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物理初三第一章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1.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等都是机械运动。
- 参照物:- 定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 特点: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例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如果以汽车里的乘客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2. 运动的快慢。
- 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用公式v = (s)/(t)表示(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1m/s = 3.6km/h。
-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例如,速度为5m/s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
-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 特点: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 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表示物体在变速运动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v=frac{s_总}{t_总}。
例如,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通过的总路程为100m,总时间为20s,则平均速度¯v=(100m)/(20s) = 5m/s。
3. 测量平均速度。
- 实验原理:v=(s)/(t)。
-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等。
- 实验步骤:- 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_1。
-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_1。
九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科学,通过对物质和能量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运行方式。
九年级物理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和知识点,让学生对物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一分析和讨论。
一、基本物理量和国际单位制物理是以测量为基础的科学,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物理学中使用的基本物理量和其对应的国际单位。
基本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量等,而国际单位制则规定了这些物理量的具体计量单位。
例如,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等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描述和测量物理现象。
二、物理量的转化和换算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物理量的转化和换算。
例如,对于速度这个物理量,我们可以通过速度=位移÷时间来计算其数值。
同时,我们也经常需要将物理量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换算,比如将厘米转化为米,将毫克转化为千克等等。
这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常用的转化公式和计算方法,以便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和分析。
三、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研究对象。
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位移是指物体由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所经过的路径长度,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多少,而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发生变化的大小。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描述和解释物体的运动规律。
四、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一种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初速度的抛体运动。
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公式,如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变、竖直方向受重力的影响等等。
通过对平抛运动的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和预测物体在空中飞行的轨迹和落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
五、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力定义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比如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合成和分解等。
九年级物理1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1章知识点一、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在学校的科目中,物理往往被学生忽视。
很多人认为物理太难,而且与日常生活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
然而,物理正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扇窗户。
学习物理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物理知识也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实用性。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的知识点,让我们一同来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二、力和运动运动是物体的状态变化,而力是产生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原因。
在九年级物理第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具有大小和方向。
无论是推车还是拉橡皮筋,都需要施加力才能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变形。
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来表示。
其次,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如果受到的合力为零,那么物体将保持静止或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
这就是所谓的“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则指出了力与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加速度等于力除以物体的质量,即a=F/m。
第二定律给我们提供了计算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力的特性和效果。
例如,我们会学习弹力、重力等力的性质。
力的效果包括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等。
三、能量和功九年级物理第一章还包括了能量和功的学习内容,这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使其产生变化的能力。
能量可以存在于物体的位置、形状和运动等方面。
常见的能量有机械能、热能、光能等。
在物理学中,能量通常用焦耳(J)来表示。
与能量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功。
功是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或者说是力在运动中做的功。
当我们施加力使物体发生位移时,会对物体做功。
功等于力乘以位移的大小,即W=F·s。
功的单位也是焦耳。
了解了能量和功的概念后,我们还需要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和功的计算方法。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在一个系统内,能量的总量在没有外界能量转化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功来推导出能量的变化。
初三物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导言:初中物理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通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下面是初三物理第一章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1. 在电路中,将一个实验电池的正极(+)和另一个实验电池的负极(-)相连,这样的装置形成了一个 ___________。
2. 在一个电路中,当连接的线路比较短时,由电源提供的电流___________。
3. 在一个电路中,当连接的线路比较长时,由电源提供的电流___________。
4. 当将一个灯泡连接到一个电路中时,灯泡发光,这表明___________。
5. 当将一个电源连接到一个电路中时,灯泡没有发光,这表明___________。
6. 请用适当的物理名词填空:当电线的截面积增大时,电阻___________。
7. 请用适当的物理名词填空: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是由于 ___________。
8. 请用适当的物理名词填空:两个电阻相同的导线并联后,总电阻___________。
9. 请用适当的物理名词填空:两个电阻不同的导线串联后,总电阻___________。
10. 根据欧姆定律,如果我们知道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我们可以计算出 ___________。
答案:1. 串联电路。
2. 较大。
3. 较小。
4. 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5. 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
6. 减小。
7. 电阻发热。
8. 减小。
9. 增大。
10. 电压。
结语:通过完成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加深对初三物理第一章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下多进行实践和探索,通过实验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我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
等分就是1℃,读作1摄氏度。
原理:液体的热涨冷缩性质
温度计: 构造:液泡、玻璃管、测温液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使用方法:观察量程、分度值,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玻璃泡与被 测物体充分接触,不碰杯底和杯壁 ;正确读书与计数。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观察量程,即明确它所 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 度,所测温度不能超出此 1、使用前 范围。 、认清分度值,即温度 计上最小一格所表示的数 值,它反映了温度计的准 确程度。
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液化:
液化的方法:降温或压缩体积。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升华是吸热过程。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因。 水污染严重、淡水资源匮乏,要珍惜 每一滴水。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熔化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是 吸热过程。
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特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熔化的相反过程)
凝固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凝固点。
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晶体凝固的特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是吸热过程。
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
概念: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 缓慢的汽化现象,能在任何温 度进行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数:液体的温 度、液体的表面积、以及液体上 方的空气流动的速度。
沸腾
概念: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 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 象,只有在一定温度下 才能进行。 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特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 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随堂训练
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C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2.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有: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③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④分子 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上述理论与如图所描述现象相对应的是 ②__C__、③__A__、④__B__。(以上三空均填图中的字母代号)
科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全章】》 精品PPT优质课件
第一章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
2.分子的特征: ①体积小 ②数目多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可以直接观察 吗?怎样才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呢?
喷香水或空气清新剂,很快就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
谢谢观赏!
再见!
第二章第二节 内能和热量
一、物体的内能
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动能。 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思考: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 瓶塞跳起 出现水雾
瓶塞跳起,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
弹簧发生弹性 形变时具有弹 性势能。
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 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叫做物体的内能。
3.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 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所示甲、 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C )
A.固态、液态、气态 C.固态、气态、液态
物理九年级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九年级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九年级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基本规律,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本质、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以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物理量和国际单位制物理量是可以用数值和单位表示的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有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是长度、时间、质量、电流强度、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
通过使用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可以表示出各种不同物理量。
3. 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和运动的规律。
主要涉及到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通过使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相关信息。
4.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则给出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和外力的关系。
5.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它施加同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6. 功和能量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它等于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的分量乘积。
而能量是物体具有做功能力的量。
我们常常将能量分为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形态有关。
7. 功率和机械效率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它等于功除以时间。
机械效率是指做机械功输出与输入之比,用于描述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8. 物体的浮力和浸入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称为浮力。
当物体完全或部分浸入液体或气体时受到的力称为浸入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液体或气体排开的体积乘以液体或气体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初三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三物理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测量和运动这三个方面的知识。
具体的知识点总结如下:第一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能够用数值来描述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物理单位是衡量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如米、千克、秒等。
第二章测量1.测量的概念和方法:测量是通过与已知物理量进行比较,确定待测物理量的数值大小的过程。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估算法。
2.尺度的选择和精确度:根据被测物体的大小和测量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尺度。
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可以通过保留有效数字、增加测量次数等方法提高。
第三章运动1.位移和路径: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指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是指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常用的公式有速度=位移/时间和加速度=速度/时间。
第四章弹性力和弹簧1.弹性力的概念和特点:弹性力是一种使物体恢复形状和大小的力,有弹力和弹性形变两个方面的特点。
2.胡克定律和弹簧常数:胡克定律是描述弹簧弹性力与形变之间关系的定律,公式为弹力=弹簧常数×形变长度。
第五章摩擦力和滑轮1.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时相互作用的力,受物体表面状况、压力大小和物质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2.滑轮的作用:滑轮是一种利用摩擦力的简单机械装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第六章重力和压力1.重力的概念和特点: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的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压力的概念和公式: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公式为压力=力/面积。
常用的单位有帕斯卡和兆帕。
第七章简单机械1.机械优势和机械效率:机械优势是指简单机械放大力的作用,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
初三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初三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初三物理的学习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第一章的知识往往为后续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这一章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白物理这门学科研究的是什么。
物理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相互作用和能量等方面的规律。
在初三物理的第一章,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生活中,汽车在路上行驶、鸟儿在空中飞翔,这些都是机械运动的例子。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要看它的位置相对于某个参照物是否发生了变化。
比如说,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你相对于汽车是静止的,但相对于路边的树木却是运动的。
接下来是“参照物”。
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就必须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通常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例如,当我们说“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云为参照物;而说“同步卫星静止在赤道上空”,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在测量长度和时间方面,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工具和方法。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比如,一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毫米,测量结果是 256 厘米,其中 6 就是估读出来的。
时间的测量工具通常是钟表。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除了秒,还有分钟、小时等常用单位。
测量误差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改进测量方法、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如果一辆汽车在 1 小时内行驶了 60 千米,那么它的平均速度就是 60÷1 = 60 千米/小时,换算成米每秒就是60×1000÷3600 ≈ 1667 米/秒。
物理九年级第1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第1章知识点一、物理学简介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物质特性的科学。
它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和量子力学等。
二、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单位用牛顿(N)表示。
2. 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4. 运动的描述:运动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1) 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量。
(2)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 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和方向。
5. 运动图象:运动图象可以通过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和加速度-时间图象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压力和浮力1.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P = F/A计算,其中P表示压力,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压力与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成反比。
2. 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挤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浮力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排开的体积成正比。
3. 浮力原理:当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浸泡时,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四、能量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或系统的物理状态,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的运动状态和变化。
常见的能量有动能、势能、热能和光能等。
2.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常见形式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4.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的能量总量在物体或系统之间可以转化或转移,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九年级物理第1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1章知识点第一节电流与电路在本节中,我们将了解电流与电路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一、电流的概念电流是指电荷流动的现象,通常用I表示。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1安培等于1库仑/秒。
电流的方向通常是正电荷从正极流向负极。
二、电流的计算公式电流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I = Q / t其中,I代表电流,Q代表通过某一点的电荷量,t代表电荷通过该点所需的时间。
三、电路的概念1. 电路是指将电源、导线和电器设备等互相连接形成的路径。
2. 电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闭合电路和开放电路。
- 闭合电路是指电流能够从电源的正极流动到负极,并将电器设备工作。
- 开放电路是指电流不能形成闭合回路,电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四、电阻和电阻率1. 电阻是电流受到阻碍的程度,通常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2. 电阻的大小与电阻器的材料、形状和长度等因素有关。
3. 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积的导体的电阻大小,通常用ρ表示,单位是Ω·m。
五、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U = I × R其中,U代表电压(伏特),I代表电流(安培),R代表电阻(欧姆)。
六、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依次连接,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电器。
2.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3. 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同时连接,电流分流通过每个电器。
4.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之和的倒数。
七、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是电能转化的结果,通常用W表示,单位是焦耳(J)。
2. 电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W = U × I × t其中,W代表电功,U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t代表时间。
3. 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功的转化率,通常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W)。
4. 电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P = U × I八、交流电与直流电1. 直流电是电荷始终沿一个方向流动的电流。
九年级的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的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第一章是我们的学习起点,它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本文将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进行论述,并提供相应的解释和实例。
能量与能量转化能量是物体所拥有的做功的能力,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属性。
能量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形式中,如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
能量可以通过转化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我们称之为能量转化。
例如,把一颗静止的足球踢飞,足球就具有了动能。
当球落地时,动能转化为弹簧势能。
能源转化是物理世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力与运动力是引起物体产生运动或者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它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来求得。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和形状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会增大。
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在机械世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应用。
它表明,在没有外力做功和能量转化的情况下,一个由弹簧和重物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例如,一个滑轮系统中的重物高度降低时,势能减少,而动能增加,两者之和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在解决一些和重力、弹簧等有关的问题时非常有用。
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由一到几个部件组成的机械装置,通过简单的力关系来完成工作。
九年级物理课程涉及到的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
杠杆是一根刚性杆,用于改变力的方向或增大力的效果。
滑轮是一个旋转的轮子,通过绳索与重物相连,用于改变力的方向。
斜面是一个倾斜的平面,可以减小物体受到的重力。
这些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光的传播与成像光是一种电磁波,是一束粒子和波动双重性质的能量载体。
光可以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产生光的阻挡。
光以直线传播的特性被应用到成像中,例如利用凸透镜的特性来成像。
物理九年级第一章归纳总结
物理九年级第一章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让人充满好奇和探索的科学学科。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开始接触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一章是我们物理学习的开端。
本文将对物理九年级第一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
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是研究物质和能量变化规律的科学,而物理量则是对物质和能量变化所进行的观测和测量。
在物理中,我们将物理量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两类。
基本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而导出物理量则是基于基本物理量经过计算和推导得到的,例如速度、加速度、功等。
对于物理量,我们需要使用单位来进行表示和计量。
国际单位制是世界通用的物理量单位制,其中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是米(m)、质量单位是千克(kg)、时间单位是秒(s),电流单位是安培(A)等等。
熟练掌握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对于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至关重要。
二、物理量的测量在物理实验中,我们需要通过测量来获取物理量的数值。
测量是将不确定的物理量与已知的物理量进行比较,确定其数值的过程。
然而,任何测量都会存在误差,误差来源于测量精度的限制和实验条件等因素。
常见的物理量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计数测量。
直接测量是通过直接使用测量仪器或工具直接获得物理量的数值,例如使用尺子测量长度。
间接测量则是通过测量一些与待测物理量相关的物理量,再通过数学关系计算得到待测物理量的值,例如通过测量时间和距离来计算速度。
计数测量则是通过对物理量的个数进行计数来得到物理量的数值,例如通过计算一个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可以通过计数该物体中含有的质量单位个数进行估算。
三、运动的概念和运动图象运动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我们通过运动来研究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中的位置变化。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将重点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的运动。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运动图象来对匀速直线运动进行描述和分析。
运动图象是将物体的位移与时间进行关联的图表,并且可以通过运动图象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特点,例如物体的匀速和非匀速性质,以及运动的方向等。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的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的知识点九年级物理,是初中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物理课程。
第一章是整个九年级物理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本文将从基本物理量、物理量的计算、质量和体积、密度和压强四个方面,对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的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基本物理量物理学中有着许多重要的基本物理量。
例如,长度、质量、时间和电流正是这些基本物理量之一。
物理学家研究各种现象时,都是基于这些基本物理量进行观察和研究的。
在物理学中,一般使用国际单位制来对基本物理量进行计量,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时间的单位是秒,电流的单位是安培。
二、物理量的计算在物理学中,对于某些物理量的计算方法是我们必须了解的。
其中,计算速度、加速度、力和功等是非常常见的计算方法。
例如,在计算速度时,我们可以用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的公式来计算;加速度的计算则是根据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公式来进行的。
力的计算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而功的计算则是工作等于力乘以位移的公式。
三、质量和体积质量和体积是物理学中另一个基本的概念。
质量指的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和引力特性,可以用千克作为单位进行计量。
而体积则描述了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可以用立方米作为单位计量。
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或一些测量方法来确定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四、密度和压强密度和压强是九年级物理第一章中的另外两个重要知识点。
密度指的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用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来计算。
压强则是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压强可以通过压强等于力除以面积来计算。
这两个概念在物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浮力的计算中就需要用到密度的概念。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的知识点涉及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基本物理量、物理量的计算、质量和体积、密度和压强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实验的参与和计算的练习,我们可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第一章主要涵盖了力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质点的运动、速度、加速度、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质点的运动质点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
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保持不变,即速度恒定。
这种运动可以用速度-时间图来描述,图中的斜率即为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是指质点在不断改变速度的情况下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加速度-时间图来描述。
图中的曲线斜率即为加速度。
二、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
它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加速度指的是速度的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
它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通常情况下,加速度的单位是m/s^2,表示在1秒内速度增加或减少的量。
三、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要么保持静止,要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简而言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会继续保持其原来的状态,静止的物体会一直保持静止,匀速运动的物体会一直保持匀速运动。
四、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力=质量×加速度。
根据第二定律,力的方向和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成正比。
五、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这意味着对于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力,都有一个等大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在其他物体上。
通过这个定律可以解释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翘板的作用、步行时的反作用力、船上行走时的反应等。
六、质量和重力质量是描述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通常用标准单位千克(kg)表示。
重力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的引力而产生的。
地球引力是人们常提及的一个例子,它使得物体受到向下的力,并使物体保持在地面上。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章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我们了解自然世界的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是我们进入中学物理学习的第一步,它主要涵盖了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些知识点。
1. 物理世界的单位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及其规律。
为了描述这些现象,我们需要有一套统一的单位系统。
国际单位制(SI)是目前最常用的单位制,它包括了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光强等基本物理量的单位。
在物理学中,熟练运用这些单位是非常重要的。
2. 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位移情况。
加速度是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它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运用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运动过程。
3. 物体的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物理学中,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是两个常见的物体运动形式。
平抛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的同时,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下抛出。
自由落体运动则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这两种运动形式都有着自己特定的运动规律和运动方程,通过学习它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过程。
4. 物体的力和质量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是物体相互作用或物体与其他物体作用时产生的效果。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加速度的变化来求得。
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决定了物体抵抗力的大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定律来计算物体的运动情况。
5. 牛顿三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物理学中的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它包括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物体对外界施加压力和受到外界压力的等大反作用,以及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与物体间的引力。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它揭示了物体之间引力的产生和作用规律。
初三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初三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初三物理第一章通常涵盖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性质、结构、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多个分支。
2. 测量和单位:- 国际单位制(SI):是国际上通用的一套度量单位系统。
- 长度单位:米(m)- 质量单位:千克(kg)- 时间单位:秒(s)- 力的单位:牛顿(N)- 其他常用单位:厘米(cm)、毫米(mm)、克(g)、牛/米²(Pa)等。
3.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公式为 \( v =\frac{\Delta s}{\Delta t} \)。
-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公式为 \( a = \frac{\Deltav}{\Delta t} \)。
-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
- 路程:物体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
4. 力和运动:- 力:物体受到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公式为 \( F = ma \)。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重力和摩擦力:-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 \( F_g = mg \),其中\( m \) 是质量,\( g \) 是重力加速度。
- 摩擦力:物体表面间的阻力,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压力有关。
6. 压力和压强:- 压力:力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大小,公式为 \( P =\frac{F}{A} \)。
- 压强:物体内部的压力分布。
7. 功和能量:-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移动的距离与力的乘积,公式为\( W = F \cdot s \)。
- 能量:物体做功的能力,包括动能、势能和内能等。
8. 简单机械:- 杠杆:利用杠杆原理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九年级物理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物理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一章内容涵盖了多个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和压力在物理学中,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向量量。
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
同时,压力也是力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我们学习了压力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压强的相关知识。
二、运动物理学中运动是研究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
在九年级物理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速度-时间图与位移-时间图的关系等内容。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抛体运动和谐振动等相关概念和知识。
三、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和动能而具有的能量总和,包括势能和动能。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机械能的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原理以及各种能量转化的实例。
通过学习机械能与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四、功和功率功是指力对物体运动所做的功效果,是物体运动时能量的转化过程。
我们学习了功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机械工作和效率的相关概念,并学习了计算工作和效率的方法。
五、压力传递压力会沿着液体或气体的传递而均匀作用于所有承受力的面上。
我们学习了压强与压力的关系以及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帕斯卡定律和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
六、浮力与浮力的应用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浮力在物体浮沉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浮沉现象。
七、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和颗粒性的双重属性。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以及光的色散现象。
物理九年级第一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第一章知识点九年级物理,是我们初中物理学习的最后一个年级。
在这一年级,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探索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力和运动、平抛运动、宇宙中的地球、传热和热机。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运动和能量的基础概念,以及对地球和宇宙的一些了解。
下面,让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些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力和运动。
在力和运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是力,力的作用和性质,以及力的计算方法。
力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力是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作用有很多种,比如推力、拉力、重力等等。
而力的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点的三个要素。
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物体所受力的情况来表示。
力的计算方法也很简单,一般是用力的大小除以物体的质量。
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解答与力和运动相关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初速度投掷的同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作用而进行的运动。
平抛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呢?首先,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而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保持不变。
其次,物体的运动轨迹呈抛物线。
我们还学习到了平抛运动的相关公式,如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和总位移的计算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描述和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
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宇宙中的地球。
在宇宙中的地球这个知识点中,我们学到了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时自转轴与公转面相交所形成的四个季节的变化。
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知道,地球既绕自己的轴自转,也绕太阳公转。
这两个运动造成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此外,我们还学习到了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以及地球的造成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对于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行规律。
最后一个知识点是传热和热机。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第一章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第一章第一章物理知识的奥妙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和运行机制。
九年级的物理课程,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更加深入探索的阶段。
第一章的内容,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物理世界的奥妙。
一、运动的描述在第一章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通过观察与实验,我们可以把物体的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三种。
其中,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同样的时间内,每个时刻位移相等;而变速直线运动则是指物体在同样的时间内,每个时刻的位移不相等。
曲线运动则更加复杂,常见的有圆周运动。
二、速度和加速度物体的运动不仅可以通过位移来描述,还可以通过速度和加速度来揭示其规律。
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而平均速度则是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
通过计算速度,我们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和速度的变化。
加速度则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是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
当速度变化的快慢具有方向性时,我们称之为瞬时加速度。
而平均加速度则是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快慢。
三、加速运动的规律了解速度和加速度之后,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加速运动的规律。
在加速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不断变化,位移也会随之改变。
牛顿第二定律是我们研究加速运动的重要定律之一。
它说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力成正比,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一定律,对于我们理解物体运动和力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四、自由落体和斜抛运动自由落体是物理学中的经典问题之一。
在考虑空气阻力不计的情况下,所有物体在同样的重力加速度下自由下落。
在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斜抛运动则是在斜向投掷物体的过程中,物体既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又有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
通过学习斜抛运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抛体运动中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打开盛汽油的瓶子,可闻到汽油的气味
B、白糖加入热水中,水变甜
C、北方严冬,狂风怒号,漫天雪花飞舞
D、八月中秋,丹桂飘香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及理论是玻尔创立的
B、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C、宏观世界是运动的,微观世界是静止的
D、分子的运动是永不停息和无规则的
3、对于分子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
B、分子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
C、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时,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引力要比斥力减小得快一些
4、向一杯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清水渐渐变成红色,这是现象,这
类现象主要说明分子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
5、气体的密度很小,同时它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充满它所能达到的空间。
对于这
类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B、气体分子本身的质量小
C、气体分子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
D、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极其微弱,但它的运动仍然是无规则的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冷水与热水混合成为温水不是扩散现象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一种扩散现象
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这说明气体分子间有引力
D、折断的铁棒不容易直接接拢,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7、小明的妈妈刚做好一盆滚烫的汤,戴着眼镜的小明走进厨房揭开盆盖后发出了感叹:“啧
啧,真香啊!可就是看不见.……”。
小明说“真香”是由于造成的,
这是一种现象;而他说“看不见”则是由于造
成的,这是属于中的现象。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机械能没有必然的联系;
B、0℃和0℃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
C、一个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一定具有内能;
D、物体的内能只与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无关。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块冰全部化成水后,它的质量和温度都没有改变,它的内能也没有改变;
B、如果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则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了;
C、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则它的温度一定要升高;
D、温度相同、质量也相同的物体的内能也一定相同。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内能越多;
B、温度越高的物体的内能越多;
C、物体的机械能越多,它的内能也越多;
D、一个物体只要它的质量和温度都不变,那么它的内能就不变。
4、关于做功和热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和热传递总是等效的;
B、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热量要发生改变;
C、热传递过程,实际上就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D、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就是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要升高;
B、温度越高的物体的热量越多;
C、物体温度越高,它放出的热量越多;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6、下列现象中,属于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把一壶水放在炉火上加热,水变热;
B、流星进入大气层被烧毁;
C、冬天烤火,人觉得暖和;
D、汽车发动机散热。
7、对于功、内能和热量,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三者的国际单位都是焦耳;
B、功是物体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改变多少的量度;
C、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
D、它们的单位相同,是因为它们多属于同一物理量。
5、为了测定火炉的温度,将一个质量为500g的铁球放到火炉中加热。
加热足够长时间后
取出并立即投入到2㎏温度为20℃的水中,稳定后水的温度为42℃。
若不计各种热损失,求:火炉的温度(即铁球刚从火炉中取出而投入水中前的温度)。
6、一个体积为200cm的铝球,把它从20℃加热到170℃时,它吸收了35640J的热量。
3
(1)铝球的质量是多大?(2)该铝球是否空心?
(3)该铝球若是空心的,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7、完全燃烧140g的干木柴所放出的热量让质量为5Kg、初温为30℃的水全部吸收。
(干
木柴的热值为1.2×10J/Kg,大气压为1atm)7
计算:水温会上升多少℃?
1、对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理解的是:( )
A、燃料的热值跟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B、燃料的热值跟燃料的质量成正比;
C、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D、某种确定的燃料的热值是一个定值,跟燃料的质量及燃烧放出的热量无关;
2、一瓶酒精倒掉一半,剩下的半瓶酒精的密度、比热容、热值和原来相比,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密度和热值不变
B、只有密度和比热容不变
C、只有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D、三个都不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值大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B、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的燃料热值大;
C、相等质量的同种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相等;
D、完全燃烧相等质量的不同燃料,燃料热值大的所放出的热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