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
《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阅读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 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2、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 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3、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诗歌鉴赏方法。 4、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临安春雨初霁
南宋· 陆游
诵 读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现在浙 江绍兴)人。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1154年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后,赐 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 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淳熙 五年(1178年),被召回临安,先后提举福建 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他一贯坚持抗金 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 斥。晚岁闲居故里。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诗句翻译:
品 读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近年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昨夜在小楼里听到一夜春雨淅沥滴答,深巷中明早定会有 人叫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空有报国志 无奈客京华——陆游的《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照赏析
空有报国志无奈客京华——陆游的《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照赏析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的一对著名的诗篇,集合了他的思想精髓,也深深影
响了许多后世诗人。
《书愤》自名揭示其主题,表达了为祖国而作,亦愤慨于书法之于陆游而言未能成为一种
正义行为和报国志士的遗憾,表达了他深植于心底的凌云志气。
他更有“纸上谈兵”的惋惜”,愤而不可卒城古今尚无,令人动容。
《临安春雨初霁》亦宣示着陆游婉约浪漫的情怀,表达了他憧憬世间美景,时日无垠的愿望。
诗中清新可爱的景象,随风飘渺的烟尘,落拓欲休的雨停天晴,无不表达了陆游对自
然的敬畏和尊贵。
令人心旷神怡,亦见其无奈客京华的心境。
陆游的这一对诗篇,不仅反映出他的豪迈,也反映出他的文学品味和思想深刻。
他既有忠诚而坚定的报国志气,又有淡淡夜雨和梦中兰蕙的唯美情思。
它们令人感叹,亦令人佩服。
空有报国志无奈客京华_陆游的_书愤_与_临安春雨初霁_对照赏析
陆游之父陆宰本是一位积极主战的爱国
行》) 。为了实现诗中壮志, 陆游不论做什么小 知识分子, 与他交往的都是颇有气节的志士仁
官, 甚至闲居, 都不忘其恢复中原的志向, 特别 人。陆游少有才名, 在这方面熏陶极深, 20岁即
是在川陕王炎、范成大幕 府 时 , 抗 战 之 言 与 行 立志: 上马击狂胡, 下 马 草 军 书 。 一 生 为 之 奋
总的来说, 这两首诗风格上一个悲壮, 一 个淡泊, 颇不相同, 但时间上的相连使我们仍 可以从中发掘出其情感心态的脉络, 从而理 解一位著名爱国诗人矢志不渝追求与抗挣的 悲剧性。可叹! 可叹!
湖 北 省 大 冶 市 第 一 中 学(435100)
11
体现得非常明显。对于曾经的抗击战事, 他总 斗, 几经沉浮, 怅惘一 生 。30岁 礼 部 考 试 中 第
是念念不忘, 总 希 望 自 己 盼 望 的 抗 战 场 面 再 一, 却被秦桧以种种“罪名”除名。张浚北伐时
现。“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正呈 曾起用陆游, 不久北伐失利, 陆游也因“力说张
10
诗文赏析
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不但事业之途如此多 舛, 情感路上也崎岖不平。他与表妹唐婉的悲 剧爱情, 也给他的一生烙上失意的印记。“梦 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棉。此身行作稽 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其74岁时有此一作, 可见他终身垂恨不消。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此 为愤慨之言, 亦不免为无奈之辞。“胡未灭, 鬓 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 州! ”(《诉衷肠·当年万里觅封侯》) 报国无门, 华发已生, 再长的豪情, 也渐化之动流。“遗民 忍死望恢复, 南望王师又一年”。(《关山月》) 此遗民南望之心, 又何尝不是陆游北望之想? 陆游自比诸葛孔明, 在悲愤不失意的说法之 下, 亦不能没有“秋风五丈原”的萧索。孔明鞠 躬尽瘁, 神武雄才, 落得悲剧下场。自己即使 有孔明之功力, 又能如何? 这一含蓄说法, 道 尽多少无奈。
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的对比鉴赏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唐
白居易)
A
11
恢复中原(收复失地)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典: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陆游生活背景:金兵
入侵,中原沦陷。南
扫 宋偏安江南,不思反 胡 抗。
尘
,
靖
国
A
1
陆游63岁,山阴闲居6年。
上
下
马
马
击
草
狂
军
胡
书
A
2
书写悲愤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
3
南宋偏安一隅; 后来元灭南宋, 结束40多年A 的抗争。 4
A
20
你的对手在大宋的朝廷里,他们躲在阳 光射不去的最潮湿的角落里,他们附着那个 姓赵的家伙,一遍又一遍地算计你,让你满 手的力量无法释放,让你的剑抽不出来。无 路请缨,空怀长风;欲死报国,不见战场。 你只能在那个名叫大宋而其实很弱很弱的国 度里把那段长城在心里修筑,坚不可摧。
但岁月的侵蚀终 究是抵挡不了,时光 使你的貂裘黯淡了光 色,使镜中如霜的鬓 A 发更接近秋天。 21
斑许
边的将领。
A
。 ,8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陆游) 亲贤臣,远小人。(当权者)
谁名出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 堪 世 师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
《书愤》是杨绛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读书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和人文关怀的追求。
而《临安春雨初霁》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形象地描绘了春雨初停、大地宁静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身心的宁静。
从题材上来看,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书愤》聚焦于读书与人生的关系,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它对个体的影响。
而《临安春雨初霁》则是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写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从表达手法上来看,杨绛在《书愤》中运用了较为冷静、深思熟虑的语言,通过对人生的回顾和思考,呈现出一种成熟的思想境界。
苏轼的《临安春雨初霁》则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千回百转的抒情手法让词中表现出浓厚的情感。
然而,虽然两篇作品在题材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书愤》中的知识追求与文化关怀,以及《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大自然赞美和精神宁静,都表达了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度思考。
综上所述,《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虽然在题材和表达手法上存在不同,但它们都是两位优秀作家对人生、人性、自然的思考和表达,各自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并在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人的情感和智慧。
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阅读课后反思
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阅读课后反思(最新版4篇)篇1 目录一、背景介绍1.临安春雨初霁的创作背景2.对比阅读选自的书籍及其背景二、对比分析1.临安春雨初霁的诗意与情感表达2.对比阅读所选篇章的情感表达3.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三、个人观点1.临安春雨初霁在文学上的地位与影响2.对比阅读对这首诗的解读与评价3.对这首诗的感悟与反思篇1正文《书愤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的诗作,写于他退隐临安之后。
诗歌描写了他在春天的雨中漫步,回忆往事,感叹时光飞逝,抒发了他对国事的忧虑和无奈之情。
篇2 目录一、背景介绍1.临安春雨初霁的创作背景2.对比阅读选自哪本书3.作者及写作风格简介二、内容分析1.临安春雨初霁的整体把握2.对比阅读文章的内容分析3.对比两篇文章情感表达的异同三、主题探讨1.临安春雨初霁的主题探讨2.对比阅读文章的主题分析3.两篇文章主题的异同及原因探讨四、反思与评价1.临安春雨初霁的反思与评价2.对比阅读文章的反思与评价3.从对比阅读中获得的启示与收获篇2正文《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阅读课后反思》是一篇关于临安春雨初霁和对比阅读的文章。
篇3 目录一、阅读背景介绍1.两位作者的生平经历2.临安春雨初霁的创作背景3.书愤的创作背景和主题二、对比分析1.春雨初霁与临安春雨初霁的对比(1)情感表达的差异(2)意象运用的不同(3)语言风格的特点2.两首诗在表达主题上的对比(1)书愤:爱国情怀与政治感慨(2)临安春雨初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反思三、反思与评价1.从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方面评价两首诗2.对个人成长和文学鉴赏的影响与启示3.对社会现实和历史的反思篇3正文一、阅读背景介绍《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晚年创作的诗歌,通过对初春细雨、小楼、春雨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青春和对官场的怀念。
而《书愤》是陆游晚年又一力作,通过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无奈和感慨。
二、对比分析1.春雨初霁与临安春雨初霁的对比两首诗都以春雨为题材,但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却有所不同。
《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的比较阅读
《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的比较阅读发布时间:2023-05-08T08:13:05.501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3年4月作者:马莉[导读] 《临安春雨出霁》和《书愤》是诗人同时期的作品,但意境情感则截然相反,《临安春雨出霁》意境清丽情绪安逸闲适,《书愤》其意境阔大恢弘情感沉郁激愤,究其原因这和作者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书愤》是诗人在长期的闲置之下的激愤所做,而《临安春雨初霁》虽然是同年创作但是诗人得到了重新任用,心中的抑郁一扫而空。
本文从时代背景和情感抒发的比较,探究作家的情感波动与其人生经历和社会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十堰高级职业学校 442000)【摘要】《临安春雨出霁》和《书愤》是诗人同时期的作品,但意境情感则截然相反,《临安春雨出霁》意境清丽情绪安逸闲适,《书愤》其意境阔大恢弘情感沉郁激愤,究其原因这和作者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书愤》是诗人在长期的闲置之下的激愤所做,而《临安春雨初霁》虽然是同年创作但是诗人得到了重新任用,心中的抑郁一扫而空。
本文从时代背景和情感抒发的比较,探究作家的情感波动与其人生经历和社会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书愤》;《临安春雨出霁》;比较阅读;人生经历;社会环境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3)4-188-01这两篇作品都是陆游在淳熙十三年所创作的诗歌,从创作时间来看,《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几乎同时完成——。
可是这两首诗歌描写的内容和所抒发的情感却不同:《书愤》强烈的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懑,而《临安春雨初霁》则抒发了自己的感伤和寥落之情。
下面本文从诗歌的创作环境和作家的人生经历两方面来解读这两首诗歌表现重点和风格的差异。
陆游是南宋的爱国诗人,他的人生理想是抗金杀敌、收复失地,统一中原。
但在南宋小朝廷中,主和派占据上风,陆游因此饱受打压。
淳熙十三年,陆游创作《书愤》,此时他已经62岁高龄。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中学语文论文《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章敏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他现存的九千三百多首诗,大都是反映民族矛盾的爱国诗歌,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鉴赏陆游的诗歌,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知人论世”,了解陆游其人,把握他所处的时代特点。
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靖康之变,陆游随家人逃难,尝尽了颠沛流离的痛苦。
惨痛的逃难经历和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就培养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使他立下了“上马击胡贼,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然而陆游生活的南宋时代,始终是投降派当权的时代,陆游因为主战常被贬斥罢官,报国理想屡屡遭受冷酷现实的扼杀。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均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春。
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
《书愤》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
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中的“愤”字,这愤懑之情贯穿全诗。
颔联大气磅礴,笔力雄健,写值得纪念的两次抗金战役的胜利,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家卫国,诗人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
可是投降派当权,贪图安逸,朝廷无意收复中原,诗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其中的“愤”又是多么强烈。
陆游不仅是诗人,而且是战略家。
“塞上长城”是诗人毕生的抱负,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诗人只能徒然自认为是“塞上长城”,对镜照看疏落的鬓发却早已花白。
“空自许”,与上文“世事艰”照应,是对偏安一隅的投降派的愤怒控诉和强烈指责。
《出师表》真足以名传后世,千百年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尾联用典明志,诗人以诸葛亮自况,以《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自勉,渴望北征复国,建功立业。
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淳熙十三年(1186)春天,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杭州)去觐见孝宗,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等候召见。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 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 时节回到家。
诵读提示和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 《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 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 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 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 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 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 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快,然而不是真有闲 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
鉴赏要点:讽喻手法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 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 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 “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 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 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 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 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 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 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 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 做客呢!这什么?皇帝给 他一个闲职,他现在呆在临安,是既无聊又苦闷, 一天比一天难熬。
•
到这里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诗人好像 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也就是说自 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影响的意思。这 样来结住全诗,跟开头的“世味年来薄 似纱”是紧紧呼应的。
陆游的诗今存9 300首。他 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 人之一。陆诗的突出特点是 “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通篇都是围绕着“志”写的。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上课版PPT教学课件
风春雨也无法给人喜悦。“一夜”听春雨是实,
“明朝”卖杏花是虚,一实一虚写出了一个无
眠长夜诗人的愁绪。结尾对“家”的想念更表
达了对官场弥漫的衰朽邪恶空气的厌弃,陆游
感2觉020/1的2/10 是一个没有春意的春夜。
8
2020/12/10
9
1、对陆游的这两首律诗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B
A、《书》诗首联抒写诗人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为全诗的诗 眼和灵魂。不仅总挈了全诗,也刻画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 空怀爱国热忱,却不知世事艰辛;遥望金兵侵占的中原,愤恨之 情郁积如山。 B、 《书》诗颈联与首联形成对照——首联写过去,本联写现在, 首联写暮年。“空自许”与“世事艰”相对应;“已先斑”与 “气如山”相对应。二联不仅仅处处对照,而且诗脉贯通,概括 出诗人的整体形象。 C、“世味”,“薄似纱”,诗句表层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 其隐含信息,则是揭示世味薄必然直道穷的现实——南宋小朝廷 得过且过,官场风气一天坏似一天,诗人慨叹:在如此的环境中 为官,会有什么作为? D、《临》诗颈联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到 了京城,不屑去结交权贵以求攀升,却独自待在客馆以“作草”、 “分茶”消磨时光。对生活细节的这种描写,既是个人心迹的剖 白,又是对污秽的官场生活的否定。
纱”是紧紧呼应的,真是绝妙的章法。
2020/12/10
7
都是表现“隐”与“仕”的诗。这两首一
写秋一写春,一写隐,一写仕,写隐的自得其
乐,写仕的意兴阑珊,对照阅读十分有趣。
《山》处处紧扣秋景落笔,一反前人悲秋情怀,
全无萧瑟冷清之色,而是澄彻鲜活一派生机,
令人信服地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临》中
“世味”变坏,使得人的心情也变坏,所以春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
《书愤》主要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情感表达更加激昂;而《临安春雨初霁 》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情感表达更加细腻。
03
艺术手法与风格
《书愤》的艺术手法与风格
雄浑豪放
01
此诗以“愤”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金兵入侵、朝廷苟安的强
烈愤慨,整首诗气势磅礴,风格雄浑豪放。
对比手法
陆游在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前后的诗作,当时他正在四川 宣抚使王炎幕下任事,由于平戎之志无法实现,他心情郁闷, 在蜀地时所作的诗多沉郁顿挫。
《临安春雨初霁》的创作背景
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前 后的诗作,当时他正在山阴家中蛰居, 他借诗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感叹自己无法实现报国之志。
02
诗中通过对比自己年轻时的抗金与现今朝廷的苟安,突出了作
者的愤慨之情。
象征手法
03
诗中的“千载”、“世情”等词,象征着世态炎凉和朝廷的腐
败。
《临安春雨初霁》的艺术手法与风格
01
02
03
清新自然
此诗描述了作者在临安的 一场春雨中漫步,整首诗 风格清新自然,给人以宁 静之感。
借景抒情
诗中通过描绘春雨、花、 草等自然景物,表达了作 者的内心情感。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 》对比鉴赏
目录
• 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 主题与情感表达 • 艺术手法与风格 • 语言特色与修辞技巧 • 诗人形象与诗歌风格
01
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书愤》的创作背景
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前后的诗作,当时他已在山 阴家中蛰居了五年,他借诗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愤懑,感叹 自己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
两首诗中诗人形象与诗歌风格的对比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阅读练习及答案-教学范文
[标签:标题]篇一:《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原创学案《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导学案(原创)【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2、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3、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4、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学习方法】“三品”:(以小组为单位)品读+品赏+品议。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部分1.请同学们提前详细查阅《临安春雨初霁》的相关背景等资料。
早自习多诵读,疏通字句,初步弄懂诗歌大意,以已学的鉴赏知识试着去赏析本诗,然后与《书愤》作对比阅读。
2.〖知识回顾〗高考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的“四个方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
3.〖陆游·作者名片〗(详见《导学案》P27或《学习指导》P17)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
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
公元1210年临终前写下绝笔诗《示儿》,至死不忘北定中原,收复失地。
诗风雄浑豪放,慷慨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二、自主学习探究(一)【书愤·背景】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此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62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载,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现实情况:壮志难酬,年华空老)1、本诗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提示:联系典故的内容回答)明确: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歌凝练,含蓄,曲折,而不直露。
2、颔联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采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手法,遂成千古佳句,请简要用分析此手法妙在何处?(提示: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雄伟,壮阔(丽)的战场画卷。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原创学案《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导学案(原创)【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2、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3、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4、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学习方法】“三品”:(以小组为单位)品读+品赏+品议。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部分1.请同学们提前详细查阅《临安春雨初霁》的相关背景等资料。
早自习多诵读,疏通字句,初步弄懂诗歌大意,以已学的鉴赏知识试着去赏析本诗,然后与《书愤》作对比阅读。
2.〖知识回顾〗高考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的“四个方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
3.〖陆游·作者名片〗(详见《导学案》P27或《学习指导》P17)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
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
公元1210年临终前写下绝笔诗《示儿》,至死不忘北定中原,收复失地。
诗风雄浑豪放,慷慨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二、自主学习探究(一)【书愤·背景】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此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62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载,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现实情况:壮志难酬,年华空老)1、本诗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提示:联系典故的内容回答)明确: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歌凝练,含蓄,曲折,而不直露。
2、颔联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采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手法,遂成千古佳句,请简要用分析此手法妙在何处?(提示: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雄伟,壮阔(丽)的战场画卷。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中学语文论文《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章敏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他现存的九千三百多首诗,大都是反映民族矛盾的爱国诗歌,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鉴赏陆游的诗歌,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知人论世”,了解陆游其人,把握他所处的时代特点。
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靖康之变,陆游随家人逃难,尝尽了颠沛流离的痛苦。
惨痛的逃难经历和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就培养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使他立下了“上马击胡贼,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然而陆游生活的南宋时代,始终是投降派当权的时代,陆游因为主战常被贬斥罢官,报国理想屡屡遭受冷酷现实的扼杀。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均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
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
《书愤》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
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中的“愤”字,这愤懑之情贯穿全诗。
颔联大气磅礴,笔力雄健,写值得纪念的两次抗金战役的胜利,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家卫国,诗人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
可是投降派当权,贪图安逸,朝廷无意收复中原,诗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其中的“愤”又是多么强烈。
陆游不仅是诗人,而且是战略家。
“塞上长城”是诗人毕生的抱负,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诗人只能徒然自认为是“塞上长城”,对镜照看疏落的鬓发却早已花白。
“空自许”,与上文“世事艰”照应,是对偏安一隅的投降派的愤怒控诉和强烈指责。
《出师表》真足以名传后世,千百年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尾联用典明志,诗人以诸葛亮自况,以《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渴望北征复国,建功立业。
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淳熙十三年(1186)春天,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杭州)去觐见孝宗,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等候召见。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1500字《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是两篇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名篇,分别由宋代文学家赵师秀和苏轼创作。
两篇文章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自己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激荡。
下面将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赏析。
首先是《书愤》,这是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短文。
文章以“书愤”为题,表明了作者对现实境遇的不满和愤怒之情。
文章开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开头,用四个字独立成章,贯穿全文,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凸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痴迷和对现实之厌恶之感。
接着,作者将正值秋天的景色描绘得非常细腻,如“荷塘月色真如水,千金千幅事期除”等,犹如画家的笔触一样细致入微。
在景色描写的基础上,作者借助“书愤”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学问的追求。
文章结尾两句“霖雨青青屋檐畔,槐阴滚滚马道边”则给人以开放的感觉,使整个文章产生了反差,并进一步突出了作者的愤怒之情。
而《临安春雨初霁》则是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文章。
文章以春雨初霁为背景,以临安的郊外为描写地点,通过对春雨、春风、百花和乡村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内心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文章以“秋窗皓韵卷春愁”开篇,通过对作者内心的描写,突出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之情。
接着,文章描绘了春雨过后,村庄的乡村景色,如“暧暧远人村,淡淡水长云”等,给人以和谐、宁静的感觉。
而最后一段则通过对自己心情的抒发,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结尾两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用“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来形容自己的境遇,突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综上所述,《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都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自己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激情。
两篇文章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情感的抒发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激荡和对理想的追求。
同时,两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动人,既有着情感的张力,又充满了文化内涵,给我们展示了宋代文学家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情世界。
《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阅读-统编版那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中原北望气如山。 历史上哪些风格相似的诗人?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①《书愤》的风格,沉郁雄浑顿挫,近似杜甫。《书愤》的遣词造 句及沉郁的思想感情近似杜甫的《登高》:《书愤》中的“早岁那 知世事艰”“镜中衰鬓已先斑”和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 鬓”的沉郁之情相似, 《书愤》 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 风大散关”与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 来”的雄浑壮阔相似。
《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阅读
南宋是一个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凭谁问,廉颇老矣, 使行人到此,忠愤
尚能饭否 ?
气填膺,有泪如倾。
--辛弃疾《永遇乐》
--张孝祥《六州歌头》
北宋—南宋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 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 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内心。
自主预习,细读这两首诗歌,完成下列表格。
诗作
《书愤》
写作背景 诗歌意象
内容事件
表现手法 诗人形象
思想情感
意境风格
《临安春雨初霁》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中原、山岳、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
①首联回忆早年血气方刚,收复中原的豪心壮志。②颔联追 怀往事,写两次抗金斗争的胜利。③颈联写因怀才不遇,岁 月蹉跎。④尾联赞美诸葛亮的《出师表》。
空有报国志无奈客京华_陆游的_书愤_与_临安春雨初霁_对照赏析
陆游之父陆宰本是一位积极主战的爱国
行》) 。为了实现诗中壮志, 陆游不论做什么小 知识分子, 与他交往的都是颇有气节的志士仁
官, 甚至闲居, 都不忘其恢复中原的志向, 特别 人。陆游少有才名, 在这方面熏陶极深, 20岁即
是在川陕王炎、范成大幕 府 时 , 抗 战 之 言 与 行 立志: 上马击狂胡, 下 马 草 军 书 。 一 生 为 之 奋
长期的投降派主宰现实, 长期的经受排 挤打击的现实, 使陆游心已厌倦, 不但厌倦谈 及官事, 连众官聚居的京城也惧去。此中实 因, 不明而明: 无奈啊!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世 态炎凉, 官场腐败, 更准确地说, 自己屡受打 击, 投降派专权使他看透了官场, 厌倦了虚假 和惺惺作态。此次受招上京, 不管又将为何官 职, 终究仍会志不得伸, 再受打击排挤。无奈 上京, 不敢直面污浊的官场, 只将自己锁入小 楼和黑夜:“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 花”。在无人的孤寂中自赏, 自我想象一种脱 离尘事的美好境界: 深巷散发春色, 不受尘灰 侵扰。这杏花春雨江南的境界, 不是现实, 是 想象, 是身陷京城浊世之中心灵独守一方净 土的写照, 也是无奈中逃避现实的一种消极 情绪的良性反映。这种心情“是和诗人大半生 在政治上不断遭受打击有着内在的联系的”。
美好的想象瞬间即逝, 现实的漫长黑夜 还须熬行。陆游在此客居之所, 只好“矮纸斜
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此句明似以此 化解心里倦意, 实是一种落寞心情的强忍欢 意, 是自欺式的聊以自慰, 来掩盖内心无奈和 惆怅。作者对此行仍存一丝美好的期待, 但又 真切地感到会是一场空, 所以又自慰:“素衣 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果然, 朝堂之 上, 宋孝宗说:“严陵山水胜处, 职事之暇, 可 以赋咏自适。”于是陆游心中泛起的最后一丝 涟漪随水消散。可以说, 陆游心中早有此种无 奈的观望。本诗本嘲自我, 实从侧面暴露当时 政治的黑暗, 讽喻现实。“京洛多风尘, 素衣化 为淄”, 诗人到了京城, 不去结交权贵, 独自呆 在客邸自娱, 真实表现他对官场特殊的心态: 一方面寄以渺茫的希望, 一方面又深知结局 总是一样— ——的确好无奈! 是要独善其身吗? 不是, 是逃避。此诗形式上不乏诙谐, 手法上 可说用了讽喻。这两种特点, 似乎更直观地再 现陆游一种无奈的思想: 追求而明知失败。所 以, 急着赶回家的陆游还是接受了严州知州 一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比较赏析
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186年,陆游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军事,期时陆翁已然六十有二,虽早过知天命之年,但年轻时的恢复之志,仍于压抑沉寂之后,重新燃烧起来,足见陆翁无愧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一称号。
“书愤”一题,毫不掩饰诗人当时内心的悲愤,“愤”为贯穿全诗的意脉。
陆翁一生饱受战乱之苦,出生第二年,即1126年,就碰上“靖康之变”,徽钦二帝为金主完颜亮所虏,长江以北江山易主,加之投降派把持朝政,南宋小朝廷从此偏安长江之南。
陆翁从小跟随家人颠沛流离,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
而陆翁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陆翁师长,皆为爱国人士。
这样的经历和家世,促使他自小树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与“处当师颜原,出当致唐虞”的信念。
正如本诗首联所写: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颔联两句,大气磅礴,笔力雄健,用事实说明南宋人民完全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有能力收复故土失地,是诗人恢复之志的具体化。
然而,年轻时的诗人没有想到世事如此艰难,投降派何其无耻,自己的一腔抱负,满怀豪情,失去了朝廷的支持,遭受投降派的阻挠,最后只能是“空自许”,尽管南宋有的是诗人一样的“塞上长城”!光阴似箭,世事沧桑,岁月蹉跎间,两鬓已经斑白。
颈联两句,是愤怒的控诉,强烈的指责。
然而,毕竟,陆翁被重新起用了,官职虽然不大,但机会毕竟来临,六十有二的陆翁,想到了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想到了诸葛亮《出世表》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不渝的执著奉献精神,所以以此自勉,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还想干一番报国大业的勃勃雄心。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直追老杜。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当一位伟人说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他潜意识里已经拉开了悲剧的帷幕。
诸葛亮说了这句话,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周恩来说了这句话,表明他只能痛苦招架,已无力反击“四人帮”的咄咄攻势了,结果也是怅然痛然而逝;陆游这句话,大概也难越其迹。
上任前,陆翁赴临安(即今杭州)面谒孝宗,欲知圣上恢复之意,并进言推进。
谁知道,孝宗一席“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附咏自适”之语,让陆翁从头凉到脚,这不明明白白告诉雄心勃勃的陆翁:给你官职,给你俸禄,给我闭嘴;忘记你的恢复之志,游山玩水去吧!
大失所望,心灰意冷的陆翁觉得自己被欺骗了。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是谁让我客居京城?首联即表达了对仕途的厌倦与失望,并透露出客居京华的懊悔。
颔联以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了自己的惆怅与郁闷,颈联则以闲适写壮志难酬的感慨与牢骚:两联写得优美动人,富于情趣,但正如愤怒到绝望后的微笑,笑的背后是吞到肚里的苦涩泪水。
尾联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同为写悲,《书愤》如乔峰之降龙十八掌,虎虎生风,飞沙走石,气势逼人;《临安春雨初霁》则如张三丰之太极,看似行云流水,貌似平静柔软,却是暗流汹涌,不可阻挡。
相比之下,后诗更催人泪下,这世上,最让人痛心不已的,莫过于“心如死灰”的绝望啊。
临安春雨初霁和书愤的区别(从背景来说)
提问者:怪味饺子 - 九级最佳答案<临安春雨初霁>的背景为: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士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
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又为"淳臣十三年(1186)春作者出知严州(洽今浙江建德)之前,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到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等候宋孝宗召见。
此诗描写作者暂客临安时的闲散无聊生活,流露出对恶浊的官场生涯的厌倦和盼望早日归家的心情。
"
<书愤>的背景为:
"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时作者六十二岁,罢官闲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已达六年。
诗中概括了作者一生的抱负、经历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5[ 标签:书愤,临安春雨初霁,诗歌 ] 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轻舞飞扬回答:1 人气:11 解决时间:2008-11-09 21:50
网友完善的答案好评率:0% 查看完善答案历史>> 前者是作者在奉旨进京后住在客栈里所写。
世味年来薄似沙(无人理解),谁令骑马客京华?(受圣命)小楼一夜听春雨(无法入眠)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无耐之举,不被重用)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自嘲)全诗是对不被重用的无耐,以及对朝廷苟且偷安,无意北伐的彻底失望。
《书愤》写了作者对投降派把持朝政的不满,隐含对统治者的批评。
但是后两联作者表达了对北伐未失去信心,愿意像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首诗歌的情感和风格有什么不同?请作比较赏析。
答题要点:(1)《书愤》写于作者闲居山阴失意之时,故诗中多激愤之情,诗风慷慨悲壮。
(2)《临安春雨初霁》写于作者奉皇帝之召到临安,反映了旅居京城的孤寂之情,风格清新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