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

合集下载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0号《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已经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一○年一月二十七日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气象灾害防御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因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全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六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防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当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教育、气象等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的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国家鼓励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支持气象灾害防御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技水平。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在气象灾害发生后开展自救互救。

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8号《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已于2005年7月29日经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5年7月29日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05年7月29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防御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及管辖海域内从事气象灾害防御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支持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研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将所需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对天气、气候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雷电灾害防御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

农业、水利、海洋与渔业、林业、环保、国土资源、建设、规划、民政、交通、通讯、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气象灾害现状、发展趋势预测和评估;(二)气象灾害防御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三)气象灾害易发时段和重点防御区域;(四)气象灾害防御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五)气象灾害防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气象灾害预警法规与应急措施

气象灾害预警法规与应急措施

气象灾害预警法规与应急措施气象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气象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农作物、动植物和交通、生产、航空航天等活动造成危害的事件。

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并提出了应急措施来预防和应对这些灾害。

一、气象灾害预警法规1. 气象灾害预警体制气象灾害预警体制是指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负责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体制。

这些部门通常包括气象局、应急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

为了提高预警工作的效率,一些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气象灾害预警中心,以便更好地监测、分析和发布相关信息。

2. 预警信号及其含义为了让公众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到灾害的威胁和风险,各国制定了一套统一的预警信号及其含义。

这些信号通常分为不同的等级,如红色预警、橙色预警、黄色预警等。

每个等级都对应着一定的灾害风险和应对措施。

3. 预警发布渠道和方式为了确保灾害预警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公众,各国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发布预警信息。

这些渠道包括电视、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等,而方式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信息传递。

二、气象灾害应急措施1. 人员疏散和避难在面临严重气象灾害威胁的情况下,人员疏散和避难是最常见的应急措施之一。

有关部门通常会根据灾害的情况发布相关指示,指导公众选择适当的避难地点,并安排疏散行动。

2. 构筑防护设施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一些地区在建设时会考虑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

例如,在风灾频发的地区,建筑物的设计和结构会更加坚固,以抵御强风的袭击。

3. 加强监测和预警通过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能够更早地掌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提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包括安装更多的气象监测站点、购买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等。

4. 灾后救援和恢复工作当气象灾害发生后,相关部门需要迅速展开救援和恢复工作。

这包括救援被困人员、清理废墟、修复受损基础设施等。

同时,政府还要积极扶持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受灾民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公共气象服务竞赛题目(含答案)

公共气象服务竞赛题目(含答案)

公共气象服务测试卷(一)单位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30 分,每题 0.5 分)1.《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所称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

包括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大风、等共类。

A.20B.24C.28D. 302.和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A、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B、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C、各市气象局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D、各县气象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3.气象灾情上报中的“农作物受灾面积”指因灾减产成(含)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反映农作物受到灾害影响的范围(如果同一地块的当季农作物多次受灾,只计算其中受灾最重的一次)。

A.1B.2C.3D. 44.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分别发布不同预警级别时,按照启动应急响应。

A. 最低预警级别灾种B. 最高预警级别灾种C. 影响时间最早的灾种D. 影响持续时间最久的灾种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设置农业气象服务岗位,有名以上相对固定的专职农业气象服务人员。

A.1B.2C.3D.46.是造成中小河流洪水的直接因素和主要激发条件。

A.降雨B. 台风C. 前期天气D. 上流情况7.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中的气象、水文资料应是相应机构整编的资料,一般不少于年(建站少于年的应从建站起收集整理),序列至少为逐日资料。

A.10B.20C.30D.408.是在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到河段内可能发生险情的水位,一般来说,有堤防的大江大河多取决于洪水普遍漫滩或重要堤段水浸堤脚的水位,是堤防险情可能逐渐增多时的水位。

A.致灾临界水位B. 警戒水位C. 保证水位D.防洪水位9.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要按照公益性服务的要求,以为重点,以为核心,以满足农民的气象服务需求为前提。

A.农业大户设施农业B.农民受益基层农村C.设施农业农业大户D.基层农村农民受益10.暴雨的气象灾害Ⅱ级预警标准:过去小时2 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预计未来24 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暴雨天气;或者预计未来 24 小时2 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将出现天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4号【发布部门】国务院【公布日期】1994.08.18【实施日期】1994.08.18【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已经1994年7月4日国务院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李鹏1994年8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工作,准确、及时地制作发布气象预报,开展气候预测,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气象探测、预报、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利用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国家对气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国务院授权的主管全国气象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主管全国气象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实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与本级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其他设有气象工作机构的部门,依照分工,负责管理本部门的气象工作,并受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行业管理。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对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全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布局原则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地方气象事业项目,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有关事业经费分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

第五条气象服务属于气象公益服务范围的,应当无偿提供;属于专业气象服务范围的,可以有偿提供。

第六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从事气象探测和气象预报技术的研究活动,其合法权益受国家保护。

第七条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有关气象活动的,须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

【单选题】根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和级别,由____规定。

(出题: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A、国务院B、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C、中央气象台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正确答案:B气象灾害(气象术语)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生命财产,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直接或间接破坏。

自然灾害将造成数百万至数百亿人民币的损失,并在灾区造成无数人员伤亡。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

它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的台风,干旱,高温,洪流,中国南部的雷暴和中国北部的沙尘暴。

飓风,龙卷风,冰雹和暴雨(雪)在北美很常见。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种类繁多,造成严重损失的国家之一。

类型气象灾害通常包括天气,气候灾害以及气象二次灾害和衍生灾害。

天气和气候灾害是指由台风(热带风暴,强烈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风,大雾(浓),高温,低温,持续阴雨直接造成的灾害。

雨,冻雨,霜冻,积冰,冷浪,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水和涝灾。

气象二次灾害和衍生灾害是指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和其他由气象因素引起的灾害。

气象灾害有二十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⑴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⑵雨涝:内涝、渍水;⑶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气象灾害⑷干热风:干旱风、焚风;⑸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⑹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⑺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⑻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⑼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⑽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⑾雪害:暴风雪、积雪;⑿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⒀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⒁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⒂雷电:雷击伤亡;⒃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⒄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⒅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7版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7版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7版)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令第570号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87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气象灾害防御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因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全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六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防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当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教育、气象等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的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国家鼓励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支持气象灾害防御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技水平。

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现将《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气象局2007年12月29日印发的《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气发〔2007〕500号)同时废止。

二○一○年四月二日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工作,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气象台根据中国气象局授权,按照《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标准发布的台风、暴雨、暴雪、寒潮、海上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霜冻、冰冻、大雾和霾等13类气象灾害预警。

第三条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紧急程度,每类气象灾害预警最多设为4个级别,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对应I至IV级,I级为最高级别。

第二章气象灾害预警标准第四条台风预警按以下标准发布:(一)红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4-15级)、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6级及以上)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二)橙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2-13级)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三)黄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11级)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四)蓝色预警:预计未来48小时将有热带风暴( 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8-9级) 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

第五条暴雨预警按以下标准发布:(一)红色预警:过去48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持续出现日雨量100毫米以上降雨,且上述地区有日雨量超过250毫米的降雨,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100毫米以上降雨。

(二)橙色预警:过去48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持续出现日雨量100毫米以上降雨,且南方地区有成片或北方地区有分散的日雨量超过250毫米的降雨,预计未来24小时上述地区仍将出现50毫米以上降雨;或者预计未来24小时2个及以上省(区、市)大部地区将出现250毫米以上降雨。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试行)》的通知-气发[2007]500号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试行)》的通知-气发[2007]500号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试行)》的通知正文:----------------------------------------------------------------------------------------------------------------------------------------------------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试行)》的通知(气发〔2007〕50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为了规范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工作,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制定了《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试行)》。

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灾害警报发布办法(试行)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附件: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警报发布工作,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台风、海上大风、暴雨、暴雪、寒潮、沙尘暴、高温、大雾等8类气象灾害警报。

第三条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紧急程度,气象灾害警报分为橙色警报和红色警报两级。

第二章气象灾害警报标准第四条台风警报按照以下标准发布:(一)橙色警报。

当预计未来48小时内将有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发布台风橙色警报。

(二)橙色紧急警报。

当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强热带风暴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发布台风橙色紧急警报。

(三)红色警报。

当预计未来48小时内将有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发布台风红色警报。

中国气象局16号令《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

中国气象局16号令《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

中国气象局16号令《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16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经2007年6月11日中国气象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局长郑国二○○七年六月十二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发布与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下简称预警信号),是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

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第三条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本办法根据不同种类气象灾害的特征、预警能力等,确定不同种类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级别。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预警信号发布、解除与传播的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预警信号发布、解除与传播的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预警信号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并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应急机制和系统。

学校、机场、港口、车站、高速公路、旅游景点等人口密集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设置或者利用电子显示装置及其他设施传播预警信号。

第六条国家依法保护预警信号专用传播设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

第七条预警信号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重庆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重庆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重庆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2.12.06•【字号】•【施行日期】2003.0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02年12月6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4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御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大雪、寒潮、高温、低温、干旱、大风、冰雹、雷电、大雾、连阴雨、霜冻等气象原因造成的灾害。

本条例所称气象衍生灾害,是指上述气象原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城市火灾、酸雨、大气污染等灾害。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防御,是指对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的监测、预报、预防和减灾活动。

第三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灾害防御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市和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气象主管部门负责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和气象灾害等级的评估、调查、核实,气候环境评价、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御等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气象衍生灾害的监测、预报、预防和减灾工作。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的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地质、林业、消防、规划、电信、交通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与气象灾害防御的义务。

第二章防御规划与设施建设第七条市和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同级气象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本辖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易发区、气候和气象灾害趋势分析预测、防御目标与任务、监测站点建设、预警防御系统和设施建设、防灾减灾预案和措施、有关部门职责等内容。

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制度

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制度

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的防御管理工作。

第三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二、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第六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气象灾害监测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第七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广泛地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八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与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互联互通。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减轻气象灾害。

第十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采取措施,确保本行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

三、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确定气象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御区,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和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防御设施的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第十四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对本行业、本单位的气象灾害防御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能力。

四、法律责任第十六条违反本制度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二)未按照规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三)未按照规定采取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的;(四)未按照规定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的;(五)未按照规定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的。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的?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的?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的?气象灾害种类和级别是由中国气象局局务会议审议且颁布通过的(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下面罗列的是我国有关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级别:1、Ⅰ级预警:特别重大(红色)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或者多省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极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

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5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5级。

2、Ⅱ级预警:重大(橘黄色)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特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

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4级、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达4级。

3、Ⅲ级预警:较大(黄色)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

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3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3级。

4、Ⅳ级预警:一般(蓝色)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较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2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2级。

扩展资料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随着时代发展,气象预警的级别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种类由原来的3种增加到10种,为人们所熟悉的黑色台风预警信号将退出历史舞台。

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新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与国家的所有应急处置等级和颜色保持一致。

许昌市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基础理论试卷

许昌市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基础理论试卷

许昌市县级综合⽓象业务基础理论试卷县局(站):姓名:许昌市县级综合业务基础理论试卷(2016年第⼀次考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填空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1.由国务院⽓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有()、浅层和深层地温、蒸发、()、电线积冰、辐射、地⾯状态。

2.⽓象灾害防御条例中⽓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雪)、()、⼤风(沙尘暴)、低温、⾼温、()、雷电、冰雹、霜冻和⼤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3.将地球上的经、纬线及海岸线在平⾯上表⽰出来的⽅法叫做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的⽅法很多,在天⽓分析中,主要考虑正形、()、等积三种地图投影⽅式。

4.每⽇监测并在()中记录探测环境变化情况,探测环境有变化时应及时上报。

5.常规⾼空⽓象观测业务规范规定,观测获取的可⽤数据未达()hPa 或不⾜()分钟时,应在规定时间内重放球。

6.按照《综合⽓象观测系统⽓象装备运⾏监控业务运⾏规定(试⾏)》(⽓测函〔2015〕166号)要求,在ASOM系统中做好()与()的填报等⼯作。

7.观测站迁移是造成⽓象资料序列()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

8.每次定时观测后,登录()、()平台查看本站数据完整性,根据系统提⽰疑误信息及时处理和反馈疑误数据9.因(、、)使天空的云量⽆法辨明或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可完全辨明时,按正常情况记录。

10.对于()、暴⾬、暴雪等⽓象灾害红⾊预警和局地暴⾬、()、冰雹、龙卷风、沙尘暴等突发性⽓象灾害预警,要减少审批环节,建⽴快速发布的“绿⾊通道”,通过⼴播、电视、互联⽹、⼿机短信等各种⼿段和渠道第⼀时间⽆偿向社会公众发布。

11.锋区与暖⽓团的界⾯称为()。

12.⽓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标准、()与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13.沙尘暴、雾、浮尘、霾现象⾃动能见度⼩于0.75km时,每天每⼀种现象记录⼀个()。

14.⽩天正点记录异常时,()时次的记录应及时处理,其它()时次的记录应在下⼀定时观测前完成修改、上传。

气象灾害预警规定

气象灾害预警规定

气象灾害预警规定一、背景介绍气象灾害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完全避免的自然灾害之一。

在面对突发的气象灾害时,及时、准确的预警成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气象灾害预警制度,并且确保落地实施,对于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二、灾害预警的定义与目标气象灾害预警是指基于气象科学技术手段,提前判断、预报灾害事件并发布警报,以引导公众及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三、灾害等级划分为了更好地指导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应对灾害事件,我们将气象灾害按照其危害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特别严重级、严重级、较重级、一般级和较轻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 特别严重级:可能引发大规模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2. 严重级:可能引发重大人员伤亡和大额财产损失;3. 较重级:可能引发一定人员伤亡和一定财产损失;4. 一般级:可能引发个别人员伤亡和个别财产损失;5. 较轻级:可能引发轻微人员伤亡和轻微财产损失。

四、预警发布机制1. 预警发布程序a. 气象预警中心接收到有关气象灾害的预报信息后,立即成立预警发布工作组进行论证确认;b. 预警发布工作组对灾害等级、范围、时效等进行细致评估,确保预警信息准确无误;c. 预警发布工作组将准确的预警信息发送至各级气象预警发布机构,同时通知相关部门;d. 气象预警发布机构根据预警信息制定预警方案,并按照预警信息的等级和时效发布警报。

2. 预警发布渠道a. 气象预警信息通过电视、网络、无线电、移动通讯等多种媒体发布;b. 气象预警信息通过地方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宣传,确保预警信息传达到每一位公民。

五、公众防范指南1. 特别严重级a. 尽量避免外出,确保人身安全;b. 关闭门窗,避免窗户玻璃受损;c. 绝对避免接触水体;d. 严格按照当地政府紧急指示行动。

2. 严重级a. 尽量避免外出,确保人身安全;b. 将室外易受风灾影响的物品收好;c. 严禁乘坐危险车辆;d. 注意天气动态,听从政府指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1.06.23•【文号】•【施行日期】2011.06.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扶贫、救灾、慈善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已经中国气象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08年10月30日印发的《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试行)》(气发〔2008〕451号)同时废止。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一、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切实履行气象防灾减灾职责,确保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科学、有力、有序和有效进行,最大限度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及国家相关专项预案等编制。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中国气象局组织全国范围内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冰冻、大雾、霾等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

因气象因素引发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的应急处置,参照本预案执行。

地震、矿难、疫病等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需要提供应急气象服务保障,可参照本预案组织。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气象灾害的防范与应急处置,中国气象局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局应急办)负责应急响应的综合协调,有关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依据职责分工组织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气象法规试题及答案高中

气象法规试题及答案高中

气象法规试题及答案高中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气象法规定,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由()统一发布。

A. 各级气象局B. 各级政府C. 国家气象局D. 地方气象局2.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为()个等级。

A. 3B. 4C. 5D. 63. 气象法规定,从事气象探测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

A. 气象探测规范B. 气象探测标准C. 气象探测程序D. 气象探测原则4. 气象法规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A. 破坏B. 占用C. 干扰D. 以上都是5. 气象法规定,气象资料属于()。

A. 国家秘密B. 商业秘密C. 个人隐私D. 公共资源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6. 气象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是禁止的?()A. 擅自发布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B. 擅自使用气象探测资料C. 擅自移动气象探测设施D. 擅自传播气象探测资料7. 气象法规定,以下哪些属于气象探测资料?()A. 气象观测资料B. 气象分析资料C. 气象预报资料D. 气象服务资料8. 气象法规定,以下哪些是气象服务的内容?()A. 气象预报服务B. 气象灾害预警服务C.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指导D. 气象信息传播服务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气象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获取气象信息。

()10. 气象法规定,气象探测资料可以用于商业目的。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气象法中关于气象探测资料共享的规定。

12. 气象法中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有哪些保护措施?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某市气象局未经国家气象局批准,擅自发布台风预警信号,对此行为应如何处理?14. 某企业在未取得气象探测许可的情况下,擅自进行气象探测活动,该企业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答案:一、单选题1. C2. C3. A4. D5. D二、多选题6. A, B, C, D7. A, B, C, D8. A, B, C, D三、判断题9. 正确10. 错误四、简答题11. 气象法规定,气象探测资料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共享,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有、使用或者传播气象探测资料。

气象部门普法考试试卷

气象部门普法考试试卷

气象部门普法考试试卷省气象部门普法考试试卷〔总分100分,120分钟〕单位:姓名: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自起施行。

〔〕A.2022年3月31日B.2022年4月1日C.2022年5月1日2.《**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自起施行。

()A.2022年10月1日B.2022年11月1日C.2022年1月1日3.《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等所造成的灾害。

〔〕A.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B.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霾和大雾C.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积冰和大雾4.《**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等所造成的灾害〔〕A.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B.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霾和大雾C.暴雨、暴雪、大风、雷电、冰雹、雾〔霾〕、高温、干旱、沙尘〔扬沙、浮尘、沙尘暴〕、寒潮、严寒、霜冻、低温冷害、和台风5.《**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的原那么。

〔〕A.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B.以政府为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C.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类指导、社会参与6.播送、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应当及时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提供的适时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的要求及时增播、插播或者刊登。

〔〕A.当地气象主管机构B.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C.当地气象台站7.违反《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规定,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由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当赔偿责任:〔一〕无资质或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的;〔二〕在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中弄虚作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Ⅰ级预警:特别重大(红色)
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或者多省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极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

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5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5级。

2、Ⅱ级预警:重大(橘黄色)
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特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

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4级、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达4级。

3、Ⅲ级预警:较大(黄色)
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

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3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3级。

4、Ⅳ级预警:一般(蓝色)
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较
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2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2级。

扩展资料
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随着时代发展,气象预警的级别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种类由原来的3种增加到10种,为人们所熟悉的黑色台风预警信号将退出历史舞台。

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新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与国家的所有应急处置等级和颜色保持一致。

而原有的台风、暴雨、寒冷3种预警信号的黑色预警信号将成为历史,统一以红色为最高等级,由原来的“白、绿、黄、红、黑”改为现在
的“白、蓝、黄、橙、红”;暴雨预警信号和寒冷预警信号原规定按“黄、红、黑”来分等级十种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