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古诗两首 人教新课标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小编寄语】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的优质的教学案例,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该模式能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读、赛读、表演读等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重点)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思乡之情。(难点) 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说一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采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学法会说诗意。知识链接:
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
他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
一、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再读全诗,结合注释说一说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字、句在课文中标出来。
3、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
1、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萧萧” “挑” “促织” “篱落”等词义。
2、《夜书所见》写的是哪个季节?可以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3、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夜书所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年级上学期级语文导学案设计-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1.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师生)
2.自学生字词;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1.认识生字“促”,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朗读并背诵课文,识记生字,理解古诗大意。
2.感受诗中的秋意和感情,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课件出示秋天的图片,你能说说描写秋季的诗句吗?
2.板书课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释义强
1.学生欣赏图片,背诵描写秋天的诗句。
2.齐读课题。用字解方法说说题目的意思。
3.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相互补充。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
教学ຫໍສະໝຸດ Baidu程:
复习字词
学生开火车朗读生字、词语。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品读,思考:作者眼中,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
你最想了解秋雨的哪一个特点?
走近秋雨的色彩,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熟读成诵
结合品读内容,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四、写作练习
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
朗读指导: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二、小组交流
互相交流,说说“我”的上学路是怎样的?
阅读链接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6.秋天的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衔来、衣裳”等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秋天的雨。
五、拓展交流,阅读链接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多音字“挑”,会写“送、挑”。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夜书所见》。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学生据图描述画面中的情景。
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案
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课时)
1.读一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2.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初步解决读题时产生的问题。
3.读一读生字词,不会的可以看一看生字表中的注音或查字典。
双桨白塔周围洒下悄悄愉快
推开波浪飘荡环绕轻轻安排
4.全诗共分三小节。第一节着重描绘如画的_______________。第二节表现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________________心情。第三小节表达了尽情欢乐的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5.读一读课文第一小节:
想一想这“我们”荡船时看到了什么?文中的“小船儿推开波浪”和“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两句话可以调换吗?
你能尝试着背诵这一节吗?
6.资料点击:
《让我们荡起双桨》:影片《祖国花朵》中的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曾被评为“我最喜爱的中国电影歌曲”之一。
北海:在北京市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68公顷。有永安寺、濠濮涧、画舫斋、五龙亭、九龙壁等胜迹。琼华岛耸立湖中,上有高达35、9米的藏式白塔。1952年辟为公园,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
1.读拼音,写词语。
jiǎng tǎ zhōu qiáng
双( ) 白()()围绿树红()
sǎ qiāo qiāo yú pái
( )在 ( ) ( )快安()
2.学习课文第二节:
①一边读,一边想,“红领巾”指谁?“太阳”指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一边读,一边想象,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听我们愉快歌唱。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三年级 主备人
备课组修 改意见
14蜜蜂
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 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 发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2、结合课文内容填空。(20分)
(1)大树
手臂“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2)蟋蟀
翅膀,“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3、我会连。(20分)
丰收的
谷粒
绽开的
歌吟
暖暖的
话音
辽阔的
叮咛
道别的
广场
4、积累比赛。(24分)
读一读,记下下面这些描写秋天的词语。
秋高气爽 秋风习习 天高云淡 秋水长天
果实累累 秋雨绵绵 秋分送爽 秋菊傲霜
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三年级 主备人
9古诗两首
资源共享
备课组修 改意见
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体会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2、 重点、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3、 预习提纲 《夜书所见》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朗读《登鹳雀楼》、《看李白的诗》、《春晓》三首古诗。
2. 能够理解每首古诗的基本意思。
3. 能够运用正确的朗读语调、停顿和表情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
1.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2. 课件或黑板笔。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5分钟)
1. 教师出示《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画面和意境。
2. 引导学生回忆《春晓》这首古诗中的内容以及让学生尝试朗读。
步骤二:学习《登鹳雀楼》(10分钟)
1. 教师展示《登鹳雀楼》的课文,朗读该古诗,学生跟读。
2. 学生自由读一读,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该古诗的基本意思。
3. 学生自由朗读《登鹳雀楼》,教师指导正确的朗读语调和停顿。
步骤三:学习《看李白的诗》(10分钟)
1. 教师展示《看李白的诗》的课文,朗读该古诗,学生跟读。
2. 学生自由读一读,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该古诗的基本意思。
3. 学生自由朗读《看李白的诗》,教师指导正确的朗读语调和停顿。
步骤四:学习《春晓》(10分钟)
1. 教师展示《春晓》的课文,朗读该古诗,学生跟读。
2. 学生自由读一读,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该古诗的基本意思。
3. 学生自由朗读《春晓》,教师指导正确的朗读语调和停顿。
步骤五:综合训练 (10分钟)
1. 学生小组互相朗读《登鹳雀楼》、《看李白的诗》和《春晓》这三首古诗。
2. 选择部分学生上台朗读,并进行评价和指导。
3. 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将三首古诗整理在笔记本上。
步骤六:结束 (5分钟)
1.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学生复习笔记的重要性。
三年级语文上册21、22、23、24
21、古诗两首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预习学案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三、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三年级语文导学案答案
参考答案
1 燕子
二、基础达标
1.略
2.看拼音写生字
聚增偶圈漾倦奏赞
3.我会查字典
(1)“稻”字查禾部,再查10画。它右边第7画是_一_。
(2)“掠”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1夺取○2擦过。在课文中“掠”应取第_○2_种解释。
三、初读感知
1.略
2.一共有4自然段。
四、精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作者是抓住燕子的_羽毛_、_翅膀__和_尾巴_的特点,按从_整体_到部分的顺序来写它的外形的,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2.默读第2自然段,
(1)提示:雨、风、柳树、草、花等
(2)提示:蒙蒙的细雨、暖暖的微风、细细的柳丝、青青的草、嫩嫩的叶、鲜艳的花。
3.提示:词语:斜着身子、掠过,特点:轻快灵活
4.略。
2 古诗两首
二、基础达标
1.看拼音写生字
咏碧妆裁剪滨紫
2.查字典
“裁”字部首是戈,再查九画,它是半包围结构,相同部首的字我还知道载截栽。三、初读感知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
。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
1.我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滨——水边
2.提示:百花盛开的春天、万紫千红的春天、姹紫嫣红的春天、阳光明媚的春天等
五、实践运用
1.选字填空
剪发射箭栽树裁缝服装梳妆
2.说说下列诗句运动了什么修辞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夸张、比喻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比喻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比喻)六、拓展延伸
21、古诗两首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导学案
第三句: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第四句: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5)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第三步:
1)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妆”是翘舌音,加一加:丬+女。亦是整体认读音节)
5、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三、展示提升
1、对苏轼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1)谈谈你对苏轼的了解。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法:
一、学习检测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将随另一首诗去领略另一处迷人风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请自由读古诗,在读的同时用铅笔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2、找一找本诗中和水有关的字,想想它们都是什么意思
2)交流。
3)背诵这首诗。
四、达标检测
三年级上册导学案《21古诗两首》
课题:导学案
小组姓名编写任课教师叶锦良【学习目标】
1、能认识本课2个字。会写本课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借助注解,看着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这首诗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学习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诗句的意思。能体验诗人的感情,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知识链接】知识链接:描写祖国山水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绝句
唐.李白杜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两个黄莺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传。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给课本的生字注音,读一读,写一写。
2、再读课文,想想古诗写了哪些内容?借助图画和注解,交流诗句的含义。
3、细读课文,交流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4、巩固
(1)我会读孤帆gūfān潋滟liàn yàn空蒙kōn gméng淡妆浓抹dàn zhuāng nóng mǒ相宜xiāng yí(2)我会给下面的生字注音并组词。
断duàn(打断中断断绝)楚()()孤()()
帆()()亦()()妆()()词的理解望:看,往远处看。开:断开。至:到。此:这里回:回旋。孤:单独。帆:船饮湖:指杭州西湖。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奇:奇妙。相宜:合适。总:一直,一贯。出:突出,出现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诗句的理解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里突然转了个湾,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案标题:认识古代文化遗产——经典诗词
教学目标:
1. 能够学唱《静夜思》这首古诗。
2. 了解《静夜思》的作者李白,并能简单描述他的生平和贡献。
3. 掌握《静夜思》诗中的名词和词语的意思,并能在适当的情境中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
1. 学唱《静夜思》这首古诗。
2. 了解李白的生平和贡献。
3. 掌握《静夜思》中的名词和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1. 《静夜思》的诗歌内容。
2. 李白的简介及相关图片。
3. 漂亮的PPT及电子设备。
4. 适合年级的歌曲音乐。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出示李白的图片,让学生猜猜他是谁。
2. 学生猜完之后,教师介绍李白是一位古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Step 2:学唱《静夜思》(10分钟)
1. 师生一起朗读《静夜思》,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
2. 通过播放音频或教师演唱,学生跟着学唱《静夜思》。
Step 3:了解李白的生平和贡献(10分钟)
1. 教师简单介绍李白的生平和他对中国古代诗歌作出的贡献。
2. 可以通过展示李白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对李白有更直观的认识。
Step 4:词语理解和应用(1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中的名词和词语,解释其意思。
2. 学生跟读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3. 引导学生将诗中的词语运用到其他情境中,创造新的句子。
Step 5:小结和评价(5分钟)
1. 再次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静夜思》。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简单评价,并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拓展延伸:
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李白的作品进行学习,并进行朗读展示。
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孔子拜师》导学案姓名:
《盘古开天地》导学案姓名:
《赵州桥》导学案姓名: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导学案姓名:
《古诗两首》导学案姓名:
《富饶的西沙群岛》导学案姓名:
《美丽的小兴安岭》导学案姓名:
《香港,璀璨的明珠》导学案姓名:
《矛和盾的集合》导学案姓名:
《陶罐和铁罐》导学案姓名:
《科里亚的木匣》导学案姓名:
《好汉查理》导学案姓名:
《掌声》导学案姓名:
《一次成功的实验》导学案姓名:
《给予树》导学案姓名:
《翠鸟》导学案姓名:
《燕子专列》导学案姓名: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导学案姓名:
《路旁的橡树》导学案姓名: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歌
语文学科教案导学案设计
导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或检查
介绍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句
3、观察课文插图: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我能用上这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二、自主学习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三、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
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四、精讲点拨
(1)学习“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2)学习“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比作()。
我会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3)学习“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古诗两首凉州词浪淘沙导学案
古诗两首凉州词浪淘沙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科目:语文主备:田生俭辅备:审核
课题:《古诗两首》课型:预习+展示+测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结合资料明白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多诵读,体味诗的意蕴,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重点难点
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并结合资料去理解诗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1.情景导入,走进作者
(1)黄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古代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刘禹锡的《浪淘沙》。
(2)介绍作者:王之涣,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
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