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读后感
期待理性和谐的中国——读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
期待理性和谐的中国——读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高校社科信息2005年第4期期待理性和谐的中国读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曹月柱(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上海20062)费正清曾六次来华,对旧中国,新中国都有一定的认识,加之西方对中国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而使《美国与中国》一书对中国的分析基本上较为客观,理性.没有无聊政客的肆意歪曲,没有国人自大的虚伪膨化,亦没有浪漫激情的偏狂否定,给世人留下的是沉思,是探究.读罢《美国与中国》这一传世名作,从古代到当代,犹如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感受涓涓细流历经波澜壮阔终汇人大海的那份平静.从理性,和谐的古代,到充满激情的近代,再到略带有点浪漫偏狂的现代,直至归人大海的那份理性回归.掩卷沉思,少了一分感伤,一分偏狂,多了一份沉思,份期盼——期盼那理性的回归,期待理性,和谐的社会的到来.一,理性运行的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四大名着,才子佳人,物丰阜美,这是我们心目中古代中国的全部吗?三,质疑正误,破旧立新.比如在第二章第二节唐代史馆的人员设置中,岳纯之先生对唐代监修国史的情况做了详细的论述. 他认为,自玄宗开元后期起以迄唐亡,实行的是一相监修制.但此时的监修国史不是像贞观时期那样固定由某人长期监任,而是逐渐演变为某一级别宰相的垄断性兼职,具有身份标志的意味.如在宣宗及其以后诸朝,监修国史例由次相兼任,有学者认为,唐朝后期昭宗,哀宗两朝又再复行多相监修之制,显然是不了解唐朝后期监修国史制度的特点.岳先生此论十分中肯,从而廓清了人们以往对唐代中后期监修国史情况的错误认识.该书体系严谨,论证扎实,充分体现了作者求真求实的治学作风,但该书也存在j 些瑕疵.尽管该书作者侧重于史学发展的规律来探求一些人们认识上的盲区,也得出一些新的见解,但往往将问题引向狭隘的讨论,仅仅就史学论史学,不注意史学同社会背景尤其是与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相结合,因而大大限制了作者的视野.史学作为一种思想意识的反映,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现实而存在,惟有将史学史研究放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下考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此一时代史学与彼一时代史学的异同,从而得出更为深刻的结论.尽管《唐代官方史学研究》一书沿用了传统的史学史研究的路子,但其在理论创新上还是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尤其是作者犀利的思想,流畅的文笔,即使是非专业人员看了此书也会有许多感悟和认同.试作小文, 不敢言评,愿与读是书者共享.35读罢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对古代中国有了另一番认识,那模糊而又略显单薄的认识变得更加充实.跳出狭小而偏执的概括, 一个较为完整的社会运行系统跃然于眼前. 那渐去渐远的古代文明,不是一个"悠久", 一个"糟粕"就能概括的.毫无理性的批判元助于我们真正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社会是时代的社会,历史总是在披沙拣砾中前行, 当代社会不应以古代社会的文明(今日视之为糟粕)为迟滞发展的借口,理性思考是唯一的出路,一味地否定,批判或规避,只会将社会引入历史循环.费正清不惜笔墨,尽其所能地点析古代中国,处处透视着真知灼见,凸显着与众不同的深遂洞察力.其中有些论点对于生活在中华文明系统内的人来说也许是司空见惯的,但对于生活在西方文明系统内的专家来说已是难能可贵,相较于我们对西方文明的理解更显得深刻.读费正清《美国与中国》的第一篇,犹如泛着一叶轻舟在溪流中徐徐前行,欣赏着别致的中国景观,留恋着灿烂文明的遗迹,感叹着历史的悲歌,自诩着骄傲的文明.费正清以其严密的思维,敏锐的观察细细地梳理着中国的古代文明:从社会基本单位——家庭及相关的一系列的规范, 制度到君主专制为主的政治制度;从古老特色的个人主义到令人赞叹的人文主义;从孔孟之道到文化传承;从士绅自治到君主专制下的官僚政治;从所谓异族统治到文明融合.给世人展示了一个理性,和谐运行的古代中国,向世界透示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二,激情勃发的近代涓涓细流汇聚的过程不仅有百折回肠,更有激荡澎湃.理性,和谐运行的古代中国正当准备再度演绎古老的历史循环时,突然I 36风云际变,历史的车轮无情地将中国推进了一个她一时也许无法适应的近代.习惯于四平八稳的中国人,一时间元所置措,慌慌然中,丧失了主权独立,忍受着割地赔款的屈辱.传统的和谐在西方文明的淫威下是那样的无助,历史告诫中国再也不能循规蹈矩了,从而拉开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激情演绎.沉默中爆发的激情洗荡了中国,也震撼了世界.那恐怕是我们民族发展史上少有的激情勃发的历史时阶.读费正清的这一部分内容,拥有的是一种平常心态,感受到的是一种骄傲,没有可大斥大骂的屈辱,有的是可歌可泣的历史激情,透示着我们民族的活力,展示着我们民族精脉的历史激情.正如我们引以为豪的古代文明一样,近代的历史激情同样是可歌可诉的.挺起我们的胸膛,正视那段历史,没有屈辱,没有卑琐,有的是民族的激情,民族的活力.历史总是在前进的,被动也好,主动也罢,只要是进步我们就没有瞧不起自己历史的理由.费正清的笔锋触及到这一段历史时,其较为公允的评说中透视着一种对公正的渴盼.费正清对西方入侵承认的同时,也期盼着对西方入侵这一历史史实的客观公正的评判,多一分理性,少一点偏激.要求对西方在阻滞中国现代化进程方面的作用进行客观的评价,对普通外国民众在中国的所作所为进行公正的评定.也许时过境迁,我们应该给这些历史以他们所梦想的公正的评定,可是谁能让我们给自己一个公正呢?屈辱,落后真的要掩盖一切吗?懦夫,病夫不是近代中国人的代名词,愚昧,落后不是近代中国的一切,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公正.近代中国充满的是激情,是活力,自强运动的毅然启动,维新运动的思想启蒙,共和革命的艰难探索,抵制入侵的顽强执着,无不昭示着一个古老民族自强不息的勃勃生机. 就连最朴实的农民也演绎着激情,毅然勇为的三元里抗英,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大快人心的义和团运动,哪个人侵者不承认我们古老民族内蕴涵的巨大活力.三,略带偏狂的现代历尽激情演绎,我们将不得不带着稍显沉重的心情去体会那略带偏狂的现代,少了几分理性,多了几许偏狂.从以末代皇帝为政治特征的封建专制成为历史的弃儿到群雄逐鹿中原后的复归统一,激情与保守共同演绎着中国的现代.但保守在激情的面前显得是那样的不合时宜,是那样的苍白无力,过分的激情成了时代的主题,更是演变成了偏狂,让我们多了几分爱恨情仇.挚诚狂热的爱,毫无保留的恨,几至极致的膜拜,永不疲倦的破坏,让我们感叹着历史的沉重,历史的无奈,心中再也没有了那份激动,没有了那快意恩仇.历史也许总是在修正中才能前行,才能最终走上正常的轨道.费正清可以较为公正地去评述中国的古代和近代,但当其笔锋触及到现代的时候,却略微显得呆滞了,思绪也有点零乱了,对现代中国社会激进与保守两大势力的争斗的把握亦显得略失水准.从文化上的彻底反古,弃古到政治上的不断革命,从民众的盲从到民众的狂热崇拜,权威的弱化到极权的膨胀,历史从多个方面走向了极端,维护传统,呼吁改良,民众教育,渴盼民主的微弱呼声都被遗弃了.无论我们对历史有多少合理的假想,有多少沉重的负疚,我们都必须理性地看待,少一份偏执,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梳理历史的缺憾,更好地推动历史的前进.传统断裂后的危机,狂热行为后的严重后果,不是感叹就能解决的,我们只有承认那段历史史实,沿着那被淹没的小道继续前行,终归会找到出路,会实现历史的突围.四,理性回归的当代百川汇聚终归海,历经了激情演绎,感?受了浪漫偏狂,历史还是要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当代中国终于呈现出了理性回归的特征,我们竭力探索社会平稳运行的机制,我们尽力寻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我们全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我们坚决树立科学正确的发展观,这一切让我们感觉到一个理性和谐的社会即将到来,尽管这只是一个开始,已经让我们倍感欢欣鼓舞了,我们已经等得太久了.我们将不用再担心,不用再感叹,因为理性的魅力将在中国再现风采,中国将再度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当代中国已开始新的旅程,这是费正清所不能看到的,但他以他的学识,他的智慧早就预测到了中国的未来.对我们来说,也许前方还会有些波折,但理性前行的趋势是无法逆转的了,我们坚信我们的历史开始了她的新的循环.不论是激情,还是偏狂,都会渐渐成为远去的历史,成为我们心中骄傲的回忆,那是我们民族在危机时刻生机与活力的见证.它们也许会在久远的未来重演, 但决不是现在,我们庆幸我们的民族走上正常的轨道,我们期待一个理性,和谐社会的到来.感谢费正清,感谢《美国与中国》.37。
关于中国与美国读后感
关于中国与美国读后感费正清教授是一位正直的美国学者,曾在中国的燕京大学任过教,做过美国驻中国的外交官,后来著书立说,成了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泰斗.据说现在美国的几乎所有的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都是他的学生.近日拜读费教授名著《美国与中国》,对中美两国的国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为书中一些精彩的描述和论断所叹服.现仅摘录一些文段以备忘:“在衣阿华或依利诺斯州的田野上,与四周相隔半英里一个美国农家所住的地方,连同他的仓廪和畜棚,在中国却成为几百个人居住的、点缀着一些树木的村社,他同邻村相隔大约半英里.美国人民在历史上也以务农为本,可是体会不到人口稠密之苦,而这对一个中国农民的一切行动却产生微妙的影响.”“中国七分之六的人口不得不密集在三分之一的土地上.据初略估计,中国确实有人居住的地区大约只有美国相应地区的一半,而供养的人口达美国的四倍.美国约有五十七万平方英里的土地有人耕种,并且可耕地的面积还可以大加扩充;中国也许有四十五万平方英里的耕地(平均每人拥有产粮食的土地缺乏半英亩)“现代中国所承袭的这块土地,几乎十分之九的耕地用于生产粮食……比照之下,美国所利用的耕地只有百分之三四十用于产粮,而几乎有一半用于放牧.”“人口密集使精细耕作成为必要并给它提供条件.”“今天的人民共和国努力实现机械化的工作碰到了怎样给农业人口找到就业时机的严重问题.”“西方与东方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不同认识这一点,是两种文明的显著差异之一.人,在西方世界居于中心地位.自然界其他东西所起的作用是作为色彩不鲜明的背景材料,或是他们的敌手.从前生活在地中海区域欧洲大陆的西方人决不离开水源太远,他们只要有主动精神,总可以渔业来弥补农业的缺乏.航海通商自古以来就一直起了直接的作用.为了廉价航海通商而进展的勘探和创造,是西方人与自然作斗争的典型手段,而决不听天由命,无所作为.”“然而,说来奇怪,一个和他的同胞一直这样密集的生活在一块土地上,使他也成为最具社会观念的人,使他时时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周围的社会关系,因为他在整个一生中很少生活在其他的听闻所不及的圈子以外.”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人们总的生活环境、文化历史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形成了东方人与西方人生活方式和社会观念的差异.现在,中国正在改革开放走向现代化,这些差异正在缩小.为我们所叹服的是,四十多年前费正清教授竟然一言中的,四十多年后中国所进展的农村改革以及城市化的国策,很大程度就是为了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国已经懂得“怎样给农业人口找到其他就业时机”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攻坚的重大课题.费教授真是我们改革的先知.。
american born chinese读后感
american born chinese读后感通过读american born chinese后,我有以下体会:美国与中国在平等前提下的关系依旧是难以捉摸。
从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可以来看,危机后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主国”。
而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似乎又一直在扯中国后腿,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似乎是见不得对方好,但又不能置之于死地。
费正清是近现代社会最热衷关注、探讨中美关系的中国问题观察家。
他用美国人的视觉在对中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洗涤。
又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思考一系列的历史社会问题。
《american born chinese》是美国中国学的经典著作。
在学界有一个专门的流派是专门研究两个国家间模棱两可关系的。
本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中国早期的历史;第二部分为近代中国革命史的描述,从西方入侵直至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第三部分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的中美关系。
但从内容上我们看到作者在写作上对中国问题关注的笔墨多于美国的笔墨。
在前两个部分,作者都是就中国历史上的事件,问题进行探讨。
有的甚至是中国人自己都一直未找到解决突破口的问题。
最后一个部分才是从美国方面来分析中美关系。
《american born chinese》是一本在政治上对中美关系有着深刻披露的书籍,在文学上还具有一定的地位,在西方学界和政界都曾起过广泛的影响。
在本书的简介里有这样一句话“对于历史学家,它是对于现代中国的历史分析;对于学生,它是关于中国的权威指南;对于外交家和企业家,它成功探索了中美两国间难以捉摸而又颇具影响的情感呼应。
”在书里,对于中国作者是站在一个客观、真实的角度向读者娓娓述来这一个曾经辉煌的民族,对于中国的描述不偏不倚。
对于美国的描述页可以说做到了不包庇、不虚大。
然而这样一本著作在中国却无人著有,或则说没有中国人对自己与美国的关系有如此深入的思考过。
中国人具有比别人更值得自豪和更与众不同的传统,以前,中国对我们优秀的古代长者所创建的辉煌文化不屑一顾。
美国与中国读书笔记
美国与中国读书笔记本书不同于其他史学专著的严肃风格,,作者用清新、生动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历史演变、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中美关系的过去和现状,让我从中也学习、了解到了许多。
正如心理学上所说“不了解就会产生偏见与歧视“。
那么彼此之间更多的了解才会让彼此更好的相处。
近年来,中美关系一直都是中国外交上较为关心的话题,中美之间有着合作,也有着分歧与冲突,但我们明白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彼此之间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互利共赢才能维护世界局势稳定,为各国人民提供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在本书中,作者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全面的为我们讲述了中国的历史及其发展情况。
我们对于中国历史了解大多仅来自于中学及现在大学里一些相关课程与书本上来的。
关于中国与外国的了解本身也是片面的。
都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不得不说就算在思想自由的今天,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或多或少对于当年的历史还是会有所隐藏的。
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本身也会对自己祖先的过往,对本民族的历史有着美化的倾向。
而本书中,费正清教授则以一位美国人,一位较为客观的身份来为我们讲述他眼中的中国历史及中国发展是怎样的。
该书一开始就从中国的景观入手,分析中国这样的地形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思想产生的影响。
作者把中国南北对比描述得一清二楚,更是把中国的农业与美国相比较,阐明了中国南北方分别克服盐碱与缺肥养活了如此庞大的一群人民的不易。
中国自然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精耕细作,而它对人的意义可以从依赖水稻的经济生活和思想方面看得最为明显。
美国某经济学家曾认为,水稻田的插秧是世界上体力的最大花费,强劲的体力多于良田。
中国农民他们缺少土地和资本去进行机械化的或者大规模方式的耕作,这就直接性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在思想方面,自然经济的自然惯性使得人们树立起自身关于人的价值的标准。
中国人注重劳动,劳动光荣是中国人几千年坚定的价值取向。
费正清先生认为中国人注重劳动,所以直接导致把节省劳力的创造发明视为异端,而这一点从清代末期中国人民反对铁路可以看出来。
美国与中国
《美国与中国》读后感中学时代所了解的很多知识,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本身的都是片面,那时的我们只是一昧的肯定或否定某些东西,导致我们的一些思想认知甚至走向极端化。
中国人对于历史的重视源远流长,然而就我自己学习的历史而言,教科书中只介绍了一部分事实而隐去了另一部分事实,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高明的谎言。
无意去批判什么,只是现在回顾那时的自己,那时义正言辞的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蒋介石,现在看来正是幼稚与无知。
本书全面的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的地理自然环境和历史革命进程,全面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种种情形,公正客观的将中国的现实社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虽说不上百分百正确,但基本上符合客观实际。
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它的存在既让中国人引以为豪又因其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而痛恨。
近代以来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曾一度极端化,然而我们现在看来,它还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是很以炎黄子孙、华夏民族而感到自豪的,但是由于教育制度的改革、工业文明等种种原因,我们青年一代对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历史传统知之不多。
如果想要了解古代中国,首先不得不提的一定是儒家思想传统,从孔子创建儒家开始,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直延续到清末,儒家思想都是作为统治阶级思想而存在的,它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例如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建立在经史子集的基础之上,儒生在正常的年代身份地位都是极高的,他们是士大夫阶层的组成部分,是官僚阶层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儒家思想从五四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是划分为落后的封建思想,是要摒弃的。
对于五四时期那样一个时代来说,想要改革、推翻封建官僚的统治首先推翻他们的思想统治是很合理的,但是现在看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在中国社会中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其自身意义。
本书中也阐述了孔孟之道,就儒家思想作为人生哲学这一较广的意义上讲,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它主张忍耐、和平主人以及妥协等美德;主张中庸之道;主张守旧和知足;主张尊崇祖先、老人和饱学之士;而最主要的是主张一种温和的人本主义——以人而非上帝作为宇宙的中心。
读《伟大的中国革命》有感.
《伟大的中国革命》读后感《伟大的中国革命》的作者是美国人费正清,正因为他是一个异国的著名学者,因此,对于中国的革命必然有着不同于一般中国学者的看法,因此为我们研究中国这一段历史提供了不一样的观点、看法和史料,促进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本书写中国革命主要是写中国从1800-1985年期间的中国革命。
一部跨越了近两百年的中国近代史,当中有过有和平、有战争、有改革,但我们可以把和平年代看做是一种平和的改革或者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如果没有和平年代的积淀就不会有轰轰烈烈的改革和惨烈的战争。
本书的第一部主要写晚晴帝国的成长与蜕变。
满清统治者把中国传统的中央集权封建制度发展到了顶端。
但也意味着盛极而衰,必定走下坡路。
科举制度从隋朝创立以来到清朝继续沿用(内容方面有些变化)这使得中国知识分子被束缚在儒家经典之中,而不是去创造,不是去用科技去改造世界,甚至是什么是科技都没有这样的概念。
学而优则仕,这在中国古代占据了主要地位。
我觉得在这一章里面写的最好,也是中国传统大家没有意识到的地方是这一点“因为这个帝国拥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人口和丰富的廉价的劳动力”,当科技创新的成本远远高于一般劳动力的成本是,又会有什么人愿意去去创新,去做这样的亏本的生意呢?以此我认为中国丰富的廉价的没有什么科技含量的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劳动力到这是反而成为了这个集权王朝的阻力。
那么这样的一个帝国的瓦解是必然的,外来因素的影响只是使这个帝国的瓦解速度加快罢了,正如书中所写道的“国内的发展以使帝国分崩离析,新的社会力量脱颖而出并总将使中国的生活革命化。
随着帝国内部农民起义的爆发,再加之八旗制度的衰落,这使得帝国不得不依靠汉人去掌兵,在镇压这些起义的同时一些开明的士大夫已经意思到自己在器物方面与西方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李鸿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开始了中国向现代化的努力,但仅仅是在器物方面,事实证明,这个偌大的帝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没有从根本上去变革他是不可能挽救它的。
《美国与中国》读后感[5篇材料]
《美国与中国》读后感[5篇材料]第一篇:《美国与中国》读后感《美国与中国》读后感费正清教授是一位正直的美官,后来著书立说,了美学者,曾在中研究中的燕京大学任过教,做过美驻中的外问题的泰斗。
据说现在美与中的几乎所有的研究中》,对中美两的问题的专家,都是他的学生。
近拜读费教授名著《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为书中一些精彩的描述和论断所叹服。
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这本书,翻看几页之后,就会发现它不同于其他史学专著的严肃风格。
作者用清新、生动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历史演变、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中美关系的过去和现状。
该书一开始就从中国的景观入手,分析中国这样的地形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思想产生的影响。
作者把中国南北对比描述得一清二楚,更是把中国的农业与美国相比较,阐明了中国南北方分别克服盐碱与缺肥养活了如此庞大的一群人民的不易。
并通过分析得出,中国能始终维持一个政治统一体发展到现在,是因为维系整个中国在一起的生活方式源远流长、根深蒂固。
在举例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西方人不同的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那就是中国画的注重点和西方的明显不同。
中国自古强调“天人合一”,“听天由命”,所以在中国画里多是山山水水,而人基本上是渺小的陪衬。
相反在西方的画里,会重点突出人的重要性,而自然风景往往是模糊的背景。
说到中国肯定不会不提儒家思想对中国影响之大。
作者认为儒家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虽有很大差异,但是也有有类似之处。
这主要体现在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儒家主张忍耐、和平以及妥协的美德,主张中庸之道,主张守旧和知足,主张尊崇祖先、老人和饱学之士,主张一种温和的人本主义。
中国统治阶级坚持的儒家原则就是孔孟治国之道,它们根深蒂固,直到近代才触动它的根本。
对于内战的那段历史我们的教科书并没有过多的描述,而《美国与中国》这本书却给我了很多不一样的材料和观点,大大地扩展了我对这段历史的视野。
作者认为,19世纪和20世纪的技术进步和其他种种进步的萌芽地和发明者都在西方,西方能从自身文明内部实现现代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的文化传统迥异,非借鉴外界来实现现代化不可。
智者的视野--评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作者: 崔向东
作者机构: 锦州师范学院政法系,辽宁锦州
出版物刊名: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0-122页
主题词: 费正清;旧秩序;革命过程;中美关系;《美国与中国》;传统社会;历史传统
摘要:认识现实不能忽视历史,只有对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正确地把握现实.费正清从认识中国的历史传统出发,揭示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进而认识中国的革命过程和中美关系.他把中美关系置于世界历史中去思考,分析了中美关系矛盾冲突的根源.他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模式并非一元,而是多元的.在多元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应该加强制度、文化和心理上的理解,不能无视其历史传统,加强认识与理解是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基础.。
读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心得体会
读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心得体会不知道大家度过伟大的革命没有?伟大的革命,这是以费正清视角展开的一部现代史。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费正清伟大的革命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费正清伟大的革命读后感范文篇1 费正清是世界上最负声望的问题观察家,是美国最具权威的汉学专家、史泰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研读、旅行、教学。
主要著作有;《美国与》、《伟大的革命》、《观察》及《;传统变迁》等。
费正清先生曾经这样说道:了解,人人都说,为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是重要的;但是谁为这件事做了些什么呢总应该有人把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把19世纪的中华帝国,同1920xx年以后的中华民国和1949年以来的人民共和国联系在一起。
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有几人能够真正了解并理解个中的奥妙呢《伟大的革命》这本书是以费正清视角展开的一部现代史。
时间跨度从晚清的1820xx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85年,历时185年。
这185年间,真是发生了旷古未有的大变局:一向雄居世界之林的东方大国强国一下子变得衰老贫弱落后了;西方的坚船利炮在不觉中轰到了京都;闭关自守的国门洞开;国土几被列强瓜分;和外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绵延20xx余年的封建帝制土崩瓦解;西方文化传入国内;大小起义不断爆发;体制革新社会变法;军阀混战帝制复辟;国共联合又分裂;共产党一统天下;成了第三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东方大国重新崛起等等。
费正清先生从宏观的历史和世界角度看待革命,横向和美国的比较,人口众多而相对自然缺乏,同时传统的社会价值观、文化和体制束缚着现代化的变革脚步,占统治地位的上层士绅和文字书写的制度,儒教控制了整个教育事业,使普遍民众无法得到适应他们实际需要的正式教育,群众只需从事能用锄头耕地,文字和思想都是少数精英和统治者的特权,他们侧重于引经据典并由他们制定出有关儒教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约束民众的行为和扼杀思想,形成中华帝国表面上的统一。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读后感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读后感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读后感作为一名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
但一直以来自己对历史的某些理解总是不全面的、缺乏公正的。
正好利用这次机会我读了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述中国早期的历史;第二部分为近代中国革命史的描述,从西方入侵直至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第三部分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的中美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费正清对中国的认识是独具建树的,有人这样评价他:“费正清笔下对于中国人与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所发的精简、深入、权威之论,史学界无出其右者”;“费正清博学而不拘泥于传统的风格,大师风范以及风趣、清晰在他的著作中可以一览无余,有充分的学术资料,也有奥妙的个人领会。
”读了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他第二部分对中国革命史的描述,公正客观的将中国的现实社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虽说不上百分百正确,但基本上符合客观实际。
第二部分主要从西方的侵入、叛乱与复辟、维新与革命、国名党的兴起、南京政府、共产党的兴起这几个章节入手。
从这些章节的纵向发展中不难看出中国由胜到衰的场面,19世纪以前,面对东方这个国力强盛的宗主大国,西方出于无耐,只能采取较为缓和平等的政策,以贸易作为与中国交往的手段。
政府的朝贡制度的秘密在于它已成了通商的媒介。
西方列强通过这一制度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向东方学习着。
当时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心。
到了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错过了一个走向世界的机会。
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与西方列强的大肆侵略,中国逐渐进入衰落时期。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并且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给中国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
费城清 伟大中国的读后感
伟大的中国读后感美国学者费正清先生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生前一直领导着美国的中国问题学术研究,曾经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有关中国历史方面的学术著作。
费正清先生的作品博学而不拘泥于传统历史的叙事方法,有着“精警生动的文笔,得心应手的叙述,熨贴入微的观察”,对中国目前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客观的借鉴作用,对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更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伟大的中国革命》是费正清先生主要的作品之一,他以一个历史学家公正的治史态度,跳出了地域政治的狭小圈子,以一种“宇宙公器”的大历史视角,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进行了详致的还原与解构,并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历史比较,对中国传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心的爬梳与清理。
在费正清先生的笔下,历史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单调记录,而变成了一种深刻的历史解析和微妙的私人感受,通过对费先生的解读,我们可以抛开历史表象的东西,而直接把握到中国近现代史的本质,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出深刻的感性认识。
历史首先是一个相互渗透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上一阶段的延续,而决不会是一个孤立的存在。
费正清先生正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入手去溯本求源,以求深入了解中国革命进程中的种种内外因素。
费先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专制历史非常悠久,专制意识根深蒂固,专制文化相当发达的封建国家,它既有着长期“天朝上国”雄视四夷的文化优越感,又有一整套错综复杂,而且自行运作的宗法制官僚的惰性体系,这种文化体现为一种内敛式的“内在爆炸”,“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它不愿意改变它的社会价值观,文化和体制”,也正是这样一种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制约了中国现代化的实现。
所以中国革命注定了不会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只能是一个传统文化分崩离析,西方先进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逐渐渗透的渐变过程。
出于叙述的需要,费正清先生把中国革命的进程分作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晚期的中华帝国:成长和蜕变(1800年-1895年)”,这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萌芽和发展时期。
读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心得体会
读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心得体会费正清是20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革命先驱”、“人类革命家”。
读完费正清的传记,让我深受震撼,感受到了他那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下面就我个人的角度,谈谈自己对费正清的学习心得。
一、体现真实感受在读费正清的传记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那种激情澎湃、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
他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革命信仰,不断追求进步,着力探求中华民族的解放之路。
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并激发我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同时,我也看到了他的无私奉献、严谨治学、独立思考的品质,这些正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借鉴的。
二、表达中心思想通过读费正清的传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中心思想:坚持真理,追求进步,为人民谋利益。
他深刻理解到,只有掌握真理,才能推进革命前进。
因此在整个革命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不断探索中国的革命道路。
他时刻关注人民的苦难,并努力为人民谋福利。
这种理念深深地根植在他的内心深处,使得他在独裁专制的时代,依然坚定不移地推进自己的革命理念,始终不渝。
三、突出重点费正清的传记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亮点,但对于我来说,最令人感动的是他那种奉献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决心。
在一些关键的历史时刻,他总是能够挺身而出,为中国革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例如,他在汉口的民众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革命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在反蒋统的斗争中,他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革命理念,并在天津大学的根据地中广泛宣传革命思想,对中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事迹,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先驱者们是如何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理念而奋斗的。
四、注意思辨在读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究,不断提取精华,找到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
针对费正清这个传记,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其传记内涵,了解他的革命思想和视角。
同时,在读书过程中,也要注意批判性思维,对于书中的观点需要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反思,不断打磨自己的思考能力。
论费正清筹款才能与美国现代中国学发展
论费正清筹款才能与美国现代中国学发展费正清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著作涵盖了从近代历史到文化领域的多个方面,他以其独特的学术观点和深入的研究方法闻名于学术界。
与美国现代中国学发展相比,费正清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研究项目的限制,尤其是资金方面的不足。
现代中国学在美国得到了长期的支持和发展。
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就开始重视中国研究,成立了一系列的中国学研究中心和教育机构。
这些机构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经费和学术资源,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支持。
与此相比,费正清在中国的学术环境和条件相对较为艰苦。
费正清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涉及到了中国近代史、文化研究以及文学等多个方面。
这样的综合性研究对于资金和资源的需求也更加庞大。
与此相比,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更加专业化和深入,针对特定的研究领域和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因此更容易获得资金的支持。
尽管与美国现代中国学相比,费正清在研究资金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他却凭借自己的学术热情和毅力,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正是由于他的研究对于中国学术界的重要性,人们开始重视对费正清的研究进行资金筹款,以支持他的学术研究。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费正清因资金不足而面临的困境。
要实现与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发展相匹配,仅靠个别捐款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需要更加重视对于学术研究的支持,特别是对于历史学、社会学以及文化学等学科的支持。
通过为研究者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和学术资源,中国学术界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展开研究,取得更多的学术成就。
中国也可以借鉴美国现代中国学的组织和管理模式。
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通常设有专门的中国学研究中心,这些中心在研究资金、人才培养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中国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建立更加完善的学术机构体系,为研究者提供更好的学术环境和发展条件。
费正清在资金方面的不足限制了他与美国现代中国学发展的步伐。
美国与中国读后感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外名著阅读活动”论文题目:从外国人的视角对中国革命史的简析——《美国与中国》读后感作为一名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
但一直以来自己对历史的某些理解总是不全面的、缺乏公正的。
正好利用这次机会我读了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先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吧,原本我以为费正清是中国人,直到最后我才知道他竟是美国人,让我更加对他佩服不已。
费正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可以说是一个中国通。
费正清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长达50年,从他进入牛津直到他1991年去世,他的著作绝大部分都是论述中国问题的。
所以我觉得这位作者比我们当代中国人都要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有人这样评价他:“费正清笔下对于中国人与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所发的精简、深入、权威之论,史学界无出其右者”;“费正清博学而不拘泥于传统的风格,大师风范以及风趣、清晰在他的著作中可以一览无余,有充分的学术资料,也有奥妙的个人领会。
”《美国与中国》这本书,翻看几页之后,就会发现它不同于其他史学专著的严肃风格。
虽然是一部历史书,但是作者写书时却是每每叙述一段历史后进行一些分析,在叙述历史的过程中也是不断穿插自己的见解。
一个个小的观点最后使读者形成一个认识中国历史情况的思维。
在叙述一些历史事件时总会穿插一些对当时所处历史环境的说明,从而便于对当时的历史事件进行有说服性的分析。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历史演变、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中美关系的过去和现状。
全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述中国早期的历史;第二部分为近代中国革命史的描述,从西方入侵直至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第三部分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的中美关系。
读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范文_
读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心得体会不知道大家度过伟大的中国革命没有?伟大的中国革命,这是以费正清视角展开的一部中国现代史。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希望大家喜欢!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读后感范文篇1费正清是世界上最负声望的中国问题观察家,是美国最具权威的汉学专家、中国史泰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中国研读、旅行、教学。
主要著作有;《美国与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观察中国》及《中国;传统变迁》等。
费正清先生曾经这样说道:了解中国,人人都说,为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是重要的;但是谁为这件事做了些什么呢?总应该有人把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把19世纪的中华帝国,同1920xx年以后的中华民国和1949年以来的人民共和国联系在一起。
然,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有几人能够真正了解并理解个中的奥妙呢?《伟大的中国革命》这本书是以费正清视角展开的一部中国现代史。
时间跨度从晚清的1820xx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85年,历时185年。
这185年间,中国真是发生了旷古未有的大变局:一向雄居世界之林的东方大国强国一下子变得衰老贫弱落后了;西方的坚船利炮在不觉中轰到了京都;闭关自守的国门洞开;国土几被列强瓜分;和外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绵延20xx余年的封建帝制土崩瓦解;西方文化传入国内;大小起义不断爆发;体制革新社会变法;军阀混战帝制复辟;国共联合又分裂;共产党一统天下;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东方大国重新崛起等等。
费正清先生从宏观的历史和世界角度看待中国革命,横向和美国的比较,中国人口众多而相对自然资源缺乏,同时传统的社会价值观、文化和体制束缚着现代化的变革脚步,占统治地位的上层士绅和文字书写的制度,儒教控制了整个教育事业,使普遍民众无法得到适应他们实际需要的正式教育,群众只需从事能用锄头耕地,文字和思想都是少数精英和统治者的特权,他们侧重于引经据典并由他们制定出有关儒教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约束民众的行为和扼杀思想,形成中华帝国表面上的统一。
读费正清的《美国和中国》新版
作者: 蔡葆真
出版物刊名: 国外社会科学
页码: 61-62页
主题词: 费正清;毛泽东;苏联;中世纪晚期;政体;新版;儒家思想;战争;台湾;现代科学
摘要: <正> 1979年,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费正清著的《美国和中国》的新版(第4版).新版同1948年的初版、1958和1971年的第2、3版比较,在篇幅、材料和观点方面都有较大变动.关于现代科学在中国之所以未能得到发展,作者认为原因很多,而主要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新版中这样写道:'中国的科技史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难题.直到中世纪晚期,中国在技。
费正清与美国的中国学
842 探寻中美关系的奥秘费正清与美国的中国学1991年9月14日,美国知名中国学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教授因心脏病发作溘然长逝㊂费正清毕生致力于东亚尤其是中国研究,致力于发展美国的中国学,推动世界的中国学建设,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㊂笔者与他有过多次通信往来,对他的史学思想稍有了解,深知在一篇短文中对他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活动进行全面评价是不可能的,这里只想就费正清对美国中国学发展的贡献谈几点想法㊂开启一代新风的大师费正清是一位十分勤奋的学者㊂他一生笔耕不辍,独著㊁合著㊁编辑㊁合编的作品多达60余部,还有大量的论文及书评,确实是著作等身①㊂他的论著大致可分四类㊂第一类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㊂他的一些学术论文及根据博士论文改写的专著‘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Trade and Diplomacy on the China Coast:The Opening of the Treaty Ports,1842 1854)是这一类著作的代表㊂第二类是主要为学生和从事东亚研究的学者编写的关于中国研究的提要目录和文献介绍,他与刘广京合编的‘近代中国:1898年至1937年中国著述指南“(Modern China:A Bibliography Guide to Chinese Works,1898 1937)㊁与邓嗣禹等合编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文献通考“(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A Documentary Survey)及‘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研究指南“(Research Guide for China’s Response to the West:A ①费正清出版物的详细目录见哈佛大学普塞图书馆藏Paul M.Evans and George H.Stevens,eds., The Writings and Puiblished Statements of John King Fairbank:A Chronological Bibliography,1924 1989.Documentary Survey ,1839 1923)是这一类著作的代表㊂第三类是为教育广大公众写作的关于中国及中美关系的著作,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美国与中国“(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㊂从篇幅上说,第三类著述在他的全部著作中占的分量最大㊂这类著作依据的是第二手资料,是充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并把这些成果融会贯通在费正清自己的解释框架之中的产物㊂第四类是直接论述中美关系㊁提出政策建议的文章㊂这些文章与一般的时评文章不同㊂他总是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来阐述问题,论述当前问题的历史背景和来龙去脉,而不是就事论事㊂这些论文在发表以后多被汇集成册,如‘中国:人民的中央王国和美国“(China :The People’s Middle Kingdom and the U .S .A )㊁‘认识中国:中美关系中的形象与政策“(China Perceived :Images and Policies and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 )等㊂总览费正清的上述著作,有以下两个明显特征㊂第一,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和实践㊂传统欧洲的汉学是以中国语言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㊂这似乎是一种象牙塔中的学问,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学术而学术㊂当然这种为求知而求知也是需要的㊂但费正清的学术思想和实践与他们根本不同㊂他没有系统阐述过他的学术思想,但在1968年任第八十三届美国历史学会会长的演说中,他毫不讳言自己是主张经世治国的①㊂他相信, 研究应当具有实际的效用”, 学者的责任不仅在于增加知识,而且在于教育公众,在于影响政策”㊂他在自己毕生的学术研究中始终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强调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的关系㊂他也以这种观念影响他的学生,使他们感到自己肩负着把老师的这种 较少狭隘性而较好准备着了解东亚的自由的㊁现实的美国观念发扬光大”的责任②㊂这是他的特殊经历及所处的特殊时代所造成的㊂费正清在牛津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后即返回哈佛任教,并从1939年起与赖肖尔(Edwin O.Reischauer)一起开设东亚文明课程㊂如果没有太平洋战争,他也许会在哈佛安安稳稳地做学者㊂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4个942费正清与美国的中国学 ①②陶文钊编选,林海㊁符致兴等译:‘费正清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5页㊂Paul A.Cohen and Merle Goldman,eds.,Fairbank Remembered (Published by John King Fairbank Center,Harvard University and distributed by th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and London),pp.125,179.月,他被征召到情报协调局(战略情报局前身)工作,1942年9月至1943年12月在中国担任战略情报局官员并兼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㊂这一职务使他有机会比较广泛和深入地观察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实际㊂他看到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艰难,政府效能低下,官员文恬武嬉,知识阶层对现政权强烈不满,所有这些与国民党在海外进行的宣传相去甚远㊂他认为,国民党的统治 气数已尽,民心尽失”㊂这与当时美国驻华大使馆政治官员谢伟思(John S.Service)㊁戴维斯(John P.Davis)等的看法不谋而合㊂同时他积极主张派美军观察组去延安,并与中共驻重庆办事处人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㊂他1944年回国时带回去的主要信念是:中国的革命运动是中国现实生活的内在产物,它不是CC系和戴笠的军统特务们的高压所能扑灭的㊂蒋介石拿不出什么能与之抗衡的思想武器㊂正如他在给国务院的一个报告中所说的:我们必须等待伟大的中国革命有朝一日终将发生①㊂但当时了解中国实际情况的美国人太少了㊂而且恰恰是在1944年至1945年的冬春,在赫尔利(Patrick J.Hurley)来华之后美国越来越偏向于片面支持国民党,其对华政策由战时的扶蒋容共抗日向战后的扶蒋反共转变㊂1945年10月费正清再度来华,担任美国新闻署驻华分署主任,直至1946年7月㊂他亲眼看到国民党官员在接收中大发横财,以及国民党的腐败和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使以前支持国民党的上层阶级也与国民党离心离德㊂1946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㊁闻一多先后遭国民党特务暗杀㊂费正清在战争期间就与西南联大的教授们有着特殊的联系,认为他们 代表了美国在华的一种投资和财富”, 是美国在华利益的象征”②㊂李㊁闻遇难使他深感震惊,也使他对国民党的统治彻底失望㊂他愤然撰文,谴责国民党的 倒行逆施”和 强盗行径”,同时指出,美国的对华政策正 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革命将危及我们的自由主义的利益,然而反动更是现时就破坏这种利益 我们似乎宁要反动的种种已知的罪恶,而不要052 探寻中美关系的奥秘①②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陆惠勒等译,章克生校,上海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301㊁338㊁341等页㊂‘费正清对华回忆录“,第225页;‘费正清集“,第308页㊂。
好书分享6-中国VS美国
中国VS美国
《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作者:费正清著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
近年来,中国与美国在各个方面一较高下,“交战”得如火如荼,是正常的竞争,也是富有智慧的博弈。
作为一名普通中国公民,确实也只能做一名吃瓜群众。
最近看到的《美国与中国》这本书,确实丰富了我的认知。
此书作者费正清,最喜欢书中的这句话:美国方式并不是唯一的生活方式,中国提供了别的出路。
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人可能比中国人更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的生活。
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疫情还会再次在全球引发大比例死亡吗?极端天气会源源不断上演吗?战争会在近期爆发吗?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必须承认的,即便目前中国还无法达到美国的个人自有,但不可否认中国公民越来越有自由。
曾经和我的小孩这样沟通过:越自律的人越自由,自律的人可以在前半生挣够金钱、调整好身体、储备好知识、体验好失败,以此来在下半生自由生活;而如果是散漫惯了,什么都没有获得,反而在下半生为了生计、尊严、被歧视或者健康发愁。
本书对台湾问题也有提示:1979年的美国政策——与中国大陆关系实现正常化,同时与台湾人员保持特殊关系——远远未能使美国脱离中国政治。
所以,中美关系有何担心的,自身强大了,完全可以任其发挥,我自岿然不动。
读者们,欢迎评价!
书单:美国与中国(第四版)
中国的思想与制度
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
中日战争的读书心得
中日战争的读书心得篇一:《伟大的中国革命》读书笔记《伟大的中国革命》读书笔记《伟大的中国革命》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研究中国的一本力作,书中竭力以西方人的视角去解说和评判从1800年至1985年间丰繁的中国历史,有针对地部分纠正了西方对中国的误解和想象性理解,既为西方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又为中国展现了一个建立在不同文明价值尺度研究中国的新颖思路,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分为四部分:(一)、晚期的中华帝国:成长和蜕变1800-1895年;(二)、晚清帝国秩序的变革1895-1911年;(三)、第一次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年;(四)、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85年。
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满清的建立及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满族人在明朝内外交困下入主中原夺得政权,要维持这样一个偌大的汉族为主体且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满族人采用了满人和汉人双重统治,沿袭农业官僚体制,以及皇帝直接干预的监察制度。
在财政上有内务府和国库,前者主要供皇室开销后者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财政收入。
皇帝的主要职责在费氏的笔下浓缩为培养继承人和选拔官吏,在后者上,科举制度是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上,重心仍然放在西北内陆,对蒙古族分而治之并果断地镇压了西北少数民族的叛乱,在西藏问题上也牢牢控制。
在内部社会中,人口猛增成为一个打破平衡的重要因素。
人口增长与商业经济增长伴随发展,盐和茶的商业运作最具代表,人力贩运和水路运输是货物流通的主要方式,商会和钱庄也随之兴起。
由此也导致诸多社会内部问题,首先是政府机构在人口和商业增长面前的滞后性,导致竞相钻营、贪污横行,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诸多农民起义在此基础上爆发,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它对基督教的借用又反映了中国对待外来宗教的态度。
西方的入侵导致中国的经济、外交方面捉襟见肘,鸦片对中国的侵蚀日益严重。
面对亘古未有的千年变局,有着强烈忧患意识且最早接触过西方的部分士大夫阶层开始觉醒,翻译西方著作,开明人士走向现代化的努力,也即国内定义的“洋务运动”。
论费正清筹款才能与美国现代中国学发展
论费正清筹款才能与美国现代中国学发展费正清先生是中国知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致力于推动现代中国的教育事业和启蒙运动。
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现代化,特别是在美国工作期间,他致力于促进中美之间的学术交流。
正是这种努力,开创了现代中国学的先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推动了中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然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巨额资金来支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筹集资金以支持费正清先生的事业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费正清先生所从事的工作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和全球的文化交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他在美国工作期间,通过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研究所,致力于推动中美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相互借鉴,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打下了基础。
这些工作需要巨额的资金,包括观察和研究的费用、翻译和出版的费用、教育和培训的费用等等。
筹集这些资金需要共同的努力。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如何筹集资金。
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筹集资金,例如募捐、赞助、出资、捐赠等。
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募捐活动,例如筹款派对、义卖、义演等活动,邀请社区的人士参与。
此外,我们也可以联系一些有意愿赞助费正清先生事业的组织和个人,请求他们的捐助和赞助。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财务管理。
我们需要明确资金是如何筹集和使用的,展示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益,让社区和赞助者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财务情况。
同时,我们需要健全财务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透明度,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费正清先生的事业发展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
我们可以通过募捐、赞助、出资、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实现费正清先生的事业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透明度,完善财务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这样,我们将有更好的机会推动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的和谐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读后感
作为一名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
但一直以来自己对历史的某些理解总是不全面的、缺乏公正的。
正好利用这次机会我读了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述中国早期的历史;第二部分为近代中国革命史的描述,从西方入侵直至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第三部分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的中美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费正清对中国的认识是独具建树的,有人这样评价他:“费正清笔下对于中国人与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所发的精简、深入、权威之论,史学界无出其右者”;“费正清博学而不拘泥于传统的风格,大师风范以及风趣、清晰在他的著作中可以一览无余,有充分的学术资料,也有奥妙的个人领会。
”
读了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他第二部分对中国革命史的描述,公正客观的将中国的现实社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虽说不上百分百正确,但基本上符合客观实际。
第二部分主要从西方的侵入、叛乱与复辟、维新与革命、国名党的兴起、南京政府、共产党的兴起这几个章节入手。
从这些章节的纵向发展中不难看出中国由胜到衰的场面,19世纪以前,面对东方这个国力强盛的宗主大国,西方出于无耐,只能采取较为缓和平等的政策,以贸易作为与中国交往的手段。
政府的朝贡制度的秘密在于它已成了通商的媒介。
西方列强通过这一制度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向东方学习着。
当时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心。
到了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错过了一个走向世界的机会。
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与西方列强的大肆侵略,中国逐渐进入衰落时期。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并且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给中国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
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但是这些中国革命的探索者只是主张从器物、思想上去救国救民,历史的实践证明他们不能彻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不能真正的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就表明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新的阶级引领人民走向胜利。
1919年5月爆发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这个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同时也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李达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为了反对西方列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结成统一战线,而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
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伟大胜利。
大革命失败后初期中国共产党处于艰难时期,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探索革命的新时期。
在面对日本的侵华战争时,中国人民又团结起来建立了抗日民主统
一战线实现了抗战的最终胜利,它的胜利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两个不同时期的不同命运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全民族的抗战才是最正确的,同时也认识到国共两党是能够进行合作的,这对我们现如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对于革命时期的领导人物毛泽东,我总是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领袖并不会犯任何错误,他的思想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无条件的遵守,这是从没学过中国历史在小学时自己的真实想法。
随着不断地学习,我逐渐发现毛泽东的思想并非都是正确的。
但是通过费正清对毛泽东的描写让我认识到了历史的真实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开辟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
他主张开展的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过于急进的要求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随后毛泽东又发起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费正清在对文化大革命的论述中,他把原因一方面归结于毛,他说:“作为一个浪漫的革命者,他只想继续做他擅长的,以阶级斗争为名发动群众批判现行的机构。
其次,他权炙可热,判断失误。
”“毛后来同样疑神疑鬼,急躁冒进,希冀一夜间完成巨大的社会变革。
他同斯大林一样。
从他们身上人们可以看到革命如何产生堪称暴君的独裁者。
他们毁掉自己的革命同志。
中国的方式是“再教育”,而不是秘密处决。
”这些事实我还是第一次了解,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毛泽东作为一位革命领导人也是有失误存在的,但是纵观整个革命历史的发展进程毛泽东的功是大于过,我们不能因为他的一些失误而把整个人的贡献及其思想全盘否定,熟话说:“人非圣人孰能无过”。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坚持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