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教材修改)
05社会认知
![05社会认知](https://img.taocdn.com/s3/m/d26743c25fbfc77da269b18a.png)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选择性 互动性 防御性 认知的完形特性
三、社会认知的图式
(一)图式的涵义和分类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 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 认知。 认知。 泰勒和克劳克把图式分为四种: 泰勒和克劳克把图式分为四种: 人的图式: 人的图式:指人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结构 自我图式: 自我图式:指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 角色图式: 角色图式:指人们对特殊角色者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 知结构 事件图式:指人们对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 事件图式:指人们对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尤其是 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 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
返回
第五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素朴心理学 海德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行为的原因源, 海德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行为的原因源, 即关注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 即关注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这一套理论我们已经 提及,简单说,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个 提及,简单说,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 体自身之外的原因, 体自身之外的原因,在作归因时将行为的原因归之 于此就称作情境归因; 于此就称作情境归因;另一种是个体自身之内的原 因,在作归因时将行为的原因归之于此就称作个人 倾向归因。海德认为, 倾向归因。海德认为,每个人都会投入大量的精力 去寻求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解释。 去寻求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解释。
由此他提出了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归因所应遵循 的三条原则: 的三条原则: 差别性原则。如果将“ (1)差别性原则。如果将“结果归因于那样一种事 只有当它出现时结果才出现,它不存在, 物,只有当它出现时结果才出现,它不存在,结果 便不出现” 此时,可以认为差异性高;反之, 便不出现”,此时,可以认为差异性高;反之,则 差异性低。 差异性低。 一贯性原则。 (2)一贯性原则。“行为者的反应必须前后一 不因时因地而异,此时一贯性高;反之, 贯”,不因时因地而异,此时一贯性高;反之,则 一贯性低。 一贯性低。 一致性原则。 (3)一致性原则。在“所有的认知者都以同样的方 式作出反应” 一致性高;反之,则一致性低。 式作出反应”时,一致性高;反之,则一致性低。
社会心理学 第六章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 第六章 社会认知](https://img.taocdn.com/s3/m/e90987e8eff9aef8951e0629.png)
第二组中学生:B段-做数学题或听故事-A段,
结果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吉姆是一个外向的人。
实验结果表明:后阅读的材料对被试判断吉姆
的性格起着决定作用,即近因效应存在。
问题
在社会认知中,既存在首因效应,又存在近 因效应,如何解释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呢?
何种情况下首因效应起作用?何种情况下近 因效应起作用?
➢ 消极的一面:
虚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如露脸、争面子 利用相应的技巧为自己谋利,如逢迎之道,恭 维和施惠
36
中国人“争面子”由来已久
据明代文献记载,当时的富商们无论对乡邻还 是对自己的日常开销都十分吝啬, “惟娶妾, 宿妓,争讼,则挥金如土。余友人汪宗姬,家 巨万,与人争地数尺,捐万金;娶一狭邪如之。 鲜车怒马,不避监司前驱。监司捕之,立捐数 万金。不十年间萧然矣。至其菲衣恶食,纤啬 委琐,四方之人,皆传以为口实,不虚也。” (谢肇浙:《五杂俎》。)
请代课老师主持了一次20分钟的课堂讨论,然后 让学生陈述对他的印象。
实验结果
第一组被试:
印象:有同情心、
体贴人、有社会能 力、富有幽默感等;
发言行为:
56%的学生积极发 言。
第二组被试: 印象:严厉、专
断;
发言行为:
32%的学生积极发 言。
(二)相似假定作用(Similarity assumption) 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 即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处。
a.加法模式(特征多少) A:3+3+2+(-3)=+5 B: 3+1=+4 A>B
热情 +3(3) 自信 +1(6) 聪慧 +2(5) 多嘴 -3(3)
社会知觉和认知归因 答案
![社会知觉和认知归因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40dad2ad51f01dc281f137.png)
社会认知练习题一.说出下列现象属于社会认知中的什么原理/现象?1.一个人因为牙齿长得不好看,她笑的时候会习惯于抿着嘴巴印象整饰2.一个智慧的教授如果还给人以热情、幽默的印象,那么人们就会提高对他的整体印象。
印象形成的平均加权模式3.人们在出席某个重要的晚会时,经常会穿戴高贵、典雅或性感的服饰。
印象整饰、合社会角色行为4.从事公安、警务工作的人会不自觉地对他人有一种习惯性的警觉。
投射效应5.疑心重重的人,往往也会认为别人不怀好意,而对他人缺乏信任。
投射效应6.“他我”意识浓重的日本人会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中特别谨慎。
为了不破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所以行为相当谨慎,为的是避免功亏一篑。
为克服认知者容易出现的印象的平均模式,以及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等而进行的综合性印象整饰7.每个人对他人进行认知判断时通常根据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据此进行推断。
晕轮效应8.日本是个典型的男尊女卑的社会。
刻板效应、类化原则9.以己度人。
投射效应10.同样是老师的评分,在教学效果基本相同时,我经常会给教授级别的老师打分比讲师级别的高。
归因中的折扣原则11.某个名人演讲,即使你心理实在不敢恭维,你也不敢在众人面前评价他的不是。
或者,你会尽量思考他的演讲内容包含什么深刻含意。
仁慈效应12.不管有多大的缺点,选女朋友只选漂亮的富二代的认知心理是?印象形成的累加模式13.河南出骗子,我们公司不招河南人。
刻板印象、类化原则14.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湖北人太精明,我不喜欢跟湖北人打交道。
刻板印象、类化原则15.只要你认为自己行,你就一定行。
自我实现预言效应16.以偏概全。
晕轮效应17.相貌影响人们对他/她的其它方面的判断。
印象的一致性规则、晕轮效应18.所谓爱屋及乌,我喜欢她也喜欢她的朋友。
印象形成的晕轮效应19.上一次他给我留下很坏的印象,以后我不想理他了。
近因效应20.人在进行社会认知时并不对关于他人的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走捷径,有选择性地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有帮助的信息。
03节社会心理学社会知觉与归因
![03节社会心理学社会知觉与归因](https://img.taocdn.com/s3/m/f66839736c85ec3a87c2c5dd.png)
22
A
B
特征
权数×明显度 特 征
权数×明显度
活泼
+5×3=+15 友 好
+5×3=+15
有魅力
+5×3=+15 兴趣广泛 +5×3=+15
吸毒Biblioteka -5×3=-15 不整洁-2×3=- 6
加总
+15 加 总
+24
加权平均值 +l5÷3=+5 加权平均值 +24÷3=+8
外控者:控制点在个体外部。
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结果个人不能控制,外部力量 造成的,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认 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 责任。
34
由于内控者与外控者理解的控制点来源不同, 因而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相同。
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失败也不怀 疑,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 作投入。其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 外控者看不到个人努力与行为结果的积极关系, 面对失败与困难,推卸责任,不去寻找解决问 题的办法,而是企图寻求救援或是赌博式的碰 运气。倾向以无助、被动方式生活,不可取。
39
五、影响归因的4个因素
(一)社会视角 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 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会有差别,因而对行为 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显然,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 对行动者行为的原因的看法会有差别。
40
(二)自我价值保护
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 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认知](https://img.taocdn.com/s3/m/6ae138cc33d4b14e8524688d.png)
—— 生活中,面对高大歹徒, ……;看望重症病人,……
• 形成完形:把有关信息、特征组合起来,形成完整印象,带有主观色
彩
■
3,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 (1)对人的社会行为、人际互动的影响
二,社会认知的范围
【他人情感;他人性格;人际关系;第一印象】
1,对他人表情的认知
• 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表情来判断其心理。判断的正确程度取决于对他人 表情的认知与解释。
• 表情有三类: • 面部表情(视线联系)
身段表情(舞蹈语汇、四肢、躯体); 言语表情(歌唱家、演说家)。
其中,面部表情尤为重要。
• 面部表情判断: 眼部肌肉、口部肌肉何者重要? 发展特点,对若干表情判断达一定正确程度与年龄有关。(见表) ■
• 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人类的行为和认知对自身健康有重要影响。乐 观态度、面对疾病时乐观解释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条件。 Seligman,Peterson:哈佛大学1946年的一次面谈记录,这些人在1980年 的健康状况,两者比较,……
• 负性情绪——导致:紧张应对: —— 心脏功能受影响;免疫系统受抑制;自主神经系统受损。 ■
(2)对心理、对健康的影响
• 社会认知与寂寞。——社会认知中只注意生活中消极方面,会体验到更多 的寂寞,长期寂寞者会以消极态度看待自己和他人,责备自己没有良好社 会关系或他人难以相处、把事物看成自己无法控制。
• 社会认知与焦虑。——人们对情境的认知与控制可以使人避免焦虑。 Philip Zimbardo有项研究:害羞女生,大噪音,与英俊男士交谈……
社会知觉和认知归因 练习题(答案)
![社会知觉和认知归因 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1c8912fc4ffe473368ab81.png)
社会知觉与认知练习题一.说出下列现象属于社会认知中的什么原理/现象?1.一个人因为牙齿长得不好看,她笑的时候会习惯于抿着嘴巴印象整饰2.一个智慧的教授如果还给人以热情、幽默的印象,那么人们就会提高对他的整体印象。
加权平均模式3.人们在出席某个重要的晚会时,经常会穿戴高贵、典雅或性感的服饰。
印象整饰/印象控制4.从事公安、警务工作的人会不自觉地对他人有一种习惯性的警觉。
投射效应/ 认知对象的职业习惯与认知5.疑心重重的人,往往也会认为别人不怀好意,而对他人缺乏信任。
自我图式与认知/投射效应6.“他我”意识浓重的日本人会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中特别谨慎。
为了不破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所以行为相当谨慎,为的是避免功亏一篑。
印象整饰7.每个人对他人进行认知判断时通常根据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据此进行推断。
印象形成的中心原则8.日本是个典型的男尊女卑的社会。
刻板印象/类化原则9.以己度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投射效应10.同样是老师的评分,在教学效果基本相同时,我经常会给教授级别的老师打分比讲师级别的高。
仁慈效应11.某个名人演讲,即使你心理实在不敢恭维,你也不敢在众人面前评价他的不是。
或者,你会尽量思考他的演讲内容包含什么深刻含意。
仁慈效应12.不管有多大的缺点,选男朋友只认富二代的认知心理是?印象形成的平均模式13.河南出骗子,我们公司不招河南人。
刻板印象14.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湖北人太精明,我不喜欢跟湖北人打交道。
刻板印象/类化原则15.只要你认为自己行,你就一定行。
心理暗示//皮格马利翁效应(自验预言)16.以偏概全。
晕轮效应17.相貌影响人们对他/她的其它方面的判断。
晕轮效应18.所谓爱屋及乌,我喜欢她也喜欢她的朋友。
晕轮效应19.上一次他给我留下很坏的印象,以后我不想理他了。
近因效应20.人在进行社会认知时并不对关于他人的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走捷径,有选择性地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有帮助的信息。
社会认知(二) 归因 - 欢迎光临北航经管学院!
![社会认知(二) 归因 - 欢迎光临北航经管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baec7384680203d8ce2f241c.png)
17
反事实思维
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在心理上改变 过去的某些环节,以便想象事情可能有所不同。 功败垂成,“要是……,那我可能就会……” 在心理上对结果进行改变越容易发生,对结果的情绪 反应就越强。 银牌获得者和铜牌获得者谁更快乐? 反事实思维是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心理模拟。构成了 我们幸运感的基础。绝大多数人对已做的事情的悔恨 比对没有做的事情的悔恨要小。
人们关于自己和社会世界的信念会保持下去,即使知道 支持这些信念的证据是虚假的也会如此。 先入为主信念 一旦为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就很难再让他们否 定这条错误信息。
喜欢冒险的人是优秀的消防队员?
我们越是想极力证明自己的理论和解释是正确的,就对 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越封闭。纠正信念固着:解释相反 的观点。 实验:猜遗嘱
11
我们在社会认知中是如何运用图式的?
(5)图式的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人们对其他人产生一个预期,这个预期会影响 他们如何对待他人,这种对待方式又导致那个 人的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相一致,使得这一 预期成为现实。
12
6
社会知觉的特点
4、人们在社会知觉中善于运用图式。
自动化思维最核心的特点:运用图式(Schemas)
什么是图式?
心理模板、脚本 信息组织,认知架构 解释新情况
图式是一种类别化的信息加工 图式导致刻板印象(stereotype)
7
我们在社会知觉中是如何运用图式的?
(1)图式填充信息的空白:运用内隐人格理论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认知(二)归因资料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认知(二)归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56ee366eff9aef8941e06bc.png)
基本规律错误:观察者往往过高估计他人行为的内在 个人特征,而忽视情境因素。
行为者——观察者偏差:行为者对自己归因时常常做 外归因,而对别人则做内归因
时间因素:随时间迁移情境因素会更重要
❖ 动机性偏差(利益事件)——自利偏差
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为内在因素,失败归因为外在因素将别人 的成功归因为外在因素,失败归因为内在因素。
稳定性
内在性
可控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可控 不可控
+
+
+
+
++Fra bibliotek+
+
+
+
+
+
+
+
+
+
+
+
凯利归因理论图解
条件
一致性 一贯性 区别性
归因
1
高:全班 高:小红 高:小红 刺激物:
语文分数 一向语文 其他课程 语文是难
都低
分数低 分数都高 学的科目
2
低:全班 高:小红 低:小红 人:小红
语文分数 一向语文 其他课程 是个不会
都高
分数低 分数也低 学习的人
3
低:全班 低:小红 高:小红 情境:小
语文分数 一向语文 其他课程 红这次是
都高
分数高 分数也高 偶然失手
归因的原则
❖ 扩大原则:一个人的行为越是非角色行为、不利于自己的行 为,我们越是将它归因为内在因素。
❖ 折扣原则:一种特殊原因导致的结果会因为有其他可能的原 因的存在而使得这一原因的重要程度被打折扣。
❖ 非共同效果原则:入选方案中与未入选方案可能导致的结果 中不同的部分会成为归因时考虑的因素。
(优选)社会认知归因
![(优选)社会认知归因](https://img.taocdn.com/s3/m/0bed04be7cd184254a3535af.png)
(1)区别性:即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他刺激做出相同 反应(针对客观刺激物)
例如,教师甲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只批评了A,而没有 批评其他学生,那么,这个行为就是区别性高的。
(2)一贯性:即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 同一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针对情境),即行动者的行 为是否稳定持久。如果在其他的时间和情境下也有同样 的行为,那么一贯性高,否则一贯性低。
一贯性
归因
1
低:她总对小丑 低:别人很少 高:她总是 人:玛丽
们发笑
发笑
对他发笑 (86%)
2
高:她没对别的 高:每个人都 高:她总是 刺激物:小丑
小丑发过笑
发笑
对他发笑 (61%)
3
高:她没对别的 低:别人很少 低:她以前 情境/环境
小丑发过笑
发笑
几乎没对他 (72%)
笑过
玛丽在看小丑表演时大笑起来
(优选)社会认知归因
一、归因理论
(一)何谓归因 归因(attribution) ,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判断过
程,它指的是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 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换言之, 归因就是对自己或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作 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外在行为表现意指通过感官可以直接观察 到的行为表现,包括一个人的某种行为活动及其存在 状态。 归因是人的社会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对 自己或他人进行进一步认知和分析的开始。 不同的归因对于人的认知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常踩她的 很少踩她
脚
的脚
琼的舞伴 琼的舞伴
常踩她的 很少踩她
6社会认知与人际交往中的归因
![6社会认知与人际交往中的归因](https://img.taocdn.com/s3/m/1997c48f71fe910ef02df808.png)
* 排除原则
它是指如果内外因某一方面的原因足以解释事件,我们就可以 排除另一方面的归因。
归因问题
2 . 阿伯拉姆森的归因风格理论
• 抑郁型 :
* 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整体的因素之上,把 积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之上; * 常常从消极的方面去解释生活和理解他人。
• 乐观型 :
社会认知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评价者 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 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象一个发光物体对周 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
特质描述 人格的社会融洽性 职业地位 称职的丈夫(妻子) 称职的父母 社会幸福及职业幸福 总幸福 结婚的可能性 吸引人者 65.39 2.25 1.70 3.54 6.37 11.60 2.17 中等者 62.42 2.02 0.71 4.55 6.34 1.60 1.82 不吸引人者 56.31 1.70 0.39 3.91 5.28 8.83 1.52
社会认知
框架效应
对相同信息的不同表征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 果,这就是“框架效应”。
“框架”形成的原因:
角度不同 经验不同
“困惑人们的不是事物,而是看待事物的方式。”
社会认知
“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
往注意开始接触到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 身材、容貌等,而对后来接触到的细节不太 注意。这种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 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
归因问题
3.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 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 * 行动者 * 对象/刺激物 * 环境背景 • 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 * 一致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吗? * 一贯性信息:这个人经常如此吗? * 独特性信息:是否此人只对这一对象以这种方式 反应,而不对其它事物作同样的反应?
第4章 社会认知-归因
![第4章 社会认知-归因](https://img.taocdn.com/s3/m/d7e8dc58a98271fe900ef916.png)
在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业管 理及临床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30/2019 6
1、朴素心理学家理论(海德内外归因理论)
每个人都是朴素心理学1958) 海德将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高区别性 区别性
汤姆并不是老踩其他舞伴的脚
低区别性
汤姆也踩其他舞伴的脚
高一贯性
一贯性 汤姆几乎总是踩琼的 脚
低一贯性
过去汤姆从不踩琼的 脚
高一贯性
汤姆几乎总是踩琼 的脚 高一致 性 琼的舞 伴常踩 她的脚
低一贯性
过去汤姆从不踩琼的 脚
高一致性 低一致性
一致性 琼的舞伴 琼的舞伴 常踩她的 很少踩她 脚 的脚
3、凯利的三维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H.H.Kelley,1971)对上述理
论进行了补充。 凯利指出,经验总是反复产生的,每次的经验总是有 着相似之处。假如我们拥有关于事件的多重信息,我 们就会利用协变原则来进行归因。 协变是指观察到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中所共同出现的 东西。 人们在进行因果归属时需从主、客观领域中的三个范 畴去着手。 所谓三个范畴,即(1)客观刺激物(存在);(2)行动人 (人);(3)所处关系或情境(时间和形态)。
得不到一贯性、一致性、区别性的全部信息,也 不会进行如此科学、复杂的分析。
3/30/2019
13
(五)对归因理论的评价
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2、有助于推断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个性 差异; 3、有助于预测个体可能的学习行为; 4、仅仅归因难以完全符合实际。
3/30/2019
(五)社会常模
社会常模被人们视为归因的线索,是成人最常用的来推论能力水平的
北大社会心理学第3讲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
![北大社会心理学第3讲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e8546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7.png)
B 维纳的归因理论
1972年,Bernard Weiner在Heider的归因理论和 Atkinson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归因理论, 该理论要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 影响。 Weiner认为,内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 之一,在归因时人们还从另外一个维度,即稳定与不稳定 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两个维度互相独立,就象平面坐标系 中的X轴与Y轴一样。
C 自尊
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 价的重要维度。在心理学家看来,拥有自尊 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Baumeister总结出了个体提高自尊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学会用自我服务的方式去解释 生活,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使 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学会向 下比较以及采用补偿作用,在自己某一方面 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
个人图式(Person schemas):指我们对某一特 殊个体的认知结构,比如我们对毛泽东就有一个个 人图式,这个图式的内容包括:有勇气、自信、百 折不挠等。
B 自我图式
自我图式(Self-schema):指人们对自己所 形成的认知结构,它与自我概念有着紧密的联 系。你可能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以及乐 于助人,这些都是你自我图式的内容。
3.社会认知
分类与图式
在认知他人的时候,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 立的个体,而总是立即并自动地将之归到某一类 当中,这个过程就是分类,它是自发的、立即的。
图式(Schema)是指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 知现象,它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 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
A 个人图式
A 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
在与陌生人交往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 象被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中最重要、最有力 的是评价,即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讨厌对方。 Osgood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第一印象中我们评价 他人的三个维度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类型 途径
认识他人 解释他人
对他人的认知 对自己的认知
观察
归因 形成印象
预测他人
对群体的认知
2018/10/27
1
人类努力想使自己面对的世界合乎情理。 所以,人们将对他人作出解释视为自己的事情。 而社会心理学家将如何解释人们的如何理解他人 和自己视为自己的任务。
社会认知
2018/10/27 2
微表情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面上项目“面向 自动谎言识别的微表情表达研究”,该项目将综合使 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与认知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研发 自动微表情识别系统,探究微表情表达的基本特点及 主要影响因素,为微表情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 微表情是一种非常快速的表情,持续时间仅为1/25 秒 至1/5 秒,大多数人往往难以觉察到它的存在。 • /group/263759/ Lie to me微表情研究小组 • 中国政法大学微表情研究中心/
17
1、微表情
2、各通道之间表达的不一致 3、语言的非言语方面 4、目光接触的某些特征 5、夸张的面部表情
10 9 8 7 6 5 4 3 2 1 识别谎言的动机:适得其反的证据
准确度
4.6
4.11
4.454.17
低卷入组 高卷入组
2018/10/27
诚实
不诚实
Forrest & 18 Feldman, 2000
6
观察(社会知觉)
• 言语知觉
– 书面言语 – 口头言语
人类最显著的成就和最 大的发明
• 非言语知觉
– 面部表情 – 言语表情 – 躯体表情
人类最常用、最有启发 性的交流方式
2018/10/27
7
非言语知觉的作用
• 表达情绪
– 例:皱眉、嘴巴紧闭成一条狭长直线:生气
• 表达态度
– 例:微笑、长时间温柔地注视着对方:喜欢
表情种类 判断者 愉快 厌恶 惊奇 悲哀 愤怒 恐惧
巴西人(n=40) 美国人(n=99) 阿根廷人(n=168) 智利人(n=110)
95
97 98 95 100
97
92 92 92 90
87
95 95 93 100
59
84 79 88 62
90
67 90 94 90
67
85 54 68 66
日本人(n=29)
2018/10/2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
言语表情
• 说这五个字:“我不认识她”。通过控制 声音的高低、速度、音量,以及重音的位 置,来表达不同的情绪:
– 生气的时候 – 讽刺的时候 – 害怕的时候 – 惊讶的时候 – 厌恶的时候 – 快乐的时候
2018/10/27 14
躯体表情
• • • • • 目光 手势 身体接触 个人空间 点头
Ekman, 1969
2018/10/27 11
对面部表情的误读
• 情绪的混合:脸上的某些部位表达一种情 绪,其他部位可能在表达另一种情绪
• 试图掩盖真实情绪
– 警惕!警惕!!
• 文化的影响(不仅面部表情,言语和躯体 表情也受文化差异的影响)
2018/10/27
12
Lie to me
• 《别对我撒谎》是一部描述心理学的美国电视剧, 于2009年1月21日首播于福克斯电视网。卡尔· 莱 曼博士(Tim Roth饰演)和吉莉安· 福斯特博士 (Kelli Williams饰演)利用脸部动作编码系统 (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分析被观察者的肢 体语言和微表情,进而向他们的客户(包括FBI等 美国执法机构或联邦机构)提供被观测者是否撒 谎等分析报告。
4
印象形成
社会印象是指在社会知觉 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 心理现象,主要指人们利 用各种可能的信息资料形 成对他人的印象。 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印象并 不像社会知觉那样主要集 中在对认知对象外表的一 些直觉和零散的记忆,它 更主要的包括了对人的行 为、人格及情绪特征的深 层次的认识。
5
1、对他人情绪与表情的认知 2、对他人性格特征的认知 3、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2018/10/27 9
对面部表情的解读
• 人类表达这六种情绪的能力是跨文化的。
– 新几内亚原始部落的人能识别出美国人表达出 来的这6种情绪 – 美国人也能够识别出新几内亚人表达出来的这6 种情绪
请问:六种基本情绪中,人类最 擅长解读哪种面部表情?为什么?
2018/10/27 10
对六种表情判断的正确性
1
-0.24
Chaplin,
16
(2)个人知觉的线索
情绪:我们常常根据他人的情绪来推断其内部的心理状 态,所以情绪是我们了解他人的最主要的线索。 微笑的功能?
非语言线索:非语言沟通包括非语言的视觉线索和超语 言学线索,前者指人的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及外 观行为。 超语言线索:指谈话内容之外的所有的信号,如频率、 振幅、速度、音质等。
非言语线索
2018/10/27
15
力度 持续时间 干燥程度 紧握度 活力 温度
0.3 0.2 0.1 0
握手指数越高, 被试越外倾, 越对外经验开 放。
握手指数和人格测量之间的相关 0.2 0.19 害羞 神经质 开放性 外倾性
握手指数越高, 越少神经质, 越不害羞。
2018/10/27
-0.1 -0.2 -0.3 -0.4 -0.29
• 表达个人信息
– 例:边说话边手舞足蹈:外向
• 辅助言语沟通
– 例:边说话边看向门口:你该走啦
2018/10/27 8
归纳:六种基本表情
• • • • 愤怒: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恐惧: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厌恶: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悲伤: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 或收紧。 • 惊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 眼睑和眉毛微抬。 • 快乐: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 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本讲内容提要
主要论述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问题, 通过对本讲内容的学习,希望大家掌握四个 方面的内容: 1. 个人知觉 2. 自我知觉 3. 社会认知 4. 归因理论
3
1.个人知觉
(1)如何对他人形成印象?
印象形成(Impression formation)就是指把一个人 若干有意义的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 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先是根据 有限的信息对其形成第一印象,然后再收集相关的 信息,并经过整合形成整体印象。当然,我们的认 知过程不可能完全准确,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