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理论对中国建筑实践影响研究
建筑中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几点基本问题
的变化 , 和信 息 的发展 影 响了整个 人 类发 展 , 交通 全球 化不 可避
免 的发 生 了 。
对于建筑 的发 展具 有很 重 要 的一 个 方法 论 , 就是 批 判 的思 考 。什么是批判 的思考 , 通俗地讲 , 批判性 思考 就是 : 对一 切不 轻
首先建筑是有 自己的灵 魂的 , 建筑师 和 当时 工匠们 的全部 信 、 是 不盲从 、 不屈服 、 武 断、 不 不虚 骄 、 固定 、 保守 。哲 学家 巴 不 不 灵魂 的体现 , 筑师和工匠们 的思想 , 艺 , 深地 在他们 的作 品 斯噶有一句名 言 :人 只是 自然界中一根脆 弱的芦 苇 , 这是 一根 建 技 深 “ 但
社 ,0 9:2 1 7 2 0 14-3 .
住 宅发展势不 可挡 , 板式高 层住 宅在许 多大 中城市也 正成 为各 方
楼梯 的设计 主要按照单元式住宅 安全疏散 设计 的规定进 行设计 ,
5 板式 高层住 宅研 究[ . D] 上海 : 同济 大学 ,0 6:5 20 1— 面综合优势显 著 的一种 高层 住宅 模型 。当前板 式 高层住 宅疏 散 [ ] 张 虎.
・
2 ・ 6
第3 8卷 第 9期 20 1 年 3月 2
山 西 建 筑
S NXI A HA RCHI E T T C URE
Vo . 8 No 9 13 . M a . 201 r 2
文章编号 :0 9 6 2 (0 2 0 —0 6 0 10 — 8 5 2 1 )9 0 2 — 2
建筑其本身功能 以外 的含 义 , 并且 在人 类社 会 的发展 过程 中 , 建 对 建筑 的哲 学观是 影 响建 筑形 态 的最 关 键 的 因素 , 技 艺等 其 而 筑也扮演 了举 足轻 重 的角色 。在 认识 到建 筑 的本质 和它 的系 统 他 方面仅仅 是形式 的表 达 , 只有 渗透 出思想 的建 筑才 是 具有 生 结构时 , 认识在 一 定历 史 条件 下 的 主要 社会 功 能 和它 的演变 规 命 力 的。 律 , 于我们这个时代进行有 效的创造性 地探 索并且 发掘 出体 现 对 比如说安藤忠雄住吉 的长屋 ( 即安藤 的早期 反映 日本 本土建
走向批判的地域主义 读书笔记
走向批判的地域主义读书笔记浅析批判的地域主义对于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引领“全球化”带来文化转变的今天,我们的建筑设计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传统的文化因为的割断而得不到延续。
人们一方面呼唤和缅怀传统的儒道,另一方面又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而陷入到“自大”和“自卑”两种对立的情绪当中,挣扎不出。
这种文化的渐变,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寻找新文化的“逻辑起点”。
批判的地域主义会引领我们完成这种探索。
地域主义批判的地域主义引言今天,处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当中的中国建筑界,如何于变幻的多元文化中坚持自己?坚持地域主义的建筑实践而不会回归历史、流于迂腐?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惑当代建筑师的一个难题。
多年的实践和艰难的思索之后,笔者认为,惟有很好地掌握“批判的地域主义”的理论并于实践中加以运用,才有可能在进步当中坚持自我,而不至于丧失地域文化的基因。
遗憾的是,在现代的中国,这样的建筑并不多见,我们的建筑,好象是从一块草莽大地,而非历史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一样。
中国现代的建筑,需要生长在历史文化的根上,这个“根”就是“批判的历史文化”,而绝非“考古的历史文化”。
这需要我们的实践,既要兼顾到文明与文化的继承而秉持个性,又要很好地融合于世界的进程而不至于掉队,如此才能创造出风格明确的有自身格调的真实建筑来。
客观地说,现代的中国建筑和规划设计师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地域文化”坚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些有责任心的设计师也乐于参与到“地域主义”的实践当中去,这种实践过程是痛苦和挣扎的,问题的核心集中体现在坚持什么样的“地域主义”和以如何的态度去坚持“地域主义”这两个方面上。
一般意义上的所谓“地域主义”,我们可以称之为“广义地域主义”,可以用来定义任何领域的地域性倾向,同时也因人而异。
譬如说上海人的“地域主义”和广东人的“地域主义”就有所不同:老上海人的“地域主义”是所有外地人都是乡下人,不管你用操哪里口音的一律另眼相看,并且不喜欢外地人学说上海语;而广东人“地域主义”则认为连福建省都属于北方,而把大半数中国人统称为“北佬”。
肯尼斯弗兰普顿与他的批判的地域主义-文档
肯尼斯弗兰普顿与他的批判的地域主义1. 弗兰普顿的生平及著作1.1 弗兰普顿的生平1.2 重要作品《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1980)、《现代建筑和批判现实》(1993)、《美国著名建筑》(1995)、《建构文化研究》(1995)、《拉丁美洲的建筑:六种声音》(2000)。
2. 批判地域主义溯源2.1 批判的地域主义的起源和发展批判地域主义是Alexander Tzonis在20世纪70年代末创造出来的词汇,强调“特例性”“地域性”。
Tzonis将建筑设计的眼光放在“时刻”与“人文地理”上。
弗兰姆普敦在《走向批判的地域主义――“抵抗建筑学”的六要点》中将之提升到了一种建筑伦理层面:批判地域主义是现代主义垄断大潮下文化反抗力量的希望,承载着调和“普遍性文明”与“世界文化”的责任。
2.2 批判的地域主义的理论谱系弗兰普顿把现当代的建筑作品根据技术、形式、人类学和文脉归为:新产品主义、新理性主义、结构主义、通俗主义和批判的地域主义。
批判性地域主义承认现实生活和技术发展,但强调对技术的限制性应用;也尊重文脉、环境、历史和文化,但反对折衷主义煽情的建筑式样;对现代主义运动采取批判态度。
3. 弗兰普顿的批判性的地域主义六要素3.1 边缘性实践,对现代建筑持批判态度,但又以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为基础。
“批判的地域主义”并没有将“本地”与“世界”对立起来看待,而是“地域主义”和“全球主义”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建立了一种平衡。
(图3.2批判的地域主义强调对于场所对于建筑的决定作用。
一)3.3批判的地域主义强调对建筑建构的要素的实现和使用。
(图二)3.4 批判的地域主义强调场址的要素,包括从地形地貌到光线在建构中所起到的作用。
3.5 批判地域主义不仅强调视觉,而且强调触觉,反对真实经验被信息所取代的趋势。
3.6 批判的地域主义虽然反对地方和乡土建筑的煽情模仿,但并不反对偶尔对地方和乡土要素进行解释,并将其作为一种选择和分离性的手法或片段注入建筑整体。
从批判的地域主义到自反性地域主义比较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
从批判的地域主义到自反性地域主义比较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的比较分析,探讨批判的地域主义与自反性地域主义在当代城市更新与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批判的地域主义强调地方特色与文化认同的重要性,而自反性地域主义则更加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性与开放性之间的平衡。
本文首先概述批判的地域主义和自反性地域主义的理论框架,随后分析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在规划、设计、功能和文化表现等方面的特点,最后比较两者在实践中的地域主义策略及其对城市更新与发展的影响。
通过这一比较研究,本文旨在为理解当代中国城市更新中的地域主义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二、批判的地域主义在上海新天地中的体现批判的地域主义,作为一种建筑设计理念,强调对特定地域文化、历史和环境的深入理解与尊重。
在上海新天地的改造与设计中,批判的地域主义得到了显著体现。
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原是上海老城区的一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巧妙地将传统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与现代商业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新型商业区。
保护与更新:在新天地的改造中,设计团队并没有完全摒弃原有的石库门建筑,而是选择了保护和修复这些历史建筑。
通过精细的修复工作,保留了建筑的外观和结构,同时也对其内部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以适应新的商业和居住需求。
这种保护与更新的方式,体现了批判的地域主义对历史文脉的尊重和对现代功能的追求。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新天地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外观上,保留了石库门建筑的红色砖墙、老虎窗等传统元素,而在内部空间设计上则采用了现代简洁的风格。
这种融合不仅保留了上海的传统特色,同时也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舒适现代的生活环境。
社区与商业的平衡:新天地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社区与商业的平衡。
在商业区的规划中,不仅有各种商店、餐厅和咖啡馆,还有公共空间和文化设施,如小型广场、艺术画廊等。
批判的地域主义.
批判的地域主义沈克宁【内容摘要】批判的地域主义持一种辩证和批判的态度。
它对以全球化和大同文化为主导的现代主义建筑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它也对地方和地域主义,尤其是那种矫情的、浪漫风的和风景化的地域主义持批评态度。
它强调场址、地点和地形、地貌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它也保持了现代建筑的进步和解放的思想。
这是一种严肃的、具有生命力的、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的建筑思想。
【关键词】批评的地域主义乡土建筑场所和地点Abstract: Critical regionalism maintains a critical point of view. It is critical not only of globalism, it is also critical of regionalism. It is a regionalism evolved from an internal, self-directed criticism. Critical regionalism is a process of balancing and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local and the global elements.Key Words: Critical Regionalism;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place; site地域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有活力和与时代相融合的一种便是“批判的地域主义”。
批判的地域主义是一种原创性的运动,它是回应全球化发展所造成的问题而出现的,它对全球化发展持强烈的批判态度。
批判的地域主义在文化空隙中澎湃发展,它以不同的方式逃避了世界大同文化的侵袭。
在今日全球现代化持续加温并对地区和民族文化构成极大的威胁的时代,批判的地域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存在就十分重要。
从批判理论角度出发,人们应该将区域文化作为有意识培养的而非自生自长的文化运动。
西方建筑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西方建筑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一、引言建筑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表达方式,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文化和审美追求。
在中国,长久以来,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一直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但也受到了西方建筑理论的启发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西方建筑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分析其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和贡献。
二、西方建筑理论的传入与影响自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国与西方接触的增加,西方建筑理论开始传入中国。
最先传入的是欧洲的古典建筑理论,如罗马柱序、希腊比例等。
这些理论对中国建筑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他们在设计中注重均衡、对称和比例等原则。
例如,在中国的古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希腊柱序的应用。
此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传入进一步开启了中国建筑与西方的对话。
20世纪初,中西文化交流加深,许多中国建筑师从欧美学界获得了先进的理论和设计方法。
著名的建筑师,如梁思成和林徽因,受到了包豪斯学派的影响,开始运用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来塑造中国建筑。
三、西方建筑理论在当代中国建筑中的应用在当代中国,西方建筑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对中国建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西方建筑理论的传入促使中国建筑师反思自身的建筑传统,并开展创新实践。
他们开始探索新的建筑风格和表达方式,使得中国建筑摆脱了过去对传统的依赖。
其次,西方建筑理论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对中国建筑业产生了启示。
西方建筑师注重的公共利益、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价值观在中国得到了认同和推广。
许多中国建筑师开始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设计中,打造环保和资源节约的建筑作品。
此外,西方建筑理论的方法和技术也得到了中国建筑行业的采纳和应用。
现代建筑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结构技术和材料等方面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中国建筑师的设计能力和施工水平。
西方建筑理论的引入为中国的建筑实践带来了先进的工具和方法。
四、西方建筑理论应用中的挑战和问题然而,西方建筑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的独特影响依然存在。
建筑中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几点基本问题
建筑中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几点基本问题黄蔷薇(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2)摘要:结合建筑自身功能及建筑发展的本质,探讨了建筑中地域主义的内涵及外在表现,批判性的思考了建筑对文脉与地域的传承及创新,指出地域性与全球化并不冲突,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进步。
关键词:建筑,地域主义,全球化,批判的思考中图分类号:T U-023 文献标识码:A在建筑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从人类文明的初始就赋予了建筑其本身功能以外的含义,并且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认识到建筑的本质和它的系统结构时,认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主要社会功能和它的演变规律,对于我们这个时代进行有效的创造性地探索并且发掘出体现这个时代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生活各个方面只处于自己的地区的范围之内,远距离通讯旅行都是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范围以外,大家热爱着自己生存的土地。
但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社会、工业、经济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和信息的发展影响了整个人类发展,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首先建筑是有自己的灵魂的,是建筑师和当时工匠们的全部灵魂的体现,建筑师和工匠们的思想,技艺,深深地在他们的作品上得到体现。
但是建筑师的成长过程深深的烙上了这个地域的文化背景。
其次人是精神的动物,拥有个体的世界观及人生观,也就是自己的哲学观。
在建筑设计的因素中,建筑师或者开发者对建筑的哲学观是影响建筑形态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技艺等其他方面仅仅是形式的表达,只有渗透出思想的建筑才是具有生命力的。
比如说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即安藤的早期反映日本本土建筑与空间的哲学的作品),所以,今天讨论的问题就是客观因素的———地域主义和主观因素的———建筑的哲学观,它们是如何结合在一起来主导文明发展中的建筑设计实践,让我们批判的思考当今建筑的设计发展。
对于建筑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一个方法论,就是批判的思考。
什么是批判的思考,通俗地讲,批判性思考就是:对一切不轻信、不盲从、不屈服、不武断、不虚骄、不固定、不保守。
地域主义建筑实践特点分析
江浦校 区的核心和标志性建筑 , 在校区的建设过程 中十分受到重视。图书 筑仿佛嵌 入场地 内的一块巨石。从旅馆的咖啡厅 向下望去 , 仅能望见一片 馆 主体 于2 0 0 6 年9 月竣工 投入使用 。建筑功能包 含有两个 主要 的使用 单 生机勃勃的草坪 ,仔细看才能发现屋顶绿化覆盖下的建筑的屋顶和屋顶 位: 外语计算 机中心与图文信息 中心。图文信息中心是主体 , 建筑 面积为 上分布着 的带形采光 的天窗。整个建筑仿佛是 与土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 2 . 4 7 Y 余平方米, 布置了各类 阅览 室、 书库 以及 内务 制作 等。外语 计算 机中 建筑 物内部 的空间具有 很强的秩序 , 卒姆托严格 的实现了沐浴行为
射到建 筑上, 形成建筑 的个性与特色。
关键词 : 建筑 ; 地域; 设计
1 .体 型适应 环 境
建 筑体型是建筑具体形式的表现 ,也反映 了建筑 的外部 空间和 内部
约 的普瑞特艺术学 院学 习建筑 。他 的作 品以对材料 的精选和高质量 的手 工艺处理 、 以及规 则的几何形体而 闻名。 . 瓦尔斯是位于瑞士阿尔卑斯 山一个狭窄 山谷里 的边远村庄 , 海拔 高
空间的特性。不同地域 中地形 的特点对地域性建筑具有直接 的作用 , 建筑 度为 1 2 0 0 米, 村里生活着大约3 o o f  ̄ 7 居 民。该项 目是对原有旅馆的改扩建, 处理的与地形地貌和谐相处 ,减少对于基地 的破坏 同时建筑 的体型与地 卒姆托在处理新建筑与老建筑 的结合上 ,不是通过新建筑的模仿来协调 形地貌 契合的关 系可 以表达 出对地域性的尊重。 与老建筑 的关系 , 而是弱化 了新建筑 的存在 , 突 出了建筑的外部环境为设 南京工业 大学江浦校区图书馆 由何镜堂先生主持设计 。该项 目的建 计主题。新建筑与原有旅馆除 了通过一条地下的通道相连 , 建筑外部没有 筑 面积为 3 . 6 万平方米, 读者规模2 . 5 万, 藏书 1 0 0 万册。作为南京工业大学 其它的联系 。建筑用石材作为建筑的外表面 , 建筑的体型方正规则 , 使建
浅谈批判的地域主义及思辩
批判 的地 域主义是 一种处于边缘 状态的文化精神 , 边面对 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 一 但是仍然对它所涉及的方面再做一些补充。
在生活模式上 。建筑提供给人 的是一种生 活环境 , 它满 足了 义, 强调地方精神 , 重塑多元文化的平等共存 ; 另一边 反对浪漫主 人们在 内部生活所需求的空间 , 因此一个 地区的建筑 与城市 应该
构、 文化形态 、 物质实体均无 一幸 免的被 迫接受西 方强势 文化 与 5 批判的地域 主义强调触觉 对建筑 体验的作用 , 对媒 体时 ) 反 现代 主义所标榜的唯物 二元论 的形式 与血统 。而那些 强烈地 呈 代以信息代替经验 的倾 向。认为 在建筑 体验 中不仅仅 视觉起着
现 出地域特征 的物质要 素 , 正是 这些 蕴纳 城市 生活 之 力的 要 作用 , 他 比如 冷 、 、 也 其 热 潮湿 、 干燥 还有材 料的气味等都 对人有着 素, 在新 区中消失 了。 互动关系。因此 , 反映在营造里就不只注重建 筑形 态 , 筑材料 、 建 孩童时期 , 村庄 中心 的大树 , 大树 下 的水 井 , 水井 旁 的广场 , 构造方式都在地方建筑营建中成为表达 因素 。 广场边的市场 , 市场 中的咖啡 馆和温 室… …如 今 , 钢筋水 泥的森 6 批判的地域主义悖论似 的营建着一 种地 域主义 , ) 要接受 乡
维普资讯
第3 4卷 第 3期
・
3 ・ 4
200 8年 1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RE
V0 . 4No. 13 3
Jn 20 a . 08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8 0 .0 40 10 .8 52 0 )30 3 .2
地域性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地域性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正文】一、现状分析地域性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创新是当今建筑设计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推进,各地区的建筑风格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地域性建筑风格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逐渐被忽视,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国际化的设计风格,传统建筑特色逐渐流失。
而随着人们对文化传统的重视,地域性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创新也成为当下建筑设计的热点之一。
在中国,乡村建筑多以传统的木结构、石砌墙体等传统工艺为主,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色。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许多传统建筑被拆除,造成文化遗产流失的问题。
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域性建筑风格的创新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融合如何平衡是亟待探讨的课题。
二、存在问题1. 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化建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地位和价值遭受质疑,传统建筑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2. 地域性建筑风格的创新不足。
在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风格的传承和创新并不平衡。
部分地区的建筑设计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很难吸引人们的注意和欣赏。
3. 建筑师技艺水平不足。
部分建筑师缺乏对传统建筑技艺的深入了解和传承,导致地域性建筑风格的传承出现断裂,新的建筑作品缺乏延续传统的色彩和特点。
三、对策建议1. 强化传统建筑文化的宣传与保护。
通过加强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宣传和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传统建筑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推动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
2. 提高建筑师技艺水平。
建筑师应该不断学习和传承传统建筑技艺,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地域性建筑风格的传承和创新奠定基础。
3. 推动地域性建筑风格的创新。
鼓励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培养设计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打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壁垒,创造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作品。
4. 加强引导和支持。
应该加强对地域性建筑风格的引导和支持,建立相关和规范,激励建筑设计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传统村落的建筑设计研究——以山西省平定县下董寨村村民活动中心设计为例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3期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传统村落的建筑设计研究——以山西省平定县下董寨村村民活动中心设计为例刘 静,胡文荟,汪紫涵,高雪南(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摘要:批判性地域主义旨在探求现代建筑与地域主义之间的一个平衡机制,以寻求两者之间的良性结合。
它不仅对“国际式”的方盒子建筑设计持批判态度,而且反对符号化的纯地域主义。
文章以山西省平定县下董寨村村民活动中心设计为例,基于下董寨村特有的地形地貌及文化特质,探索批判性地域主义在传统村落的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批判性;地域主义;传统村落;下董寨村;活动中心[中图分类号]TU2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26.19Research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Based on Critical Regionalism —— A Case of a Villager Activity Center in Xiadongzhai Village, Pingding County, ShanxiLiu Jing, Hu Wenhui, Wang Zihan, Gao Xuenan(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r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24, China)Abstract: Critical regionalism aims to explore a balance mechanism between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regionalism in order to seek a benign combination between them. It is not only critic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quare box architectural design, but also opposed to the symbolic pure regionalism. Taking the design of a villager activity center in Xiadongzhai village, Pingding county, Shanx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critical regionalism in traditional rural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ed on the unique topography, landform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Xiadongzhai village.Key words: criticalness; regionalism; traditional village; Xiadongzhai village; activity center2018年,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主题为“自由空间”,中国馆策展人李翔宁以“我们的乡村”来应题,旨在向世界展示当下中国乡村建筑设计的现状及对未来的探索。
批判性地域主义——以上海·九间堂为例
132浅谈批判性地域主义——以上海・九间堂为例刘鹏翱 张华 中南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摘 要:在全球化带来了许多千篇一律的城市及建筑,建筑缺乏个性,城市特色遭到破坏。
在此,本文从多种现代建筑设计理论入手,理顺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理论核心。
再以上海・九间堂为例,认识“批判性地域主义”在我国的实践回响。
关键词:全球化;批判性地域主义;上海・九间堂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提速,建筑事业欣欣向荣。
然而,这种高速度同时带来了强大危机:西方的畸形建筑,在北京及其他特大城市盖了起来。
我国正成为“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
全球化给我们带来各种建筑设计理念,然而这些当今世界的“强势文化”,随着我国快速的城市化建设,朝我们几千年的本土文化奔袭而来,势不可挡!中国建筑师价值观出现了混乱。
我们需要什么建筑?怎么逃避千城一面?本文介绍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可以提供参考。
1 相关理论研究当今建筑界“各种主义”百花齐放,批判性地域主义同其他主义也是彼此交叉、相互容纳。
为了深入了解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笔者整理了场所理论等六种相关的理论。
1.1 场所理论1976 年,诺伯特·舒尔茨指出,场所是由具有材质、形状、质感和色彩的具体事物组成的有明确特征的空间。
1.2 新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情感与理性、抽象和历史相应融合。
罗西(1966年)和格拉西(1969年)提出新理性主义建筑是在孕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的基础上,采用简单的几何形进行设计。
1.3 文脉主义理论建筑上的文脉主义理论,包括人与建筑,建筑与城市以及整个城市与其历史背景之间等三个层次的内在联系。
摩尔认为,建筑应该在空间上、时间上、以及事物的相互关系上强调地方感,要让人们知道他们究竟在哪里。
1.4 生物气候地域主义、城市生态学、建筑生态设计奥戈雅(1963年)提出生物气候地域主义,认为建筑设计要从地域气候出发,满足人体生物舒适的感觉,利用先进技术解决气候与人体舒适之间的矛盾。
浅谈全球化世界中的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及其特点
浅谈全球化世界中的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及其特点作者:卢爽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2期摘要:“全球化”表现在建筑和景观上的同化作用迫使当代建筑师利用包括“批判性地域主义”在内的理论,作出新的选择来关注地方文化,贴近地域的地理特色并延续它们的存在。
在对建筑的地域主义价值进行严密的分析与重估时,将讨论置于宽阔的历史背景之下,用丰富的图例巧妙分析并严密论证了当代建筑最显著的一种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与活力。
关键字:全球化、地域主义、批判性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古典著作中对地域主义建筑最直观的描述,见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地域主义是只建筑上吸收本地区民族的、民俗的风格,在建筑中体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的设计思潮。
从广义来说,地域建筑的含义是宽泛的,建筑的空间性和地点性决定了任何建筑都有地域性。
而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是基于特定的地域自然特征、建构地域的文化精神和采用适宜技术经济条件建造的建筑。
“批判性地域主义”其实质就在于它既精辟地关注地域建筑的文化内涵,又能高瞻远瞩的发扬时代批判与创造精神。
批判地域主义承认现实生活和技术发展,但强调对技术强制性应用;也尊重文脉、环境、历史和文化,但反对折中主义的建筑式样;对于现代主义运动采取批判的态度,但绝非某些历史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所有的全盘否定的态度。
在全球化满眼的今天,“地域主义”的气质仍然鲜明,甚至更加光彩夺目。
一方面是全球化干涉无孔不入的渗透,另一方面则是地方性的挣扎和艰难地延续。
芒福德认为地域主义并非是简单的采用“地方材料”或“结构”,这两点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与“全球化”相抗衡。
他认为“地域主义建筑”必须力图克服世界上不同民族之间的鸿沟...... [1]芒福德重新定义的地域主义,还担负着协调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的作用,使人们能够“感到安适自在”。
一直以来接触现代主义,明白建筑的空间的重要性,太过理性的去看建筑,就会慢慢失去对于建筑感性的思考,建筑的地域化和多样化阐释,使建筑摆脱了过分现代的阴影,真正的建筑大家,如斯卡帕做好每一个建筑的局部到做好建筑的整体,基本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浅谈地域特色风貌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浅谈地域特色风貌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地域特色风貌建筑是一种依托于不同地区文化和政治背景、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而形成的独特建筑形态。
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的进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于地域特色风貌建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为这些建筑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和历史意义,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域特色风貌建筑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灵感和启示。
这些建筑的形态、结构、风格等元素,都源自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特色因素,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现代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地域特色风貌建筑,了解其独特之处,掌握其构造原理和审美特点,从而汲取灵感和启示,设计出富有创意和文化内涵的现代建筑。
其次,地域特色风貌建筑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和规范。
在传统建筑文化中,许多地域特色风貌建筑都具有较为严谨的建筑规范,如格局、结构、造型、色彩等等。
这些规范不仅反映了地区特色,而且体现了历史文化遗产和建筑技术经验的积累。
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参考这些规范,制定出适合当地环境和人文特色的建筑设计方案,以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再次,地域特色风貌建筑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创新和发展的空间。
许多地域特色风貌建筑都具有较为开放和灵活的建筑形态和用途,其内部空间结构、功能布局等方面也充满趣味性和变化性。
现代建筑设计师可以在保持传统文化风貌的前提下,创新建筑形态、功能等方面,以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需求。
最后,地域特色风貌建筑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地域特色风貌建筑是特定区域的文化和历史的象征和代表,也是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媒介。
现代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挖掘和充分利用地域特色风貌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创造出满足不同文化和民族需求的建筑作品,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总之,地域特色风貌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建筑设计师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文化,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掌握建筑构造和艺术特点,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和发展,创造出更加符合当代文化和审美需求的现代建筑。
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浅述
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浅述摘要:本文是对肯尼·弗兰普顿《批判的地域主义:现代建筑与文化认同》一文的阅读延伸,在今天,现代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人类进步面前,许多前所未有的矛盾出现了。
由于现代建筑的国际化神话并不扎根于所有土壤中,在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一场对国际式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开始了,肯尼·弗兰普顿在文章中所论述的并不是狭窄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有活力的地域形式,建筑语言并不是封闭的,而是通过在文化和文明两个层次上吸收外来的影响,与其它的文化一同构成“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关键词:普世性现象批判的地域主义对立交融边缘性的实践Abstract:This paper is to LanPuDu Kenny put the critical regionalism: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the read article outspread, today,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has become a global language, in such an unprecedented before human progress, many unprecedented contradiction appeared. Because the modern building international myth is not rooted in all the soil,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five, in the s, a modernist architecture for international type of reflection began, Kenny frye, LanPuDu in the article expounds and not the narrow nationalism, but a vibrant regional form, architectural language is not closed, but rather through in the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two levels of absorbing foreign influence, and other cultural together form part of the “world culture”.Key words:Universality phenomenon critical regionalism blend the practice of opposites marginal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当神灵不在而耶稣还未降生之前,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特别的时刻,在西塞罗和马可·奥里利乌斯之间的年代里,人类孤独的存在着,我再也无法找到如此庄严而伟大的时刻。
限制中国建筑发展的条件与批判性
限制中国建筑发展的条件与批判性一、历史层面对于建筑风格的影响从古罗马的万神庙到圣家族大教堂,从古希腊建筑到洛可可巴洛克建筑,再从现代主义建筑一统江湖到各个建筑风格流派多远并存,西方的建筑风格始终走在一个不断变化调整路上。
反观东方的建筑,特别是中国。
在沿袭传统建筑风格上似乎显得尤为执着,这与我国久远的历史文化是有着不可割裂的关联性。
古老的华夏建筑体系发源于距今八千多年的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长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创造发明了榫卯结构,木骨泥墙,杆栏式建筑技术,为木建构的中国传统建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到了秦朝,始皇征集天下之能工巧匠,修建宫殿,长城,陵墓,为后世留下模板,成为了中国建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到了隋唐,民风开放,建筑也多了些大国情怀,兼容并蓄,以大明宫、乾陵、大运河为代表的隋唐建筑,声名远扬,甚至于影响到了邻国建筑风格的形成。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曾说“至今为止,世界上真正实现过建筑设计标准化的只有中国传统建筑”而在宋代,中国建筑已经走向了整体规格化和等级化之路,到了明清,明长城,圆明园,颐和园也出现了不少佳品。
在延续了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历代王朝统治者为了使自己的朝代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要求民众克己复礼,周代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主要定型时期,尤其是在建筑文化方面,如宫室、城郭的制度,历代王朝都基本上沿袭了周的传统。
即使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信仰、观念,也都相互排斥,而难以兼容。
所谓文人相轻,并不是简单的抬高自己,贬低他人,而是对于异己的东西打心眼里的看不惯、深恶痛绝,非除之方后快。
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一种霸道和“行政干预”。
人们都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而称道,但其本质是要把对方鸣掉,使自己的学说畅行。
因此中国是一个提倡“礼”的国家,并沿袭至今,讲求“祖宗礼法不可变”,而这一文化的提倡不止影响了建筑学说,对各行各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正如韩愈所说:“周道衰,孔子殁,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魏晋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便入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着汙之。
关于芒福德批判性地域主义产生的历史渊源-强烈争论及繁荣发展
关于芒福德批判性地域主义产生的历史渊源\强烈争论及繁荣发展摘要: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是基于特定的地域自然特征、建构地域的文化精神和采用适宜技术经济条件建造的建筑。
它不同于之前理论家所提出的如画地域主义或是浪漫地域主义,最开始由芒福德提出,它对现代建筑和地域主义持批判态度,提倡基于地域的同时保持现代建筑的进步和时代性。
对于全球化、现代化持有非抵触的态度,平衡了“地域”与“全球”这两者的关系。
在当代中国建筑界也有很多建筑师努力为实现基于中国文化继承传统与现代主义、全球化很好的结合,形成中国地域建筑现代化而努力。
关键词:批判性地域主义、芒福德、中国地域建筑现代化地域主义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如其他学派那般,经过某个时期的改革或是基于哲学或语言学的基础慢慢顺利成章的发展而来,地域主义的崛起经过了不断的探讨、被遏制,最后崭露头角,被世界所认可。
地域主义的起源在古代希腊文明中,古希腊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在建筑方面,希腊建筑包含诸多形象模型,例如经典的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柱式,象征着人的本质。
希腊城邦的辉煌历史并没有随着其灭亡而消散,光辉灿烂的文化影响着古罗马人。
古罗马的建筑继承了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并且包含着地中海地区的建筑特色。
马克·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这位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工程师所着的《建筑十书》全面而丰富的叙述了罗马这个时期的建筑学的基本情况内涵和基本原理。
他用罗马文详尽的描述了各式各样的“地域”建筑。
地域主义的发展地域主义之后又经历了如画地域主义、浪漫地域主义的发展。
所谓如画地域主义正如中国的山水画,展现的是一种哲学思想和心理上映射的对风景的美的审视。
在这个发展阶段,“英国式”的建筑风格,其忠于那些不被雕饰的自然,他的人民不畏异族势力左右,不附和专制主义。
这种如画地域主义运动仅仅是地域主义的开端,此后,德国继续深化了这个进程并进一步演变成一种运动,一种主义,也就是浪漫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理论对中国建筑实践影响研究【摘要】如何既能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下创造和表达我国独具特色的地域建筑特征,又能解决现代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消耗,一直是中国建筑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当今这么多的建筑思想中,有一种思想潮流,很多的建筑师都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投入到这种思潮中,那就是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思潮。
本文在研究该理论的基础上,期望可以总结出一些该理论对中国地域建筑实践的影响。
【关键词】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理论中国实践0引言怎么样才能够创造和表达我国独具特色的地域建筑特征,一直是中国建筑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外国很多建筑师在我国特有文化背景以及建筑氛围下如何进行建筑设计的问题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论。
但是,当这些问题还没有被弄清楚之前,能源短缺和经济危机就来了,建筑师又把视角转移到了能源节约和塑造更好的环境等方面上。
如何既能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下创造和表达我国独具特色的地域建筑特征,又能解决现代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消耗,就成为了当代建筑师必须的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就使得研究地域主义建筑理论有了意义。
建筑应该满足的人们需求包含物质和精神两种。
但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追求的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方法侧重的只是人们物质方面的需求。
这种建筑设计的方法对人们的精神需求不够重视,这也导致了后来的国际式风格建筑得不到多数建筑师的认同。
这里说的精神需求不是指建筑的形式美,给人的视觉和感觉上的美。
而是指设计以人为本,考虑到人的不同各个方面的精神需求,重视人在建筑中的存在感、场所感和建筑的历史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这么多的建筑思想中,有一种充满理性而又富有人情味的思想潮流,很多的建筑师都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投入到这种思潮中。
这就是根据当地地区的历史文化、气候环境、人的审美与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的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思潮。
它的出现能够弥补了现代建筑思想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方面,它不再追求纯粹的美学做法;另一方面,它也不再追求后现代思潮中的形而上的目标,这样可以避免使建筑变成一种只有形式而没有内涵的物品。
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有利于推进建筑文化在特殊性的发展和多样性的发展,有利于自然建筑人文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应当受到建筑界的重视。
可以看出,批判性地域主义慢慢的成为了当今建筑设计的一种趋势,这也是本文要研究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原因。
1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理论研究1.1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理论发展历程和批判性地域主义丰富的实践实例相比,理论方面的研究是很少的。
在国外,最早体现这个思想的是刘易斯·芒福德,他对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理论的理解都分散的分布在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从早起的《棍与石》到《技术与文明》和《南方周末》再到之后的《历史中的城市》和《城市前瞻》等。
在对刘易斯·芒福德书中的理论进行整理的基础上,亚历山大·楚尼斯写了一本关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书,这本书记录了最近50年以来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发展,并且介绍了一些案例。
之后肯尼思在他的书中详细清楚的介绍了楚尼斯的理论,他的研究极大推动了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理论的发展。
在国内,上世纪末的时候吴良镛先生创造性的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的理论,他发表的论文《乡土建筑的现代性,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以及他所提出的“广义建筑学”充分推动了国内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理论的发展与研究。
他的思想与作品对国内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的作用。
另外清华大学的王路、单军、李晓东等人对批判性地域主义也有不同方向的研究。
1.2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理论概念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定义是什么,吴良镛先生的观点是:“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理论的实质就在于它既能充分的结合地域建筑的文化内涵,又能长远的发扬时代批判和创新精神。
”楚尼斯在他的书中提到“批判性地域主义并不是建筑界的专属名词,而是一种思想,作为指导我们的思想。
为了更加精确和直观,我们在前面加上了‘批判性的’,以区别于普遍意义上的‘地域主义’。
”两位大家说的话来看,批判性地域主义和一般的“地域主义”不同,批判性地域主义是对地域文化在批判和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的继承与发展。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批判性地域主义并没有把全球化趋势和突出地域性特色看成是水火不容的双方,相反的它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最重要的是它也对其本身进行批判,这样理论才能不断进步和完善。
但是,我们仍然没有办法概括出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定义。
因为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常数,它随时间和地区而变化,所以没有明确的定义。
1.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特征既然没有界定清晰的定义,那就研究一下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理论特征,期望有助于对这个理论实质的了解。
通过查找资料,得出以下五个特征:1.3.1批判性地域主义没有定式的风格,它的表现不是从形式上来表征,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从内容、技术等方面直接入手。
1.3.2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基础是在传统地域主义的发展,所以传统的地域主义的特征大多也都适应批判性地域主义。
批判性地域主义也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脉,运用地方特色的材料和手法进行建筑的建造。
1.3.3是传统与现代化的统一,批判的地域主义吸收传统建筑的精华部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和现代精神的建筑。
1.3.4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批判性地域主义能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保存自己的地域特色,做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1.3.5可持续发展,批判性地域主义最具重要的特征。
批判性地域主义是以人为中心,注重人与自然的结合、资源的节约和本地域文化的特色。
这种方法是十分有利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
2批判性地域主义对中国地域建筑创作实践的影响2.1浅薄形式转换的伪地域主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按照鲍德里亚的说法,中国社会进入了消费社会。
在建筑领域的体现就是对符号和图像的追求远远大于对真实性的追求,而在这个追求过程中,地方特色的一些东西就成了一个可以利用的元素。
目前中国大部分都是这种伪地域主义,把新建建筑跟传统建立一种联系,让人们更容易接受,是目前中国批判性地域主义实践的体现,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图1方圆大厦图2福寿禄酒店第一种是对类型化构件的生搬硬套,这种方式最方便、快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小的成本吧建筑改造成传统建筑的样子来消费和传播。
例如中式窗格、构架、封火山墙等构件。
第二种是对建筑平面的拼接,这种情况也很多见,比如说在做园林空间的时候,任意两个建筑之间有一条小路,都称作曲径通幽。
还有就是一个观光走廊上开了几扇窗户就称作步移景异。
第三种就是对文化图式的滥用。
比如说一个建筑的平面采用了凤凰翅膀的形状就说这个建筑象征着凤凰,又如沈阳的方圆大厦,只是做了个圆形和方形结合的立面形状,就说他代表了天圆地方的思想,北京的福寿禄酒店则更夸张,直接把福寿禄的雕塑放到建筑的外表皮上。
这些对传统进行简单的转换拼接,忽略了建筑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在整个环境中,只靠一些吸引人的符号是没有价值的。
更何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靠一个简单的标志,还要有氛围和感受,比如北京天坛,人们站在其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图像,还有其他的环境设计,像抬高的路径、苍翠的松柏等,让人们感受到天圆地方。
2.2自上而下的历史遗产风貌保护现在地方政府在对历史地域风貌的追求正在流行起来,这也是提高城市吸引力的一个手段。
这种风貌运动可以分为三类,风貌建设、风貌保护、风貌改造。
风貌建设的对象是新建建筑,风貌保护的对象是历史遗留的文化遗产,风貌改造的对象是原来已建成的建筑。
在实践过程中,这三者往往同时存在,一起实施创造地方特色,而其中风貌改造的影响和影响范围最大。
这些通常是政府主导的,通过对建筑的立面街道的界面的改造,试图形成一种地方特色。
另一方面,在风貌保护的问题上,新旧建筑如何结合,如何保护历史遗产的地域风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保护历史遗产的原始风貌时,一方面要保护好已存的历史遗产,另一方面也特别要警惕改造和新建部分出现前文所说的对地域传统肤浅的形式转换。
批判性地域主义提出的意义在于批判现代主义对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不重视,它是强调要找寻现代时代背景下的地域建筑,重视传统不代表完全复制,更不是各种传统符号的滥用。
所以说,在进行风貌保护更新的项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避免产生这些问题:第一,对功能的置换,避免历史遗产成为只有观赏价值没有其他价值的博物馆,尽量为社会提供一定的功能空间;第二,设计手法的陌生化,新建部分和遗留部分要分清楚,不能混淆历史感,而通过陌生化区别新旧建筑;第三,保护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真实性,这是对历史遗产最基本的尊重与维护,但是要抵制布景化的拼贴。
上海新天地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新天地位于淮海中路南侧,是指新天地南里北里和新天地时尚广场,在开发改造之前期内部是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和一大会址。
新天地是由政府和开发商主导的一次性改造。
新天地对原有建筑的改造主要有三种措施:一、保留了原有的街巷空间尺度;二、老建筑的现代化改造;三、不同情况的建筑进行不同方式的改造:第一类:基本保留,加固结构;第二:保持屋顶和墙壁,拆除和重建的内部结构;第三类:基本拆除,只保留了门楼。
重建的部分是依照原有图纸建造。
总体来说新天地改造是一种存表去里的方式,就是保留建筑的外表,内部结构重新进行现代化设计。
改造后新天地把原来的居住功能置换为完全的商业功能。
这个案例很好的诠释了应该怎么样既尊重历史,也尊重当下。
3总结回顾中国目前的的批判性地域主义实践,虽然有一部分新的力量正在崛起,并且其影响也在逐渐的扩大,但是在现在这种消费和媒体的影响下,建筑中对地域特色元素肤浅而又夸张的转换随处可见。
过分的强调批判现代建筑主义,让我们一会摆向西方,一会摆向传统,唯独忽略了目前的现实。
我们一提起吸收传统精华,就只能想到以前的木构结构,没有仔细判断哪些是适合现代的。
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形成一种有现代精神的地域建筑文化,并且既要吸收批判全球也要吸收批判地方。
这是一种全新的创新,决不是过去的在现。
所以楚尼斯又将批判地域主义描述成“现实主义”的策略。
正确的吸收传统的精华,正确的继承传统是我们保持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实践的时候要正确理解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不能盲目的追求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而至现代元素而不顾。
参考文献[1]杨林、庞弘,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特征初探[J].建筑学报,2008[2]余松柏,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实践策略[D].重庆大学,2012[3]杨少林,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4]卢健松.建筑地域性研究的当代价值[J].建筑学报,2008[5]王颖,卢永毅.对“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批判性阅读[J].建筑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