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考试知识点解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合集下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内容与依据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内容与依据
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 主外有强权,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 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 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因而无产阶级 必需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这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从农 村到城市。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 中心城市。广大农村,特别是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 则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环节。这也决定了中国革 命必然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中国的反动统治者非常残暴,拥有强大的反革命 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的援助,这就决定了中国 革命的主要形式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可能性
第一,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近代中国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 隙。 第二,建立根据地的在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 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不可能通 过合法斗争来战胜敌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内容与依据
毛泽东的实践
继 1927年 8月 1日南昌起义后,毛泽东于当年 9月l 1日,领 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共五千 余人。经转战和三湾改编后,毛泽东率领这支不足千人的部队 于 10月下旬进入了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 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 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毛泽东率部接应下,两军在井冈山 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 表和军委书记,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对红军 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在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在南方和陕甘地区建立了十几 个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军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19 个大型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建立了东北根据地,发展了华北、 华东、华中、西北等广大解放区。这些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建立 与发展,逐步扩大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对最后夺取全 国胜利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创立的这条革命道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仅有的,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原因: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在大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失败之后,中国革命陷入了低谷,中国共产党在反动分子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在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够与反动势力继续斗争,才有可能继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八七会议确定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斗争路线,并决定土地革命,走上了武装反抗反动势力的道路.但在三大起义(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革命军队在攻打大城市中损失惨重,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想在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中斗争取得革命胜利是无法成功的,而农村地区敌人力量相对薄弱,并且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在农村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利与革命力量的发展.加之反动军阀的分割统治,也使革命力量能够在敌人统治边缘地带生存下来.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转入了井冈山地区,与当地的农民武装共同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有强权,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从农村到城市。

第三,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城市与交通要道,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是可能的,是因为:第一,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

第二,建立根据地的在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3、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社会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篇文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篇文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篇文章【原创实用版】目录1.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2.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背景3.农村包围城市的实施过程4.农村包围城市的成果5.农村包围城市的意义正文一、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农村包围城市,是指在革命战争中,以农村为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农村武装力量,最终实现夺取城市政权的一种战略。

这种战略思想的核心是充分利用农村的广阔地域和丰富资源,发动农民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蚕食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背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是在 20 世纪初,我国民主革命的背景下形成的。

当时,我国正面临着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国民政府腐败无能,无法承担起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重任。

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三、农村包围城市的实施过程农村包围城市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共产党在农村发动群众,组织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建立农村革命政权,逐步形成农村革命根据地。

2.发展农村武装力量:在农村根据地建立红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发展壮大农村武装力量。

3.逐步蚕食城市:利用农村武装力量,逐步向城市推进,夺取城市政权。

4.最终夺取全国政权:在农村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动全面进攻,夺取全国政权。

四、农村包围城市的成果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我国革命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我党成功地推翻了蒋介石国民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五、农村包围城市的意义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为我国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

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二部分 第3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第二部分 第3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1) 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2)毛泽东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出发,强调面对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3)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要经过一个长期和曲折的过程。

2.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

(2)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3)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

(4)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新民主主义的武装斗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要点1.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如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活动(2 ) 从以城市为中心到以农村为中心的转变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的要点(1)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第二,国民革民政治影响的存在,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

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组织,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2 )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第一,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

第二,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民主革命的基本要求。

第三,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

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一、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看中国是一个外无独立内无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无议会可以利用,共产党没有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人民要当家作主,夺取政权,只有进行武装斗争。

2.从中国革命的动力看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不仅人数广大,而且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3.从敌我力量对比看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革命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地弱小。

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力量不可能马上同敌人进行决战,一下子取得胜利,而应同敌人作长期的持久的斗争,逐步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准备将来同敌人进行决战,这就需要建立革命根据地作为革命阵地。

二、工农武装割据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而它在中国发生,当有其独特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受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的遗留。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大革命的影响还遗留在这些地区的广大群众中,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准备了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的形势是在向前发展的。

所以,红色区域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

4.已建立了一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毛泽东认为,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中心支柱和根本保证。

5.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毛泽东说,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犯错误,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个要紧的条件。

以上五个条件,前三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其中第一个条件最重要;后两个条件为以上五个条件,前三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其中第一个条件最重要;后两个条件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了这个主观条件,就可以充分发挥客观条件的作用,把可能性最后变为现实。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摘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依靠农村力量发动武装斗争,最终夺取城市政权。

该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得到了成功验证,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农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力量,渗透城市,最终实现夺取政权的目标。

该战略也存在一些缺点和挑战,如如何处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如何克服城市反动派的镇压等问题。

当代中国可以从这一理论中汲取启示,充分发挥农村作为革命力量的作用,实现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发展。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理论, 实践, 中国共产党, 优缺点,启示, 政权, 战略.1. 引言1.1 引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理论,它的提出和实践对于中国革命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过去的历史中,无产阶级要想夺取政权,必须首先建立在农村的革命根据地,由农村向城市发展,最终实现武装夺取政权的目标。

这一理论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为当代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产生进行深入探讨,解释其实质意义和历史背景,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是如何贯彻这一战略的,以及这一理论的优缺点。

我们将总结这一理论的实践意义,探讨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重要革命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革命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为中国革命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背景: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产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产生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中,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的重要战略思想。

这一理论产生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

中国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阶段,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任务十分紧迫。

考研政治毛中特复习重点(12)

考研政治毛中特复习重点(12)

考研政治毛中特复习重点(12)怎样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提出:(一)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5月,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作了初步论述。

(二)1929年周恩来等在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三)从1936年12月到1939年12月,毛泽东又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新阶段》等著作,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进一步完善与成熟。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内容:(一)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1)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和客观条件。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影响,是客观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存在,是主观条件。

(5)共产党组织有力量和政策正确,是主观条件。

(二)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因此必须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农民不但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也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主力军。

农村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

(3)大革命失败后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革命长期性。

(三)“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1)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

(2)“工农武装割据”实际上否定了照抄外国经验的“城市中心论”,体现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已经基本形成。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指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而城市则起到辅助作用。

革命的战略方针是:把农村包围城市,最终以武装夺取政权。

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前,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许多革命运动所采用的策略之一。

这个战略的主要思想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在人民群众中开展革命宣传教育,建立革命组织,以实现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斗争。

在这个战略中,农村是革命的主要基地。

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农村的剥削压迫是最深厚的,最广泛的。

而农民群众也是最多的,他们的觉悟程度较低,但是,由于长期受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富于反抗精神。

当他们受到革命宣传的影响,认识到了自己的利益与封建地主阶级的对立,就会积极的响应革命的号召,成为革命的主要力量。

而城市的革命角色则是要尽可能的进行支援和协调工作。

因为城市有着比农村更为发达的经济、文化和技术条件,能够为革命提供更多的资源。

城市中,有许多革命的群众和人民群众,他们的参与和支持也可以为革命带来很大的力量。

同时,也可以在城市中发动和组织各种形式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民族运动等,从而进一步扩大革命的影响范围,同时与农村中重点扶植的革命力量形成有机的联系。

具体地讲,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是从工作中央区域,向外逐渐扩展,最终形成一个大的包围坚强城市的形势。

革命者首先要在农村中建立起相对较为稳定的革命政权和农村根据地,进而使革命队伍逐渐向城市外围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要把革命队伍和城市革命者与民主人士的力量组织起来,以加强和协调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和扩大工农联盟,以实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共同发展。

当革命力量日益壮大,包围面逐渐缩小,革命枪声不断,直至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总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革命者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总结了许多国家革命中成功的范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 革命道路:中国是一个 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 多。通过在农村建立革 命根据地,可以更好地 发动群众,扩大革命力 量
增强了人民的革命意识 :在农村中,农民深受 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 压迫。通过革命运动, 可以唤醒农民的革命意 识,使他们认识到只有 通过自己的力量才能改 变命运
为全球革命提供了借 鉴:中国革命的成功 经验为其他国家的革 命运动提供了重要的 借鉴和启示
第1部分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 背景与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背景与意义
在20世纪的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而城市则被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占据。 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认识到农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他提出将党的工作重点转向农村, 建立农村根据地,逐步积蓄力量,准备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意义在于
第2部分
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 性与困难
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性与困难
武装夺取政权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关键步骤。在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势力十分强大,要夺取政权,必须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实现 武装斗争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敌人的强大: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而共 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相对弱小
权的伟大目标
第4部分
总结与启示
总结与启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 略之一,它为中国的革命事 业指明了方向
Hale Waihona Puke 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践经验 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 示
总结与启示
01
因地制宜:在制定战略或解决问 题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或当下具 体情况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出适 合当地或当下情况的解决方案
斗争的残酷性:武装斗争是流血的斗争,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在斗争中,革命者需 要具备坚定的信仰和高昂的斗志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浅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一、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1 “城市中心论”对革命的严重危害秋收起义后,随着井冈山和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中国革命在实践上已经走上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道路。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并没有完全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

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脱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作教条化的解释,主观与客观相脱节,理论与实际相分离,机械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照搬十月革命经验,从而造成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

这三次“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都是顽固地以“城市中心论”的思想来指导中国革命。

他们未能深刻理解中国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低估了农民游击战争和农村根据地重要性,认识不到国民革命失败后敌人牢牢控制着中心城市的状况,总是期望通过城市暴动来冲破白色恐怖,从而形成全国革命高潮。

他们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次次地被无情的实践击的粉碎。

2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所谓“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就是不只是在实践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认识到农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伟大作用,切实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中心,逐步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建立全国政权。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对于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从理论上作出了较系统地阑述。

第一、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

第二、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和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以及夺取全国胜利联系起来。

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实际上是主张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体现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它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出的依据1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1930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理解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理解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是指在革命时期,以农村为根据地,
依靠农村革命力量逐渐发展壮大,最终进攻城市,夺取政权的一种革
命战略。

这种战略的目的是在农村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模式,并
最终将其推广至全国范围。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最早是由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领袖之一毛泽
东提出的。

在这个革命战争中,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以农村为基地,通过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社会改革,逐步获取了广泛的农民群众支持。

农村的土地革命及红旗带领着贫困、饥饿的农民摆脱了地主的压迫,脱离了封建农耕生产模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强调了农村的革命力量和城市的革命力量
都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农村作为革命的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城市作为革命的目标,具有高度的领导力和组织力。

通过农村力量的
壮大,城市革命力量也会随之提升,这样,就可以在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夺取城市政权,并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对于现代社会,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所探讨的问题,是如何
有效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革命。

特别是农
村也面临着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挑战,必须采取理性的策略,促进农
村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协调发展。

总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理论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农村和城市的发展,是
必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两者应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共同实现现代化、繁荣富强。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个
优秀的思路。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

中国革命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以革命武装消灭反革命武装,主要组织形式便是武装。

敌人的统治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是薄弱地带.农民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组织发动武装农民,获得广大群众基础。

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所以中国革命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以农村包围城市。

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最后胜利。

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又使红色政权得以存在发展。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

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

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

“政权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

那么多的工人运动有很多都以失败告终,都和没有军队支持由关系。

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是历史的必然。

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有关这一新道路理论的主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有关这一新道路理论的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和理论上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有关这一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这一革命新道路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1.必要性: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无名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第二,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

2.可能性: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第二,革命的号角广泛的影响着群众,并且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有相当力量的正式革命武装。

第五,共产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策,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管原因和条件。

3.途径和形式:第一,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现实意义:1.毛泽东以马克思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历史,统一了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正确引导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就没有今天和谐稳定发展的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新的基础,为这之后的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今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3. 从政治方面来看,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的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原因: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在大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失败之后,中国革命陷入了低谷,中国共产党在反动分子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在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够与反动势力继续斗争,才有可能继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八七会议确定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斗争路线,并决定土地革命,走上了武装反抗反动势力的道路.但在三大起义(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革命军队在攻打大城市中损失惨重,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想在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中斗争取得革命胜利是无法成功的,而农村地区敌人力量相对薄弱,并且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在农村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利与革命力量的发展.加之反动军阀的分割统治,也使革命力量能够在敌人统治边缘地带生存下来.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转入了井冈山地区,与当地的农民武装共同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有强权,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从农村到城市。

第三,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城市与交通要道,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是可能的,是因为:第一,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

第二,建立根据地的在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3、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社会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三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汇总

第三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汇总

• 04年单选: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 A、议会斗争 B、经济斗争 • C、武装斗争 D、文化斗争 • 0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际上就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B、农村包围城市 C、中心城市武装起义 D、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06年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所处的地位是 • A、领导者 B、先锋队 • C、主力军 D、参与者 09年在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起主力军作用的是( )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开展武装斗争,实 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 关系: 武装斗争是主要斗争形式; 土地革命是中心内容; 农村根据地是战略基地
• 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 • A、开展武装斗争 B、进行土地革命 • C、建立农村根据地 D、建立统一战线
•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 要性
• 1、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 中国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内无民主,外无独立——无议会可利用,无罢工的合法 权利——不可能走和平道路 2、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0%, 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和主力军 中国革命的实质是民主革命,即消灭封建主义,封建的土 地所有制,必须到农村去进行土地革命 3、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 敌人的强大和红军力量的弱小 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革命队伍要坚持奋斗,就 要避免在力量不够时和强大的敌人做斗争,就必须把落后 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要点
•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 2、理论起点
1、实践起点 ( 1) 八一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2)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的建立 (3)1927—1929 年100多次起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汇总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汇总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理论
• 那么,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 基本问题?
• 第一,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 地位,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 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 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快的做起来,农民问题 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 得 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理论
• 2、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的相互配合 • (二)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基本特点和 历史经验 • 1、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 要形式 • 中国革命为什么只能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理论
• 首先,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分析 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实际情 况,强调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 争为主要形式。 • 其次,毛泽东从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 酷性出发,面对庞大的反革命武装,强 调中国革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 反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二农民问题和土地革命?1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以乡村为中心?以乡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就必须重视农民问题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一致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 路的理论
• • • •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武装斗争 马克思列宁主义如何看待武装斗争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 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 暴力革命原则不论对 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 民族民主革命,一般都是适用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理论
•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土地革命经验的基 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和 正确进行土地分配的方法,即:依靠贫农,联 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 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 所有制;一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 抗战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 土地政策。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卿建[摘要]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问题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做出回答。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关于革命道路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斗争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开辟了一条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实践理论意义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概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实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实践经历了很多艰难险阻。

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八七会议”到1928年,中共在各地发动了百余次武装起义。

一次次的起义,诸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均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然而起义的结果无不以失败告终。

无法占领中心城市,起义力量唯一的路子就是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进发,其中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尤为明显。

著名的文家市决策,就是毛泽东针对敌强我弱的形势作出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文家市决策的正确性。

文家市决策作出了向罗霄山脉进军的决定,不久,毛泽东在此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一进入井冈山地区,毛泽东便抓紧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恢复和发展党的地方组织;改编了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扩大工农革命军;发动群众打土豪、分浮财;扩大红色区域,建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工农兵政府,初创了井冈山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结合的思想。

(1)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

(2)武装斗争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3)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所以,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的建设三者之间是密切结合、有机的统一,就构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

7.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依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他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主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它主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他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坚决的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备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准确的领导中国革命。

1/ 1。

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一、中国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1.踏遍青山人未老长征途径中的毛泽东十六字令毛泽东2.中国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中国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创建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结合起来,使农村成为支持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攻克城市,夺取全国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1.城市中心:西方资产阶级革命1776年7月4日于费城北美13州签署《独立宣言》1789年7月14日于巴黎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在国际共运史上,巴黎公社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都是从中心城市开始发动并取得成功的,由此形成了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共同模式,即‚城市中心‛的道路。

2.城市中心: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巴黎公社运动3.城市中心: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武昌起义太平天国运动4.乡村斗争:流动游击或占山为王李自成流动游击梁山招安三、农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唯一道路‚我不愿意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1)共产国际的城市中心理论1.城市中心论在中国的失败1928年7月共产国际布哈林在‚六大‛提出了‚第三时期‛理论,认为世界资本主义处于经济迅速发展和内部矛盾愈演愈烈时期,要求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向帝国主义及其各国反动统治阶级实行全面进攻。

‛——布哈林:《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的任务》布哈林,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2)城市起义的失败广州起义的失败南昌起义部队在三河坝兵败(1)秋收起义失败2.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西江月·秋收起义毛泽东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

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

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试题: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最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其中,毛泽东对这一理论做出了杰出贡献。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阐明了中国必须而且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不同的道路。

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批评了“城市中心论”的思想。

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国家,在中国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其次,提出了一条红色政权巩固和扩大的路线,即红色政权必须执行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这样才能波浪式地向前扩大。

最后,强调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的意义,指出,“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这些论述实际上否定了照搬外国经验的“城市中心论”的思想,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

这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基本形成。

第二,1930年5月,毛泽东又写了《反对本本主义》,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这就从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并把它建立在坚实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

第三,1936一1939年,毛泽东又发表了多篇文章,根据以往斗争的实践经验,从新的角度,再次系统地论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其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没有议会可以利用,也没有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因而共产党的任务不是经过长期合法的斗争以发动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其二,根据中国在较长时期内敌强我弱的特点,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其三,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四,根据中国革命的敌人总是长期占据中心城市的特点,提出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其五,指出根据地农村的武装斗争要同其他各种必要的斗争形式相互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考研政治考试知识点解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命题角度1 :毛泽东怎样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8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应当指向城市,还是指向农村呢?这个问题,只有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加以回答。

八七会议以后的中共中央依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渐把实际斗争中累积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在吸取了秋收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在反对李立三“城市中心论”及党内革命悲观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这在毛泽东1928-1930 年写的一系列报告,特别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中得到系统阐述。

命题角度2 :在中国革命中,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90%)
1928 年6 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举行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仍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

面对当时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城市中心论”,毛泽东等人在领导根据地的斗争过程中,对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指出近代中国,人民内无民主,外无民族独立,为争取民主权利,只能以武装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而中国革命中敌强我弱的态势与敌我实力分布状况确定了我们必须到农村去,团结广大农民方有可能取得革命胜利,逐渐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思想束缚。

命题角度3:在中国革命中,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有条件的?(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90%)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深刻分析和论证了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主要是:第一,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前三个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后两个是主观条件。

命题角度4:在中国革命中,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由之路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90%)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由之路。

所谓“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如何坚持革命、发展壮大力量为夺取革命胜利创造条件
这一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基本问题,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命题角度5:中国革命道路开辟的重大意义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90%)
(1)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4)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重要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