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二物理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问题

合集下载

中学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探究

中学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探究

中学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探究由于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学生学习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制约,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本文就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种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作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矫正办法。

三、类比不当形成的思维障碍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式,是人们认识新事物或有所新发现的重要思维方式。

但类比不是一种严密的推理,类比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正确恰当地运用类比,可以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正确恰当地运用类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如可以把电压的作用与水压作用进行类比,这样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有时类比不当,反而造成学习知识的思维障碍。

运用类比推理时,一般的通病是不问实质,不看条件,形式地或机械地进行对比。

克服这种思维障碍的有效办法,就是抓住不同现象或概念的差别,分析其差异,找出类比推理不具备的条件,才能消除这种思维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类比思维方法。

一、先入为主,错误的生活经验形成的思维障碍学习物理时,一开始就注意引导学生逐步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中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但生活观念先入为主的影响常常妨碍了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造成一种思维上的障碍。

例如,在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这部分知识之前,许多学生都有这种想法,认为有力的作用物体才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等学完力和运动这部分知识后,才对此有了正确的认识。

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受原有错误的生活观念和经验的干扰和影响,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思维判断被阻断,不能联系所学知识,想当然,习惯性的按错误的生活观念进行判断,所以妨碍了物理概念的建立和巩固。

同时,原有的错误观念和经验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比较顽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

例如,学习功时,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生都能正确答出: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于下通过的距离。

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思维障碍及对策探索

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思维障碍及对策探索

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思维障碍及对策探索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初学物理时,被有趣的物理实验和奇妙的现象所吸引,但这个兴趣很快被学习过程中的“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所取代时,这些学生随即丧失了学好物理的信心,在物理检测中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

作者调查整理后,归纳出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常见的思维障碍,并探索一些相对应对策。

一、物理公式数学化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工具,但教学中往往发现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经常撇开公式的物理意义而乱套公式。

例如,在用欧姆定律得出求电阻的公式R=u/I后,学生往往由公式而得出R与u成正比或R与I成反比的错误结论。

关键在于没弄清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这个物理事实,将物理公式纯粹数学化导致的结果。

克服这种思维障碍的对策:一是准确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公式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间的因果关系。

二是明确公式的来历,体验物理实验总结出公式的经过,突出对问题的物理意义的分析,防止单纯数学公式的教学法。

二、形象思维无景象形象思维在初中生的物理学习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准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实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准确地实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

例如: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磁感线的鲜明形象,没有建立磁感线方向的物理场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及感应电流的方向等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针对学生形象思维方面的障碍,教师应尽可能地多做实验,物理是一门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利用实验的形象、直观就能够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建立准确理解。

三、定势思维致思阻定势思维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会产生错误的思维导向,以致于防碍准确的思维,妨碍新问题的解决。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及对策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及对策

三、 缺少表象形成 思维 障碍及对策 初 中物理概念或规律 , 多数是从事实 出发 , 经 过分 析归 纳后 总结 出来 的。 学生接受新物理概念 、 规律必须 以充分的感性材料
学习中常常出现的思维障碍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


因先入 为主的生活观念引起的思维障碍及对 策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 ,已经从生活 中积累 了一定 的生 活经 做基础 。 教学 中, 我们看到 , 对特定条件下 的物理现象和过程 , 如 验, 这些经验大多数是 自然条件下形成的 ; 是 缺乏引导的 。有些 果 学生此时尚没有在 头脑 中建立起正确 的物理表象 ;学生正确 错误 的经验将他们引入“ 思维误 区” , 例如 : 在学习“ 汽化和 液化” 地开展分析 、 推理 、 判 断等一 系列逻辑思维活动 , 则很难进行 , 感
因, 还有学生思维特点 的原因。这些原 因导致学生在运用物理知 样 了, 不能等于同一种物质 。只有这样 , 才能既克服思维定式 , 识进行物理思维 时, 产生一些思维障碍 , 直接影 响到学生 的学习 加深 了对知识 的理解 , 又锻炼 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 阔性。

兴趣和效果 。笔眷从事初中物理教学 多年 , 下面就初 中生在物理
【 德 勿瘳养 】 ・视 野 ・
初 中 生 学 习物 理 的 思 维 障 碍 及 对 策
广西 南宁 ●邓克见
当前 , 在不少 的农村初中 , 不少初 中生感到物理 比较难学 , 其 变” , 原 因是学生认为它始终是氧气 。 教师必须从体积和质量的变 中原 因是 多方 面的 , 有学科本身抽象 的特点 , 也有教师教法 的原 化入手 , 让学生认识 到后来的氧气跟原来的氧气在浓度上已经不

浅谈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常见的思维障碍

浅谈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常见的思维障碍

浅谈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常见的思维障碍作者:付建立来源:《新校园·学习(中旬刊)》2012年第10期初中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往往对这门学科感到很好奇,因而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一进行测试,就发现一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

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在学习态度上都没有什么问题。

而是出现了思维障碍。

下面笔者就对中学物理学习中常见的思维障碍及解决办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不会进行知识迁移引起的思维障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

如在学习完欧姆定律、电功率后,让他们做单纯的串联或并联计算,基本上都会,但到了简单的混联电路,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

而当我们把混联电路“分解”成简单的串联或并联后,他们就懂了。

再如,一道浮力题,问:一个木块,把它从水中拿出来再放到盐水中,它是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学生都能答对。

但如果把题目变成:轮船从长江到东海,吃水深度如何变化?就有学生出错了。

这时我们可以告诉他:把轮船看成一个木块就行了。

二、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造成的思维障碍由于学生是在八年级才开始学习物理的,所以他们过去十多年所积累的一些不正确的生活经验也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如学生通常都认为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汽是水蒸气。

这时笔者会让他们想一想: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没有水蒸气,你看见了吗?然后总结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能看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珠。

三、受思维定势干扰形成的思维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定义、概念理解不深,再加上长期受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认识的影响,往往会形成思维定势,产生一些“想当然”的想法。

学习“力学”时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两队拔河,甲队获胜,问甲乙两队谁的拉力大?基本上学生都会说是甲队的拉力大。

这时及时告诉他们: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两队拉力相等,甲队获胜的原因是脚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

学生还是不易接受,就让他们亲自去做个实验:找一个力气比自己大的人,让他穿上轮滑,再和自己拔河,看谁获胜。

探究“初中物理难学”的思维障碍

探究“初中物理难学”的思维障碍

探究“初中物理难学”的思维障碍发表时间:2020-10-20T14:59:41.64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0月上作者:李德华[导读] 本文立足于初中物理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物理难学的思维障碍与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昭通市镇雄县泼机中学初中部李德华 654200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物理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物理难学的思维障碍与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物理;思维障碍;课堂教学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学习心理的教育越发重要,因此,对“初中物理难学”的思维障碍与改善策略研究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初中物理难学的思维障碍(一)依赖心理严重多数学生从小就在父母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定的活动,在不断地实践中,他们对教师和家长产生过分的依赖,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心理。

当学习、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的这种依赖心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具体的表现为:无法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高度地集中注意力;无法自主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在这样的依赖心理的表现下,学生排斥学习,畏惧学习,心理问题愈演愈烈。

(二)心理情绪变化大学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心理情绪不稳。

比如,在参与教学活动的时候,如果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感兴趣,他们的情绪会异常活跃,整节课都很兴奋,不仅能思考问题,还可以和老师或其他学生进行互动。

但是,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的之后,则得过且过地应付学习,甚至开小差。

尤其在受到老师或他人的批评的时候,情绪异常低落,出现心理上的创伤,演变为自卑。

(三)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尽管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获取学习成功的渴望。

同时,希望在学习的时候,得到老师或其他学生的帮助和肯定。

事与愿违,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忽视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优生身上,最终导致学生成为班级的旁观者。

而学生在发展无法获得满足的情况下,心理问题愈加严重,发展情况也变得越来越差。

浅析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浅析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浅析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中学物理的学习是建立在对物理现象和过程感知的基础上,就要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以便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创建物理理论。

这一阶段是借助于思维而实现的,所以物理思维也是中学物理学习过程的核心。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遇到了障碍且得不到及时解决,日积月累,学生便会逐渐产生物理难学之感。

因此认真分析形成这些思维障碍的原因,对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物理课的教学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

纵观中学物理教与学的全过程,我认为形成学生思维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片面性思维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是指学生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满足于对事物的一知半解,只凭对事物的局部了解就草率得出结论而形成的一种心理障碍。

例如让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烧杯底部有一物体,然后向烧杯注满水,结果物体仍停留在底部,该物体的密度是否一定比水大?”许多学生做了肯定的回答,他们认为不上浮就意味着重力大于浮力,因而物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水的密度。

这些学生的思维只集中于“不上浮”,却不去进一步从本质上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因而忽略了物体底部没进去水的可能。

再比如:“一个小球能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那么小球带什么电呢?”学生往往会做出这样回答,小球带负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玻璃棒带正电所以小球带负电,忽略了带电体本身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从而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克服片面性思维就要学会全面地分析物理问题,辨证的分析研究问题,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逐步掌握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本质地而不是表面地看问题,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这是克服片面性思维障碍的有效途径。

二、一个规律的认知过程及形成的条件不清楚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所以观察和实验非常重要,实验的过程、操作、现象、及结论的得出每一步都要让学生清楚明了,所得知识一定是学生感悟出来的,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否则学生就很难理解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学生必然会感到物理规律有如空中楼阁难于接受,比如我们讲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欧姆定律及力的合成等等如果不做演示实验或实验数据差别较大,结论学生就很难接受。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然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思维障碍,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及其矫正策略。

一、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1.对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物理实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如质量、重力、能量、功率、速度等。

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掌握不充分,就会影响他们在实验中的理解和操作。

2.实验指导材料缺失或难以理解实验指导材料需要清晰、具体、易于理解,如果指导材料存在歧义、难以理解,学生就很难准确完成实验操作和理解相关知识点。

3.思维惯性学生的思维惯性往往源于他们的经验和人生观念,特别是在涉及新领域或复杂问题时,他们通常会受到这种思维惯性的影响。

二、思维障碍的类型1.概念性困难学生在实验中常常遇到概念性困难,主要表现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深刻或理解错误。

例如,学生可能不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或密度的定义,导致实验中无法正确测量物理量。

2.实验过程中的困惑学生可能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例如,难以准确测量数据、难以调整实验设备或难以正确识别对实验结果的贡献方面。

3.理论与实验结果不符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理论预测与实验数据不吻合,从而感到困惑,导致他们难以理解物理学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三、矫正策略通过前置知识的教学,结合课堂讲解和例题演练,提高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完成物理实验操作。

2.提供明确、实用的指导材料指导材料应提供明确的实验目的、过程、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建议学生多阅读材料并提出问题。

同时,老师可以发放示范视频或实物模型等模拟实验操作的教具,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拟实验操作。

3.多角度探究知识点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点,采用多种学习方法,例如综合图解、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并以此为基础拓展实验内容。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初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思维障碍却时常出现,影响了他们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和矫正策略。

一、思维障碍形成原因1. 实践经验不足很多初中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缺乏实践经验,对于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实验步骤的把握并不熟练,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这种实践经验不足使得学生在思维上产生了障碍。

2. 对物理概念理解不深刻部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无法正确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这种思维上的障碍也会对实验的进行产生不良影响。

3. 实验设计能力不足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实验设计的能力还不够成熟,有时候在进行实验时会出现设计不合理的情况,这种实验设计上的不足也会导致思维上的障碍。

二、思维障碍矫正策略1. 注重基础训练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不仅仅要在理论课上加强对物理概念的讲解,还要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了解决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加实践经验。

3. 打通物理概念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不深刻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物理概念的深入讲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从而打通物理概念和实验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

4. 强化实验设计针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三、实例分析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一些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有效解决了学生思维障碍的问题。

一位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操作过程的详细解释,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同时通过课外拓展活动开展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初中物理思维障碍述略

初中物理思维障碍述略

初中物理思维障碍述略【摘要】初中物理思维障碍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生常见的物理思维障碍表现,分析影响因素并提供解决方法。

教师应根据学生需要,提供个性化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克服障碍。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展示如何解决思维障碍,并对初中物理思维障碍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初中物理思维障碍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兴趣丧失等问题,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物理思维障碍、重要性、研究目的、表现、影响因素、解决方法、教学建议、案例分析、影响、未来展望。

1. 引言1.1 初中物理思维障碍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思维障碍是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问题,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初中物理思维障碍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物理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科学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思维的运转和逻辑的推理来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如果存在思维障碍,学生将很难正确把握物理概念和理论,影响其在物理学习中的表现和成绩。

初中物理思维障碍的存在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产生负面影响。

当学生在学习物理中遇到困难和障碍,往往会感到挫败和失望,导致学习动力下降,甚至产生对物理学习的抵触情绪。

这不利于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知和发展。

初中物理思维障碍的重要性在于其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阻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造成负面影响。

研究和解决初中物理思维障碍是当前物理教育工作中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初中物理思维障碍的本质及其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教学建议。

通过研究初中物理思维障碍的表现、影响因素以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1. 引言1.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障碍的形成是一个常见并且严重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思维上的困难,从而影响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思维障碍可能来源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误解、对实验设计的困惑、对数据处理的困难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首先对思维障碍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出现困难的根源。

教师需要了解常见的思维障碍表现,包括学生的错误观念、学习方法上的偏差等。

接着,教师还应该掌握矫正思维障碍的有效策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其实验思维能力。

教师也需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实验思维的重要性。

实验思维是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能力的体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的探讨,希望能够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水平,促进其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2. 正文2.1 思维障碍的成因分析思维障碍是指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困难或障碍,使得他们难以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的形成源于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学习基础不扎实: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如果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就容易出现思维障碍。

对基本物理定律和实验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刻,就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困惑和错误。

2. 缺乏实践经验:物理实验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学科,如果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就会难以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导致思维障碍的产生。

3. 思维惯性: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思维的惯性,即对于新的知识和观念难以接受和理解。

在物理实验中,如果学生无法打破自身的思维惯性,就会限制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和运用。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思维障碍形成及矫正策略一、思维障碍形成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思维障碍,这些思维障碍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缺乏实验操作经验许多初中生在参与物理实验时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实验现象,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实验操作。

这种缺乏实验操作经验会导致他们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产生障碍。

2. 知识理解不深由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材内容更多地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非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导致一些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层面而无法深入思考。

这种表面的理解有时很容易产生思维障碍。

3. 实验现象的抽象性物理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和规律对初中生来说会显得很抽象,例如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等,导致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困惑,进而形成思维障碍。

4. 惯性思维一些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无法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固有的思维习惯会导致他们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产生障碍。

二、矫正策略1. 实践活动设计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实践活动。

这些实践活动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实验思维。

在教学光学实验时,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从而引发他们对实验现象的思考。

2. 教师指导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

教师应该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预习,了解实验的内容和过程,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在实验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思维水平。

在实验后,教师还要及时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现象,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 学生自主学习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实验思维能力。

探讨中学生学物理的思维障碍及解决

探讨中学生学物理的思维障碍及解决

探讨中学生学物理的思维障碍及解决摘要: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并不是简单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复、移位或机械的模仿,而是面临新的问题情景时,敏捷地把所需解决的新问题归属于已有知识的范畴,进行严密的思维,知识的整合,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思维障碍是指在思维过程联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思维逻辑紊乱,思维内容推理失常的一种形式。

这就要求我们只有克服学生思维障碍,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探讨;物理;思维障碍;策略物理学以其奇妙的、新颖的物理现象吸引着学生,学生初学往往带着浓厚的兴趣,但是通过我这十几年的物理教学经验,却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物理的信心,甚至半途而废,特别是女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原因可能有多种,我认为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本文通过反思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归纳总结出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常见的思维障碍问题。

一、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已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获取了不少物理方面的感性认识,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但这些凭直观感觉学到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它将对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起一定的消极作用,造成一定的学习思维障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妨碍概念、物理规律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造成对概念规律的片面理解。

例如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并且运动的快慢与力的大小有关;冬天室外铁块比木块温度低等。

这些都是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辩别式学习而形成的对事物的非本质认识,再加上初中物理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区别,会出现张冠李戴、思维混乱等现象。

二是阻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造成知识与应用脱节。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部分知识之前,许多学生认为用力推车时,没推动认为此时摩擦力小于推力,而推着车匀速时,摩擦力等于推力,当推力增大时,摩擦力很自然的也应增大。

例谈初二物理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问题

例谈初二物理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问题

例谈初二物理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问题一、引言初二的物理学习中,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正处于一学就会的阶段,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学生会发现知识难度越来越高,无法轻易掌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还未能掌握根据不同的情况,通过现有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没有形成完善的物理知识结构。

在学习物理课程前,学生已经对身边的世界产生了固有的认知,并在自己的意识里形成了不正确的物理概念,这种概念会在学生学习初中物理课程的过程中影响他们对问题的判断。

所以,在初二的学生从学習物理知识到能够灵活的运行这些知识解决问题,需要一个转变过程,来克服这种思维障碍。

二、初二物理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分析1.判断摩擦力性质与影响摩擦力因素的能力不足问题1: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叠放在桌面上,向下面的木块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1,使他们以1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这时F1=100N。

如果将两个木块并排放置,木块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2,使他们以2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求F2的大小。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基本因素。

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他们对摩擦力大小的判断却没有形成准确的认识,还可能将物体的接触面积作为相对运动速度的参考因素,物体能够匀速运动,就代表其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而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影响,分别为施加的力与摩擦力,其中摩擦力的大小只受到接触面粗糙度与压力的大小有关,本题中这两个参数没有变化。

因此两种情况的摩擦力大小一致,F2的大小为100N。

2.力与运动关系的判断会收到错误概念的影响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教师会安排实验来讲解这一定律,加深学生的印象。

但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总结与推理而形成的。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正从形象思维向着抽象逻辑思维的方向发展,这种思维方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他们意识里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一、生活经验形成的思维定势的障碍.有些同学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将自己的经验或见解原封不动地用在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从而形成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干扰和影响,甚至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或理解。

例如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马拉车,车向前运动;马不拉车,车就停止运动。

由此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这句话对吗?不少同学总是想不通:事实就是这样,难道不对吗?实际上,这句话是错误的。

马拉车,车向前运动,车受到了马对它的拉力作用。

此时车在水平方向除受到马对它的拉力作用外,还受到地面对车的阻力作用。

当撤去拉力后,会发现车并不立即停下来,而是通过一段路程后才停止运动(如果阻力较小,则运动的路程就比较长),其原因是,车在阻力作用下速度会越来越小,最终停止。

如果车不受阻力的作用,当马不拉车时,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直运动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车的运动并没有力去维持。

所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可见,本例的错误是表面上只看到拉力的作用,而这种现象的实质则是拉力和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产生错误认识的原因是生活经验形成的思维定势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影响。

二、知识面狭隘的障碍.现在的初中生基本上独生子女,家长对其学习要求高,一些家长不惜所谓智力投资来提高子女学习分数,对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认为是浪费时间。

使得一些认真学习的学生课外知识贫乏显得更为突出,不知道的如:水塔,樟脑丸,千斤顶等。

作为教师,应多组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上网查阅科技信息。

上课时兼顾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

要求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析一些现象。

三、物理概念,规律的抽象性形成学习的障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严格的内涵,外延,而且概念,规律数量多。

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仅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如对电阻这个概念,课本是这样定义的:“导体对电流的障碍作用叫电阻。

”由此学生认为,电阻的存在是因为电流没有通过导体而形成的。

浅谈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思维障碍

浅谈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思维障碍

浅谈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思维障碍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2)06-048-01物理是初二新开的一门课程,我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学习态度非常端正,学习也很刻苦,但物理成绩总是很不理想。

我个人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着较多的思维障碍。

以下是我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常见的几种学生思维障碍。

一、想象思维中的形象模糊在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形象思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果学生在学习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不能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现象进行物理思维,就难以理解物理概念,对物理问题就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推理、判断,更谈不上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头脑中如果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模型和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中电荷的转移以及物体带正电和负电的判断就很困难;如果学生头脑中对磁场中磁感线的建立没有正确形象,就不能理解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就解决不了利用磁感线来分析的许多物理问题。

二、不能正确利用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是从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的物理概念、定律、定理进行推理,分析和讨论。

一般学生都习惯从已知到未知,由条件到结果的思维方式,不善于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的方法。

如在初中物理中很多学生都认为踢出去在空中飞行的足球要受重力和踢力的作用,学生应该反过来想一想,假如有踢力存在,那么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如图,AB两个物体在F=10N的作用下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B对A的摩擦力为()N。

有部分学生认为A受到B的摩擦力大小就为10N。

学生应该利用逆向思维分析,假如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B对它的摩擦力,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只受一个力的作用,则物体A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会随B作匀速直线运动吗?三、受因果思维条件的制约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

小议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小议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

小议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摘要: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片面性思维;定势思维;忽视隐蔽条件;多余条件的挑选和干扰造成的思维障碍;以数学形式代替物理思维;错误地运用类比推理;因缺乏解决物理问题的技能和技巧造成的思维障碍等问题,导致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出现思维偏差,造成解题错误。

本文旨在通过一些实例分析这些思维障碍在处理物理问题时的影响和解决办法,以帮助学生顺利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思维;片面;定势;条件;类比;障碍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认识过程。

人们只有通过思维的加工,才可能把观察、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感性材料,升华为概念和规律。

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是学生这个主体与物理知识这个客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影响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片面性思维障碍片面性思维障碍是指学生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满足于对事物的一知半解,只凭对事物的局部了解,就草率地得出结论的一种心理障碍。

例如,在判断“深夜,从邻居家的窗口传出的优美的乐曲声是不是噪声?”时,有的同学只把思维集中在“优美的乐曲”上面,认为“优美的乐曲”必然属于乐音。

他忽视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要克服片面性思维障碍,就要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辩证的分析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学会:全面地而不是片面的看问题,本质地而不是表面地看问题,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

这是克服片面性思维障碍的有效途径。

二、定势思维障碍定势思维是人们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定势思维障碍是指学生以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习惯了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它是学生不自觉的把一种习惯固定的思维方式,生搬硬套到解决物理问题中。

例如,在学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基本认识:“铁比棉花重”。

所以在学习中,有同学就认为“一千克铁比一千克棉花重”。

而实际上,“铁比棉花重”是指铁的密度比棉花。

只要想到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的质量相等,就会得出其重力也相等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初二物理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问题
一、引言
初二的物理学习中,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正处于一学就会的阶段,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学生会发现知识难度越来越高,无法轻易掌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还未能掌握根据不同的情况,通过现有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没有形成完善的物理知识结构。

在学习物理课程前,学生已经对身边的世界产生了固有的认知,并在自己的意识里形成了不正确的物理概念,这种概念会在学生学习初中物理课程的过程中影响他们对问题的判断。

所以,在初二的学生从学習物理知识到能够灵活的运行这些知识解决问题,需要一个转变过程,来克服这种思维障碍。

二、初二物理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分析
1.判断摩擦力性质与影响摩擦力因素的能力不足
问题1: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叠放在桌面上,向下面的木块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1,使他们以1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这时F1=100N。

如果将两个木块并排放置,木块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2,使他们以2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求F2的大小。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影响滑动摩擦
力的基本因素。

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他们对摩擦力大小的判断却没有形成准确的认识,还可能将物体的接触面积作为相对运动速度的参考因素,物体能够匀速运动,就代表其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而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影响,分别为施加的力与联盟摩擦力,其中摩擦力的大小只受到接触面粗糙度与压力的大小有关,本题中这两个参数没有变化。

因此两种情况的摩擦力大小一致,F2的大小为100N。

2.力与运动关系的判断会收到错误概念的影响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教师会安排实验来讲解这一定律,加深学生的印象。

但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总结与推理而形成的。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正从形象思维向着抽象逻辑思维的方向发展,这种思维方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他们意识里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在他们的意识里,牛顿第一定律不一定是准确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变式问题,学生还会按照他们原有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问题2:对箱子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力,但箱子没有发生移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推力小于箱子与地面的摩擦力
B.箱子的惯性过大
C.推力和箱子与地面的摩擦力形成平衡状态
D.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地球引力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果对无法对静摩擦与滑动摩擦进行准确的比较,再加上原有的思维方式下形成的错误观点,很有可能选择A,但实际上这种方式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C。

3.对物体的“沉”与“浮”
在解决浮力相关问题时,对于不同的现象,学生们可能产生以下观点:第一,乒乓球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其受到水的浮力大而造成的,而铅球能够沉入到水下,是因为其受到水的浮力比乒乓球的小。

第二,乒乓球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乒乓球的质量小,而铅球能够沉入到水下,是因为其质量大。

显然这两种观点是错误的,这些错误观点的形成是由于学生将生活中的思维方式运用到了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用单一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未能形成综合性的思维。

从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二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无法将物理知识与具体情况联系在一起,没有掌握足够的物理知识运用能力,在学习物理时就会出现思维障碍。

三、解决物理学习中存在思维障碍的具体措施
1.对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错误进行分析
在学生的思维错误中,一些概念性错误的产生是因为在
日常生活中收到习惯的影响,有时会突然出现一种错误的概念影响物理问题的解决。

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思维错误,掌握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彻底转变学生的错误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2.合理安排实验与观察
由于物理课程的难度较大,在教学中需要合理的安排实验与观察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很多与自然现象相关的感知,这些感知中大部分属于相对复杂的运行形态,是不同的物理现象综合在一起。

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这种结合并不是融合,而是在不同的条件下融合了简单的物理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判断。

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的安排实验,使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形成正确、具体的认识。

3.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总结
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能够建立完善的物理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复习与“摩擦力”相关的知识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从众多的知识中提取出来,将其与相关因素联系在一起,不断形成新的认识,对原有的认知进行扩展,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