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

合集下载

TD-LTE网络仿真报告-案例

TD-LTE网络仿真报告-案例
本报告输出内容主要包含 TD-LTE 网络的 RSRP、SINR 等指标的分布情况以及业务的接 入性能、小区平均负载以及用户平均吞吐率等指标的分析结果。
从最后的仿真结果看,基于报告中的站址设计,网络实施后基本可以满足中国移动的覆 盖目标要求。覆盖目标区域内,室外覆盖的 RSRP 高于-100dBm 的比例高于 95%。小区平 均速率以及小区边界速率满足中国移动的要求。
3.2 调制相关参数
SINR 到 MCS 的映射表采用爱立信优化的映射配置,其中已经包括了 MIMO、发射分集等 增益,能更加真实地反映爱立信的产品性能。
3.3 传播模型
本项目的仿真采用 Mentum Planet General Model 传输模型,根据本次仿真的参数,基 于 2.6G 频段,接收机的高度设置为 1.5m,并根据密集城区和城市地貌特点进行了修正。
16
TD-LTE 网络仿真报告
1 概述
在建设 TD-LTE 无线网络时, 要实现系统的高性能指标, 除产品及特性以外,合理的网络 设计是不可缺少的。网络设计的好坏将决定网络性能的上限,好的网络设计可以为产品性 能的发挥和以后的网络优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为了保证网络实施后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爱立信利用仿真工具对投标城市进行了仿真以 使网络设计更加完善,以为网络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TD-LTE 网络仿真报告
厦门 TD-LTE 网络仿真报告
1 概述 ........................................................................................................................................................................ 2 2 仿真工具介绍 ........................................................................................................................................................ 2 3 仿真参数 ................................................................................................................................................................ 3

LTE网络规划仿真报告

LTE网络规划仿真报告

LTE网络规划仿真报告一、引言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较低的时延和更好的网络容量等特点,成为了目前移动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

为了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进行LTE网络规划仿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仿真目标本次仿真的目标是对LTE网络进行规划,确定最佳的网络参数配置,以提供高速传输、低时延和稳定的网络服务。

三、仿真方法1.网络场景构建: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场景,包括基站、用户终端和信道特性等。

2.信号传输仿真:利用仿真软件对信号传输进行模拟,考虑不同路径损耗、干扰和噪声等因素。

3.网络性能评估:通过调整网络参数,对网络性能进行评估,如吞吐量、响应时间和连通性等。

4.网络优化:根据仿真结果,对网络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稳定性。

四、仿真结果及分析1.信号传输性能:通过调整不同基站的功率和覆盖范围,对信号传输性能进行仿真。

结果显示,功率增加和覆盖范围扩大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网络吞吐量:通过调整无线资源分配和调度算法,对网络吞吐量进行优化。

结果显示,合理的资源分配和调度策略可以提高网络吞吐量并减少遗传率。

3.网络时延:通过调整信道编码和调度算法,对网络时延进行优化。

结果显示,合适的编码方案和调度策略可以减少网络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4.网络覆盖范围:通过调整基站布局和天线高度,对网络覆盖范围进行优化。

结果显示,合理的基站布局和优化的天线高度可以提高网络覆盖范围。

五、结论通过LTE网络规划仿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合理调整基站功率和覆盖范围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优化无线资源分配和调度算法可以提高网络吞吐量并减少遗传率。

3.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方案和调度策略可以减少网络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4.合理的基站布局和优化的天线高度可以提高网络覆盖范围。

六、建议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以下LTE网络规划建议:1.在高密度用户区域增加基站密度,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容量。

【LTE实战】模拟加载测试实验报告

【LTE实战】模拟加载测试实验报告

加载测试报告一、配套设备测试人员及设备配备:3 名测试人员 +3 个 MIFI+3 台电脑二、测试方法1、选定中心区域的一个小区,保证该小区处于理想蜂窝的中心,测试均在该个小区中定点进行测试;2、后台核查侧区域的站点是否已完好的配置了邻区;3、在这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内找好、中、差点,按照单验的标准进行测试;4、三名测试人员分别定点在好、中、差点准备进行测试;5、后台对本小区同站的其他两个小区及周边基站进行加载,从空载、 10%、20% … 80%、90% 到 100% 进行加载;6、每次加载后,该小区的三个人员依次进行测试,好点先测、其次中点、差点,每个点下载、上传业务分别测试 300秒,统计平均速率;7、将每次测试的 RSRP 、 SINR 、上传速率、下载速率进行记录(参考附件表格)。

三、测试目的和标准测试目的:模拟区域内除服务小区外的其他小区,从空载逐步加载到100%负载,并对不同加载下进行测试并统计各项重要指标,以此验证不同负载下对测试小区指标的影响。

好中差的标准:好点:RSRP在-75dBm以上,SINR在20dB以上;中点:RSRP在-105~-75dBm,SINR在10~20dB;差点:RSRP在-105~-115dBm,SINR在10dB以下;四、场景描述1、测试区域的选择测试区域站点分布较为密集,平均站间距 300至500米,7个站点左右,能形成理想的蜂窝结构,以下是符合要求的测试区域:2、测试小区的选择本次测试选择的测试小区为测试区域中心的XX39号楼HL-3小区,PCI=258,频点为37900,对模拟加载区域内的其他小区从空载逐步加载到100%负载,并对不同加载下进行测试并统计各项重要指标,以此验证不同负载下对测试小区指标的影响。

测试位置示意图:五、加载测试分析本次模拟加载测试时,分别对空载、10%、20%…90%、100%加载情况下的好、中、差点进行测试,测试时间累积在330分钟以上,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以下1、加载对好点的影响以下是不同加载情况对好点指标的影响通过上图可以看出,随着服务小区周边站点加载比例的增大,上传和下载的RSRP、上传速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上传、下载的SINR和下载速率均呈下降态势,其中下载速率相对其他指标变化较大。

通信LTE专业实训报告

通信LTE专业实训报告

成绩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移动通信综合实验报告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号姓名实习时间:年月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技术与网络实验中心制一、实验题目LTE无线侧综合实验二、实验目的1.熟悉LTE网络结构2.了解和学习华为eNodeB设备DBS3900系统功能3.掌握华为TDD-LTE的eNodeB数据配置方法4.获得通信网络工程的实际应用技能三、实验内容TD-LTE配置练习一:1、组网拓扑图2、MML命令脚本2.1基本数据2.1.1全局数据MOD ENODEB:ENODEBID=101, NAME="CYTX", ENBTYPE=DBS3900_LTE,LOCATION="CYYF", PROTOCOL=CPRI;ADD CNOPERATOR: CnOperatorId=1, CnOperatorName="CMCC", CnOperatorType=CNOPERATOR_PRIMARY, Mcc="460", Mnc="02";ADD CNOPERATORTA: TrackingAreaId=1, CnOperatorId=1, Tac=100;2.1.2设备数据ADD BRD: CN=0, SRN=0, SN=6, BT=UMPT;ADD BRD: CN=0, SRN=0, SN=2, BT=LBBP, WM=TDD;ADD BRD: CN=0, SRN=0, SN=16, BT=FAN;ADD BRD: CN=0, SRN=0, SN=18, BT=UPEU;ADD BRD: CN=0, SRN=0, SN=19, BT=UPEU;DSP BRD:;ADD RRUCHAIN: RCN=0, TT=CHAIN, AT=LOCALPORT, HCN=0, HSRN=0, HSN=2, HPN=0, CR=9.8;ADD RRU: CN=0, SRN=60, SN=0, TP=TRUNK, RCN=0, PS=0, RT=MRRU, RN="YFLRRU", ALMPROCSW=ON, ALMPROCTHRHLD=30, ALMTHRHLD=20, RS=TDL, RXNUM=1, TXNUM=1;2.1.3时钟数据ADD GPS: GN=0, CN=0, SRN=0, SN=6, CABLETYPE=COAXIAL, CABLE_LEN=20, MODE=GPS, PRI=4;SET CLKMODE: MODE=AUTO;SET CLKSYNCMODE: CLKSYNCMODE=TIME;频率同步(时钟同步,基本要求);时间同步(要求高,时间同步,频率一定同步)2.2传输数据2.2.1底层数据A、物理层ADD ETHPO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N=0, PA=COPPER, MTU=1500, SPEED=100M, ARPPROXY=DISABLE, FC=CLOSE, FERAT=10, FERDT=8, DUPLEX=FULL;B、传输层ADD DEVIP: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T=ETH, PN=0,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C、网络层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4.134.134.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MME";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72.100.100.16",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OMC";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5.135.135.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SGW";D、数据链路层ADD VLANMAP: NEXTHOPIP="110.110.110.1", MASK="255.255.255.0", VLANMODE=SINGLEVLAN, VLANID=100, SETPRIO=DISABLE;2.2.2控制面ADD S1SIGIP: CN=0, SRN=0, SN=6, S1SIGIPID="TO MME", LOCIP="110.110.110.3", LOCIPSECFLAG=DISABLE, SECLOCIP="0.0.0.0", SECLO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3000, RTOMIN=1000, RTOMAX=3000, RTOINIT=1000, RTOALPHA=12, RTOBETA=25, HBINTER=5000, MAXASSOCRETR=10, MAXPATHRETR=5, CHKSUMTX=DISABLE, CHKSUMRX=DISABLE, CHKSUMTYPE=CRC32, SWITCHBACKFLAG=ENABLE, SWITCHBACKHBNUM=10, TSACK=200, CNOPERATORID=1;ADD MME: MMEID=0, FIRSTSIGIP="134.134.134.10", FIRSTIPSECFLAG=DISABLE, SECSIGIP="0.0.0.0", SE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3000, CNOPERATORID=1, MMERELEASE=Release_R8;2.2.3用户面ADD S1SERVIP: CN=0, SRN=0, SN=6, S1SERVIPID="TO SGW", S1SERVIP="110.110.110.3", IPSECFLAG=DISABLE, PATHCHK=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SGW: SGWID=0, SERVIP1="135.135.135.10", SERVIP1IPSECFLAG=DISABLE, SERVIP2="0.0.0.0", SERVIP2IPSECFLAG=DISABLE, SERVIP3="0.0.0.0", SERVIP3IPSECFLAG=DISABLE, SERVIP4="0.0.0.0", SERVIP4IPSECFLAG=DISABLE, CNOPERATORID=1;2.2.4维护面ADD OMCH: FLAG=MASTER,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 PEERIP="172.100.100.16", PEERMASK="255.255.255.0", BEAR=IPV4,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BRT=NO;2.2.5无线数据ADD SECTOR: SECN=0, GCDF=DEG, LONGITUDE=0, LATITUDE=0, SECM=NormalMIMO, ANTM=1T1R, COMBM=COMBTYPE_SINGLE_RRU, SECTORNAME="SEC1", ALTITUDE=25, UNCERTSEMIMAJOR=3, UNCERTSEMIMINOR=3, ORIENTOFMAJORAXIS=0, UNCERTALTITUDE=3, CONFIDENCE=0, OMNIFLAG=FALSE, CN1=0, SRN1=60, SN1=0, PN1=R0A;ADD CELL: LocalCellId=0, CellName="CYTX_1", SectorId=0, CsgInd=BOOLEAN_FALSE, UlCyclicPrefix=NORMAL_CP, DlCyclicPrefix=NORMAL_CP, FreqBand=39, UlEarfcnCfgInd=NOT_CFG, DlEarfcn=38250, UlBandWidth=CELL_BW_N100, DlBandWidth=CELL_BW_N100, CellId=0, PhyCellId=99, AdditionalSpectrumEmission=1, FddTddInd=CELL_TDD, SubframeAssignment=SA2, SpecialSubframePatterns=SSP5, CellSpecificOffset=dB0, QoffsetFreq=dB0, RootSequenceIdx=1, HighSpeedFlag=LOW_SPEED, PreambleFmt=0, CellRadius=10000, CustomizedBandWidthCfgInd=NOT_CFG, EmergencyAreaIdCfgInd=NOT_CFG, UePowerMaxCfgInd=NOT_CFG, MultiRruCellFlag=BOOLEAN_FALSE, CPRICompression=NO_COMPRESSION;ADD CELLOP: LocalCellId=0, TrackingAreaId=1, CellReservedForOp=CELL_NOT_RESERVED_FOR_OP, OpUlRbUsedRatio=25, OpDlRbUsedRatio=25;ACT CELL: LocalCellId=0;TD-LTE配置练习二:1、组网拓扑图2、MML命令脚本2.1基本数据2.1.1全局数据MOD ENODEB:ENODEBID=101, NAME="CYZW", ENBTYPE=DBS3900_LTE, LOCATION="YF3L", PROTOCOL=CPRI;ADD CNOPERATOR: CnOperatorId=1, CnOperatorName="CYTX",CnOperatorType=CNOPERATOR_PRIMARY, Mcc="460", Mnc="04";ADD CNOPERATORTA: TrackingAreaId=0, CnOperatorId=1, Tac=123;2.1.2设备数据ADD BRD: CN=0, SRN=0, SN=6, BT=UMPT;ADD BRD: CN=0, SRN=0, SN=2, BT=LBBP, WM=TDD;ADD BRD: CN=0, SRN=0, SN=16, BT=FAN;ADD BRD: CN=0, SRN=0, SN=18, BT=UPEU;ADD BRD: CN=0, SRN=0, SN=19, BT=UPEU;DSP BRD:;ADD RRUCHAIN: RCN=0, TT=CHAIN, AT=LOCALPORT, HCN=0, HSRN=0, HSN=2, HPN=0, CR=9.8;ADD RRU: CN=0, SRN=60, SN=0, TP=TRUNK, RCN=0, PS=0, RT=MRRU, RN="YFLRRU", ALMPROCSW=ON, ALMPROCTHRHLD=30, ALMTHRHLD=20, RS=TDL, RXNUM=8, TXNUM=8;2.1.3时钟数据ADD GPS: GN=0, CN=0, SRN=0, SN=6, CABLETYPE=COAXIAL, CABLE_LEN=20, MODE=GPS, PRI=4;SET CLKMODE: MODE=AUTO;SET CLKSYNCMODE: CLKSYNCMODE=TIME;频率同步(时钟同步,基本要求);时间同步(要求高,时间同步,频率一定同步)2.2传输数据2.2.1底层数据A、物理层ADD ETHPO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N=1, PA=FIBER, MTU=1500, SPEED=1000M,ARPPROXY=DISABLE, FC=CLOSE, FERAT=10, FERDT=8, DUPLEX=FULL;B、传输层ADD DEVIP: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T=ETH, PN=1,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C、网络层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4.134.134.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MME";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5.135.135.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SGW";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72.100.100.16",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OME";D、数据链路层ADD VLANMAP: NEXTHOPIP="110.110.110.1", MASK="255.255.255.0", VLANMODE=SINGLEVLAN, VLANID=1011, SETPRIO=DISABLE;2.2.2控制面ADD S1SIGIP: CN=0, SRN=0, SN=6, S1SIGIPID="TO MME", LOCIP="110.110.110.3", LOCIPSECFLAG=DISABLE, SECLOCIP="0.0.0.0", SECLO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2900,RTOMIN=1000, RTOMAX=3000, RTOINIT=1000, RTOALPHA=12, RTOBETA=25, HBINTER=5000, MAXASSOCRETR=10, MAXPATHRETR=5, CHKSUMTX=DISABLE, CHKSUMRX=DISABLE,CHKSUMTYPE=CRC32, SWITCHBACKFLAG=ENABLE, SWITCHBACKHBNUM=10, TSACK=200, CNOPERATORID=1;ADD MME: MMEID=0, FIRSTSIGIP="134.134.134.10", FIRSTIPSECFLAG=DISABLE, SECSIGIP="0.0.0.0", SE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2900, CNOPERATORID=1, MMERELEASE=Release_R8;2.2.3用户面ADD S1SERVIP: CN=0, SRN=0, SN=6, S1SERVIPID="TO SGW", S1SERVIP="110.110.110.3", IPSECFLAG=DISABLE, PATHCHK=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SGW: SGWID=0, SERVIP1="135.135.135.10", SERVIP1IPSECFLAG=DISABLE, SERVIP2="0.0.0.0", SERVIP2IPSECFLAG=DISABLE, SERVIP3="0.0.0.0", SERVIP3IPSECFLAG=DISABLE, SERVIP4="0.0.0.0", SERVIP4IPSECFLAG=DISABLE, CNOPERATORID=1;2.2.4维护面ADD OMCH: FLAG=MASTER,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 PEERIP="172.100.100.16", PEERMASK="255.255.255.0", BEAR=IPV4,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BRT=NO;2.2.5无线数据ADD SECTOR: SECN=0, GCDF=DEG, LONGITUDE=0, LATITUDE=0, SECM=NormalMIMO, ANTM=8T8R, COMBM=COMBTYPE_SINGLE_RRU,SECTORNAME="SEC1",ALTITUDE=25,UNCERTSEMIMAJOR=3,NCERTSEMIMINOR=3, ORIENTOFMAJORAXIS=0, UNCERTALTITUDE=3, CONFIDENCE=0, OMNIFLAG=FALSE, CN1=0, SRN1=60, SN1=0, PN1=R0A, CN2=0, SRN2=60, SN2=0, PN2=R0B, CN3=0, SRN3=60, SN3=0, PN3=R0C, CN4=0, SRN4=60, SN4=0, PN4=R0D, CN5=0, SRN5=60, SN5=0, PN5=R0E, CN6=0, SRN6=60, SN6=0, PN6=R0F, CN7=0, SRN7=60, SN7=0, PN7=R0G, CN8=0, SRN8=60, SN8=0, PN8=R0H;ADD CELL: LocalCellId=0, CellName="CYTX_TEST_1",SectorId=0, CsgInd=BOOLEAN_FALSE, UlCyclicPrefix=NORMAL_CP, DlCyclicPrefix=NORMAL_CP, FreqBand=39, UlEarfcnCfgInd=NOT_CFG, DlEarfcn=38350, UlBandWidth=CELL_BW_N100, DlBandWidth=CELL_BW_N100, CellId=0, PhyCellId=112, AdditionalSpectrumEmission=1,FddTddInd=CELL_TDD,SubframeAssignment=SA2, SpecialSubframePatterns=SSP5, CellSpecificOffset=dB0, QoffsetFreq=dB0, RootSequenceIdx=156, HighSpeedFlag=LOW_SPEED,PreambleFmt=0,CellRadius=10000, CustomizedBandWidthCfgInd=NOT_CFG, EmergencyAreaIdCfgInd=NOT_CFG, UePowerMaxCfgInd=NOT_CFG, MultiRruCellFlag=BOOLEAN_FALSE, CPRICompression=NO_COMPRESSION;ADD CELLOP: LocalCellId=0, TrackingAreaId=0, CellReservedForOp=CELL_NOT_RESERVED_FOR_OP, OpUlRbUsedRatio=25, OpDlRbUsedRatio=25;ACT CELL: LocalCellId=0四、实习收获与体会A、问题及解决方法1.练习一,配置路由表时,将目的地址写成了135.135.135.16,而在逻辑规划拓扑图中配置的135.135.135.10,导致路由不可达。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要求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要求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要求第一篇: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要求南京邮电大学综合实验报告— LTE学号:姓名:日期:此处写学号手写此处写姓名手写此处写实验日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实验1 LTE无线接入网设备配置实验目的:1.掌握LTE无线接入网的网元名称及其作用。

2.掌握实验中各网元的线缆名称及其作用。

实验内容:1.完成一个LTE无线接入网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

实验要求:1.完成大型城市万绿市A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

(后面实验,手写部分,与实验1相同。

)实验步骤:手写(填写实验步骤)设备之间连接关系表手写思考题:手写1.如何删除配置错误的设备?2.如果RRU与天线的连接接反,会产生什么结果? BBU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3 无线射频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4 LTE核心网设备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5 MME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6 SGW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7 PGW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8 HSS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9 故障排查-LTE网络附着不成功(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总结手写第二篇: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空气比热容测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号:车辆11姓名:刘娟娟学号:2110105001第三篇:TMT外贸仿真实验实验报告(定稿)《外贸仿真实验》学习总结院系:年级:专业:班级:姓名:一、实习概述(一)实验时间本次实习时间从2012年9月22日至2012年11月22日(二)实验地点本次实习的地点采用集中的方式,有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由同一时间进行模拟操作(三)实验内容根据相关的国际法律与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际贸易实践,以出口贸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模拟设定的具体出口商品交易作背景,针对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检通关、保险及贸易文件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操作技能。

LTE实训报告范文

LTE实训报告范文

LTE实训报告范文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4G无线通信技术,旨在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本实训报告将介绍我在LTE实训中所学到的内容。

在实训的第一部分,我们学习了LTE的基础知识。

LTE是一种基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

它采用了以IP(Internet Protocol)为核心的网络架构,以实现快速而高效的数据传输。

我们学习了LTE的系统架构、无线接口、物理层和协议栈等内容。

在实训的第二部分,我们学习了LTE的物理层技术。

LTE的物理层采用OFDM技术来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

我们学习了OFDM的原理、调制方式、信道估计和信道编码等内容。

我们还学习了MIMO技术,该技术可以利用多个天线来增加信道容量和提高系统性能。

在实训的第三部分,我们学习了LTE的无线接口技术。

LTE的无线接口分为UE(User Equipment)到eNodeB(Evolved Node B)的接口和eNodeB到EPC(Evolved Packet Core)的接口。

我们学习了UE和eNodeB之间的物理层协议、MAC(Media Access Control)协议和RLC (Radio Link Control)协议等内容。

我们还学习了eNodeB和EPC之间的S1接口、X2接口和SGi接口等内容。

在实训的最后部分,我们进行了LTE网络的搭建和性能测试。

我们利用实验室提供的LTE设备,搭建了一个小型的LTE网络。

我们配置了基站和用户终端,测试了LTE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时延和稳定性等指标。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能够评估LTE网络的性能,并对其进行优化。

通过这次LTE实训,我对LTE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LTE 的基础知识、物理层技术和无线接口技术。

我也学会了搭建和测试LTE网络的方法。

这些知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LTE移动通信系统实训

LTE移动通信系统实训

摘要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3GPP长期演进项目,兼容目前的3G通信系统并对3G演进。

它具有高传输速率、高传输质量和高移动性的特性。

3GPP在工作计划中写入了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的研究框架,并提出了未来在20MHz带宽上达到瞬时峰值下行100Mbps以及上行50Mbps的目标。

通过LTE 网络规划实训实训项目、基站概预算设计实训、LTE基站单站硬件配置与组网实训、LTE全网规划与组网实训、LTE单站配置实训、LTE规划模式多基站组网实训掌握LTE基站的规划。

关键词:长期演进,OFDM,基站目录1 LTE简介 (1)1.1LTE无线络系统结构 (1)1.2LTE主要技术特点 (2)1.3LTE中的无线接入技术 (3)2 LTE 网络规划实训 (7)2.1实验目的 (7)2.2实验内容 (7)2.3实验过程 (7)2.4数据配置 (7)3 LTE 基站概预算设计实训 (9)3.1实验目的 (9)3.2实验内容 (9)3.3实验过程 (9)3.4数据配置 (9)4 LTE 基站单站硬件配置与组网 (10)4.1实验目的 (10)4.2实验内容 (10)4.3实验过程 (10)4.4数据配置 (11)5 LTE全网规划与组网实训 (12)5.1实验目的 (12)5.2实验内容 (12)5.3实验过程 (12)5.4数据配置 (13)6 LTE 单站配置实训 (15)6.1实验目的 (15)6.2实验内容 (15)6.3实验过程 (15)6.4数据配置 (16)结语 (18)参考文献 (19)1 LTE简介1.1LTE无线络系统结构LTE:Long term evolution 意即长期演进。

3GPP的无线接入技术,如HSDPA 和增强上行等技术将在几年内具有非常高的竞争力;但为了在更长的一个时间,比如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保持这种竞争力,需要考虑无线接入技术的一个长期的演进。

LTE网络规划仿真报告

LTE网络规划仿真报告

L T E网络规划仿真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福州TD-LTE规划区及新增区加站报告版权所有侵权必究2013年4月目录2TD-LTE道路仿真条件......................................................................天线使用原则...................................................仿真站点俯仰角选择原则.........................................仿真使用图例................................................... 3覆盖仿真简要结论...........................................................................各区县分区域加站情况...............................................各覆盖区域站间距情况............................................... 4各区域覆盖仿真对比分析...............................................................原规划区...........................................................加站前RSRP覆盖情况............................................加站后RSRP覆盖情况............................................万达鳌峰区域.......................................................加站前RSRP覆盖情况............................................加站后RSRP覆盖情况............................................连潘区域...........................................................加站前RSRP覆盖情况............................................加站后RSRP覆盖情况............................................五四北区域.........................................................加站前RSRP覆盖情况............................................加站后RSRP覆盖情况............................................软件园(梅峰)区域.................................................加站前RSRP覆盖情况............................................加站后RSRP覆盖情况............................................ 5新加站点清单及分布.......................................................................站点分布:.........................................................站点统计(按区县):...............................................站点统计(按区域):...............................................新加站点清单:..................................................... 6总结...................................................................................................1概述本报告主要是在目前福州移动TD-LTE现网585个站点(505个CP0站点+80个CP1站点)的基础上,对福州规划区以及新增区域的站点分布情况,通过RSRP覆盖仿真,分析在满足RSRP大于-100dBm的情况下,需要新加站点的数量及位置。

lte实验报告

lte实验报告

lte实验报告LTE实验报告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4G LTE(Long Term Evolution)成为当前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LTE系统的搭建和性能测试,深入了解和掌握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一、LTE系统搭建1. 硬件准备在搭建LTE系统前,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硬件设备,如基站设备、天线、信号发生器等。

这些设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LTE系统,为后续的实验提供了基础。

2. 网络配置在搭建LTE系统时,需要进行网络配置,包括设置基站和终端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

通过网络配置,可以实现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

3. 基站配置基站是LTE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在搭建LTE系统时,需要进行基站的配置,包括频率选择、功率控制、天线设置等。

通过基站的配置,可以实现对LTE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二、LTE系统性能测试1. 信号覆盖测试LTE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信号覆盖范围。

通过在不同位置放置终端设备,测试其在不同距离下的信号接收情况,可以评估LTE系统的信号覆盖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LTE系统具有较广的信号覆盖范围,能够满足大范围的通信需求。

2. 信道容量测试LTE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信道容量,即系统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通过在不同网络负载下进行测试,可以评估LTE系统的信道容量。

实验结果显示,LTE系统具有较高的信道容量,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数据传输。

3. 时延测试时延是衡量LTE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包,并记录其传输时间,可以计算出LTE系统的时延。

实验结果显示,LTE系统具有较低的时延,能够实现实时的数据传输。

4. 抗干扰性测试LTE系统的抗干扰性是其性能的重要保证。

通过在干扰环境下进行测试,可以评估LTE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LTE系统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能够在干扰环境下保持较高的通信质量。

三、LTE系统优化1. 频率规划频率规划是LTE系统优化的重要环节。

LTE实训报告

LTE实训报告

成绩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移动通信综合实训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时间: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技术与网络实验中心制一、实验题目LTE无线侧综合实验二、实验目的1.熟悉LTE网络结构2.了解和学习华为eNodeB设备DBS3900系统功能3.掌握华为TDD-LTE的eNodeB数据配置方法4.获得通信网络工程的实际应用技能三、实验内容数据脚本:MOD ENODEB: ENODEBID=101, NAME="cytx", ENBTYPE=DBS3900_LTE, LOCATION="cyyfl", PROTOCOL=CPRI;LST ENODEB:;ADD CNOPERATOR: CnOperatorId=1, CnOperatorName="cytx", CnOperatorType=CNOPERATOR_PRIMARY, Mcc="460", Mnc="02";ADD CNOPERATORTA: TrackingAreaId=1, CnOperatorId=1, Tac=100;ADD BRD: CN=0, SRN=0, SN=6, BT=UMPT;ADD BRD: CN=0, SRN=0, SN=18, BT=UPEU;ADD BRD: CN=0, SRN=0, SN=19, BT=UPEU;ADD BRD: CN=0, SRN=0, SN=2, BT=LBBP, WM=TDD;ADD BRD: CN=0, SRN=0, SN=16, BT=FAN;DSP BRD:;ADD RRUCHAIN: RCN=0, TT=CHAIN, AT=LOCALPORT, HCN=0, HSRN=0, HSN=2, HPN=0, CR=9.8; ADD RRU: CN=0, SRN=60, SN=0, TP=TRUNK, RCN=0, PS=0, RT=MRRU, RN="xinke", ALMPROCSW=ON, ALMPROCTHRHLD=30, ALMTHRHLD=20, RS=TDL, RXNUM=1, TXNUM=1;ADD GPS: GN=0, CN=0, SRN=0, SN=6, CABLETYPE=COAXIAL, CABLE_LEN=20, MODE=GPS, PRI=4; SET CLKMODE: MODE=AUTO;SET CLKSYNCMODE: CLKSYNCMODE=TIME;ADD ETHPO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N=0, PA=COPPER, MTU=1500, SPEED=100M, ARPPROXY=DISABLE, FC=CLOSE, FERAT=10, FERDT=8, DUPLEX=FULL;ADD DEVIP: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T=ETH, PN=0,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4.134.134.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MME";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5.135.135.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SGW";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72.100.100.16",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OMC";LST IPRT:;ADD S1SIGIP: CN=0, SRN=0, SN=6, S1SIGIPID="TO MME", LOCIP="110.110.110.3", LOCIPSECFLAG=DISABLE, SECLOCIP="0.0.0.0", SECLO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3000, RTOMIN=1000, RTOMAX=3000, RTOINIT=1000, RTOALPHA=12, RTOBETA=25, HBINTER=5000, MAXASSOCRETR=10, MAXPATHRETR=5, CHKSUMTX=DISABLE, CHKSUMRX=DISABLE, CHKSUMTYPE=CRC32, SWITCHBACKFLAG=ENABLE, SWITCHBACKHBNUM=10, TSACK=200, CNOPERATORID=1;ADD MME: MMEID=0, FIRSTSIGIP="134.134.134.10", FIRSTIPSECFLAG=DISABLE, SECSIGIP="0.0.0.0", SE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3000, CNOPERATORID=1, MMERELEASE=Release_R8;ADD S1SERVIP: CN=0, SRN=0, SN=6, S1SERVIPID="TO SGW", S1SERVIP="110.110.110.3", IPSECFLAG=DISABLE, PATHCHK=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SGW: SGWID=0, SERVIP1="135.135.135.10", SERVIP1IPSECFLAG=DISABLE, SERVIP2="0.0.0.0", SERVIP2IPSECFLAG=DISABLE, SERVIP3="0.0.0.0", SERVIP3IPSECFLAG=DISABLE, SERVIP4="0.0.0.0", SERVIP4IPSECFLAG=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OMCH: FLAG=MASTER,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 PEERIP="172.100.100.16", PEERMASK="255.255.255.0", BEAR=IPV4,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BRT=NO;ADD VLANMAP: NEXTHOPIP="110.110.110.1", MASK="255.255.255.0", VLANMODE=SINGLEVLAN, VLANID=100, SETPRIO=DISABLE;ADD SECTOR: SECN=0, GCDF=DEG, LONGITUDE=0, LATITUDE=0, SECM=NormalMIMO, ANTM=1T1R, COMBM=COMBTYPE_SINGLE_RRU, SECTORNAME="SHANQU", ALTITUDE=25, UNCERTSEMIMAJOR=3, UNCERTSEMIMINOR=3, ORIENTOFMAJORAXIS=0, UNCERTALTITUDE=3, CONFIDENCE=0, OMNIFLAG=FALSE, CN1=0, SRN1=60, SN1=0, PN1=R0A;ADD CELL: LocalCellId=0, CellName="CYTX", SectorId=0, CsgInd=BOOLEAN_FALSE, UlCyclicPrefix=NORMAL_CP, DlCyclicPrefix=NORMAL_CP, FreqBand=39, UlEarfcnCfgInd=NOT_CFG, DlEarfcn=38250, UlBandWidth=CELL_BW_N100, DlBandWidth=CELL_BW_N100, CellId=0, PhyCellId=99, AdditionalSpectrumEmission=1, FddTddInd=CELL_TDD, SubframeAssignment=SA2, SpecialSubframePatterns=SSP5, CellSpecificOffset=dB0, QoffsetFreq=dB0, RootSequenceIdx=1, HighSpeedFlag=LOW_SPEED, PreambleFmt=0, CellRadius=10000, CustomizedBandWidthCfgInd=NOT_CFG, EmergencyAreaIdCfgInd=NOT_CFG, UePowerMaxCfgInd=NOT_CFG, MultiRruCellFlag=BOOLEAN_FALSE, CPRICompression=NO_COMPRESSION;ADD CELLOP: LocalCellId=0, TrackingAreaId=1, CellReservedForOp=CELL_NOT_RESERVED_FOR_OP, OpUlRbUsedRatio=25, OpDlRbUsedRatio=25;ACT CELL: LocalCellId=0;第二次数据:数据脚本:MOD ENODEB: ENODEBID=101, NAME="CYTX", ENBTYPE=DBS3900_LTE, LOCATION="CYYFL", PROTOCOL=CPRI; LST ENODEB:;ADD CNOPERATOR: CnOperatorId=1, CnOperatorName="CYTX", CnOperatorType=CNOPERATOR_PRIMARY, Mcc="460", Mnc="04";DD CNOPERATORTA: TrackingAreaId=0, CnOperatorId=1, Tac=123;ADD BRD: CN=0, SRN=0, SN=6, BT=UMPT;ADD BRD: CN=0, SRN=0, SN=2, BT=LBBP, WM=TDD;ADD BRD: CN=0, SRN=0, SN=16, BT=FAN;ADD BRD: CN=0, SRN=0, SN=18, BT=UPEU;ADD BRD: CN=0, SRN=0, SN=19, BT=UPEU;ADD RRUCHAIN: RCN=0, TT=CHAIN, AT=LOCALPORT, HCN=0, HSRN=0, HSN=2, HPN=0, CR=9.8;ADD RRU: CN=0, SRN=60, SN=0, TP=TRUNK, RCN=0, PS=0, RT=MRRU, RN="YFRRU", ALMPROCSW=ON, ALMPROCTHRHLD=30, ALMTHRHLD=20, RS=TDL, RXNUM=8, TXNUM=8;ADD GPS: GN=0, CN=0, SRN=0, SN=6, CABLETYPE=COAXIAL, CABLE_LEN=20, MODE=GPS, PRI=4;SET CLKMODE: MODE=AUTO;SET CLKSYNCMODE: CLKSYNCMODE=TIME;ADD ETHPO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N=1, PA=FIBER, MTU=1500, SPEED=100M, ARPPROXY=DISABLE, FC=CLOSE, FERAT=10, FERDT=8, DUPLEX=FULL;ADD DEVIP: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T=ETH, PN=1, IP="110.110.110.3",MASK="255.255.255.0";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4.134.134.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MME";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5.135.135.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SGW";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72.100.100.16",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OMC";ADD S1SIGIP: CN=0, SRN=0, SN=6, S1SIGIPID="TO MME", LOCIP="110.110.110.3", LOCIPSECFLAG=DISABLE, SECLOCIP="0.0.0.0", SECLO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2900, RTOMIN=1000, RTOMAX=3000, RTOINIT=1000, RTOALPHA=12, RTOBETA=25, HBINTER=5000, MAXASSOCRETR=10, MAXPATHRETR=5, CHKSUMTX=DISABLE, CHKSUMRX=DISABLE, CHKSUMTYPE=CRC32, SWITCHBACKFLAG=ENABLE, SWITCHBACKHBNUM=10, TSACK=200, CNOPERATORID=1;ADD MME: MMEID=0, FIRSTSIGIP="134.134.134.10", FIRSTIPSECFLAG=DISABLE, SECSIGIP="0.0.0.0", SE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2900, CNOPERATORID=1, MMERELEASE=Release_R8;ADD S1SERVIP: CN=0, SRN=0, SN=6, S1SERVIPID="TO SGW", S1SERVIP="110.110.110.3",IPSECFLAG=DISABLE, PATHCHK=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SGW: SGWID=0, SERVIP1="135.135.135.10", SERVIP1IPSECFLAG=DISABLE, SERVIP2="0.0.0.0", SERVIP2IPSECFLAG=DISABLE, SERVIP3="0.0.0.0", SERVIP3IPSECFLAG=DISABLE, SERVIP4="0.0.0.0", SERVIP4IPSECFLAG=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OMCH: FLAG=MASTER,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 PEERIP="172.100.100.16", PEERMASK="255.255.255.0", BEAR=IPV4,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BRT=NO;ADD VLANMAP: NEXTHOPIP="110.110.110.1", MASK="255.255.255.0", VLANMODE=SINGLEVLAN, VLANID=100, SETPRIO=DISABLE;MOD VLANMAP: NEXTHOPIP="110.110.110.1", MASK="255.255.255.0", VLANMODE=SINGLEVLAN, VLANID=1011, SETPRIO=DISABLE;ADD SECTOR: SECN=0, GCDF=DEG, LONGITUDE=0, LATITUDE=0, SECM=NormalMIMO, ANTM=8T8R,COMBM=COMBTYPE_SINGLE_RRU, SECTORNAME="SEC1", ALTITUDE=25, UNCERTSEMIMAJOR=3, UNCERTSEMIMINOR=3, ORIENTOFMAJORAXIS=0, UNCERTALTITUDE=3, CONFIDENCE=0, OMNIFLAG=FALSE, CN1=0, SRN1=60, SN1=0, PN1=R0A, CN2=0, SRN2=60, SN2=0, PN2=R0B, CN3=0, SRN3=60, SN3=0, PN3=R0C, CN4=0, SRN4=60, SN4=0, PN4=R0D, CN5=0, SRN5=60, SN5=0, PN5=R0E, CN6=0, SRN6=60, SN6=0, PN6=R0F, CN7=0, SRN7=60, SN7=0, PN7=R0G, CN8=0, SRN8=60, SN8=0, PN8=R0H;ADD CELL: LocalCellId=0, CellName="CYTX_TEST_01", SectorId=0, CsgInd=BOOLEAN_FALSE, UlCyclicPrefix=NORMAL_CP, DlCyclicPrefix=NORMAL_CP, FreqBand=39, UlEarfcnCfgInd=NOT_CFG, DlEarfcn=38350, UlBandWidth=CELL_BW_N100, DlBandWidth=CELL_BW_N100, CellId=0, PhyCellId=112,AdditionalSpectrumEmission=1, FddTddInd=CELL_TDD, SubframeAssignment=SA0, SpecialSubframePatterns=SSP5, CellSpecificOffset=dB0, QoffsetFreq=dB0, RootSequenceIdx=156, HighSpeedFlag=LOW_SPEED, PreambleFmt=0, CellRadius=10000, CustomizedBandWidthCfgInd=NOT_CFG, EmergencyAreaIdCfgInd=NOT_CFG, UePowerMaxCfgInd=NOT_CFG, MultiRruCellFlag=BOOLEAN_FALSE, CPRICompression=NO_COMPRESSION;ADD CELLOP: LocalCellId=0, TrackingAreaId=0, CellReservedForOp=CELL_NOT_RESERVED_FOR_OP, OpUlRbUsedRatio=25, OpDlRbUsedRatio=25;ACT CELL: LocalCellId=0;四、故障处理及分析1、首先要了解清楚各单板的功能及其接口,注意是电接口还是光接口,这些要从所给实训数据表中分析清楚,另外在单板中添加IP地址和子网掩码也要注意是在电接口端口还是光接口端口,而且在光接口时GE2的IP地址也要配置,第一次实验问题就出在这儿,还好最后我终于发现了。

LTE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LTE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网络拓扑规划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LTE核心网的各个主要网元;2)具备在单、双平面完成LTE网络拓扑连线的能力;3)理解配置双平面的作用;4)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网络连线、站点数量和物理位置变化的关系.2、实验内容1)单平面网络拓扑连线;2)双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3、实验准备(1)实验环境准备硬件:(含耗材)能够运行IUV—4G网络平台的台式机软件:中兴IUV—4G 仿真平台资料:4G LTE全网竞技系统操作视频教程(2)相关知识要点1。

LTE核心网各个网元:MME、SGW、PGW、HSS与交换机;2。

LTE网络拓扑结构。

4、实验步骤任务一:单平面网络拓扑连线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网络拓扑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和无线”按钮。

3)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上方资源池的“MME"按钮并按住不放,将MME站点拖放至软件界面万绿市核心网的第一个空白处。

4)仿照步骤3,依次将SGW、PGW、HSS拖放至万绿市核心网空白处。

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MME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6)仿照步骤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SGW、PGW、HSS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任务二:双平面网络拓扑连线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网络拓扑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和无线”按钮。

3)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上方资源池的“MME”按钮并按住不放,将MME站点拖放至软件界面万绿市核心网的第一个空白处。

4)仿照步骤3,依次将SGW、PGW、HSS拖放至万绿市核心网空白处.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MME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两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6)仿照步骤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SGW、PGW、HSS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5、实验小结完成与LTE理论课上完全一致的LTE拓扑结构图.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网络连线有关,会随着站点数量和物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12-2 LTE仿真

12-2 LTE仿真

LTEStar V100R006C00SPC300 操作指导书文档版本 01发布日期2016-02-0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6。

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邮编:518129网址:客户服务邮箱:LTEStar@前言文档范围本文仅限于对LTEStar(LTE培训环境模拟系统)的操作指导,关于Web LMT、M2000、CME等工具的使用请参照对应工具的详细操作指导书。

目标受众本文档目标受众是:需要华为LTE实验模拟环境的老师和学员目录前言 (ii)文档范围............................................................................................................................................................. i i目标受众............................................................................................................................................................. i i 1概况 (1)1.1概述 (1)2环境准备 (2)2.1软件安装与卸载 (2)2.1.1软件安装 (2)2.1.2软件卸载 (7)2.2安装JRE插件(可选) (7)2.3进行IE设置 (8)2.4硬件狗License (10)2.4.1L icense获取 (10)2.4.2L icense应用 (10)3选择运行模式及网卡并登录 (11)3.1选择运行模式以及网卡 (11)3.2登录 (12)3.3退出 (13)4工程操作 (14)4.1工程操作简介 (14)4.2默认工程 (14)4.3创建新工程 (15)4.4加载工程 (15)4.5保存工程 (16)4.6工程另存为 (17)4.7导入工程 (17)4.8导出工程 (18)4.8.1导出当前工程 (18)4.8.2导出已存在工程 (18)4.9删除工程 (19)4.10重置默认工程 (20)5核心网接口参数配置 (22)6机房布置界面操作 (24)6.1机房布置界面简介 (24)6.2室外全景 (24)6.3DBS3900 (25)6.4室内全景 (25)6.5BTS3900 (26)7网络拓扑界面操作 (27)7.1网络拓扑界面简介 (27)7.2添加eNodeB (27)7.3添加UE (28)7.4删除eNodeB或UE (28)8设备面板界面操作 (30)8.1设备面板界面简介 (30)8.2eNodeB界面 (30)8.2.1安装及拆除UMPT单板和LBBP单板 (30)8.2.2安装及拆除RRU/RFU (31)8.2.3安装及拆除CPRI光缆 (32)8.2.4安装及拆除网线 (34)8.2.5安装及拆除GPS防雷器 (35)8.2.6e NodeB上下电 (36)8.2.7查询UMPT单板维护IP并访问Web LMT (36)8.2.8e NodeB界面缩放 (37)8.3天馈连接界面 (37)8.3.1安装及拆除基站天线 (37)8.3.2安装拆除跳线 (38)8.3.3安装及拆除馈线 (41)8.3.4G PS天线安装与拆除 (42)9无线覆盖界面操作 (45)9.1无线覆盖界面简介 (45)9.2画布拖动 (45)9.3UE移动 (45)9.4UE移动速度更改 (46)9.5修改UE (47)9.6无线覆盖缩放 (48)9.7设备拖动 (48)9.8显示小区覆盖范围 (48)9.9显示UE的RSRP和RSRQ (49)10UE面板操作 (51)10.1UE面板界面简介 (51)10.2UE开机并自动入网 (51)10.3UE关机并自动退网 (52)10.4视频播放 (53)10.5FTP下载 (54)10.6浏览器 (55)10.7电话 (56)10.8短信 (59)10.9工程模式 (61)11切换相关操作 (63)11.1站内小区同频切换 (63)11.2站内小区异频切换 (64)11.3站间小区同频切换 (65)11.4站间小区异频切换 (66)12M2000应用 (68)12.1模拟基站连接到M2000 (68)12.2M2000监控项 (68)12.3M2000同时连接多个基站 (70)12.3.1修改基站LocalIP (70)12.3.2验证M2000与基站能否连接 (70)附录A eNodeB数据配置相关 (71)A.1修改UMPT单板维护IP (71)A.2小区建立 (72)A.3站内同频切换环境配置 (77)A.4站内异频切换环境配置 (77)A.5站间同频切换环境配置 (78)A.6站间异频切换环境配置 (78)A.7站间切换X2链路配置 (79)A.8软件管理 (80)A.8.1使用MML命令下载并激活版本软件 (80)A.8.2使用软件管理界面实现下载并激活软件 (80)A.9Web LMT监测 (81)1概况1.1概述本产品是一款软件产品,用于华为LTE培训环境模拟。

lte实验报告

lte实验报告

lte实验报告
LTE实验报告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一部分。

LTE技术在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覆盖范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LTE技术的性能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LTE实验,并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进行了LTE网络的覆盖范围测试。

通过在不同地点进行信号强度测试,我们发现LTE网络的覆盖范围比以往的3G网络更广,信号强度更稳定。

在城市和郊区地区,LTE网络都能提供良好的覆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体验。

其次,我们进行了LTE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测试。

通过下载和上传大容量文件的测试,我们发现LTE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比3G网络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和拥挤地区,LTE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依然能够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为用户提供了更流畅的网络体验。

另外,我们还进行了LTE网络的延迟测试。

通过在不同网络环境下进行延迟测试,我们发现LTE网络的延迟比3G网络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在进行实时视频通话和在线游戏时,LTE网络的低延迟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总的来说,通过我们的LTE实验,我们发现LTE技术在网络覆盖范围、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移动通信体验。

随着LTE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相信LTE网络将会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LTE仿真实验,研究和评估LTE系统的性能,包括吞吐量、延迟、覆盖范围等参数,以便优化系统设计及性能提升。

实验原理: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用于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低时延和广域覆盖等特性。

在LTE系统中,主要包含了无线接入网络(RAN)和核心网络。

RAN包括基站(eNodeB)和用户设备(UE),核心网络包括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网络。

实验中,通过搭建仿真模型,模拟无线信道传输,并根据模拟结果评估系统性能。

实验步骤:1.设定仿真参数:包括系统带宽、载波频率、传输模式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仿真。

2.生成基站和用户设备:根据设定的参数生成虚拟基站和用户设备,模拟真实LTE网络场景。

3. 生成信道模型:选择适当的信道模型,如AWGN(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等,进行信道仿真。

4.进行数据传输:根据设定的传输模式,模拟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过程,记录传输的吞吐量和时延等性能指标。

5.进行覆盖范围测试:通过调整基站的发射功率,评估LTE系统的覆盖范围。

实验结果:通过对LTE系统的仿真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1.吞吐量:在不同载波频率和系统带宽条件下,系统的吞吐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随着载波频率和带宽的增加,吞吐量也相应增加。

2.延迟:通过模拟数据在信道上传输过程中的时延,得出系统的平均延迟,延迟主要和传输距离、信道质量等因素有关。

3.跨区干扰:在LTE系统中,会存在跨区干扰的问题。

通过信道仿真,评估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4.覆盖范围:通过调整基站的发射功率,模拟系统在不同覆盖范围下的性能表现。

评估系统的覆盖范围和边缘效应。

实验总结:通过LTE仿真实验,对LTE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研究。

实验结果证实了LTE系统在高速数据传输、低时延和广域覆盖等方面的优势,并为系统的优化提出了相应建议。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

综合实验报告—LTE学号:姓名:日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实验1 LTE无线接入网设备配置实验目的:1. 掌握LTE无线接入网的网元名称及其作用。

2. 掌握实验中各网元的线缆名称及其作用。

实验内容:1. 完成一个LTE无线接入网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

实验要求:1. 完成大型城市万绿市A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

实验步骤:设备配置步骤如下:1.单击仿真平台中的“设备配置”按钮,然后选择仿真场景中的某站点机房。

2.添加设备:包括BBU、RRU、ANT、PTN、ODF、GPS。

3.连接RRU和ANT。

ANT1连接到RRU1,使用“天线跳线”,将ANT1左边1脚和RRU的1脚,同理将对应的4脚连接起来。

因为默认使用的是2×2的天线模式。

注意相互对应,不能连串。

4.连接RRU和BBU。

使用“成对LC-LC光纤”,把TX0-RX0~TX2-RX2与RRU1~RRU3对应连接起来。

5.连接BBU和GPS。

使用“GPS馈线”,一端将馈线与GPS连接,另一端连接到BBU的IN口。

6.连接BBU与PTN。

使用“成对LC-LC光纤”,点击设备指示图里的BBU,将光纤接到BBU的TXRX端口上,另一端连接到设备指示图里的PTN设备槽位1的GE1端口上。

7.连接ODF和PTN。

单击ODF进入到ODF架内部,使用“成对LC-FC光纤”,将某市站点机房和该市汇聚机房连接起来。

这里要使用两对LC-FC线,分别连接到PTN的端口3和4口上。

至此,该市某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就完成了,从“设备指示图”中可观察到设备间的连接情况。

设备之间连接关系表图 3-1 万绿市核心网设备配置接口使用情况万绿市A站点机房设备配置表3-3 万绿市A站点机房设备配置设备本端接口对端接口线缆BBUwl-RAN_BBU_TX/RX wl-ACC-A_PTN1_1_4×GE_1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TX0/RX0wl-RAN_RRU1_OPT1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TX1/RX1wl-RAN_RRU2_OPT1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TX2/RX2wl-RAN_RRU3_OPT1成对LC-LC光纤思考题:1.如何删除配置错误的设备答:要对某个机架进行操作,则可鼠标点击该机架,之后可对改机架中的设备进行添加或者删除。

LTE移动网络的组网仿真实现-电子信息

LTE移动网络的组网仿真实现-电子信息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LTE移动网络的组网仿真实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以信誉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设计(论文)中引用他(她)人的文献、数据、图件、资料均已明确标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为获得重庆工程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其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设计(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字):年月日重庆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摘要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ICT的发展,人们开始由有线网络进入无线网络的智能化时代,3G向4G的跨越,以及4G向5G的跨越,都体现了4G技术担任通信行业的主力军的重要使命。

目前我国的GSM网络基本实现了全域覆盖,3G已完成其作为4G过渡技术的使命,也在渐渐退网,LTE网络也基本完成了无缝覆盖,现三大运营商都已用上了LTE-Advanced 技术,LTE无论是从技术实现还是从市场需求都具有良好的先天优势。

本文以LTE移动网络为研究对象,通过南京Com-Way全网仿真软件从基础硬件设备到各个设备间的连线再到参数配置,同时结合LTE移动网络的各项关键技术、扁平的网络构架、华为的硬件设备、PTN的传输组网方式以及合理的网络数据规划,进行跨业务区的室外宏站综合组网仿真。

通过软件仿真将知识综合运用起来,实现不同区域内漫游组网,不同业务区的两台手机之间的业务互通。

关键词:移动通信 LTE 关键技术 PTN重庆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ABSTRACT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CT, people began to enter the intelligent era of wireless networks from wired networks. The leap from 3G to 4G and the leap from 4G to 5G all reflect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4G technology as the main force in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t present, China's GSM network has basically achieved global coverage. 3G has completed its mission as a 4G transition technology, and is gradually withdrawing from the network. The LTE network has also basically completed seamless coverage. Now all three operators have used LTE-Advanced. Technology, LTE has a good innate advantage both in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and in market demand.This paper takes LTE mobile netwo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rough the Com-Way network simulation software of Nanjing, from basic hardware devices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various devices and parameters, combined with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LTE mobile network, flat network architecture, Huawei's hardware devices, PTN transmission networking methods, and reasonable network data planning, for the simulation of outdoor macro stations across the service area. The software is used to integrate the knowledge to realize the roaming networking in different areas and the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the two mobile phones in different service areas.Keywords: Telecommunication; LTE; Key; technology; PT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 研究意义 (1)1.2 移动通信的发展 (1)1.3 研究方法 (2)1.4 课题内容 (2)2 关键技术 (3)2.1 LTE长期演进 (3)2.1.1 OFDM技术 (3)2.1.2 MIMO技术 (5)2.1.3 ICIC技术 (6)2.2 PTN分组传送网 (6)2.2.1 PTN概述 (6)2.2.2 PTN概述 (7)3 软件介绍和设计思路 (8)3.1 Com-Way全网仿真软件概述 (8)3.2 软件界面介绍 (9)3.3 总体设计思路 (10)3.3.1 业务区域规划思路 (10)3.3.2 基站和客户端规划思路 (11)3.3.3 核心网间组网规划思路 (11)3.3.4 设备参数规划思路 (11)4 仿真设计过程 (12)4.1 硬件设备规划 (12)4.1.1 重庆1栋基站配置 (13)4.1.2 重庆野外基站配置 (17)4.1.3 重庆核心网配置 (20)4.1.4 北京4栋基站配置 (25)4.1.5 北京中心机房配置 (27)4.1.6 上海业务区配置 (29)4.2 参数配置 (30)4.2.1 号码规划 (30)4.2.2 硬件板卡规划 (31)4.2.3 IP及链路规划 (31)4.2.4 无线资源规划 (32)4.2.5 设备连接规划 (34)4.3 故障处理及业务验证 (34)5 结语 (40)参考文献 (41)致谢 (42)1 绪论1.1 研究意义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经由2G(GSM)到3G(CDMA)再到我们现在的4G (LTE)的演进,使得用户的感知逐渐提高,在通信范围、服务质量以及数据传输速率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lte实习报告

lte实习报告

lte实习报告篇一:实习报告-毕业实习报告题目名称:新思鼎盛信息科技实习学院名称:电子信息学院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XX年4月实习报告飞阴似箭,蓦然回顾,实习时间已圆满结束,好似离别不久的海经,我又满载希望,回到您的怀抱,亲吻您的气息,聆听您的呼吸。

在这将要重逢我那群的同窗挚友们之际,请允许我向不时刻刻为我担忧的老师和父母,对实习期间所见所想所做所获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1 实习目的将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并希望自己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独特的观点,学以自用,解决实际问题。

2 实习单位及所在职位情况介绍新思鼎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是一家集移动通信络专业服务、专业软件产品研发、移动互联的应用开发及培训咨询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拥有一批技术过硬、作风踏实的专业技术人材,各类高中级工程师有50人,其中本科学历占74%以上,大部份有着连年移动通信技术服务、研发和管理经验。

公司核心骨干技术人员长期在移动通信发展前沿的广东省从事络通信技术服务、通信业务增值研发及其它技术服务行业,具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面对不同客户的良好服务意识。

同时公司也是目前在移动通信业领域中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善、覆盖面最广的技术培训咨询公司,与通信行业的众多公司成立就业联盟,也是唯一能覆盖移动通信全专业上下游的技术服务型及研发创新型企业;创新的技术能力,优质的技术服务,优秀的精英团队,使冠星科技在通信服务及IT行业中独树一帜。

公司将秉承“诚信务实、专业创新”的宗旨,紧跟移动通信、互联及世界新技术的步伐,不断进行技术及服务的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综合的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将秉承“诚信务实、专业创新”的宗旨,紧跟移动通信、互联及世界新技术的步伐,不断进行技术及服务的创新,为咱们的客户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综合的系统解决方案,新思鼎盛提倡的企业文化包括:尊重与包容、责任与进取、高效与创新、坚持与忍耐。

LTE全网建设实训报告

LTE全网建设实训报告

2、站点机房设备连接(1)掌握各设备名称说明每个设备的名称及各自功能ANT:天线设备: 天线收发信号RRU: 射频拉远单元:接收信号时,RRU将天线传来的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就是经过调制的,拥有一定发射频率的电波)转化成光信号,传输给室内处理设备;发送信号时,RRU将从机房传来的光信号转成射频信号通过天线放大发送出去。

BBU : 基带处理单元:提供对外接口,完成系统的资源管理、操作维护和环境监测功能等。

PTN: 分组传送网:是用在接入层和汇聚层代替SDH的光传输设备,其作用就是在固网和移动回传中用来传输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实现统计复用功能弥补了SDH时隙电路刚性缺陷。

以后的传输网会是PTN+OTN的组网,不再是现在的SHD+DWDM的组网方式。

GPS: 全球定位系统:用来定位和提供时钟同步的ODF:光纤配线架:专为光纤通信机房设计的光纤配线设备,具有光缆固定和保护功能光缆终接功能、调线功能。

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局端主干光缆的ODF 架,可方便地实现光纤线路的连接、分配和调度。

(2)设备连线1)将各设备进行连线2)标明各设备线的类型3、核心网机房设备连接(1)掌握各设备名称说明每个设备的名称及各自功能MME: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是一个移动管理实体,主要负责移动性管理、承载管理、用户的鉴权认证、SGW和PGW的选择等功能;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就是用户归属地服务器。

:用于存储用户签约信息的数据库。

SGW:Serving GW (服务器网关)SGW终结和E-UTRAN的接口,主要负责用户面处理,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等功能,支持3GPP不同接入技术的切换,发生切换时作为用户面的锚点;对每一个与EPS相关的UE,在一个时间点上,都有一个SGW为之服务。

SGW和PGW可以在一个物理节点或不同物理节点实现PGW:(分组数据网网关)PGW终结和外面数据网络(如互联网、IMS等)的SGi 接口,是EPS锚点,即是3GPP与non-3GPP网络间的用户面数据链路的锚点,负责管理3GPP和non-3GPP间的数据路由,管理3GPP接入和non-3GPP接入(如WLAN、WiMAX等)间的移动,还负责DHCP、策略执行、计费等功能;如果UE访问多个PDN,UE将对应一个或多个PGW。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TD-LTE软件仿真实验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TD-LTE软件仿真实验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TD-LTE软件仿真实验(1)实验名称TD-LTE软件仿真(2)实验目的1.了解并熟知实际工程中设备安装选择的常用机框及主设备各板卡的安装位置2.正确掌握并给BBU设备连接电源,学习并掌握BBU设备数据传输线的连接方法,DEBUG线的连接方法,掌握BBU是怎样与GPS相连接的,RRU设备的安装 RRU 设备的电源接入以及天线与RRU的连接,掌握LMT配置方法,以及数据配置。

(3)实验器材计算机、虚拟机oracle vm virtualbox、仿真软件ZXSDLVBOX(4)实验原理|LTE技术,即是我们通俗的称其为 3.9G技术,英文缩写是Long Term Evolution,意味着是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也是TD-SCDMA技术的后期演进技术。

该技术具有很强的数据下载能力,最高能达到100Mbps,该技术主要以OFDMA多址接入和MIMO多天线为基础,是一个能够大幅度提高用户的传输速率,同时还能满足更低的传输时延,对于传统的容量和覆盖技术也是大幅度的提高,并且优化了网络架构,运营费用也直线下降,采用了更大的载波带宽,是一个以优化分组数据域业务传输为最终目标的新代移动通信标准。

(5)实验方法一、机柜的安装及设备板卡安装1.进入仿真软件虚拟机双击桌面图标。

2.启动虚拟机,点击下图中的“启动”。

3.双击虚拟机桌面图标“ZXSDLVBOX”进入我们的TD-LTE仿真软件。

4.输入TD-LTE仿真软件ID号码“0000”点击“Login”。

5.进入如下图界面。

“eNodeB Commissioning”是对eNodeB 进行调试“Column Modular。

6.单击“eNodeB Commissioning”选择配置的模式。

7.选择无线标准。

“Radio Standard Plan”选择无线标准“TDD”。

8.单击右侧下拉菜单,选择“数据备份与恢复”。

9.单击“Restoration”选择恢复空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验报告—LTE学号:姓名:日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实验1 LTE无线接入网设备配置实验目得:1、掌握LTE无线接入网得网元名称及其作用。

2、掌握实验中各网元得线缆名称及其作用。

实验内容:1、完成一个LTE无线接入网站点机房得设备配置。

实验要求:1、完成大型城市万绿市A站点机房得设备配置。

实验步骤:设备配置步骤如下:1.单击仿真平台中得“设备配置”按钮,然后选择仿真场景中得某站点机房。

2.添加设备:包括BBU、RRU、ANT、PTN、ODF、GPS。

3.连接RRU与ANT。

ANT1连接到RRU1,使用“天线跳线”,将ANT1左边1脚与RRU得1脚,同理将对应得4脚连接起来。

因为默认使用得就是2×2得天线模式。

注意相互对应,不能连串。

4.连接RRU与BBU。

使用“成对LCLC光纤”,把TX0RX0~TX2RX2与RRU1~RRU3对应连接起来。

5.连接BBU与GPS。

使用“GPS馈线”,一端将馈线与GPS连接,另一端连接到BBU得IN口。

6.连接BBU与PTN。

使用“成对LCLC光纤”,点击设备指示图里得BBU,将光纤接到BBU得TXRX端口上,另一端连接到设备指示图里得PTN设备槽位1得GE1端口上。

7.连接ODF与PTN。

单击ODF进入到ODF架内部,使用“成对LCFC光纤”,将某市站点机房与该市汇聚机房连接起来。

这里要使用两对LCFC线,分别连接到PTN得端口3与4口上。

至此,该市某站点机房得设备配置就完成了,从“设备指示图”中可观察到设备间得连接情况。

设备之间连接关系表图31 万绿市核心网设备配置接口使用情况3、2、1 万绿市A站点机房设备配置表33 万绿市A站点机房设备配置设备本端接口对端接口线缆BBUwlRAN_BBU_TX/RX wlACCA_PTN1_1_4×GE_1 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TX0/RX0 wlRAN_RRU1_OPT1 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TX1/RX1 wlRAN_RRU2_OPT1 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TX2/RX2 wlRAN_RRU3_OPT1 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IN wlRAN_GPS_IN GPS馈线RRU1wlRAN_RRU1_OPT1 wlRAN_BBU_TX0/RX0 成对LCLC光纤wlRAN_RRU1_ TX0/RX0 wlANT1_ANT1 天线跳线wlRAN_RRU1_ TX1/RX1 wlANT1_ANT4 天线跳线RRU2wlRAN_RRU2_OPT1 wlRAN_BBU_TX1/RX1 成对LCLC光纤wlRAN_RRU2_ TX0/RX0 wlANT2_ANT1 天线跳线wlRAN_RRU2_ TX1/RX1 wlANT2_ANT4 天线跳线思考题:1.如何删除配置错误得设备?答:要对某个机架进行操作,则可鼠标点击该机架,之后可对改机架中得设备进行添加或者删除。

图中左下角有一个下拉菜单,也可以从中选择其她得机房。

2、如果RRU与天线得连接接反,会产生什么结果?答:会导致天线波束赋性混乱,形成干扰,影响覆盖质量。

实验2 BBU数据配置1、网元管理:eNodeB标识=1;无线制式=LTE TDD;移动国家码MCC=460;移动网号MNC=01。

2、IP配置:IP地址=10、10、10、10;掩码=255、255、255、0;网关=10、10、10、20。

3、SCTP配置:SCTP链路号=1;本端端口号=1;远端端口号=1;远端IP地址=1、1、1、1。

4、静态路由配置。

静态路由编号=1;目得IP地址=3、3、3、1;网络掩码=255、255、255、255;下一跳IP地址=10、10、10、20。

5、物理参数:RRU链路光口使能=1&2&3;承载链路端口=传输光口(与设备连接一致)。

实验3 无线射频数据配置1、频段指示:实验4 LTE核心网设备配置4.1LTE核心网机房设备添加4、1、1 MME添加与删除左击机架1出现图27所示界面,可以瞧到,左侧就是一个机架,现在机架内没有设备;右侧下方就是“设备池”,就是可以添加到这个机架中得设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假如现在配置一个大容量得核心网机房,则需要选择大型得MME、SGW与PGW设备。

为机架添加设备得基本操作步骤就是:(1)在“设备池”中选择设备;(2)拖放该设备到机架。

如果要删除机架中得一个设备,只需将该设备拖出机架即可。

注意观察此时界面右侧得“设备指示图”得变化。

4、1、2 HSS添加:单击左上角得返回按钮,退回到万绿市核心网机房界面。

左击中间箭头指向得机架2,LTE 仿真实验指导书试用版13为该机架添加设备HSS。

如果MME等已采用大型号,则这里也应选择大型HSS。

注意观察此时界面右侧得“设备指示图”得变化。

4、1、3ODF机架添加:在万绿市核心网机房界面中,鼠标点击白色机架,即可完成ODF机架得添加,无需其她操作。

以上设备添加完成后,在万绿市核心网机房界面得右上部“设备指示图”中会出现已经添加得所有设备。

4.2仿真平台线缆类型与端口连接方法LTE核心网机房机架中设备添加完成后,可以对这些设备中得单板进行连接,也就就是使用合适得线缆连接对应得设备。

双击机架中得设备或者双击“设备指示图”中得设备名称,接口出现该设备得配置界面。

如图28就是MME得设备配置界面。

图28 MME设备配置界面4.2.1线缆类型单板之间用线缆连接,有多种线缆供选用。

线缆选择时首先观察本端与对端得接口形状,然后在“线缆池”中选取适当得线缆。

仿真平台中可以使用得线缆类型在设备配置界面右侧得“线缆池”中。

有8种类型得连线:成对LCLC光纤、LCLC光纤、成对LCFC光纤、LCFC 光纤、以以太网线、天线跳线、GPS跳线与GPS馈线。

“LC”接头就是标准方型接头,采用工程塑料,具有耐高温,不容易氧化优点。

一般用于传输设备侧光接口。

“FC”接头就是圆型带螺纹得金属接头,可插拔次数比塑料要多,一般用于ODF机架。

4.2.2端口连接端口连接得基本步骤就是:(1)观察接口形状;(2)在“线缆池”中单击需要得线缆;(3)单击本端要连接得端口;(4)单击对端要连接得端口。

操作之后,可瞧到这两个端口已经用选定得缆线连接起来了。

同时注意观察“设备指示图”中连线得变化情况。

设备配置完成后,将鼠标放置在本端或者对端端口上,会出现端口连接得文字描述,这可用于检查设备连接时出现得错误。

4.3 LTE核心房机房设备端口连接4、3、1 LTE核心网设备得端口连接在设备配置界面中,亮色得单板就是需要配置得。

注意观察这些单板得容量与槽位,例如图28中亮色得两块单板均为3×10GE,表示有3个接口,每个接口提供10×109bit/s得传输速率,使用3个接口可以任意。

这两块单板位于槽位7与8,SGW/PGW/HSS需要配置得单板也就是在槽位7与8。

LTE核心网中这些设备得重要单板均采用主备用配置,槽位7就是主用,槽位8就是备用。

在练习中可以只配置主用板,也可以主备用单板都配置,本指导书只使用主用单板。

鼠标放置在某个接口上,会出现该接口线缆得连接情况,如图28所示,“本端接口:wlcore_MME_7_3×10GE_1”,表示这个接口就是万绿市核心网机房得MME设备,第7槽位,该槽位提供3个10GE得接口,现在就是第1个接口。

“对端接口:”现在为空,表示这个接口还没有与别得设备连接。

LTE核心网设备MME、SGW与PGW与交换机SW1之间得连接采用“成对LCLC光纤”,HSS 与SW1之间得连接采用“以太网线”。

4、3、2 交换机SW得端口连接图29就是LTE核心网机房交换机SW1得设备配置界面,可以瞧到该设备提供了4种速率接口,槽位1~6速率就是10GE,槽位7~12速率就是40GE,槽位13~18速率就是100GE,槽位19~24速率就是GE。

注意GE速率得槽位与其她槽位接口形状不同,GE槽位得接口就是以太网接口,而其她槽位得接口就是光纤接口,这在选择连接线得时候要注意。

图29右侧文字说明本端端口“wlcore_SWITCH1_1_SWITCH_2”表示:万绿市核心网机房交换机SW1得机架1得接口2。

SW与MME、SGW与PGW之间采用“成对LCLC连接”,本端与对端得速率应一致,可在10GE、40GE与100GE三种速率中选择。

SW与HSS之间得连接采用“以太网线”(因为HSS 只提供以太网接口)。

图29 核心网机房SW1设备配置界面4、3、3 光纤配线架ODF得连接光纤配线架ODF配置界面如图210所示,ODF机架采用FC接口,就是专为光纤通信机房设计得配线设备,具有固定、保护、终接光缆功能与调线功能。

本机房要发送出去得信号连接至ODF架得“T”接口,本端从“R”接口接收信号。

图中得ODF机架有7对接口,鼠标放置于某一接口上,会出现提示信息,如图中信息“本端接口:wlcore_ODF_1_ODF_3T”,表示这就是万绿市核心网机房中第1个ODF机架得第3个发送接口。

图中“对端接口:”为空,表示该接口还没有与其她设备连接。

ODF机架右侧有对于本端与对端连接情况得说明,例如图中ODF机架第1对接口右侧说明,该对接口得本端就是“万绿市核心网机房端口1”,对端就是“万绿市承载中心机房端口2”,有说明得地方应按照说明进行连接。

ODF机架与SW之间得连接采用“成对LCFC光纤”。

图210 ODF设备配置界面实验5 MME数据配置5、1、MME数据配置MME得数据配置命令最多,包括:全局移动参数、MME控制面地址、eNodeB对接配置、增加TA、与HSS对接配置、号码分析配置、与SGW对接配置、基本会话业务配置(APN地址解析、EPC地址解析、MME地址解析)、接口IP设置、路由配置。

MME数据配置说明如下:(1) 全局移动参数,用于配置移动国家码MCC、移动网号MNC、国家号CC、国家目得码NDC、MME群组ID与MME代码。

(2) MME控制面地址,就就是MME上得S11接口得IP地址。

(3) eNodeB对接配置,MME至eNodeB得偶联中,MME就是服务器端,eNodeB就是客户端。

(4) 增加TA, TA(Tracking Area,跟踪区)就是LTE/SAE系统为UE得位置管理新设立得概念。

其被定义为UE不需要更新服务得自由移动区域。

TA功能为实现对终端位置得管理,可分为寻呼管理与位置更新管理。

UE通过跟踪区注册告知EPC自己得跟踪区TA(Tracking Area)。

TA就是小区级得配置,多个小区可以配置相同得TA,且一个小区只能属于一个T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