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2.进程与方式:
通过梳理八国联军、义和团、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学会整理历史发展线索的方式。
通过度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熟悉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华民族有着坚决招架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手腕: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教学法,谈话法,图片展示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讨法,归纳法
【温习提问】
一、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两口(子)分工——“两”指赔款给日本白银两亿两;“口”指增辟通商口岸;“分”指分割,即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工”指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二、中日《马关条约》的影响?
答: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导入新课】
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帝国主义为何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如何的危害呢?
【展示目标】
一、.近代史上,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别离是何时哪两次侵华战争?主要侵略国家是哪几个?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主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年级:高中
学科:历史
时长: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
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
a. 中国近代史背景
b. 杂种不平等条约
c. 戊戌变法失败
2.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
a. 八国联军组成和行动计划
b. 北洋政府的抵抗
c.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
a. 外国军队在中国侵略的胜利
b. 《辛丑条约》的签订
c. 中东铁路的建设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以及学生讨论的结合;
2. 视听资料展示;
3. 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解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该事件的兴趣。
2. 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15分钟):
a.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了解中国近代史背景和杂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 学生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中国政治的腐败和弱点。
3. 分组讨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15分钟):
a.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讨论八国联军组成、行动计划和北洋政府的抵抗情况。
b.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4. 视听资料展示(5分钟):
展示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5. 结束语(5分钟):
教师总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并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板书设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起因:近代史背景、不平等条约、戊戌变法失败
过程:八国联军组成和行动、北洋政府抵抗、占领北京
人教版八年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优秀范文(优秀3篇)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优秀范文(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八国联军侵华是帝国主义发动的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加深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说明中华民族有着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难点为什么说《辛丑条约》是空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京犯下什么滔天罪行?
生:火烧圆明园
师:可是中国的劫难并没有停止,就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40年后,北京又一次被列强占领。这是什么战争?
【讲授新课】
一、原因:为镇压义和国运动
师:看P24小字,找出义和国运动的兴起时间、地点、、领导阶级、口号。
生:1899年,山东,农民阶级、“扶清灭洋”
师:从口号和P24“阅读广场”中,可以看出义和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生:反帝爱国运动
师:义和国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有什么异同
生:义和国运动只反帝不反清,是反帝爱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帝又反清,是反帝反封运动。
师:1900年,义和国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看P24插图,图中写着什么?董军门是指清甘军首领董福祥。义和团运动的迅速发展,引起谁的恐慌和仇视?
生:帝国主义
师: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生:为了镇压义和国运动
二、经过(1900.6~8.)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教学设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四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的兴起、八国联军入侵、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重点和难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导入新课: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板书课题)
一、八国联军的入侵:
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哪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入侵的目的: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八国联军的入侵:
(1)组成:
(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
1900年6月,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全程的一半--到达廊坊车站。6月14日,义和团攻进这座车站,杀死侵略军多人。几天以后,义和团再向据守在廊坊的侵略军猛攻,歼敌几十人。侵略军被迫撤退到杨村车站,又遭到义和团的狙击,死伤几十人。侵略军沿运河向天津逃命,直到26日,才在俄国援军的帮助下,逃回天津租界,死伤三百人。后来西摩尔回忆这件事说:”义和团所用设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案
3.通过补充史料,点拨两大问题。
(1)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①态度变化: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②变化原因: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2)如何正确评价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
①“扶清灭洋”:表明了当时民族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意识。
②“扶清”:反映出义和团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③“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却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4.拓展: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审视义和团的“热血”?
结论:理性,让爱国更有深度!理性爱国,从我做起!
板块二八国联军侵华
1.通过图片史料等,进行拓展,让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给外国侵略势力带来的打击。
(1)图片展示:
(2)讲解:
在朝廷的鼓励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进行的轰轰烈烈。
1900年夏天,义和团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京津地区。
京津地区作为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统治核心地带,义和团运动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
2.展示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和概况:
3.请同学们把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主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
①②③
④⑤⑥⑦
4.展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图,引导学生归纳抗击八国联军的相关知识及义和团运动的最终结局。
5.展示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组织学生观看圆明园相关视频,认识到列强的残暴本质。
6.组织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结论: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rray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对中国危害较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签定这一条约的中国代表是()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林则徐
2.《马关条约》中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内容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
3.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人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你会认为对联中描述的事件应该出现在哪一次战争中()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004年·青岛)“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文中描述的人物就是率致远舰冲锋向前,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1895年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赔偿的白银总数是()
A.1亿两 B.2亿两 C.3亿两 D.4.5亿两
6.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shan)。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写于()
7.中日《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危害最大的条款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一、背景介绍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发生在1900年的中国历史事件,当时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八个国家的军队联合进攻中国,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实际上是对中国的侵略行为。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 1. 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 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 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主要战役;
4. 培养
对自国历史的理解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内容
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起因;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及其影响;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2.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事件和战役
•义和团运动爆发及其对外国使馆的袭击;
•八国联军的进攻和中国的抵抗;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及对中国的掠夺。
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协约国在中国的瓜分和控制;
•对中国社会经济的破坏和剥削;
•对中国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觉醒。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图片和地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历史的知识。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原因和主要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始末,并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选择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或战役,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
4.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通过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文献,撰写一份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报告,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四课⼋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致情况
2、识记⼋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国联军的⼋个国家及《⾟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3、理解⼋国联军侵华的⽬的,知道⼋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
⼆、能⼒与⽅法
1、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号,培养学⽣抓住主要⽭盾、⼀分为⼆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
2、通过逐条分析《⾟丑条约》的危害,使学⽣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理解⼈民群众中蕴藏着伟⼤的⼒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2、通过揭露⼋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明的罪⾏,使学⽣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重点难点】
⼀、重点:义和团抗击⼋国联军侵华的⽃争;《⾟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难点:《⾟丑条约》对中华民族严重危害的认识。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师】:同学们,前⾯我们学习过“甲午中⽇战争”⼀课,我们知道,甲午中⽇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本胜利。这场战争以中⽇签订《马关条约》⽽告结束。甲午中⽇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不仅⽀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领⼟,更重要的是,⼤⽚领⼟的割让,刺激了列强⽠分中国的野⼼,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分中国的狂潮,当时主要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范围”。具体情况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已经做了分析,我们知道列强⽠分了中国的⼤部分地区。中华民族在这时候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的。下⾯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优秀教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联军的八个国家,讲述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故事,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入一些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辛丑条约》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求知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将士顽强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让学生感受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追求独立、不甘屈服的民族精神;
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牢记国耻,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难点: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辛丑条约》各条款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英、法、日三国国旗)同学们,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近代中国曾屡次遭到外国侵略。你能说出屏幕上这三个国家在19世纪分别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吗?(学生回答。)进入20世纪,中国再一次遭遇外国侵略,这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习新课:
八国联军,是指20世纪初联合侵略中国的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这八国是英、法、德、俄、日、美、意、奥,其中奥是指奥匈帝国。八国联军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呢?我们先来了
解一下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
一、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涉及到两个我们比较熟悉的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与之相关的文史资料、影视资料都很多,尤其是最近几年,中日关系一直以来是焦点热点,2019年又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120周年纪念,怎样利用好这节课的知识,做好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最终归宿。所以,在本节课中,以中日关系的变化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理性的反思当今的中日关系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将教学目标分为三级:A级为必须达到目标;B级为绝大部分都能达到的目标;C级则是需要通过锻炼,才能逐渐达到的目标。课前利用导学案,基本达成A级目标。课堂以讨论题作为引导,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在讨论中提升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达成B级和C级目标。
二、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2课,也是中国历史发展转变的重要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的加深到完全沦为,上接鸦片战争,后启辛亥革命,尤其为理解辛亥革命的社会背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可回顾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对近代中国前期历史做一简单回顾总结。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两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和耻辱;但同时又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此后,一个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
上了政治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了。因此也可以说,这两场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同时,这两场战争也反映了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新特点,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要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逐渐形成了世界体系,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的侵略正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从现实的角度看甲午中日战争,中日虽然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可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日本却是离我们最遥远的国家,昔日黄海大战演变成今日东海之争,历史问题现实化,现实问题历史化,让学生深入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场战争时刻让国人警钟长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的第三个课时,主要内容是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中包括方案、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方案、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相关资料、图片等完成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简单分析和解释。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方案、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难点
如何通过相关资料、图片等完成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简单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介绍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回顾中华民族近代史的荣辱成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为什么会出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讲解
通过PPT、图片等资料,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方案、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案例分析
教师选取一些历史文献或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本的内容,对一些典型事例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4.小结
汇总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5.课后作业
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视频等,深入探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准备进行课堂展示。可以选择PPT、海报、说课等形式。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方案、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近代史的苦难与荣辱,并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是,本节课讲解较为简略,为下节课深入理解和探讨留下了不少问题。因此,下节课需要更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优秀教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讲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故事;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记住《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掌握条约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暴行资料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搜索、下载、整理信息及运用信息的能力;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严重危害的认识。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并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视频短片,教师设问,寻机引入新课)
(板书)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师设问过渡)八国联军包括哪八个国家?它们为什么要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我们得从教材第一子目说起。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本目为阅读课文,教师提出如下学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即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
(2)《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并探究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您知道这首民歌出自哪一时期吗?这一时期爆发了怎样的运动?侵略者
又有哪些罪恶的勾当?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师:看书P20页,说一说义和团兴起的地点、时间、目的、口号?(多媒体展示)
学生:原名:义和拳;地区:山东、直隶、河南一带;成员:贫苦农民为主;口号:扶清灭洋。
教师:想一想:义和团为什么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多媒体展示)
学生: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直接原因:天主教会势力的暴行。
教师:义和团运动发展情况怎样?(多媒体展示)
学生: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二、八国联军侵华
教师:看书P20-21页说一说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时间、目的、组成、经过?(多媒体展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斗争目标。
2.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重点掌握廊坊大捷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
2.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教学重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从而导入新课。
2.诗歌导入法。义和团运动中,流传有大量的歌、谣、诗等形式的宣传材料,可以借此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复习比较法。1900年慈禧挟光绪西逃,是继四十年前(1860年)英法联军占北京后,北京城又一次为列强所占领。可以通过比较这两段历史让学生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阅读理解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描述八国联军在中国的侵略罪行的文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侵略者的强盗面目。
《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焦作市第十七中学张芳芳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力求用新课程理念来统领全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团结协作,以及分析整合历史资料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第一单元中的最后一课。讲述了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而由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清王朝的腐败,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中国的民族危机仍然全面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
本课既是前面三课的发展和延续,揭示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和原因,又为第二单元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作背景铺垫,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一课,主要讲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以及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的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理解《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辛
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
史料实证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
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辛丑条约》的
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难点:《辛丑条约》的签订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
1.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提高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