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古诗两首 人教新课标
3《古诗两首》导学案设计
(3)课件出示资料。
4.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1.流利地背诵《寻隐者不遇》。
2.齐读课题。
3.交流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
袁枚:清代诗人,字子才。乾隆进士,曾任江宁知县。他的诗主张抒写性情,倡导“性灵说”,多数诗篇抒发闲情逸致。主要作品有《所见》《山行杂咏》《湖上杂诗》等。
4.学生读诗,注意“骑、振、蝉”等字的字音,记住字形。
2.根据预习交流。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后来还俗。与孟郊齐名,他的诗,以清奇凄苦而著名,诗风清淡朴素。主要作品有《题李凝幽居》《枕上吟》等。
1.贾岛是我国______代诗人,字______,______人。主要作品《题李凝幽居》中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意欲捕鸣蝉()A.需要。B.心想。C.将要。
2.寻隐者不遇()A.遇到,碰到。B.机会。C.对待,款待。
3.云深不知处()A.居住。B.存在。C.地方。
二、加上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奇____()单____()辰____()采____()约____()
三、课文传真。
1.《寻隐者不遇》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全诗只有二十个字,却有丰富的内容。诗人巧妙地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藏问于答。诗中童子回答诗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诗两首
主备人
教学时间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诗的语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古诗两首二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教学目的:★熟悉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简介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精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相互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解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沟通,理解诗意(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详细、说生动。
(2)沟通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的:★熟悉“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揭题今日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
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索吗?(依据学生质疑,板书)(简洁的疑问依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日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1、四人一组思索、争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沟通。
教师相机引导。
语文三年级上册13.古诗两首(2)导学案
姓名
智慧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班级 教师智慧导学栏 学生智慧笔记栏
1、理解古诗《绝句》 ,体会诗人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会读、会写本课的 生字新词。
启迪智慧激趣学
1、读古诗,在课文中划记生字新词;制作生字卡片。 2、借助工具书和结合句子学习生字新词。 3、反复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自主学: 点拨 1.时间 5 分钟 2.提醒书写姿势 3.一本书、 一支笔 4.词语解释: A.千秋雪: 指山上 终年不化的积雪 B.万里船: 从遥远 的古诗。
2、把认为难写的字写下来。
小资料:格律诗体裁之一,每首共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 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3、小组讨论,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
学习小提示: 孩子们, 碰见疑问 可以和学习小伙伴讨论, 也可以 向老师请教。加油!
1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讨论:诗歌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激发智慧展示学
1、预展: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准备。(各负其责) 2、班级大展示。 ①读一读,指名读或齐读课文。 ②说一说。 ③评价或补充。
教师智慧导学栏 学生智慧笔记栏
2
3
提升智慧拓展学
展示学: 点拨 1.提醒展示时间 2.及时点评 3.补充 表示颜色 的 词语。如:翠、白、 青
1、比一比,再组词。 泊( 伯( )帝( )啼( )诗( )寺( )鸣( )鸟( ) )
拓展学: 1.提醒 易错字的 笔 画 2.展示汇报 3.助教批改
2、课外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 诗词?背给大家听一听。
三年级上学期级语文导学案设计-古诗两首(说课稿)
《夜书所见》说课稿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夜书所见》。
现在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特色几方面阐明我的教学思路。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古诗。
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根据我对教材、课标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技能目标:1.会认两个生字萧、梧,会写两个生字促、深,读准一个多音字挑()。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
也就是要抓住重难点,这课的重难点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理念是先导,基于以上目标我说说这堂课的设计理念:《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现代古诗教学注重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
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品诗赏画的新理念,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联系儿童的生活体验,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渗透对比阅读,体会诗中有诗,激发读诗的热情。
找准拓展点,延伸点,利用逆向思维在所见和所不见中深切体会思乡情。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情感的转变。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难点: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欢快的心情变化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秋天是一个多彩多姿的季节,丝丝的凉意和片片纷飞的黄叶,给人带来无尽的思乡情绪。
1.还记得我们学过许多思乡的古诗吗?谁能来说一说?(背)2.看来同学们之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哦。
9.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导学案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我能概括古诗的主要内容
《夜书所见》是代诗___的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朝诗人写的,诗中描写了。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挑战难关,展现自我】
4.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
5.从“倍”字我读懂了诗人
6.我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能把它背诵下来。
【挑战极限,超越自我】
1.我读过描写秋景的诗,我能背给同学听听。
2.假如我就是王维日思夜想的兄弟,我在重阳节登高时在心里会对兄弟说:
●导学航线:1.独学2.小组群学,交流、讨论,准备展示3.组内展示4.全班展示
探究一:感悟“夜书所见”
1.我知道“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
2.我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和小组理解诗句的意思。
3.我能找出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的诗句。我好好读一读。
4.我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能把它背诵下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导学案
主备人:复备人:班级:学习小主人:学习小组:学习时间:年月日
课题
9.古诗两首
课时
2课时
探究二:感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我知道九月九日是()节。
2.我能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我能说一说诗歌的内容。
3.我知道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心里很()。我从()这句诗感受到诗人的孤独。
【自我评价】
1.我展示了()2.我补充了()3.我质疑了()4.我点评了()
课型
学+展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读写课文的生字词。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词语或句子。 3、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 的重要内容。 4、蜜蜂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这说明了什么? 4、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2. 忆:
独: 异: 每: 逢: 茱萸: 3、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4、 自主合作学习提纲 《夜书所见》
1.读诗文,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2. 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 说说感受。 3. 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 4. 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写景部分。 5. 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 6. 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 7. 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 8.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5、自由想象填空。(20分)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说:“
。”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说:“
。”
七、达标检测结果评价 八、教学反思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检查人签名: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三年级 主备人
13花钟
备课组修 改意见
学习目标 1、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 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 语境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
三年级语文上册1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姓名
智慧学习目标
班级 教师智慧导学栏 学生智慧笔记栏
1、理解古诗《早发白帝城》 ,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会读、会写本课的生 字新词。
启迪智慧激趣学
1、借助工具书和结合句子学习生字新词。 2、反复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自主学: 1、轻声读古诗两遍,画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次。说说 点拨 1.时间 5 分钟 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醒书写姿势 3.一支笔、 一本书 2、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与同桌互相解答。 4.词语解释: 3、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并组成词语。 A.辞:告别 B.还:回来
发挥智慧自主学
诗
帝
岸
(
) (
)
(
)
C.一日、万重等数 词的含义
4、你知道诗人写这首诗歌的心情如何?
小资料:公元 759 年春天,李白 58 岁时因受政治牵连,被流放到 夜郎。夜郎一带穷山恶水,生存下去十分困难,诗人心情十分悲愤。 可就在诗人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传来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
学法提示:①独学:独立完成以上学习内容。(写好批注) ②对学:对子之间交流互助。(质疑问难) ③群学: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深入探究)
拓展学: 1.提醒 易错字的 笔 画 2.展示汇报 3.助教批改
2、选你最喜欢的两句写在下面。
教师智慧导学栏 学学
1、预展:小组进行展示汇报准备。(各负其责) 2、班级大展示。 ①读一读,指名读或齐读课文。 ②说一说,生字的展示。 ③评价或补充。
提升智慧拓展学 展示学: 点拨 1.提醒展示时间 2.及时点评,加分 3. 补充多音字 “朝”
1、比一比,再组词。 诗( 待( ) ) 帝( 啼( ) ) 岸( 岩( ) )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 2 古诗两首(导学案)
2.古诗两首故称春风为东风。
(7)“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2.按自学要求引导学生逐句理解。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你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万紫千红的源头是什么?(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中都知道有春风,但是要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1.出示完整的两首诗,引导比较共同之处。
2.引导学生歌颂“春天”。
1.讨论两首诗放在同一篇课文内的原因。
(都是赞美春天的诗。
)2.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思考:万紫千红的春天是谁送来的?如果你是春光中的一份子,有什么话对春风说?1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写下来。
板书设计《咏柳》教学片段以读代讲,品悟诗意。
(教学重点)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准确。
现在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读不懂,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师巡视了解学情)师:大家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怎么理解?(各个小组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师:大家看“妆”字里有个“女”字,女子最喜欢什么呢?生:穿花裙子。
生:我妈妈爱描眉、涂口红。
生:我知道了。
“妆”是打扮,化妆的意思。
师:你说得真好。
这首诗是说春天里柳树打扮得很美,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描写了柳树的美?生:碧玉。
师:好,谁愿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生:春天把高高的一棵柳树打扮得很美,像用碧玉做成的。
师:(问其他同学)你们也是这样理解的吗?生:我觉得春天里不是一棵柳树发芽,有好多棵哪!师:对,这里的“一”不是指的数量“一”,同学们看这里(边用手指着自己边说)今天老师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doc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古诗两首一教材分析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
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
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
一、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四、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五、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六、教学时间: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夜书所见》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21古诗两首导学案导学案
1、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合作探究】
1、借助拼音,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2、同桌互读,我来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3、借助图画和注解,说说诗句的含义。
4、交流不懂的地方。
【交流展示】
1、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课堂练习】
一、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后延伸】
二:文学常识
选自《》作者朝代字,号。是派的代表词人。
【学生自我评价】
☆☆☆☆☆
【课后反思】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以学生自学以及交流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以学生自学以及交流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三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组别:姓名:总第张领导批示:
课题
21古诗两首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学习
准备
教师提供
学生提供
学习
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能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2、我能借助注解和图画,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重点
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案
【知识链接】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西施: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沉鱼落雁” 其中“沉鱼”就是讲的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导学案
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导学案三年级古诗两首《望天门山》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断、楚、至、孤、帆”5 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4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天门山的雄伟壮观和江水的汹涌澎湃,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人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和意境的深远,理解诗人通过写景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想象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壮丽的山河,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处美景——天门山。
(展示天门山的图片或视频)你们看,这就是天门山,它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古代有一位诗人叫李白,他游览了天门山之后,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望天门山》。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和节奏。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断、楚、至、孤、帆”,让学生认读。
2、讲解生字的字形和结构,指导学生书写。
“断”:左右结构,左边是“米”,右边是“斤”。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疋”。
“孤”:左右结构,左边是“子”,右边是“瓜”。
“帆”:左右结构,左边是“巾”,右边是“凡”。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诗句的意思。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从中间断开,是楚江把它冲开的。
“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孤帆一片日边来”:远远望去,只见一只小船从天边驶来。
(五)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三年级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
三年级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三年级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会认“促、忆”等 7 个生字,会写“促、深”等 10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培养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难点感受诗句中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
三、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自主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3、想象联想法:结合诗句,展开想象,感受古诗中的画面。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很多诗人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古诗——《夜书所见》。
(二)初读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4、全班齐读。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促、深、忆、异、逢、佳、倍、遥、遍、插(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读。
(4)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2、理解词语(1)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2)篱落:篱笆。
(3)萧萧:风声。
(四)理解诗意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交流汇报(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诗句意思: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句意思: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五)体会情感1、思考: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通过描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动客情”表明诗人漂泊在外,秋风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想到孩子们在捉蟋蟀,而自己却远离家乡,更加深了对家乡的思念。
三年级上学期级语文导学案设计-古诗两首(相关资料)
叶绍翁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sì zōng),号靖逸,龙泉(今属浙江)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祖籍浦城。
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
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
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
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
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end)。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时间:5分钟)
合
作
探
究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碧口小学教学导学案
科目
语文
班级
执教人
课题
21、古诗两首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学习内容
《望天门山》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诗句的意思。能体验诗人的感情,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望天门山》
学案
导案
自
主
学
习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时间:5分钟)
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1、同桌互相背。
2、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自由练背
(时间:10分钟)
达标检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导学案教学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导学案教学案9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预习学案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三、导学案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_人教新课标
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情感的转变。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学习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知识链接:1、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
生卒年不详。
曾任朝廷小官。
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2、[注释]①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预习任务:1、学习本课生字,能流利朗读诗句。
2、查阅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3、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一、初读诗文,感知诗情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3.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4.问: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二、精读诗文,感悟诗意1.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7.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感觉?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2.齐背诗文。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我来闯关:出示挂图,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组员相互口述)学习收获:知识延伸: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人教三年级上册级语文导学案设计:古诗两首(教案)
三、细 读感 悟,领 悟诗情( 用 时:20 分钟)
1.学生 读古诗,思 考:此时你 的脑海里出 现了一幅什 么样的画 面?作者看 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 么?*
2.引导 学生感悟诗 情:假如你 就是这个背 井离乡、独 自在外的诗 人,看到眼 前的情景, 你会产生怎 样的心情? *
3.教师 出示三、四 句。引导学 生思考:哪 些是作者想 到的?为什 么会想到这 些?*
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2.搜集关于王维的资料,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内 容。(学生)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1.板书 课题,质 疑:从古诗 的题目中你 了解到什 么?* 2.引 导学生交 流:九月九 日是什么节 日?*
3.引导 学生交流课 前搜集的作 者资料。
1.指导 学生朗读古 诗。*
2.提出 阅读要求: 把读不懂的 地方画下 来,采用借 助课下注释 及查阅资料 等方法解决 问题,无法 解决的可以 提出来。*
4.引导 学生感悟写 法。*
5.引导 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古 诗,体会诗 人表达的情 感。
1.小组 讨论老师提 出的问题, 交流画面内 容。*
2.小组 推荐一人描 述画面。 * 3.学生交 流感受。*
4.学生 带着自己的 感受齐读第 一、二句。 *
5.自由 读第三、四 句,用字解 的方式理解 诗句。*
11.题目中的“忆”是 什么意思?( )*
12.重阳节还叫 节。
13.解释下面诗句中的 加点词语。*
(1)独在异乡为异 客。�( )(2)每逢 佳节倍思亲。( )
14.这首诗写了什么时 间,谁在什么地方的什么 事,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三、夯 实基 础,指 导写作 (用 时:10 分钟)
说出诗 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借助图画和注解,说说诗句的含义。
6、交流不懂的地方。
7、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我来闯关:
A、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B、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的古诗有: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收集苏轼所写的其它诗词。
2积累描写祖国山河的诗词佳句。
第4页
预习任务:
1、会认本课生字。
2、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能从诗句的描述中想象所描述的美丽景色。
自主、合作、探究:
1、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2、借助拼音,朗读《望天门山》,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4、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5、借助图画和注解,交流诗句的含义。
6、交流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我来闯关:
A、默写《望天门山》:
第2页课题21、古诗两首课时第二课时
B、我还知道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有: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将自己收集到的李白所写的古诗背诵给父母或同学听。
2、积累描写祖国山河的诗词佳句。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能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第3页
画派。
西施: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沉鱼落雁”其中“沉鱼”就是讲的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预习任务:
1、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作、探究:
1、借助拼音,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2、我能借助注解和图画,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学习。
知识链接: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
学习方法指导: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感悟。
知识链接:
描写祖国山水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所写。
第1页古诗两首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纠错栏)
学习目标:
1、能认识本课2个字。会写本课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借助注解,看着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这首诗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学习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诗句的意思。能体验诗人的感情,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