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
八段锦运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护理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
2023 年第 9 卷第 2 期Vol.9, No.2, 2023
八段锦运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赵金鑫, 龚兴媛, 康春景, 王丽娟, 高
冰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心内科,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 目的 观察八段锦运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CS 行PCI 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八段锦运动。出院前、干预12周后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理学指标。结果 干预组1例失访,1例自愿退出研究,最终纳入46例;对照组有1例自愿退出研究,最终纳入47例。干预后,干预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6MWT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较对照组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血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orBNP )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7)评分以及患者健康问卷(PHQ -9)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干预组患者的GAD -7评分、PHQ -9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对ACS 行PCI 的患者开展八段锦运动,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以及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双心”健康。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急治疗与介入治疗指南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急治疗与介入治
疗指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AS)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
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时的紧急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急治疗与介入治疗指南旨在提供临床医生在处理ACAS时的指导。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急治疗的基本原则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急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迅速缓解冠状动脉阻塞、降低心肌
缺血病变和改善患者病情。紧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心脏手术。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紧急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血栓溶解药物
可以迅速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抗血小板药物、抗心绞痛药物和抗凝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ACAS的急性治疗中。
3.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方法之一。介入治疗包括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PCI可以快速
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损伤。CABG适用于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如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
4. 紧急治疗的时间窗口和临床评估
对于ACAS的紧急治疗,时间非常重要。医生需要迅速诊断和评估患者的病情,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适当的治疗。在评估中,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等都是重要的指标。
5. 医疗设施和团队
ACAS的治疗需要在专门的医疗设施和团队的支持下进行。优质的医疗设施需要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并且有专业的医疗团队提供急救和治疗服务。医疗团队应包括心内科医生、介入心脏病专家、急诊科医生和护理团队。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测评
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应用效果
改善心肌缺血,缓解症状
介入治疗可迅速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 肌缺血症状,缓解心绞痛发作。
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
通过介入治疗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 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后,患者运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不同类型患者预后差异分析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介入器械不断创新
随着材料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 进步,介入器械将不断推陈出新。
智能化和精准化治疗
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将推 动介入治疗向智能化和精准化方向发 展。
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
心血管内科、外科、影像科等多学科 将更紧密地协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 的治疗服务。
重视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及其临 床应用效果测评
contents
目录
• 急性冠脉综合征概述 • 介入治疗技术与方法 • 临床应用效果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 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应用
效果比较 • 挑战与前景展望
01
急性冠脉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 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 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支架植入技巧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新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新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者糜烂引起的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包括急性非Q波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急性Q波心肌梗塞。临床主要分为两大类: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无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研究证实,两者在治疗、病史和预后上均有所不同,ST段抬高者多较年青,危险因素较少,常为首次发生心脏事件(MACE),无ST段抬高者较年老,有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常有明确冠心病史。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危险程度不均一。近年来,ACS 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因此,如何加强对ACS的早期诊断,及时实施有效、合理的临床干预,及时应对危险,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随着近来临床的发展,对ACS的认识水平、ACS危险评估和治疗决策方面也取得更多的进展。但是目前仍旧存在诸多未解决的问题,为此,在这里以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新进展进行简单的综述和讨论。
标签: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塞;治疗新进展
[Abstract]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is an unstable coronary artery plaque rupture or erosion caused by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syndrome,including acute non ST 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unstable angina,acute Q 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study confirmed that Q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both in the treatment,history and prognosis are different,ST segment elevation more young,less risk factors,often for the first time cardiac events (MACE),there are a variety of ST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often have a clear histor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cute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disease,illness development is rapid,dangerous degree of heterogeneity. In recent years,ACS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trend. Therefore,how to strengthe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S,the implementation of timely and effective,reasonable clinical intervention,timely response to danger,reduce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clinical,the understanding level of ACS,ACS risk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decisions also made more progress. But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unsolved. Therefore,here to acute coronary comprehensive sign of new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simple Review and discussion.
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及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及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炎症介质IL-6、hsCRP水平及血小板活性指标CD62p、CD63的改变。方法: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前30 min,术后2、24、72、96 h分别检测炎症介质IL-6、hs-CRP和血小板功能活性指标CD62p、CD63水平。hs-CRP测定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IL-6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流式细胞仪测定CD62p、CD63水平。选择53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作对照,观察冠脉介入前后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IL-6、hs-CRP、CD62p、CD63明显增高(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2、24、72 h IL-6、hs-CRP、CD62p、CD63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在术后24 h达峰值,术后72 h降低,术后96 h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冠脉介入治疗激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性因子及炎症反应因子。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脉介入治疗; 炎症反应; 血小板活化
[Key word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flammatory reactions; platelet activation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管理的最新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管理的最新
临床实践指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冠状动脉痉挛、
栓塞或破裂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不足引起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这个病症是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总称,属于心脏疾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具有严重的临床危害性。为了指导医生在中国临床环境下做出准确的诊断与管理决策,中国心脏病学会心肺复苏学组制定了《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管理的最新临床实践指南》。本文在不逾越政治底线的前提下,将介绍这一指南的重要内容。
首先,对于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指南提供了详细的建议。根
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的证据和患者心肌损伤的证据来判断是否患有ACS,并进一步作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的具体诊断。
针对不同类型的ACS患者,指南提供了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对于不稳定型心
绞痛患者,术前的基本治疗包括休息、镇痛和防凝治疗。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指南强调早期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性,建议应在诊断后90分钟内实施病变相关冠状动脉
的介入治疗。
指南还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为管理提供了指导。教育患者及家属了解
冠心病的基本知识,掌握在发生症状时进行正确处理的方法,包括对症治疗、休息、拟交通工具途中吸炸药,如硝酸甘油等常备应急药品,并建议及时就诊。
此外,指南还介绍了器械治疗、药物治疗、并发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针对
PCI术后治疗,指南建议给予双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于STEMI患者,除了冠状动脉再通术外,还建议联合应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处理流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处理流程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
中国急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最新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急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最新临
床实践指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包括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它通常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破裂后血小板聚集导致的,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为了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国内专家制定了《中国急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最新临床实践指南》。
根据指南,对于首次出现胸痛且存在冠状动脉阻塞的患者,应尽快进行急诊冠
状动脉造影(Emergency Coronary Angiography, ECA),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和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对于高危和中危的患者,建议在6小时内进行介入治疗,以恢复闭塞冠状动脉的血流。对于低危患者,经过评估后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依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治疗。
实践指南还强调了对高危和中危ACS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根据研究和临床
实践,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地减少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进展和再发。对于高危和中危患者,一般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联合治疗。此外,在急性期进行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的口服给药,有助于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不良事件。
指南还强调了ACS患者的药物治疗控制目标。在药物治疗方面,控制急性期
症状、稳定或改善冠状动脉病变、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再形成是治疗目标的核心。散科推荐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抗凝治疗和抗
心绞痛治疗等。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地制定药物治疗方案。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
d. STEMI 患者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心源性休克可为 STEMI 的首发表现,也可发生在急性期的任何时段。必 要时需行血液动力学监测,以评价左心功能的变化、指导治疗及监测疗效。 除 STEMI 一般处理措施外,静脉滴注正性肌力药物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 液动力学。严重低血压时静脉滴注多巴胺的剂量为 [5~15μg/ (kg· min)],必要时可同时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 [3~10μg/ (kg· min)]。 大剂量多巴胺无效时也可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 2~8μg/min。STEMI 患 者心源性休克的急诊血运重建治疗建议见表 16。
目前,绝大多数 ACS 患者首诊于急诊科,为进一步缩短 ACS 患者从首次医疗接触到治疗的时间、规范并及时更新 国内 ACS 的诊疗流程、使其简便易行、且与国际学术进 展接轨,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邀请中华医学会心血 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中华电子音像出 版社,参考《2015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非 ST 段抬 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和 2015 年中华医学会心 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等主要学术文件 共同制定本快速诊疗指南。
(2)NSTEMI:可使用确定的风险评分体系进行病情和预后评估 (Ⅰ,B)。 a. 缺血风险:GRACE 评分(表 3)对入院和出院患者提供了较为 准确的风险评估。 b. 出血风险:对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 ACS 患者,CRUSADE 评 分(表 4)的应用价值较高。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 C I 术后病人创伤后
成长的研究进展
程乃馨,徐玲芬
摘要 阐述创伤后成长(p o s t t r a u m a t i c g r o w t h ,P T G )概念及内涵㊁测评工具,从认知过程㊁P T G 水平㊁影响因素㊁干预措施等方面综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 C S )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 C I )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㊂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创伤后成长;护理干预;综述
K e y
w o r d s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p o s t t r a u m a t i c g r o w t h ;n u r s i n g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r e v i e w d o i :10.12104/j
.i s s n .1674-4748.2023.10.0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 C S
)是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以及由此引起的血栓形成导致的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㊁急性
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1
]㊂A C S 是心血管疾病中的
高发疾病,是全世界范围内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㊁脑卒
中之外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2]
㊂根据‘中国心血管
基于最新临床证据的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
基于最新临床证据的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征管理指南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Acute Coronary Syndrome)是心血管疾病中
一种严重的疾病,包括心肌梗死(MI, Myocardial Infarction)以及不稳定型心绞
痛(NSTE-ACS,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随着临床研究和
技术的发展,基于最新临床证据的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重要。本文将基于最新的临床证据和指南,给出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管理指南。
1. 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强调了诊断的重要性。根据临床特点、心电
图和生物标志物的升高,可以初步诊断ACS。其中,心电图特征包括ST段抬高/
压低(ST段抬高型ACS)和动态ST段压低/倒置(NSTE-ACS)。对于可能存在
冠心病风险的患者,需要参考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hs-cTnT)以及其他血清标志物。
2. 急性期治疗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强调了急性期治疗的重要性。对于患者,早
期识别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在介入治疗不可行的情况下,急诊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是必不可少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阿司匹林、肝素和P2Y12受体拮抗剂等。对与介入治疗适用的患者,早期干预和血运重建是推荐的治疗策略。此外,药物治疗的目标是保护心肌和预防再发。
3. 稳定期管理
稳定期管理是对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长期管理。患者应遵循脱离型房颤、良好的血压控制以及危险因素的改善。此外,在稳定期管理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特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最新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最新
临床实践指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
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由于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
与治疗的最新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诊断要点
1. 临床表现评估:包括胸痛的特点、持续时间、放射性、伴随症状等提示急性
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2.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和心肌酶谱等,可以辅助
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3. 心电图: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有特异性改变,如ST段抬高、T
波倒置等,可用于初步诊断。
4.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最准确的方法,可以评估冠
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位置。
二、治疗原则
1. 早期血运重建:对于STEMI(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患者,应尽早进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溶栓治疗。
2. 抗血小板治疗:通过应用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和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降低再梗死和死亡风险。
3. 抗凝治疗:选择适当的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华法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用药。
4. 治疗并发症: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有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等并发症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输液、利尿、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一、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0/20.1/20.9)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ICD-10:I21.4);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表现为运动或自发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可持续时间较长并反复发作。
2.心电图表现: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0.1mV,或T波倒置≥0.2mV,胸痛缓解后ST-T变化可恢复。
3.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或未达到心肌梗死诊断水平,如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心肌损伤标记物增高或增高后降低,至少有一次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的99百分位),则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4.临床类型:
(1)初发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可表现为自发性与劳力性发作并存,疼痛分级在Ⅲ级以上。
(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既往有心绞痛史,近1个月内心绞痛恶化加重,发作次数频繁,时间延长或痛阈降低(即加拿大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 I-IV]至少增加1级,或至少达到Ⅲ级)。
(3)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20min以上。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指南
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定义和病因,并探讨冠脉介入治疗的重要性。
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
1 适应证
分析不同情况下冠脉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2 禁忌证
详细介绍冠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和潜在风险,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手术方法和步骤
1
前期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术前检查、麻醉和介入设
强调定期随访的重要性,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3
生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提升
说明冠脉介入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长期效果。
导管插入
2
备的准备。
通过皮肤和血管进入冠状动脉,为后续
治疗做好准备。
3
冠脉介入治疗
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技术,改善
收尾工作
4
冠状动脉血流。
检查治疗效果,处理并发症,并安排后 续的护理和随访。
并发症和风险
心动过速
介绍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心动过速,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血管损伤
了解冠脉介入治疗可能导致的血管损伤及其处理措施。
血栓形成
介绍血栓形成的风险和预防措施,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注意事项和护理
1 术后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术后护理,加速康复过程并避免并发症。
2 生活方式改变
探讨生活方式改变对冠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提供建议和支持。
FFR测定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的介入治疗
0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介入治疗策略
介入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对于这些患者,介入治疗能够迅速开通 闭塞或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灌注,挽救濒死心肌 ,改善预后。
禁忌症
包括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绝对禁忌症如出血性疾病、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相对禁忌症如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 律失常等。在介入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 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命安全。同时,加强与相关科室的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及时、有效的治疗。
04
FFR测定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指导手术决策,提高治疗效果
02
01
03
FFR测定可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手术决策 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FFR测定,医生可以更加精确地确定哪些病变需 要介入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FFR测定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介入治疗,减少患者痛 苦和手术风险。
术后处理
送患者返回病房,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wenku.baidu.com及时处理并发 症。给予抗血小板、抗凝等药物治疗,预防血栓形成。指 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心功能恢复。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规范手术操作流程,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
常见心血管急症的介入治疗
急性心律失常地介入治疗
临时心脏起搏治疗 急诊射频消融术
临时心脏起搏器适应症(1)
症状性Ⅱ—Ⅲ度A-VB,心室逸搏频率,特别是急 性心肌缺血或重症心肌炎时。
IABP适应症(1)
一,选择性冠状动脉再血管化介入治疗 1,高危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 2,应用特殊器械(旋磨粥样斑块术) 3,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失败
IABP适应症(2)
二,紧急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 1,溶栓治疗后辅助恢复 2,初次或抢救性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 3,心源性休克 4,机械性并发症 二尖瓣反流 室间隔穿孔
IABP适应症(3)
三,急性非缺血性问题 1,二尖瓣反流 2,心脏移植过渡
IABP是STEMI合并低血压,低心排血量及对药物治疗 无效地心原性休克患者地I类推荐指征。对大面积 STEMI或高危患者应考虑预防性应用IABP。年龄>75 岁,以往有心力衰竭史,左主干或三支血管病变,持续低 血压,KillipⅢ一Ⅳ级,收缩压<120 mm Hg且持续性心动 过速等STEMI患者,应用IABP对改善预后有重要地临 床意义。对入院时已处于心原性休克状态地STEMI患 者,应用IABP越早越好,联合快速血运重建治疗有望改 善其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展
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TRANS-FER-AMI研究将1030例高危STEMI患者 溶栓后随机分为转运PCI组和保守治疗组。转运PCI组 30天死亡、再次MI、心力衰竭、复发心绞痛或休克等 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展
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展
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ASSENT-4研究将4000例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 为直接PCI或替奈普酶易化PCI治疗。因易化PCI组的 住院期间死亡率、90天死亡、心衰及休克复合终点发 生率、住院期间卒中和缺血性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 直接PCI组,研究被提前中止。因此,目前不主张采用 易化PCI治疗方案。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的选择
MGuard栓塞保护支架是一种新型、带有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的微网覆膜的薄柱金属支架,目的是为了 捕获清除血栓和纤维斑块,从而预防远端栓塞的发生。
ຫໍສະໝຸດ Baidu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的选择
MASTER研究评价该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试 验将433例发病12小时内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 MGuard组和普通支架组,结果发现MGuard组术后 TIMI3级的比例更高,但两组心肌灌注显影2/3级的比 例和术中血栓事件的发生率相似。Mguard组术后完全 ST段回落的比例更高,术后3-5天的心脏核磁检查显示: 两组在MI质量微血管堵塞等方面的效果相似。30天 Mguard组较普通支架组心源性死亡更低,MACE无差 别。
血栓抽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 的应用价值
血栓脱落引起微血管床栓塞是急诊PCI无复流发生 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2012ECS指南推荐抽吸导管在 STEMI介入治疗中应用(IIA),但其获益尚不确定。
血栓抽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 的应用价值
TAPAS研究入选1071名发病<12h的STEMI患者, 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组和单纯PCI组。与单纯PCI组比较, 血栓抽吸组术后心肌灌注明显改善,心肌blush分级0 级和1级比率显著降低,心电图完全ST段回落(STR) 率明显增加;随访1年,血栓抽吸组全因死亡率和心脏 形死亡率均明显降低,再次心肌梗塞率也有下降趋势。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 治疗进展
RITA-3试验入选1810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 为早期介入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复合终点事件为死亡、 1年内非致死性MI、4个月内复发心绞痛。结果发现4 个月内早期介入组复合终点事件明显少于保守组。1年 内死亡及MI两组无差别,NSTEACS早期介入治疗使复 发性心绞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而不增加死亡及MI的 发生率。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 治疗进展
TIMACS研究随机比较了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接 受早期(<24h)或延迟(>36h)PCI治疗的临床结果。 6个月结果显示,早期PCI使死亡、MI和复发性心肌缺 血风险降低12.9%。GRACE评分>140的高危患者早 期PCI明显受益,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延迟PCI明显 降低,而GRACE评分<140分受益不明显。因此,高危 患者选择早期PCI较保守治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接受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早期行转运PCI是明显 受益的。对于溶栓成功的患者,早期转运行PCI治疗较 保守治疗明显降低死亡、MI和脑卒中风险。因此,指 南推荐溶栓成功后24h内常规行冠脉造影和PCI(无论 有无心绞痛/心肌缺血,IA)。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展
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 治疗进展
非ST段抬高型ACS包括UA及NSTEMI,主要是由 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的梗塞相关动脉的 不完全性血栓性闭塞所致,血栓是以血小板为主的“白 血栓”,仅含有少量纤维蛋白成分,因此NSTEMI患者 不适宜标准溶栓治疗,而应采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联合治 疗,因为前者可防止血小板进一步聚集,后者可防止凝 集的血小板激活凝血瀑布,进而形成红色血栓。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 最新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定义
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 是指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溃烂,进而诱 发血栓形成引起冠脉血流完全中断或极度降 低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类型
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不稳定性心绞痛(UA)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展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直接PCI是指在STEMI患者发病12小时内对罪犯血 管进行干预。若发病虽已超过12小时,但仍有缺血相 关的胸痛症状亦可进行直接PCI。直接PCI目前是STE MI首选的治疗方法(IA)。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展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CARESS-AMI是比较溶栓后立即转运PCI与保守 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在1年随访时,与保守组相比, 转运PCI组死亡、再次MI、因心衰住院、中风等复合终 点事件发生率有降低趋势;如将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 (TVR)加入到复合事件中,转运PCI组复合终点事件 发生率明显低于保守组。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展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的选择
HORIZONS-AMI入选3006例STEMI患者,随机 分为DES组和BMS组,1年随访DES组TVR率和再狭窄 率显著低于BMS组,而二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 和支架内血栓(ST)发生率相似。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的选择
EXAMINATION和COMFORTABLEL两项研究在 2665例STEMI患者比较了依维莫司洗脱支架和 biolimusA9支架与BM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年随访 显示:新一代DES较BMS有更低的靶病变重建率(TLR) 和靶血管再次MI率,与器械相关的复合终点(心源性 死亡、靶血管再次MI、TLR)和与患者相关的复合终 点(死亡、再次MI和再血管化)均优于BMS组。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 治疗进展
对于女性NSTE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是否与男性 同样获益,目前尚无定论。SWEDEHEART注册研究入 选46455例患者,观察1年,结果显示早期介入干预与 男性同样获益,死亡风险降低46%,死亡/MI风险降 低57%。但另一项荟萃分析结果与此相反,早期介入 治疗死亡和MI均增加,因此,对女性NSTACS患者是 否早期介入治疗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易化PCI是指在PCI前先予溶栓药和/或血小板糖蛋 白IIb/IIIa(GP IIb/IIIa )受体拮抗剂,然后再行 PCI治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展
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一项包括4504例17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荟萃分 析显示,与直接PCI组相比,虽然易化PCI组冠脉血流 在术后立即达到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者 多于直接PCI组,但两组最重TIMI3级者的比例相似; 易化PCI组死亡率、非致死性再梗率、TVR及大出血率 较高。进一步分析显示易化PCI亚组的出血性卒中和总 的卒中发生率均明显增高。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的选择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与裸金属支架 (BMS)相比,药物洗脱支架(DES)显著降低再狭窄 及再次靶病变重建率。Massachusetts研究回顾性分 析5258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DES组和 BMS组,2年随访显示,与BMS组相比,DES组TVR明 显降低,而再次MI率和死亡率并不增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
STEMI的首选治疗为充分的心肌再灌注 治疗,而非ST段抬高型ACS临床治疗的关键 是抗血栓和再灌注治疗,目前经皮冠脉介入 治疗(PCI)是尽早实现血管再灌注的公认 的有效手段。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展
对STEMI来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故需尽早再灌注治疗(PCI或静脉溶栓),以尽快开通 闭塞的冠脉,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挽救濒死心肌。而急 诊PCI较溶栓治疗能更有效、迅速实现血管完全再通, 提高生存率。
血栓抽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 应用价值
INFUSE-AMI研究入选452例前壁STEMI行直接 PCI患者,其中血栓抽吸及切除组与未行抽吸组比较: 术后TIMI3级血流与STR率及30天梗死面积、临床终 点事件(MACE、死亡、再梗死率、ST形成、主要出血 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是指患者在不具备施行PCI条件的初诊医院转往具 备施行PCI条件的医院接受直接PCI。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展
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用条件
估计转运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直接转运PCI; 发病1-3小时之内,而估计1小时以内不能转运到具备 急诊PCI条件的中心,低危者考虑溶栓,高危者宜转运 直接PCI; 发病3-12小时内,溶栓效果不大,可转运PCI。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 治疗进展
TACTICS-TIMI 18中,根据TIMI危险评分将UA/ NSTEMI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结果显示早期 介入在低危组无优越性,而中危和高危组优于保守组。 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亚组分析表明,早期介入治疗6个 月心血管事件(死亡、MI、因ACS再次住院)发生率 较保守组下降40%。cTNT正常组患者早期介入治疗无 明显得益。因此对肌钙蛋白升高的NSTEACS患者应及 早介入治疗,同时联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展
补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补救PCI是指溶栓失败后梗死相关血管(IRA)仍 处于闭塞状态,而针对IRA所行的PCI。溶栓剂输入后 45-60min患者,胸痛无缓解和心电图示ST段无回落临 床提示溶栓失败,补救PCI组患者的病死率和严重心衰 的发生率由保守治疗组17%下降至6%,说明补救PCI 尤其对于早期有休克、心衰或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获益更 为显著。
一项包括23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荟萃分析显示,与 静脉溶栓相比,直接PCI能显著降低近远期死亡率、非 致死性心肌梗死(MI)、脑卒中和再次MI的发生率。 对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直接PCI疗效最佳,可降低 住院期间死亡率,但应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 的辅助下完成。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