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与结构分析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与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ff4d8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f.png)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与结构分析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人们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等活动。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与结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原则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时,需满足以下原则:1.地震荷载计算:首先,需要根据建筑所处地区的地震烈度、地质条件以及建筑材料的特性来确定地震荷载的大小。
通过合理计算地震荷载,可以为建筑的结构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2.结构形式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的抗震能力。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筒体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能够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材料选择:高层建筑中,混凝土、钢材等作为主要结构材料。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和钢材等。
合理的材料选择对于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4.结构设防:通过采取一些特殊的结构措施,如加强柱底节点、设置耗能器等,可以增加建筑的抗震能力。
结构设防是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建筑的安全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方法在高层建筑的结构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有:1.静力分析:静力分析是指根据结构受力平衡的原理,通过静力学的知识计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通过静力分析,可以获得结构在静力荷载下的响应,为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2.动力分析:动力分析是指通过模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常见的动力分析方法包括模态分析、时程分析等。
动力分析结果能够反映结构在地震加载下的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参数,对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改进提供指导。
3.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手段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
利用有限元方法等数值方法,可以模拟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响应,分析结构的强度、刚度等性能,并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三、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案例以某高层办公楼的抗震设计为例,该建筑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抗震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抗震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e6c1c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15.png)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抗震技术分析高层建筑的抗震技术是指用于提高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抵御破坏和保护人员安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由于高层建筑在地震中所承受的荷载较大,所以对抗震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以下是对高层建筑设计中的抗震技术的分析。
1.基础设计高层建筑的基础承载能力对于抵御地震荷载至关重要。
抗震基础设计的关键是确定基础形式、选取适当的基础底床、合理设计基础尺寸和布置钢筋等。
一般符合深基坑开挖与基础的结构完整、加固等技术要求,以强化基础的整体稳定性。
2.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是保证建筑安全的关键。
砖石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高层建筑常见的结构形式,其抗震设计应遵循地震活动区的设计规范,采用适当的抗震设计参数,如设定合理的抗震设防烈度,选择合适的结构抗震形式和尺寸。
3.抗震设备高层建筑的抗震设备是用于减轻建筑物地震作用对人员和设备的影响。
常见的抗震设备包括隔震设备、阻尼器、减震器等。
隔震设备可以减小建筑物受到的地震作用强度,通过减小建筑物与地面之间的接触力来保护建筑。
阻尼器和减震器则通过调节建筑物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特性来减轻地震产生的动力响应,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力。
4.立面设计高层建筑的立面设计也与抗震性能相关。
立面是建筑外表面的墙体装饰,具有一定的承力作用。
抗震立面设计一方面可以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作用的破坏,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地震作用对建筑内部的冲击力。
一般采用抗震材料和抗震技术,如阻燃材料和弹性夹层等,来增强立面的抗震性能。
5.紧急疏散系统设计高层建筑的抗震技术还需要考虑人员的疏散安全。
设计时应合理设置紧急疏散通道、逃生楼梯、安全出口等设施,确保人员可以迅速、安全地离开建筑物。
此外,还可以采用避震锚、透水透气泡沫等技术,增加建筑物的抗震可靠性。
总结而言,高层建筑的抗震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基础设计、结构设计、抗震设备、立面设计以及紧急疏散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通过合理的抗震技术手段,能够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保护人员安全和建筑的完整性。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aa7a51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5.png)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摘要:高层建筑的特点是高度比较高,所以地震荷载和风荷载在设计过程中占主导和控制地位,而我国又是地震多发国家,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探讨了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设计。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建设用地日趋紧张,促使建筑能越来越多样化,高层建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高层建筑的特点是高度比较高,所以地震荷载和风荷载在设计过程中占主导和控制地位,而我国又是地震多发国家,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特点1.控制建筑物的侧移是重要的指标。
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建筑结构所产生的水平剪切力占主导地位,所以建筑物会产生明显的侧移,随建筑结构的高度不断曾加,结构的侧向位移迅速增大,但该变形要在一定限度之内,这样才能保证结构安全以及使用功能。
2.地震荷载中的水平荷载是决定因素。
水平荷载会使建筑物产生倾覆力矩,并且在结构的竖向构件中引起很大的轴力,这些都与建筑物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故随建筑结构高度的曾加,水平载荷大相径庭。
对高度一定的建筑物而言,竖向荷载基本上是不变的,但是随着建筑物的质量.刚度等动力特性的不同,水平地震荷载和风荷载的变化是比较大的。
3.要重视建筑结构的延性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随着高度增加,刚度减小,显得更柔,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大。
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要有足够的变形能力,使结构进入塑性变形阶段仍然安全,需要在结构构造上采取有利的措施,使得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二、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的主要内容在罕遇地震作用下, 抗震结构都会部分进入塑性状态, 为了满足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功能要求, 有必要研究和计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力。
当前国内外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 是根据对结构在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或变形要求进行设计, 结构弹塑性分析将成为抗震设计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现状及措施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现状及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cdd42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0.png)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现状及措施分析汇报人:2024-01-08•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述•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现状•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措施分析目录•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发展趋势•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案例分析0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述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超过一定范围(通常为40米或10层以上)的建筑物。
定义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和体量较大,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容易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抗震设计尤为重要。
特点高层建筑的定义与特点抗震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灾害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建筑物的损坏、设备损失和生产中断等。
抗震设计可以降低这些损失,减轻社会负担。
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减少社会经济损失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抗震设计的原则与目标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遵循“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即建筑物在小地震中不损坏、中等地震中可以修复、大地震中不倒塌。
目标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提高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02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现状当前抗震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用途,制定不同的性能目标,如防止倒塌、限制损坏等,并采用相应的抗震措施。
结构减震与隔震技术利用减震器和隔震支座等装置,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抗震加固技术对现有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评估,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加固改造,提高其抗震能力。
建筑材料与施工质量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项目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存在差异,对抗震性能产生影响。
地震作用的不可预测性地震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如何准确评估和应对地震作用是抗震设计的难题。
复杂结构分析难度大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多样,复杂度较高,对地震作用的传递路径和响应机制难以准确把握。
抗震设计的挑战与问题各国抗震设计规范在基本理念、规定和计算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震环境、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现状及措施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现状及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bf2f5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4.png)
我国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引入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理念,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同时,我国也在不断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技 术,这也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现有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不足
设计规范不完善
促进技术交流与创新
通过国际会议、技术研讨会等形式,促进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领 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创新。
与国际标准接轨
积极推动我国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标准的制定和更新,使其与国 际标准接轨,提高我国在这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和稳定性。
智能化设计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高层建筑 结构的智能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降低误差率。
绿色环保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低能 耗、低污染的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法 ,提高建筑物的环保性能。
提高抗震性能的建议与措施
1 2 3
优化结构体系
合理选择和优化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确保其具 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抵抗地震引起的变形 和位移。
目前,国内外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虽然已经比较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对于一些特殊的地震环境和高烈度地区,现有的规范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抗震要求。
设计理念和方法落后
传统的抗震设计理念和方法主要基于线性理论和小震模型,但在大地震时,这些方法可能 无法准确预测结构的响应和破坏情况。因此,需要改进现有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引入更先 进的非线性理论和精细化模型。
刚度与承载力合理分布
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有效地传递和分布地震力,避免局部构件 承受过大的地震力,造成破坏。
设置多道防线
通过设置多道防线,降低地震对建筑造成的损害,提高结构的整体 稳定性。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1d4ea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6.png)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高层建筑在现代都市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其复杂的结构以及高度,抗震性能成为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优化技术。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计: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应考虑地质条件、土壤承载力以及建筑的荷载等因素。
采用适当的基础形式和深度可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2. 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应选用抗震性能良好的方案,如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状墙结构等。
这些结构体系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地震作用。
3. 材料选择:高层建筑结构的材料选择对于提高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采用高强度、高韧性的钢材或混凝土材料,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延性,从而提高抗震性能。
二、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方法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析:1. 静力分析:静力分析是一种简化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响应来评估其抗震性能。
该方法适用于低层建筑或对于结构刚度较为均匀的高层建筑。
2. 动力分析:动力分析是一种较为准确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来评估其抗震性能。
该方法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对于结构刚度较为不均匀的情况。
3.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一种基于有限元原理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结构的数值模型来模拟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该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可用于优化结构设计。
三、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优化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可以采用以下优化技术:1. 设计合理的剪力墙布置:剪力墙是高层建筑中一种常用的抗震结构形式,其布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抗震性能。
通过优化剪力墙的位置和布置方式,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延性,增强其抗震性能。
2. 采用抗震支撑系统:抗震支撑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对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分析与改进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分析与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d465084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2.png)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能分析与改进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崛起。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构成了重大威胁。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的分析与改进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抗震性能的分析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第一步。
工程师需要对建筑的地理位置进行综合考虑,包括地震烈度、地质情况和构筑物的重量等因素。
利用现代抗震分析软件,工程师可以对建筑结构进行详细的模拟和计算,评估其在地震中的响应。
这种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并为改进设计提供指导。
其次,抗震性能的改进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
首先是结构的抗震设计。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垂直和水平抗震能力。
垂直抗震能力在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增加梁柱的断面积和采用适当的加固措施来增强。
水平抗震能力则需要考虑刚度和强度等方面的要求,可以通过合理选取结构材料和采用适当的剪力墙和抗震支撑系统来提高。
此外,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地震时的动力性能。
动力性能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抖动特性和响应。
通过合理的动力分析和设计,可以减小建筑物的位移和加速度,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工程师可以通过增加结构的阻尼和刚度来改善动力性能,同时采用柔性结构和减震装置来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除此之外,对于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性能。
整体性能包括结构系统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工程师需要保证结构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局部破坏导致整体崩塌的风险。
同时,合理的结构布局和刚定位设计也可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总之,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与改进至关重要。
通过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结构设计和动力性能等因素,工程师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保障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然而,抗震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还需要不断改进设计方法,提高抗震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61785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c.png)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的兴起已成为都市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然而,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形式,常常面临地震带来的巨大挑战。
因此,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高层建筑结构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度:高层建筑一般高度超过50米,甚至更高。
这种高度特点使得结构容易受到地震力的影响。
2. 自重:高层建筑自身的自重通常较大,使得结构需要更强的抗震能力。
3. 柔性:高层建筑通常采用柔性的结构形式,如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等。
这种柔性使得结构在地震中更容易受到水平荷载的作用。
二、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原则为了确保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具备较强的抗震能力,需要遵循以下抗震设计原则:1. 抗震性能目标:确定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目标,包括地震烈度、安全性能要求等。
2. 结构计算方法:选择合适的结构计算方法,包括静力计算、准静力计算和动力响应谱计算等。
3. 结构材料和形式:选择适当的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如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等。
4. 结构稳定性: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防止结构在地震中发生局部破坏。
5. 预制与拼装:采用预制和拼装结构,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和施工质量。
6. 基础处理:合理设计高层建筑的基础,确保其抗震性能。
三、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方法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常用的有:1. 静力分析方法:通过静态荷载计算,分析结构的受力情况和位移响应。
2. 响应谱分析方法:基于地震响应谱,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受力情况。
3. 时程分析方法:通过地震波时程分析,模拟结构在地震中的实际受力情况。
4. 参数分析方法:通过改变结构参数,分析结构的敏感性和抗震性能。
四、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加固与改造对于现有的高层建筑,如何提升其抗震性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加固与改造方法有:1. 增加承载力:通过增大柱子和梁的截面,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共3篇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2c5dc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e.png)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共3篇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1高层建筑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建筑结构体系,在地震等极端条件下,其结构稳定性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为此,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需要对其结构体系进行充分的抗震分析和优化设计,以确保其在地震等极端条件下的结构安全性。
首先,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建筑结构的高度、结构形式、材料等等。
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出其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次,我们需要针对建筑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抗震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的核心是对建筑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以找出其在不同地震条件下的抗震性能表现,并加以评估。
这种方法需要结合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建筑模型进行模拟并进行动力分析,以获取建筑结构的动态响应曲线。
最后,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和评估之后,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这种优化设计可以针对建筑结构的不同部位和因素进行,比如调整结构形式、加强连接构件、使用更耐震性的材料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在进行抗震分析和优化设计时,我们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评估,以找出最经济、最可行的设计方案。
总之,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是一项极为复杂和关键的工作,它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应用,以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等极端情况下的安全和稳定。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2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高层建筑的数量逐年增加。
然而,高层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受到破坏,不仅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也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和优化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7700c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7.png)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的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
然而,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因此,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与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的关键要点。
首先,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需要从建筑材料的选用开始。
优质的建筑材料能够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例如,使用高强度混凝土和钢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可以增强结构的刚度和韧性,提高抗震能力。
此外,选用抗震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如抗震剪力墙和抗震隔墙材料,也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其次,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需要对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进行研究。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在抗震设计中,地震力是结构稳定性的主要考虑因素。
通过对结构进行合理的抗震分析,可以确定结构所需的稳定措施,如加强结构柱、梁和地基,提供充足的抗震支撑和抗震连接等。
此外,还应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如尽量避免破坏性地震力集中在某一局部区域,通过结构布局的合理性和对称性来平衡地震力的分布。
再次,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需要考虑结构的动力响应。
在地震发生时,结构会受到地震力的作用,产生振动。
结构的动力响应是评估其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
对于高层建筑,考虑结构的动力响应包括结构的自振周期、固有频率、刚度和阻尼等。
在设计阶段,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评估。
例如,利用有限元方法可以对结构进行动力分析,评估结构的刚度和振动特性,从而优化结构设计。
最后,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优化设计需要通过抗震措施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常见的抗震措施包括设置抗震墙、加固柱子和加宽梁等。
抗震墙可以提供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刚度,减小结构的振动位移。
加固柱子和加宽梁可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另外,还可以采用桥墩阻尼器、摆锤阻尼器和防震减隔震器等先进的抗震措施来减小结构的振动响应。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的探讨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7597994ec3a87c24028c460.png)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的探讨摘要:近年来地震给人们所带来的灾害,高层建筑在结构体系的选择、设计的方法以抗震的性能等诸多的设计都给抗震事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对于建筑的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策略高层建筑已经逐渐成为当前时代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形态之一,对于高层建筑,其抗震效能的分析一直是国内外建筑抗震设计分析的研究热点,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抗震措施就是在建筑设计阶段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只有从高层建筑物内部实施结构抗震,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效能。
一、高层建筑受地震作用的影响分析在进行抗震性能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形式有哪些,并且要掌握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形变特征。
一般来讲,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结构破坏作用形式有两种,即一次超越性和反复损伤型。
前者是指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发生大幅度的振动,使得建筑主体出现一定程度的位移,当这种位移所引起的结构变形程度超过了建筑本身的变形能力,就会使建筑的强度遭受严重破坏,引起建筑裂开,断裂,甚至是倒塌现象。
而后者则是指建筑结构并非是直接受到地震的影响而破坏,而是通过地震的间接作用来实现对结构的破坏。
即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弹性在不断的循环,塑性变形也在不断循环,整个建筑结构都遭受了严重的损伤累积,并长期处于低周疲劳效应的状态,建筑的整个防震底盘都遭受较大损害,此时即使有轻微的外界作用,都有可能引起建筑倒塌。
事实上在目前的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遭受破坏的形式多为反复损伤型破坏方式,并且破坏作用部位有很大差异。
二、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策略1、选择合适的抗震场地每次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都遭到很大的破坏,这除了是因为地址破坏了高层建筑的结构外,跟高层建筑的场地也有很大的关系。
地震可能会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还可能会引起地基土的小均匀沉陷,滑坡和粉、砂土液化等。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同时应避开对抗震不利的地段,即使无法避开时,也应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强措施,应根据抗震设防类别采取加强地基和上部结构整体性和刚度,和根据地基液化等级部分消除或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新近填土和严重不均匀土层时,采用桩基、地基加固和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处理措施,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对于地震时可能导致滑移或地裂的场地,应采取相应的地基稳定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3b5e19f18583d049645910.png)
( ) 框 架 结 构 中 , 常柱 的 破 坏 程 度 衡 量 结 构 抵 抗 地 震 作 用 的 能 力 。 震 时 建 1在 通 地
的 一 部 分 甚 至 整 座 城 市 , 致 重 大 的 经 济 重 于 梁 、 ;2 钢筋 混 凝 土 多肢 剪 力墙 的 窗 筑 物 所 受 地 震 作 用 的 大小 与其 动 力特 性 密 导 板 () 损 失 和 人 员 伤亡 , 1 7 年7 6 的 唐 山 大 下 墙 通 常 会 出 现 斜 向或 交 叉 裂 缝 ;3 配 置 切 相 关 , 其 具 有 合 理 的 刚 度 和 承 载 力分 如 9 6 .级 () 与
等 抗 侧 力 构 件 的 布 置 当存 在 偏 心 时 , 发 因 L 等 不 对称 平 面 的 建 筑 结 构 , 形 同样 在 地 震 作 用 因 发 生 扭 转 振 动而 使 震 害 加 重 。
3 建 筑结构刚度 、承载 力和 延性设计 的
当 建 筑 结 构 具 有 较 高 的 抗 力 时 , 总 其
砌 砖 墙 , 层 同 样 遭到 严 重 破 坏 ;4 采 用 钢 的 抗 震薄 弱 环 节 , 辅 以 必 要 的 计 算 和 构 底 () 再
切 或 因楼 层 侧 移 过 大 、 柱脚 破 坏 , 层 楼 板 各 抗震性能 和足够的抗震可靠度 。
性 , 筑 的 高 度越 来越 高 , 型变 得 更 加 复 筋 混 凝 土 板 、 体 系结 构 的 建筑 , 建 体 柱 因楼 板 冲 造 措 施 , 设 计 出 的 房 屋 建 筑 具 有 良好 的 使 初 提 出 简 单 的 抗 震 设 计 思 想 , 目前 国 际 坠 落 重 叠 在 地 面 。 到 上普遍 认可的“ 震不坏 、 小 中震 可 修 、 震 大 不 倒 ” 设计 理 念 , 到基 于 性 能 的 抗 震 设 的 再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5783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9.png)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土地资源的有限,高层建筑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高层建筑所承受的自重和外部荷载较大,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其结构设计和抗震性能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抗震性能,以及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一、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它涉及到建筑物整体的力学性能、结构布局、材料选择等方面。
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状结构等。
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将柱、梁和框架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形式。
它通过梁和柱的相互作用来承受和传递荷载。
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常用于抵抗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刚度高、施工灵活,然而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其易发生塑性变形和破坏。
2.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利用墙体作用来抵抗侧向力的结构形式。
剪力墙结构通常由较厚的混凝土墙组成,能够有效地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然而,剪力墙结构在建筑布局上较为限制,且可能会引起建筑物的振动集中现象。
3. 筒状结构筒状结构是一种借鉴桶形理论设计的结构形式。
通过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增设环形或螺旋形的墙体,筒状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担荷载,提高抗震性能。
筒状结构设计灵活多样,也可以与其他结构形式相结合,但其施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二、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是为了预测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情况,包括结构的位移、变形和破坏。
抗震性能分析的目的是评估建筑物的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抗震改进措施。
1. 静力分析静力分析是一种通过考虑建筑物所承受的静荷载,以及结构的初始刚度和材料的力学性能,来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方法。
静力分析可以计算建筑物的位移、应力、变形等重要参数,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初步评价。
2. 动力分析动力分析是一种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
通过考虑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包括结构的振动模态、共振频率等,来评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高层住宅楼结构与抗震设计(全文)
![高层住宅楼结构与抗震设计(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dede1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e.png)
高层住宅楼结构与抗震设计(全文)高层住宅楼结构与抗震设计1. 目录1. 引言2. 高层住宅楼结构1. 结构种类2. 结构材料3. 高层住宅楼抗震设计1. 设计阶段2. 抗震要求3. 设计方法1. 静力分析2. 动力分析3. 损伤控制设计4. 结构配置与布置1. 承重墙布置2. 柱网布置3. 框架配置5. 结构性能评价1. 抗震性能目标2. 抗震性能分级6. 结论7. 参考文献2. 引言本文旨在讨论高层住宅楼的结构形式和抗震设计,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抗震能力。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方面。
3. 高层住宅楼结构3.1 结构种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
3.2 结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和复合材料。
4. 高层住宅楼抗震设计4.1 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阶段监理。
4.2 抗震要求:根据当地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确定。
4.3 设计方法:4.3.1 静力分析:根据建筑物的受力情况进行静力计算和分析。
4.3.2 动力分析:应用地震波动力学理论进行动力分析。
4.3.3 损伤控制设计:采用一定的设计措施以减小地震作用造成的损伤。
5. 结构配置与布置5.1 承重墙布置:应满足建筑物的受力要求,合理布置在建筑平面布局中。
5.2 柱网布置:柱网应合理布置,保证结构稳定性。
5.3 框架配置:框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置,提高结构整体刚度。
6. 结构性能评价6.1 抗震性能目标:根据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地震烈度等级确定抗震性能目标。
6.2 抗震性能分级: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重要性等级确定抗震性能分级。
7. 结论通过对高层住宅楼结构和抗震设计的详细讨论,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附件:1. 高层住宅楼结构设计图纸2. 高层住宅楼抗震设计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抗震设计规范:国家编制的规范文件,规定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要求。
2. 重要性等级: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重要性确定的等级,用于确定抗震性能目标。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抗震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抗震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4695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7.png)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抗震技术分析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民需求的增长,高层建筑的建造已成为现代城市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然而,高层建筑的建造与抗震能力密切相关,因为地震是摧毁高层建筑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因此,高层建筑设计时的抗震技术非常重要,本文将对高层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抗震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抗震技术的核心,其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主要分为框架结构、墙体结构、框剪式结构以及组合式结构。
其中,框架结构是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可以减轻结构的自重,提高整体刚度,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
墙体结构的特点是稳定性好,但在抗震设计中,必须考虑其局限性,如剪力墙位于某些区域时,要受到抗震力的制约,不能充分利用其性能。
框剪式结构是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强横向钢筋或钢板连接桥梁梁上的柱子形成框架和剪力墙的组合式结构。
通过增加剪力墙,能够提高抗震性能。
组合式结构是将几种结构形式进行组合,形成一个优化的苏合结构,从而达到最大的抗震性能。
2.抗震减震技术高层建筑的抗震减震技术是为了减轻地震影响,保护高层建筑的基础和结构。
这些技术包括:减载墙、橡胶支座、钢筋混凝土桩、土钉墙、减震器等。
减载墙是一种固定于结构内部的墙,其作用是将地震活动载荷通过强度和刚度的影响分散到墙体周围,以达到降低楼房振荡率,从而减轻地震力的影响。
橡胶支座可以将建筑物的重力适当分散,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桩和土钉墙则是在地基中加入钢筋混凝土桩或土钉,增强结构的稳定性,抵御地震力的影响。
减震器是一种利用液压或机械原理阻尼的一种装置,通过阻尼的作用抵制地震力的影响,从而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3.基础设计技术基础设计是实现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环节。
基础设计包括基础的形式、材料和性能。
高层建筑想要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必须注重基础设计的合理性。
首先,基础必须达到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能够在地震期间承受地震影响。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690c32192e45361066f55a.png)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摘要: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区,高层建筑抗震设防更是工程设计面临的迫切任务。
作为工程抗震设计的依据,高层建筑抗震分析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即对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理论进行了分析,然后详细阐述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强柱弱梁;剪力墙;延性一、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分析(一)对高层建筑构件形式方面1、在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中,通常地震对板和梁的破坏程度轻于柱;2、地震作用经常在多肢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窗下引起交叉斜向的裂缝;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长、短柱并用于同一楼层,长柱受损害较轻。
(二)对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方面1、对于钢筋混凝土板、柱体系的高层建筑,各层楼板因楼层柱脚破坏或者侧移过大以及楼板冲切等因素而在地面坠落重叠;2、对于框架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由于受窗下墙的约束,容易发生外墙框架柱在窗洞处短柱型剪切现象;地震对采用敞开式框架间未砌砖墙的底层破坏严重;3、对于框架-抗震墙体系的高层建筑,地震损害不大;(三)对高层建筑地基方面1、如果地基自振周期与高层建筑结构的基本周期相同或相近,地震作用因共振效应而增加;2、如果高层建筑处在危险和地形不利的区域,则容易使高层建筑因地基破坏而受损;3、地基处地质不均匀,在地震作用下容易使上部结构倾斜甚至倒塌;4、若高层建筑的地基处有较厚的软弱冲积土层,则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的损害显著增大。
(四)对高层建筑刚度分布方面1、对于采用L形以及三角形等平面不对称的高层建筑,地震作用使建筑结构发生扭转振动,因而损害现象严重;2、对于采用矩形平面布置的高层建筑结构,如果该建筑的抗侧力构件(如电梯井等)布置存在偏心情况时时,同样会使建筑结构发生扭转振动。
二、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理论分析(一)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实际上是各国建筑抗震经验带有权威性的总结,是指导建筑抗震设计(包括结构动力计算,结构抗震措施以及地基抗震分析等主要内容)的法定性文件它既反映了各个国家经济与建设的时代水平,又反映了各个国家的具体抗震实践经验。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e07acd5022aaea998f0f64.png)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摘要:我国处于地震带之上,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
由于地震带的分布对于建筑的质量安全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之前必须从科学的角度全面考虑,以免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随着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我国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体型比较复杂,因此,赌气抗震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是一个处于多地震带的国家,随着汶川地震的发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也越来越受人们重视。
1建筑抗震的相关理论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就是采用文件的形式将其具体要求规范出来,并且此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虽然也受抗震有关科学理论的引导,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它更与工程实践为基础,将安全性放在首位。
抗震设计相关理论主要包括拟静力理论、反应谱理论、动力理论。
(1)拟静力理论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其在抗震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理论假设在结构的质量中心上作用地震力水平,并且假定结构为刚性。
(2)反应谱理论。
此理论以结构动力反应特性的研究为基础,进一步了解强地震动加速度观测记录的增多和地震地面运动特性。
(3)动力理论。
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充分了解各类结构线性与非线性反应过程,各种受损结构的地震反应记录随着强震观测台站的不断增多而增多。
2.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1选择场地地基选择场地地基首先要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并且还要考虑地震活动情况。
分析天然地基时的抗震承载力要根据不同的场地来进行,另外,分析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度也要根据不同场地来进行。
如果有必要,可采用规范的地基来进行处理。
对避让距离的确定可根据地震强度、断裂的地质历史、场地土的厚度来进行,进而有利于对场地范围内的地震断裂的确定。
必须确保避开对建筑不利的地段来进行场地地基的选择,如果如法避开,可以利用合适的抗震措施来进行。
2.2合理匹配建筑结构刚度、承载力和延性设计建筑结构的抗力较高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总体延性的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1d7659f524ccbff0218401.png)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当前,我国高层建筑越发普遍,其结构设计受到了业内的广泛重视。
而近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高层建筑楼层多、高度高,结构相对复杂,一旦发生地震,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其抗震设计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基于高层建筑结构分析其抗震设计方法。
我国建筑行业快速的发展,高层建筑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其结构体系和平面布局、竖向体型等设计趋于复杂,加上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给我国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提出更高的要求。
高层建筑抗震分析作为工程抗震设计的主要依据,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要想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达到抗震设计的要求,实现安全和经济的双收,必须做好抗震分析并加强设计工作。
1地震影响下高层建筑结构破坏的特点近年来,各地地质灾害频发,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分析后得知,处于静荷载下的建筑结构,其受力合理,而一旦发生地震,则会由于受力不合理而受到破坏,其原因是地震的影响下,建筑物动力反应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如下:1.1地基部分场地具有较厚的软弱冲击土层,此时高层建筑地基破坏了明显增高。
由于地基土液化造成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最终导致建筑上部结构损害甚至整体倾斜。
高层建筑位置若处于不利或危险地段,会由于地基破坏而导致房屋整体结构破坏。
一旦建筑结构基本周期和场地的自振周期趋于相同,则会由于共振效应导致破坏程度加重。
1.2结构体系高层建筑一般采用框架或框架-抗震墙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平面内柱上端部位容易产生剪切破坏,在窗洞位置的外墙框架柱由于受到窗下墙体的约束容易产生短柱型剪切破坏。
若高层建筑采用抗震墙结构,其破坏的程度较轻;若采用底框结构,其刚度柔弱的底层则会受到严重的破坏;若采用框架结构,建筑底层若为敞开式的框架间,且未砌砖墙,其底层也会受到严重破坏;若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板的结构体系,由于楼板的冲切或由于楼层发生较大侧移,导致柱脚破坏,各层的楼板会发生坠落甚至重叠在地面上。
1.3刚度分布若建筑物结构以矩形平面布置,电梯井等抗侧力构件在布置过程中一旦存在偏心,则会由于扭转振动导致地震灾害加重;若采用L形、三角形等不对称的平面建筑结构,也会由于地震影响产生扭转振动最终导致灾害加重。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的主要内容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316acc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0.png)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的主要内容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的重要技术政策是经济与安全关系。
本文主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以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现有状况为基础,主要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的主要内容。
标签: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内容1、建筑抗震设计的概念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一个完整系统的概念,从场址的选择到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贯穿了整个过程。
而且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衡量建筑结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指标。
因此如何准确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抗震设计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情况应区别对待,从而寻求最合理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概念设计、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方面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抗震设计上述三个层次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忽略任何一个部分都可能造成抗震设计的失败。
所谓概念设计是指正确地解决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原则,既能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能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从而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形成的基本实际原则和设计思路进行建筑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在这里抗震计算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概念设计是抗震计算的前提和基础。
概念设计与抗震计算相比起着更为决定性的作用,主要原因如下:1)地震及地面运动的不确定性。
2)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复杂性及对结构的复杂影响尚未被掌握。
3)結构地震计算理论目前尚未能充分反映地震时结构反应及破坏的复杂过程。
可以看出,仅仅根据抗震计算结果而完成的抗震设计有时是片面的,甚至是不安全的。
2、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2.1、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等方面的性能a.结构构件应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底层柱(墙)”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
摘要:建筑设计为了追求多功能、多变的使用空间及丰富的立面设计效果,常采用较为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从而使高层建筑抗震工作成为结构设计的重点。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现行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给出了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与工程设计实践和研究工作方向有关的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概念设计隔震与消震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体型变得更加复杂,抗震设计也变得愈加困难。
从20世纪最初提出简单的抗震设计思想,到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理念,再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结构抗震设计经过两次质的飞跃。
我国是一个地处多地震带国家,东邻太平洋地震带,南接欧亚地震带,地震分布较为广泛,地震活动频度高、震级大,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次大地震可能在不到一分钟时间内毁灭城市的一部分甚至整座城市,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1976年7.6级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8.0级的汶川大地震以及2011年的日本9.0级大地震。
由此可见,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问题,是处于地震设防区域城市建设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的破坏特点
近几十年国内外发生的多次大地震资料中可以得出,在静荷载下
受力合理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就呈现出受力不合理而破坏,这是因为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动力反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地基方面
(1)在具有较厚软弱冲积土层场地,高层建筑的破坏率显著增高;(2)地基土液化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从而引起上部结构损坏或整体倾斜;(3)建造在不利或危险地段的房屋建筑,因地基破坏导致房屋损坏。
(4)当建筑结构的基本周期与场地自振周期相近时,因共振效应破坏程度将加重。
1.2 结构体系方面
(1)采用“填墙框架”的房屋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内柱上端易发生剪切破坏,外墙框架柱在窗洞处因受窗下墙的约束而发生短柱型剪切型破坏;(2)采用框架—抗震墙体系的房屋结构,破坏程度较轻;(3)采用“底框结构”体系的房屋,刚度柔弱的底层破坏程度十分严重;采用“填墙框架”体系的房屋,当底层为敞开式框架间未砌砖墙,底层同样遭到严重破坏;(4)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柱体系结构的建筑,因楼板冲切或因楼层侧移过大、柱脚破坏,各层楼板坠落重叠在地面。
1.3 刚度分布方面
(1)矩形平面布置的建筑结构,电梯井等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当存在
偏心时,因发生扭转振动而使震害加重;(2)采用三角形、L形等不对称平面的建筑结构,同样在地震作用因发生扭转振动而使震害加重。
1.4 构件形式方面
(1)在框架结构中,通常柱的破坏程度重于梁、板;(2)钢筋混凝土多肢剪力墙的窗下墙通常会出现斜向或交叉裂缝;(3)配置螺旋箍筋的混凝土柱,当层间位移角达到较大数值时,核心混凝土仍保持完好,柱仍具有较大的抵抗能力;(4)钢筋混凝土框架如在同一楼层出现长、短柱并用的情况,短柱破坏较为严重。
1.5 房屋体形方面
(1)L形、T形、Y形等不规则平面房屋建筑破坏率显著增高;(2)有大底盘的高层建筑,裙房顶面与主楼相接处面积突然减小的楼层,即相邻楼层质量突变较大时,破坏程度加重;(3)防震缝设置宽度太小导致建筑物间发生碰撞破坏;(4)楼层平面形心与重心偏移越大,震害越严重。
2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地震作用影响因素极为复杂,是一种随机、尚不能准确预见、计算的外部作用。
目前规范给出的计算方法还是一种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要进行精确的抗震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人们在工程实践中提
出了“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抗震概念设计就是以工程概念为依据,从有利于提高结构抗震力的概念上,用符合工程客观规律和本质的方法对所设计的对象进行宏观的控制。
结构的抗震设计应该是综合概念设计、计算和结构措施等完整的一系列设计。
概念设计强调在工程设计应把握好场地选择、能量输入、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使设计出的房屋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可靠度。
3 建筑结构刚度、承载力和延性设计的合理匹配
当建筑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力时,其总体延性的要求可有所降低;反之,较低的抗力需要较高的延性与其相配合。
因此,对结构提出了“综合抗震能力”的概念,就是要综合考虑整个结构的承载力和构造等因素衡量结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
地震时建筑物所受地震作用的大小与其动力特性密切相关,与其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之匹配的延性密切相关。
但是,提高结构的抗侧力刚度,通常是以提高工程造价及降低结构延性指标为代价的。
因此,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最理想的措施是使结构中的所有构件都具有较高的延性,然而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
工程实践中,有选择的提高结构中的重要构件以及关键杆件的延性是比较经济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综上可见,在确定建筑结构体系时,需要在结构刚度、承载力及延性之间寻找一种较好的匹配
关系。
4 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加强薄弱环节
结构设计中始终要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原则,重视构件的延性性能,加强薄弱部位;合理控制钢筋的锚固长度,尤其是钢筋的直线段锚固长度,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按规整、均匀、对称等原则考虑平、立面的布置。
综合考虑抗震的多道防线,尽量避免薄弱层的出现,以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等等都需要概念设计作指导。
加强薄弱环节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在抗震设计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层(部位),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生转移,这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2)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不存在强度安全储备,构件的实际承载力分析(而不是承载力设计值的分析)是判断薄弱层的基础;(3)要使楼层(部位)的实际承载力和设计计算的弹性受力之比在总体上保持一个相对较为均匀的变化,一旦楼层(部位)比例出现突变时,会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导致塑性变形的集中。
(4)要防止在结构局部加强而忽视整个结构各部位刚度、承载力的协调。
5 结构隔震与消震设计
为了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隔震和消能减震等抗震技术应用于设计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耗能元件及其体系可错开地震动卓越周期,从而防止共振破坏,减轻地震振动效应以及风振。
隔震即隔离地震,即在建筑物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一层隔震层,使房屋与基础隔离开来,隔离地面运动能量向建筑物的传递,以减小房屋结构的地震反应,实现地震时建筑物只发生较轻微运动和变形,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消能减震则是通过在建筑物中设置消能部件,使地震输入到建筑物的能量一部分被消能部件所消耗,一部分由结构的动能和变形能承担,以此达到减少结构地震反应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抗震减震要求越来越高,使“延性结构体系”的应用日益局限,传统的抗震结构体系和理论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
而由于隔震消能和各种减震控制体系具有传统抗震体系所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在未来的建筑结构中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阻尼器在隔震与消震设计技术中应用而生,阻尼器的性态应通过在最大地震和最大风荷载下的足尺试验得到验证。
同时提高结构阻尼,采用高延性构件,能够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减轻地震作用。
6 结语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与进展,尤其是各国历次大地震对人类
造成的严重灾害的经验教训,使世界各国地震工程学者及抗震设计人员逐步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经济与安全的关系,是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技术政策。
从长远观点看,如何从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现状及国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发展的趋势出发,探求一种实用可行的合理抗震设计分析方法,是处于地震设防区域高层建筑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方鄂华,钱稼茹.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若干问题[J].土木工程学报,1999(1).
[2]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4] 吕西林.高层建筑结构[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5] 丰定国.工程结构抗震[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6] 朱伯龙,等.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