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入口处: p1A1 d x = p1 d V1 = p1 v1 d m1
出口处: p2A2 d x = p2 d V2 = p2 v2 d m2
流动功:系统为维持工质流动所需的功。 (p v ) = p2 v2 – p1 v1 3. 几点说明: (1)是工质在开口系统中流动而传递的能量; (2)只有在工质流动过程中才出现; (3)工质在传递流动功时,没有热力状态的变化, 也没有能量形态的变化
1 2 2 (c f 2 c f 1 ) h1 h2 2
说明 :工质流经喷管时,动能的增加等于 焓值的减少。
同学们:
上课铃声即将敲响, 你们准备好了吗?!
同学们:
现在开始上课。 请翻开你们的书、笔记本,
拿起笔。 并请保持课堂安静。谢谢!
例1:对定量的某种气体加热100kJ,使之由状态1 沿路径1a 2变化到状态2,同时对外作功60kJ。若外 界对气体作功40kJ,使之从状态2沿路径2b1返回状 态1,如图,问返回过程中工质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是多少?是吸热用力的存在所具有 的位能,与气体的比体积有关。 化学能,原子核能,电磁能。
单位:焦耳 J,符号 U 比热力学能: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力学能,u, J / kg 2. 热力学能是温度和比体积的函数,是状态参数。 3. 热力学能的大小是相对的。 二. 宏观动能和宏观位能 1. 宏观动能:由于宏观运动速度而具有的动能。EK 2. 宏观位能:由于其在重力场中的位置而具有的位 能。 EP 三. 总储存能 (stored energy) 总储存能:系统的热力学能,宏观动能,宏观位 能之和,用E表示,单位J,KJ。 比储存能 e = u + e k+ ep
Q = W + U = W + U2 - U1

什么是热力学

什么是热力学

什么是热力学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学科,主要研究热、功、能量和熵等宏观物理量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热力学最早源于18世纪后期,由于当时工业革命的兴起,人们对热能的研究需求日益增加。

热力学的基本理论被奥地利科学家卡诺、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英国工程师瓦特等人提出,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宏观的物质系统,它的基本假设是系统的守恒性,即能量守恒和物质守恒。

热力学系统分为封闭系统、开放系统和孤立系统。

封闭系统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不发生,但能量交换允许;开放系统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都允许;孤立系统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都不允许。

热力学的基本物理量有热量、功、内能和熵。

热量是指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通常用Q表示;功是指外力对系统做的可逆过程所做的功,通常用W表示;内能是指系统中所有微观粒子的能量总和,通常用U表示;熵是一个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S表示。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到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的第二定律是关于能量传递方向的定律,也是描述自然界过程发展方向的定律。

它包括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增定律两个部分。

热力学第二定律规定了热量的反向传递是不可能的,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熵增定律则表明孤立系统的熵是不断增加的,即系统的无序程度不断增加。

这是因为自然界中几乎所有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无法回到初始状态。

热力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

在物理学中,热力学用于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相变和热力学平衡等;在化学中,热力学用于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反应的平衡等;在工程学中,热力学用于热能转化和能量利用的优化等。

热力学的应用也延伸到生物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总之,热力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传递的科学,通过研究热、功、能量和熵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自然界中各种宏观过程的规律。

热力学公式地总结

热力学公式地总结

(1)组成摩尔分数y B (或X B)=体积分数订二y B V”m,B/v y AV ■ m,AA式中m=v mB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B n = a nB为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

上B第一章气体的pVT关系主要公式及使用条件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 =(m/M )RT = nRT或pV m 二p(V/ n) = RT式中P, V,T及n单位分别为Pa, m, K及mol。

V m=V /n称为气体的摩尔体积,其单位为m • mol-1。

R=8.314510 J • mol-1• K-1,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近似地适用于低压的真实气体。

2. 气体混合物n A为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

V”m,A表示在一定T,p下纯气体A的摩尔体积。

'• y A V”mA为在一定T,p下混合之前各纯组分体积的总和。

A(2)摩尔质量M mix 八Y B M B二m/ n 八M B/' n B述各式适用于任意的气体混合物。

(3) y B 二“B /n 二P B/ p 二V B /V式中P B为气体B,在混合的T,V条件下,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压力,称为B的分压力。

V B为B气体在混合气体的T,p下,单独存在时所占的体积。

3. 道尔顿定律pB = y B p,P =為P BB上式适用于任意气体。

对于理想气体P B= nBRT/V4. 阿马加分体积定律*V B = n B RT / p此式只适用于理想气体。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主要公式及使用条件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示式U 二Q W或dU = 8Q = 9Q - P amb dV SW'规定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系统得功为正,对环境作功为负。

式中P amb为环境的压力,W为非体积功。

上式适用于封闭体系的一切过程。

2. 焓的定义式H -U pV3. 焓变(1) H = U (pV)式中丄(pV)为PV乘积的增量,只有在恒压下MpV)二PM -V1)在数值上等于体积功。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

气体的内能
E i RT
2
(内能是态函数!)
气体的内能的增量
E i RT
2
二. 功
热量
P
S
dl
(1)功
计算系统在准静态膨胀过程中所作的功: dW F dl P S dl PdV
当活塞移动一段有限距离时
压强作功
W V2 P dV V1
V2
W PdV
热机发展简介
1698年萨维利和1705年纽可门先后发 明了蒸气机 ,当时蒸气机的效率极低 . 1765年瓦特进行了重大改进 ,大大提高了 效率 . 人们一直在为提高热机的效率而努 力,从理论上研究热机效率问题, 一方面 指明了提高效率的方向, 另一方面也推动 了热学理论的发展 .
各种热机的效率
大型柴油机效率
通过外界对系统作功的方法,提高系统的温 度,当系统的温度高于外界时,系统将当初所 吸的热量及由外界作功所转变的内能全部交还 给外界,系统恢复了原状。
外界呢?总能量没减少,但原来付出的机械能 变成了热能,外界没有恢复原状。所以
结论
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 体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3)气体的自由膨胀过程
dQ dE CV ( dT )V (dT )V

1mol理想气体dE=
i 2
RdT

Cv
=
i 2
R
(i为分子自由度)
所以,理想气体内能表达式又可写成
E CvT
2.定压摩尔热容量(Cp):
1mol气体在定压过程中吸收热量dQ与温度的变化dT之比
Cp

dQ ( dT )p

dE+PdV ( dT )p

热学三大公式

热学三大公式

热学三大公式
热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热量、热力学能量、热传递等方面的知识。

在热学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公式,分别是:
1. 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Q = U + W
这个公式表示热量 Q 等于内能 U 加上摩擦功 W。

它表明了热量和内能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热传递的根本原因是物体之间的内能差异。

这个公式在解释热传递现象和计算热传递的热量时非常有用。

2. 热力学第二定律公式:N = Q - W
这个公式表示净热量 N 等于热量传递 W 减去摩擦功 N。

它表明了热量传递的方向和热量传递的多少取决于内能差异的大小,而与摩擦功无关。

这个公式在解释热传递的规律和计算热量传递的效率时非常有用。

3. 热力学第三定律公式: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
温物体
这个公式表示热量传递是一种自发的过程,也就是说,热量传递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

这个公式表明了热传递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同时也说明了热量传递的根本原因是物体之间的内能差异。

这个公式在解释热传递现象和计算热传递的热量时非常有用。

这三个公式是热学中最基本的公式,对于理解热学概念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热学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和规律,例如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方式——熵增定律,以及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应用,等等,这些都需要深入学习才能掌握。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系统能量的增加: 系统能量的增加:∆ECV=0
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能量的增加 (2-9) 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 - )
1 2 Q = m2 (u2 + cf 2 + gz2 ) + m2 p2 v2 2 1 2 − m1 (u1 + cf 1 + gz1 ) − m1 p1v1 + Wi 2
1 2 wt = (cf 2 − cf21 ) + g ( z 2 − z1 ) + wi 2
比较式(2-10b)和(2-16) 比较式( - 和 - )
(2 − 19)

q = ∆u + w q = ∆h + wt = ∆u + ∆( pv) + wt 1 2 w = ∆( pv) + wt = ∆( pv) + ∆cf + g∆z + wi 2
由于m 由于 1=m2=m, 整理上式得
1 2 Q = m(u2 + p2 v2 + cf 2 + gz2 ) 2 1 2 − m(u1 + p1v1 + cf 1 + gz1 ) + Wi 2 令 H = U + pV 代入上式得
1 Q = ∆H + m∆cf2 + mg∆z + Wi 2 1 2 δQ = dH + mdcf + mgdz + δWi 2
m1 = m2 = m
∆ECV = 0
稳定系统的能量分析: 稳定系统的能量分析: 进入系统的能量: 进入系统的能量:
1 2 Q + E1 + p1V1 = Q + m1 (u1 + cf 1 + gz1 ) + m1 p1v1 2 离开系统的能量: 离开系统的能量: 1 2 E2 + p2V2 + Wi = m2 (u 2 + cf 2 + gz 2 ) + m2 p2 v2 + Wi 2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1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1
二、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δQ 环境

δW 环境
所 以:
dU体系热力学能量的增量 Q W
注 意:
Ⅰ. d 表示全微分, 表示非全微分。
Ⅱ. 凡是使体系(热力学)能量增加的功和热都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三、焦耳(Joule)实验
搅 拌 器 活塞
真空
实验前——左边容器空气,
右边容器真空;容器置于一
系统分类——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是否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1)封闭体系: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2)敞开体系: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3)隔离体系: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
注意:系统与环境的区分具有相对性;系统的选择具有任意 性。
3. 系统的性质——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
(1) 广度性质(容量性质)——如果在没有任何其他变化的情况下,
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 1. 引言
高楼大厦是由沙石等基础元件构成的;同样的道理,任何一 个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元件上的。例如:英语由26个 字母构筑而成;日语由50个片假名和平假名构成而成。热力学体 系也一样由它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构筑而成。——所以先来讨论热 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系统与环境
C. 恒容过程—— V体系=Cons tan t
D. 绝热过程——体系与外界环境无热交换。
E. 循环过程——系统经历一系列具体途径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其特点是:状态函数的变化值为零,但体系与环境所交换的功 和热不一定为零。
★ 第二种分类方法(分类标准——按组成分类):
A.简单状态变化 ;B.相变 ;C.化学反应
0 0
8. 热力学能(旧称:内能)
(1)定义——系统内部所有粒子除整体动能和整体势能外的全部能量之和,用符

第3章热力学

第3章热力学

第三章热力学思考题3-1令金属棒的一端插人冰水混合的容器中,另一端与沸水接触,待一段时间后棒上各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这时全属棒是否处于平衡态为什么答: 不是平衡态。

因平衡态是,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一个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

因金属棒是在外界条件影响下达到平衡的,所以不是平衡态。

3-2 在热力学中为什么要引入准静态过程的概念答:在系统从一个平衡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态的过程中,如果任一个中间状态都可看作是平衡状态,这个过程就叫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是无限缓慢的过程。

由于pV图上的任何一个点都代表了一个稳定的平衡态,因而pV图上任何一条光滑的曲线都代表了一个准静态过程。

如果假定系统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实际过程是准静态过程的话,那么这个过程就可以在pV图上画出来,从而使对状态变化的研究变得简单而直观了。

因此,在热力学中引入准静态过程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将过程简化的理想化方法。

3-3 怎样区别内能与热量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1) 物体的温度越高,则热量越多;(2) 物体的温度越高,则内能越大。

答:内能与热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内能是由热力学系统状态所决定的能量.从微观的角度看,内能是系统内粒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关于内能的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a) 内能是态函数,是用宏观状态参量(比如p、T、V)描述的系统状态的单值函数,对于理想气体,系统的内能是温度T的单值函数;(b) 内能的增量只与确定的系统状态变化相关,与状态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无关;(c) 系统的状态若经历一系列过程又回到原状态,则系统的内能不变; (d) 通过对系统做功或者传热,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

热量是由于系统之间存在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从微观的角度看,传递热量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完成的.对系统传热可改变系统的内能。

关于热量,应注意以下几点:(a) 热量是过程量,与功一样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个途径,对某确定的状态,系统有确定的内能,但无热量可言;(b) 系统所获得或释放的热量,不仅与系统的初、末状态有关,也与经历的过程有关,过程不同,系统与外界传递热量的数值也不同;(c) 在改变系统的内能方面,传递热量和做功是等效的,都可作为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

热力学

热力学

1、相、相律、相图、零变量反应类型、Gibbs自由能能、化学势、活度、活度系数、焓、熵等相图与热力学的基础知识。

相:体系的内在性质在物理上和化学上都是均匀的部分,不同相之间由界面隔开。

相平衡:平衡体系各相温度相等;平衡体系各相压强相等;平衡体系中各相组分的化学势相等。

相律: F=C-P+2 F:自由度数,C:组元数,P:相数相图表达在平衡条件下环境约束(如温度和压力)、组分、稳定相态及相组成之间关系的几何图形。

相区接触法则:1、单相区和单相区只能有一个点接触,而不应有一条边界线;2、相邻相区的相数相差为1(点接触除外);3、一个三相反应的水平线和三个两相区相遇,共有6条边界线;4、如有两个三相反应中有两个共同的相,则此两个共同的相组成两个三相水平线之间的两相区;5、所有两相区的边界线不应延伸到单相区,而应伸向两相区。

零变量反应:垂直截面、等温截面、液相投影面。

ΔG=ΔH-TΔS (Kj/mol) 吉布斯自由能吉布斯自由能又叫吉布斯函数,(英Gibbs free energy,Gibbs energy or Gibbs function; also known as free enthalpy)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参量,常用G表示,它的定义是:G =U -TS + pV = H- TS,其中U是系统的内能,T是温度,S是熵,p是压强,V是体积,H是焓。

吉布斯自由能的微分形式是:dG = - SdT + Vdp + μdN,其中μ是化学势,也就是说每个粒子的平均吉布斯自由能等于化学势。

化学势多组分均相系统中,在等温等压并保持系统中其他物质的量都不变的条件下,系统的吉布斯由能随某一组分的物质的量的变化率。

G叫做吉布斯自由能。

因为H、T、S均为状态函数,所以G为状态函数ΔG叫做吉布斯自由能变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可作为恒温、恒压过程自发与平衡的判据。

吉布斯自由能改变量。

表明状态函数G是体系所具有的在等温等压下做非体积功的能力。

(完整版)大学物理热力学

(完整版)大学物理热力学

①:
A
CV
T2
T1
dT
CV (T2 T1) CV (T1 T2 )
②:
A
V2
V1
PdV
P V V2
V1 1 1
dV V
1
1
(
P1
V1
P2V2
)
③:
A
R 1
(T2
T1 )
(4)、绝热线与等温线比较
等温过程: PV = C
P dV + V dP = 0
等温线上A点的斜率
(
dP dV
)
T
[例1]下面理想气体的各种过程是否可能? (1)内能减少的等容加热过程。
(不可能。dV=0,dA=0
dQ=dE,加热则dQ>0,dE>0)
(2)吸收热量的等温压缩过程。
(不可能.等温过程PV=C, dA<0, dT=0,
dE=0, dQ=dA<0,只能放热。)
(2)、定容摩尔热容
1mol理想气体在等容过程中升温1K时所吸收的热量。
CV
dQV dT
对于等容过程,有 dQV dE
所以
CV
dQV dT
dE dT
d dT
(
i 2
RT
)
i 2
R
刚性分子 C V 的数值 ( 单位: J.K .mol )
单原子
双原子
多原子
3 2
R
=
12.5
5 2
R
=
20.8
6 2
CV R CP 定压摩尔热容
Qp
M
Cp (T2
T1)
Cp (T2
T1)
(3)、定压摩尔热容

第05章 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第05章 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Z ∂Z ⋅ dx + ⋅ dy = 0 ∂x y ∂y x

∂Z dx ∂Z ⋅ + = 0 ∂x y dy ∂y x ∂Z ∂x ∂Z + =0 ⋅ ∂x y ∂y z ∂y x
记忆方法 相邻字母顺时针求偏导 第三个字母不变
即 两端除以
∂Z ∂y x
∂x ∂y ∂Z 得 ∂y ⋅ ∂Z x ⋅ ∂x y = −1 Z
(5-3)
5-1 知识准备
二、热力学知识准备 特性( 特性(征)函数 对简单可压缩系统,由选择任意两个相互独 立变量便可以确定一个热力状态。 其中U 其中U = f ( S,V )关系式,有这样的特性:当这 )关系式,有这样的特性:当这 个关系确定后,其他参数都可以用这个关系式 表示出来。称这个以 S、V 为独立变量表示的 关系式为特性(征)函数。 下面先以 U = f ( S,V ) 特征函数说明这一点。
∂U P = − ∂V S
∂U h = U + PV = U − ⋅V ∂V S
四个特性函数(吉布斯方程、吉布斯函数)
5-1 知识准备
U = f ( S ,V)
U = h − PV
(5dU = T ⋅ dS − PdV (5-4) (5dh = T ⋅ dS + VdP (5-4)
一、熵的普遍式
若熵以 T、V 为独立参数 S = S (T , V ) ,则熵的微分
∂S ∂S dS = ⋅dT + ⋅dV ∂T V ∂V T
(a)
×T
∂S ∂S T ⋅ dS = T ⋅ ⋅ dT + T ⋅ ⋅ dV ∂T V ∂V T

物理化学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理化学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2.1 热力学的理论基础与方法1.热力学的理论基础热力学涉及由热所产生的力学作用的领域,是研究热、功及其相互转换关系的一门自然科学。

热力学的根据是三件事实:①不能制成永动机。

②不能使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完全复原。

③不能达到绝对零度。

热力学的理论基础是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这两个定律是人们生活实践、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经验总结。

它们既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也不能用数学加以推导和证明。

但它的正确性已被无数次的实验结果所证实。

而且从热力学严格地导出的结论都是非常精确和可靠的。

不过这都是指的在统计意义上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有关能量守恒的规律,即能量既不能创造,亦不能消灭,仅能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它是定量研究各种形式能量(热、功—机械功、电功、表面功等)相互转化的理论基础。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有关热和功等能量形式相互转化的方向与限度的规律,进而推广到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方向与限度的普遍规律。

利用热力学第三定律来确定规定熵的数值,再结合其他热力学数据从而解决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问题。

2.热力学的研究方法热力学方法是:从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出发,通过总结、提高、归纳,引出或定义出热力学能U,焓H,熵S,亥姆霍茨函数A,吉布斯函数G;再加上可由实验直接测定的p,V,T等共八个最基本的热力学函数。

再应用演绎法,经过逻辑推理,导出一系列的热力学公式或结论。

进而用以解决物质的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等过程的能量效应(功与热)及过程的方向与限度,即平衡问题。

这一方法也叫状态函数法。

热力学方法的特点是:(i)只研究物质变化过程中各宏观性质的关系,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ii)只研究物质变化过程的始态和终态,而不追究变化过程中的中间细节,也不研究变化过程的速率和完成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因此,热力学方法属于宏观方法。

2.2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1.系统与环境系统:作为某热力学问题研究对象的部分;环境:与系统相关的周围部分;按系统与环境交换内容分为:(1)敞开系统(open system) :体系与环境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体系。

热力学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热力学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1.热力学第零定理:如果两个物体各自与第三个物体达到热平衡,他们彼此也必然处于热平衡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但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3.热力学第二定理:实质:自然界中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他们有一定的自发进行的方向开式: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成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克式: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热力学第三(绝对零度定理):不可能通过有限步骤是一个物体冷却到热力学温度的零度4.孤立系统:与外界无物质、无能量交换 dQ=0 dW=05.封闭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dQ ≠0 dW=06.准静态过程:是一个进行得无限缓慢以致系统连续不断的经历着一些列平衡态的过程。

只有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及系统与外界之间始终同时满足力学、热学、化学平衡条件的过程才是准静态过程(准静态过程是一个理想过程)7.熵增加原理:系统经可逆绝热过程熵不变,经不可逆绝热过程熵增加,在绝热条件下,熵减少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

8.广延量:与系统大小成正比的热力学量(如质量M 、体积V 、内能U 等) 强度量:不随系统大小变化的热力学量(如系统的P 、T 、ρ等)9.获得低温的方法:节流过程、节流过程与绝热膨胀相结合、绝热去磁制冷、激光制冷、核绝热去磁10.特性函数的定义:在适当选择独立变量条件下,只要知道系统的一个热力学函数,就可以用只求偏导数的方法求出系统的其他基本热力学函数,从而完全确定均匀系统的平衡性质,这个热力学函数就称为特性函数。

11.一级相变:在相变点两点的化学势连续,但化学势的一阶偏导数存在突变12.二级相变:在相变点两点的化学势及一阶导数连续,但二阶导数存在突变13.单元复相系平衡条件:一个单元两个系统(ɑ相和β相)组成一孤立系统,其总内能总体积和总物质的量恒定。

14.中肯半径:在一定的蒸气压下,于正其达到平衡的液滴半径称为中肯半径15.能量均分定理:对于外在温度为T 的平衡状态的经典系统,例子的能量中每一个平方项的平均值等于(1/2)KT16.微观粒子全同性原理:微观粒子全同性原理指出,全同粒子是不可分辨的,在含有多个全同粒子的系统中,将任何两个全同粒子加以对换,不改变整个系统的微观运动状态。

高等工程热力学第1章

高等工程热力学第1章
下一章
26
回顾
★热力系统(热力系、系统、体系), 外界和边界
► 系统: 人为分割出来,作为热力学 研究对象的有限物质系统。
►外界: 与体系发生质、能交换的物系。 ► 边界: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线)。
注意: 1)系统与外界的人为性;
2)外界与环境介质;
3)边界可以是:
a)刚性的或可变形的或有弹性的;
力平衡 相平衡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
实现平衡的条件
相间物质的传递可以看作化学反应的特例
8
二、 平衡判据 1、平衡的普遍判据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指出: 自发变化的方向 实现平衡的条件
E=常数是孤立系变化的约束条件;
V=常数及U=常数是简单可压缩孤立系约束条件:
9
2、定温、定容和定温、定压系统平衡判据
另一约束条件为V=常数,则
dAT ,V ≤ 0
定温定容系统过程进行的方向: dAT ,V < 0
实现平衡的条件: dAT .V = 0
同理
G = H - TS
dGT , p ≤ 0
自由焓(吉布斯函数)
定温定压系统过程的方向: dGT , p < 0
平衡的条件: dGT , p = 0
11
三、化学势 驱使物质改变的势叫化学势。
28
开口系(控制体积CV) —通过边界与外界有质量交换
绝热系 与外界无热量交换; 孤立系
与外界无任何形式的质能交换。
简单可压缩系
—由可压缩物质组成,无化学反应、与外界有交
换容积变化功的有限物质系统。
29
注意: 1)闭口系与系统内质量不变的区别; 2)开口系与绝热系的关系; 3)孤立系与绝热系的关系。

第七章 热力学基础

第七章 热力学基础

1 1 1

2
2
2
V
二、准静态过程的功、热量和内能
1.准静态过程中的功
无摩擦准静态过程,其特点是没有摩擦力,外 界在准静态过程中对系统的作用力,可以用系统本 身的状态参量来表示。
[例] 右图活塞与汽缸无摩擦,当气体作准静态压缩 或膨胀时,外界的压强Pe必等于此时气体的压强P, 否则系统在有限压差作用 dx 下,将失去平衡,称为非 静态过程。若有摩擦力存 P S Pe 在,虽然也可使过程进行 得“无限缓慢”,但Pe≠P 。
( ) Wca 0 , Qca
Eca
( ) Eabca Eab Ebc Eca Ebc Eca 0
m CVm T1 T2 7.79 103 J M
Eca Ebc 7.79 10 3 J
23
四、绝热过程
2. 摩尔热容量
1mol 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dT 时, 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为dQ ,则C m dQ 称该物质的摩尔热容量. dT 单位: J/ mol · 。 K 对于m´ 质量理想气体,dQ 为过程量,则有: m ( dQ )P m C Pm dT CP m , 等压摩尔热容量 ( dQ )P M dT
6
为简化问题,只考虑无摩擦准静态过程的功。 当活塞移动微小位移dx时,外力所作的元功为:
dW Fdx Pe Sdx
在该过程中系统对外界作功:
dx
S
dW PSdx PdV
W PdV
V2 V1
P
Pe
系统体积由V1变为V2,系统对外界作的总功为:
dV 0 , W 0 , 系统对外作正功;
2
⑵ 非静态过程

热力学

热力学

2.6 热力学..1 温度一· 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二·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热力系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系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也处于热平衡。

三· 温标:温标就是温度的标尺,它分为华氏温标、开尔文温标、摄氏温标。

1. 华氏温标:华伦海特把冰、水、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的熔点定为零度,以0°F表示之,把冰的熔点定为32°F,把水的沸点定为212°F,在32→212的间隔内均分180等分,这样,参考点就有了较为准确的客观依据。

这就是现在仍在许多国家使用的华氏温标,华氏温标确定之后,就有了华氏温度(指示数)。

2. 摄氏温标(t):摄耳修司( A·Celsiua)也用水银作测温质,以冰的熔点为零度(标以0℃),以水的沸点为100度(标以100℃)。

他认定水银柱的长度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在0度和100度之间均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也就是每一个单位叫1摄氏度。

这种规定办法就叫摄氏温标3. 开尔文温标(T):也叫绝对温标,建立在卡诺循环基础上的理想而科学的温标,将水的冰点(0℃)取为273.16 K( K称开尔文,绝对温标的单位),绝对温标的分度与摄氏温标相同。

T=t+273K在热力学计算中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开尔文温标如题目中已知温度为23℃,则它的开氏温标为T=23+273=296K..2 热量一· 热量的定义:由于温差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转化过程中所转移的能量。

而该转化过程称为热交换或热传递。

热量的公制为焦耳。

热量的计算公式是 Q=c*m*Δt (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升高(或降低)或降低的温度。

)例:一个质量为10kg的铁球,放入最初为20℃的水中,当给水加热至60℃时,铁球吸收了多少热量。

(c铁=0.46 X J/( ·℃))解:根据公式Q=c*m*Δt=0.46 X*10*(60-20)J=1.84*J二· 热传递的3种方式::它具有依靠物体内部的温度差或两个不同物体直接接触,在1. 传导不产生相对运动,仅靠物体内部微粒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a a p RT T p T 2 2 v b v b v v T v
内能:
a a u cv dT 2 dv u0 cv dT u0 v v


熵:
c c R p s v dT dv s0 v dT dv s0 T v b T v T
1 4
J u dSs dSse
2 1.35103 Rse T Rs2
5760K
例7.作业2.19:
Q TS
S m 0 Η T T H
由居里定律求右边偏导后积分。
热力学〃统计物理
二、多元复相系平衡
S 例1:P106,3.4:求证: 1) T V ,n n T ,V
证明:
V 2) p T ,n n T , p
dF SdT pdV dn
F T V ,n T n T ,V V ,n F S n T ,V n T V ,n T ,V

只与P有关(P>0),故对积分可得:
6.4在极端相对论情形下,粒子的能量动量关系为 试求在体积V内,在 到 的能量范围内能量范 围内三维粒子的量子态数。
解:
由于 ,只与P有关 与 、 无关,于是
以上已经代入了 于是
6.5 设系统含有两种粒子,其粒子数分别为N和N’.粒子间
的相互作用很弱,可看作是近独立的。假设粒子可分 辨,处在一个个体量子态的粒子数不受限制。试证明 ,在平衡态下两种粒子的最概然分布分别为: l 和 。其中 和l 是两种粒子的能 级, 和 是能级简并度。
c 2a RTv u0 T { v dT R ln(v b) s0 } v v b T
cv s dT R ln(v b) s0 T
d cv dT cv dt cv cv cv d cv T T dT T dT T T T dT cv dt
Lgl H mg H ml Lgs H mg H ms
Lgs Lgl Lls
例3 证明,蒸气在维持与液相平衡共存条件下的体胀系数为
1 dVm 1 L 1 。 Vm dT T RT
证明:
Vm Vm dVm dp T dT p p T dp L dVm Vm dp Vm dT T dT TVm dT p T p
C p1 dT 解:沿等压线积分 固相 S T0 , p 0 T
溶解时的熵变
T0
L T0ΔS T0 , p
T0
C p dT L 液相 S T0 , p T0 0 T
T C p1 L Cp2 S T , p dT dT T0 T0 T 0 T T0
特性函数:f cv dT T
熵:
f s T
cv a dT RT ln(v b) u0 Ts0 T v
吉布斯函数:
a 内能: u f Ts cv dT u0 v 2a RTv 焓: h u pv cv dT u0 v v b

s

cP dT R ln p s0 T
吉布斯函数: g = h – Ts
cP g c p dT T dT RT ln p h0 Ts0 T dT c p dT RT ln p h0 Ts0 或 g T 2 T h s dT 0 c p dT 0 通常将g 写成: RT RT 2 R g RT( ln p)
l 3.35 105 J Kg 1
v1 1.0907 103 m3 Kg 1 v2 1.00013 103 m3 Kg 1 dT TΔv 0.742 107 K Pa 1 0.00752 K pn 1 dp l
(2) 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变化 p 1 pn T 373.15K l 2.257 106 J Kg 1
解:假设太阳是黑体,由斯特藩- 玻尔兹曼定律知,单位时间内在立 体角 内辐射的太阳辐射能量为:
J u dSs T 4 Rs2d
单位时间内,在以太阳为中心, 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半径的 球面上接受到的在立体角 内辐射 的太阳辐射能量为:
2 dSse 1.35103 Rse d
解: 物态方程:
f ( , A, T ) 0
(T )
由 dF S dT dA 可得:
S
F T

F A
当A = 0时 表面消失 积分常数 F0 = 0
积分第二式可得: F dA 5.11)
dG SdT Vdp dn
G p T ,n p n T , p T ,n G p n T ,n T , p V n T , p
3 3 1 v1 1.043 103 m3 Kg 1 v2 1673 10 m Kg dp l 3.62 103 Pa K 1 0.0357 pn K 1 dT TΔv
(3) 固液气三相点三种相变潜热的关系 熔解热 汽化热 升华热
Lls H ml H ms
热力学〃统计物理
习题
一、麦氏关系应用 二、多元复相系平衡 三、量子态的计算 四、能量均分定理应用 五、 光子气和电子气体 六、系综理论 七、考研题选讲
热力学〃统计物理
一、麦氏关系应用
T p V S S V U
T V H p S S p
证: 粒子A能级,粒子数分布: ——{al}——简并度 粒子B能级,粒子数分布: ——{a’l}——简并度 由 使 最大
热力学〃统计物理
四、能量均分定理应用
7.1根据公式 P al l
pVm RT
2 Vm Vm RT p p 2 RT T
Vm Vm T p T
1 dVm 1 L 1 Vm dT T RT
例4 设在压强 p 下,物质熔点为 T0 ,相变潜热为 L ,固相和 液相的定压热容量分别为 C p1 和 C p 2 。求液体的绝对熵。
热力学〃统计物理
三、量子态的计算
6.2 试证明,对子一维自由粒子,再长度L内,在到的能量范围 内,量子态数为:
证:一维自由粒子,附近的量子态为
于是 而 ±Px对应同一能量,于是:
6.3试证明,对于二维自由粒子,在长度L2内,在到的能 量范围内,量子态数为 证:二维;在Px,Py附近dPxdPy区间上内的粒子数



cv 与v 无关
最后得:
cv s dT R ln(v b) s0 T

例2:
解: 焓: 熵:
求1 mol 理想气体的焓、熵和吉布斯函数
pv RT
R v RT v T T 0 p T T v
h c p dT h0
例2.熔解热、汽化热或升华热的计算 ΔS m 0 L 0 少数特例
ΔS m 0, ΔVm 0 ΔS m 0, ΔVm 0
ΔVm 0
dp L 0 dT TΔVm
dp 0 dT
冰的熔解
3He在0.3K以
下熔解
(1) 冰的熔点随压强的变化
p 1 pn
T 273.15K
V 2 ( )p C p CV T T V ( )T p
C p CV T T V T ( )T p
5
例4:求 范氏气体的特性函数Fm,并导出其它热力学函数(作业2.11)。
解: 考虑1mol范氏气体。
f f (v, T )
df sdT pdv





例3:用雅可比行列式证明 证明:
CV T (
S (S ,V ) )V T T (T ,V ) ( S ,V ) S V S V ( ) p ( )T ( )T ( ) p (T , p ) T p p T T T (T , V ) V ( )T (T , p ) p S V V V ( )T ( ) p ( )p( )p S p T T T( )p T C p T T V V T ( )T ( )T p V 2 p ( )p C p T T V V 2 ( )T ( )p p V T 2
所以
RT a f 2 p v b v v T
(1)
a f 积分得: (T , v) RT ln(v b) f (T ) v

由于是偏导数积分,所以积分常数可以写为温度的函数。
f (T ) : v 时范氏气体趋于理想气体,由§2.4.3 和2.4.5 知理想气体:
() S () p
G
V
F
T
S p V T T V
S V p T p T
例1:
求1 mol 范德瓦尔斯气体的内能和熵
由物态方程:
解:
a p 2 v b RT v
cv f i cv dT T dT RT ln v u0 Ts0 (2) T
ui cv dT u0 cv si dT R ln v s0 T
故:
所以:
(1)中令 v 得 :
f RT ln v f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