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与食疗

合集下载

药食同源:食疗中的日常食材

药食同源:食疗中的日常食材

药食同源:食疗中的日常食材

药食同源是中医传统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药物与食物来源

相同,强调正确的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在我们日常的饮食生活中,很多常见的食材不仅可以作为食物滋补,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文将介绍一些在食疗中常用的日常食材,探讨它们的药用价值和食

疗效果。

生姜

生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食材,不仅能增强菜肴的香气,还有很多药用价值。生姜具有温中散寒、解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

疗感冒、消化不良等症状。此外,生姜还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预

防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大蒜

大蒜是一种常用的调味食材,被誉为“天然抗生素”。大蒜含有

丰富的硫化物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预防感冒等疾病。在食疗中,大蒜还常被用于调理肠胃、降血压、降

血脂等,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食材。

枸杞子

枸杞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食材,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食材。

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益气补血、明目滋肝等功效。食用枸杞子有

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延缓衰老、保护肝脏等。枸杞子还常被用于滋补

肝肾、养血安神等功效。

黑木耳

黑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食材,被称为“植物胶”。黑木耳

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清热润肺、降血脂、促进消

化等功效。在食疗中,黑木耳常用于调理胃肠、降血脂、减肥美容等,是一种非常适合作为日常食材的食材。

酸枣仁

酸枣仁是一种中医常用的药食同源食材,被誉为“聪明果”。酸

枣仁富含卵磷脂、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增强记忆力、改善

睡眠、缓解情绪等功效。在食疗中,酸枣仁常被用于滋补心脏、改善

睡眠质量等,是一种非常适合日常食用的食材。

药食同源定义

药食同源定义

药食同源定义

药食同源指的是一种概念,即药物和食物有源于同一种植物或动物的来源,具有相近的功效和作用。这里的“药”指的是具有治疗或预防疾病作用的药物,而“食”指的是具有营养或保健作用的食物。药食同源的理念认为,药物和食物在一些植物或动物中有着相似的活性成分,通过合理的搭配和使用方法,可以发挥药物和食物的最佳功效。一些具有药食同源特征的植物或动物常被用于中药疗法、保健食品和营养补充品。

奇妙中医药:“药食同源”来龙去脉

奇妙中医药:“药食同源”来龙去脉

奇妙中医药:“药食同源”来龙去脉

“药食同源”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药食同源的理论渊源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神农尝百草而知百草性味,伊尹以滋味说汤而致于王道,《周礼》记载:“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后世医家关于食疗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诸如《千金食治》《食疗本草》《食鉴本草》《饮膳正要》《食物本草》等。烹饪研究的热潮在我国兴起后,食物“四气五味”的理论常被饮食研究者引入烹饪界作为食学理论的一部分。中华文化异流同源,中国传统食学和医学在不同层面存在相通之处:药食同源内涵(概念层面)、方剂与烹饪(技术层面)、药疗与食疗(功用方面)、医学与食学(理论方面)、医道与厨道(哲学方面)、中医文化与饮食文化(文化方面)。

药食同源内涵

1.药食同源于自然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这反映“安全性”是古人选择食物的一个重要标准。自然界动植物种类繁多,能作为食物的动植物必须无毒,而且久服而不伤人。在《神农本草经》中“毒性”的有无和大小是判断三品的重要标准,“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如“谷、大枣、薯蓣、枸杞”就可作为食物。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古人发现很多食物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一些药材也可用于烹饪调味,药材和食材都来源于自然界,很难明确区分。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有这个意义上的药食同源,比如傣族嚼槟榔以防瘴气,又如佤族的鸡肉烂饭即在饮食中体现了防病养生的思想。

2.药食同功对人体

药物治病,食物养人,都是作用在人体,故药物与食物具有功能一致性。《周礼》记载:“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说:“可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药王孙思邈也提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有学者研究古代文献发现:部分食物可直接导致男性肾虚;有学者用中医食疗法治疗中老年功能性便秘,获得良好疗效;现代研究证明:某些食疗作用与抗氧化还原反应有关;不同的物质对人体可产生不同药理作用;药物和食物均可运用外源性microRNA对人的靶基因的调控进而调控人健康及代谢。这些研究从化学反应、药理作用、基因调控等方面研究了药食作用于人体的机制。

五谷杂粮与中药之药食同源

五谷杂粮与中药之药食同源

五谷杂粮与中药之药食同源

自古以来,中医都强调“药食同源”,即食物也有辅疗疾病的功效。当疾病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并不为我们所知,它有个缓慢渐进的过程。药膳就能在“健康”与“疾病”之间起到一个平衡协调的作用,能治未病之病,属于上医。

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源远流长,古代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反映了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开始探索食物和药物的功用。周朝的宫廷医生中的“食医”就是通过调配膳食为帝王养生保健服务的。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许多既可做药物又可做食物的五谷杂粮,如红枣、山药、核桃、百合、生姜、薏米等。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亦载有一些药膳名方,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猪肤汤等,至今仍有食用价值。

□五谷杂粮与药食之间的渊源

中医汉方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之下,单纯由食物或和食物相结合,采用传统的饮食烹饪技术或现代的加工方法,制造出既能保健、又美味还可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在食物的选用上,五谷杂粮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比如薏米、粳米、赤小豆、白扁豆、黄豆等五谷食材,可以与一些中药食材同煮成药粥,不但美味,还可强身健体,有多种保健功效。药食同源的食疗法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防治兼宜,效果显著。利用食疗自疗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药膳多是平和之品,但如长期食用,其防治疾病和健身和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

◎良药可口,服食方便。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有些人,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的五谷杂粮,兼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通过对其调配及精细的烹调来实现预防疾病、缓解病痛的目的

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中医食疗——药食同源

玫瑰花
性味归经:味微苦、甘,性温。归脾、肝 经。 功效:化湿和中,理气解郁,活血散瘀。 主治:气滞,脘闷呕恶,腹痛,月经不调, 瘀血肿痛。 现代研究:玫瑰有促进胆汁分泌、改善心 肌缺血的作用。
红花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注意: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酸味
作用1
有收敛、固涩、止泻
作用2
用于虚汗、久泻、遗精、咳嗽:乌梅止 泻、五味子止咳、覆盆子止遗精滑泄
杀死肠道致病菌
作用3
负作用
过食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咸味
1.
2.
软坚、润燥、补肾、养血、滋阴的作用。
海带软坚散结 海蜇、淡盐水能通便秘, 淡菜、鸭肉补肾,乌贼、猪蹄补血养阴。
3.
4.
淡味
具有渗湿利尿 治疗水肿、小便癃闭。 冬瓜、薏米、茯苓
陈皮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肺、脾 经。 功效 理气,调中,燥湿,化 痰。
金银花-双花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心、胃 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风 热感冒,温病发热。
牡蛎
性味归经 咸,微寒。归肝、胆、 肾经。 功效 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决明子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肾、 大肠经。 功效 清肝,明目,通便。
归经

药食同源,以餐养身的食疗法

药食同源,以餐养身的食疗法

症状

饮食原则健康食谱药食同源,

以餐养身的食疗法

法对慢性胃肠道疾病的改善也是效果最明显的。除此之外还有慢性的过敏体质也是可以通过食疗来改善的。

Q:食疗法的科学根据是什么?

A:

食疗又称食治,是在中医理论

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 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 “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

Q:慢性病是不是只用食疗来调养就可以了?

Q:我们要先清楚食疗的作用。首先食疗就是通过一个正规手段来达到一个长期调养来改善身体的目的,对疾病的治疗不逊于汤药。第二就是要结合辅助治疗,就是说一些慢性疾病的前期只用食疗就可以了,但是一旦到了后期,就要与药物的辅助相结合。还有就是一些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必须要通过药物来控制,后面再用食疗来调养。所以说不能一概而论的。

吴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中国药膳研究会药膳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现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任职,兼任关雎药膳品牌运营负责人,喜之家月子会所连锁机构特聘月子餐技术负责人,长期致力于食疗养生、药膳制作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获得2015年度南京市青年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比赛一等奖、2016年度全国创青春大赛江苏省银奖。

Q:《美食》杂志

A:吴华

健|康|膳|食

73

高血压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同遗传、长期精神紧张、肥胖、食盐摄入过量、吸烟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明,许多营养因素,如热能、钠、钾、镉、锌、脂肪、胆固醇、蛋白质、维生素及食物中某些其它成分,同高血压病的发病有关,并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合理营养是十分重要的,其效果有时不亚于降压药物。通过膳食调节控制

药食同源——身边最方便的食疗养生

药食同源——身边最方便的食疗养生

药食同源——身边最方便的食疗养生

什么是“药食同源”

导读:什么是“药食同源”呢?“药食同源”是说,很多食物既可以做食材同时还有药用的价值,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食疗的含义:

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之说,“食疗”故名思义,即食物疗法或饮食疗法。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或不同的病情,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调加工,成为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食疗”既是美味佳肴,又具有养身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寿延年。我们的祖先把“美食养身”和“防病治病”两者相互结合,溶为一体,能补能治,创造了“中国食疗学”。“食疗”可称举世无双,是中华民族科学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食物的“四性”、“五味”:我国古代就有“药食同源”之说,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1、“四性”:

又称为四气,即寒、热、温、凉。寒和凉的食物能起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如在炎热的夏季选用:菊花茶,绿豆汤,西瓜汤,荷叶粥等,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等等。热和温的食物能起温中除寒的作用,如严冬季节选用:姜、葱、蒜之类食物,以及狗肉、羊肉等等,能除寒助阳,健脾和胃,补虚等等。食物除“四性”外,尚有性质平和的“平性”食物,如谷类的米、麦、及豆类等。

2、“五味”:

即辛、甘、酸、苦、咸。食物的性味不同,对人体的作用有明显

食疗药疗(药食同源)

食疗药疗(药食同源)

食疗药疗(药食同源)

1.药名食疗歌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若要皮肤好,米粥加红枣。

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若要肝功好,枸杞煮粥妙。

血压高头昏,红萝卜粥灵。

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

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

欲得水肿消,赤豆煮粥好。

欲增血小板,花生衣煮饭。

口渴心烦躁,猕猴桃粥好。

血虚夜不眠,米粥煨桂圆。

若要补虚损,骨头与粥炖。

2.食用功效歌

盐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补肾暖膝腰。

吃芹菜,降血压,萝卜消胀又化痰。

驱寒除湿数胡椒,葱辣姜汤治感冒。

吃大蒜,治肠炎,绿豆解暑功效显。

胃炎通便吃香蕉,健胃补脾食红枣。

番茄补血美容颜,益智强身吃鸡蛋。

润肺乌发食核桃,生津安神乌梅好。

蜂蜜益寿又润燥,葡萄悦色令年少。

瓜豆消肿又利尿,降胆固醇花生好。

白菊明目又平肝,黄花泡茶把热散。

药食同源-药食两用

药食同源-药食两用

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1药食同源的物品

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三种物品名单如下: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按笔划顺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土人参(人参菜)、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

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按笔划顺序排列)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土人参(人参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

饮食治病用药食同源做到正确的食疗

饮食治病用药食同源做到正确的食疗

饮食治病用药食同源做到正确的食疗饮食治病,用药食同源做到正确的食疗

在医学领域,我们经常听到“饮食治病”这样的说法。实际上,饮食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正确的食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本文将探讨饮食治病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食疗达到健康目标。

一、认识饮食治病的概念

饮食治病是指通过饮食的调理和食物的选择,帮助人体预防、治疗和康复疾病的一种方法。在中医传统中,食疗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药用成分,对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补充所需元素、增强抵抗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食物与疾病的关系

食物与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某些食物可以直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例如,大蒜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帮助预防感冒和降低血压。其次,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修复受损的组织。例如,钙和维生素D对骨骼的健康至关重要。最后,一些食物可能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例如,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三、正确的食疗方法

1.了解食物特性: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性能和功效,对于不同的疾

病有着不同的作用。例如,冰寒性质的食物对于体寒的人有利,而不

利于体热的人。因此,在进行食疗时,需要了解食物的特性以及自己

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进行调理。

2.合理搭配饮食:食物的搭配也是食疗的关键。根据中医的观点,

饮食需要保持“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戒”的原则。这意味着我们应该保持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和豆类的均

衡摄入,确保身体获得多种营养物质的补充。

药食同源国宝级食疗方

药食同源国宝级食疗方

药食同源国宝级食疗方

祖国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能够流传下来的方子,基本都安全、方便、有效,毕竟大浪淘沙,亿万人亲身实践证明效果才能留存。今天为您整理了十大千年名方,补气血、补肾、止咳、祛寒湿、失眠、落枕……

一、补血第一方:四物汤

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养生保健,可以让您健康一整年。春季三个月是万物萌生的季节,肝主生发,养好了肝才能健康,肝藏血,养肝必补血。

有“妇科养血第一方”美名的四物汤,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见于晚唐医书,后被载于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物汤是补血汤,且见效快。

【组方】熟地18g、当归18g、白芍15g、川芎9g。

【功效】补血活血,润肤养发,改善面色苍白、肌肤粗糙等状况。

【方解】当归可以减轻妇女经前疼痛、腹胀,对缓解抑郁情绪也有帮助;熟地含有甘露醇、维生素A等成分,能使当归补血活血疗效得到增强;川芎可活血祛风,还富含维生素E;白芍能增强细胞免疫,充盈气血。

【制法】不仅可以单纯地煎水服用,还可以用来炖鱼、炖肉煲汤。

四物排骨汤:

1、排骨洗净斩块,汆水捞起;

2、将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物洗净,放入过滤纱袋中;

3、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二、补血补肾第一方:六味地黄汤

此方已经流传了近两千年,是医圣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所创肾气

丸,宋代儿科医家钱乙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可以对付很多老年人的疾病,如肾虚、耳鸣、脱发等。现在市面上有六味地黄丸卖,六味地黄汤在家就可以熬制,很简单。

【组方】熟地15克,山茱萸肉12克,山药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

中医学中 的药食同源的关系

中医学中 的药食同源的关系

中医学中的药食同源的关系

药食同源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指出食物和药物来源相同,具有相似的功效和作用机制。在中医学中,食物和药物被视为修复人体健康的两种重要手段。药食同源的关系不仅体现在药物和食物的来源相同上,还包括它们在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方面的相似性。

首先,药物和食物的来源相同是药食同源的基础。中医学认为食物和药物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许多常见的中药材,如黄耆、川芎、山楂等,既可以作为药材使用,也可以作为食物食用。这些药食同源的植物多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和治疗功效。例如,黄耆既可用于补气健脾、益肾固脱等,又可作为常见的食物调料,促进食欲、增进消化功能。

其次,药物和食物在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方面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中药中的许多有效成分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都能通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来发挥作用。例如,中药材人参和食物松子都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在辅助治疗失眠和神经衰弱方面有相似的作用。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和松子中的油脂酸等物质都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睡眠和缓解焦虑。

此外,药物和食物的使用方法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中药的制剂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煎汤、煮沸、浸泡等。而食物的烹制和烹饪方法也常常采用相似的工艺,如煮、炒、炖等。这些制剂和烹饪方法有助于在药物和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并增加其稳定性和可口性。

另外,药食同源的思想也体现在食疗的理念中。中医食疗强调通过食物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的目的。食疗的原则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体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食物来进行调理。这与中药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例如,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群,中医会建议食用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黑芝麻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药食同源食品一览

药食同源食品一览

药食同源食品一览

药食同源食品,顾名思义即可作为食物食用,同时具有一定的药用

价值。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药食同源食品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

养生方式,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常

见的药食同源食品及其功效。

1. 葡萄:葡萄富含糖分、果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滋补身体、润肺止渴的功效,是一种理想的滋补水果。葡萄还可以帮助降血糖、

降血压,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2. 黑豆:黑豆是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食品,富含优质蛋白质、膳食

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益于降血脂、调节血压,是心脑血管疾

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3. 枸杞:枸杞被称为“中华营养果”,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

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明目、滋补肝肾、抗衰老的功效,适合长期服用。

4. 硒米:硒米是一种富含硒元素的大米,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肿瘤、延缓衰老的功效。长期食用硒米可以改善心脏健康,减少心血管

疾病的发生。

5. 红枣:红枣是一种常见的滋补食品,富含维生素C、铁、膳食纤

维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血安神、益气养血的功效。适合体质虚弱、气

血不足的人群长期食用。

6. 蜂蜜:蜂蜜被誉为“天然矿泉水”,富含葡萄糖、果糖、维生素等多种有益成分,具有清热润肺、滋阴养颜的功效。适合用于调养气血不足、体质虚弱的人群。

综上所述,药食同源食品是一种天然的保健食品,具有安全、有效的养生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适量食用药食同源食品,可以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希望大家能够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药食同源食品,健康生活,享受生活。

中医食疗与养生

中医食疗与养生
第四十九页
• 芹菜
“厨房里的药物”
• 芹菜是高纤维食物,具有抗癌防癌的功效,它经肠内消 化作用产生一种木质素或肠内脂的物质,这类物质是一 种抗氧化剂,高浓度时可抑制肠内细菌产生的致癌物质。 它还可以加快粪便在肠内的运转时间,减少致癌物与结 肠黏膜的接触,达到预防结肠癌的目的。
第五十页
“厨房里的药物”——芹菜
第四十六页
菠菜
• 菠菜叶中含有类胰岛素样物质,对糖尿病 患者有益。
第四十七页
凉拌菠菜
• [用料] 鲜菠菜250g,盐、香油适量。
• [做法] 鲜菠菜250g(1日量)洗净,放入开水中 烫3~5分钟,取出切碎,用少许香油、盐 拌食。每日2次。
第四十八页
凉拌菠菜
• [功效] 清热通便,降压。适用于高血压伴便秘、 头痛、面红者。
薏米
• 薏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及钙、磷、铁、硫 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
• 薏米所含热量较高,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 作用。
第二十一页
粮食为养
• 美容养颜:可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 除色素斑点的功效。
第二十二页
• 薏米 是“抗癌食品”,薏米中的薏米酯、亚油酸是非常重要的 抗癌成分,还能减轻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临床上一般
板栗
• 中医认为栗有补肾健脾、强身壮骨、益胃 平肝等功效。因此栗子又有了“肾之果”、 “干果之王”、 “人参果”的美誉。

什么是药食同源?

什么是药食同源?

什么是药⾷同源?

⽣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中医提到“药⾷同源”这个概念,那么“药⾷同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给⼤家解释⼀下“药⾷同源”地意思!

“药⾷同源”地思想起源于唐朝!唐朝时期地《黄帝内经太素》⼀书中写道:“空腹⾷之为⾷物,患者⾷之为药物”,反映出古代的药⾷同源思想。

药⾷同源简单的说,就是中药和⾷物的来源是相同的。其中的⼤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同样也能当作⾷物来饮⽤,即为药⾷两⽤,⽐如葛根,⼭楂、乌梅、核桃、杏仁、花椒、砂仁、蜂蜜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是⽇常⽣活中,被⼤众⽤作烹调⾷材的具有⾷疗功效的营养品!

⼈们在遵循中医学理论及“辨证施⾷”法则的基础上,将这些药⾷同源中药材与⽇常⾷材相结合,采⽤不同的烹调⽅式,加以制作,便成为了民间防病治病的⾷疗药膳。药膳取药物之性,⽤⾷物之味,药助⾷威,⾷借药⼒,⼆者相辅相成,从⽽达到“药⾷同疗”的⽬的。药膳既不同般的中药⽅剂,⼜有别于普通的饮⾷。它“寓医于⾷”既将药物作为⾷物,⼜将⾷物赋以药⽤;既具有营养价值,⼜可防病治病、强⾝健体、延年益寿。因此,药膳是⼀种兼有药物功效和⾷品美味的特殊膳⾷。它可以使⾷⽤者得到美⾷享受,⼜在享受中使其⾝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民间有⾮常多的药膳,都是药⾷同源的思想的提现!根据卫⽣部公布的《关于进⼀步规范保健⾷品原料管理的通知》指出具有药⾷同源的物品有如下:丁⾹、⼋⾓茴⾹、⼑⾖、⼟⼈参(⼈参菜)、⼩茴⾹、⼩蓟、⼭药、⼭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仁、代代花、⽟⽵、⽢草、⽩芷、⽩果、⽩扁⾖、⽩扁⾖花、龙眼⾁(桂圆)、决明⼦、百合、⾁⾖蔻、⾁桂、余⽢⼦、佛⼿、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阿胶、鸡内⾦、麦芽、昆布、枣(⼤枣、酸枣、⿊枣)、罗汉果、郁李仁、⾦银花、青果、鱼腥草、姜(⽣姜、⼲姜)、枳椇⼦、枸杞⼦、栀⼦、砂仁、胖⼤海、茯苓、⾹橼、⾹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莲⼦、⾼良姜、淡⽵叶、淡⾖豉、菊花、菊苣、黄芥⼦、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芝⿇、⿊胡椒、槐⽶、槐花、蒲公英、蜂蜜、榧⼦、酸枣仁、鲜⽩茅根、鲜芦根、蝮蛇、橘⽪、薄荷、薏苡仁、薤⽩、覆盆⼦、藿⾹、玫瑰茄。这样物品即使⾷物,也是中药!

药食同源的好处总结

药食同源的好处总结

药食同源的好处总结

药食同源是指药物和食物具有相同的功效或作用机制,可以同时作为药品和食物来使用。药食同源的好处包括:

1. 健康保健:药食同源的食物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如某些草药对心脑血管疾病、肝炎、糖尿病等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2. 营养补充:药食同源的食物往往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弥补膳食中的不足。

3. 安全性高:药食同源的食物通常是自然的植物或动物制品,相比合成药物,其副作用较小,适用范围较广,更加安全可靠。

4. 绿色环保:药食同源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和动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5. 传统文化保护:药食同源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保护和使用药食同源的食物,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医学文化。

总之,药食同源可以提供健康保健、营养补充、安全性高、绿色环保和传统文化保护等多种好处,是人们重视的一种医食结合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食同源与食疗

中药和饮食。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是保障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的物质基础,饮食是人类生存之必需,两者同属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人们用“药食同源”四个字来揭示他们之间的必然联系。“药食同源”就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

古人认为药与食物同起源於一个根源。《皇帝内经》中《素问—生气通天论》有言:“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无味。”提出了谨和无味调阴阳的观点,记载「酸、甜、苦、辛、咸」五味调和之摄取至使人民百姓保持身体健康。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我国素有“药食同源”之说。传统中医学认为食即是药,或者说相当于药。因为它们同源、同用、同效。食物的性能与药物的性能一致,包括“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等内容,并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应用。传统中医食与药并没有明确界限,因此药疗中有食,食疗中有药。

药食同源,源远流长。据资料记载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我们的祖先逐渐把一些天然物产区分为食物、药物和毒物。到了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烹饪技术逐渐形成,出现了羹和汤液,发明了汤药和酒,并进而制造了药用酒。制酒技术推行而产生的醋、酱、豆豉、饴等,丰富了医药内容。周代已经有了世界最早的专职营养师——食医,《周礼》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记载,《山海经》载有食鱼、鸟治病的内容。战国时代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它不仅奠定了食疗的理论基础,而且收有食疗方剂。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收有许多药用食物;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载有“猪肤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食疗方剂。唐代是我国食疗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专解“食治”篇,是

现存最早的中医食疗专论,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食疗、食药结合的理论。他在《千金翼方》中强调:“若能用食平疴,释情谴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生之奇法,积养生之术也。夫为医者,当需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乃不愈,然后命药”。宋、金、元时期,食疗理论与应用有较大发展。宋代《太平圣惠方》的“食治论”记载了28种疾病的食疗方;《养老奉亲书》记述了老人饮食保健与治疗。元代饮膳大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是一部完整的营养学专著。明清时期,有关饮食保健的著作大量涌现,还出现了一些野菜类著作,扩大了食物来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收有200余种药物食物。

对于“药食同源”的理解,应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中药与食物的产生方法相同,二是它们的来源相同。

所谓中药与食物的产生方法相同,中药的产生与食物一样来源于我们祖先千万年的生活实践,是与大自然、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结晶。原始人最初的生产方式———尝试和寻找食物,往往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在吃的过程中,难免会误食一些有毒或有剧烈生理效应的动、植物,以致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甚至死亡,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对动、植物产生了第二认识,即产生了原始的中药,因而吃是积累中药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

所谓中药与食物的来源相同,中药与食物一样来源于自然中的动、植物,而且很多中药与食物,很难截然分开,可以说身兼两职,如粮食类中的药物,如谷芽、麦芽、淮小麦、浮小麦等,蔬菜类如荠菜、萝卜、芥菜、山药、百合、藕、败酱草、冬瓜、南瓜、赤小豆、黑大豆、刀豆、扁豆等。果品类如山楂、乌梅、龙眼、桔类、柚类、莲子、杏仁、无花果等,调味品类如山萘、生姜、桂皮、丁香、花椒、胡椒、八角茴香、小茴香、草果等,动物类中就更多,包括阿胶、蛇类、家畜类、水产类、野兽类等。药食同源,使中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使中药强化了它的实用性和经验性,人类生活中包含了中药,中药就在人类生活中产生。

《内经》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由此从发展过程来看,远古时代药食是同源的,后经几千年的发展,药食分化,若再往今后之前景看,也可能返朴归真,以食为药,以食代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