0.0003弧度非常小,所以可以用容许弥散圆上两点间的距离(也即容许弥散圆直径)代表弧长,则容许弥散圆直径的长度为:400mm x 0.0003 = 0.12mm以上的计算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也可以用三角函数来计算,方法虽然不一样,但是结果是接近的!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
景深的名词解释
![景深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421ad0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8.png)
景深的名词解释
景深是指被摄体后面清晰的范围,它取决于光圈大小和焦距长短。
在同一场景中,当被摄体越靠近相机时,景深越浅,而离相机越远,景深越深。
1、
景深有两种方式来计算:一种是模糊方式,另一种是数字方式,或者称为精确方式。
用模糊方式来计算景深时,需要估算这样一个尺度:当镜头的光轴与被摄体的平面平行时,被摄体前后各个像的最清晰范围的距离。
通过查表得出一个约为等效焦距乘以0.8的值,这就是“景深”,也叫“焦深”。
用数字方式来计算景深时,有几点需要注意:①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②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③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④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⑤被摄体越接近相机,景深越浅;
⑥被摄体越远离相机,景深越深。
数字式景深的数值可以由相机的感光器件直接测定。
使用数字式景深可避免光学系统因光线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2、现代与数码相机中都有景深调整功能,其原理是让镜头内部
的光学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成像系统(包括成像器件和成像介质),即改变镜头的口径或焦距。
数码相机在测光模式下,将数码单
反相机镜头内部进入胶片上对应位置处所形状记录图案作参考标准物;然後利照射至该区域之投影仪(Projector)并经专业软性程序转
换制造特殊波纹型态分布於底板印刷品(即菲林)及冲洗好玻璃基材纸张背版加工厂商依据此技术开始研究製做全新类比传统35mm规格
电子扫描静止画素且不失真又符合人眼视觉习惯宽广角高解析力超
薄设备液晶显示屏幕自动曝光控管闪灯触摸快门按键操纵无须再担心任何困扰!。
镜头与景深关系和计算
![镜头与景深关系和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30d54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7.png)
镜头与景深关系和计算镜头与景深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景深是指照片中能够保持清晰焦距范围的距离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物体能够呈现清晰的轮廓和细节。
景深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包括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等。
从技术角度来说,景深可以通过一些数值计算得出,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景深效果。
首先,焦距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之一、焦距越大,景深就越浅;焦距越小,景深就越深。
这是因为焦距的变化会导致画面中物体的尺寸和距离变化。
焦距较大的镜头在聚焦物体时只能保持较小范围内的清晰,其他距离远近的物体则会呈现模糊。
相反,焦距较小的镜头能够在较广范围内保持清晰,使得前后景物都能够清晰呈现。
因此,选择不同焦距的镜头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光圈也是影响景深的关键因素。
光圈的大小可以控制镜头的进光量,从而影响景深。
通常情况下,光圈较大(即光圈值较小)时,景深较浅;而光圈较小(即光圈值较大)时,景深较深。
这是因为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光线通过镜头的多少。
光线通过光圈进入后,会被聚焦于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形成清晰的画面。
光圈较大时,进光量较大,只能保持较小范围内的清晰;而光圈较小时,进光量较小,使得更多距离远近的物体都能够保持清晰。
最后,拍摄距离也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之一、拍摄距离指的是摄影者与目标物体的距离。
通常情况下,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浅;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深。
这是因为拍摄距离的变化会导致物体的尺寸和距离变化。
当摄影者靠近目标物体时,物体的尺寸变大,清晰的距离范围较小,从而导致景深变浅;当摄影者远离目标物体时,物体的尺寸变小,清晰的距离范围较大,从而导致景深变深。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景深效果,我们可以使用景深公式进行计算。
景深公式可以通过焦距、光圈、相机传感器尺寸和远景距离等参数来计算得出。
在实际应用中,专业摄影师可以借助各种景深计算器或应用程序,输入相关参数后即可得到景深的数值。
这样,摄影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镜头焦距和光圈,以达到理想的景深效果。
景深及计算公式
![景深及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11fe19f20242a8956bece4da.png)
先介绍几个概念:1、焦点(focus)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2、弥散圆(circle of confusion)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
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
一般常用的是:画幅24mm x 36mm6cm x 9cm4" x 5"弥散圆直径0.035mm0.0817mm0.146mm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大约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
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
3、景深(depth of field)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
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
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4、景深的计算下面是景深的计算公式。
其中:δ——容许弥散圆直径f——镜头焦距F——镜头的拍摄光圈值L——对焦距离ΔL1——前景深ΔL2——后景深ΔL——景深FδL2前景深ΔL1=——————(1)f2 + FδLFδL2后景深ΔL2=——————(2)f2 - FδL2f2FδL2景深ΔL =ΔL2 + ΔL2 =——————f4 - F2δ2L2从公式(1)和(2)可以看出,后景深 > 前景深。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https://img.taocdn.com/s3/m/a2c6f3a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d.png)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景深是光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摄影、电影和视觉效果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整景深,我们能够控制图像中物体的清晰程度和背景的模糊程度,从而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本文将围绕景深公式在光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重点介绍景深公式在摄影和电影制作中的具体运用,以及一些相关的光学原理和技术。
一、景深的基本概念景深是指一张图像中从前景到背景的清晰范围,通常用来描述图像中物体的锐利程度。
景深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光圈大小、焦距、相机与物体的距离等。
在光学中,景深通常使用景深公式来计算,以便更好地控制图像的清晰度和模糊度。
二、景深公式景深公式是用来计算景深的数学表达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根据不同的参数来调整图像的景深。
在摄影和电影制作中,景深公式通常表示为:D = (f^2 * N * c) / (s * (N + f))D表示景深,f表示光圈大小,N表示光圈数,c表示相机与物体的距离,s表示物体的距离。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拍摄参数来计算出相应的景深数值,从而实现对图像景深的精确控制。
三、景深公式在摄影中的应用在摄影中,景深是影响照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景深能够使照片中的主体清晰,同时模糊背景,达到艺术效果。
利用景深公式,摄影师可以根据拍摄场景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光圈大小、焦距和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以获得最佳的景深效果。
当拍摄人像时,摄影师通常会选择较大的光圈和较长的焦距,以便将模糊背景,突出人物;而在拍摄风景时,摄影师通常会选择较小的光圈和较短的焦距,以确保整个景物清晰可见。
四、景深公式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在电影制作中,景深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电影摄影师需要根据剧情需要和影像效果来调整景深,以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通过使用景深公式,可以帮助电影摄影师更精准地控制画面的清晰度和模糊度,从而创造出更具艺术感的影像效果。
在拍摄特写镜头时,电影摄影师通常会采用较小的光圈和较长的焦距,以突出人物或物体;而在拍摄大景时,摄影师则会选择较大的光圈和较短的焦距,以确保整个画面清晰可见。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bcb375f4431b90d6d85c725.png)
xx表与xx计算公式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
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f5.6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
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
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三、xx计算公式景深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镜头焦距、各种光圈、各种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计算公式又是针对你所要求的模糊圈的,因而计算出的景深范围更准确、更可靠,当然它比相机上的景深表与书本上的景深表麻烦得多。
景深知识点总结
![景深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a524cb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7.png)
景深知识点总结一、景深的定义景深是指在一定的光圈条件下,被摄物的前后景深范围以及清晰程度。
景深由焦距、光圈、物距和像差决定。
1、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深;焦距越短,景深越浅。
2、光圈: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3、物距:物距越远,景深越深;物距越近,景深越浅。
4、像差:像差越小,景深越大。
二、景深的影响因素1、焦距焦距是影响景深的主要因素之一。
长焦镜头拍摄时,景深浅;广角镜头拍摄时,景深深。
2、光圈光圈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之一。
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3、物距物距也是影响景深的因素之一。
物体离镜头越近,景深越浅;物体离镜头越远,景深越深。
4、传感器大小传感器的大小也会影响景深。
相同拍摄条件下,全画幅相机与APS-C相机拍摄同一场景,全画幅相机的景深较浅。
5、拍摄距离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浅;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深。
6、人眼视觉人眼的视觉系统对物体的清晰度有一定限制,超出这个限制就会产生模糊。
拍摄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景深。
7、相机类型不同类型的相机(例如手机相机、单反相机)拍摄时,景深也会有所不同。
三、景深的应用1、人像摄影在人像摄影中,通常希望主体清晰,背景模糊;因此可以选择大光圈、长焦距,或者远离背景,以获得浅景深效果。
2、风景摄影在风景摄影中,通常希望整个画面都清晰;因此可以选择小光圈、短焦距,或者选择合适的对焦距离,以获得深景深效果。
3、微距摄影在微距摄影中,由于拍摄物体距离较近,景深通常比较浅;因此需要适当调整光圈和焦距,以保证微距拍摄物体的清晰度。
4、夜景摄影在夜景摄影中,由于光线较暗,景深通常比较深;因此可以选择适当的光圈大小和对焦距离,以保证夜景的清晰度。
5、建筑摄影在拍摄建筑物时,通常希望整体清晰;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光圈大小和对焦距离,以获得清晰的建筑画面。
6、运动摄影在拍摄运动场景时,如果要捕捉到快速运动的主体,可以选择大光圈和适当的焦距,以产生运动轨迹的模糊效果;如果要展示整个场景,可以选择小光圈和适当的焦距,以保证整个场景的清晰度。
景深和放大倍率公式
![景深和放大倍率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0fa056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d.png)
景深和放大倍率公式景深和放大倍率公式,这俩概念在摄影和光学领域里可是相当重要的呢!咱先来说说景深。
景深简单来说,就是在拍摄时,能够清晰成像的那段前后距离范围。
比如说,您拍一张风景照,可能从近处的小花到远处的大山都清晰得很,这就是大景深。
要是拍个特写,比如一朵花的花蕊,可能就只有花蕊那一小部分清晰,前后都模糊了,这就是小景深。
那景深到底是咋算出来的呢?这就得提到景深公式啦。
不过这公式看着有点复杂,一堆参数让人头大。
但别怕,咱慢慢捋一捋。
影响景深的因素有不少呢。
光圈大小就是一个关键因素。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就好比您眼睛睁得越大,看得越局部;眼睛眯起来,就能看到更广的范围。
再说焦距。
长焦距会让景深变小,短焦距则会让景深变大。
想象一下,用长焦镜头就像用望远镜看东西,只能看清瞄准的那一小点;用广角镜头,那就是一眼能扫一大片。
还有拍摄距离。
离拍摄对象越近,景深越小;离得远,景深就大。
我想起之前有一次出去拍照,本来想拍一片花海。
我用的是大光圈,想着突出其中一朵特别美的花。
结果拍完一看,只有那一朵清晰,周围的花都模糊了,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效果。
这就是没搞清楚景深的规律闹的笑话。
接下来再聊聊放大倍率公式。
放大倍率在显微镜、望远镜这些光学仪器里常用。
它指的是像的大小和物体实际大小的比值。
放大倍率的计算也有一套公式,不过别被它吓住。
其实就是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之类的参数来算。
比如说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不同的放大倍率能让您看到细胞不同的细节。
低倍率能看到细胞的整体分布,高倍率就能看清细胞内部的结构。
有一回我在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一开始用低倍率怎么都看不清楚想要的细节。
后来调整了放大倍率,才终于看清了细胞壁和细胞核的样子,那种发现的喜悦真的难以言表。
总之,景深和放大倍率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多实践、多琢磨,就能掌握其中的奥秘,拍出美美的照片,或者在观察微观世界时获得更精彩的发现!您要是多去试试,多去琢磨,也能玩转这些公式,让它们为您的观察和拍摄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乐趣。
景深和等效光圈的关系
![景深和等效光圈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63c4d8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7.png)
景深和等效光圈的关系1、光圈定义光圈,F=f/Φ,f为实际焦距,Φ为镜头开口直径2、光圈和曝光量的关系H=ET=qBt/F^2,相同的光圈条件下,输出曝光量相同3、景深(DOF,Depth of field)景深公式前景深ΔL1= FδL^2/(f^2 + FδL),后景深ΔL2= FδL^2/(f^2 - FδL)景深ΔL = ΔL2 + ΔL2 = 2f^2FδL^2/(f^4 - F^2δ^2L^2)参数:δ——容许弥散圆直径,f——镜头焦距,F——镜头的拍摄光圈值,L——对焦距离后景深>前景深。
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
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变):假设L<<H,ΔL≈2FδL^2/f^2(1)镜头光圈:景深与光圈值成正比。
光圈值越大,景深越大;光圈值越小,景深越小;(2)镜头焦距:景深与焦距的平方成反比。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3)拍摄距离:景深与拍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4、超焦距H=f+f^2/δ/F≈f^2/δ/F(1)超焦距和光圈的数值成反比;(2)超焦距和焦距的平方成正比。
(3)超焦距与可允许弥散圆直径近似成反比关系。
可以不考虑此因素当L=H,后景深指示在无穷远上,前景深=H/2,后景深为无穷大。
景深=无穷大-H/2假设δ=0.035mm①50mm/f 2.8镜头,3米,清晰范围是从2.68m~3.40m,景深为0.72M②50mm/f 8镜头,3米,清晰范围是从2.25m~4.52m,景深为2.272M。
③105mm/f 2.8镜头,3米,清晰范围为2.92m~3.08m,景深为0.16M。
5、等效光圈如果要求不同焦距的景深相同,根据换算,要求Ffx=Fdx*x。
fx 代表全幅画面,dx代表截幅画面。
例如:同样距离k=1.5,截幅上*********与全幅上50mm @F2景深一样k=2:截幅上*********与全幅上*********景深一样k=7,iphone6 plus的等效焦距28mm,与全幅上28mm @F13景深一样华为P40 系列,1/1.28" f/1.9,等效光圈f/6.5(0.8x 模式),1/1.5" f/1.9,等效光圈 f/7.6(1x 模式)iPhone 11 系列,1/2.55" f/1.8,等效光圈 f/11小米 10 Pro,1/1.33" f/1.69,等效 f/6.056、结论实际光圈,决定曝光量,相同的光圈曝光量相同。
景深、焦深与超焦距
![景深、焦深与超焦距](https://img.taocdn.com/s3/m/0c7758f6581b6bd97e19ea98.png)
三、最小景深(jǐngshēn)与最 大景深(jǐngshēn)
对景深的控制是摄影的主要技术之一, 运用这种控制,我们可以缩小景深,仅 仅清晰地表现重要的物体(wùtǐ)而使其 突出,让不需要的物体(wùtǐ)虚糊而被 隐去;我们也可以扩大景深,使所有的 被摄体在画面上都清晰地展现,表现出 它们的每一处细节。尽可能采用最小景 深或最大景深的调节,能增强上述效果。
2 运用景深的三条(sān tiáo)要点
(1)除了光圈、摄距、焦距影响景深大 小外,对底片上模糊圈的要求,即制作 所需放大的倍率,对景深大小也密切相 关。可允许的模糊圈较大时,如采用 (cǎiyòng)接触印相或小倍率放大制取照 片,景深就大些;可允许的模糊圈较小 时,如采用(cǎiyòng)高倍率放大制取照 片时,景深就小些
精品文档
第二节 景 深
灵活运用景深(jǐngshēn)是摄影常用的 重要技术之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掌握景深(jǐngshēn)的运用,对提高照 片质量颇具实用价值。
精品文档
一、景深(jǐngshēn)的含义
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 最远点的距离。
当镜头聚焦于被摄景物中的某一点,这一点在胶片 上能清晰地结像。模糊圈的含义告诉我们,在这一 点前后一定范围(fànwéi)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 为清晰。景深就是指这种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的景 物纵深距离,这种距离大,称为景深大;这种距离 小,称为景深小。
精品文档
三、超焦距(jiāojù)的实用价 值
超焦距的运用是一种扩大景深的聚焦技 术,通常用于获取(huòqǔ)最大景深的拍 摄。
精品文档
景深(jǐngshēn)、焦深与超焦 距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采用同一 (tóngyī)张底片,当放大成小尺寸照片 时,影像十分清晰,而当放大成大尺寸 照片时,影像就变得不那么清晰了。我 们在仔细观看一幅照片、尤其是大尺寸 照片时,往往会发现同一(tóngyī)画面 上不同景物的清晰程度不完全相同。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https://img.taocdn.com/s3/m/4e02152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2.png)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景深公式是摄影和光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图像中焦点以外物体的清晰程度。
在光学中,景深公式通常用于计算相机镜头的焦距、光圈大小等参数,以便得到理想的景深效果。
本文将探讨景深公式在光学中的应用,包括景深的概念、公式的推导以及在摄影和光学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1. 景深概念在摄影中,景深指的是图像中清晰的范围,即从前景到背景的清晰程度。
景深较深意味着整个画面都能保持清晰,而景深较浅则只有特定部分清晰。
景深的计算和调整对于摄影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图像的质量和效果。
2. 景深公式的推导景深公式的推导涉及到光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其中包括透镜成像原理、光圈大小等。
景深公式的一般表达式为:D = 2 * f^2 * N * c / (s^2 - f^2)D表示景深,f表示焦距,N表示光圈数,c表示传感器(或胶片)的对角线长度,s表示物距。
这个公式描述了景深与焦距、光圈大小、物距之间的关系,通过它我们可以计算得到理想的景深值。
3. 景深公式在摄影中的应用在摄影中,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焦距、光圈大小来控制景深,以达到所需的拍摄效果。
拍摄人像时,通常会选择较大光圈来使人物清晰而背景模糊,而在风景摄影中,可能会选择较小光圈来保持整个画面的清晰度。
4. 景深公式在光学工程中的应用在光学工程中,景深公式也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和调整各种光学系统,比如相机镜头、显微镜、望远镜等。
工程师可以通过合理地设计光学系统的焦距和光圈大小来实现所需的景深效果,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景深公式在光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对摄影师在摄影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光学工程师提供了重要的设计工具。
掌握景深公式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能够更好地调整和控制景深,从而获得理想的图像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深计算
弥散圆直径(D)0.016全画幅0.0247,C幅:0.016具体推导过程省略,这里只给镜头焦距(f)50
光圈值(F)13景深近界=焦距的平方*物距/对焦距离(L)2500
景深前界(L1)2069.536430.46358L1=F*D*L*L/(f*f+F*D*L)景深远界=焦距的平方*物距/景深后界(L2)3156.566656.56566L2=F*D*L*L/(f*f-F*D*L)
景深(L)1087.029L=L1+l2景深=景深远界-景深近界
注1:单位----毫米
注2:此为简化了的计算公式
注3:物距是指物体到焦平面
注3:可容许弥散圆直径为一
例1:镜头焦距50mm,拍摄
解:景深近界=50*50*2500
景深远界=50*50*2500/(5
此时的景深为0.34米
(以上计算取近似值)
例2:镜头焦距50mm,拍摄
解:景深近界=50*50*2500
景深远界=50*50*2500/(5
此时的景深为3.73米
(以上计算取近似值)
进一步说明:
可容许弥散圆直径的取值,各
更深层次的说明:
千万不要以为根据上述的说明
从景深公式中可知,景深与光
人为约定一个可容许弥散圆直
同时,可容许弥散圆直径的人
切记:
景深,只是一个人为的,相对
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导过程省略,这里只给出计算公式。
景深近界=焦距的平方*物距/(焦距的平方+可容许弥散圆直径*光圈系数*物距)
界=焦距的平方*物距/(焦距的平方-可容许弥散圆直径*光圈系数*物距)
=景深远界-景深近界
注1:单位----毫米
注2:此为简化了的计算公式。
精确的公式中,包含了像距,因一般摄影中,物距远大于像距,故省略了像距参数。
但此公注3:物距是指物体到焦平面(对数码相机而言,确切的说是ccd或者cmos所在的平面)的距离,不是到镜头前端的距离--注3:可容许弥散圆直径为一认为约定的数值,一般取值1/30,即近似于0.03333。
例1:镜头焦距50mm,拍摄距离2.5米,光圈系数2,求景深近界和景深远界。
解:景深近界=50*50*2500/(50*50+0.03333*2*2500)=2340mm=2.34米
景深远界=50*50*2500/(50*50-0.03333*2*2500)=2679mm=2.68米
此时的景深为0.34米
(以上计算取近似值)
2:镜头焦距50mm,拍摄距离2.5米,光圈系数16,求景深近界和景深远界。
深近界=50*50*2500/(50*50+0.03333*16*2500)=1630mm=1.63米
景深远界=50*50*2500/(50*50-0.03333*16*2500)=5357mm=5.36米
此时的景深为3.73米
(以上计算取近似值)
进一步说明:
可容许弥散圆直径的取值,各国,各时期的标准不尽相同,同时,35毫米相机和120相机以及电影摄影镜头等在取值上也不
更深层次的说明:
千万不要以为根据上述的说明,就可以认为,画幅不同,镜头的景深就不同。
从景深公式中可知,景深与光圈,焦距,拍摄距离,以及人为设定的可容许弥散圆直径有关,与所摄画幅的大小无关,也与人为约定一个可容许弥散圆直径的值,是为了在镜头上标定景深表时一个通行的依据,也是为了更方便的拍摄。
同时,可容许弥散圆直径的人为限定,也为相机制造过程中镜头后顶距的最低加工精度给出了限制----这是题外话了。
景深,只是一个人为的,相对的概念,在景深之内和景深之外,并不存在绝对的清晰或者模糊的界限和差异,也就是说,根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距,故省略了像距参数。
但此公式不适合超微距摄影中的景深计算。
距离,不是到镜头前端的距离----废话,这个谁不知道?哈哈。
及电影摄影镜头等在取值上也不尽相同,120相机更宽松些,而电影摄影机因影像的放大倍率非常大,景深限制也就更严格,
,与所摄画幅的大小无关,也与镜头本身的解像力无关。
更与观看着的视力好坏无关,哈哈----严肃点行不?
为了更方便的拍摄。
了限制----这是题外话了。
糊的界限和差异,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景深概念。
率非常大,景深限制也就更严格,因此在可容许弥散圆直径的取值上也就更严格一些。
之所以对不同的胶片画幅做出不同的可---严肃点行不?
对不同的胶片画幅做出不同的可容许弥散圆直径的规定,是与观看距离有关。
同样的观看距离,120的底片比135的大,那么
离,120的底片比135的大,那么放大倍率就小,所以对景深的控制就宽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