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练习教学 发挥习题功效——"周长"练习六教学例谈

合集下载

让练习课“新”起来——以“周长与面积的练习课”为例

让练习课“新”起来——以“周长与面积的练习课”为例

质量 。 因此 , 研究 习题的设计 , 提高练 习的有效性 , 显 得尤为迫切。 笔者认为 , 教师可 以立足教材 习题资源 , 有效 挖掘 习题价值 , 可提升数学练 习课 的教学效果 。 下面笔者就 以五年级下册练习六为例 , 从三个方面来 谈练 习课 中习题价值的有效挖掘。

力 。 同 学 生 的 思 维 层 次 是 不 一 样 的 , 上 , 些 学 不 课 有
周长是 2 0米 的 长方 形 周长 和面积有这样的规律 , 那么是 不是所 有周长相等 的都有这 图6
生不能想 象长方形瘦瘦长长到方方正正的过程 中面 积增大了 , 他们需要通过数格子知道 : 而有些学生 , 在 看到正八边形 的面积 比正 方形的面积 大时 , 已经 就 举起小手 , 迫不及待地要说 : 圆的面积 是最大的 , 因为 它边上一个角都没有。
是让 学生思考 “ 长方形周长一样 , 面积是否相等 ”让 ,
学 生 学 会 将 生 活 中 的 实 际 问 题 转 化 成 数 学 问题 , 学
周长 相等的长方形 , 面积不 相等。 那么 , 在什 么情况 下, 画出来 的长方形面积会 比较大? 仔细看 看 , 有没 有什 么规律?
4 观 察 想 象 .
【 考 2 思 】
挖掘 练 习的深 度 , 在猜想一验 证一 再验 证一 再 想 象的过程 中 , 学生没有 纯粹地进 行周长 与面积 计 算练 习, 而是在操作 中不 知不觉地进 行 了复 习和巩 固。 重要的是 , 更 学生在这一过 程 中, 了属 于 自己 有
1 9 1 8
1 7 l 6 1 5
会 用数学 去解决实际 问题。 同时 , 通过学生 自己想办 法验证结论 、 相互交流 、 反思 错误结论等 过程 , 学会 用画图、 列表等数学方法来帮助 自己思考 。 在经历 了

《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周长》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概念的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卡片,直尺,彩笔。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彩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教具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 提问: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思考。

2. 探究周长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概念。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 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分组讨论: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4.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周长概念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 强调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请学生测量家中或学校周围的物体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周长与边长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板书设计1. 周长概念2.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3. 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七、课后评价1. 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周长练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周长练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周长练习》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知晓周长计算的基本步骤。

2.能熟练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如矩形、正方形等。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周长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熟练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
•将周长的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解决周长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
–黑板、彩色粉笔
–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
–学习工具
–课前准备作业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周长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周长练习》。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结合图形示意图,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范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步骤。

3. 练习与训练(2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完成一些简单的周长计算题目,通过小组合作训练,提高学生计算周长的能力。

4. 拓展应用(10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围墙的周长计算等,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请学生认真学习,掌握本课内容,以便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周长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周长练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周长练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周长练习》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周长练习》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提高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的知识,对简单的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够自主探究实际问题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够自主探究实际问题的周长。

2.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周长的意义。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图形周长,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际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计算器等。

3.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图形,如操场、教室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初步感受周长的意义。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周长吗?”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周长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

同时,展示一些计算周长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计算周长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实际的图形,要求学生相互合作,测量并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周长的计算》练习课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周长的计算》练习课教案附教学反思

《周长的计算》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周长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含义.2、通过测量计算进一步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4、通过动手,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个图形同学们都知道嘛?生:长方形.师:你们能指出它的周长吗?生:能!(一生指)生:会,用长加宽的和再乘2.(依法再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并放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周长的计算。

它的周长你能计算吗?生:不能计算,不知道条件。

师:那你想知道哪些条件?(根据学生要求给出长方形长8分米,宽5分米;正方形边长9分米;三角形三条边分别3分米,3分米,5分米。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长方形的周长:8+5=13分米,13×2=26分米;正方形周长:9×4=36分米;三角形的周长:3+3+5=11分米师:同学们做得真好!哪个学生的计算不一样?错在哪?生:我单位名称忘写了。

师:以后可要记住!(拿出一个图形)师:在这个长方形右上角剪去一个小长方形,就变成了这个图形,同学们会计算它的周长吗?生:会。

师:那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每个同学身边都有一个这样的图形,请同学们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是多少?我们来比一比哪些同学又正确又快!生:(动手量出数据,完成后汇报。

)1、7+4+2+4+3+2=22厘米师: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生:7+4=11厘米,11×2=22厘米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生:我把这两条边移一下就可以看成一个完整的长方形,就可以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来计算了。

师:你们明白他的意思吗?生:明白!师:比一比哪种方法更好,更简便!生;第二种。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等一些图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用到这些知识,同学们有兴趣来试一试吗?二,知识应用师:出示题1:学校的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30米,我们班的许仁杰同学沿着操场边跑一圈,他跑了多少米?生:读题师:追问,这条题目要求他跑了多少米,实际上是求什么?生:求长方形操场的周长.师:那你说说怎样计算.生:50+30=80米 80×2=160米答:他跑了160米.师:哪个同学做错了,说说原因.生:我忘记了×2师: 题2、一张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卡纸,要从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周长是多少分米?生:读题,思考,师(指名口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生:5分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这个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师:其他同学怎么想的?他说的对吗?生:对!师:周长呢?同学们一起回答生:这个正方形的周长20分米.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想不想再挑战一些更难的题目?题4、用一根红线可以围成一个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红线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指名读题,思考完成后汇报。

周长 《周长》教案优秀5篇

周长 《周长》教案优秀5篇

周长《周长》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周长》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周长的写作思路。

人教版《周长》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知周长的含义与探究周长的测量与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字面上来看,周长的概念似乎不难理解,但在学习面积之后,学生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总是容易发生混淆。

究其原因,还是对周长概念认识的不到位。

周长的概念中有三个关键词:封闭图形、一周、长度。

教学时我们通常将封闭图形及一周的理解作为周长概念的重点,很容易把“长度”这个关键词忽略掉。

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因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周长与长度的联系,逐步引领学生建构周长的概念。

另外,初步感知周长概念时,要注意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从任意图形入手,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图形才有周长的思维定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的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1.感知、理解“一周”。

(1)描一描。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②汇报交流。

教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教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较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周长练习课》教学片段与反思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周长练习课》教学片段与反思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周长练习课》教学片段与反思【案例背景】自新课标实施以后,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学生单方面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新课程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师主宰一切的局面,追求的是可变的师生多向互动关系,致力于形成开发的生成的教学。

课堂上时常会出现不同的声音,以至发生“争论”,所引发的师生进一步地思考,能激发出更耀眼的思维火花。

其中许多意料之外的精彩让我格外印象深刻,现撷取其中的一个片段:【案例回放】那是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一节有关“周长”的数学复习课,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用十二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中哪一个周长最长?哪一个周长最短?(经过短暂的思考,学生纷纷举起小手。

)生1:我认为可以每行摆4个正方形,摆3行,周长是14厘米。

课件出示:(周长是14厘米)生2:我有不同的意见,每行还可以摆6个小正方形,摆2行,周长是16厘米。

课件出示:(周长是16厘米)生3:还可以摆成一行,周长是26厘米。

课件出示:(周长是26厘米)师:看着你们拼成的图形以及算出的周长,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个个歪着小脑袋仔细地看着、认真地想着。

)生1:老师,我发现拼成的长方形越方,周长越短;长方形越扁长,周长就越长。

”师:(我竖起大拇指)了不起的发现!(我正准备结束这一题的教学,进入下一环节。

这时教室里又响起了一个声音。

)生1:老师,我还有其他发现。

(我马上请他回答。

)生2:我发现周长都是双数!(随着一个孩子的回答,大家的眼睛一起迅速地扫视黑板上的几个数:14厘米,16厘米,26厘米!“真的,真的是双数!”孩子们惊讶中带着兴奋,忍不住大声地议论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3: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周长都是双数了!(又一个孩子迫不及待了。

)师:(我带着“迷惑”)哦?那你说说看!。

生3:因为求周长的时候,是长加宽和的2倍,周长就变成双数了!(这孩子居然知道不为“0”的自然数乘2结果是双数!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亮点”,我情不自禁地为学生的主动发现暗暗喝彩。

《练习六》教学反思

《练习六》教学反思

《练习六》教学反思《练习六》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练习六》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练习六》教学反思1今天学习《练习六》,本单元一共有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第二课时认识周长,第三课时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第四课时就是今天所学的内容,是一节复习课。

最后一课时是一节活动课,周长是多少。

今天这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教学。

第一层次基础知识梳理,完成1、2两题,让学生重新梳理一下长方形、正方形的名称、特点、周长。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第一题引导学生把“先”“再”这两个字圈起来,提醒自己有两个工作要完成。

第二层次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变式学生提炼了两道周长方面的数学关系式,在变式中渗透数学的'数量关系式,锻炼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5题要从方法上引导学生量周长,“围”“拉”“量”。

第三层次是动手操作,逐步优化,逐步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

第6题拼图形,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标一标,算一算。

孩子们都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他们的空间思维得到发展。

第七题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列表格的方法。

最后一题是思考题,此题渗透了平移的思想,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平移在空间图形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今后学习几何图形有帮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我和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掌握了画图,列表,平移的数学策略《练习六》教学反思2课前布置孩子回家预习,将第一题涂好颜色,构思故事,课堂上讲故事。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图画描述的什么季节,小蚂蚁在干什么?指生说说,口头奖励表述好的同学。

关于笔顺规则部分,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笔画,书空。

然后通过师生问答等方式来完成,以复习巩固为主。

说一说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还有哪些节日是书上没有的,讨论、读读。

《周长》优秀教案(精选6篇)

《周长》优秀教案(精选6篇)

•••••••••••••••••《周长》优秀教案《周长》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周长》优秀教案(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长》优秀教案1教材内容:例1及“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

让学生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⒉使学生认识到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⒊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几何画板”《米老鼠和唐老鸭赛跑》演示:休息日,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⒉揭示课题⑴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⑵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㈠引出圆周长的概念教师出示教具:铁丝圆环、圆片,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提问:这条曲线就是圆的什么?㈡测量圆的周长⒈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①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铁环的周长。

然后各组分工同桌合作,量出圆片的周长。

②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同样,先请学生配合老师演示,然后分工合作。

测出圆片的周长。

⒉用“几何画板”《小球的轨迹》演示形成一个圆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⒊小结:看来,用滚动、绕线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

《周长》教学实录及分析、反思

《周长》教学实录及分析、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实录及分析、反思实验小学李美娥一、背景介绍《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把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案例描述1、片段一: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美景,并解说:同学们,秋天到了,树林真美!形状各异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你会把树叶的边线描下来吗?生:能!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树叶和纸,请同学们用铅笔把树叶轮廓描下来。

学生在认真地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描的?生1:我是沿着树叶的边缘来描的。

生2:我从叶子的尖开始描,一直描到树尖,刚好是一圈。

师:说得好,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把叶子拿下来,看看它的轮廓。

师:像这样的一圈,我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叶子的周长。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王国里的——周长。

2、片段二:操作体验,感悟“周长”师:周长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能找到,例如:数学书的封面,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它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保证刚好摸一圈呢?生:从哪里又回到那里。

师:对!下面我们开始找周长活动,找一找我们身边哪里有周长,找出来以后摸一摸并和同伴说一说你找到的周长在哪里?小组活动后汇报生1:桌面有周长。

(面向全班摸了桌面的一周)生2:我找了铅笔盒,这一圈是它的周长。

生3:黑板也有周长。

师:请你出来指一指好吗?生3:演示一次。

师:真不错,周长就在我们的身边。

生4:硬币也有周长。

师:太棒了,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周长。

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长方形,摸一摸它们的周长感觉有什么不同?生1:长方形的周长是直的,圆形的周长是弯的。

生2:长方形的周长直的,圆形的周长是滑的。

师:物品有周长,图形也有周长,那么什么叫周长?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带有课堂练习的周长教案设计

带有课堂练习的周长教案设计

带有课堂练习的周长教案设计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最基础和核心的活动之一,也是教师们最为关注和重视的方面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周长知识,我设计了一份带有课堂练习的周长教案,以便能够更加深入、系统地讲授周长知识,同时通过课堂练习来检验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理解周长的概念和定义。

2) 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3) 理解周长与其它几何概念之间的关系。

2. 技能目标:1) 通过研究例题,发现问题,培养认真思考的能力。

2) 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将周长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2)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1. 情境引入法2. 归纳法和演绎法3. 问答法和情景模拟法4. 课堂练习法和小组合作法三、教学流程设计1. 导入新知在过去的几次课堂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几何概念,例如点、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周长。

2. 引入周长概念周长是一个几何概念,是一个图形的边界线段的长度之和。

我们按照图形的形状和特点来算周长,从而得到周长的计算公式。

3. 计算方法的授课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归纳、演绎法和问题思考引导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周长的计算方法。

授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4. 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在小组内合作,通过练习,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5. 评估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从中不断提高,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课堂练习设计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和方法,设计了下面的五组课堂练习,旨在检验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有一个矩形,长是22cm,宽是16cm,求它的周长。

二、有一个边长是10cm的正方形,求它的周长。

三、有一个三角形,第一条边长为6cm,第二条边长为8cm,第三条边长为10cm,求它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练习题解析与答疑

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练习题解析与答疑

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练习题解析与答疑周长练习题解析与答疑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们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

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周长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需要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三年级数学中的周长练习题解析及答疑。

一、周长的概念在开始解析周长练习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周长的概念。

周长是指封闭图形所围成的线段的长度总和。

在三年级数学中,我们需要学会计算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封闭图形的周长。

了解了周长的概念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周长练习题的解析了。

二、周长练习题解析1、计算矩形的周长矩形是一种有四条边的封闭图形,其中相邻的两条边长度相等,分别被称为长和宽。

计算矩形的周长,只需要将它的四条边长度相加即可。

例如:一个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的矩形周长等于多少?解答:周长=2×(长+宽)=2×(5+3)=16(厘米)2、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是一种四边长度相等的封闭图形。

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只需要将它的四条边长度相加即可。

例如: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周长等于多少?解答:周长=4×边长=4×6=24(厘米)3、计算三角形的周长三角形是一种有三条边的封闭图形。

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只需要将它的三条边长度相加即可。

例如: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2厘米、4厘米和5厘米,它的周长等于多少?解答:周长=2+4+5=11(厘米)三、周长练习题答疑在学习周长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下面就为大家答疑解惑。

1、为什么要学习计算周长?计算周长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而且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计算房间的周长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购买地毯和墙纸等。

2、如果一条有误,会对周长计算的结果带来多大的影响?一条边有误通常会对周长计算的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计算周长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每条边的长度都是准确无误的。

3、如何进行周长计算时能够避免出错?在进行周长计算时,我们可以利用尺子等工具来测量每条边的长度,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周长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周长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周
长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研究《周长练》,使学生能够掌握求解物体周长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
- 掌握什么是周长以及如何计算周长
- 同学们合作完成练题,练求解周长的技巧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
- 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周长,并解释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示例演示
- 通过一些具体的示例,展示如何计算物体的周长
3. 合作练
-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练题,练求解周长的技巧和方法
4. 师生互动
- 教师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总结归纳
- 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掌握什么是周长以及如何计算周长
-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和培养计算能力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中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答题过程,评估学生对周长求解方法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并掌握求解物体周长的方法和技巧。

《周长》教案精选

《周长》教案精选

《周长》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

主要学习了周长的概念、意义以及如何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周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物体周长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和运用周长的意义,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和计算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绳子、剪刀、图形卡片。

学具:直尺、练习本、剪刀、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墙壁、桌子、椅子的边缘,引导他们发现这些边缘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2. 讲解周长的概念:通过展示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即图形所有边的总长度。

3. 测量周长:让学生用绳子围绕桌子、椅子等物体,测量它们的周长,并记录结果。

4. 计算周长:引导学生使用直尺测量图形各边的长度,然后将各边长度相加,得到周长。

5.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有关周长的例题,如计算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一个圆的周长等,引导学生运用测量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周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周长的概念、测量方法、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直尺和绳子测量家中的家具、房间等的周长,并将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

2. 请学生计算课本中给出的有关周长的练习题,并将答案记录在练习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测量、计算、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测量和计算家中家具、房间等的周长,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整的《周长的认识》教案分享:提高教学效率

完整的《周长的认识》教案分享:提高教学效率

完整的《周长的认识》教案分享: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1.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直线段、矩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周长的知识。

2.教学重点:(1)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准确计算矩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计算器、直尺、图形模型等。

2.课前准备:(1)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年级、知识储备、学习兴趣等;(2)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计划和教案;(3)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具,如教师讲义、课件、图形模型等。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教学内容(1)周长的定义和概念;(2)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3)实际应用中的周长计算。

2.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课前准备的教具和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知识传授:讲解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详细介绍矩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相关计算技巧和方法。

(3)案例演示:结合实际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周长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练习实践: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行手算和电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强化记忆。

四、教学方法和技巧1.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课前调查、讨论、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多层次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逐渐掌握知识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操作、互动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细节管理: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做好课堂细节管理,例如:课堂秩序、语言表达、课堂互动等,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练习课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练习课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练习课教学案例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练习课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2. 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会运用周长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师: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要求它们的周长,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指名回答。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为什么上面的公式能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引导学生理解:因为在长方形中包含两个(长宽);而在正方形的周长中包含四个边长,所以正方形的边长=边长×4。

二.基础练习,夯实基础三、辨析练习,学而致用(1)一个三角形(如上图),一条边的长度12厘米,另外两条边都是8厘米。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12+8=20(厘米)8×2+12=28(厘米)12×2+8=32(厘米)(2)有六根小棒分别长4厘米、3厘米、6厘米、5厘米、6厘米、4厘米,请你拿出四根小棒摆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20厘米 18厘米 15厘米(3)东东沿边长为9米的正方形荷花池跑了两圈,一共跑了多少米?()9×2=18(米)9×4=36(米)9×4×2=72(米)四.综合应用,解决问题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2.右图的长方形分成A和B两个部分,哪个部分的周长长?学生回答后,教师评讲: A图形A的周长=长+宽+曲线,图形B的周长=长+宽+曲线,由此可知,两部分图形的周长一样。

小学数学论文发挥习题功能,让学生练出一片精彩——浅谈人教版课本习题的选择与使用

小学数学论文发挥习题功能,让学生练出一片精彩——浅谈人教版课本习题的选择与使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浙江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315300)周武胜现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习题与传统的习题相比,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富于思考,极大地改变了过去的数学习题的布置形式与内容选择。

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习题进行练习,并深入挖掘所选习题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在练习时不仅学会解题,更学会思考、学习、创造。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课本习题的功能,使得教师用足习题、用活习题、用好习题,使得学生在练习中练出一片精彩呢?一、“试水”做练习,习题要“百里挑一”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认真解读教材习题,理解教材习题所要达到的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已有基础与认知水平,及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某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如掌握了多少,存在哪些问题等。

此外,课本中的习题那么多,在课堂上不可能题题做道道练,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亲自“下水”将教材中的习题做一遍,在此基础上再对习题进行筛选:删除那些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习题,删除那些对本课、本单元教学目标体现不大的习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针对性的习题,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例如,用四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

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它们的周长呢?这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习十八中的习题,是在学生学习“面积与面积单位”后安排的练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出四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两种量之间的差异,加深了对面积与周长的理解,同时在解答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此题具有典型性,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的认识,同时又在计算周长的过程中重温旧知,巩固旧知。

又如,这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P16中的习题,是学生学完单元知识后被安排的最后几道练习中的一题。

本题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选择合理的信息。

细细解读,发现这两个问题都是一步计算。

三年级周长练习课教学案例

三年级周长练习课教学案例

周长练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P41-48)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一些和社活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周长的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理系,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灵活运用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的问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进行灵活计算。

学具: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图形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并板书课题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以及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那你知道了哪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呢?先说给同桌听,互相补充,然后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封闭图形所有边的长度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长方形周长=长+宽+ 长+宽或长×2+宽×2 或(长+宽) ×23.正方形周长=边长×4师:这节课就需要你们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你能吗?请看题。

二、基础练习1.填空。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的()和()。

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正方形的()。

(3)用8根2厘米的小棒摆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厘米。

(4)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倍。

2.请你来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8分米,它的周长是24分米。

()(2)一个长方形长10分米,宽5分米,它的周长是15分米。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3米,它的周长是6米。

()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1)我们学校长方形的花坛,长5米,宽2米,求花坛周长是多少米?(2)小红家有一块边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桌布,在它四周绣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3)一个长方形的镜框长2米,宽1米。

用一条长7米的花边能绕镜框一周吗?2.变式练习。

学生在作业纸上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出解题思路(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分米,宽比长短2厘米,周长是多少分米?(2)李叔叔每天早晨围着一个边长为20米的正方形花坛跑5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苑 时空 - 教例剖析
关注练 习教 学
— —
发挥 习题 功效
“ 周长” 练 习六教 学例谈
福建晋 江市青 阳街道凤 蝼 小 学( 3 6 2 2 0 0 ) 孙 娟娟
许 多教 师 , 特 别 是新 教 师 , 非 常关 注 “ 新授课” 的教学 ,
备“ 学情” 、 备“ 知 识点 ” 、 备“ 教学 手 段 ” 、 备“ 板 书 设计 ” …… “ 请 你说 。” “ 可 以把铁 丝先 平均 分成 四份 , 每 份就 是正 方形 的边 长 了 , 再 围 !”
该 从小 棒 的根数下 手 , 我们 可 以从最 少根 的开始 摆 !”
“ 最少 根是 几根 呢? ” “ l 根 。”
“ 如果 摆 1 根, 那 么你 认为 这条边 应该 是长 方形 的什 么
事 半功 倍 ! 那么 , 如何 让摆长 方形 的活 动更 加有 序呢 ?” “ 应
请另 一位学 生帮 忙拉 着一端 , 最后 , 两位学 生合作 撑起 了 一 个不 怎么像 样 的“ 正方形 ” , 还 留下 了这条 绳子 的一 小截 。 在
完成 这个环 节 的同 时 , 一半 的学生 举起 了他 们不满 意的 手 , 眼睛 里 出现 了教 师预 想到 的不满 意 的眼神 。我 故作疑 惑提 问: “ 你 们有 意见 ?” 学生 齐刷刷 地 点头 。“ 谁 来发 表你 的意 见 ?” 一 个学 生说 : “ 老师 , 你错了, 你 还 留下 了一截 !” 我追 问 : “ 为 什 么不能 留下 一截 ? ” “ 题 目里说 , 要 围一个 最大 的正 方形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 面就借 北 师大版 小学 数学 三年 级上册 第五 单元 《 周 长》 练 习六 , 来谈谈 我 的一些 做法 。 放 慢脚 步 。 模拟 操作— —让 解题 在“ 故弄 玄虚 ” 中进

形 ,能摆 出几 种 ?它 们 的长和 宽分别 相 当于多 少根 小棒 的
长 度 ?” 时, 通 过巡视 , 发 现有 一部 分学生 无从 下手 , 还 有 些 学 生随意 地摆 出其 中的 一两种 。于 是教 师展示 了两 个学 生 的作 品( 一 个随 意地填 写 , 并且 有重 复 ; 一个 有序地 填写 ) 。 提问 : “ 看到 这 两 个 同 学 的 作 品 ,你 们 有 什 么 想 说 的 吗 ?” “ 一 个写 得有点 乱还 重复 了 , 一个看 起来 很清 楚 。” “ 你知 道是 为什 么吗 ?” “ 1 号 同学没 有按 照一定 的顺 序 来摆 , 2号 同学是 有序地 摆 的。”
可 一到 每单元 安排 的练 习题 时 , 就敷 衍 了事 : 或是 简单地 在 课堂 上让 学生 做 一做 , 简单 地讲 一讲 ; 或 是把 它们 当成课 后 练 习作业 来布 置 , 课堂 上对 对答 案 , 就紧 锣密 鼓地 进行下 一
个“ 新 授课 ” 的 研究 。 等 到再 一次 出现 同类型 题 目, 或者 一模
新课 标 将 “ 两基 ” 增 加为 “ 四基 ” —— 基 础 知识 、 基 本方 法、 基 本思想 、 基本活 动经 验 。 可见, 在 数学 课堂 里获得 适应
社会 生活 和进 一步发 展所 必需 的基 本思想 和基 本活 动经验 也很 重要 。 在教 学第 八题 “ 用 l 6 根 同 样长的 小棒 摆出 不同 的长 方
当我 将 目光投 向全班 同学 时 , 他们齐 刷刷 地 点头示 意 。 于是 , 一 个真 正的正 方形 诞生 了 。
样 的题 目全都 做 过 , 老 师也 都 讲过 , 你们 却 还是 错 , 我 真 是
翕你 们没 办法 … …”
二、 渗透思想 , 获得经验— — E 习题在“ E 匕 较” 中更有价值
这显 然是 教师 对教 材把 握不够 ,对 教学 的认识 存 在重 大 偏差 。练 习课 的教学 有着 承前 启后 的作用 ,它 是对 旧知
识 的 一种巩 固 、 提升 ; 是 对后 续新知 识 的一种 延伸 、 铺垫 ; 更 是 对学 生思 维能 力的 一种培 养 、 渗透 。因此 , 关注 练 习课 的 教学, 充分 发挥 教材 习题 的功效 也是 至关 重要 的 。
“ 数学 活 动 要讲 究 ‘ 有序 ’ ( 板书 ‘ 有序 ’ ) , 才 能不 乱 、 不 漏、 不 重复 。请想 想 , 在活 动之 前我们 应该 先思 考什 么 问题
呢? ” “ 在摆 之前 , 我 们应 该先想 想怎 样有 序地 摆出长 方形 。 ”
“ 做事 情 前 能先 在 头脑 中进 行 思考 , 再去 做 事 , 会 让 你

行 剖析 在 教学 第七题 : “ 明明用 一根长 4 8厘米 的铁 丝 , 围成 一 个 最大 的正 方形 , 这 个正 方形 的边长 是 多少 ?” 这 是学 生第

次 接触 到 这样 的题 目, 为 了让 学生 更加 直 观地 感 受铁 丝
“ 围” 的过 程 , 我 临时找 来班 级 中的一 条绳子 , 并 向学生加 以 说明 : “ 因为没 有铁 丝 ,就让 这条绳 子 临时充 当一 下铁 丝的 角色 , 行 吗 ?” 学 生纷纷 理解 地点 点头 。 于是 我将 绳 子拉 直 : “ 这根 ‘ 铁丝 ’ 长多 少 ? ” “ 长 4 8厘 米 。” 接着 任意 截取 一段 作为 第一条 边长 , 请 一位 学生 帮忙 拉着 第一条 边 的一端 , 又 任意 截取 一段 为第二 条边 的边 长 ,

“ 为 什 么要平 均分成 四份 呢 ? ” “ 因为正 方形 的 四条 边都
相等 啊 !” “ 那 为什 么是 将铁丝 进行 平均 分呢 ? ” “ 因为 铁丝长 其 实 就相 当于 正方 形的 周长嘛 !”
样 的题 目而学生 却 照样漏 洞百 出时 ,教师就 会 埋怨 : “ 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