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检验记录表
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报告范参考模板
试验检测报告二零一零年八月五日特别声明1.报告无检验单位“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2.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
3.报告涂改无效。
4.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验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5.委托检验仅对来样负责。
地址:邮编:试验检测报告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主要参加人:二零一零年八月五日沥青混合料(AC-16C)配合比设计报告工程名称:送检日期:2010.07.1送检单位:送样人:见证人:检测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试样规格及生产厂家:SBSI-C改性沥青(中石油克拉玛依所产的“昆仑牌”翼龙系列)15-20mm碎石( )、10-15mm碎石( )5-10mm碎石( )、石屑(0-5mm)( )、矿粉( 铺)PA-1型抗剥落剂( )沥青混合料(AC-16C)配合比设计报告受委托,检测中心对来样进行AC-16C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整个设计分为六部分内容,即:1.进行原材料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试验(附件1),并判断材料的性能;2.按集料的筛分结果,并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对AC-16C 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的要求,对其进行矿料组成设计(附件2);3.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确定出最佳沥青用量(附件3);4.依据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进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和车辙检测(附4);5.采用设计级配,按Superpave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附件5);6.根据Superpave方法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及路用性能检验(附件6)。
结论:1)最终确定的矿料级配组成15~20mm碎石15.0%,10~15mm碎石23.5%,5~10mm碎石15.0%,石屑41.0%,矿粉5.5%,PA-1型抗剥落剂0.4%(沥青质量百分比)。
沥青面层用表汇总(上)
分项工程检验申请和中间交验审批表承包单位:富阳市通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___________ 一 ________监理单位:杭州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编号:___________ 浙路(GL)105沥青砼面层和沥青碎(砾)石工程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一)承包单位:富阳市通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合同号: ____________ 一 _________监理单位: 杭州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工程编号: _________________ 浙路(ZJ ) 702-1实测项目工程名称浙江省23省道富阳至新登段畅通工程路面工程施工日期 2005. 〜右幅辅道面层注:本表签字人员一般应指单位工程的相关人员(检验负责人除外)浙江省23省道富阳至新登段畅通工程公路建设项目沥青砼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工程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二)承包单位:富阳市通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_____________ 一______________监理单位:杭州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工程编号:浙路(ZJ)702-2浙江省23省道富阳至新登段畅通工程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放样现场记录表承包单位:富阳市通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 ______________ 一_________监理单位:杭州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路(JS)101注:面层为AC-16C 沥青砼+粘层油承包人自检说明:现场监理日 期施工负责人 日期质检员 日期施工员 日期施工放样示意图:宽度 400 cm厚度 5 cm监理检评:浙江省省道富阳至新登段畅通工程7400 cm长度 243 m自检现场检测记录表承包单位:富阳市通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_____________ 一________监理单位:杭州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路JS107注:1、本表在现场质检报告单”不下时,用作附表;检测结果多少,自行分割。
交通检测沥青混合料原始记录
委托编号:第页共页
检测:审核:
委托编号第页共页
检测:审核:
委托编号:第页共页
检测:审核:
委托编号:第页共页
检测:审核: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水中重法)委托编号:第页共页
检测:审核: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真空法)委托编号:第页共页
检测:审核:
沥青混合料饱水率试验原始记录表
检测:审核: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原始记录表委托编号:第页共页
检测:审核: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及矿料级配试验检测记录表委托编号:第页共页
检测:审核:
抽提液中矿粉质量试验检测记录表(燃烧法)委托编号:第页共页
检测:审核:
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测试原始记录表
委托编号:第页共页
检测:记录:审核: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燃烧炉法)原始记录表
= 第页共页
检测:审核:
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及筛分试验(燃烧炉)标定记录表
委托编号: 第页共页
标定人:复标人:
委托编号:第页共页
检测:审核:
委托编号:第页共页
检测:审核:
委托编号:第页共页
检测:审核:。
ATB-25生产配合比
ATB-25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及配合比验证报告1 概述1.1 概述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先将二次筛分后进入热料仓的材料取出筛分,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设定3.1%、3.4%、3.7%、4.0%、4.3%五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要求应重新调整热料仓比例,进行级配设计。
同时按生产配合比拌制的混合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ATB-25的体积性质及空隙率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应调整级配和油石比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和ATB-25标准。
最后按生产配合比拌和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验证,来验证生产配和比的各项性能指标。
1.2 设计依据本合同段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现行规范规定的马歇尔法进行设计,设计采用的有关技术规程和依据有:(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6)《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1.3 原材料来源本项目ATB-25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所采用的集料为凉水石场生产的玄武岩,集料粒径规格分别为 19.0-26.5mm、9.5-19.0mm、4.75-9.5mm、2.36-4.75mm和S16(0-2.36mm);矿粉为磐石石粉厂生产;消石灰产地图们;沥青采用延边路兴沥青储运站提供的盘锦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
2 原材料试验2.1 沥青沥青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沥青性能指标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见表2-1所列。
70号沥青试验结果表2-1试验结果表明:盘锦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本项目技术要求。
沥青表格
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中间检验申请单A-10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现场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C-044施工负责人:质量检查员:驻地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记录表E-08施工负责人:质量检查员:驻地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热拌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检测记录C-140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检验D-28-1矿料检验级配曲线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检验D-82抽提筛分记录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含量(离心分离法)D-81沥青抽提试巢二路东二段沈巷街道改建工程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施工放样报告单A-04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热拌沥青混合料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C-043施工负责人:质量检查员:驻地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C-046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原始记录E-09施工负责人:质量检查员:驻地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记录C-141施工负责人:质量检查员:驻地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热拌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检测记录C-142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路面结构厚度检验记录表C-130施工负责人:质量检查员:驻地监理工程师:巢二路东二段沈巷街道改建工程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沥青路面压实度检验( 蜡封法) D-84压实度检验记录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平整度检验记录表C-125施工负责人:质量检查员:驻地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宽度检验记录表C-124施工负责人:质量检查员:驻地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纵段高程检验记录表C-121施工负责人:质量检查员:驻地监理工程师: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横坡检验记录表C-126巢二路东二段沈巷街道改建工程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水准测量记录E-11施工负责人:质量检查员:驻地监理工程师:。
沥青检测报告及沥青检测原始记录
马歇尔模数T(kN∕mm)
检测说明
T;经FL
校核:
主检:
沥青混合料检测原始记录(五)
XX省JC/JL-01.0802共页第页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
规格型号
检测日期
环境条件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设备状态
检测依据
检测内容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
抽提后的全部矿料质量(g)
矿料名称
公称直径(mm)
100.C
80.0
63.0
50.0
40.0
31.5
25.0
20.0
16.0
10.0
5.00
2.50
筛底
筛孔尺寸(Inm)
90
75
63.0
53
37.5
31.5
26.5
19.0
16.0
9.5
4.75
2.36
筛余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车辙试验
试验温度(C)
轮压(MPa)
试件密度(g∕cm3)
×100
质量(g);
出质量(g);溶物合计质量(g);合计质量(g);
校核:
主检:
沥青混合料检测原始记录(一)
XX省JC/JL-01.0802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
规格型号
检测日期
环境条件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设备状态
检测依据
检测内容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
试件
尺寸
直径(mm)
高度(mm)
1
2
3
设备名称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简易
3.21
13.2 603.5 18.1 54.5 45.5 660.0 19.7 55.6 44.4 45.0
水
9.5 486.8 14.6 69.1 30.9 405.4 12.1 67.7 32.3 31.6
洗
后
4.75 440.2 13.2 82.3 17.7 526.0 15.7 83.4 16.6 17.2
试样质量 (g)
3500
变化 范围
200
0.075mm 通过率(%)
2.5
变化 范围
0.5
3356.3 2.3
3476.9 2.3
筛孔尺寸 (mm)
下限
31.5
100
26.5
70
19
50
13.2
32
9.5
20
4.75
6
2.36
6
1.18
3
0.6
2
0.3
1
0.15
1
0.075
1
上限
施工单位 实测值
100
3334.5 2.2
100 91.9 63.6 45.5 30.9 17.7 10.5
7.5 5.1 4.3 3.2 2.2
沥青用量 (%)
3.2
变化范围 0.12
3.272 3.288
3.241
3.29
3.194
3350.5 2.4
100 93
64.1 44.4 32.3 16.6 10.8
6.6 4.2
干 筛
2.36 240.1 7.2 89.5 10.5 194.3 5.8 89.2 10.8 10.7
法
1.18 100.0 3.0 92.5 7.5 140.7 4.2 93.4 6.6 7.1
沥青AC-16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表(一)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取样地点 试样描述 报告编号 试验依据 试 验 者 审 核 者 批 准 人 拟定用途 沥青混凝土路面 报告日期 矿 料 筛 分 试 验 结 果 筛孔 尺寸(mm) 通过百分率% 矿料名称 1.5~2.5㎜碎石 1.5~2.0㎜碎石 1.0~1.5㎜碎石 0.5~1.0㎜碎石 天然砂 矿粉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5.2 100.0 79.5 100.0 55.8 100.0 29.5 100.0 19.6 100.0 13.3 99.7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78.4 100.0 2.1 55.0 0.2 10.0 0.2 1.3 0.2 0.3 0.2 0.1 0.2 0.1 0.2 0.1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矿 料 级 配 组 成 矿料 矿料规格名 配合 称 比 (%) 1.5~2.5㎜ 0 碎石 1.5~2.0㎜碎石 13 1.0~1.5㎜碎石 60
0.5~1.0㎜碎石 0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26.5 0.0 13.0 60.0 0.0 18.0 9.0 100.0 100 100 100 19 0.0 13.0 60.0 0.0 18.0 9.0 100.0 100 100 100.0 16 0.0 13.0 60.0 0.0 18.0 9.0 100.0 100 100 100.0 13.2 0.0 10.2 60.0 0.0 18.0 9.0 97.2 90 100 95.0 9.5 0.0 0.3 33.0 0.0 18.0 9.0 60.3 50 75 62.5 4.75 0.0 0.0 6.0 0.0 17.1 9.0 32.2 20 34 27.0 2.36 0.0 0.0 0.8 0.0 14.3 9.0 24.1 15 26 20.5 1.18 0.0 0.0 0.2 0.0 10.0 9.0 19.3 14 24 19.0 0.6 0.0 0.0 0.1 0.0 5.3 9.0 14.4 12 20 16.0 0.3 0.0 0.0 0.1 0.0 3.5 9.0 12.6 10 16 13.0 0.15 0.0 0.0 0.1 0.0 2.4 9.0 11.5 9 15 12.0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记录
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马歇尔制样以泰普克基质沥青70#为例试验步骤:1.按照设计好的级配,天枰称重集料和矿粉,并一同放到160℃的烘箱里面加热2.打开混合料搅拌机,并设定温度为160℃,搅拌时间为180s3.沥青放到135℃的烘箱里面加热,放置时间:使沥青能顺利倒出即可4.把制样磨具(筒状柱体,几个样品就放几个;底座)放入到130℃的烘箱里面加热5.取出三分之二锅沥青,在煤气上进行加热、搅拌,直至成水状,此时温度应小于160℃(温度过高,会有黑烟产生,此时沥青发生氧化)6.取出已经达到160℃的集料和矿粉,放入混合料搅拌机中,加入已定质量的沥青,搅拌键常按,搅拌机容器上升,并开始搅拌混合过程7.搅拌完成后,取1250g(首次取此质量的沥青混合料,后面再根据此质量下的样品体积情况进行质量调整)混合料,放入装置好的磨具中,用尖刀使其四周无大空隙(最好是边上没有大的颗粒,不然样品做洛杉矶磨耗试验时边上的大颗粒容易掉,影响结果判断),之后放入到马歇尔击实仪中双面各击75下(根据级配类型确定击实次数,AC级别击实75次)8.对样品上下面厚度进行测量,与标准尺寸¢101.6m m×63.5mm进行比较,进而调整后一样品的混合料取料质量(标准击实法,一组试件的数量不少于4个)9.重复以上步骤10.把样品放在室温下冷却(空调房也可以),等样品温度降到室温时,在脱模机上进行脱模,并标上标签(标签标在密实一面,即制样时的底部,密实的原因是因为制样时小颗粒被作用到下部)11.测试其空气质量和水中质量(计算空隙率用?)2012年6月初星期1~5一、沥青三大指标(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测试以SK基质沥青为例试验步骤:1.沥青在烘箱中加热到130℃2.取量约三分之一小锅子,煤气上加热搅拌均匀,使温度在160摄氏度左右3.把沥青料倒入针入度容器、软化点半球和延度磨具中,后续放置和处理时间如4.测试各个性能,并记录试验结果二、动力粘度测试以上面的SK基质沥青为例试验步骤:1.同上2.同上3.把沥青料通过金属漏斗加到粘度玻璃管中,加入量已不超过测试刻度为准4.135℃烘箱里面15分钟后,室温下2分钟后,放入动力粘度仪中60℃恒温30min后,开始测试,并记录试验结果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昨天试验方法总结试验目的:研究岩沥青作为改性剂掺入基质沥青中作用效果。
沥青混合料检测记录表
备注
审 核: 校 核: 检 验:
加载速度(mm/min)
马歇尔试验
浸水马歇尔试验
1-1
1-2
1-3
1-4
1-5
1-6
平均
2-1
2-2
2-3
2-4
2-5
2-6
平均
试件高度(mm)
试点1
试点2
试点3
试点4
平均
空中重(g)
水中重(g)
表干重(g)
吸水率(%)
蜡封后空中重(g)
蜡封后水中重(g)
毛体积相对密度γf
最大理论相对密度γt
沥青混合料空隙率VV(%)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γt=ma/[ma-(m2-m1)](g/cm3)
平均值
1
2
计 算 法
矿料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sb(g/cm3)
矿料合成表观相对密度γsa(g/cm3)
合成矿料的吸水率wx (%)
合成矿料的沥青吸收系数C
矿料有效相对密度γse(g/cm3)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γt(g/cm3)
试件编号
试验温度(℃)
4.75
2.36
1.18
0.60
0.30
0.15
0.075
标定记录编号
审核: 校核: 检验:
样品信息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沥青含量(离心分离法)
试样编号
滤纸质量(g)
沥青混合料与滤纸质量(g)
沥青混合料质量(g)
容器中留下矿料质量(g)
滤纸与矿粉质量(g)
滤纸吸附矿粉质量(g)
抽提液总量(ml)
取出燃烧的抽提液数量(ml)
样品信息
AC-20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离心分离法)、矿料级配检验试验记录.xls计算.xls
635.20 637.00
957.7 1036.0
61.8 65.2
1019.5 1101.2
42.4
4.16
4.3
48.8
4.43
各级筛孔分计筛余质量(g )
试样总质量(g)
筛孔尺寸(mm)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底盘
95 80 68 56 33 26 18 12
9
5
4
检查结论: 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
试验
复核
主管
监理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合同段: LM-1 100.0
S301府店一级公路路面整治工程
沥青矿质混合料级配曲线
取样位置: 摊铺现场
试验编号:LM1-LH-021
90.0
80.0
70.0
60.0
通过量(%)
50.0
40.0
30.0
20.0
10.0
0.0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0 19.0 26.5 31.5
通过量
筛孔尺寸(mm)
设计级配
规定上限
规定下限
级配类型
AC-20
混合料 试样编号 总质量
(g)
离心杯+ 滤径(mm)
26.5
离心杯+ 滤 纸+矿粉质量
(g)
容器中集料 干燥质量 (g)
矿粉 容器中干燥集
质量 料+矿粉质量
沥青配合比验证报告
【 - 字数作文】第一篇、沥青,配合比试验沥青配合比验证报告集料常规性能试验根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四种碎石粗、细集料原材料常规性能试验结果:1碎石采用宝腾碎石厂沥青试验配合比优化与混合料性能试验结果宝腾碎石场AC-25宝腾碎石AC-25级配原材料组成为:宝腾碎石粗、细集料、矿粉、改性沥青,掺0.3%的3#沥青抗剥离剂。
碎石AC-25筛分结果与矿料合成情况见下表2矿料级配合成曲线图如下图2.2.1-1所示。
碎石AC-25合成级配曲线矿料级配优选根据各档集料的密度、吸水率及相应的用量比例,可计算出各合成集料的性质,并由Superpave集料结构设计软件获得各初试级配推荐的初试油石比,如表2.2.1.1-1:矿料合成级配混合集料的密度及初试油石比最佳油石比优选在矿料级配优化的基础上,以程序软件推荐的最佳油石比为起点,增加+0.3%、+0.6%三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进行最佳油石比的优选,AC-25的马歇尔击实试验结果见下表所示3从图中可以得出:击实密度最大时油石比a1=4.3;稳定度最大时油石比4a2=4.0;设计空隙率4.5%时油石比a3=4.2;设计饱和度范围中值a4=4.0; OAC1=(a1+a2+a3+a4)/4=4.13;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设计空隙率最大值6%时取得OACmin=4.0;设计饱和度取上限70%时取得OACmax=4.4;OAC2=(OACmin+OACmax)/2=4.20计算得:最佳油石比为 OAC=(OAC1 +OAC2)=4.16;取整得OAC=4.2%;换算成沥青用量为4.0%。
最佳油石比验证通过不同油石比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性能,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2%,在该油混合料性能验证2.2.1.4 志宏AC-25配合比设计根据取样的集料、矿粉、沥青等原材料,按照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和沥青混合料评价标准进行室内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其最佳油石比为4.2%(沥青用量4.0%);各档集料的比例为:经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验证,各项指标试验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可用于工地目标配合比设计,并为生产配合比提供设计依据。
12272压实度检验批
注: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
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
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1.5mm)、
注: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
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
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1.5mm)、
注: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
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
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1.5mm)、。
AC-13F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检验试验自动报告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96.0 75.7
47.4 37.9 25.5 19.3 15.2
9.3 15 5
5.3
100 100
100 100
100 90
85 68
68 38
50 24
38 15
28 10
20 7
8 4
结论:经检测该样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试验:
审核:
签发:Leabharlann 9.3 15 550 38 28 24 15 10
20 7
5.42
试样 编号 1 2
试样蓝和托盘质量 试样、试样蓝和托盘质 m1(g) 量m2(g) 2131 2131
19
100.0
初始试样总质量m3 (g) 2556.5 2598.8
4687.5 4729.8
16
100.0
0.02
134.2
0.15
0.075
5.43
5.43
筛孔尺寸(mm) 通过百分率(%) 级配范围通过百分率 (%)
80 60
62 48 36 26 34 20 13 9
18 7
14 5
8 4
试验:
复核:
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燃烧炉法矿料级配检验试验报告
工程名称: 承包单位 委托单位 监理单位 试验单位 标准依据 试样描述 大石桥大金线改造工程 试验编号: 委托单编号 合同编号 分项工程 路面上面层 DJ-012
营口公路工程总公司第五分公司 营口公路工程总公司第五分公司 沈阳方正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试样损失 标定试样 油石比(%) 质量m4 损失系数 单值 平均值 (g) 131.9
试验表格-沥青,混合料
延伸速度(cm/min) 1
延度值(cm)
2
3
平均值
烧杯中液体温度上升记录℃
烧
试
室 内
杯 内
每 分
平
软 化
样 编 号
温 度 ℃
液 体 名
钟 上 升
起 始 温
1 分 钟
2 分 钟
3 分 钟
4 分 钟
5 分 钟
6 分 钟
7 分 钟
8 分 钟
9 10 11 分分分 钟钟钟
12 分 钟
13 分 钟
14 分 钟
试验室名称:
委托单位/委托人 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判断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 号
产地
序号 1
第 页共 页
乳化沥青试验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JB010803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样品描述 试验日期
检测项目 破乳速度
代表数量 检测结果
技术指标 检测结果 结果判定 备注
2
贮存稳定性
质量损失(%)
8 薄膜加热试验
针入度比25℃(%)
检测结论:
℃延度
委托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判定依据 试验日期
沥青标号
代表数量
技术指标
检测结果
结果判定
备注:
声明:本报告须有公司授权批准人签字,并盖有“检测报告专用章”,报告涂改、复印无效;若用户对报告有异 议,应在收到报告后十五天内向本公司提出书面申诉,逾期不予受理。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
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闪燃点
温度上升情况(从240℃开始观察)
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矿料间隙、饱和度试验原始记录表
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改性沥青):γse=C×γsa+(1-C)×γsb
沥青吸收系数:C=0.033ωx2-0.2936ωx+0.9339
合成矿料吸水率(%):ωx=[(1/γsb-)-(1/γsa)]×100
混合料对应油石比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改性沥青)γt=(100-Pa)/[(100/γse)+(Pa/γb)]
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γf=ma/(mf-mw)
矿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γsa=100/[(P1/γ'1)+(P2/γ'2)﹢…﹢(Pn/γ'n)]
试件毛体积密度(g/cm3):ρf=ma/(mf-mw)×ρw
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非改性沥青):γse=(100-Pb)/[(100/γt)-(Pb/γb)] γb:25℃时沥青的相对密度
SMA混合料γt={(100+Pa+Px)/[(100/γse)+(Pa/γb)+(Px/γx)]} 油石比Pa=[Pb/(100-Pb)]×100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VV=(1-γf/γt)×100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矿料间隙率(%):VMA=(1-γf/γsb×Ps/100)×100 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的百分比之和(%):Ps=100-Pb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有效沥青饱和度(%):VFA=(VMA-VV)/VMA×100
审
核:
检测:Βιβλιοθήκη 试件表干 质量(g) :mf
试件毛体积密度 (g/cm3)
实际 理论γt
空隙率 VV (%)
粒料间隙 率VMA
(%)
饱和 度 VFA (%)
备注
1
2
3
4
平均值
备注: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试验研究(1)
第31卷第3期2001年5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 UR NAL OF SOUTHEA ST UNIVER 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 131No 13May 2001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试验研究赵永利 吴 震 黄晓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6)摘要:由于水稳定性不足造成的水损害,是我国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工程实践表明,浸水马歇尔试验与路面的实际状况相差较远,其残留稳定度也未能反映出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真实情况.本文以劈裂试验为基础,通过对浸水条件的改进,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了几种常见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提出了以真空循环饱水条件下的沸煮劈裂试验的残留稳定度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的试验结果明显好于现行规范中的方法,而采用密实结构AC 16I 的水稳定性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沥青混合料.关键词: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饱水;劈裂;残留稳定度中图分类号:U4161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505(2001)03-0099-04收稿日期:2001-01-09. 作者简介:赵永利,男,1971年生,博士研究生.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正在飞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物资人员的流通.但现有高速公路的有效服务时间普遍未能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由于沥青面层水稳定性不足造成的水损害,常使高速公路在通车2~3年内便出现明显的坑槽、松散等现象,这已经成为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1].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是指沥青路面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经受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一方面水分对沥青起乳化作用,导致沥青混合料强度下降,同时水分逐步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界面上,由于水动力的作用,沥青膜渐渐的从集料表面剥离,导致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而发生的路面破坏过程[2].造成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原因,除了降雨及交通荷载的作用外,主要是由于路面排水结构设计不合理,以及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差两个原因.我国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施工规范,对矿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及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都作了具体的要求.但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现有的测试方法和表示参数不能有效地反应路面的实际情况和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为此,本文探索新的试验方法,对几种典型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进行了测试.1 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试验中集料采用玄武岩,沥青采用壳牌AH 70#沥青,选用的级配为AC 16I,AK 16A,AK 16C 和SAC 16,其级配曲线范围如表1所示.表1 各种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范围筛孔尺寸/mm通过百分率/%AC 16I AK 16A AK 16C SAC 1619.0010010010010016.0095~10090~10090~10095~10013.2075~9070~9072~9275~909.5058~7850~7055~7555~704.7542~6330~5035~5530~402.3632~5022~3729~3622~311.1822~3716~2822~3416~240.6016~2812~2316~2612~200.3011~218~1811~2010~180.157~157~146~138~150.0754~85~94~96~10根据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确定了各种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及相应的物理力学参数,如表2所示.表2 马歇尔试验结果级配类型AC 16I AK16AAK 16C SAC 16最佳油石比/% 5.1 4.6 4.6 4.6稳定度/kN 12.410.013.211.3流值/0.1mm 34343137孔隙率/%4.34.44.24.5采用标准的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测定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其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 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混合料类型说明稳定度/kN 流值/0.1mm空隙率/%残留稳定度/%AC 16I (油石比5.1%)标准试件12.432.8 4.3浸水试件12.639.1 4.3100AK 16C (油石比4.6%)标准试件13.236.3 4.1浸水试件13.731.2 4.2100AK 16A (油石比4.6%)标准试件10.039.5 4.3浸水试件8.641.2 4.486.0SAC 16(油石比4.6%)标准试件11.332.5 4.6浸水试件10.640.44.693.8注:残留稳定度超过100%的记为100%.从表3中可以看出,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其残留稳定度未能充分地反映出水分对混合料的侵蚀作用,其较高的残留稳定度也与实际工程中路面的损坏程度不相符,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在该试验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较小,浸水48h 后,水分不能充分进入到试件的孔隙中,也就无法对沥青膜产生侵蚀作用;特别是闭合孔隙中所封闭的大量气体,进一步阻碍了水分的浸入.而沥青路面在实际使用初期,其实际孔隙率要比实验室内大许多,水分易于进入到孔隙中.2)在浸水马歇尔条件下,混合料内部的水是处于静止状态的,不能模拟出在车轮挤压下,水分对沥青膜产生机械冲刷及反复吸压作用,而水压的作用是沥青混合料出现水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3)在马歇尔稳定度的测试中,试件呈环向挤压状态,此种状态下,试件的承载能力对矿料的咬合情况敏感,而对沥青膜的粘附情况不敏感;在环向挤压状态下,马歇尔试件会出现由于大变形产生的破坏,而不会出现路面上由于水损害而常见的松散破坏.因此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不是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有效指标,必须探索新的试验方法.2 沥青混合料的劈裂试验为了模拟路面的实际状态,本文以劈裂试验测试试件的承载力,在劈裂条件下,试件内部呈受拉状态,试件的破坏是由于内部的粘结力不足以抵抗外加荷载造成的,因此更利于反映水分对沥青的软化和对沥青膜的剥落作用.试验温度为25e ,加荷速度为50mm/min,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 劈裂试验结果混合料类型劈裂强度/MPa 极限变形/mmAC 16I(油石比5.1%) 1.12 4.3AK16A(油石比4.6%) 1.01 4.4SAC 16(油石比4.6%)1.059.1AK 16C(油石比4.6%) 1.06 3.8为了检验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本文对浸水条件进行了探索,首先采用沸水浸泡2h 的试验条件.之所以将试件放在沸水中浸煮2h,而没有像马歇尔试验一样在60e 的水中浸泡48h,是参考了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试验[3],并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在沸水中有利于加速水对沥青膜的侵蚀作用.根据表面能理论对沥青混合料水损害的解释,沥青膜是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被水分逐渐剥落下来的;但当温度较低时,沥青的液体性质不能充分表现出来,表面张力很难发挥作用,使这一侵蚀过程较缓慢;而根据沥青材料的时温换算关系,提高温度可以有效地加快作用速度.试验中发现在沸水中浸煮2h 的效果,与在60e 水中浸泡2d 的效果基本相同,而时间的缩短不仅加快了试验速度,同时也减少了试验的误差.其次,在沸水中浸煮时,水中及矿料表面会产生一定量的气泡,这些气泡的产生将加速水分对沥青的剥落作用,同时水分的对流也对沥青膜有一定的冲刷作用;试验中明显发现在沸水表面飘浮着一些剥落100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1卷下来的沥青膜.表5 沸煮劈裂试验结果混合料类型劈裂强度/MPa 极限变形/mmAC 16I(油石比5.1%) 1.0510.8AK 16A(油石比4.6%)0.837.9SAC 16(油石比4.6%)0.828.8试件在沸水中浸煮2h 后,将其冷却到25e ,再进行劈裂试验,测其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经沸水浸煮后,混合料的劈裂强度有了明显的降低,而极限变形则呈增加趋势,其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此结果表明,在沸煮2h 的条件下,水分已对沥青混合料产生了明显的侵蚀作用;但在沸煮2h 的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短,水分仍不能充分浸入到试件内部;图1 饱水率与真空度的关系为了反映试件整体的水稳定性,本文进行了真空饱水条件下的沸煮劈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真空饱水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分在孔隙中的填充程度;而填充在孔隙中的水分,在沸煮条件下受热膨胀溢出,其效果类似于沥青路面在轮载作用下,水分在混合料内部的流动.由图1可以看出,试件的饱水率(试件内,水的体积与试件孔隙体积之比)与真空压成正比,表明真空条件是提高试件的饱水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看出即使在较高的真空压(9713kPa)下,试件的饱水率也是有限的;可见,单纯将试件浸水48h,并不能使其充分饱水.而沥青路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轮载的反复作用,使水分有足够的压力挤入孔隙中.一些资料表明,某些水损害地段,现场取样的饱水率在25%~100%之间,部分采用吸水率较大集料的地段的饱水率甚至大于100%.饱水率的不同,也是造成室内试验与路面实际使用状况有较大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表6 真空饱水沸煮劈裂试验混合料类型劈裂强度/MPa 极限变形/mmAC 16I(油石比5.1%) 1.0210.5AK16A(油石比4.6%)0.768.5SAC 16(油石比4.6%)0.7410.2试件经过25e 真空饱水,再经过沸煮2h,冷却后进行劈裂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6中可以看出其强度有了进一步的降低.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分对沥青混合料的侵蚀程度,本文又进行了真空循环饱水条件下的沸煮劈裂试验,试验中采用真空压为9713kPa,循环次数为15次.由图2可以看出,增加真空的循环次数对于提高混合料的饱水率,效果并不明显,但往复的加压、减压循环,使水分不断地进出试件内部,有利于模拟由于车轮吸压作用产生的压力水对混合料的侵蚀作用.从表7中可以看出,经过真空循环饱水后,试件的劈裂强度进一步降低,特别是对于SAC 16,其强度的损失幅度非常大,表明对于一种特定的沥青混合料结构,存在着一个耐水侵蚀的极限,超过此极限,水侵蚀将变得十分严重.图2 饱水率与真空循环次数的关系表7 真空循环饱水沸煮劈裂试验结果混合料类型劈裂强度/MPa极限变形/mmAC 16I(油石比5.1%)0.99 4.9AK 16A(油石比4.6%)0.73 6.0SAC 16(油石比4.6%)0.569.6AK 16C(油石比4.6%)0.757.7如以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浸水条件下的劈裂强度与标准条件下的劈裂强度的比值,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指标,即残留稳定度,其结果见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单一的残留稳定度,还是级差,其变化幅度都明显大于浸水马歇尔试验;同时也可以看出,随着浸水条件的逐步苛刻,采用骨架结构的SAC 16,其水稳定性的下降幅度远远大于采用密实结构的AC 16I.3 结 论水稳定性是沥青混合料的重要性能,利用劈裂试验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沥青混合料内部的界面粘结状态,而不同浸水101第3期赵永利等: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试验研究102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1卷条件下的残留稳定度有显著不同;利用沸水浸煮的方法可以加速水侵蚀的程度和速度,而真空饱水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合料的饱水程度,真空循环饱水虽不能进一步提高混合料的饱水程度,但真空循环过程中,水分的反复吸压和冲刷可以加速沥青膜的剥落.从试验结果看,真空循环饱水条件下的沸煮劈裂试验,是一个操作方便快速,条件苛刻、效果明显的试验方法,可更进一步地模拟沥青路面的实际水损害状态.AC16I,AK16A,AK16C和SAC16几种常见的沥青混合料,虽然其马歇尔残留稳定度都满足规范的要求;但当试验条件逐渐苛刻时,各种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而采用密实结构的AC 16I的水稳定性明显优于其他结构.参考文献1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及其防治措施.国外公路,2000,20(3):1~42沈金安.改性沥青与SMA路面.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3~7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97~102Tests of Moisture Susceptibility for Asphalt Paving MixturesZhao Yongli Wu Zhen Huang Xiaoming(Transportation College,Southeast Uni versity,Nanjing210096,China)Abstract:Water damage of asphalt pavements due to insufficient moisture susceptibility has bec ome one of the major types of early destruction.Practice on projec ts indicates that immersion Marshall test doesn.t accord with the actual in-place condition and that residual Marshall stability is not reliable.Based on freeze-tha w cycle indirect tensile test,a further study of moisture susceptibility for some familiar graded HMA mixtures is carried out through modification of im-mersion conditions,and a ne w method of boiled indirect tensile test under vacuum saturation cycle for appraising mois-ture susceptibility of HMA paving mixtures is put for ward.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method is more reliable than that in the present criterion and the moisture susceptibility of AC-16I is distinctly superior to other kinds of as-phalt mixtures.Key words:asphalt paving mixtures;moisture susceptibility;moisture saturation;indirect tensile;residual st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