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5.7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响

合集下载

课件: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课件: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则系统的幅频特性为
M
ej z j
H (e j )
k
j 1 N
ej pi
H (e j ) e j
i 1
ej pi Bieji 相频特性为
M
Aj
H (ej )
k
j1 N
Bi
i 1
M
N
() j i
j 1
i 1
信号与系统
§7.9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2021/7/20
一、离散时间系统频响的定义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h(n) 的傅里叶变换 条件:稳定系统
H ej F h n H z zej
从系统激励与相应的零状态响应的傅里叶变换关系来看,
H
e j
Y
z
Y zej
e j
X z zej
X ej
H ej H ej ej
幅频特性: H ej ~
相频特性: ~
二、离散时间系统频响的物理意义
观察复指数序列 xn e u j0n n
X
z
z
z e j0
则系统响应的z变换为
Y
z
z z e j0
H z
由于系统为因果稳定系统, 极点均位于单位圆内,不会
与X(z) 的极点 ej0相重合。
Y
z
az z ej0
M
Am z
m1 z zm
其中常数 a H e j0 ,则稳态响应为
二、离散时间系统频响的物理意义
y n H ej0 ej0nu n
序列 e u j0n n经过一离散时间系统H(ejω) ,所得稳态响
应依然是 e u j0n n,但受到该系统频率响应 H e j0的加

§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通过几何方法可以大致估计
出频率响应的形状,如图(d)
所示。
o
此例给出的二阶离散
π
ωs 2 (d)
系统与RLC二阶模拟电路
有“相仿”的特性。

ωs ω
返回
• H(ej)即h(n)的DTFT • ej为周期函数,所以H(ej)为周期函数, 其周期为2p 。
例8-10-1
通过本征函数透视系统的频响特性
设输入x(n)=ejn 为本征函数
xn hn yn
h(n)为稳定的因果系统
ynh nxn hmejω nm ej n
h m ejωm
m
m
Hz h(m)zm单位圆上 m
hnArnejnθrnejnθun
2jAnsrin n θunb1rn1sin n θun (c)
siθn
如图(c)所示,若r<1极点位于单位圆内, h(n)为衰减型,此系统是稳定的。
系统的频率响应为 Hejω 1a1eb1jω ejω a2e2jω
根据H(z)的零极点分布, H ejω
H ejωH zz ejω
H(ej) 则对输入序列的加权, 体现了系统对信号的处理功能。 H(ej) 是H(z) 在单位圆上的动态 变化,取决于系统的特性。
ynej n Hejω
离散系统(数字滤波器)的分类
H e j ω
低通
O ωc
ωs 2
ωs
ω
H e j ω
带通
O
ωs 2
ωs
ω
H e j ω
例8-10-2
例8-10-3
返回
例8-10-1 已知离散时间系统的框图如图所示,求系
统频率响应特性。

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及DFT

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及DFT

实验二 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及DFT实验目的:1. 运用MATLAB 计算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2. 运用MATLAB 计算有限长序列的离散傅立叶变换。

3. 运用MATLAB 熟悉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圆周移位和对称性质。

实验内容:一、计算离散时间系统的DTFT已知一个离散时间系统∑∑==−=−Mk k N k k k n x b k n y a 00)()(,可以用MATLAB 函数frequz 非常方便地在给定的L 个离散频率点l ωω=处进行计算。

由于)(ωj e H 是ω的连续函数,需要尽可能大地选取L 的值(因为严格说,在MATLAB 中不使用symbolic 工具箱是不能分析模拟信号的,但是当采样时间间隔充分小的时候,可产生平滑的图形),以使得命令plot 产生的图形和真实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的图形尽可能一致。

在MATLAB 中,freqz 计算出序列{M b b b ,,,10L }和{N a a a ,,,10L }的L 点离散傅立叶变换,然后对其离散傅立叶变换值相除得到L l e H l j ,,2,1),(L =ω。

为了更加方便快速地运算,应将L 的值选为2的幂,如256或者512。

实验程序2.1:运用MATLAB 画出以下系统的频率响应。

y(n)-0.6y(n-1)=2x(n)+x(n-1)程序:clf;w=-4*pi:8*pi/511:4*pi;num=[2 1];den=[1 -0.6];h=freqz(num,den,w);subplot(2,1,1)plot(w/pi,real(h));gridtitle(‘H(e^{j\omega}的实部’))xlabel(‘\omega/ \pi’);ylabel(‘振幅’);subplot(2,1,1)plot(w/pi,imag(h));gridtitle(‘H(e^{j\omega}的虚部’))xlabel(‘\omega/ \pi’);ylabel(‘振幅’);运行程序2.1 ,并显示图形。

信号与系统历年考题

信号与系统历年考题

目录04-05A (1)04-05B (4)05-06A (7)05-06B (10)06-07A (14)07-08A (16)07-08B (19)08-09(A) (22)08-09(B) (25)09-10(A) (28)09-10(B) (30)04-05A一、填空(每空2 分,共20分)(1) LTI 表示 。

(2)⎰∞∞-=-dt t t t f )()(0δ 。

(3) 无失真传输的频域条件为 。

(4) )]([)(t u et u at-*= 。

(5) 设)(0t f 是周期脉冲序列)(t f (周期为T 1)中截取的主值区间,其傅里叶变换为)(0w F ,n F 是)(t f 傅里叶级数的系数。

则n F = 。

(6) 设)3)(2(6)(+++=s s s s H ,=+)0(h 。

(7) 设)(t f 是带限信号,πω2=m rad/s ,则对)12(-t f 进行均匀采样的奈奎斯特采样间隔为 。

(8) 某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jw jw H -=)(,则输入为tj et f 2)(=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t r zs 。

(9) 周期序列)873cos()(ππ-=n A n x ,其周期为 。

(10) 信号)(t f 的频谱如图如示,则其带宽为 。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标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 能正确反映)()(n u n 与δ关系的表达式是( )。

A. ∑∞=-=0)()(k k n n u δ B. ∑∞=-=1)()(k k n n u δC. ∑∞==)()(k k n u δ D. )1()()(+--=n u n u n δ(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种离散信号都是数字信号B. 数字信号的幅度只能取0或1C. 将模拟信号采样直接可得数字信号D. 采样信号经滤波可得模拟信号(3) 下列系统中,属于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是( )A. )1()(t e t r -=B. ∑∞-∞==m m x n y )()(C. ⎰∞-=td e t r 5)()(ττ D. )443sin()()(ππ+=n n x n y (4) 关于因果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或判定,错误的是( )A. 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的特征根都必须具有负实部。

实验四实验报告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实验四实验报告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四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学院:信息与通信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0900220418姓名:梁芝铭1.实验目的(1)理解和加深傅里叶变换的概念及其性质。

(2)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的计算和基本性质。

(3)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计算和基本性质。

2.实验原理对离散时间信号进行频域分析,要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通过得到的频谱函数进行分析。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 ,Discrete-time Fourier Transform)是傅立叶变换的一种。

它将以离散时间nT (其中,T 为采样间隔)作为变量的函数(离散时间信号)f (nT )变换到连续的频域,即产生这个离散时间信号的连续频谱()iw F e ,其频谱是连续周期的。

设连续时间信号f (t )的采样信号为:()()()sp n f t t nT f nT d ¥=-=-å,并且其傅里叶变换为:()()(){}sp n iwt f t f nT t nT dt e d ¥¥-=---=åòF 。

这就是采样序列f(nT)的DTFT::()()iwTinwT DTFT n F ef nT e ¥-=-=å,为了方便,通常将采样间隔T 归一化,则有:()()iwinw DTFT n F e f n e ¥-=-=å,该式即为信号f(n)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其逆变换为:()1()2iw DTFT inw F e dw f n e p pp-=ò。

长度为N 的有限长信号x(n),其N 点离散傅里叶变换为:1()[()]()knNN n X k DFT x n x n W -===å。

X(k)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为:101()[()]()knN N k x n IDFT X k X k W N --===å。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差分方程的Z 域解序言描述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差分方程。

求解差分方程是我们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一个重要途径。

求解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有两种方法:• 时域方法——第七章中介绍,烦琐 • z 变换方法• 差分方程经z 变换→代数方程; • 可以将时域卷积→频域(z 域)乘积; • 部分分式分解后将求解过程变为查表;• 求解过程自动包含了初始状态(相当于0-的条件)。

一.应用z 变换求解差分方程步骤一.步骤(1)对差分方程进行单边z 变换(移位性质 );(2)由z 变换方程求出响应Y (z ) ; (3) 求Y (z ) 的反变换,得到y (n ) 。

例8-7-1(原教材例7-10(2))解:方程两端取z 变换()0.9(1)0.05()(1)1,y n y n u n y --=-=已知系统的差分方程表达式为若边界条件求系统的完全响应。

()()()10.910.051zY z z Y z y z -⎡⎤-+-=⎣⎦-例8-7-2 已知系统框图列出系统的差分方程。

求系统的响应 y (n )。

解:(1) 列差分方程,从加法器入手(2)(3)差分方程两端取z 变换,利用右移位性质()()()()20.910.0510.90.9y z z Y z z z z -=+---()1210.9Y z A z A zz z z =+--()1210.9Y z A z A z zz z =+--120.5 0.45A A ==()0.50.4510.9Y z z z z z z =+--()()()0.50.450.9 0n y n n =+⨯≥()()()()⎩⎨⎧==<≥-=010,0002y y n n n x n ()()()()()13122x n x n y n y n y n +-----=()()()()()12213 -+=-+-+n x n x n y n y n y 所以()()151,224y y -=--=()()()()1,2,1,0z y y y y --用变换求解需要用由方程迭代出()()()()()()12131212Y z z Y z y z Y z z y y ---⎡⎤⎡⎤++-++-+-⎣⎦⎣⎦a.由激励引起的零状态响应即零状态响应为b.由储能引起的零输入响应即零输入响应为c.整理(1)式得全响应注意()()()1 01221=-+++=-x z z z z z ()[]2123121zs ++=++--z z zz z Y ()()2zs 22z Y z z =+()()()()()n u n n y z Y n21zs zs-+=↔2n ≥-(对都成立)()[]()()()221312231121zi ------=++---y y y z z z z Y ()()()()1223121zi +++-=++--=z zz z z z z z z Y ()()()()1223zi zi ≥-+--=↔n n y z Y nn()()()()22112221212+++++=++=z B z B z A z z z z Y ()()()()222122d d !121221-=-=⎥⎦⎤⎢⎣⎡+++⋅-=z z z z z B ()()2222212 +-++-++=z z z z z Y 所以()()2222212+-+-+=z zz z z z z Y ()()()()()0 22212≥-+---=n n n y n n n 122,2A B ==-()()()2212zY z z z =++2(),2()n azna u n a z a ↔=--验证 由方程解y (n )表达式可以得出y (0)=0, y (1)=0,和已知条件一致。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Hz1rejθzb 11z11 rejθz1
r
p1
O
1 Re z
p2
可见H(z)除一对共轭极点外,
(b)
还在z=0点有一个零点,如图(b)所示。
若把H(z)展成部分分式,得
H zA 1re 1jθz 11re 1 jθz 1
hn
其中
A b1 2jr sinθ
o
n
对H(z)进行逆变换,8-10-3 求图(a)所示二阶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教材例8-23)
xn z1 b1
yn
该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a1
a2
z 1
y n a 1 y n 1 a 2 y n 2 b 1 x n 1 z1
(a)
系统函数写作 Hz
b1z1
1a1z1a2z2
若a1, a2为实系数,且a12+4a2<0, 则H(z)含有
§8.10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 响应特性
一.一、离散系统频响特性的定义 二.二、频响特性的几何确定法
返回
一.离散系统频响特性的定义
正弦序列作用下系统的稳态响应
xn
Hz
yzs n
x n
A
O θ1 ω
稳定的因果
ω
A sin nω θ 1
离 散 系 统 yzs n
B
O
n
θ2
ω
B sinnω θ 2
例8-10-2
例8-10-3
返回
例8-10-1 已知离散时间系统的框图如图所示,求系
统频率响应特性。
解:系统的差分方程
z1
1
y n 0 . 5 x n 0 . 5 x n 1 xn
1 2

离散时间系统分析

离散时间系统分析

离散时间系统分析离散时间系统分析是指对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离散时间信号是在时间上是离散的,而连续时间信号则是在时间上是连续的。

离散时间系统是指对离散时间信号进行输入输出变换的系统。

离散时间系统分析主要包括对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表示、性质、分析和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离散时间信号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进行表示和描述。

常用的表示方法包括序列表示法和函数表示法。

序列表示法是离散时间信号的一种常见表示方式,它将离散时间信号看作是一个序列,表示为一个有序的数值列表。

序列可以分为有限序列和无限序列两种。

有限序列表示了在有限时间内的信号取值,而无限序列表示了在无限时间内的信号取值。

函数表示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方式,它使用数学函数来描述信号的取值。

函数表示法更加灵活,可以表示各种复杂的离散时间信号,如周期序列、随机信号等。

离散时间系统的性质离散时间系统可以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和分析。

其中包括线性性、时不变性、因果性和稳定性等。

线性性是指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如果系统满足输入信号的线性性质,那么对于任意输入信号x1(n)和x2(n),以及对应的输出信号y1(n)和y2(n),系统将满足以下性质:•线性叠加性: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有系统对于输入信号ax1(n)+bx2(n)的输出为ay1(n)+by2(n)。

时不变性是指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系统满足输入信号的时不变性质,那么对于任意输入信号x(n)和对应的输出信号y(n),如果将输入信号延时d个单位时间,那么对应的输出信号将也会延时d个单位时间。

因果性是指系统的输出只取决于当前和过去的输入值,不受未来输入值的影响。

如果系统满足输入信号的因果性质,那么对于任意n的值,系统的输出信号y(n)只取决于输入信号x(n)及其过去的值。

稳定性是指系统的输出有界,不会无限增长。

如果系统满足输入信号的稳定性质,那么对于任意有界输入序列,输出序列也将是有界的。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基础讲义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基础讲义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基础讲义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基础讲义一、引言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

数字信号处理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通信、音频处理、图像处理等。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采样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将连续时间信号转换为离散时间信号。

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基础则是离散时间信号的表达与分析。

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1. 基本概念离散时间信号是在离散时间点上取值的信号。

离散时间信号可以用数学函数表示,其中n为时间的整数值,x[n]为信号的取值。

离散时间信号可以有有限长度或无限长度。

有限长度信号在n的某个范围内取值,超过该范围后取值为0;无限长度信号在整个整数范围内取值。

2. 常见离散时间信号常见的离散时间信号有单位样本序列、阶跃序列、冲激序列、正弦序列等。

单位样本序列在n=0时取值为1,其他时刻取值为0;阶跃序列在n≥0时取值为1,其他时刻取值为0;冲激序列在n=0时取值为1,其他时刻取值为0;正弦序列为离散时间下的正弦函数。

三、离散时间系统的基本概念离散时间系统是对离散时间信号进行处理的系统。

离散时间系统可以用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组表示。

其中,差分方程描述了输入序列与输出序列之间的关系。

离散时间系统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

线性系统满足叠加原理,即输入序列的线性组合经过系统处理后,输出序列的线性组合等于各个输入序列分别经过系统处理后的输出序列的线性组合。

四、离散时间系统的性质离散时间系统具有多种性质,常见的性质包括因果性、稳定性、线性性和时不变性。

1. 因果性因果性是指输出序列的每一个取值只依赖于过去和现在的输入序列的取值,而不依赖于未来的输入序列的取值。

因果性要求系统的差分方程只包含非负整数时刻的输入和输出。

2. 稳定性稳定性是指输入序列有界时,输出序列也有界。

稳定性要求系统的响应对有界输入有有界输出。

3. 线性性线性性是指系统满足叠加原理。

对于线性系统,输入序列的线性组合经过系统处理后,输出序列的线性组合等于各个输入序列分别经过系统处理后的输出序列的线性组合。

§8.10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8.10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a1 sinω ϕ(ω) = −arctan 1− a cosω 1
说明:1.为了保证该系统稳定 要求| |<1; 为了保证该系统稳定, 说明:1.为了保证该系统稳定,要求|a1|<1; 2.若0<a1<1,则系统呈“低通”特性; 2.若0<a <1,则系统呈“低通”特性; 则系统呈 则系统呈“ 3.若-1<a1<0,则系统呈“高通”特性; 3.若 1<a <0,则系统呈 高通”特性; 4.若a1=0, 则系统呈“全通”特性; 4.若 则系统呈“全通”特性; 教材例8 22中的图 19(b)、 (c)、 (d)、 (e)分别给出了 教材例8-22中的图8-19(b)、 (c)、 (d)、 (e)分别给出了 中的图8 0<a1<1时的系统零、极点图与h(n),|H(ejω)|, ϕ (ω) <1时的系统零 极点图与h ),|H 时的系统零、 的波形图。 的波形图。
例8-10-1 10-
已知离散时间系统的框图如图所示, 已知离散时间系统的框图如图所示,求系 统频率响应特性。 统频率响应特性。 z−1 1 解:系统的差分方程 1 2 x(n) y(n) y(n) = 0.5x(n) + 0.5x(n−1) 2

设系统为零状态的,方程两边取z变换 设系统为零状态的,方程两边取z
H ejω ~ ω :幅频特性
H ejω = H( z)
( )
( )
= H ej ω ejϕ(ω) z = ejω
(
)
ϕ(ω) ~ω :相频特性 输出对输入序列的相移
• H(ejω)即h(n)的DTFT
输出与输入序列的幅度之比
为周期函数,所以H 为周期函数, • ejω为周期函数,所以H(ejω)为周期函数, 其周期为2 其周期为2π 。 例8-10-1

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理论知识介绍

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理论知识介绍

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理论知识介绍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是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是以离散时间为变量的信号和系统。

在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理论中,信号的变量只在离散时间点上取值,而系统对信号的处理也是在离散时间点上进行的。

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研究为数字信号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工具。

离散时间信号可以表示为x(n),其中n是一个整数,代表信号的时间变量。

离散时间信号可以是有限长度的序列,也可以是无限长度的序列。

离散时间信号的幅度可以是实数或复数,表示信号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取值。

离散时间信号可以用图形表示,横轴表示时间变量n,纵轴表示信号的幅度。

离散时间信号有几个重要的性质。

1. 周期性:如果对于某个正整数N,有x(n) = x(n+N),那么离散时间信号是周期性的,其最小周期是N。

2. 偶对称性:如果对于任意的n,有x(n) = x(-n),那么离散时间信号是偶对称的。

3. 奇对称性:如果对于任意的n,有x(n) = -x(-n),那么离散时间信号是奇对称的。

4. 单位冲激响应:单位冲激响应是一个离散时间信号h(n),在n=0时为1,其他时间点为0。

单位冲激响应在离散时间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表示系统对单位冲激信号的响应。

离散时间系统是对离散时间信号进行处理的数学模型。

离散时间系统可以是线性系统或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具有叠加性和比例性质,即对于系统的输入信号x1(n)和x2(n),系统的输出信号y1(n)和y2(n),有以下关系:1. 叠加性: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是可叠加的,即y(n) = y1(n) + y2(n)。

2. 比例性: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是可比例的,即y(n) =k1y1(n) = k2y2(n),其中k1和k2是常数。

离散时间系统可以用差分方程表示:y(n) = a0x(n) + a1x(n-1) + ... + an-1x(1) + anx(0),其中ai是系统的系数。

离散时间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也可以用离散时间卷积进行描述:y(n) = x(n) * h(n),其中*表示离散时间卷积运算,h(n)是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特性分析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特性分析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特性分析离散时间系统是指输入和输出均为离散时间信号的系统,如数字滤波器、数字控制系统等。

时域分析是研究系统在时间上的响应特性,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能否达到稳态等。

在时域分析中,我们通常关注系统的单位采样响应、阶跃响应和脉冲响应。

1. 单位采样响应单位采样响应是指当输入信号为单位脉冲序列时,系统的输出响应。

在时间域上,单位脉冲序列可以表示为:$$ u[n] = \begin{cases}1 & n=0\\ 0 & n \neq 0\end{cases} $$系统的单位采样响应可以表示为:$$ h[n] = T\{ \delta[n]\} $$其中,$T\{\}$表示系统的传输函数,$\delta[n]$表示单位脉冲序列。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借助系统的差分方程求得系统的单位采样响应。

对于一种具有一阶差分方程的系统,其单位采样响应可以表示为:2. 阶跃响应其中,$\alpha$为系统的传递常数。

3. 脉冲响应脉冲响应是指当输入信号为任意离散时间信号时,系统的输出响应。

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将任意输入信号拆解成单位脉冲序列的线性组合,进而求得系统的输出响应。

设输入信号为$x[n]$,系统的脉冲响应为$h[n]$,则系统的输出信号$y[n]$可以表示为:$$ y[n] = \sum_{k=-\infty}^{\infty} x[k]h[n-k] $$在实际计算中,通常采用卷积算法实现脉冲响应的计算,即将输入信号和脉冲响应进行卷积运算。

总之,时域特性分析是对离散时间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时的基础。

对于实际工程应用中的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其时域和频域特性,进而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结构、控制算法等来实现系统的优化设计。

§5-7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响

§5-7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响

《Signals & Systems》
《信号与系统》
电子技术教研室
例一 已知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为
6( z − 1) H (z) = 4z + 1
1 z> 4
求系统的频率响应,
粗略画出系统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曲线。
《Signals & Systems》
《信号与系统》
电子技术教研室
解 ①由于H(z)的收敛域为|z|>1/4,所以H(z)在单位圆上 收敛。H(z)有一个极点p1=-1/4,有一个零点z1=1。 ②频率响应:
1 y(n) = [ x(n) + x(n − 1) + x(n − 2) + x(n − 3)] 4
于是系统函数
−4 1 1 − z 1 H ( z ) = (1 + z −1 + z − 2 + z −3 ) = 4 1 − z −1 4
《Signals & Systems》
《信号与系统》
电子技术教研室
H ( e j ω ) = H ( z ) z = e jω =
《Signals & Systems》
n = −∞
∑ h( n) z

−n z = e jω
=
n = −∞
− j ωn h ( n ) e ∑

《信号与系统》
电子技术教研室
二、传统数字滤波器的幅频响应
与连续时间系统的情况一样,传统滤波器又叫选择性滤波器。 根据系统的幅频特性将其划分为:低通、高通、带通与带阻滤波器 等。
《Signals & Systems》
《信号与系统》
电子技术教研室 第五节

北航信号与系统实验五离散时间系统频响

北航信号与系统实验五离散时间系统频响

实验三离散时间系统特性分析140222班 14031030刘嘉晖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单位样值响应,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的感念。

2.掌握借助计算机进行求离散系统单位样值响应,以及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对于离散系统的单位样值而言,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不可能选取无穷多项的取值。

往往是选取有限项的取值,当然这里会产生一个截尾误差,但只要这个误差在相对小一个范围里,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在一些实际的离散系统中,往往不是事先就能得到描述系统的差分方程的,而是通过得到系统的某些相应值,则此时系统的分析就需借助计算机的数值处理来进行,得到描述系统的某些特征,甚至进而得到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

本实验首先给出描述系统的差分方程,通过迭代的方法求得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进而求得该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限于试验条件,虽然给出了系统方程,但处理的方法依然具有同样的实际意义。

具体的方法是:在给定系统方程的条件下,选取激励信号为δ(n),系统的起始状态为零状态,通过迭代法,求得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h(n)(n=0,…,N)。

1.利用公式其中Ω 的取值范围为0- 2 π 。

计算系统的频率响应。

三、实验内容1 已知系统的差分方程为利用迭代法求得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令N=102 利用公式其中Ω的取值范围为0 2 π。

计算系统的频率响应,计算时Ω的步长为0.1π。

用C 语言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

四、实验程序源代码、流程图和实验结果1、流程图2、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include<stdlib.h>#define PI 3.1415927#define N 10double h[11]={0};double x[11]={0};double y[11]={0};double find(int n)//定义求解的迭代函数{if (n<0)return 0;elsereturn (x[n-1]+1.3*find(n-1)-0.4*find(n-2));}int main(){inti;doublere,im,fp,xp,j;FILE *fp2;fp2 = fopen("trail05.xls","w");if(fp2==NULL){printf("error!\n");exit(0);}x[0]=1; //激励初值设定for (i=0;i<=N;i++)h[i]=find(i);for (i=0;i<=N;i++){printf("h[%d]=%f\n",i,h[i]);}printf("\n");for (j=0;j<=2*PI;j+=0.1*PI){re=0;im=0;for (i=0;i<=N;i++){re=re+h[i]*cos(-i*j);im=im+h[i]*sin(-i*j);}fp=sqrt(re*re+im*im);xp=atan(im/re);if (re<0 &&im>0)xp+=PI;if (re<0 &&im<0)xp-=PI;printf("j=%f\tRe(H)=%f\tIm(H)=%f\tH=%f\tF=%f\n",j,re,im,fp,xp);fprintf(fp2,"%f\t%f\t%f\t%f\n",j,fp,xp,h[i]);}fclose(fp2);getchar();}五、实验数据:5.1 单位样值响应激励X[I] 响应h[I]5.2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虽然离散系统的信号是离散的,但是其频谱图是连续的,并且0时对应的是低频,Pi时对应的为高频。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稳定系统:对于每一个有界输入产生一个有界输出的系统为稳定系统。
充要条件
当且仅当 时,该线性时不变系统是稳定的。
充分条件
证明:如上式成立,且x有界,即对所有n,|x(n)|<m,

y有界,满足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反之,如h(k)不符合上式,S=∞,则可求得一种有界输入,能使该系统产生一个无界输出。如取输入为
4
3
6
5
2.2.5 稳定性
线性时不变(LTI)系统
01
——既满足叠加原理又具有时不变性的系统。
02
这类系统在信号处理中特别有用,因为线性系统是用叠加定理定义的,如果将序列表示成一组单位样本序列的线性组合,那么线性时不变系统可以用单位脉冲响应来表示。
03
2.3 线性时不变系统
我们知道,任一序列都可表示成各延时单位脉冲序列的加权和 如令h(n)为系统对单位脉冲序列的响应, 则系统对任一输入序列x(n)的响应为 由于系统是线性的,满足叠加定理
两种表示方法:
01
相位:
03
幅度:
02
主值:
04
可逆性
共轭对称序列
共轭反对称序列
一般序列的表示
2.8傅里叶变换的对称性质
1 和 具有相同的幅频响应:
下图分别为 和 的相频响应图
同理幅频响应相同(同1),相频响应不同:
下面两图对比可发现相频响应互为轴对称
01
相频响应: 的相频响应为 即x[n]的共轭反对称部分的傅氏变换为虚数
以下性质仅适用于x[n]为实序列 共轭对称 (实部为偶函数) (虚部为奇函数) (幅度为偶函数) (相位为奇函数)
线性
2.9 傅里叶变换定理

信号与系统§8.10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信号与系统§8.10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3.因为 e 是j 周期为 的2周期函数,所以系统的频响
特性 H 为e j周期为 的周2期函数。
4. H e j 是关于 的 偶函数, 是关于 的奇函数。
5.小结
1. 系统的频响特性 H e j

H z
z
e j

H
e j
e j
H e j :幅~ 频特性,输出与输入序列的幅度之比
:~ 相频特性,输出对输入序列的相移
2.系统的频率响应就是系统函数在单位圆上的动态,
因 而变化,影响输出的幅度与相位。
1. 三种变换的比较
2.频率的比较 3.s平面虚轴上的拉氏变换即为傅氏变换 4.z平面单位圆上的z变换即为序列的傅氏变换 (DTFT)
1.三种变换的比较
变换名称 信号类型 变量
傅里叶变 拉普拉斯

变换
连续信号
xt
z变换
离散信号
xnT
j
s j z e sT
拉氏变换

t
图8-9-1 连续信号的理想抽样
1.理想抽样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2.理想抽样信号的z变换
3.理想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4.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1.理想抽样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根据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X s s



xt
n

t

nT



e
st
dt

n
§8.10 离散时间系统的 频率响应特性
主要内容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傅氏变换、拉氏变换、z变换的关系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离散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实验报告

离散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离散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一、实验目的1.对离散信号和系统在频域中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性质。

学会通过matlab,对离散时间序列的三种表示方法: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Z变换。

二、实验内容1、修改程序P3.1,计算如下有限长序列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g[n]=[1357911131517]并重做习题Q3.2。

讨论你的结果。

你能解释相位谱中的跳变吗?2、选取两个改变了长度的序列以及两个不同的时移值,重做习题Q3.73、编写一个MATLAB程序,用一个N点复数离散傅里叶变换计算两个长度为N的实数序列的N点离散傅里叶变换,并将结果同直接使用两个N点离散傅里叶变换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4、选取两个不同的时移量,重做习题Q3.335、选取两个不同长度的序列,重做习题Q.336、选取另外两组等长序列重做习题Q3.36三、主要算法与程序1、w=-4*pi:8*pi/511:4*pi;num=[1357911131517];den=[1];h=freqz(num,den,w);%Plot the DTFTsubplot(2,2,1)plot(w/pi,real(h));gridtitle('H(e^{j\omega})的实部')xlabel('\omega/\pi');ylabel('振幅');subplot(2,2,2)plot(w/pi,imag(h));gridtitle('H(e^{j\omega})的虚部')xlabel('\omega/\pi');ylabel('振幅');subplot(2,2,3)plot(w/pi,abs(h));gridtitle('|H(e^{j\omega})|幅度谱')xlabel('\omega/\pi');ylabel('振幅');subplot(2,2,4)plot(w/pi,angle(h));gridtitle('[H(e^{j\omega})]相位谱')xlabel('\omega/\pi');ylabel('以弧度为单位的相位');2、(1)序列为[9123456789],时移为30; %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的时移性质clf;w=-pi:2*pi/255:pi;wo=0.4*pi;D=30;num=[9123456789];h1=freqz(num,1,w);h2=freqz([zeros(1,D)num],1,w);subplot(2,2,1)plot(w/pi,abs(h1));gridtitle('原序列的幅度谱')xlabel('\omega/\pi');ylabel('振幅');subplot(2,2,2)plot(w/pi,abs(h2));gridtitle('时移D=30后序列的幅度谱')xlabel('\omega/\pi');ylabel('振幅');subplot(2,2,3)plot(w/pi,angle(h1));gridtitle('原序列的相位谱')xlabel('\omega/\pi');ylabel('振幅');subplot(2,2,4)plot(w/pi,angle(h2));gridtitle('时移D=30后序列的相位谱')xlabel('\omega/\pi');ylabel('振幅');(2)序列为[12345678910],时移为50;D=50;num=[12345678910];3、clf;g=[1124];h=[2321];x=g+i*h;N=length(x)-1;n=0:N;gk=fft(g);hk=fft(h);xk=fft(x);xk1=fft(conj(x));gk1=(xk+xk1)/2;hk1=(xk-xk1)/2i;subplot(4,2,1)stem(n,abs(gk));gridtitle('实部序列gk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幅度')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振幅');subplot(4,2,2)stem(n,abs(hk));gridtitle('虚部序列gk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幅度')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振幅');subplot(4,2,3)stem(n,abs(gk1));gridtitle('通过xk得到的gk1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幅度') 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振幅');subplot(4,2,4)stem(n,abs(hk1));gridtitle('通过xk得到的hk1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幅度') 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振幅');subplot(4,2,5)stem(n,angle(gk));gridtitle('实部序列gk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相位')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以弧度为单位的相位'); subplot(4,2,6)stem(n,angle(hk));gridtitle('虚部序列hk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相位')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以弧度为单位的相位'); subplot(4,2,7)stem(n,angle(gk1));gridtitle('通过xk得到的gk1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相位') 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以弧度为单位的相位'); subplot(4,2,8)stem(n,angle(hk1));gridtitle('通过xk得到的hk1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相位') 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以弧度为单位的相位');4、function y=circshift(x,M)if abs(M)>length(x)M=rem(M,length(x));endif M<0M=M+length(x);endy=[x(M+1:length(x))x(1:M)];%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圆周时移性质,时移为10x=[0246810121416];N=length(x)-1;n=0:N;y=circshift(x,10);XF=fft(x);YF=fft(y);subplot(2,2,1);stem(n,abs(XF));gridtitle('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幅度');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振幅');subplot(2,2,2);stem(n,abs(YF));gridtitle('圆周移位10后的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幅度'); 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振幅');subplot(2,2,3);stem(n,angle(XF));gridtitle('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相位');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相位');subplot(2,2,4);stem(n,angle(YF));gridtitle('圆周移位10后的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相位'); 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相位');%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圆周时移性质,时移为20y=circshift(x,20);5、序列为x=[0246810121416],时移为10;序列为x=[02468101214161820],时移为10;6、function y=circonv(x1,x2)L1=length(x1);L2=length(x2);if L1~=L2,error('长度不相等的序列'),endy=zeros(1,L1);x2tr=[x2(1)x2(L2:-1:2)];for k=1:L1sh=circshift(x2tr,1-k);h=x1.*sh;y(k)=sum(h);end%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圆周卷积g1=[1234567];g2=[21-12-113];ycir=circonv(g1,g2);disp('圆周卷积的结果');disp(ycir)G1=fft(g1);G2=fft(g2);yc=real(ifft(G1.*G2));disp('离散傅里叶变换乘积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的结果=');disp(yc)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图1图2.1图2.2图3图4.1图4.2图5.1序列长度9图5.2序列长度11Q6、圆周卷积的结果18183225393925离散傅里叶变换乘积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的结果=18.000018.000032.000025.000039.000039.000025.0000、五、实验小结通过这次实验,我对离散信号和系统在频域中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它们的性质。

CHP5离散时间系统的相位结构与逆系统

CHP5离散时间系统的相位结构与逆系统
CHP5离散时间系统的相位 结构与逆系统
2
引言
本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继续讨论离散时间系统 的分析问题。第二章主要讨论了离散时间系统的传 输函数、频率响应,零极点分析,系统的结构。并 重点讨论了系统的幅频特性及IIR系统的结构及实 现,本章将讨论:
离散时间系统的相频特性;
FIR系统的线性相位特点; 两种特殊的IIR系统:全通系统和最小相位系统; FIR系统的结构和实现; 系统的Lattice结构; 逆系统。
4
5.5 谱分解
•与上式不同的是,这种分解的零点不再互为镜 像对称,因此,二者的幅频响应不同。
5
5. 8 逆系统
引入:考虑已知输入和系统,求输出,这一过程称 为系统分析的正问题,在实际分析,存在的情况可 能是输出已知,但输入和系统未知,需要求解的问 题。
由于两个结构的最基本的差分方程是一样的所以iir系统系数的求解方法同fir系统lattice结构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区别只是特多项式的系数b7757离散时间系统的lattice结构增益乘以节点的其它支路将指向这条新通路各值的倒数此处为路增益变成原常数并将该通路的常数值支时通路全部反向将输入至输出的无延我们可以利用滤波器的求逆准则通过fir来求解iir的lattice结构
•上述子传输函数分别对应四种情况下的一阶、二 阶和四阶子系统。由于其均具有对称的系数,它 们均为线性相位子系统。为实现H(Z)提供了方 便,H(Z)各种情况下的零点位置示意图如下如 所示。
3
5.3 具有线性相位的 FIR系统的零点分析
4
5.3 具有线性相位的 FIR系统的零点分析
二、线性相位FIR DF幅频响应特点
1
5.3 具有线性相位的 FIR系统的零点分析
•④、情况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jΩ) H( jΩ) H(e jω ) H(e jω )
0
ΩC

0
ΩC

0
ωC
π

ω
0
ωC π

ω
H( jΩ)
H( jΩ)
H(e jω )
H(e jω )
0
ΩL
ΩH

0
ΩL
ΩH

0
ωL ωH π

ω
0
ωL ω H π

ω
Signals & Systems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5.7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M
N ( z) H ( z) = = D( z )
∏ (z − z )
r r =1 N
∏ (z − p )
k k =1
式中,zr与pk分别是系 统函数的零点与极点。于 统函数的零点 极点。于 零点与 是
M
H ( e jω ) = H ( z ) z = e j ω =
Signals & Systems

ω
例如:计算机对输入的数据x(n)进行处理,当收到一个数据后,计 算机将与前三次的输入数据进行平均。试求此运算的频率响应。 解:此运算可用差分方程表示:
1 y(n) = [ x(n) + x(n − 1) + x(n − 2) + x(n − 3)] 4
于是系统函数
1 1 − z −4 1 z 4 − 1 1 = H ( z ) = (1 + z −1 + z − 2 + z −3 ) = −1 4 1− z 4 z 3 ( z − 1) 4
1
Re{z}
式中的每一个因式,分别表示由零点或极点指向单位园的矢量。 每个矢量有模与相角,于是系统的频率响应可表示为
M jω M
Ar e jβr ∏
r =1 N
∏ Ar
=
r =1 N
M
N k =1
j(
H (e ) =
e
k
∑ βr − ∑ α k ) = =
r =1
Bk e jα k ∏
k =1
∏B
k =1
H (e

)
(1) H ( z ) =
z
1 z− 2
1 z> 2
−1
2
Re{z}
2 3
1
0
π

ω
ϕ (ω )
0 2π
π
ω
( 2) H ( z ) =
z z+
1 2
j Im{z}
H (e

)
z>
1 2
−1 1
2
Re{z}
2 3
0
π

ω
ϕ (ω )
0 2π
π
ω
Signals & Systems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H ( e jω ) e jϕ ( ω )
Signals & Systems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5.7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M
H (e jω ) =
∏A
r =1 N
r
ϕ (ω ) = ∑ β r − ∑ α k
r =1 k =1
M
N
∏B
k =1
k
例如:已知系统函数,试粗略地画出它们的零极图与频响曲线。
y (n) = h(n) ∗ cos ωn
= H (e jω ) cos[ωn + ϕ(ω)]
这里,H(ejω)是系统的频率响应,它的模|H(ejω)|是系统的幅频 是系统的幅频 响应,相位φ(ω)是系统的相频响应。 响应,相位 是系统的相频响应 相频响应。 由前式可见,频率响应与系统函数的关系
∞ ∞
与连续时间系统中一样,这里频率响应也是表示当正弦序列作 与连续时间系统中一样,这里频率响应也是表示当正弦序列作 用于系统时,输出稳态响应的幅度和相位,随输入序列角频率变化 而变化的特性。 而变化的特性。 cos ωn
e
jωn
h( n)
y ( n ) = cos ωn ∗ h ( n )
h ( n ) ∗ e jω n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
系统函数的零极图:
j Im{z}
Re{z}
−1
1
Signals & Systems
§5.7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 H (e jω ) =
1 sin 2ω 4 sin ω 2
⎛ ⎞ ⎜ sin 2ω ⎟ 3 ⎟ ϕ (ω ) = − ω + arg⎜ 2 ⎜ sin ω ⎟ ⎜ ⎟ 2 ⎠ ⎝
zk = e
π j k 2
k = 1,2,3
系统的频率响应:
1 1 − e − j 4ω 1 e j 2ω − e − j 2ω − j ( 2 − 2 ) ω jω H (e ) = = e ω ω −ω −j 4 1− e 4 j2 e −e 2 1 sin 2ω − j 3 ω = e 2 4 sin ω 2
Signals & Systems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5.7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系统函数的零点: z 4 − 1 = 0
= e
π j k 2
k = 0,1,2,3
系统函数的极点: z − 1 = 0 ∴ z = 1 与 z = 0 处的三重极点。 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在z=1处抵消一个,还有三个零点分别是: 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在z=1 z=1处抵消一个,还有三个零点分别是:
三、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 前面所示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均是理想情况。与连续时间系统一 样,理想滤波器是不能实现的,且是非因果的。 样,理想滤波器是不能实现的,且是非因果的 理想滤波器是不能实现的,且是非因果的。 与连续时间系统类似,离散时间情况下,当系统函数是有理分 式时,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也可以由其零极点在z平面上的分 布,通过几何的方法粗略地估计出来。
§5.7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5-7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一、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一、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在连续时间系统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所谓频率响应是表示当正 弦信号作用于系统时,输出稳态响应的幅度和相位,随输入信号频 率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cos Ωt
h(t )
y (t ) = cos Ωt ∗ h(t )
§5.7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j Im{z}
H (e
2 3

)
z ( z − 1) (3) H ( z ) = 1 z2 − z + 2 H (e ) =
j π 4
2 z> 2 1
×1.85
4 5
Re{z}
−1
1
0 π
4
π

ω
2 ⋅ 3
2 1− 2

2 ×1.85 3
π ϕ (ω ) 2
0
π
系统的频响曲线如下:
H (e

)
j Im{z}
1
0 2π
π
ω
Re{z}
−1
1
ϕ (ω )
0
− 3π 4
π

ω
Signals & Systems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5.7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根据系统函数的零极图,粗略地画频响曲线,有如下规律: 对于因果系统,当系统函数有一对靠近单位园的极点 p1, 2 = p e 对于因果系统,当系统函数有一对靠近单位园的极点 系统幅频响应在ω=ωi附近会有一个峰值点,相频响应负向变化; 系统幅频响应 幅频响应在 附近会有一个峰值 点,相频响应负向变化 峰值点, 相频响应负向变化;
H ( e j ω ) = H ( z ) z = e jω =
Signals & Systems
n = −∞
h ( n) z − n ∑
=
n = −∞ z = e jω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h(n)e − jωn ∑
§5.7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二、传统数字滤波器的幅频响应 与连续时间系统的情况一样,传统滤波器又叫选择性滤波器。 根据系统的幅频特性将其划分为:低通、高通、带通与带阻滤波器 根据系统的幅频特性将其划分为:低通 高通、 带通与 低通、 等。
Signals & Systems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5.7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练习1:系统将某时刻输入的数据与前一时刻的输入数据之和作为 输出,求此系统的系统方程,作出系统函数及其零极图, 并画出系统的频响曲线。 练习2:系统将某时刻输入的数据与前一时刻的输入数据之差作为 输出,求此系统的系统方程,作出系统函数及其零极图, 并画出系统的频响曲线。 练习3:已知系统函数 H ( z ) = 练习3
Signals & Systems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5.7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H (e ) =

n = −∞
∑ h ( n )e
− jωn
= H ( e jω ) e jϕ ( ω )
同样可以证明,当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h(n)为实序列,正弦序 为实序列,正弦序 列作用于系统的响应为
(e jω − z r ) ∏
r =1 N
( e jω − p k ) ∏
k =1
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5.7 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M
H ( e jω ) = H ( z ) z = e j 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