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醉翁眼里、心里的“乐”字——《醉翁亭记》难点透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醉翁亭记》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醉翁亭记》⼀⽂将写景和抒情⾃然结合。
⽂章先写亭的远景,从亭之所在琅琊⼭落笔,“蔚然深秀”是其外观,⼜⽤“⽔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丰姿,使⼈产⽣赏⼼悦⽬之感。
⽆忧考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课《醉翁亭记》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能⼒ 1.了解结构,把握中⼼,掌握常见⽂⾔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和议论⽂素材,熟读成诵。
2.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提⾼语⾔鉴赏能⼒。
3.体会作者寄情⼭⽔、与民同乐的情怀。
过程与⽅法 1、借助⼯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意。
2、抓住“醉”与“乐”的关系,把握主旨。
3、反复诵读,品味语⾔,体会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写景抒情的作⽤,背诵全⽂,掌握名句。
难点:理解本⽂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的政治理想;,欧阳修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同⼀年也被贬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简介作者 欧阳修是北宋的⽂学家。
他四岁丧⽗,家境贫困,母亲⽤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样。
他⽀持范仲淹的政治改⾰,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三、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朗读录⾳)。
要求学⽣:听清字⾳,必要时在书上注⾳。
2.学⽣试读课⽂。
3.学⽣互读课⽂。
⽅法:⼆⼈⼩组,⼀⼈读⼀⼈听,纠正读⾳错误;各读⼀遍。
4、请四位学⽣,每⼈读⼀段。
集体纠正读⾳。
(从正⾳⼊⼿,引导学⽣反复朗读课⽂,要读得流畅,重⾳、停顿、速度、节奏得当。
《醉翁亭记》中的三个关键字浅析
《醉翁亭记》中的三个关键字浅析作者:章进权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15期摘要《醉翁亭记》现为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里的一篇文言文,虽为古典名篇,广为传诵,但鄙人仍想为该篇名作做些“老调重弹”(其实是近三十载的一线教学中的一些肤浅的看法),并以此为契机“抛砖引玉”,让广大师生“重温经典,再现辉煌”,也是经典国学在当前时期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诉求。
关键词醉;乐;也中图分类号:G613.5,K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5-0183-01“醉”“乐”“也”是《醉翁亭记》中的三个关键字。
文章正是以“醉”为中心、以“乐”为线索、以“也”层层迭进,来布局谋篇,结构全文的。
先说“醉”。
此字在文中出现过六次。
作者所写的中心人物是太守“醉翁”,即作者自己,这个人物游乐的中心场所是醉翁亭(首段明写,其余各段暗写)。
为什么说“醉”字是文章的中心呢?这还得从欧阳修当时的政治遭遇说起。
公元1045年,即庆历五年,当范仲淹、富弼、杜衍等由于保守派的诬告、陷害而革职时,欧阳修曾因上疏力争,被保守派横加罪名,贬为滁州太守。
第二年,即庆历六年,便作《醉翁亭记》,并写了五言古诗《题滁州醉翁亭》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这首诗向我们透露,他明知“四十未为老”,却偏要自号“醉翁”。
后来,欧阳修在给朋友的一首诗中也曾说道“我昔被谪居滁山,名虽为翁实少年。
”想当初“我”被贬到滁州的时候,虽然自称是醉翁,实际不过是个少年郎啊!《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醉”,一个是“乐”。
他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主题和主线统— ——谈《醉翁亭记》“乐”的功用
主题和主线统———谈《醉翁亭记》“乐”的功用“乐”在《醉翁亭记》中是着力表现的主题,是串联全文的线索,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在艺术上和谐统一。
本文试着谈谈这类行文之妙。
“乐”,愉快,喜悦。
醉翁“饮少辄醉”,不是被美酒麻醉,而是被滁州山水迷醉。
醉翁之意何在?乐在山水之美,乐在山水的游玩,把自然景观与社会景象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是主题表达得以统一丰富的手段。
山水之美,作者有两处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描写。
开头交代醉翁亭所在环境,在深山环抱的滁州,在其西南的琅琊峰里,那里“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山美;在酿泉边,深山六七里,远处就“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水美;而醉翁亭,在峰回路转之后,“翼然临于泉上”,造型美。
有山有水,山水之美不虚。
醉翁亭选在山中水边,可以尽得欣赏山水的乐趣。
在第二段描写这里的景致变化万端,早上,“日出而云霏开”,傍晚,“云归而岩穴暝”,或明或暗;春季,“野芳发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阴”,秋季“风霜高洁”,冬季,“水落而石出”,不同季节典型的美景。
幅幅画面,徐徐展开,带来视觉、嗅觉、触觉动态的冲击,在变化多端的美景中,乐趣怎能不无穷无尽?于是,朝而往,暮而归,在山中游玩成了本篇叙事线索。
上文交代乐亦无穷的自然环境之因,但这是一般人的乐趣。
太守之乐,自有太守之得。
下文描述的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四幅场景画面,才道出太守陶醉治下的政绩。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是快乐安然的游山;“前者呼,后者应”,这道出彼此的关心和乐;“伛偻提携”,游山的还有老少参与,并且被细心照顾;“往来而不绝”,这可是全民乐游。
综上感受的滁人游,描述的是滁州百姓和平快乐的休闲生活,“政通”之后才会有的“人和”画面,那是一方太守的政绩。
太守带着一行游山所见,自然有抑制不住的自豪。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是就地取材的河鲜;“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以溪水为酒,是水的清冽却有酒的醇香;“山肴野蔌,杂然错陈”,山中的野味野菜做成的菜肴,错杂地陈列在亭中石桌上,虽然粗陋但是野趣盎然;这是简单而丰富,富足而亲民的太守菜单。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注解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注解《醉翁亭记》原文翻译注解引导语:《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由此,小编将带大家欣赏一下诗人欧阳修在醉翁亭的陶醉之情吧!【作品原文】环1滁2、3皆4山也。
其5西南诸峰,林壑6尤7美。
望之蔚然8而深秀者9,琅琊也。
山10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11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12也。
峰回13路转14,有亭翼然15、16临17于18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19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20之者谁?太守自谓21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22醉,而年又最高23,故自号24曰25醉翁也。
醉翁之意26不在酒,在乎27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28之心而寓29之酒也。
若夫30日出而林霏31开32,云归33而岩穴暝34,晦35明36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37发38而幽香,佳木秀39而繁阴40、41,风霜高洁42,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43负者44歌于途,行者休于树45,前者呼,后者应,伛偻46提携47,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48溪而渔49,溪深而鱼肥。
酿泉50为酒,泉香而酒洌51;山肴52野蔌53,杂然54而前陈55者,太守宴也。
宴酣56之乐,非丝57非竹58,射59者中,弈60者胜,觥61筹62交错63,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64白发,颓然65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66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67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68、69,鸣声上下70,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71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72,太守也。
太守谓73谁?庐陵74欧阳修也。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1. 环:环绕。
怀禅微刻《醉翁亭记》怀禅微刻《醉翁亭记》2. 滁(chú):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3.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部编版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巧用“乐”字 写出精彩课文同步讲解素材
巧用“乐”字写出精彩——赏析《醉翁亭记》的写作技巧在《醉翁亭记》一文中,作者多处提及“乐”字,如果细加品味,你会发现这个“乐”字绝对是整篇文章的点睛之笔!一、赏心悦目之乐例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例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例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点拨:文章开始,作者首先为我们描绘了醉翁亭的远景,因为亭在琅邪山,所以作者就从这里落笔,用“蔚然深秀”表现它的外观,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丰姿,使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接着作者又饶有兴趣地写到了醉翁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无论是写近景还是远景,作者的笔调是轻松的,心情是愉悦的,时时处处透露出赏景的欢乐,读来令人深受感染。
二、寄情山水之乐例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点拨: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作者先写早晚晴阴变化,后写四时景物的不同,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如上面这个句子便巧妙地展示出山间春、夏、秋、冬四季之景,句句落实,一字不虚;最后,作者用“乐亦无穷”四字作总结陈述,又暗示出作者寄情山水的志向,一举两得,实为点睛之笔。
三、官民宴饮之乐例5: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点拨:在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太守与人民的宴游之乐。
在写作时,作者故意宕开一笔,不直接写宴席,却从捕鱼酿酒写起,别有情致。
宴饮所需,无论是酒还是鱼,无论是肉还是菜,都就地取材,不用外求。
这样写,除了夸赞滁地的富足、表明宴饮的简朴之外,还表明宴饮的双方并非是为了宴而宴、饮而饮,而在于突出官民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清明的政治景象以及作者希望“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寄情于景,妙不可言。
1。
醉情山水,与民同乐——《醉翁亭记》浅析
《醉翁亭记》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时,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全文共分四段,条理清楚,构思精巧。
醉情山水,Hale Waihona Puke 民同乐——《醉翁亭记》浅析
姓名:***
学院:文学院
班级:汉语言文学3班
学号:**********
摘要:《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于贬谪滁州时期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担任滁州知州,虽然内心愁苦,但实干兴民,与民同乐,描绘了一幅官民和谐,一齐游赏宴饮的画面。《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要想了解《醉翁亭记》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价值,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创作背景。《醉翁亭记》创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因此《醉翁亭记》饱含着作者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一方面对自己被贬后抑郁苦闷之情的抒发,是对国家积弊的忧虑;另一方面则是对山水之景的喜悦,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欣慰。作者的酒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又有对盛世的欣慰,还有对景色的喜爱,觥筹交错中,交织着作者的个人与现实的爱与恨、悲与喜,这种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是和作者创作这篇作品时的现实背景分不开的,也是我们探讨这篇散文特色与内涵的前提。
第12课《醉翁亭记》全解讲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三单元第12课 醉翁亭记 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骋怀,纵情山水,可以让人感受自然之美,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
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岳阳楼记》是一篇游记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生发议论《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行路难(其一)》描写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的强烈苦闷和抑郁不平之情,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写了诗人被贬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悲愤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借赏月抒发了丰富而乐观的思想情感,写出了作者以理遣情,以超然的思想排解政治上的失意,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战胜抑郁惆怅之情的心理过程。
《诗词三首》是继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之后的第二个多种诗歌样式组合,其中词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继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之后的第二首,为九下第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作好铺垫和储备。
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以食难举箸的窘境倾诉前路不通的茫然,又以吕尚、伊尹的奇幻之思重振奋起的豪情壮志,情感迂回扭结又有一股无法阻遏的冲天信念,当真是“诗仙”之气气贯长虹。
《醉翁亭记》中醉、乐之美探究
般文人 郁郁不得志 , 他 醉 了也 能 与 民 同
1醉翁 之 “ 醉”
因为 其 清 新 的 格 调 、 凝练的遣词造句 、 铿锵
子之痛 , 本 人官职 被 贬 , 精 神 上 也 连 受 打 乐 , 醒 了还 能 够 述 文 , 他 的境 界 我 们 无 法 企
及。 Ⅸ 醉翁亭记》 , 我 们 看 到 的 不 仅 仅是 欧 阳
[U I q
I U U口
Ohi n a E du ca t i o n I n n ov at l on Her al d
醉 翁亭记 中醉 乐之美探究
吴 林 祥
科教研究
( 甘肃省 甘南 藏族 自治州 卓尼县 第一 中学 甘肃甘 南 7 4 7 6 0 0 )
摘 要 : 洋洋 洒洒的《 醉 翁亭记》 , 把一个 自传性 的醉翁 形象鲜明 而又生 动的表现 了出来 。 作 为 中国古典文 学 中的名 篇, 脍 炙人 口不 在话 下。 醉 翁之 意意在何 处 , 值 得 我 们进行 探 讨 。 对《 醉 翁 亭记》 中的醉 , 乐之 美 的研 究 , 会 对 现 在 的研 究做 出重 要贡 献 。 关键 词 : 欧 阳修 《 醉翁亭记》 醉 乐 中图分 类号 : G4 2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9 7 9 5 ( z 0 1 4 ) 0 2 ( c ) 一0 0 5 0 - 0 1 贯 穿 着 一股 “ 酒 气” 和“ 乐气” 的《 醉翁 亭 是 太 豁 达 了吗 ? 其 实不 难 看 出 , 虽然 文 章 中 记》 统 一 了其 中 的 “ 醉” 和“ 乐” , 作 为实 质 的
一
修 自身 的 醉 之 美 、 乐之美 , 我 们 还 能获 取 其 中有 诸 多 好 处 的文 化 修 养 与 精 神 。 今 天 的 和谐 社 会 , 无疑不在《 醉 翁 亭记 》 之 中 有 所
鉴赏欧阳修《醉翁亭记》
鉴赏欧阳修《醉翁亭记》鉴赏欧阳修《醉翁亭记》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欧阳修《醉翁亭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醉翁亭记》原文欧阳修(宋)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
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知识点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描写作者醉酒归来,心情愉悦,信手涂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豪放、随意的生活态度。
该篇文章运用了酒、画和自然景物等元素,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尘世万物的淡泊态度和超脱情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欧阳询的创作风格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散文形式呈现。
醉翁亭记的开头就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里的“醉翁”充当了修辞形象,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洒脱的生活态度。
欧阳询善于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感。
二、描写自然景物醉翁亭记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写,如“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些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欧阳询通过描写山水的气势恢宏和流动不息,表达了人生浮沉、随波逐流的哲理。
三、酒与人生酒是欧阳询文章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他表达自由、洒脱的方式。
在醉翁亭记中,诗人以饮酒作为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的方式,“酒倾城山色”,“满载而归”。
通过饮酒,作者能够忘却尘世的烦恼,陶醉于山水之间,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醉翁亭记所表达的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中国文化中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理念。
中国古代文人多注重修身养性,以达到超脱情怀的境界。
诗人在文中提及的“全曲双鸳罢,千里共婵娟”可理解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认同,同时也揭示了他的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五、语言风格与技巧醉翁亭记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对仗等,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例如,“松叶薄轻,如飞絮;竹影纤秀,变幻无穷。
”通过对松叶和竹影的描写,使得整个景物显得更加生动、瑰丽。
此外,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作者醉酒欢愉的情节与尘世的烦恼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对醉翁亭记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欧阳询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意“醉”而心“醒”——品析《醉翁亭记》中太守的“醉”与“乐”
再 遭 贬谪 的 四十 岁 的心 境 有别 。前 者
年轻 不 屈 , 后者 成 翁 自适 。这是 欧 阳修
的心 路 历程 。 四、 与 民同乐 , 表 现 心 灵 的 自 觉 “ 人 知从 太 守 游 而 乐 ” 表 达 出 民 以
欧阳修 在滁 州还 写 了一 首题 为《 画 眉鸟》 的诗 , 诗 中“ 始知 锁 向金笼 听 , 不
滁州 太 守 。欧 阳修 到 滁 州 的第 二 年 写
用 心 品读《 醉翁 亭记 》 中写 景 的语 句 , 是 可 以触 摸 太 守 的 心语 的 。在 欧 阳修 笔 下 , 滁 卅『 环境 优美 , 一 年四季 , 山林 泉
快乐, 反 映了 百姓 生活 安定 和乐 。还 有
“ 乐” 宴酣 : “ 宴 酣之 乐 , 非 丝 非竹 , 射 者
来 自心 中 所 “ 乐” 。
的 山城 。夷 陵与 滁州 都是 山城 , 为何 夷 陵 之 境凄 凉 而滁 州 之 境 优 美 ? 因为 心 境 不 同 !初 遭 贬 谪 的三 十 岁 的 心境 与
太 守在 乐什 么 呢? “ 山 水之 间” 有什
么 ?在 解读 中 , 可 以发 现 , 滁 州 不仅 有 美 丽 的山水 , 有 自放 于 山 林 的 心 灵 的 自 适, 而 且 有 安 闲 和乐 的 民风 , 有 乐 民之
是 他 心灵 的 自我 觉 醒 。 “ 醒能 述 以文 ” ,
及林 间 自在 啼 ” 表 现 了鸟 对大 自然 的热 爱。 《 醉翁亭记》 中 也写 了鸟 , 游 人 的到 来 扰乱 了 山林 中鸟 儿 的生活 , 然而 鸟儿
并 未 因此 而戚戚 焉 , “ 树 林 阴翳 , 鸣 声 上
与太守游 为乐。那么 , 滁 卅『 人 为 什 么 乐 于 与太 守 游 为 乐 ? 因为 太 守 不 但 乐
由词入情,细品“醉翁之意”——《醉翁亭记》教学知识的择定与建构
Illi教学设计由词入竹,徊常僻翁之噫”-《醉翁亭记》教学知识的择定与建构■何思瑜《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写下的名篇,文章结构精巧,骈散相间,字斟句酌,意蕴丰美。
其中塑造的“醉翁”形象:“饮少辄醉,苍颜白发,乐山乐水,颓然众人间”值得细细品味。
其中蕴藏的情感是“乐”还是“悲”,醉翁是“醉”还是“醒”引发了很多读者深入文中想要一探究竟。
《醉翁亭记》一直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最新的部编版教材将其编入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
第三单元还选入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单元引导语提到“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在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感情,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
第一部分文本解读综述一、作者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刻苦,少年时期的习作诗赋即文笔老练,有如成人。
欧阳修24岁连中三元,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从此欧阳修步入仕途,一直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国为民。
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宋初,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文辞浮夸并无实际意义,却曾风靡一时。
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
王十朋《策问》云“我国朝四叶文章最盛,议者皆归功放我仁祖文德之治,与大宗伯欧阳公救弊之力,沉浸至今,文益粹美,远出乎贞观!”他的文章纤徐委备、情感充沛、语言传神凝练,后人总结其为“六一风神”。
欧阳修一生经历丧妻丧女,切肤之痛非常人堪受。
在官场上数次被贬,且被贬滁州时遭到政敌的诬陷,被泼了一身脏水。
逆旅人生,欧阳修却是一个乐观旷达的智者乐者,是一个从不做“戚戚之文”的潇洒醉翁,反而有“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的豁达和“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40中的铮铮气节。
二、《醉翁亭记》写作背景宋朝国家财政亏空,内外忧患。
欧阳修中进士后,任西京留守推官,以文章冠名天下。
因为为范仲淹辩护,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
初中语文_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本设计以“醉”字为切入点,以“太守醉”、“我们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最后进行归纳、迁移。
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步骤】一.问题的提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什么而醉?2.我们为什么而醉?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醉翁亭记教案及反思优秀
醉翁亭记教案及反思优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醉翁亭记》,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欧阳修的豁达情怀,体会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古文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著名的文言文——《醉翁亭记》。
这篇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有哲理。
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欧阳修的世界,感受他的情感变化。
2.自主学习①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②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哪些情感?③文章中有哪些生字词需要解释?(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合作探究①文章中作者为何要“醉”?“醉”字在文中有何作用?②作者在醉与不醉之间有何变化?③文章中的“山水之乐”与“禽兽之乐”有何不同?4.知识点讲解(1)生字词讲解:醉、翁、亭、记、山、水、禽、兽等。
(2)句子翻译: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练习巩固①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学习《醉翁亭记》过程中的收获。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在生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方面仍需加强。
2.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训练。
3.在讲解知识点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加强生字词和句子翻译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在小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注重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相长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醉翁亭记》知识归纳难点解析
《醉翁亭记》知识归纳难点解析学习这篇山水游记,着重把握以下内容:1.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本文写景很有层次。
写醉翁亭的环境采用由面到点,自远而近的顺序,把读者一步步引入佳境;写山间富于变化的景色,采用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的顺序,让读者体味“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妙处;写滁人、太守游山玩水,采用从外到内的顺序,让读者从头到尾领略到一幅欢乐升平的景象。
这样不仅景物描写清晰,而且有利于一步步突出主题。
全文一个“乐”字贯串,因景美而乐,因乐而更觉景美,景中有情,情亦有景。
2.体会本文虚词运用的特色。
本文21个“也”字煞句自然相连,所描绘的画面层层展开,作者那种怡然自得的情绪与这舒缓的语气互为表里,令人回味无穷。
25个“而”字用在句中,调节节奏,读时有轻有重,与“也”字配合使用,让读者吟诵之余感受到心旷神怡之乐。
3.学习本文巧妙清晰的构思。
本文的构思如下:先交待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与命名由来。
①亭的环境: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②命名由来: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山水之乐再观赏醉翁亭朝暮、四时之景的无穷乐趣。
①景:朝→暮;变化无穷;春→冬,景色各异。
②赏景:朝往暮归,其乐无穷。
描述太守与滁人、众宾游山同乐的情景和乐趣。
绘“与民同乐图”滁人游:兴高采烈,生活富足太守宴:众人动手,就地取材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太守醉:与民同乐,心满意足最终收束全文,点明主旨①归时景象:太守归→禽鸟乐(山间夕照全景)②点明主旨: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醉”“乐”统一)难点解析师: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生:这一段主要写的是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师:这一段里的名句是什么?把这句话改写成现代汉语。
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师:“山行六七里”中的“山”做何解释?生:山,本来是名词,在这里做状语,是“顺着山路”“沿着山路”或“在山路上”的意思。
《醉翁亭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醉翁亭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醉翁亭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在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名作,是一篇令人不禁喜爱的名作,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精神面貌十分乐观。
写作时背景是欧阳修由于参加范仲淹的改革,后失败,欧阳修被株连被贬,此文就是被贬滁州时作者创作的。
贯穿《醉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文中写景的成分很重,又多次提到醉字,这是无足怪的。
因为既是写亭,自当写出亭的景色;又因亭名“醉翁”,自当写出命名之意,这些全属必要的烘托。
文章开始写望琅琊,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
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八道出了全文的主线。
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出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
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体会到的,着还不足为奇。
等写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就非同寻常了。
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的基调。
以下从两方面展开;第一,写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第二,写滁州官民同乐的情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的这和平生活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习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有特色,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易于成诵,首先本文的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
《醉翁亭记》的课文分析
《醉翁亭记》的课文分析《醉翁亭记》的课文分析课文分析:以往教《醉翁亭记》,往往着重看文章的写景抒情之妙,遣词造句之工,分析作者的写作顺序,“也”“而”的作用。
这次教《醉翁亭记》,选择了另一个角度来切入文章,也就是文中作者的号“醉翁”。
对于“醉翁”的解释,欧阳修自己如此解释:“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但其实早在宋代就有人注意到此称呼有着更深的含义。
南宋马永卿《懒真子》中说:“公生于景德之四年,至庆历五年坐言者论张氏事,责知滁州,时方年三十九矣。
未及强仕之年,已有醉翁之号,其意深矣。
”三十九岁自称老翁,的确另有深意。
对此,有人解释为当时人习气,苏东坡知密州时也不过三十多岁,也自称“老夫聊发少年狂”。
不过,我联系文章内容与欧阳修的经历,觉得恐怕“深意”还不是如此浮浅之意。
细读全文,“醉”与“翁”均是有所寄托的。
一、“醉”。
一个“醉”字贯穿全文。
文章开篇按游览顺序描写琅琊山醉翁亭的风景,琅琊山海拔不过300多米,不算高峻。
山路平缓,更不能称为陡峭。
小小一山,实际上第一节已把风景写尽,但此时作者又翻出一层含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将山水之乐与人物心情融为一体。
此时的山水,就变成了欧阳修心境的一个写照,也就是“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于是下文写朝暮四季的山水美景,变化无穷,自然“乐亦无穷也”。
所以前文所说的“饮少辄醉”,实在不说自己的酒量,而是说山水之美无穷无尽,自然令人陶醉。
下文,“醉”字再度出现。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的形象出现在醉翁亭中,而此时百姓其乐融融,扶老携幼在山中游玩,还颇有闲情适致地垂钓、酿泉、博弈,满眼皆是和谐安乐的场景。
此时太守醉了,不仅因为“泉香而酒冽”,更是因为百姓和乐,令他心满意足。
此时的醉,比上文又翻出一层含义,不仅陶醉于山水之乐,也沉醉于百姓之乐。
正如下文所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此时让他醉的是与民同乐。
如果我们用《小石潭记》与本文比较,会发现两文有许多相同之处。
《醉翁亭记》教例评析
醉翁亭记教例评析一、引言《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散文,以形象生动、精练的语言风格表现出作者的豁达与洒脱,展现了饮酒作乐、松茸采摘、赏花品茗等自在自足的人生态度。
特别是其中的“不见南师久矣”等句,更体现出作者对性灵自由及人性解放的追求。
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篇适合教学阅读的文本。
下面我们将从语言、结构、题材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教学阅读的必要性,并给出具体教学案例。
二、语言分析1. 文章的语言特色《醉翁亭记》的语言在唐代文学中非常独特,有着其自身的特色特点。
首先,它的语言通俗易懂,措辞简练,表达清晰。
其次,欧阳修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最后,文章中融入了诗意,使用了大量的诗句,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古典美之感。
2. 针对同学的教学建议为使同学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教师可在课上让学生自主搜索文中的比喻、对比、诗句等修辞手法,以及这些修辞手法所体现的情感倾向。
三、结构分析1. 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饮酒作乐、松茸采摘、赏花品茗。
这三部分互相紧扣,通过酒文化、采摘文化、品茶文化等方式表现了人生的自在自足、洒脱豁达等精神内涵。
全文零碎的叙述方式,构成了一篇清新飘逸、别具一格的散文。
2. 针对同学的教学建议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整体结构,辨析文章的主体思想,从而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题旨。
同时,也可让学生自主发挥,从文章中整合自己的思想,进行创新的个性表达。
四、题材分析1. 文章的题材特征“醉翁亭记”是一篇自娱自乐、畅所欲言的散文。
以饮酒作乐、采摘松茸、品茗赏花等为题材,以吟咏人生为主旨,描绘出文字色彩独具的人生图景。
饮酒、采茶、赏花不仅是作者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充分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世俗厌倦和追求自由的思想。
2. 针对同学的教学建议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了解唐代时期的饮酒、采摘、品茗文化,让他们能够理解文章中的酣畅、惬意之情。
抓住文脉,熟读成诵——《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背诵指导
抓住文脉,熟读成诵——《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背诵指导《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学校语文课本中两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几百年来传诵不衰,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独有的艺术魅力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
更是我们中同学语文积累的必诵之篇。
但有许多的初学者不得背诵要领,往往费时费劲而效果不佳。
这里简洁谈谈有关这两篇文章的背诵要领。
每篇文章都有其写作的思路,因此,每篇文章都能找到它的脉络层次。
只要抓住它的关键性词句,理清文脉,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就有助于快速的记忆。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都有很清晰的文脉。
下面就两篇文章作简要的分析。
《岳阳楼记》以“记”为名,不记岳阳楼的景色,却借题发挥谈了一个人的政治理想,并以此规箴友人滕子京。
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谈论结合在一起。
先以叙事带出写景,又以景生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最终由情入议,点明全文主旨。
文章环环相扣,层层蓄势,骈散结合,节奏鲜亮,意境美丽。
其详细思路为:开头叙述滕子京虽“谪守巴陵郡”,但是“越明年”,却也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已经为下文埋下伏笔。
这一段看似无味,而绝非闲笔。
其次自然段即以“予观夫巴陵胜状”引起,紧扣题目中的“记”,简要描绘了岳阳楼四周的“大观”。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空间角度去写,“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从时间角度描绘。
原以为要大写、特写岳阳楼的壮美景色。
不想却用“前人之述备矣”止住写景。
“然则”一词使文章由景转入到写一般“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而文章三、四两段就紧承上文写了“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第三段先写“悲景悲情”。
“若夫”一语开头,极尽全力铺陈渲染“悲”的气氛。
淫雨、阴风、浊浪一片阴晦。
此种天气“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洞庭湖上是“商旅不行,樯倾楫摧”由物及人,又从视觉写到听觉,“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此情此景,又怎么会不令“去国怀乡”之人顿生哀痛之情呢?由“悲景”自然引出“迁客骚人”的“悲情”,连接紧密,过渡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置于山间 , 自是 “ 乐” 此 不 疲 了 。再 加 上 旖 旎 的 四 季 风 光 , 富 于变 化 的朝 暮 之 景 , 更 是 令 人 流连忘返 , “ 乐” 趣无 穷 。
其 次体 现为滁 人之 “ 乐” 。你 在 路 上 “ 歌” , 我在树 下“ 休” ; 你 在前 面 “ 呼” , 我 在 后 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去, 而是 把 个 人 的得 失 与烦 恼 抛 至 一边 , 把 百 姓 的安 居乐 业 放 在 首 位 。 作 者 在 文 中真 切 地 表 露 出与 民 同乐 、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的 高 尚情 怀 。欣 赏 到 秀 丽 的 山水 是 “ 乐” , 百 姓能丰衣 足食 、 安居 乐业也 是 “ 乐” , 而作 者 内 心 深 处 的 “ 乐” 则 是 囊 括 了 山水 、 风物 、 人情 , 兼 济 天下 的 大 “ 乐” 。这 就 使 得 《 醉 翁 亭记 》 比那 些 一 味 地 寄 情 山水 、 自 得 其 乐 的 山水 田 园作 品更 胜 一 筹 。 “ 太 守之乐其乐也” , 这 也 是 醉 翁 真 正 的人 格 魅 力 !
独绝 ” 的特征 。
吴 均用 娴 熟 的笔 法 , 将 富春 江 山水 写得 生 机 勃勃 , 富有 空灵 之 美 , 而《 与朱 元 思 书》 也 成
为 了一 篇 千古 佳作 。
咀嚼醉翁 眼里 、 心里 的“ 乐’ ’ 字
《 醉翁 亭记》 难 点透视
《 醉 翁 亭 记 》 是 欧 阳修 散 文 创 作 中最 杰 出 的名 篇 ,在 文 学 史 上 散 发 着 经 久 不 衰 的光
会计社稷豁然俨然阡陌垂髫邑人汤汤潺潺晦明伛偻觥筹颓然识记下列四字词语鸿鹄之志篝火狐鸣披坚执锐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无人问津阡陌交通急湍甚箭鸡犬不宁十室九空百废具兴朝晖夕阴霪雨霏霏樯倾楫摧忧谗畏讥满目萧然锦鳞游泳静影沉璧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先忧后乐一碧万顷浩浩汤汤峰回路转水落石出伛偻提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醉 翁描 绘 他 眼里 的“ 乐”
这种“ 乐” 首 先 体 现 为 山水 之 “ 乐” 。滁 州 风 光 秀 丽 。 作 者 提 笔 就 酣 畅 淋 漓 地 描 绘 山 光
水色, 从 群 山到 诸 峰 到 林 壑 , 我们随着作者 , 由远 而 近 地 将 滁 州 的美 丽 山景 尽 收 眼底 。紧 接着, 作 者 以声 夺 人 , 引出酿泉 , 再 引 出 醉 翁 亭 。这 里 青 山 葱 郁 , 流水 潺潺 , 亭榭翼然 , 游
【 单元导学 】
“ 泉水 激 石 , 泠泠作响 ; 好 鸟相鸣 , 嘤 嘤成 韵 。 蝉则千转不穷 , 猿 则 百 叫无 绝 。 ”这段 从 听觉 角度描 写泉水 叮咚 、 鸟儿 和呜 、 蝉 猿 啼 叫此 起 彼 伏 的场 景 , 动静互 见 , 摇曳 多姿 , 错
落有致 , 汇 成 了 一 曲悦 耳 动 听 的 山林 交 响 乐 。这 里 以声 音 的动 感 来 衬 托 山 林 的 幽 静 , 是 以动 写 静 、 寓 视 于 听 的手 法 , 同 时 又 从 侧 面 烘 托 出 群 山连 绵 不 绝 及 其 参 天 耸 立 、 直 插 云 霄 的特 点 。
“ 横柯 上 蔽 , 在 昼犹 昏 ; 疏条交映 , 有 时 见 日。” 这 句 写光 线 随枝 条 的时 而疏 朗 、 时 而茂 密 而 发生 明暗 的变化 , 是 以树 之静 写 舟之 动 , 采用 了寓 动 于静 的手 法 。 “ 鸢飞 戾 天 者 , 望峰息心 ; 经纶世务者 , 窥 谷 忘反 。” 这句是虚写 , 而前 面对 山水 的描 绘
辉 。在 此 文 中 , 他道 出了以“ 醉翁 ” 为 号 的 由来 : “ 太 守 与 客 来 饮 于此 , 饮少辄醉 , 而年 又 最 高, 故 自号 日 醉 翁 也 。 ” 从 行文看 , 文章 以“ 山水之 乐” 起笔 , 以“ 太守 之乐 ” 收笔 , 似 散 非
散 , 可以说是一篇 格调独特 、 意 境 优 雅 的佳 作 。 因 此 , 只有反复咀嚼这些 “ 乐” 字 。 才 能 真 正 读 懂 欧 阳修 的《 醉翁亭记 》 。
则 是 实 写 。实 写 , 一 方 面 给 人 以 具 体 的感 受 , 又为虚写提供基础 ; 而 虚 写 则 是 进 一 步 突 出
实写 , 两 者 共 同表 现 “ 奇 山异 水 , 天下独绝 ” 的 富 春 江 一 带 的美 景 。具 体 描 写 “ 奇 山” 时, 作 者写 山之高峻连绵是 眼前 的实景 , 而“ 争 高直指 , 负势竞上 ” 只 是 作 者 由 山 之 形 而 产 生 的 想象 。“ 鸢 飞戾 天 者 , 望峰息心 ; 经纶世 务者 , 窥 谷忘反 ” , 又 让 人 仿 佛 看 到 一 位 流 连 于 山 水 的 隐 士 形象 。此 处 虚 写 山水 而 实 写世 人 , 简 约 的十 八 个 字 真可 谓 虚 实 相生 , 相 映成 趣 。 人 置身在这奇 山异水之 中 , 必 然 会 陶然 欲 醉 , 流连忘返 , 思想必 然会得 到净化 , 一 洗 尘世杂念 , 宁 愿 归 隐 山林 。这 正 是 从 侧 面 烘 托 出 了 山水 神 奇 的魅 力 , 突 出 了富 春 江 “ 天 下
H
∞
一
学
醉 翁 抒 写他 心 里 的“ 乐”
来 看 特 写镜 头 里 的太 守 : “ 苍 颜 白发 , 颓 然乎 其 间者 , 太守醉也。 ” 年仅3 9 岁 的欧 阳修 用
“ 苍颜 自发 ” 形 容 自己 的形 象 , 用“ 颓然 ” 表 现 自己醉 醺 醺 的样 子 , 一 方 面 与 前 文 的“ 饮 少辄 醉” 相 呼应 , 另 一 方 面 也把 自己醉 倒 在众 人 中间 的场景 生 动 地 勾 画 了 出来 。 此 时 的欧 阳修 , 因支 持 范 仲 淹 的政 治 改 革 而被 贬 到 滁 州 。 但 难 能 可贵 的是 , 他 并 没 有 在 政 治 失 意 中 消 沉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