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件(共21张PPT)
2018·全国Ⅲ卷· 28——严复社会进化论思想 2016·全国Ⅲ卷·28——梁启超诗界革命目的 2015·全国Ⅱ卷·29——康有为思想主张
复习目标
1.宏观:梳理近代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 想历程。 2.微观:置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理解每一次思 想变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复习重点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概括作者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中体西用” 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 行。
二、艰难前行——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审视“中体西用”、 “托古改制”
(2)有人认为“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 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试评析这一观点。
课堂总结
主要派别 代表人物 核心思想 主要实践 刺激事件
维革抵洋新命抗务由 被 动 到 主 动派派派派近代前林魏曾李康梁孙则国鸿有启中期源徐藩章为超山向西君三技中主方师民以体由浅入深立夷主学制西宪长义夷用制习的开维辛洋眼主新亥务看变革要运世法命动界特点八华鸦中战第鸦国战与 亡 存 结第片日争二片联争一战甲次战军救 图 相 合次争午争侵
知识体系
时间:19世纪40、50年代
抵抗派
代表人物:林、魏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器物 ——地主阶级
影响: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派 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西
主张:中体西用 影响: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学
时间:19世纪80年代
东 渐 制度
早期维新派
资产阶级
观点:不赞同作者的观点,我认为托古改制是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采取的必要措施,虽然有缺 陷,但有利于减轻变法阻力。 阐述:(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封建顽固势力 强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复习目标
1.宏观:梳理近代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 想历程。 2.微观:置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理解每一次思 想变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复习重点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概括作者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中体西用” 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 行。
二、艰难前行——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审视“中体西用”、 “托古改制”
(2)有人认为“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 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试评析这一观点。
课堂总结
主要派别 代表人物 核心思想 主要实践 刺激事件
维革抵洋新命抗务由 被 动 到 主 动派派派派近代前林魏曾李康梁孙则国鸿有启中期源徐藩章为超山向西君三技中主方师民以体由浅入深立夷主学制西宪长义夷用制习的开维辛洋眼主新亥务看变革要运世法命动界特点八华鸦中战第鸦国战与 亡 存 结第片日争二片联争一战甲次战军救 图 相 合次争午争侵
知识体系
时间:19世纪40、50年代
抵抗派
代表人物:林、魏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器物 ——地主阶级
影响: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派 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西
主张:中体西用 影响: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学
时间:19世纪80年代
东 渐 制度
早期维新派
资产阶级
观点:不赞同作者的观点,我认为托古改制是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采取的必要措施,虽然有缺 陷,但有利于减轻变法阻力。 阐述:(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封建顽固势力 强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岳麓版高中 历史 必修三 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共24张PPT)
西体西用
(4)影响:对于思想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
作用,但没形成理论体系,也没付诸实施。
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
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
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
提出的是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
基础知识梳理
6、实践及结果: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宣告失败 7、评价: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毕
竟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 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 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以传统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 • B.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 •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③阶级: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④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及西学影响
(2)代表及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3)共同主张: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兴民权,自由平等。 (4)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思想论战: (5)实践及结果: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0课 西学东渐 21课 新文化运动 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
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
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的发展
第20课 西学东渐
历史概念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 文化、思想、宗教等)向中国逐渐传播渗 入的历史过程,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 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件 (共47张PPT)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思潮:“中体西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思潮: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革命思潮暴力革命、民主共和
社会 制度
思想 文化
资产阶级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毛泽东思想形成
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第20课
课程标准:
1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历程; 2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
利玛窦
三个阶段六种思潮
中国向西方学习,争取资本主义近代 化的过程,大体经历了器物技艺—— 社会制度——文化心理三个层次的依 次递进;或者说,经历了经济——政 治——文化的逐渐递进。 ------- 李华 兴《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化》
三个阶段六种思潮
器物 技艺 地主阶级抵抗派 新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
说明清政府的腐朽: 思想僵化;闭关锁国,盲 材料二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
目自大 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
方,……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材料三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 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给英王的回信
★
魏源的《海国图志》据林则徐主持翻译的 《四洲志》等著作,综合自己的研究所得而 增订辑成。 含义: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 胜敌人。 “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 长技:主要指西方军事科技; 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 序>>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 兵之法。——《海国图志》
★下列资料说明了什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件(29张ppt)
•近代教育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派的中体西 安庆内军械所 用主张向西方学 上海广方言馆 想一想,我们应该 习的主要内容是 在怎样评价中体西 什么? 福州船政学堂 用的主张呢?
福州电气学塾
福建海军 福州船政局
南洋海军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这三幅图揭示了什么主题?
甲午战争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救亡图存与学习西方相结合
学 习 西 方 逐 步 深 入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 西学东渐历程:
1、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 西学东渐不断深化的因素 器物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 ②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3 、维新思想 ③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等 (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 制度 ④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大批人才 4、革命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
顽 固 派
顽固派与洋务派的争论:
洋务派 顽固派
中体西用,即在维护 思考: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主张原封不动地维 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 主张 的前提下,采用西方 持既有的政治文化 根本目的相同:都是维护封建统治制度。 的实用科技,才能自 格局(中体中用) 方式、手段不同:是否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上 强求富。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 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英 军 炮 轰 中 国 战 舰 南 京 条 约 签 订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 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 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 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 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 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派的中体西 安庆内军械所 用主张向西方学 上海广方言馆 想一想,我们应该 习的主要内容是 在怎样评价中体西 什么? 福州船政学堂 用的主张呢?
福州电气学塾
福建海军 福州船政局
南洋海军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这三幅图揭示了什么主题?
甲午战争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救亡图存与学习西方相结合
学 习 西 方 逐 步 深 入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 西学东渐历程:
1、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 西学东渐不断深化的因素 器物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 ②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3 、维新思想 ③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等 (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 制度 ④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大批人才 4、革命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
顽 固 派
顽固派与洋务派的争论:
洋务派 顽固派
中体西用,即在维护 思考: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主张原封不动地维 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 主张 的前提下,采用西方 持既有的政治文化 根本目的相同:都是维护封建统治制度。 的实用科技,才能自 格局(中体中用) 方式、手段不同:是否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上 强求富。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 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英 军 炮 轰 中 国 战 舰 南 京 条 约 签 订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 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 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 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 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 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 西学东渐(共33张PPT)
代表论著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影响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合作探究三
1.突出特点: ①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托古改制) ②救亡图存。 ③由理论到实践。
2.意图: 为变法减少阻力
3.原因: ①客观: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
量弱小。 ②主观:康有为本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三、维新思潮(向西方学习的第二步:学制度)
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学器物)
1.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
①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②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 ③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谁开眼看世界?怎么看? 林则徐:设译馆、翻译西方书籍、编译《四洲志》 地主阶级抵抗派
体用之争
体用之争
VS
顽固派
洋务派
二、体用之争(顽固派VS洋务派)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内忧外患)
顽固派
1.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倭仁 2.思想主张: 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中体中用)
洋务派
1.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
2.思想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封建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 实用科技。(用西方技术维护中国制度和封建纲常礼教)
各国变法, 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中国未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三、维新思潮(向西方学习的第二思想家 康有为
主要活动及主张
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聚徒讲学, 研究宣传维新改革理论
代表论著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影响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 据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 课件(共24张PPT)
课标要求
命题视角
了解鸦片战争 运用全球史观分析
后中国人学习 “开眼看世界”“中
西方、寻求变 体西用”思想、维新
革的思想历程,思潮的背景;运用整
理解维新变法 体史观分析“开眼看
思想在近代中 世界”思潮与洋务思
国社会发展进 潮、早期维新思潮与
程中所起的作 维新思潮的关系;运
用
用近代史观理解“开
眼看世界”“中体西
(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 的先声。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 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 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它使国人冲 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的强国御 侮而寻求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怀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矛盾心理, 发起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涌动的思潮——强国之梦
即制夷之梦、中体西用之梦、维新之梦(19世纪中后期)
主要思 潮
主体
时 (人 思想主 间 物或 张
派别)
实践活 动
影响
合作探究
(二)风起云涌——探寻思想演进的动因
材料一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 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 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 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 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 步促进了思想解放。
【岳麓版】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ppt课件
C.宋教仁
D.胡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进过 程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主张 君民共主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 派,故排除;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排除;胡
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故排除;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
维新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B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 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 应当是( )
问题5: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待“西学” 认识上的发展趋势。 提示5:趋势:由盲目排外到主动学习;由学习西方
技术到学习西方制度。
课 堂 归 纳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1)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典相结合,来宣传 维新变法。 (2)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典 题 剖 析
(2014· 肇庆高三期末)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 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 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 A.师夷长学为体,西学为用
D.倡西学、兴民权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即采
西学、制洋器的目的是维护中国伦常名教与清朝统治, 故C项正确;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故A项错 误;B项是仅涉及学习西方技术,不符合题意,故B项 错误;洋务派并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C
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
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 C.康梁维新派 B.早期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 )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中法战争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进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ppt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0课 西学东渐 21课 新文化运动
向西方学习
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走自己的路
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清时期的着装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
三寸(9厘米)金莲的秘密 高跟鞋与被解放的脚
古代交通工具—轿子 陈列于颐和园的慈禧御用汽车
实质:在维护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 下,采用西方的科技文化,实现自强求富。
•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 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 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 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思考:材料体现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活动:设译馆、译《各国律例》编《四洲志》 地位: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学西方的先河
(2)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1)编写《海国图志》 (2)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如何认识这时期的向西方学习活动?
(1)主要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2)根本维目护的清:朝的封建统治 (3)学习内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 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第20课 西学东渐
(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晚清)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
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 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解读:了解林、魏“开眼看世界”的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了解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了解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及影响
(4)评价: 积极:“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御侮自强 而学习西方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消极:只停留在思想领域,并没有真正的实践活
20课 西学东渐 21课 新文化运动
向西方学习
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走自己的路
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清时期的着装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
三寸(9厘米)金莲的秘密 高跟鞋与被解放的脚
古代交通工具—轿子 陈列于颐和园的慈禧御用汽车
实质:在维护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 下,采用西方的科技文化,实现自强求富。
•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 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 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 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思考:材料体现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活动:设译馆、译《各国律例》编《四洲志》 地位: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学西方的先河
(2)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1)编写《海国图志》 (2)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如何认识这时期的向西方学习活动?
(1)主要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2)根本维目护的清:朝的封建统治 (3)学习内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 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第20课 西学东渐
(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晚清)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
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 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解读:了解林、魏“开眼看世界”的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了解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了解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及影响
(4)评价: 积极:“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御侮自强 而学习西方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消极:只停留在思想领域,并没有真正的实践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27张)(共27张PPT)
如何认识评价体用之争?
提示: ①有进步的一面: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 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 论环境;开展了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现状的首次实践
指洋务运动
②有保守的一面: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层 面。(鲁迅:“……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 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 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 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 思考: 代表资产阶级的早期维新派前后立场有何变 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
学什么?
西方的军事技术
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争
请同学们阅读第二框题,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 “西用”的含义是什么?
②谁和谁争?为什么争?
你能说出那些洋务派代表人物? • “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你能看出他们 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影响
为变法提供合乎 传统文化价值的 理论依据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
《变法通议》
维新派的宣传 家
冲决纲常礼教网罗 的维新勇士。为维 新变法流血牺牲第 一人。
谭嗣同
《仁学》
严复
《演论》
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维新 变法的必要性
系统介绍西方近 代文化第一人
分析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 想的特点及成因:
③ 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 你能看出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不同点:巩固统治的方式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反 对学习西方。
【思路引导 】
④ 早期维新派的代表和观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 (共24张PPT)
责任 荣誉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第20课 西学东渐
责任 荣誉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致函乾隆皇帝
在皇帝陛下的统治下,贵国国家兴盛,为周围各 国所敬仰。如今我们国家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本国 王认为正是谋求我们两大文明帝国友好往来的好时机 。本国臣民曾经常到贵国经商,无疑双方都能因此受 益。但双方往来需要行为规矩而不至于违反对方国家 的法律和风俗。希望我的臣民不会在外生事,当然, 我们也希望他们不会受委屈。故此希望特派一位有权 柄之人常驻贵国,管束我国臣民的行为,有委屈也可 以保护他们。这样的办法可保诸事平安。
责任 荣誉
感 谢 聆 听…… 谢 谢 指 导!!
——《历史·文化发展历程》
2、对康有为“移花接木”的方法,你如何评价?康 有为等人为何如此做(借用经学和孔子的外衣?)
◆策略: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 的理论依据,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
原因: ①有利于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反映出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
1898爱国人士举办年度“感动中 国人物”评选,康有为、梁启超、谭 嗣同、严复入选,假如你是组委会成 员,请你为他们写一份颁奖词,以供 颁奖晚会使用。
——朝川济世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 本的不同影响 》
《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 本追求海外知识幕府志士的必读书。 ……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 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大国崛起.日本》
责任 荣誉
●一条铁路
中国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
——摘自《1793 乾隆英使觐见记》
责任 荣誉
乾隆皇帝回复英国国王乔治三世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第20课 西学东渐
责任 荣誉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致函乾隆皇帝
在皇帝陛下的统治下,贵国国家兴盛,为周围各 国所敬仰。如今我们国家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本国 王认为正是谋求我们两大文明帝国友好往来的好时机 。本国臣民曾经常到贵国经商,无疑双方都能因此受 益。但双方往来需要行为规矩而不至于违反对方国家 的法律和风俗。希望我的臣民不会在外生事,当然, 我们也希望他们不会受委屈。故此希望特派一位有权 柄之人常驻贵国,管束我国臣民的行为,有委屈也可 以保护他们。这样的办法可保诸事平安。
责任 荣誉
感 谢 聆 听…… 谢 谢 指 导!!
——《历史·文化发展历程》
2、对康有为“移花接木”的方法,你如何评价?康 有为等人为何如此做(借用经学和孔子的外衣?)
◆策略: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 的理论依据,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
原因: ①有利于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反映出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
1898爱国人士举办年度“感动中 国人物”评选,康有为、梁启超、谭 嗣同、严复入选,假如你是组委会成 员,请你为他们写一份颁奖词,以供 颁奖晚会使用。
——朝川济世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 本的不同影响 》
《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 本追求海外知识幕府志士的必读书。 ……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 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大国崛起.日本》
责任 荣誉
●一条铁路
中国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中国第一批留学生
——摘自《1793 乾隆英使觐见记》
责任 荣誉
乾隆皇帝回复英国国王乔治三世
第20课 西学东渐-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 (共28张PPT)
(2)地位: 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2、魏源和《海国图志》
(1)编写 依据《四洲志》的编译稿, 在《南京条约》签订后编写 《海国图志》
(2)影响
总结鸦片战争中的经验教训,探 寻御侮图强,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思想。
三、意义:
“开眼看世界”思潮 (P83) 抵御外侮、谋求国家和民族独立 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标要求: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认识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 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 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 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 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代表:王、郑
代表资产阶级的早期维新派前后立场有何变 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
变化:由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和 洋务运动积极参与到提出改良政治、实 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原因:中法战争 的失败暴露出洋务运 动的种种弊端,早期维新派进行了深刻 反思。
意义:对西学东渐从工商科技层面 转移到政治制度层面 起了启蒙作用
背景: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①战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
③西学的传播扩大,中外文化碰撞
二. 体用之争 2、代表:曾、李、张等
二. 体用之争
1.体用之争的含义及背景: 3.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
思考: 两派主张有何异同?
四.维新思潮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的原因: 2.资产阶级维新人士的思想核心:
2、魏源和《海国图志》
(1)编写 依据《四洲志》的编译稿, 在《南京条约》签订后编写 《海国图志》
(2)影响
总结鸦片战争中的经验教训,探 寻御侮图强,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思想。
三、意义:
“开眼看世界”思潮 (P83) 抵御外侮、谋求国家和民族独立 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标要求: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认识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 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 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 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 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代表:王、郑
代表资产阶级的早期维新派前后立场有何变 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
变化:由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和 洋务运动积极参与到提出改良政治、实 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原因:中法战争 的失败暴露出洋务运 动的种种弊端,早期维新派进行了深刻 反思。
意义:对西学东渐从工商科技层面 转移到政治制度层面 起了启蒙作用
背景: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①战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
③西学的传播扩大,中外文化碰撞
二. 体用之争 2、代表:曾、李、张等
二. 体用之争
1.体用之争的含义及背景: 3.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
思考: 两派主张有何异同?
四.维新思潮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的原因: 2.资产阶级维新人士的思想核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西学东渐(共28张PPT)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 20课 西学东渐
• 21课 新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
• 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马克思主
• 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义中在国中化国 • 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的南发展
◎ 聚焦19世纪的世界潮流
瓦特发明的蒸汽 机
英国的议会大厦
英国殖民扩张示意图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
动 主张:
西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后期
体 西
经济:发展工商业,商战
用 思想:主张西学
对于思想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 影响: 启蒙作用,但没形成理论体系,也没付诸实施
问题1:哪些因素推动维新思想在19世纪末走向成熟?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便可抵御外辱。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以夷变夏”,将毁灭 封建法统和伦理道德。
张之洞( 洋务派):“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
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相同点 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不同点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洋为中用、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
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制 1、结合材料概括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的各
度 自2、内中容国维近新代派向西方君学主内容变化、层次变化、主题
• 我面对蓝色文明的海洋, • 问何处是船,渡我华夏泊向国富民强? • 问什么是灯,照我民族航船前途敞亮? • 可那些阅尽历史风雨的智者, • 兀自在继续他的哲学徜徉。 • 我忽然醒悟,岁月里潮退潮涨, • 引领前沿的,始终是不断变革的先进思想。 • 惟此,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指南和力量! • 惟此,继往开来高山流水长!
• 20课 西学东渐
• 21课 新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
• 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马克思主
• 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义中在国中化国 • 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的南发展
◎ 聚焦19世纪的世界潮流
瓦特发明的蒸汽 机
英国的议会大厦
英国殖民扩张示意图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
动 主张:
西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后期
体 西
经济:发展工商业,商战
用 思想:主张西学
对于思想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 影响: 启蒙作用,但没形成理论体系,也没付诸实施
问题1:哪些因素推动维新思想在19世纪末走向成熟?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便可抵御外辱。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以夷变夏”,将毁灭 封建法统和伦理道德。
张之洞( 洋务派):“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
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相同点 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不同点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洋为中用、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
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制 1、结合材料概括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的各
度 自2、内中容国维近新代派向西方君学主内容变化、层次变化、主题
• 我面对蓝色文明的海洋, • 问何处是船,渡我华夏泊向国富民强? • 问什么是灯,照我民族航船前途敞亮? • 可那些阅尽历史风雨的智者, • 兀自在继续他的哲学徜徉。 • 我忽然醒悟,岁月里潮退潮涨, • 引领前沿的,始终是不断变革的先进思想。 • 惟此,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指南和力量! • 惟此,继往开来高山流水长!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主要是由于中法战争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的弊端:洋务 派只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层面的技术; ②早期维新派开始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进行深刻反思, 认识到西方的富强之本在于“通民情、参民政”,因而政 治上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经济上要 求发展工商业;文化上要求兴学校,推广教育。
三、维新思潮
(一)早期维新思想(19C60、70S)
(二)维新思想发展(19C90S)
1、背景: (1)经济基础: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壮大; (2)阶级基础: (3)个人:先进人士西学知识增长; (4)政治:西方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2、代表人物及主张: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思想家
代表作
如何认识这时期的向西方学习活动?
(1)主要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根本目的: (3)学习内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
(4)评价: 积极:“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御侮自强 而学习西方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消极:只停留在思想领域,并没有真正的实践活 动;只是学习技术,没能学习制度。
“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 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近代科学技术, 进行洋务运动,来挽救清王朝。
实质:在维护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 下,采用西方的科技文化,实现自强求富。
•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 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 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 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思考:材料体现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 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育才于学 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从洋务派中派生出来的早期维新派为什么与洋务派分道扬 镳?两派在主张上有何区别?
(2) “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洋务派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3) “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三、维新思潮
(一)早期维新思想(19C60、70S) 1、主要代表:王韬、郑观应 2、主张: (1)初始立场:最初都支持“中体西用” (2)思想演变:中法战争后 • A、政治: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 • B、经济:办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 C、文化:兴办学校,学西方自然科学。 3、评价: (1)积极:启蒙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内容从工商科 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 (2)局限:没形成完整的理论,未实践
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2、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概况:
实践: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创办近代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论 战
4、评价:
(1)冲击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舆论环境,影 响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2)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器物层面,甲午战 败宣告中体西用的失败
《<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 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 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 却扑面而来, 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 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 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 左右。 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重要因素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 鸦片战争中英交战两年了,道 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中 光皇帝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 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 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 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 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 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 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 中国内也。天地为之乎内外, 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 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 是利玛窦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接壤?」 所以限也。” 利玛窦 清朝时期——长期执行闭关锁国政策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 两江总督牛鉴对英国火轮船, —— “中国中心论” 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 开始「疑其轮系用牛拉」而有 统治者闭目塞听,虚骄自大,愚昧无知 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 人将实情相告,仍然「疑信未 起来。 决」!
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开端——耶稣会传教士 ②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深入——列强侵华加剧
中国应对态度: 排拒---接受---全盘西化
器物(科技)
开眼看世界(抵抗派) 洋务运动(洋务派)
地主阶级
制度(资本主பைடு நூலகம்制度)
维新变法(维新派) 辛亥革命(革命派)
思想(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
参考答案: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 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 ①中学:中国的传统文化。西学:西方的近代文化,尤指科技。 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②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 ③不一致。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西 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注:深思)之士, 学为用”。 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 焦点:要不要学习西方科技 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替皇帝排 比较: 忧解难)。” 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顽固派主 材料三:“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 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 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实质:是统治集团内部关于如何维护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思考: ①根据材料一概括什么是“中学”?什么是“西学”? ②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派这些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③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是否一致?争论焦点是什么?有何 异同?体用之争的实质是什么?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影响如何?
严 复
《 天 演 论 》
提倡自由、平等 翻译; 自由权利; 进化论阐释维新
音
系统介绍 西方近代 文化的第 一人。
思考: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说 成是“托古改制”的先师,把本来保守的孔 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平等思 想的人。请问:如何理解康有为的这种做法?
• 1、是一种策略:减小改革的阻力 • 2、是一种无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活动、思想
实践:办学、变法 特点:中传儒+西资说
方法:
影响
康 《新》 有 《孔》 为 梁 《变法 启 共同点: 通议》 超
移花接木?
领袖,为 变法提供 理论依据。
倡西学、兴民权,主张变法,从根本上改 谭 批判专制、等级、 勇士 嗣 《仁学》 变政治制度 纲常礼教 批判最强
同
①民权思想 ②主张君主立宪 ③变革教育(科举)
第五单元
20课 西学东渐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向西方学习
21课 新文化运动 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走自己的路
清时期的着装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
三寸(9厘米)金莲的秘密
高跟鞋与被解放的脚
古代交通工具—轿子
陈列于颐和园的慈禧御用汽车
抵御外来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之路。
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
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1、背景: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及战败后列强加强对中 国经济和政治侵略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
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曾国藩 李鸿章 奕 2、代表人物: 3、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从《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不同境遇,你意识到什么问题?
1851年,中国一艘商船驶入日本长崎港,照例查检 违禁品,翻出3部《海国图志》。这些书最终都被幕府 官员和学者买去。此后几年,《海国图志》仍不断偷渡 日本,计有15部,有的“被官方征用”,有的流入市场, 到1859年,同样一部书价格涨了3倍。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① 民族英雄 ② 开眼看世界
1839年领导禁烟运动, 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 鸦片战争前后,组织编写《 各国律例》、《四洲志》, 了解西方情况;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 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 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 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 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请回答: ①材料中所说的长技指的是什么?主要是关于什么方面? 西方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②学习西方“长技”的目的是什么?
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
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后膛钢炮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快利枪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建 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规 模最大的兵工厂。全厂有2000多 名工人,包括16个分厂。
曼利夏1888直拉式步枪
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
民用企业—— 开平矿务局, 第一个使用机械开 采的煤矿,李鸿章 创办 汉阳铁厂 民用企业—— 汉阳铁厂,张之 洞创办
近代海军: 北洋水师军旗和舰艇
大办教育:
首批三十名 留美幼童
詹天佑——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 吴仰曾——中国第一位矿冶工程师; 蔡绍基——北洋大学校长; 张广仁——第一位在美开业的华裔律师; 梁敦彦——晚清外交家、民初交通总长; 唐绍仪——民初国务总理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 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 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 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 可支吾对付。乃必欲双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 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 能负责?” ——李鸿章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请回答:(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