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受体和信号B细胞和T细胞受体
共受体名词解释免疫学
共受体名词解释免疫学
免疫学中的共受体是指一类受体分子,它们存在于免疫系统的细胞表面,能够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分子。共受体通常是由T细胞或B细胞上的受体分子组成的。在T细胞中,共受体是由T细胞受体(TCR)和CD3分子复合物组成的。而在B细胞中,共受体则是由B细胞受体(BCR)和一系列辅助分子组成的。
共受体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结合抗原,从而激活免疫细胞,引发免疫应答。当共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时,会触发一系列信号传导途径,导致免疫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最终产生针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这种免疫应答可以包括细胞毒性作用、抗体产生以及记忆应答等,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除了识别和结合抗原外,共受体还能够识别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这对于T细胞识别抗原至关重要。共受体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和免疫应答的调控至关重要。因此,对共受体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免疫系统的理解,还为疾病治疗和免疫调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医学免疫学填空题
1. 免疫应答过程大概分为三阶段,分别是()、()、()。
2. 免疫应答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和T细胞介导的()两种类型。
1.识别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2.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1.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和()。
2. 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由()和()组成。
3. B细胞和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分别是()和()。
1.脾脏、黏膜相关免疫组织
2.骨髓、胸腺
3. 骨髓、胸腺
1. 完全抗原指既有()又有()的物质;
半抗原仅具备()而没有()。
2. 根据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协助,可将抗原分为()和()。
3.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
4.常见的人类同种异型抗原有()、()、( )等。
5.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叫()。
6.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可将抗原分为()和()两大类;根据其物理性状的不同异可将抗原分为()和()两大类。
1.免疫原性,抗原性;抗原性,免疫原性
2.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3.异物性
4.ABO血型,Rh血型,HLA
5.异嗜性抗原或Forssman抗原
6.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
原;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
41.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含量最低的Ig是。
42.在五类Ig中,分子量最大的是;参与粘膜免疫的主要是。
43.机体初次受微生物感染时,血中最先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44.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两个相同的片段和一个片段。
45.人工制备的抗体可分为多克隆抗体、和三类。
46.ABO天然血型抗体属类抗体。
tcr和bcr的基本结构
tcr和bcr的基本结构
TCR(T细胞受体)和BCR(B细胞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两个重要的受体分子。它们在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作用,帮助人体抵抗各种病原体入侵。
TCR是一种膜上受体,存在于T细胞的细胞膜上。它由两个亚基组成,分别是α链和β链。每个亚基都包含一个可变区和一个恒定区。可变区由多个可变结构域组成,这些结构域的序列可在T细胞发育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使得每个T细胞都能生成不同的TCR。恒定区则保持不变,负责与其他免疫分子的结合。
BCR是一种膜上受体,存在于B细胞的细胞膜上。它由两个亚基组成,分别是重链和轻链。BCR的结构与TCR类似,也包含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的序列也会在B细胞发育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使得每个B细胞都能产生不同的BCR。BCR通过其可变区与抗原结合,从而激活B细胞并引发免疫应答。
TCR和BCR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些区别。首先,它们与不同类型的抗原结合。TCR主要与抗原肽片段结合,而BCR则与整个抗原分子结合。其次,它们传导信号的方式也不同。TCR通过与MHC分子结合来传导信号,而BCR则可以直接与抗原结合并激活B细胞。此外,它们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TCR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应答,如通过识别和杀伤感染细胞。而BCR则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应答,如通过产生抗体来中和病原体。
TCR和BCR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和抵御病原体入侵具有重要意义。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免疫应答的机制,还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TCR和BCR的多样性、识别机制以及与其他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以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运作,并为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通过深入研究TCR和BCR,我们有望在免疫学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疫学中的重要信号通路研究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信号传导
免疫学中的重要信号通路研究免疫细胞间的
相互作用与信号传导
免疫系统是机体对抗外来入侵的关键机制之一,它通过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袭。在免疫学领域,研究免疫细胞间的信号通路对于揭示免疫反应的机制以及研发新型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它们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免疫反应中,免疫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和配体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信号传导过程。
例如,T细胞通过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MHC分子结合,激活T 细胞受体(TCR)上的信号通路,从而诱导T细胞的激活和增殖。B 细胞则通过其表面的B细胞受体(BCR)与抗原结合,触发B细胞的激活和抗体产生。
此外,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具有吞噬和杀伤微生物的能力。巨噬细胞可以通过与病原体表面的识别受体相互作用,从而诱导吞噬和杀伤信号的传导,参与免疫防御过程。
二、重要的信号通路研究
在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信号通路的激活和传导是非常关
键的。免疫学研究人员致力于揭示免疫细胞间的重要信号通路,并研
究其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一种重要的信号通路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它通过TCR上的信
号传导分子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如PKC、MAPK和NF-κB等。这
些信号通路的激活进一步触发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等免疫反应的过程。
在B细胞中,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B细胞通
过BCR的激活和信号传导,刺激抗体的产生和分泌,参与机体的免疫
免疫学基础知识
内皮细胞 兼职 上皮细胞
激活的T细胞
LO三GO免疫细胞
粒细胞 :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参与限制过敏反应及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
LO四GO免疫分子
四 免疫分子
免疫活性细胞分泌的参与机体免疫反应或免疫调节的蛋白质或多肽。 1.免疫球蛋白 2.补体系统 3.细胞因子 4.黏附分子 5.白细胞分化抗原
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提呈抗原 免疫调节:产生细胞因子(IL-6、 IL-10、TNF-α)
LO三GO免疫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 :
非特异性识别和杀伤靶细胞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分泌细胞因子: INF-γ、TNF-α
NK细胞杀伤靶细胞
淋巴细胞
粘膜
抗菌蛋白
皮肤及粘膜分 泌物
炎症应答
抗体
LO一GO免疫学概论
免疫系统组成
㈠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脾、淋巴结、黏膜及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㈡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系(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 粒细胞系(噬中性粒细胞、噬酸性粒细胞、噬碱性粒细胞)
。 单核吞噬细胞系(巨噬细胞,肥大细胞)。
LO四GO免疫分子
1. 免疫球蛋白:
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B细胞 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后所合成、分泌的 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 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医学免疫学:B细胞及其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
✓TI抗原诱导抗体产生的特点
• TI抗原可通过重复表位导致BCR适度交联或通过丝裂原 受体与BCR交联,激活B细胞,主要激活CD5+B1细胞
• 不受MHC限制,无需Th细胞辅助 • 产生抗体主要为IgM • 不能诱导抗体类型转换、亲和力成熟和记忆性B细胞形成,
没有二次应答。
TD-Ag与TI-Ag的特性
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第1信号
没有Th
B
细胞的帮助
IFN-g , IL-4, IL-5
B细胞凋亡
第1信号
B
Th
CD40 CD40L
第2信号
CD4
MHC-II/抗原肽 / TCR
CD40 CD40L
(二)B细胞激活的共刺激信号(第二信号)
B细胞的第二活化信号是由多种黏附分子对的相互 作用所提供的,其中最重要的是CD40/CBaidu Nhomakorabea40L。
组织的重要通道
2. B细胞对 TD 抗原的识别
• 直接识别天然抗原决定基,而无需APC 处理和递呈。 • 需 Th 辅助。 • B 与 Th 须识别同一抗原的不同表位,才能相互作用。 • BCR识别抗原有两个作用:
① 激活B细胞 ② 处理和递呈抗原,形成MHC-Ⅱ-抗原肽复合
物,激活抗原特异性 Th 细胞。
记忆性B细胞和浆细胞形成
分裂速度降低或停止
免疫学基础知识
炎症应答
适应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淋巴细胞
抗体
精选ppt
6
一 免疫学概论
免疫系统组成
㈠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脾、淋巴结、黏膜及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㈡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系(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 粒细胞系(噬中性粒细胞、噬酸性粒细胞、噬碱性粒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巨噬细胞,肥大细胞)。
外周免疫器官--脾脏
1.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2.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 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补体、干扰素 4. 过滤作用
精选ppt
11
二 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
1.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2.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3. 过滤作用
精选ppt
12
二 免疫器官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1. 扁桃体 2. 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 3. 阑尾
➢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提呈抗原 ➢免疫调节:产生细胞因子(IL-6、 IL-10、TNF-α)
精选ppt
19
三 免疫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 :
➢非特异性识别和杀伤靶细胞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分泌细胞因子: INF-γ、TNF-α
二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
1.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发生场所 2.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 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重点
免疫学简介
一、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过程:抗原的识别、处理、信息传递、免疫细胞的激活、增值、分化以与产生一系列的免疫效应分子
免疫应答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
1、识别阶段:是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进行识别、摄取、降解和递呈抗原信息给T副主席报与相关淋巴细胞的阶段
2、活化阶段:是T、B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信号后,在一系列免疫分子的参与下,发生活化、增值、分化的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信息分化为浆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和协同刺激双信号后分化为效应细胞
3、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T细胞中的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分子,T杀伤细胞执行细胞毒效应功能。另外有少量T、B细胞在增值分化后,不直接执行效应功能,而成为记忆细胞
免疫应答效应多为生理性,是机体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的清楚效应
二、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免疫器官按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的场所,有淋巴结、脾与扁桃体等组成。单核细胞核淋巴细胞经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进出于外周淋巴组织与淋巴器官,形成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网络。
(一)中枢免疫器官
1、骨髓
2、胸腺:是一级淋巴上皮组织,是T细胞发育的重要中枢器官,胸腺由胸腺基质细胞(TSC)和胸腺细胞组成。
(二)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
1、淋巴结:分为皮质区与髓质区。皮质区主要的细胞是B淋巴细胞又称为非胸腺依赖区。淋巴结的中心是髓质区,由淋巴索和淋巴窦组成,淋巴索为之谜聚集的淋巴细胞,包括B 细胞、浆细胞、T细胞与巨噬细胞
免疫学 T and B cells
中枢耐受
高结 亲合 自 和身 力抗 原
克 隆 删 除
外 周 阴 性 选 择
B细胞中枢耐受的形成
在骨髓中发育的未成熟B细胞通过克隆清除、受体编辑和 失能等机制形成对自身抗原的中枢耐受。
受体编辑 (receptor editing)
V V V V J C
B
Arrest development & reactivate RAG-1 and RAG-2
TNF/TNFR
CD154 (CD40L)
OX-40 TIM-1
CD40
CD154 (OX40L) TIM-1/4 Semaphorin 4A
TIM
TIM-2
TIM-3
Galectin-9
协同刺激分子
• 细胞膜分子,能够向细胞内传递正性(co-stimulatory)或 负性(co-inhibitory)信号,调节T细胞活化 • 种类多,分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肿瘤坏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TNFRSF)和T细胞免疫球
4. 记忆功能
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 中和作用
• 调理作用 • 参与补体的溶细胞或溶 菌作用 • 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ADCC)
细菌
细菌代谢产物 或其它大分子 抗原
3. 补体介 导杀伤
1. 抗原抗体 复合物
《医学免疫学》B细胞
(一)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
1. B细胞抗原受体( B cell receptor,BCR )
mIgM 胞浆段只有3个aa
2. Igα、Igβ
又称为CD79a、CD79b 胞浆段较长,具有ITAM结构 向细胞内传递活化信号
(二)B细胞的共受体
1. CD19/CD21/CD81复合体 2. CD21(CR2)配体:补体C3d 3. 增强B细胞对抗原的敏感性,传递信号
Initial Activation
Ag
Ag
CD21
CD19 CD81
ITAM
ITAM
Activation
Upregulation of B cell signals
C3d
Ag
Ag
CD21
CD19 CD81
ITAM
ITAM
Activation
Downregulation of B cell signals
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阳性选择
• 在外周,成熟的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球 蛋白基因可发生体细胞高频突变,再加上抗原 的选择,留下了表达高亲和力BCR的细胞克 隆,此为亲和力成熟或B细胞的阳性选择。
★第二节 B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
(一)识别抗原相关的抗原受体复合体 (二)细胞活化相关的辅助分子 (三)其他受体分子
2. 产生BCR多样性的机制
免疫学第三章B-cell
2.7、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概念:指能摄取处理抗原,将蛋白质降解 成肽片段,并同MHC分子结合,一同表达在细 胞膜表面,提供给T细胞识别活化的一类高度 专门化的细胞。
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
(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
具有接受抗原的刺激并发 生增殖分化的能力,是抗 体产生的源泉细胞;其中 部分可成为记忆性B细胞
2.3、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
❖ 前B细胞在骨髓中分化为未成熟B细胞后,表 面表达mIgM,此时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细胞 克隆以其BCR(mIgM)与骨髓中出现的自身 抗原发生结合,产生负信号,发生细胞凋亡。 这是B细胞自身耐受------中枢耐受产生的机制。
不成熟B细胞 成熟B细胞
膜表面出现单体
表达smIgM、
IgM,开始表达
smIgD、IgGFc-R、
CD21,CD19、20、 C3bR、丝裂原受体
MHC-II类分子表达 及CD19、20、21等
量增多
无免 疫应 答功 能
smIgM同自身抗原结合可 产生抑制信号,导致自身 反应性B细胞处于无功能 抑制状态,产生自身耐受
功能:
(1)抗肿瘤作用
(2)抗感染作用
(3)免疫调节作用
(五)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医学免疫学第九,十章 B、T 淋巴细胞
28
共受体能促进BCR对抗原的识别及B细胞的活化
B细胞表面的CD19与CD21及CD81非共价相连, 形成B细胞的多分子受体,能增强BCR与抗原结 合的稳定性并与Igα/Igβ共同传递B细胞活化的第 一信号
CD21也是EB病毒受体,与EB病毒选择性感染B 细胞有关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2) 功能:FcγRⅡ-B1 +IgG抗体(可溶性的)结合, 抑制初始B细胞对抗原应答的活化。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39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40
B细胞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41
B1细胞占B细胞总数的5%-10%主要定居于胸膜 腔,腹膜腔和肠道黏膜固有层中。主要针对碳水 化合物产生较强的应答,无需Th细胞的辅助,不 发生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
IgV区基因的重排主要通过重组酶的作用实 现的。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9
重组酶包括:①重组激活酶基因(RAC)②末端脱 氧核苷酸转移酶③DNA外切酶,DNA合成酶等。
重组酶作用:可以从众多的V(D)J基因片段中个选择 1个V片段,1个D片段和一个J片段重排在一起,形 成V(D)J连接,最终表达为有功能的BCR
浙中医大 微免教研室 刘文洪
24
2. Igα和Igβ
结 Iga/ Igβ异源二聚 构 体与mIg相连,胞
医学免疫学(第八版)免疫细胞
CTLA-4(CD152)与
B7分子结合,给予已
活化的T细胞抑制信
CD2
号。
T C细D40L胞
CD2分子又名绵羊红细 胞受体,能够与LFA-3 结合,介导T细胞激活。
CD28 CTLA-4
活化 抑制
CD40L能与B细胞表 面上的CD40分子结 合,协助B细胞的 活化。
19
20
MHC-I MHC-I
2
3
T淋巴细胞
HSC
淋巴样前体细胞
成熟T细胞
T
骨髓
胸腺
外周淋巴器官
从淋巴样前体细胞发育为成熟T细胞的过程 中伴随有T细胞表面标志的一系列变化。
依据T细胞表面标志的不同,可将其 分为不同亚群。各亚群T细胞既相互 协作,又有各自的功能特点,从而 发挥其各自的免疫学功能。
4
T淋巴细胞
T细胞的分化发育 T细胞的表面标志 T细胞的亚群及功能
阴性选择:能与DC或M提呈的自身肽/MHC复合物高亲和力结合 的SP细胞,发生凋亡;而不能识别抗原的SP细胞则发育成熟。
发育过程:
双阴性细胞(DN,CD4-CD8-)
双阳性细胞(DP,TCR+CD4+CD8+)
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
和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
成熟的单阳性细胞(CD4T和CD8T细胞)
B细胞和T细胞ppt课件
三种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 它是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这些细胞组成性 的表达高水平的MHCII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它们能激活静息T细 胞。 巨噬细胞:它只有通过内吞抗原后才能被激活,然后再表达 MHCII分子和共刺激分子B7。 B细胞:它组成性的表达MHCII分子,但只有在被抗原激活 后才开始表达B7分子。
27
激活后辅助T细胞的生命周期
如果Th细胞在有寄生虫侵袭的位点离开血液时,它们就会发 现召集处于富含IL-4的环境中。IL-4可以促使为定型辅助T细胞 分泌Th2细胞因子(如IL-4,IL-5和IL-10),这些细胞因子对于 帮助抵抗寄生虫侵袭非常有效。 激活后的辅助T细胞寿命比较短,一般为几天到几周。
B细胞和T 细胞
报பைடு நூலகம்人:张云龙
2010-12-02
1
抗体IgG的基本结构
2
抗体多样性的产生
在每一个B细胞中,编码抗体重链基因的染色体具有4种 类型DNA元件(基因片段)的多个拷贝存在,这4种片段 分别称为V、D、J和C。
3
抗体的类型及其特性
4
B细胞所处微环境的细胞因子决定了其 所分泌抗体的类型
1. 颗粒酶、穿孔素途径
30
2. Fas途径
31
T细胞成熟激活增殖分化总结
32
DC体内激活肿瘤患者免疫系统过程
免疫学-第12章 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体免疫应答
针对抗原 C 的再次体液 免疫应答
针对抗原 B 的初次 应答 天数
抗原C 免疫
抗原C 抗原B
免疫
中和作用:高亲和力IgA、IgA可通过 Fab段与病原体或其毒素结合,阻断病原体或 其毒素进入宿主细胞。抗体不可通过封闭抗原, 使抗体失去生物学活性或易于被吞噬细胞所吞 噬。
调理作用:利用抗体的Fab段与病原体或 其毒素结合,以抗体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 Fc受体结合,通过抗体对抗原的调理作用,增 强吞噬细胞对病原体或其毒素的吞噬功能。
抗体的免疫效应
对TI-Ag应答的特点:
(1)不需Th细胞辅助;(2)激发产生IgM
抗体,无Ig类型转换(缺乏CD40);(3)
不产生免疫记忆。
对TD-Ag应答的特点: (1)需Th细胞辅助;(2)可发生Ig类转换, 产生各类抗体(IgM, IgG,IgA, IgE);(3)
具有免疫记忆。
B1 cells
B2 cells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 IgG或IgM抗体结合抗原后,可激活补体,形 成膜攻击单位,介导对病原体的细胞毒作用。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表达Fcγ受体的NK等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 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当抗体分子的 Fab段特异性地结合靶细胞膜上的抗原,其Fcγ段 发生构型改变,可与NK等表面Fc受体结合发生活 化,杀灭靶细胞。
B细胞和T细胞
T细胞识别加工后的抗原
MHC分子的分类
MHCI结合的肽段大概为8-10个氨基酸,它将抗原肽提呈 给CD8+T细胞,而MHCII结合的肽段大概为13-18个氨基酸, 它将抗原肽提呈给CD4+T细胞。
MHC蛋白与器官移植
杀伤性T细胞对“外源”MHC分子非常敏感,一旦识别“外 源”MHC分子后,CTL便攻击、杀死表达该“外源”MHC分 子的细胞。 CTL能通过破坏血管,CTL切断移植器官的血液供应,结 果通常导致其坏死。 移植学家力图使供体与受体相匹配,据估计,如果在 10000个与你无亲缘关系的个体骨髓捐赠库内寻找,找到与你 的MHCⅠ类分子相匹配的概率只有70%。
✓ 激活后的辅助T细胞寿命比较短,一般为几天到几周。
激活后CTL的生命周期
CTL被激活后,它就会快速增殖,以建立自己的数量群。 然后,它离开淋巴结,进入血液,搜寻机体内那些入侵者 侵入、需要它去杀灭它们的部位。当它找到了这样的地方, 它就离开血液,然后诱导被感染细胞的凋亡。
激活后的细胞毒T细胞寿命比较短,一般为几天到几周。
B细胞受体(BCR)识别抗原
B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
➢ 抗原交联膜结合抗体,产生信号①,这导致 MHCII和共刺激分子B7表达的上调。抗体抗原 复合物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方式进入B细胞内, 被降解成肽段。一些肽段结合到MHCII,以肽- MHCII复合物的形式提呈到B细胞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不可溶的大分子通常是比 可溶性小分子免疫原性更强 (不可溶的大分子易于吞噬和 加工);不能被降解递呈的大 分子物质免疫原性很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外源性(Foreignness)
机体对“我/非我” (self/nonself)的识别导致免 疫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三章 受体与信号:B细胞和T细胞受体
Receptors and Signaling: B and T-Cell Receptors
第三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受体与信号:B细胞和T细胞受体
• 抗原和抗原结合分子 • 抗体:B细胞抗原受体 • TCR: T细胞抗原受体 • B细胞和T细胞受体信号 • B细胞和T细胞受体的产
天然免疫与适应免疫的比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反应时间 特异性 多样性 记忆反应 非己识别 可溶性成
分 主要细胞
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表3-1 天然免疫和适应免疫
反应时间:分/小时; 天 特异性:对病原体相关的分子和分子模式及死亡/损伤产生的分子的特异性;
石蜡油、羊毛脂等,可减少抗原用量到1%,延长抗体合成期 2)完全佐剂(CFA):
在IFA中加入结核菌或该菌细胞壁,其作用在于增强宿主细胞介 导的免疫应答及抗体合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常用佐剂基本作用方式
费氏 佐剂
延长 抗原 的存 在
增强 辅刺 激信 号
局部 炎性 增强
非特 异性 刺激 淋巴 细胞
(MHC,BCR和TCR等)基 因严重影响免疫原性 抗原的免疫方式
免疫剂量、免疫途径与 免疫次数 佐剂的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佐剂(Adjuvants)
定义:当与抗原混合一起注射能增强抗原免疫原性的物质。 佐剂增强免疫原性的主要表现方式:
1)延长抗原的存在 2)增强辅刺激信号 3)局部炎性增强(肉芽肿,granuloma,或其它炎性细胞反应) 4)使被刺激的淋巴细胞非特异性增殖 费氏佐剂(Freund’s adjuvants) 1)不完全佐剂(IFA):
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抗原与抗原结合分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抗原性与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诱导体液和/或细胞介导的 免疫反应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与免疫反应最终产物(如抗体和 /或T细胞表面受体)特异结合的能力。
有免疫原性也有抗原性,但是反之并非这样。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抗原与半抗原
免疫原(immunogen), 具有免疫原性
半抗原(hapten), 仅具有抗原性
抗原/免疫原(antigen /immunogen,在同一动物机 体内是同意词),能够诱导 机体免疫反应并与相应抗体 或T细胞受体发生特异反应 的物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半抗原的免疫特性
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反应 原性,特异性)
当与某种载体偶联后(半抗 原载体结合物,haptencarrier conjugate)能表现 免疫原性
半抗原载体结合物的特异性 存在三类抗原决定 1)半抗原决定簇 2)未受影响的载体蛋白表 位 3)半抗原和载体分子结合 区形成的新表位
高特异性,区分微生物或非微生物分子结构微小的差别 多样性:有限数量的保守的胚系编码受体(germ line-encode receptors)
; 高度多样的;在每个个体中(具有)由受体基因遗传重组产生的极大 数量的受体 记忆反应:有些(见于无脊椎动物的天然反应和小鼠/人的NK细胞);持久 的记忆,随后的(再次)感染具有更大程度的更快反应 我/非我区分:完美的,在宿主内无微生物特异的我/非我模式;非常好的, 偶然因(我/非我)区分失败导致自身免疫疾病 血液或体液中可溶性成分:许多抗微生物肽和蛋白和别的介质;抗体和细 胞因子 主要细胞型:噬菌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NK) 杀伤细胞,别的白细胞,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T细胞,B细胞,抗原-递 呈细胞。
抗原表位(Epitopes)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免疫细胞不识别或作用于 完整的抗原分子,替代的 淋巴细胞仅识别大分子中 个别的位点,这些位点称 为抗原表位(Epitopes)或 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s)
淋巴细胞与复杂抗原的相 互作用,可能发生在抗原 结构的几个不同水平上。
B、T淋巴细胞识别不同的 抗原表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B细胞抗原表位的特性
天然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通常由蛋白表面的亲水氨基酸组成,易于 接近膜结合或自由的抗体。
顺序抗原表位(Sequential Epitopes),连续抗原表位(Continuous Epitopes),蛋白质一级结构
一个物质能否作为抗原,既 取决于机体,也取决于抗原 本身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免疫系统的抗原结合分子
抗体 (免疫球蛋 白,Ig)
T细胞受体 (TCR)
主要组织相 容性复合体 (MHC)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导致免疫原性的抗原特性
外源性 分子大小
MW.>5000-10000 化学组成与复杂性
结构抗原表位(Contin来自百度文库ous Epitopes),不连续抗原表位 (Discontinuous Epitopes),蛋白质三级结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蛋白质结构与抗原表位
一级结构与顺 序表位
二级结构与抗 原反应性
三级结构与结 构表位
四级结构与结 构表位、免疫 原价数
我 耐受 (在淋巴细胞发育期间未成熟淋巴细胞与自身成分相 接触,克隆清除) 非我 反应 (抗原在这一关键时期没有与未成熟淋巴细胞相接触 )
免疫原与被免疫动物之间在系统发育上距离的远近, 免疫原保守性的强弱,影响免疫原性的强弱。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导致免疫原性的生物系统
宿主的遗传组成 宿主的抗原结合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