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2017年就业扶贫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7年就业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县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安排部署,聚焦全县贫困村和贫困劳动力,紧盯全年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就业帮扶措施,积极打造以“公益岗位开发托底就业、社区工厂安置就业、劳务协作输转就业、民营企业就近吸纳就业、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大学生见习及创业扶持”等为主的“七措联动”工作机制”,制定《就业扶贫秋季攻势百日行动方案》,全面贯彻落实市人社局就业扶贫冬季行动会议和全县冬季攻势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政策,全县就业创业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统计摸排,核实底数,建立“一库五册”大数据。
今年上半年,根据省市安排,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和“五清”(即:基本情况清、就业劳动力情况清、就业创业需求(含培训意愿)清、就业创业类别清、帮扶措施清)的要求,对全县贫困劳动力按照“就业、创业、培训、政策扶持”等情况进行了分类核实和信息录入。全县有贫困村101个,18177户,4779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0044人,占贫困人口的41.94%,2017年计划摘帽退出贫困村8个、2150户、6505人。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12.96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7207人,共计创收31.66亿元,有序组织
劳动力赴江苏省南通市务工156人,贫困劳动力63人。完成贫困村职业培训450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754人,开展创业培训506人,贫困劳动力91人。开发大学生见习岗位362个,推荐就业见习140人,其中贫困大学生22人。组织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招考,完成57个岗位的应聘组织工作。
二、对口协作,交流融合,苏陕携手共圆小康梦。
苏陕劳务协作是部省列入对口扶贫的工作重点,转移就业是贫困劳动力增收的主要渠道。今年,我县与南通市经济开发区确定为对口帮扶协作县区,积极加强与南通市的劳务协作,有计划、有组织地搭建用工平台,引导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一是强化项目合作,实现共建共赢促脱贫。我县围绕与南通经济开发区签订的合作协作框架,及时制定了《XX县苏陕交流协作就业创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从开展劳务输出、培训协作、人才交流、项目实施协作等方面制定2017-2020年工作规划,充分发挥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人才、资源等优势,与我县在就业扶贫上开展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与帮扶活动。二是搭建用工平台,促进人岗相适稳定就业。今年,我们围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先后举办了2017年“春风行动”及就业扶贫招聘会、南通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2017年陕西•汉中东五县(夏季)就业扶贫招聘会和陕西汉中与江苏南通定点定向培训就业安置工作,邀请南通用工企业120余家参加招聘会,先后4次安排专人护送外出务工者156人到南通就业。这部分外出务工者生活安定,工资收入稳定,每月收
入均在4000元左右。三是加强干部交流,促进对口协作深度融合。11月9日,南通市经济开发区组织部长,人社局局长刘锋一行到XX开展了对口协作座谈交流,签订了人才交流劳动就业对口协作框架协议,围绕人才培训、劳务输出、项目协作等达成了项目实施计划。11月26日由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新成带队,组织全县48名从事扶贫工作的部门和镇办工作人员到南通开展为期7天的交流培训,培训采取理论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拓展了干部的思想,开阔了干部眼界,增强了干部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组织带领就业服务局和培训学校的同志实地走访了用工企业,与XX籍务工人员开展了座谈,了解了他们工作生活情况,他们对在南通的工作生活比较满意。还与南通经济开发区人社部门领导及部分用工企业开展了座谈交流,初步达成了《江苏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陕西汉中XX县劳务协作意向书》,进一步加快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确保稳定就业增收脱贫。四是开展就业扶贫专项活动,促进19个深度贫困村劳动力稳定就业。12月10日上午,在小河镇开展了以“苏陕结对帮,送岗到家门,携手奔小康”为主题的深度贫困村专项招聘会,提供南通及本地企业岗位1000多个,有800多贫困群众参加招聘会,现场达成就业意向30多人,发放就业扶贫政策宣传资料6000多份。
三、多措并举,多轮驱动,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
(一)点面结合,灵活方式,贫困劳动力培训全覆盖。今年以来,XX县人社局抓住职业培训这个提升劳动力就业技能的“牛鼻
子”,以精准培训为突破口,以“强素质、提技能、稳就业”为目标,大力实施“三个三”培训法,通过不断加强对民办培训机构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与实地开展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既提高了培训质量,又为贫困劳动力节约了培训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坚持“贴近农民、贴近实际、贴近市场”的三贴近原则,将培训班办在农村劳动力较为集中的地方,让广大有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就业培训服务。
坚持“三到位”,确保培训规范化。一是坚持组织协调到位。先后印发了《XX县脱贫攻坚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关于开展101个贫困村脱贫攻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确保培训工作纲举目张。充分发挥整体作战优势,构建由人社部分统筹安排、镇(办)组织开展、村组落实参训劳力、培训机构组织实施的“四位一体”联动机制,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二是坚持保障措施到位。整合全县各类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师资。加大培训经费保障力度,对按期完成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在审核无误后,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三是坚持培训监管到位。严格执行培训机构开办审批制度,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课时等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对培训过程,采取现场点名签到、问卷调查、不定时抽查等方式强化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坚持“三覆盖”,确保培训无盲区。一是坚持培训对象全覆盖。对全县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劳动力进行逐人登记,摸清劳动力技能水平、就业创业意愿等基本信息,建立信息台账,实施精准
动态管理,为分类实施培训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培训需求全覆盖。抽调专人到各镇村,逐户走访了解群众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培训专业、落实培训师资,切实满足群众多样化培训需求。三是坚持跟踪服务全覆盖。所有培训学员经考核合格后,由人社部门统一发放培训结业证书,也可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全国通用的技能等级证书。学员结业后,由人社部门负责推荐上岗就业,加强跟踪服务,提供就业援助,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坚持“三为主”,确保培训见实效。一是培训内容坚持以实用为主。紧紧围绕农村产业、市场需求和贫困劳动力培训意愿,采取送教上门“菜单式”选学培训法,精准实施技能培训,增强培训需求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培训,新增农村种养殖大户181户、电子商务31户。二是培训方向坚持以“订单式”为主。依托汉中航空智慧新城、三合工业园区、五郎工业园区和对口协作地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实现人岗对接,定向安置。目前,已为全县42个用工企业开展订单培训589人,组织70多名贫困劳动力到陕西科贸技工学校参加岗前技能培训,并将培训合格人员全部护送安置到南通上岗就业。三是培训目标坚持以稳定就业为主。启动“学校+培训+劳动力+就业”模式,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有效促进劳动力稳定就业。
(二)抓点带面,示范引领,带动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结合县情,因地制宜建立就业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创建示范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